第一篇:《远程教育学》复习题
《远程教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远程教育
通过远程教学和/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景中的教育)的总称。
2.开放学习
开放学习是一个总的类概念,不仅表示入学政策对各类教育对象的开放,而且表示用以满足学习者个人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的开放,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组织管理方式的灵活开放。
3.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远程教育。
4.分布式学习
新型媒体、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使得常规的远程教育这种课堂教学的远程化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就是分布式学习。
5.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是一种用通信方式进行教学,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分散自学,通信辅导。
6.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7.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它们最终作用在人的五官上,引起感觉。
8.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中用于辅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的一切资源。不仅指各种载有教学信息的学习材料(属非人类资源),还包括学习者可以学习的对象,如教师、同学以及精通某门学科和掌握某种技能的人(属人类资源)。它可以是根据学习目标专门设计的,也可以是将用于学习的其他资源。
9.卫星电视教育
利用通信广播卫星的电视频道传送电视教育节目的远距离教育。
10.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是指学习者对其自身学习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媒体材料及其发送和接收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以及检查考试方案等应该拥有的、尽可能多的知情权、决策权、选择权和控制权。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终身教育?
答:教育应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等各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所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终身教育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2.学生的“独立与自制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指学生能够适应远程学习独立性的特点,根据课程要求,自己制定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并能够运用自学的有关策略,合理安排个人学习时间,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远程学习任务的综合能力。
3.什么是“知识媒体”?
答:知识媒体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如通过因特网促进协同学习的媒体、专门为残疾人士设计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智能媒体、数字文件、科学模拟工具等)。换言之,一切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创新技术都可称为知识媒体。
4.远程教育国家行政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
2、远程教育的管理机制
3、远程教育的立法
4、远程教育的财政
5.课程开发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课程创作的组织与管理(了解课程创作的主程序)
2、课程材料的制作与管理
3、课程的发送与管理
4、课程的维护、评价、更新与管理
6.开放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
1、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特权。
2、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
3、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4、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7.中国远程学习者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
1、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2、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而不习惯于独立学习。
3、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问题求解的学习方式。
4、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
5、学习中缺乏批判和创新。
6、外在学习动机较强,而内在学习动机较弱。
8.什么是“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
答: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就是远程教育机构制定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资源、支持服务的检查,评价它们是否共同改善了学习环境,并保证了学生学习成绩。
9.请简要说明媒体选择的步骤。
答:
1、依教学目标或学习活动的需求来确认媒体属性,这是媒体选择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2、确认学生特性以建议或排除某些媒体。
3、确认学习环境特性以优先考虑或排除某些媒体,这是从媒体适用性与否的角度来检视学习环境。
4、确认足以影响某些媒体实施的经济或组织因素。
10.请简述终身教育的含义。
答:教育应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等各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所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终身教育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11.什么是集体授课教学模式?
答: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或其他媒体向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形式。既可在教室中,也可在其他场合进行;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面授,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间接传授。或者将面授与媒体相结合。均由教师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单向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处于接受学习的状态。学生群人数较少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双向交流。这种教学形式由于能同时面对大量学生,并在规定时间内呈现较多信息,成本低、效率高,又为师生熟悉和容易接受,至今仍为许多国家普遍运用。
12.什么是个别化学习教学模式?
答: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科书、收听收看音像材料、做笔记、查阅资料、做实验和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获取教学信息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个体和程度各异的学生按不同进度,选择不同的资源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其实施要求有较丰富的、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学资源,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强化。
三、论述题
1.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过程中教学基本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
互作用有什么特点?
答: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过程中教学基本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有了新的特点,发生了重组。即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导、课程教学和标准教材的旧三中心制转变成学生自治、自主学习和系统开发的新三中心制。
首先,传统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或教师为主导,远程教育通常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治;
其次,传统教育以校园课堂教学为中心,而远程教育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即传统教育侧重教,以教为主;而远程教育侧重学,以学为主。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远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偏爱使用远程学习、开放学习和远程与开放学习,以及电子远程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网络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术语和概念的原因。同时,国际教育技术界的趋势是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基于计算机的培训来代替计算机辅助教学;
最后,在传统教育中,通常是教师个人编写讲义或由院校指定标准教科书;而在远程教育中则是由学科内容专家和教育技术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创作组设计、开发、发送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和其它教育资源环境。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体现在教学要素扩展和重组上的这些特点是与当代教育与心理科学中以认知主体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创设的情境中认知主体的意义建构和协作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技术中对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模型的探索发展是一致的。
2.请结合实例,说明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答: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
(1)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
(2)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
(4)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3.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实施过程
1、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
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
2、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3、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
4、脚本编写
脚本是教学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脚本编写要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相应的设计文本,网络课件的脚本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课件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在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
5、素材准备
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案例等,通过课件原型的设计和脚本的编写,可明确素材的规格、数量、种类和具体内容,便于进行批量制作,可大大降低开发的时间与成本。
6、课件开发
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ave、Flash、Shokewave、Mediatools、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7、教学环境设计
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8、教学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便可清晰的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
8、运行维护与评价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第二篇:远程教育学
《远程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郑明珠 丁培华
第一章远程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远程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1)远程教育起源于古时代中国(谢新观,2001)(2)远程教育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丁兴富,2002)
2、远程教育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的原因:
(1)英国是近代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故乡,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种专业人才和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对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压力,并成为新的教育形态产生的动力。(2)函授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先驱是以一定的技术基础为前提。
3、远程教育的定义(任何一个):
(1)广义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谢新观,2001)。(2)狭义的远程教育: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和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2)。
4、远程教育发展的阶段理论(两个流派中的不同阶段名称、代表人物,每个阶段的特点、常用媒体等)(1)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
代表人物:加拿大学者加里森、荷兰学者尼珀、英国学者贝茨首先提出,中国学者丁兴富进一步发展
(2)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
(这两种观点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其实都是分析了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
5、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4个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历
史事件:
【1】 萌芽和准备期(20世纪初—40年代末)(1)函授教育:1914年商务会馆创设函授学社(2)视听媒体教育
A、陶行知租用无线电广播举办教育广播
B、1936年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建立81个电
影施教区 C、1937年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建立41个播音教育指导区
【2】创建、起步和中断期(20世纪50—70年代末)⑴函授教育
第一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的代表,我国函授高等教育创建于50年代初,即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先驱的普通高校创建函授部和函授学院。(2)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大学
a、第二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的代表,我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起始于60年代初,即在我国中心城市建立的城市电视大学。
b、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各地电视台的建立,在我国的主要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相继创办了电视大学。c、建立于1960年2月的北京电视大学是中国、也是
世界上第一所城市电视大学。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任校长。【3】恢复、繁荣和调整期
(1)高等教育的重建和繁荣 A、1980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
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
B、1980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
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 C、198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校函授教育
暂行条例》 D、1998年,有635所普通高校和4所独立函授学院
提供高等函授教育
(2)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及其快速发展 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在北京正式成立,全
国除西藏、台湾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 广播电视大学。(海南省、重庆直辖市等没有建立)
1979年2月6日对中国远程教育来说是一个值得
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 到1985年已经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独特、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远程教育系统,其成就赢得了国际声誉。
E、我国远程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繁荣 A、1981年,国家农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举办了面向全国的农业广播学校(现名
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为农业部主管下遍布全国、开展中等农业技术教育的远程教育系统。
b、1981年起,我国还建立了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F、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相对平稳的发
展和调整期
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 对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控制和调整 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定位和作用【4】 战略革新和起飞期
A、推动中国远程教育战略革新和起飞的主要因素 在国际大环境中,发展远程教育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 国内教育领域普遍呼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多、快、好、省地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选择
b、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6、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任务: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和中高速地区网建设
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 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
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建设
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7、远程教育领域的专业协会名称: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ICDE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sian Associate of Open University, AAOU)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ET)
8、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机构名称:
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IET)
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in Distance & Adult Learning, CRIDAL)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Distance Education,RCDE)
9、远程教育领域的专业杂志名称: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AJDE)《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远程教育杂志》(Th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中文杂志:《中国远程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教育研究》
10、为什么说在中国远程教育专业化是远程教育
发展的迫切需要?
(1)远程教育专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远程高等教育研讨会上,霍姆伯格在其报告“远距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声称:“远程教育学科如今已在研究和大学教学两方面牢牢确立了”。基更在1989年北京第一届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上的报告“1880至1990年间西方的远距离教育研究”中作了类似的评论。在90年代国际远程学习中心开发的数据库中,列举了几十所大学开设的远程教育学位课程,以及它们的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和教材等。
(2)从专业设置来看,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远程教育的专门人才,在国外的许多高等院校都存在已久
如大家所熟知的开办远程教育专业的高校有:澳大利亚的南昆士兰大学;美国的马里兰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等。(3)在我国的专业分类中,远程教育只是隶属于教育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这种分类同国际上的分类是不一致的。随着远程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将进入一个国际竞争和联合的时代,我国的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必将在国际化的竞争与联合中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章 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1、基更有关远程教育特征的分类: A、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
B、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 C、由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实施;
D、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
2、独立学习的概念:
A、美国学者魏德迈:独立学习有许多教或学的形式,而师生通常得各自完成必须的工作和责任,再通过各种媒介相互沟通;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使校内学生免于僵化的固定步调与上课形态;再者能使校外学生在既有的环境下继续学习;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潜力,使其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
B、阿拉伯学者艾尔赛义德:独立学习是指独立于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或大学的学习。当然远程教育也包含某种程度的独立学习活动,如自定学习时间表等,但并不是指与某个注册学校完全分离的学习。
3、开放教育的特征(陈丽,李芒,2001):
A、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特权;
B、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
C、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D、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4、分析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关系:
开放学习(开放教育)是一种教育政策,其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而远程教育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的灵活的学习方式中的途径之一。(贝茨则)(结合远程教育特征和开放教育特征,补充答案)
5、丹尼尔的远程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1)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习近平衡论
A、丹尼尔认为学生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活动,一种是独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一种是同其他人进行交互的学习活动。第一类活动是“独立学习”,后一类为“交互作用”。
B、远程教育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学生与教材(学习内容)、辅导教师和学习伙伴的3类交互作用。远程教育系统需要在相互交流和独立活动之间完成适当的结合,通过由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和与其他人的交互作用二者之间的平衡来完成全部远程课程。(2)巨型大学和竞争优势理论
A、“巨型大学”这一词汇源于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和多校区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在1963年出版的《大学的功用》这一经典著作,当时被称为“多元化巨型大学”。B、丹尼尔根据“产业竞争优势”之父迈克尔·波特的理
论对巨型大学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丹尼尔,认
为大多数开放大学是从集中它们的特色这一策略演变而来的。它们把目标对准学生中数量有限的一部分,也就是把目标对准那些想要学习而又不愿意放弃工作不愿意牺牲家庭的成年人。采取这一策略可以获得两大利益:第一,顾客人数增长迅速;第二,开放大学为服务于那些顾客所发展的技术产生了规模经济。
6、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⑴远程教育是教育工业化和技术化的产物。⑵以现代工业的概念解释远程教育问题。(彼得斯将远程教育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共同特征总结了9个方面:合理化、劳动分工、机械化、生产线模式、批量生产和规模效益、规划和筹备、标准化、集中化和中心化)⑶以福特主义思潮解释远程教育的价值。福特主义是一种研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相结合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模式。大规模的生产必将对社会的大规模消费、对大规模人才培养产生影响。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迎合了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福特主义”经济学模式。
7、福特主义生产范式的基本观点?远程教育中福特主义模式的代表机构,所表现的特点:
(1)a、生产过程在功能上被分割成尽可能多的职能,由不同的劳动者分别担任,因此,而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职权较低;
b、生产过程缺乏创新和变革,机械化的、陈旧的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单
一、缺乏多样性; c、产品的更新速度缓慢。
(2)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单一模式的国家远程教育机构
(3)a、垄断性、规模经济、合理性等工业化特征突出b、大量的课程材料的生产效率通过基于合理的分工劳动的生产线实现,课程材料生产的劳动分工将课程的生产过程分割成多个组织环节,从而使得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制定管理控制、保证质量的依据。
8、新福特主义的特征,远程教育的新福特主义所表现的特点:
⑴a、生产过程快速变革、b、产品更新频繁、c、劳动职权较低:依然保持了劳动分工、中央控制的特征(新福特是一种对整个生产哲学的灵活处理方式,将过程变革与小批量、多种产品结合起来,并为专业化生产寻求具有高回报的特定市场,其目的是以更多的品种和更高的质量来抵消规模经济的下降。堪培奥,2000)(2)a、远程教育的新福特主义方式的最好代表可能是一个中央控制的、跨国的、由当地管理的系统。b、与中央集中的福特主义模式不同,新福特主义强调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也可能实现校内和校
外学生的整合。
c、教师仅仅是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一员,他
们与大量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一起形成远程教育的生产线,课程材料和课程设置是由远程教育机构总部制定的,并统一管理整个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生产的灵活性、主动性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
9、(1)交互影响距离学习理论的基本结构 A、二维理论体系: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理论
B、三个基本变量:对话、结构、学习的自主性 C、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包含的不只是物理学和地理学意义上的距离,而且是一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概念。1991年,穆尔进行了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称为远距离教育的交互作用,发生在教师个人与学习者个人之间。发生在具有大家彼此分离特征的环境里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教和学的行为,正是物理意义上的分离导致了心理上、交流上的鸿沟,而且是导致教师、学生双方发生潜在误解的空间(Moore 1991)。(2)对话
A、变量“对话”用来描述“教育系统中师生间进行交流相互响应的程度”,即“对话是在某种教学计划中,学习者、教育者和教学计划之间,能够彼此反应的程度
和度量。”(Moore 1983)
B、“对话”变量的取值就取决于一个教育系统是否具备很好的师生双向交流通信程度的高低。
(3)结构 A、“结构”变量用来描述“教育对学习者个别需要做出反应的程度”(Moore 1983)B、在结构程度较高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很难适应不同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要,而结构灵活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则能适应各种教师和学生不同的需要和条件。
10、(1)远程教育的教与学为什么需要整合? 基更基于远程教育的本质,分析教与学再度整合对远程学习的影响时,提出如下三个假设:
A、教与学的分离,消弱了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而这会导致学生中途退学。因此,可以假设,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倾向于离开那些在教育行为再度整合化方面没有取得令人满意成果的教育机构。
b、教与学的分离,消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
流,而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的质量。因此,可以
假设,在那些教育行为再度整合方面没有取得满意效果的机构中,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就。
c、教与学的分离,使远程教育像其他非传统教育形式
一样,从中获得的学位和毕业文凭不能在学术上得
到充分承认。因此,可以假设,在那些教育行为再度整合方面没有取得满意成果的机构里,远程学习的地位将受到怀疑。
(2)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重点和难点
A、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过程 B、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3)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策略和原则
A、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例如:
尽可能采用易读的书写风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精心设计内容结构;自测问题;教学目标;阅读材料中插入问题
B、其次,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
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来实现。如:
书信交流或函授;电话辅导;计算机通信;由辅导教师或计算机进行作业批改;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计算机会议;提供自愿和规定的研讨会、周末会议或住校的暑期学校。
11.(1)什么是效益:
鲁姆勃尔认为从广义上来讲,效益是与结果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培训的结果(output)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则它是有效的;如果培训结果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所花费的成本又比其他同类机构为达到同一个标准所
付出的少,那么这个培训就是高成本效益的。(2)鲁姆波尔提出的远程教育中成本效益比较的四种方法 :
A、第一就是依照绝对标准来测量效益。效益被界定为实际产出与可能产出(理想产出)的比值。比如,理想的产出结果可以是所有的学生都通过课程考试。B、第二种办法是测量相对效益。两门相似的课程由于采用不同的网络学习方式而产生不同的及格率。用一门课的及格率去除另一门的及格率就得到了相对效益比值。
C、第三种办法是衡量学生表现(performance)的质量。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前测和后测,比较测试结果,来检验学生的进步程度。
d、第四种办法就是计算不同权值的变量的平均得分。
采用此种方法,总效益比率就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的变量得到,比如学科知识,理论技能,应用技能和态度。
12.远程教育产生规模经济的可能条件:
A在同等教育层次上生均可变成本要低于传统教育系统;
B学生规模足够大,以使生均成本低于传统教育系统; C辍学率要保持在比较合理的低水平上;
D固定成本要保持在与传统教育有竞争优势的水平上。
13、阐述为什么远程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自己总结,作为作业)
第三章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与辅导
1、远程教育中教学的特点
(1.教学的“两阶段过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学习支持阶段
(2.教学的“教师团队合作方式”:教师职责的分解与专门化
(3.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观”(4.教学过程的“无实时反馈”(5.教学的“以媒体为中介”(6.面授的“重点辅导”(7.作业的“反馈作用”
2、远程教育中作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作业批改的“三明治”原则要求对作业反馈应该至少包括哪三部分内容?
作业的“反馈作用”,作业的主要作用: 第一,帮助辅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帮助学生控制学习步调;
第三,定期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的“三明治”原则,要求对作业反馈应该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学习进步; 第二,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不足;
第三,学生如何克服第二点提出的不足的方法和策
略建议。
3、远程教育中学习的特点?(1.学习的“独立性”
(2.学生的“自主学习观”(3.学生的“独立与自制能力”(4.学习的“以媒体为中介”
(5.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
4、教学交互的定义、教学交互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交互的定义: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教学交互的特点:
⑴教学交互是一个多方面的现象 ⑵教学交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⑶多数教学交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观察性 ⑷教学交互的主体性 ⑸ 交互的内在性
5、远程学习中的三层面教学交互?(93页)
学生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学生的概念与新概念的概念交互
6、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中教师的分类?
课程主讲教师、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辅导教师
7、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教师的类型? 课程主讲教师、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辅导教师
8、主讲教师的主要能力?(100页)
1.学科教学能力;2.教学设计的能力;3.选择媒体的能力;4.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5.组织小组远程讨论的能力:交流使用的媒体技术、讨论内容、论的组织技巧
6.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能力
9、辅导教师的主要能力,辅导教师的具体辅导技巧?
辅导教师的职责:学科知识方面;媒体技术方面;学习管理方面;交互技巧方面 辅导教师的具体辅导技巧:
帮助学习者的了解将要开始的课程 引导学习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课程的学习资源 组织和开展实践性教学
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媒体组合 实施对远程学习者的评价
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心理辅导
第四章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与学生支持
1、远程学习者的特征?(109页)
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较明确的学习目的;
一般都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通常因此而不能参加传统学校教育,以业余学习为主;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通常不属于社会中的优势群体
2、远程学习困难的分类?(111页)⑴学习问题⑵交流问题⑶个人问题
3、中国远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⑴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⑵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而不习惯于独立学习
⑶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问题求解的学习方式 ⑷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 ⑸学习中缺乏批判和创新
⑹外在学习动机较强,而内在动机较弱
4、为什么提供学生支持?
⑴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需要;⑵远程学习者的需要;⑶适应学习的社会性的需要;⑷创建远程学习文化的需要
5、学生支持的要素?学生支持服务的类型? 学生支持的要素(影响要素):学生群体的界定;人际交互;提供支持的时机
根据学生支持服务主要解决的问题类型的不同,学生支持服务可以分为三类:⑴管理性质的支持;⑵学术性质的支持;⑶情感方面的支持
6、学生支持服务的功能?
⑴信息服务⑵资源服务⑶人员服务⑷协助组织和开展实践性教学⑸对远程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平时测验和考试等)⑹设施服务
7、什么是远程教育东西方模式,分析两者的差异?(128页)
东方模式:基于组班的远程教育—
西方模式:远程教育与培训—个别化的远程教育
8、学习中心的主要类型?
学习中心的类型:所有权差异;资助的差异;使用权的差异
9、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前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
对参加机构学习的学生的特征、需求和总体差异进行
分析;对机构自身远程教育的定位、价值取向和资源进行决策;对系统其他子系统的功能、特征和模型进行分析
10、学生支持服务的计划和设计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⑴了解学习者;⑵了解课程对学生的要求;⑶资源分析;⑷双向通信手段的分析和设计;⑸整体方案的规划;⑹构建学生支持服务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11、香港公开大学采用的学生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⑴咨询中心;⑵导修教师(辅导教师);⑶学生辅导;⑷自修中心(学习中心);⑸电子图书馆;⑹网上学习的平台
12、试论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支持的影响?(1)源服务⑵辅导:直播课堂;双向视频;面授辅导、个别辅导⑶学生之间的交流⑷学习效果的评价(5)网上学习的平台注:可能是论述题,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展开论述。无标准答案。
第五章 远程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质量保证
1、远程教育质量保证(155页)
远程教育中的质量保证就是远程教育机构制订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资源、支持服务的检查,评价它们是否共同改善了学习环境,并保证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2、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系统观的内涵(155页)
⑴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需要远程教育系统中各个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些方面至少包括远程教育机构,当地学习中心、辅导教师、管理人员。
⑵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建立在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这一过程至少包括如下环节:设计、审核、发送、评价。
⑶要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要求上述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得到质量保证。
3、远程教育系统包括哪几个子系统?(156页)课程子系统;学生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后勤子系统。
4、比较国外几个国家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有哪些异同点?
①.英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课程设计;教、学和评价;学生进度和成绩;学习支持;学习资源; 质量保证和提高。
②.土耳其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课程设计和结构;课程管理和操作;教、学和评估;学生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质量保证和提高;学生进步和成就。③.美国网上课程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课程发展;校部支持;教与学的过程;课程结构;学生支持;院系支持;评价和评估。
④.印度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课程开发;校
部支持;教和学;课程结构;学生支持;院系支持;评价和评估。
5、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指导方针(159页)
6、远程教育中课程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164)
第六章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1、学习包
学习包的概念:学习包是远程教育机构向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以课程为单位的所有学习材料的总称。
2、学习指导书
学习指导书提供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指导书提供课程内容的主要脉络和知识框架;二是,学习指导书提供教师与学生见面时才发生的内容分析、解释和讨论,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第七章 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
1、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建立的意义
支持资源共享:使得一个网上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
实现系统互操作:使得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
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 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使得网络教育系统的各
项要素协同作用,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种需求 标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三篇:远程教育学
1、答: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1.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
2.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3.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
4.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
5.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2、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3、媒体选择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提供练习,训练技能等。
第二,媒体类型的选择。可借助前述媒体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第三,媒体内容的选择。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媒体内容选择可通过选编、修改、新制三种途径进行。
4、答:从一般意义上说,个别化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班组学习的概念产生的,其内涵可以包括非班组学习的、没有教师面授的所有学习活动。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过于强调这个概念的形式特征,认为个别化学习就是个体自学,混同于“独立学习”;更有甚者,把个别化学习仅仅定位于学习者在家或在单位利用多种媒体自学,排斥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排斥学习者在学校的所有的集体学习活动,然而,一旦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的时候,有人就说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在我国是很难实现的。笔者认为,作这样的强调,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不适宜的。
5、远程教育国家行政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名词解释 1.远程教育
通过远程教学和/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景中的教育)的总称。
2.开放学习
开放学习是一个总的类概念,不仅表示入学政策对各类教育对象的开放,而且表示用以满足学习者个人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的开放,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组织管理方式的灵活开放。
3.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远程教育。
4.分布式学习
新型媒体、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使得常规的远程教育这种课堂教学的远程化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就是分布式学习。
5.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是一种用通信方式进行教学,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分散自学,通信辅导。
6.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7.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它们最终作用在人的五官上,引起感觉。8.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中用于辅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的一切资源。不仅指各种载有教学信息的学习材料(属非人类资源),还包括学习者可以学习的对象,如教师、同学以及精通某门学科和掌握某种技能的人(属人类资源)。它可以是根据学习目标专门设计的,也可以是将用于学习的其他资源。
9.卫星电视教育
利用通信广播卫星的电视频道传送电视教育节目的远距离教育。
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是指学习者对其自身学习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媒体材料及其发送和接收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以及检查考试方案等应该拥有的、尽可能多的知情权、决策权、选择权和控制权。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终身教育?
答:教育应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等各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所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终身教育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2.学生的“独立与自制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指学生能够适应远程学习独立性的特点,根据课程要求,自己制定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并能够运用自学的有关策略,合理安排个人学习时间,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远程学习任务的综合能力。
3.什么是“知识媒体”?
答:知识媒体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如通过因特网促进协同学习的媒体、专门为残疾人士设计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智能媒体、数字文件、科学模拟工具等)。换言之,一切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创新技术都可称为知识媒体。
4.远程教育国家行政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
2、远程教育的管理机制
3、远程教育的立法
4、远程教育的财政
5.课程开发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课程创作的组织与管理(了解课程创作的主程序)
2、课程材料的制作与管理
3、课程的发送与管理、课程的维护、评价、更新与管理 6.开放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
1、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特权。
2、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
3、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4、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7.中国远程学习者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
1、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2、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而不习惯于独立学习。
3、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问题求解的学习方式。
4、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
5、学习中缺乏批判和创新。
6、外在学习动机较强,而内在学习动机较弱。8.什么是“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
答: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就是远程教育机构制定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资源、支持服务的检查,评价它们是否共同改善了学习环境,并保证了学生学习成绩。
9.请简要说明媒体选择的步骤。
答:
1、依教学目标或学习活动的需求来确认媒体属性,这是媒体选择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2、确认学生特性以建议或排除某些媒体。
3、确认学习环境特性以优先考虑或排除某些媒体,这是从媒体适用性与否的角度来检视学习环境。
4、确认足以影响某些媒体实施的经济或组织因素。10.请简述终身教育的含义。
答:教育应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等各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所有方面的,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11.什么是集体授课教学模式?
答: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或其他媒体向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形式。既可在教室中,也可在其他场合进行;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面授,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间接传授。或者将面授与媒体相结合。均由教师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单向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处于接受学习的状态。学生群人数较少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双向交流。这种教学形式由于能同时面对大量学生,并在规定时间内呈现较多信息,成本低、效率高,又为师生熟悉和容易接受,至今仍为许多国家普遍运用。
12.什么是个别化学习教学模式?
答: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科书、收听收看音像材料、做笔记、查阅资料、做实验和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获取教学信息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个体和程度各异的学生按不同进度,选择不同的资源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其实施要求有较丰富的、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学资源,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强化。
三、论述题
1.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过程中教学基本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
互作用有什么特点?
答: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过程中教学基本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有了新的特点,发生了重组。即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导、课程教学和标准教材的旧三中心制转变成学生自治、自主学习和系统开发的新三中心制。
首先,传统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或教师为主导,远程教育通常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治;
其次,传统教育以校园课堂教学为中心,而远程教育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即传统教育侧重教,以教为主;而远程教育侧重学,以学为主。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远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偏爱使用远程学习、开放学习和远程与开放学习,以及电子远程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网络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术语和概念的原因。
国际教育技术界的趋势是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基于计算机的培训来代替计算机辅助教学;
最后,在传统教育中,通常是教师个人编写讲义或由院校指定标准教科书;而在远程教育中则是由学科内容专家和教育技术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创作组设计、开发、发送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和其它教育资源环境。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体现在教学要素扩展和重组上的这些特点是与当代教育与心理科学中以认知主体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创设的情境中认知主体的意义建构和协作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技术中对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模型的探索发展是一致的。
2.请结合实例,说明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答: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1)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
(2)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
(4)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3.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实施过程
1、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
第四篇:教育学复习题
教育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 c 】 A.教师 B.学习者 C.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c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 a 】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
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 a 】 9.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 b 】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
【 a
】 A.成长记录袋
B.观察法
C. 测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c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讲授纲要》 B.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 d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 d 】
A.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教育目的 14.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通教育 18.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c
】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20.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整体印象评价 21【 a 】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A.学校 B.教师 C.文字 D.劳动
22.【 a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作用。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方针
2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 b 】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A.舒尔茨 B.保罗.朗格朗 C.杜威 D.布鲁纳 24.《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5.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c 】。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26.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的是【 c 】课程理论。
A.社会改造主义 B.存在主义 C.学科结构 D.后现代主义
27.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的是【 d 】。
A.布拉梅尔德 B.布鲁纳 C.卢梭 D.杜威 28.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d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9.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 B.审美性 C.创造性 D.科学性 30.【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 B.备课 C.上课 D.课外辅导 3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3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人的全面发展 B.因材施教 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人发展的顺序
33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c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经济地位 D.职业声望
34.孔子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授学生,可以被看作是【 d 】的雏形。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 D.分科课程
35.【 c 】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A.名誉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36.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c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名词解释
1教育---4 2活动课程-210 3教师专业发展--160 4项目教学法--237 5教育制度--117 6个人本位论--101 7个体身心发展--27 8班集体—254 9课程目标--204 10教育测量与评价-276 11学制—121 12教师--142 13任务驱动教学法--241
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0 2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66 3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57 4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6 5简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238 6.个体身心发展对于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3 7.我国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是什么?--155 8.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何在?--237 9.教育测量与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97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共2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41--2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161--3
三、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风流才子唐伯虎”、“大话西游周星驰”、“地痞无赖韦小宝”是男生的偶像;穿乞丐服、戴“骷髅头”饰品、哼“我不是黄蓉”歌曲。
如果你做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257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谈谈你会怎么办?260
第五篇:教育学复习题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启迪儿童智慧、形成儿童健全人格、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内涵:
一、从内容上讲,教育应是一种追求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从目标上讲,教育应关注儿童成长的各个领域,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从形式上讲,教育按照“儿童的样子”构建儿童喜爱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三要素: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2 保护儿童四大原则: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意见和无歧视。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具有生存权、受尊重、受教育及安全的权利。3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是一门学科。教育学与小学教师的关系:一从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二从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来分析,包括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是:从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包括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三个方面。学生观与众不同在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民主平等、相互关爱。人才观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扎实的基础,善于合作。教师观上倡导长于研究、学习、既当经师又当讲师。5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教育普及。纵向来看,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来看每级教育都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学校。三班级授课制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教育理论日趋发达,教育改革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6 教育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教育可以把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三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7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培养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教育可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8 2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极不平衡。又表现为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当时新的教育思想;由于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发展需要面向未来。9
15、教育的三大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可以将潜在的劳动力、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知识和技术。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凭借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教育可以选择和整理文化;教育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10
16、教育的起源在历史上有哪些学说?一生物起源说,有法国的勒图尔
诺,英国的沛木西能。二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三劳动起源说,恩格思 11
17、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12 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13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伴随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稳固的个体素质、心理品格和才能特征的过程。一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发展的差异性。14 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一生理发育较快,成熟期提前。儿童知识丰富、智力发展。三儿童思想品德成长快。四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表现为:娇气任性;独尊、自私缺乏责任心;忌妒心理;依赖和懒惰。15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有遗传、主体的主观努力;外部有环境和教育。一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金积累,它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纯粹的自然和人化的社会自然,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后者主要指被人加工改造过的社会化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社会大环境及社会整体文化。三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四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6 教育如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一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一均衡性;三教育要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7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受制约的因素有: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 18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力和智力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全优面发展的特征。一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二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能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三是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指出教育要有三个“面向”。江泽民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19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方针:一个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核心是教育目的,规定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实际需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并在教育方针中得到明确的规定。20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针是:按照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 小学教育目标:指小学教育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更进一步讲,指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所应完成的教育任务及在这个过程中应获得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有:具有“五爱、三讲、三关心等”;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等基本技能;养成好的卫生和广泛的情趣和习惯;学会生活自给,使用工具等。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强调了基础性;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2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德育:是按照一定社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有目的、计划、组织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意义:一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结构,四个因素,知、情、意、行。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23 小学德育的特点:一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过渡。二以生活道德品质培养为主,兼顾社会道德品质培养。三以道德品质教养为主,结合德育的有关内容和实际需要,兼顾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四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以陶冶为主重在养成。24 智育的重要意义?智育: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一使学生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二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美感。25 小学智育的特点?一智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基础性。二智育在形式和方法上注重体现生动形象和愉悦性。26 五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实施要求?联系:一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特定的内容和任务,它们之间不可相互取代。二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五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综合地表现在教育教学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内容的整体功能,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体现特点,各育有所侧重。三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四重视发展的渐进、持久性。27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国民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的原则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旧学制旧有:1902年清未壬寅学制,1904年仿日本的癸卯学制,1922年吸收美国的壬戌学制。新的学制是1951年我国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点是:学校教育面向工农,让广大劳动人民及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重视培养工农生产的各种人才,反映了男女平等的原则。28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1995年《教育法》对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是:一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四相对稳定性与变通性相结合。五当前与长远相结合。29 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具有的特征有:一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性的辩证统一。二素质是相对稳定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三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四素质是个体与群体性的统一。五素质具有整体性。30 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的表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五育”方面的全面发展。31 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文化素质。具备学校设置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
二、教育素质。具备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三、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互勉共进。3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是:一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四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育。33 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哪几方面?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原则。34 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价值的推陈出新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产生新形象,新观点,新事物,新发现。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35 影响创造力的一般因素有:环境、个体和群体组织因素。36 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37 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一按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课。二按内容性质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三按知识结构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有:课程目标的整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究性。38 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如何适应?一教师素质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素养的综合性。二教师角色的多重性。长期以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要求:冷静地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三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性。四教师教学观念的新颖性。小学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平等师生观。
37、小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教学:在特定和条件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一教学是实施小学课程的基本途径。二教学是小学一切活动的中心。三以教学工作为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
38、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具体含义是什么?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地实现课程目标。品质是:既要传授知识又
要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处理人与物的联系,又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具体含义: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品质,开展五育并举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9、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一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二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三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四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4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1、怎样正确理解教师和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教,学为教而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一谁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二感情过程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三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
42、教师教的程序由几个环节组成?教的程序:是小学教师从事工作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序。通常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发与成绩考核等环节组成。
43、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二教学内容正确无误。三教学策略选择恰当。四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五教学效果显著。
44、教学原则的作用?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作用:教学原则追求的目标是教学效果好,质量高。科学的教学原则,一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二有助于自学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三有助于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实现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45、我国小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启发性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巩固性原则。
46、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什么?一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二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三学生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
47、为什么说现代小学教学的任务是多元的?一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是多元的。二培养各种基础能力是多元的。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多元的。
48、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形式,也称为班级授课制。优点: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缺点是不利于小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常见的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为辅助教学。
49、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流程及方法体系。它的五个构成因素是:指导思想、达成目标、操作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方法。常用的模式有五种: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四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五示范/模仿教学模式。定向――参与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50、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课程内容的中介桥梁。小学教学方法:是指小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和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作用: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重要的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十分重要意义。
5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七种?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
52、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实现的三个突破,两个提高和一个扩大是什么?一教材建设的突破;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师生关系的突破。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扩大了教学规模。
53、什么是课程类型?课的结构有哪此?课的类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教学内容和综合的教学内容。课的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54、什么是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取得最佳效果,体现德、才、术的统一结合。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组织教学、开讲、运用教学语言、提问和板书。
55、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几条标准?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二简洁练达,有逻辑性。三生动活泼,有形象性。四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五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56、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每位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板书绘图要按规范习;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发音准确,表达清楚;学好普通话,注意声调和语调的协调;并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经常反思,达到教学质量、能力逐步提高。
57、现代教学的评价原则有哪些?一客观性、二全面性、三指导性、四科学性原则。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的有哪些?一着眼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二着眼于评价小学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三着眼于多种评价形式的有机结合,四着眼于综合评价标准,五着眼于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六着眼于多途径的评价信息来源。
58、你怎样在理解当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关键,最微妙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朋友关系,二是顾问关系,三是合作关系,朋友关系、顾问关系、合作关系是新型师生合适表达形式。
59、主体性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一从学生和外在的世界关系上看,主体
性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从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看表现为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60、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优缺点?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前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容器,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后者完全依据学生兴趣,恣意放纵,教师论为旁观者,从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对师生的教学责任重新定位,建立多样化的师生沟通方式。
61、智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组成的一种稳定结构。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基本智力: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七种一般智力: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和存在智力。
61、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思路?一调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三倡导多元评价,打破单一人才规格束缚,四开展主题教学,促使智力全面发展。
62、我国目前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二提学生道德水平。三注重人文精神,关爱人生价值,体现平等自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63、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学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民族人权平等教育;新时期总任务教育。四个特点是:具有社会历史性;长期性和连续性;复杂性;多开端性的特点。
64、教育原则与德育的密切关系原则有哪些?教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必须的基本要求。一方向性原则,二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四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五争取教育优势原则,六实践锻炼原则。
65、我国中小学与德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一说理疏导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践锻炼法,四自我教育法,五行为评价法。
66、学校德育的生态功能有几个方面?生态教育(生态德育)是调整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品质。一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二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与恶,三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树立新风。
67、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验系统,它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电教技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68、教育科学研究的程序是: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思考加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四个步骤。
1、《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它的实施就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4、家庭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7、把外在的刺激与自己原有的反应构建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
8、就儿童的发展而言,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
9、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10、身教重于言教。(√)
11、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主要是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1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
13、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14、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根本的途径。(√)
15、有人说,说服不是万能的,对一些说而不服的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16、表扬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影响,而批评和惩罚则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影响,所以不应批评学生。(×)
17、数学教学中,不一定有德育,因为数学教学和道德思想的联系存在牵强附会。
18、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印刷术性。(√)
19、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等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一般只选用革命导师人物作为榜样。(×)20、学校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一样,带有较多的个体性,自愿性,随意性,娱乐性。(×)1 课程计划就是教师为了上课而写的各种计划。(×)2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3 有些教师说,只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4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主体。5 因材施教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道德和和为规范教育,二、公民道德与政治素质教育,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简述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遗传论。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它在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转化为现实。
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它并不能沿着一定的方向长期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它具有局限性。
三、基于遗传论和环境决定论形成的教育辐合论。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它利用人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不断地在社会环境中加以控制,先把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通过教师专门培养训练,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3、现代教育的基本性有哪些?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二、教育的民主性。在民主型的教育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和融洽的关系,教师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启发诱导学生是教育民主性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的革新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党中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主张,倡导教师研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广泛的人才。
四、教育的科学性。通过教育的传递,使科学知识和技术售货员不断地发展,通过教育,扩大传播范围,普及科学知识,补充科技力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