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研究目的和意义
门窗之于建筑犹如眼睛,门窗的好坏直接影响楼盘的品质。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城镇住宅增6亿平方,农村住宅增7亿平方,公共和工业建筑增7亿平方,共20亿平方的建筑,其门窗的需求量增长高达5亿平方,这个数字相当于四个欧州市场的需求量,到2010年,全国的建筑面积将增长50亿平方,门窗的需求高达12.5亿平方。
我国现有城镇住宅面积90亿平方,其中每一年有10%的家庭选择对现有住房进行装修,这一方面带来的门窗需求约为1.2亿平方。中国目前市场每一年新增门窗需求量大概为
3.7亿平方。
门,是进出房屋的必经;窗,是放眼视野的通途。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早上从床上起来,拉开窗帘,然后再费力的拉开窗户,尽情的感受窗外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鸟语花香;上班外出时再一个个的关上窗户;下班后再累也要打开门与窗,让空气流通;晚上有雅兴时还要开窗,享受皎洁月光,遥望繁星点点。开窗,关窗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每天的必修课,可见,窗户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
据市场调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门窗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年竟达到了 3000 万套,然而,市面上的那种用手开关的窗户,用各种网栏防盗的古老方式早已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节奏,现代人追求的是时尚、先进、方便、环保的居家生活。窗户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智能门窗是一种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网络化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智能门窗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智能门窗分为以下几种: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智能门窗分为防盗型智能门窗、防风雨型智能门窗、自动开关型智能门窗等具有单一功能的智能门窗品种,以及具有上述多项功能的复合型智能门窗。
(2)根据门窗打开方式的不同,可将智能门窗分为推拉式智能门窗、平开式智能门窗
等。2 智能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1 国外研究现状
80年代末以来,美国科学家C.M.Lampert和瑞典科学家C.G.Granqvist等人提出了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即灵巧节能调光窗(Smart window),成为电致变色研究的另一个里程碑。
1999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为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座新建筑物。这座大楼拥有欧洲第一面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可控制外墙。
2004年1月,英国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大厦玻璃幕墙使用电致变色技术。
2005年1月,法拉利Superamerica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淘汰了机械式舷窗遮阳板,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9年8月,欧洲最大的玻璃制造商——法国圣戈班集团宣布进军“智能窗”市场。2009年10月,国内首个关于电致变色的综合性网站电致变色网成立。
2009年12月15日,波音787梦幻客机试飞成功,波音787飞机的窗户使用了电致变色只能调光玻璃。
这种由基础玻璃和电致变色系统组成的装置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而引起的透光(或吸收)性能的可调性,可实现由人的意愿调节光照度的目的,同时,电致变色系统通过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可减少办公大楼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耗费的大量能源。
2.2国内智能家居的现状
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目前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
正因为如此,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智能家居产业中的翘楚!智能家居至今在中国已经历了近12年的发展,从人们初最初的梦想,到今天真实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2000年——概念年:2000年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一个概念年。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纸和杂志等诸多媒体的广泛宣传,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接受了智能家居这个概念。
2001年——研究开发年:智能家居毕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个月或一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研究开发成功的。
2002年~2003年——实验年:在这一年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档和中档的住宅小区和私人住宅,将在控制和管理上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化,宽带网将进入一般居民的住宅和小区,为智能家庭网络功能的完善佐以一定的条件。
2003年~2004年——推广年:到2003~2004年,是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在中国推广应用的两年。
2005年~2007年——普及年:我国在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估计仅滞后2~3年,在这几年中,我国将全面普及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和产品,即开始走进普通居民的家居中。3 项目优势
3.1 与传统窗户相比
(1)自动防雨:出门在外总有忘记关窗的时候,天气突变,当传感器检测到下雨信息,窗门会自动关闭,使您晾晒的衣物免遭雨水侵挠,解除您的后顾之忧。此功能特别适合高楼住户。
(2)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创新科技、人性化设计的窗台设计,以改善人们的晾衣体验。
3.2 与同类窗户相比
(1)适用范围:本项目的使用范围为普通大众,而最初期的智能门窗的使用范围很局限,它们的使用范围仅仅是一切高级的别墅,而我们本项目是针对普通大众,那么在选材上就与最初的智能门窗有很大的不同
(2)价格:由于我们充分考虑到了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加上我们的精心选材,在价格上我们一定会具有优势!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窗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传统的窗户都需要借助人类的实际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在关键时刻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操作,这样就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考虑设计一种智能型的门窗,在有风的时候能通过感应系统自动关闭窗户,下雨的时候能收起晾晒的衣服,同时打开雨棚,并关闭窗户。这样的话,既达到了窗户本身的功能,又实现了智能化,简化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篇:科技创新调查报告
科技创新调查报告
学校:昌邑实验中学 班级:九年级六班 姓名:谭晓璇
科技创新调查报告
现在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在个别地区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昌邑的酿酒产业,纺织业和冷藏占为多数,而这些产业极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我认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应同时注重环境问题。而昌邑的工业上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从而快速发展昌邑经济
昌邑市私家车较多,交通在下班时期较为拥挤,在我认为,人们应该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过低碳生活。在学校,应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来为中国发展作贡献。
我认为,国家的发展要靠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会逐步强大起来,中国的经济就会飞速发展起来,将“经济大国”的头衔彻底改变为“经济强国”。
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
新。我看着昌邑大大小小的工厂,我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到了中国其他大大小小仿佛昌邑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
通过这次调查,我有了巨大的收获。我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
正如我们所学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昌邑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昌邑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认真学习只是,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人才。
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中小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徐玮 101113152
甘露 101113134
10级财务管理2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凭借自身能力和资源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创新资源方面的劣势,更是制约了其技术创新发展。此外,全球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集群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但集群内的创新资源共享性优势也容易造成集群刚性,限制其竞争优势的发挥。协同创新作为能够实现系统优势互补并最终使其达到最优的一种手段,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小企业作为集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集群内其他个体进行协同创新,不仅可以弥补自身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柔性创新优势,提高其他个体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最终通过协同创新效应的显现,实现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提高集群对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如何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了解此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前提,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理论为切入点,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概念。其次,在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分清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并响因素与协同创新程度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过程的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及集群整体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显现。
三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四 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是当前有效应对危机冲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不但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了宽松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定好位,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具体来讲:
1、要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好要妥善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工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生产经营困难。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推进费改税,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清理现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中小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要加大金融帮扶力度。稳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公司发展。
4、要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服务需求,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提升能力,积极拓展业务,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在中小企业集中特别是产业集聚地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
第四篇:市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市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企业创新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市统计局对全市16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的2017年创新调查显示,全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成功率高,创新成果显著,但企业创新面较低,创新遇到的人才和资金短缺问题值得关注。
一、规模工业企业创新主要特点
1、创新成功率高。2017年,调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582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比35.2%。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均超过了四成),有创新活动的企业覆盖面处于较低水平。而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覆盖面为17.8%,在全省也是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创新覆盖率较低,但企业创新成功率却处于较高水平。在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扣除中止、失败或尚未完成的情况,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达82.1%。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第一,自主创新费用超过六成,企业创新以自主创新为主。2017年,调查的规模工业企业投入创新费用51.81亿元,平均每个企
业313.3万元。其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研发经费支出31.61亿元,在创新费用中所占比重达61.0%。另外,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19.27亿元,占37.2%。企业委托外单位研发和用于购买技术的经费支出占比相对较低,分别各占0.9%。第二,创新活动形式以企业独立开发为主。调查发现,在开展产品创新的企业中,高达91.7%的企业为独立开发;在开展工艺创新的企业中,进行独立开发的企业也达到了86.9%。除独立开发外,企业也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境外企业或机构合作。在开展产品创新的企业中,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占12.9%,与研究机构合作的占0.5%,与高等学校合作的占7.8%,与境外企业或机构合作的占2.3%;在开展工艺创新的企业中,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占17.2%,与研究机构合作的占1.0%,与高等学校合作的占8.3%,与境外企业或机构合作的占0.7%。
3、大中型企业是创新的中坚力量。调查的460家大中型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有229家,占大中型企业的49.8%,表示有一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远高于小微型企业的29.1%。从创新费用支出看,大中型企业创新费用支出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支出的85.1%。
4、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主要选择。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创新模式看,调查的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了产品创新或者工艺创新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有446家,占调查企业的27.2%;开展了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非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有388家,占调查企业的23.7%。技术创新企业比重高于非技术创新企业比重2.3个百分点。
5、企业创新成果多。一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增长。2017年,规模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569.51亿元,同比增长3.6%,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在开展产品创新的企业中,64.4%的企业推出了对于国内市场全新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17.6%的企业推出了对于国际市场全新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有71.4%的企业申请了专利,23.3%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6.8%的企业申请了版权登记,16.5%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三是创新企业盈利优势明显。2017年,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比未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高0.8个百分点。
6、创新活动城区高于县域。2017年,规模工业企业中城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为52.2%,县域为47.8%,城区高于县域4.4个百分点。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比与经济发达程度呈现较高正相关性,全市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比最高是天元区,占比75.4%,最低的是茶陵县,为17.9%。各县市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比依次为:天元区75.4%,醴陵市63.9%,石峰区56.9%,云龙示范区55.6%,荷塘区41.9%,攸县30.3%,炎陵县28.7%,芦淞区28.1%,**县27.8%,茶陵县17.9%。
二、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高素质人才
调查显示,认为“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创新获得成功影响程度大的企业占76.4%,居创新成功因素第一位。认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内部的激励措施”和“充足的经费支持”对企业创新成功影响大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2.5%、70.6%和68.6%,居创新成功因素第二、三、四位,表明人才和资金的因素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2、阻碍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因素是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阻碍企业创新的第一因素。按阻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因素重要程度统计,有38.3%的企业将缺乏资金支持视为阻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排在各因素之首,比第二因素高
20.9个百分点。在缺资金的企业中,有58.8%的企业表示缺乏企业内部资金支持,41.2%的企业表示缺乏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支持。
人才缺乏是阻碍企业创新的第二因素。有17.4%的企业将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视为阻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排在各因素第二位。
创新成本过高是阻碍企业创新的第三因素。有15.8%的企业将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视为阻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的最主要因素
缺乏信息是阻碍企业创新的第四因素。有14.9%的企业将缺乏信息视为阻碍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排在各因素第三位。在缺乏信息的企业中,53%的企业表示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47%的企业表示缺乏市场方面的信息。
此外,不能确定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6.6%)、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新合作伙伴(3.1%)、市场已被竞争对手占领(2.2%)、创新成果易被竞争对手低成本模仿(1.7%)等也被部分企业视为阻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3、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政策支持
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国家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调查表明,在享受了优惠政策(只列出了10种优惠政策)的调查企业中,超过六成企业认为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效果明显。按调查顺序,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效果明显的占76.1%,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9.4%,认为“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效果明显的占69.8%,认为“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1.4%,认为“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0.8%,认为“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效果明显的占68.1%,认为“金融支持相关政策”效果明显的占69.6%,认为“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5.2%,认为“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4.1%,认为“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效果明显的占71.9%。
调查同时表明,有部分企业未能享受国家这些优惠政策,而未享受的原因,认为“不具备享受该政策的资格”排在第一位(在10种政策中均排在第一位),认为“吸引力不足”排第二位,认为“不知道此政策”排在第三位。另有少数企业认为未享受的原因是“办理手续繁琐”、“政府部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表明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建议
1、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要全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人才扎根**创新创业,着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企业自身高素质创新人才。
2、加大企业创新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要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拓宽企业创新融资渠道,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企业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修炼内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形成企业盈利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3、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要扩大优惠政策的惠及面,让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二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和企业了解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第五篇:社会实践创新调查报告.高中
社 会 实 践 创 新 调 查 报 告
幸福在哪里—让我来告诉你
时间
学校班级姓名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即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那么,什么才能使我们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进行了调查走访和调查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调查背景
近年关于什么是幸福感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之际,名人荟萃,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在镜头前表达自己的幸福公式。“幸福感”迅速成为了最热词之一,“幸福感”已经从一个词汇逐渐成为我们身边的“实在东西”。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总理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构成幸福感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情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说,马克思的贡献是发现人先得生存,解决吃穿住(物质),然后才是宗教、政治(精神)。
·1·
他还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总和”除政治、经济关系外,很大一块是情感关系,是和谐。总之,人要有幸福感,离不开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这三个方面依时代、环境不同都有个最低标准,比如恩格尔系数、最低工资规定等等。
例如,今年两会正当“十一五”与“十二五”交替之际,政府关注民生,“幸福热”的话题,折射着民众对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一句心理学上的谚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而幸福感的较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
二、调查目的恩格斯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
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的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今年“两会”之中所提到的共同富裕和两个文明也有其意。能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才是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三、调查结果
在所有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
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调查了几个群体后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国家干部,其次是知识分子和新兴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农民和国企管理者,接下来是大学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贫困群体。在这项调查中有以下几种情形。
1、全国还有贫困人口1.5亿,工薪族收入偏低,在物质上不幸福;
2、社会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无固定工作的不幸福;
3、部分人虽已脱贫,但仍感种种不公,情感上不幸福;
4、学生负担过重,两亿中小学生一想起快考试就不幸福;
5、已进入老龄社会,空巢老人门依黄昏,精神上不幸福;
6、腐败严重,国财私用,纳税人心中有气,不幸福……的确,无论在哪个地方,感觉幸福的人都越来越多。但要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就必须从寻找“不幸福”的人下手。比如那些
找不到工作的人、买不起房子的人、生活艰难的人以及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不满意的人等。如果他们到感觉到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算有了真正的幸福感。
从上面所举的不幸福可以看出,主要是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而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心理幸福感已成为如今人们最为关注的重点,即:人人都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工作,家家收入都在增加,处处都有好环境,个个都有健康身体;老百姓不再为住房愁,不再为养老愁,不再为看不起病愁,也不再为孩子上好的中小学、幼儿园愁。
全国政协委员蒋明麟说:“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不可能用统一的数据来衡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关键在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民生的基础就是经济。”回顾过去的三十年,几乎我们生活的每一项改善,都得益于经济发展。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讲幸福,都不能离开发展这条主线。的确,改革30年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幸福,如实施社会低保、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改善住房等等。
四、对于当前人们所期待的幸福感,我的几点思考:
(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调查发现,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唐
山一中的课堂,我们的每一名老师——一位(位)拥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们,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我们的课堂依然春意融融,她(他)的课堂,一定洋溢着诗的激情;她(他)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人生的加油站;她(他)的课堂,永远是一幅耕梨成春的翠绿、夏得殷红、秋的金黄……
另外,有一位40多岁的职业女性,在某大企业做财务,收入可观,爱人事业有成,孩子即将上大学,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但她觉得并不幸福。原来,她总爱防范别人,也没有知心朋友,生活没有目标,整天感觉不舒服。外人看她什么都有,应该很有幸福感了,然而这位女性看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和价值实现,这说明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存在巨大差异。
(二)、财富和幸福感没有关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三)、学会追求幸福
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地沟油现象等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我们才会更加充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