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0: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

第一篇: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

档案馆“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对档案馆工作性质的认识

1.1 部门职能

高等学校档案是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衡量高教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记载过去,服务现在,昭启未来。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聚集地和知识传播地,其各类档案尤其是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档案的科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是社会信息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档案,可以再现历史的面貌和发展变化的轨迹,为领导决策和日后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

近年来在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校档案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传递、开发利用也成为高校发展一项重要工作,使档案成为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日常管理等的基础和依据。为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教学、管理服务, 确保各门类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要完善档案管理,严格把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关,把好案卷质量关,采用高校统一规范的分类法,统一标准化管理档案,这样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效率,又可为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为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重要部门, 档案馆具有双重性, 作为职能部门,它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要“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作为业务部门,还要“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具有“保管”的职责。

1.2 部门工作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作为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档案的一种独立的业务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针对特定的部门来说,档案管理又是该部门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如干部档案管理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科技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档案作为一种文献,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档案管理是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社会对档案需求的提高,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对档案的简单保管,而是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来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档案管理活动与其他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但由于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点,又使得档案管理活动区别于图书、情报等其它文献信息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第一,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的缓慢性。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档案大多数是“孤本”,不能随意复制,尤其是历史档案,能够流传至今的很少。因此,档案较之于一般的图书资料而言更显珍贵,在其保管和利用过程中不得不重视对它的保护,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他的利用率。

第二,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档案室管理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社会各项工作服务。

第三,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档案是在其形成者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档案对形成者的依附性,使得档案难以像图书资料那样广为传递和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活动的范围。

第四,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涉及到学校的政治、经济与技术机密。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过了这段封闭期后才能有选择地向社会开放,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本部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主要工作成绩

自2007年12月14日成立以来,贵州财经学院档案馆立足国家标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档案收集、整理方式的改革,在全校推广应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力量积极开展档案数据库和网站建设,以期使档案检索利用更加贴近学校发展需要、贴近教职员工研究查考的需要。馆内目前设有馆长室、综合档案科、干部档案科、保密室及3间库房,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共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另有退休返聘人员1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包括文书、教学、科研、基建、声像、学报、设备、财会八大类。

2008年12月31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努力,我校试卷保密室获得贵州省国家统一考试试卷保密室合格证,是继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之后的贵州省第三家获得试卷保密室合格证的高校。

2009年1月9日,在省直机关保密工作第十一协作组、省直国家安全工作第三协作组 2008年度总结表彰暨移交工作会议上,我校荣获了省教育厅、第十一协作组组长单位贵阳中医学院颁发的“2008年度先进单位”称号。我校院办副主任、档案馆副馆长黄竹慧、档案馆工作人员朱青荣获贵州省直机关工作保密论文征文竞赛一等奖;我校部分档案工作者分获二等奖、优秀奖。

2009年4月8日,经贵州省档案局决定,贵州省直单位档案协作组第十二组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尹新黔、贵州省档案局局长王传福以及贵州省档案局经科处、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直单位档案协作组第十二组各成员单位院校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既是对我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我校档案事业继续稳步推进的一种鼓励,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总结经验教训、妥善解决问题的契机。

2.2省内外高校同类部门工作经验借鉴

2.2.1 本部门与省内高校同类部门对比分析

贵州省内高校目前仅有三家设立档案馆,分别是贵州大学档案馆、贵州师范大学档案馆和我校档案馆。

贵州大学档案馆成立于2004年11月,即原贵州大学和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时,由两校的干部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合并组建而成。贵州大学档案馆为正处级建制单位,下设办公室、人事档案科、综合档案科。现有在编工作人员11人,其学历结构是: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职称结构是: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人。全馆总面积977平方米,馆藏有人事档案9339卷、综合档案(含党群、行政、教学、科研、财会、基建、出版、外事、实物等类档案)29878卷,配置有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档案装订机、数码相机、刻录机、空调等设备。

1991年初,贵州师范大学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理顺了领导体制,成立了综合档案室,隶属校长办公室领导,由校长分管。除原有的党政管理类档案外,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了学校党政、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九大类档案。2005年初学校成立档案馆,在原有综合档案的基础上,将人事档案并入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2004年初,省政府决定将贵州省理工职业学校并入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档案馆接收了该校的全部档案并按不同的全宗实行统一管理。档案馆现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档案馆现有办公室、档案库房、阅览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有适应工作需要的规范的各种档案装具,另配有服务器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照片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装订机、吸尘器等现代化管理设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贵州师范大学档案馆和我校情况比较接近,我校也接收了贵州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的全部档案并按不同的全宗实行统一管理。从档案馆机构设立来看,我校设立较为齐全,但缺少公开阅览室,档案的利用开发受到一定局限。

2.2.2 本部门与省外先进院校同类部门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了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综合档案室成立于1984年12月,2002年12月建立校档案馆,内设收集科、管理科、编研科和人事档案室。现有在编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2000年建成学校专用档案楼,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复印机、投影仪等设备;其中库房520平方米,库内安装有354节密集架、8组24台空调机及防火、防盗、去湿等现代化设施。1978年复校以来的档案均按《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进行分类、编号、编目、排架,共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校产、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人物、声像、字画等十三大类。档案馆从2001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系统,2005年开始引进“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并于2007年在全校推广使用,目前全校所有院(系、所)、部门均已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归档工作,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除计算机检索外,档案馆编制了案卷目录、专题目录、部门移交目录等检索工具;编制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知汇编、干部任免通知汇编、学校基础数据统计资料汇编、校级发文汇编;编写了文书档案、学籍档案的查阅指南;建立了学生档案查询、出国人员检索表等辅助数据库。从以上情况分析,作为国内设立较早的财经类高校档案馆之一的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无论是从档案馆的功能、档案馆管理的档案种类,还是档案馆开发利用的程度,都远远领先。尤其是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应用,应该是我校今后一段时期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2.3 存在主要问题

2.3.1 重管理轻宣传

近年来,随着我校档案馆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贵州省直单位档案协作组第十二组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档案的价值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可。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化、现代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与此同时,却也忽略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开展。这里所说的档案宣传,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之外,主要是指对馆藏档案内容的宣传。由于高校档案部门不注意馆藏内容的宣传,使大多数师生员工不知道档案部门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因此不能结合工作需要去档案室查找有关材料。人们不知道档案馆里有什么,能不能为自己所用,怎么用等等,致使大多数教职工始终对档案馆望而却步,认为那是神秘、不可接近的地方,当然更没有什么自己需要的东西,导致档案利用者较少,利用率较低。

2.3.2重收集轻鉴定

档案收集活动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没有档案收集就没有档案,更谈不上档案的开发利用。由于我校档案馆新近成立,为了搞好档案收集工作,我校档案部门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指定了各单位、各部门提交档案的规范格式并定期对了各单位、各部门的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指导。我校档案馆馆藏正日益丰富,归档率也逐月递增。但我们在关注档案数量的同时却忽略了档案质量的控制,忽略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忽略了档案的“优化”,其结果是给档案整理编目工作增加了负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库房空间,也影响了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档案被及时有效地利用。

2.3.3重整理轻编研

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最为耗时费力的一个环节。档案人员要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卷,要注意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分类正确,问题突出,要拟写案卷标题,最后还要“三孔一线”将案卷装订的结实美观。遇有卷内纸张大小不一的,还要裁裁剪剪,补补贴贴,有时为了强调整齐,甚至把有用的文件内容也切掉了。过于繁琐的整理工作流程,耗费了档案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无暇顾及档案编研工作,缺乏高质量的编研材料,导致档案利用工作始终停留在你来我查,只能提供单一的原件或复印件的低层次水平上。

2.3.4重部门轻个人

只重视为校内单位、各部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忽略了对个体档案用户的宣传和服务。以本校档案利用登记为例,90%的借阅利用都是部门工作查考以及学校编史修志之用,而极少有个人用户查阅与己有关的诸如工资改革、职务任免、职称聘任、体制改革等文件,即使偶有一二,也是半遮半掩,试试探探,不知自己到底有无权利查阅。过去,由于档案部门过于强调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和机要性,把档案工作神秘化,实行自我封闭,把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限制在党政机关或红头文件上,使得大部分教职员工对档案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档案馆就是保管人事档案的地方,不可涉足、分不清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界线。在他们的印象中,档案馆只是校方的档案保管和服务机构,个人无权利用。狭隘的服务面使馆藏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并最终成为阻碍档案馆发展的瓶颈。

2.3.5重查借阅登记,轻利用效果反馈。

查借阅登记是档案提供利用必做的功课。在档案利用服务中,档案人员往往很注重借阅情况登记,但在档案提供利用之后,利用效果如何,利用者是否达到目的,对利用服务是否满意,或者对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及需求的档案内容有无意见、建议等等,却往往不加考虑,无从知晓。也就是说,服务方与利用方缺乏沟通,利用方的需求和意愿服务方无从了解,必然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在利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能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影响本部门工作的“十二五”环境因素变化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当前,高校也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内外环境的鲜明对比,与社会其他行业人员经济收入和物质分配差距的拉大,打破了档案人员的心理平衡,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了悲观情绪。因此,一部分同志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跳槽”了,造成了档案部门队伍不稳定的状况,这是造成高校档案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同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使信息资源存贮与传递向数字化、电子化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档案方面的应用,使电子文件在信息采集、管理及利用各方面与传统纸质档案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带来管理模式、运作程序、技术方法等诸方面的变革。数字档案馆、网站的建设,网上提供利用已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这给档案馆今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3.2 微观环境分析

档案产生于不同的地点,由各单位、各部门的档案员整理和管理,在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一系列业务环节中,其中包括了档号设置、着录规则、实体排架、档案保护等各项工作的实践性操作。由于档案实体保管在物理条件上的分散性以及各单位、各部门习惯于各自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所致,要改变原有做法并统一按一个全宗的标准管理,工作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本部门“十二五”期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思路 4.1 总体思路

档案馆“十二五”期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创新发展和服务师生主题,继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法制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抓好馆室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规范化管理等。

一是全面推进馆室基础业务精细化管理。在档案馆基础业务精细化管理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完善,带动全校档案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

二是夯实馆室功能建设和基础业务建设。抓住我校“十二五规划” 的有利契机,争取学校领导支持,将档案事业发展、档案馆库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以创建为目标,大力推进档案馆功能建设和馆库基础业务工作。

三是全面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制订2010-2015年档案信息化实施意见,同步启动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建设,努力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把档案信息安全作为重点,从设备、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四是切实加强档案业务的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各单位、各部门档案业务建设,提高各单位、各部门档案管理水平。

4.2 发展目标

档案是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档案,只有通过档案工作才能得以保存和流传后世,才能起到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档案工作被视为知识管理工作。作为档案信息搜集、整理、记忆、传播的基地,档案馆不仅可以向利用者提供文本服务,也可以进行超文本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和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尽管我校档案馆刚刚成立,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档案馆上下在档案馆副馆长的带领下,一直积极主动开发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馆“十二五”期间工作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创新”为主题,以人员素质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根本,以档案数字化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为重点,努力把我校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把我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

4.3 重点任务

4.3.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档案人员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手段,大力推行“五个一样”的服务,即:对来馆人员做到百姓领导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来人来函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难查易查一个样。以周到、热情、细致、严谨的服务态度,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档案馆成为领导的助手、师生的朋友。

4.3.2 启动贵州财经学院数字档案馆建设

建设档案馆网站,把档案馆网站建设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家园,档案利用者的乐园,各级领导的智力源;起草《贵州财经学院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以及《贵州财经学院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意见书》,配合学校确定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文书档案和学生成绩等利用较高的档案的电子化。4.3.3 做好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

起草并下发《贵州财经学院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4.3.4 健全学校档案工作网络。

进一步明确各单位档案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并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以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档案兼职队伍建设,积极向学校呼吁,兼职档案员可以参与档案系列职称的评定和考核。

4.3.5加强档案的收集和业务指导

督促有关单位将2009年以前的档案及时移交档案馆,确保档案完整入库。实现本部门“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对策措施

5.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前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档案,学校工作离不开档案,要坚定档案工作者的信心,深刻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工作中的差距,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封闭保守、求稳怕险转变成改革开放、积极创新的观念;把坐等上门、按部就班的观念转变成为主动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千方百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把档案行政管理仅仅看做业务指导的观念,转变成依法管理、宏观指导、全面服务的观念;把传统手工式管理的观念,转变成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观念;把不太重视经济效益的观念,转变成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的观念。

5.2 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

高校档案工作是办好高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所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搞好高校档案工作,就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加强档案工作的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档案的法规体系,用法规引导、推进和保障高校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档案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档案工作的法制建设得以保障。只有通过法制监督,才能使高校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更好地促进高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5.3加强宣传,开展用户教育 这里所说的档案宣传,首先是指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师生员工能了解、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其次,也是着重要强调的,就是加强自我宣传,开展档案用户教育。档案利用者要顺利获取档案,必须知道:一是何处有档案;二是这些档案都包括什么内容;三是如何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然而这三点在目前来讲多数利用者并不知晓。所以,档案馆必须重视做好自我宣传,向全院师生员工介绍馆藏档案内容、类别,介绍档案利用的规章制度和手续,介绍检索工具及使用方法等等。可采取在全院范围内举办档案检索与利用讲座,利用校园网与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外界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馆藏内容及所能提供的服务,这样才能激发各部门及个体用户对利用档案的愿望与热情,消除人们对档案工作的神秘感,引导更多的人利用档案。

5.4开展现行文件服务

通常档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过时的文件”,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实际上就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前移。所谓现行文件,就是指已经产生,正在进行运转、传递、执行的文件。一般来说现行文件在其形成的前五年利用率最高,以后就逐年递减。除了党和国家机密、法律规定,学校按规定需要保密的事项和科技、商业秘密,凡是涉及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重大决策,事关师生员工民主权利、切身利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政策规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公开的事项如体制改革、房改、养老、医疗、灾情、疫情、突发事件等不涉密文件都是老百姓急于了解的,都可提供查阅。服务方式一是可采用阅览服务,即设置阅文室,提供文件原件阅读及复制服务;二是依托高校局域网将可以开放的文件内容挂在网上,开展网络服务;三是咨询服务,即以现行文件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解答问题的形式向利用者提供服务。

开展现行文件服务不仅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开展现行文件服务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与保密问题。

5.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提高其整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在配备档案专职人员时,既要注重人员的素质,又要注重业务水平。

一是要注重档案人员的知识更新。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在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使其在掌握档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美自己的知识结构。要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参加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应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重点加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档案工作者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档案专业阶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在职的档案人员从思想上和业务水平上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引进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既注重引进具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面实践经验、精通业务的中高级研究人才,又注重引进相关学科特别是理工科专门人才,合理调整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5.6加强馆藏建设,大力丰富、优化馆藏

首先,丰富馆藏,打好基础。丰富的馆藏是开展利用工作的前提,但这并不是片面强调档案越多越好,而是要求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当前各大高校档案馆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低价值档案较多,公务性档案多,纸质档案多;价值大的档案少,特色档案少,非纸质档案少。档案部门在进行馆藏建设时要注意完善馆藏结构,从档案门类看,不仅要有党群、行政等公务性档案,还要有突出高校特色的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从档案载体形式上看,不仅有纸质档案,还要有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另外还要顺应时代潮流,及早起步,加强对电子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其次,在丰富馆藏的同时必须重视优化馆藏,即以最低限度的费用消耗保存最大限度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价值鉴定,是优化馆藏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成立档案鉴定小组,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把好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关及到期档案鉴定关,以达到优化馆藏,方便利用的目的。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笔者认为,丰富、优化馆藏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增加馆藏数量。档案馆自开始运作以来,一直积极地接收各单位、各部门档案,征集档案史料,充实馆藏各类资料。

第二,提高馆藏质量。要“清源截流”地把好档案进馆关,同时丰富档案载体,使纸质、木质、磁带,甚至现代机读档案都具有。

第三,克服馆藏臃肿现象。大量重复的档案和无价值档案的存在,占据了档案馆库存有限的空间,使馆库无法最大限度地容纳有效档案的进馆。所以,消肿精档也是丰富馆藏的一个内容。

5.7加快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以网络为依托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消除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知识与信息的全社会共享。对于高校档案工作来讲,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更是势在必行。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库存的传统纸质档案进行必要的数字化处理,使之转换成可联机上网的数字信息。在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分步实施的具体步骤,选择在两个不同层次上分别进行: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开展网络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档案馆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此项工作,夯实基础,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利用的现代化,并最终以此为依托,借助高校局域网开展网上档案查询服务,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但据《高等学校业务档案工作规范》,“已建馆的学校,对馆藏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的,除未解密或需要控制使用的部分外,均应按国家规定,报校长批准后,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未建馆的不向社会开放。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利用时,应持单位介绍信,经室主任或校办主任同意后,方可查阅”。可见,高校档案的利用绝非完全的开放,利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密,如人事档案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的隐私问题,科研档案要注意个人成果的保护问题等。

5.8增强服务意识,热情周到地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档案工作是项服务性的工作,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工作的好坏。要改变目前档案部门被动服务的状况,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在服务思想上,由过去为政治服务为主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第二,在服务形式上,由过去“坐等调卷”的被动服务转向“面向社会,多方联系”的主动服务;第三,在服务工具上,由过去检索工具单一,不系统、不配套、平行重复,转向逐步建立一个形式统一,内容稳定,功能健全的检索体系,以满足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利用检索的需要。

做好高校档案工作,其目的就是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离开这一点,高校档案就变成死档案,档案工作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应注意抓好高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以便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和教学服务。一是可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二是可以利用教学档案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可以利用教师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领导掌握教师各方面情况提供档案资料,为职务晋升和业务考评提供重要依据;四是可以利用学籍档案资源,满足社会和各方面对毕业生有关情况的了解,为毕业生工作后的提干,工资晋升以及出国提供原始的学历证明等。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永恒的话题。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为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打破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开创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局面,更好地为高校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公众服务。总之,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作用,就应进一步深化高校档案的改革,切实加强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使其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十二五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档案馆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全体档案工作者一定要齐心协力,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把我馆建设成为在国内财经院校同行中有重要影响的馆而奋斗。

[1] 周景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档案馆

Copyright © 2008 贵州财经学院档案馆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二篇: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

目 录

1概述 1 2总体要求 1 2.1指导思想 1 2.2总体要求 1 3技术要求 2 3.1系统架构与运行环境 2 3.2性能要求 2 3.3安全要求 2 4业务需求 2 4.1型号、产品、预研课题档案 2 4.2文书档案 3 4.3技改、基建、设备档案 3 4.4声像档案 4 4.5专题 4 4.6资料 4 5功能需求 5 5.1 数据采集 5 5.1.1 与OA系统的接口 5 5.1.2 与PDM系统的接口 6 5.1.3 与文件编号系统的集成 6 5.1.4与定型数据上报系统的接口 6 5.2 归档整编 6 5.3档案著录 7 5.4原文管理 10 5.5档案查询 11 5.6 统计/报表 11 5.7 鉴定与销毁 13 5.8技术资料接收、分发与调拨 13 5.9受控管理 14 5.10资料管理 15 5.11编研 15 5.12馆务管理 15 5.13 WEB利用 16 6系统管理与维护 17 6.1系统设置 17 6.2用户、权限 17 6.3日志管理 18 6.4备份与恢复 19 6.5人员分工 19 7其他需求 19 附件1:档案各著录项目属性表 20 附件2:OA系统流程数据字段属性表 24 附件3:文件编号系统字段属性表 26

1概述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运行机制、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六大部分,其中管理系统平台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部分,本着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提出此需求。明确应具有的功能、性能,使系统分析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清楚了解我单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符合我单位要求的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2总体要求 2.1指导思想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是航空工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信息化平台建设建项目之一。在系统构上首先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内容》的需要,同时应符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技术要求。

系统应在目前的产品数据管理+档案管理系统+OA系统档案管理模式基础上,着眼于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档案资源管理的功能设计方面具有拓展性、前瞻性、长远性,使本系统既满足现实管理的需要,又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2总体要求

系统功能应包含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部领域。功能模块的设置应适合我××档案管理实际要求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操作的便捷性,界面友好且可以定制。对操作人员的重要操作提供信息反馈,设计良好的联机帮助。系统设计和开发,要充分考虑系统当前和将来可能承受的工作量,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处理的需求。系统要封装和集成一些常用工具软件。

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符合国家和行业通用要求。

3技术要求

3.1系统架构与运行环境 采用B/S方式和C/S方式。客户端支持微机和工作站。

支持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等操作系统。3.2性能要求

系统易维护、可扩充。

接口功能强大,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数据处理响应速度快。

查询、统计结果准确,保证查全查准。

具有可扩展性,档案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用户的使用率、用户的数目增加很快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性能。3.3安全要求

软件运行性能稳定,满足系统安全性和数据保密性的需要。具备故障预警、检查和处理机制、防止数据因意外情况丢失或损坏,有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

系统设计中要遵循严格身份认证和有限授权原则和安全审计原则,采用严格的安全体系,保证数据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支持CA安全认证系统,能够进行密码升级。应用模块功能安全应分级控制。系统应具备完备的安全日志。

4业务需求

系统要能够能满足日常业务管理需要,主要包括对型号、产品、预研课题、文书、技改、基建、设备、声像、专题、资料等门类档案的管理。4.1型号、产品、预研课题档案

型号、产品、预研课题档案主要为我单位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技术图纸(含技术单、更改单)。技术文件采用文件级著录模式(取消案卷级著录),著录时,应包含案卷号、分类号、卷内序号、案卷题名等反映案卷级信息的著录项,以便自动生成案卷级信息(技术文件走OA流程,归档过程参见文书档案归档过程)。技术图纸(含技术单、更改单)以单份文件图纸为单位进行管理(取消案卷级著录),文件级著录时,目录单号等反映同一目录单信息的属性必著,更改单和技术单与图纸要关联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能够对这些档案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编、归档、著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卷内文件目录、面签、背签、统计报表等)、全文挂接、鉴定销毁、分发、调拨等业务操作。

型号、产品、预研课题档案著录项目属性表见附件1部分。4.2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以件为保管单位,主要管理OA系统归档的电子文件和一些纸质文件扫描后电子文件。对于OA系统中的文书档案数据信息(条目信息、全文、文件处理单信息),自动归档到文件管理模块中,补充著录信息后,再整编归档到档案管理模块中。对于纸质扫描的电子文件,直接在档案管理模块中,进行条目信息著录,并进行全文挂接。

在这些业务流程中,能够进行著录、修改、全文挂接、整编、归档、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卷内文件目录、面签、背签、统计报表等)、鉴定销毁等基本的业务操作。文书档案著录项目属性表见附件1部分 4.3技改、基建、设备档案

技改、基建、设备档案主要为我单位在技术改造、基本建设、设备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合同、图纸、设备资料等,对这些档案主要以项目成套或单台(套)配套管理,只进行目录级著录管理。由于这些档案的形成存在着阶段性、不确定性,在管理过程中,采取预归档立卷的方式,先在文件管理中进行文件级著录,等文件齐全,再批量归档整编到档案管理模块中。

在管理过程中,系统要能够对这些档案进行整编、归档、著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卷内文件目录、面签、背签、统计报表等)、全文挂接、鉴定销毁等基本的业务操作。技改、基建、设备档案著录项目属性表见附件1部分。4.4声像档案

声像档案主要是在科研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信息的特殊载体,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主要有照片、底片、光盘、磁带、录像带等,分为科研类(型号、设备)、人物类、会议类、文娱活动类等。对于光盘、磁带、录像带进行目录级管理,照片、数字视频进行文件级著录、全文挂接,照片档案全文挂接时,十个文件一个压缩包进行挂接,挂接的第一个压缩包中的文件为这个主题中最为重要的十个照片,数字视频则著录完信息后直接挂接。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进行整编、归档、著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全文挂接、鉴定销毁等业务操作,支持各种音频、视频格式的全文读取。声像档案著录项目属性见附件1部分。4.5专题

专题中管理的对象包括编研库(大事记、组织沿革、专题汇编等)和素材库(从系统目录结构的档案库或从档案库外通过输入、扫描、摘录等方式得到的材料)。对其管理的功能包括制作专题目录,管理各专题的名称、时间、期限、专题类别、状态、创建者、参与者等信息,并提供增加、修改、删除、查询专题等功能。专题著录项目属性见附件1部分 4.6资料

我单位资料主要为外来的参考资料、密级资料。

对于外来的参考资料,可以进行整编、著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全文挂接、鉴定销毁等业务操作。

对于密级资料,除了可以进行整编、著录、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全文挂接、鉴定销毁等业务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权限设置,非档案管理员只能进行目录级的检索,不可以浏览全文。

资料著录项目属性见附件1部分。5功能需求 5.1 数据采集

通过数据接口及其他方式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单位的OA、PDM、文件编号系统、军工上报系统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或定时归档。5.1.1 与OA系统的接口

通过管理应用系统与OA系统的接口,实现OA系统中的收文、发文、技术文件在流转结束后,通过验证,将全文(PDF格式)、条目信息及文件处理单提取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档案管理系统进行预归档,并向OA系统反馈预归档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对于收、发文的条目属性信息,通过接口,将OA系统和档案系统中的字短信息进行匹配,传输至文档管理模块中。全文信息则在OA系统中转换成PDF格式,通过接口,与条目信息自动匹配挂接后,上传至全文FTP站点。

对于收、发文的文件处理单中的信息,OA系统提取其属性信息,传至档案管理系统中,与条目信息自动匹配,建立关联,生成数据库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文件处理单模板,并在文书档案全文浏览界面上增加浏览文件处理单按钮,根据模板生成信息完整的文件处理单。对于技术文件,在OA系统中将审签信息和全文自行匹配生成全文信息,转换成PDF格式和条目属性信息一起传输至档案管理模块,并进行自动匹配。

OA系统数据在向档案系统归档过程中,OA系统将全文信息上传到管理应用系统FTP服务器后,需要将OA数据归档的操作日志写入到档案系统中备查。

能够实现从OA办公系统向管理应用系统自动移交,保证OA系统的属性与档案系统的属性保持一致(OA系统流程数据字段属性见附件2)。

管理应用系统可以严格控制用户对电子附件浏览、下载、打印等功能权限。对电子附件操作的控制上,满足对用户访问OA归档数据时的安全性要求。5.1.2 与PDM系统的接口

通过开发数据接口,将LCA系统中的定型状态数据包括产品结构、零件的三维模型、二维图样、及相关属性信息导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管理,实现飞机设计数据的统一管理。5.1.3 与文件编号系统的集成

通过数据接口,进行字段匹配,可以将文件编号系统中的条目信息,通过点击“归档”按钮,传输至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整编模块,档案管理员进行信息补充,再进行归档组卷、全文挂接,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

文件编号系统字段属性表见附件三。5.1.4与定型数据上报系统的接口

通过此接口,将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导入定型系统,完成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档的上报工作。对两个系统进行连接配置,配置成功后,进行两系统的节点对应和字段对应,建立库的对应关系。在定型接口主界面中,左右显示档案管理系统和定型系统的节点,可以选择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转入定型系统的指定节点下,同时将数据的全文传送到定型系统中。5.2 归档整编

档案整编能够将待整理的文件条目进行整理编辑,并进行归档立卷,其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将待整理的文件(动态数据管理的文件、条目录入的数据、文件归档的数据、档案拆档的数据、其他数据接口的数据)条目进行整理,补充形成档案所需的基本信息,然后根据归档立卷的规则,将整编好的文件转化形成档案。用户可以自定义归档立卷的规则,按归档立卷规则将文件组卷归档,将已形成档案的文件进行拆档、卷内调整、以及整理案卷级与其对于文件级的关系(如案卷级的总页数为文件页数和,案卷级密级为文件密级最高条目的密级等)。多条文件组卷时,自动形成案卷级条目的一些信息。

待整理文件库与档案库的所存储的信息字段结构如果不一致,用户可以进行对应关系设置,保存,以便归档时自动调用。

在档案整编点击归档时,增加数据查重功能,对于已经归档的数据,则提示用户不能归档。在档案整编主界面中,应显示待整编状态的文件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编辑,如修改、插入、删除、导入、导出等,以完成数据信息的添加。

归档立卷时,系统提供手动立卷和自动立卷功能,手动立卷只需补充一些数据信息,就可以生成一个案卷,自动立卷,按照用户设置的整理规则生成相关的案卷级或类目项的基本内容。自动组卷时,如果系统检索到案卷号的字段信息与档案库中已存在的案卷信息重复,系统应提示用户并由用户选择自动将文件归属到原始案卷中还是手动立卷。归档成功后的案卷记录和所属文件应以不同颜色显示。5.3档案著录

档案著录是管理应用系统进行管理的基础,提供数据收集的功能。档案著录功能结构图如下:

数据著录:可以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保存、复制、剪切,可以进行单个文件或批量文件的扫描、挂接、上传等操作。在录入数据时,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动保存,权限可以控制到字段级。一般用户修改和删除的权限只限于操作自己著录的数据。

选择档案管理树型结构中的某一类型数据库数据节点时,即可以进行数据浏览与编辑工作,系统默认浏览状态。

插入功能:用户选中一条要修改的数据,右键或者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图标,可以在这一条数据的前面插入一条新的数据。

修改功能:用户可以对所有字段实现批量修改或替换。修改方式提供填充方式、序列生成方式和高级方式。其中填充方式为针对选中数据记录的数据库已定义数据字段,按照输入的内容进行批量替换或置空处理;序列生成方式按照用户输入的起始值及所定义的步长(如+1或+2)来完成数据字段的批量替换;高级方式可以按照用户自定义的规则来完成数据字段的批量替换。

删除功能:能够一次删除多条记录,在删除前,系统提示是否要删除,经用户确定后方可删除。

保存功能:除了在工具栏上有保存按钮,右键有保存功能,Ctrl+s快捷保存外,还可以设定一定的时间实现自动保存。

导入功能:能够将已存在的数据源文件(如:DBF、XML、EXCELL和Access数据文件)导入到当前数据节点下。档案著录信息批量导入时,当重复导入时,能够提示重复的数据,不重复的数据提示是否继续导入。在导入的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校正数据字段类型。导出功能:能够将当前节点下的某些或者全部档案数据记录导出成数据文件保存(如:DBF、XML、和Excel数据文件)。

编辑功能:提供剪切、复制、粘贴、全选、批量修改、查找替换、数据查重功能。选择数据记录的方式,既可用鼠标左键选中某一条记录,也可以用Shift键+鼠标左键来顺序选择多条记录,或者用Ctrl键+鼠标左键来间隔选择多条记录,或者用全选功能选择当前窗口下的所有数据。

查重功能:能够对当前数据记录窗口或者制定数据节点下的数据进行比较查询,执行后,列出具有重复字段的数据记录。要查重的数据字段可由用户自定义。

记录功能:可以对数据记录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定位和查看,当用户定位到指定的数据记录项后,再打开这个节点,仍然显示定位到的那个数据记录。记录排序可以通过点击浏览界面的字段名称,进行快速的排序,也可以设置自定义排序条件进行排序。当输入不合法的数据时,系统提示数据不合法的原因,并返回上一步操作。著录界面:用户可以自定义著录界面,可以预览著录界面效果。

设置后退功能按钮,以便著录保存后取消上一步操作,并自动刷新到最新操作界面。各种数据窗口的界面,字段的先后顺序、长度,行高度等界面风格在窗口退出时保存其变化,再次打开窗口时与退出时保持一致。最后一次排序条件、查询条件也将保存,便于再次利用。在左侧显示型代号下的数据库分类信息,点击相关节点即可在右侧显示数据表。数据表每页显示记录数目可以自定义,多出的记录分页显示。可以对数据表进行类似EXCELL的操作,如可以进行查找,替换,隐藏列,双击记录进行编辑,并可以在其上进行文件的分发,调拨,报表打印等功能。

著录规则:根据数据著录时一些具有共性的特点,用户可以制定不同档案的著录规则,如“份数”字段默认为1,“序号”字段为序列增长,“题目”字段上下条相似,定义为顺带。字段显示:不同用户对于同一档案库,需要看到(或被允许看到)数据库的字段(或先后顺序)不同,通过字段显示模块能够实现用户自定义需要显示的字段。

代码维护:某些著录字段,只有几种固定的代码可供输入,如“密级”字段的内部、国内、秘密、机密、绝密;“保管期限”字段的永久、长期、短期等。为了便于著录和防止输入错误,将这些字段定义为代码,在数据著录时形成下拉选择框提供用户选择。特殊字符:用到特殊的中文字符或外文字符,用户可以在系统中选择。

回收站:系统删除文件时,并不将文件从数据库中直接删除,而是删除到回收站中。对于一些误删除的文件,通过回收站可以进行还原,达到保护文件的目的。回收站中的数据再次删除或清空的权限分为两种情况:

1、无限制(随时可将回收站中的数据删除);

2、删除的记录在一定时间后,才能删除。

在打开回收站时,显示出全部的删除文件及路径

5.4原文管理

管理应用系统对档案数据原文能够实现扫描、挂接/上传、浏览、下载等功能,其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原文扫描:提供原文批量扫描的功能,将纸质的文件通过扫描仪批量扫描后形成电子文件保存在一起。为图像处理、文字识别、原文挂接上传做准备。

原文挂接:提供原文批量挂接上传的功能,将需要挂接原文的条目与相对应的原文建立关联,并将关联好的原文上传到对应的原文服务器,以便提供原文浏览利用的功能。

用户选中要挂接原文的数据记录,点击工具栏上的原文挂接或者右键,可以进行原文挂接,用户可以一次选取多个电子文件进行挂接,对于错选的电子原文,可以进行删除,在挂接过程中,用户可以对原文进行压缩加密,并提供解密功能。

原文下载:能够将原文从文件服务器上下载到本地,进行利用。原文下载的功能需要严格审查利用者的权限,没有相应的权限,便不能进行原文下载。

原文浏览:系统提供通用的浏览器,可以打开一般格式的电子原文,包括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图形文件。

第三篇:档案馆数字化、数字化档案馆、数字档案馆

关于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2006-11-9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进入论坛

当二十世纪的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向人们描述着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各种冲击时,人类文明已经真实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潮朝着我们扑面而来。档案管理和利用如何应对及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需求,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思考的。

一、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

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

(一)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的数字化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其一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建立档案馆的自动化系统,实现档案馆自动化管理,完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其二是馆藏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的馆藏档案信息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建成完备的信息数据库;其三是构建平滑高效的档案信息数字化传输平台,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二)数字化档案馆。在档案馆数字化基础上,形成以数字化信息为馆藏内容,以计算机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三)数字档案馆。通过国家信息基础工程联合数字化档案馆,运用网络互联技术,将个体数字化档案馆联合起来,进行扩张、伸展,组成完全意义的数字档案馆,遵循共同协议,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终端提出需求,由数字档案馆系统完成查找和调阅档案信息,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如果说运用虚拟技术,建立虚拟档案馆的话,那么,档案馆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才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虚拟档案馆。

二、档案馆数字化——数字化的起点

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作为传统档案馆数字之路的起点,如何走好这首要一步,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着重于这一点来谈一下我们的观点。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是对档案馆自身管理行为现代化的确定,而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这个特征是基础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是开展其他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条件。现在许多文章在探讨数字档案馆或虚拟档案馆时,较多是对档案馆美好前景的预测与憧憬,很少涉及传统档案馆的现代化管理问题,忽视档案管理具体业务环节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问题,如档案自动编目和自动检索、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业务工作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自动标引、文档一体化管理、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等。而这些不仅是档案管理基本的业务环节,也是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具体体现,更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全面实现的基础。这些问题不解决,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开始进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发展方向。

1、建立著录档案信息检索系统。著录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应该说是计算机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最早结合点。由于档案馆的馆藏量巨大,档案的信息资源又是如此丰富多样,为了方便利用者,提高查询效率,档案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目录或专题文件级目录著录,以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检索工具的数字化带来的优势尽显无遗。

2、“文档一体化”管理。1992年国家档案局提出“文档一体化”管理思路,许多档案部门纷纷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文件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从文件形成之时到文件办结归档乃至档案管理成为一条流水线的操作过程。“文档一体化”操作管理软件与传统手工操作相比,避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人为遗漏,提高了文件归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文件立卷的效率,提高了档案的质量。但它也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传统手工操作流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档管理数字化。

3、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我国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起步时间较晚,目前还是以针对上述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和文档一体化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为主,停留在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的初级阶段,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潜能并未充分发掘出来。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涵盖档案馆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等诸方面的大型的系统工程。档案馆数字化管理应该以此为契入点,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发展。

(二)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根据《档案法》的规定,综合性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集中保存档案的基地,与国家历史同在。综合性档案馆通常都有数量庞大的馆藏,内容及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就传统的档案载体而言,其记录信息都是平面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载体的信息难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所有的馆藏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做到图、文、声并茂,档案信息的记录功能与显示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而且更有前景的是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给长期以来沉闷、形式单一的档案信息贴上吸引人的“标签”。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其数字化建设的工程量巨大,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

1、大型综合性档案馆,它们的馆藏基础一般都较好,馆藏信息的利用也较频繁,在建设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优先的原则,划出专项经费,成立馆藏信息数字化部门,专门负责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这种模式见效快,但投入高,需要很强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

2、中小型综合档案馆,在建设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资源优先的原则,购置少量的设备,对重要的档案资源先期进行数字化处理,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数字化规模。这种模式见效慢,投入较少,对技术要求也不高。馆藏档案信息经数字化后转化为数字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

目前大部分档案馆馆藏档案载体仍然是以纸质为主,纸质档案数字化制作方式一般有二种: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机人工录入或通过扫描仪扫描由字符识别软件(OCR)识别,制成文本文件;第二种是将档案文件的每一页看成是一张图片,不管上面具体是什么内容,由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第一种方式占据空间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数字化,但纸质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手写体、繁体字,有的字迹褪化及非文字形式等,此时采用第一种方式就会暴露出如下致命弱点:用OCR字符识别的准确率低;若采用人工录入,不但需要大量的录入人员,而且一时还不能马上胜任此项工作,差错率大且核对困难,投入大,收效慢。而第二种方式实现容易,一般档案工作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操作机器,且工作可以定量化,差错率相对较低,即便有一些错扫、漏扫等,也能很快被发现。至于图形文件占空间大的问题,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相信适合的软件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如果能采用先进的高速扫描机,那么对档案信息数字化无疑是如虎添翼。另外,还因为图像扫描保持了档案原件本来面目,可以使利用者在看到文字内容的同时,也能看到纸质档案的其它一些特征,如原件的纸色、墨迹、印章、圈点、批注等各种原貌,使利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开展一些更深入的研究。

(三)档案信息传输平台数字化。档案信息只有在传递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以往信息存在于一次文献即档案原件或经过处理的二次文献范畴内,人们需要档案信息,往往需要亲临档案馆,通过阅览摘录、静电复制或拍摄等形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但档案信息在完成数字化后以数字形式存在时,数字网络系统就将成为其主要的传输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流动提供可能。数字化了的档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通过因特网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者不必亲临档案馆,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利用档案信息。

如果把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比作一个人体的话,那么档案管理数字化和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建设就是这个人体的骨架和血肉,数字网络系统就是它的神经网络。档案馆信息传输平台应首先构建的是档案馆局域网也可称为内网,一般的要求是在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前提下,通过网络连线将各个部门的计算机资源整合在一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置服务器,部门的个体计算机通过网络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为档案馆核心数据库提供档案信息,也可以得到权限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其次是构建外网、公众网等,可使档案信息通过数字网络系统进入信息交流的大动脉----互联网,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三、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建立标准化的规范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指出:“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这充分阐明了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各地的档案馆对数字化建设还都处在试验和探索阶段,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标准化的规范体系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高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浙江省档案局指出数据库建设要本着保证质量、规范标准的精神,并决定在2002年正式出台统一的《浙江省综合档案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相关标准,对全省各级档案馆现有的数据库与软件进行修改、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完善软件功能,特别是数据标准接口功能。在建立标准化的规范体系方面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标准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标准化适合于技术工作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可操作性强,而且与管理体制的关系较为超脱,因此在不与法律相冲突的情况下,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通常以法规形式出现,特别是约束力强,但管理范围有限,所以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制度可以形成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2、首先考虑采用国际标准,其次才是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由于档案信息的范围和种类处于不断扩展和变化之中,因此即使在档案馆数字化阶段也应优先采用适用范围尽可能广泛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次到位。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确定标准的原则是:面向计算机和网络及信息平台的处理,直接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面向综合性信息的处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面向档案信息的处理以借鉴为主进行补充,由此形成标准化的规范体系。

(二)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早在1992年就有学者指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核心是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这个认识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现在我们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依然是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

档案馆计算机数据库类型以检索性数据库和文件性数据库两种较为常见,检索性数据库主要用于揭示馆藏内容,介绍开放档案的范围、目录和提供网上检索途径;文件性数据库,主要用于完整地载入档案文件,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档案信息组织形式就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原先纸张上顺序的、线形的方式转变为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索引文件、超文本技术可以使信息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以人工语言或自然语言进行搜索,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中的数字信息要达到以下质量标准:第一、数据的准确性;第二、数据项目和内容的完整性;第三、数据的规范性;第四、数据的稳定性。

(三)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安全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档案馆与图书馆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图书信息基本上是面对普通公众,而档案信息则对安全保密有严格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是需要控制使用的,所以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通常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制度管理和技术保证两类,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对此应该形成一套管理制度体系,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自动控制,才能做到更加严密。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进行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时就十分重视数据的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在黑客猖獗和网络安全保护手段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数字化民国档案网络化服务。他们首先对已有的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分化,对馆内不同用户根据权限提供全文档案信息,使馆藏信息首先在馆内达到资源共享。当馆内数据库接入Internet网时,除尽最大可能保证网络安全外,将那些有机密性的、不开放的档案不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为了解决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可以使用Intranet技术,提供授权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另一关键。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是与新知识、新技术的普及密不可分的,所以各类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培养的人员有以下几类:系统开发与维护、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化建设、数据库运行管理等。

目前我国的档案专业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各种专业知识培训,都显得知识陈旧,内容更新慢,缺乏计算机技术与档案及档案工作关系的内容,其结果也就使得档案界严重缺乏既具有档案专业知识又具有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复合性人才,阻碍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在档案事业上的运用。对此,档案教育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奋起直追,加大培训力度。

同时档案馆也必须重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在相关的岗位培训及人才引进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做到有提前量,使有关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提前了解。

2、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培养,要求知识技能与岗位相适应。

3、充分依靠社会支持,引进人才但不浪费人才,做到人员结构合理。

以上是我们对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浅见。现在各地档案部门都很重视这方面的信息,有些单位已将此摆上了议事日程,但相对于图书馆部门,档案部门的动作已经滞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现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其在数字图书馆的总体结构、标准规范、技术线路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1999年3月成立的“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年生产规模已经达到5000万至6000万页全文影像数据,它的网络可以提供1000G存储量的网上信息服务。档案馆如果还不重视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不能在网络上有效地传递档案信息,就无法融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最终将被信息社会淘汰。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它还具有更深刻的战略意义。

第四篇:档案馆档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作为区(县)级档案馆,其档案利用更多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着的,那么,近几年来其档案利用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试图以所在**区档案馆近几年来的档案利用现状为例,作一分析,通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并以期解决问题。

一、本馆基本状况

本馆是一个位于大中型城市并处于中心城区的区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从20xx年的3万余卷(件)增加到2007年5.6万余卷(件),馆藏结构在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二表:

表一 20xx年初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表二 20xx年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从以上二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馆藏档案的数量以年平均9.95%增加;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例下降,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得到改善,趋于合理。特别是关连着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婚姻、城建执照、房屋拆迁、独生子女等内容的档案,即一部分民生档案的种类与数量都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档案利用的人数、范围、目的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见本馆从20xx至20xx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表三

区档案馆20xx至20xx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分析此表可以看出:

1、每年利用档案人数以年平均约8%递增上升。说明馆藏档案数量增加、结构优化是档案利用增加、利用范围扩大的前提。

2、调阅卷数相对于利用人数却减少下降,说明了二点:一是档案信息化正在不断发挥作用。本馆在20xx年底建成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约80万条的数据库,到20xx年底增加至93万条。因此,检索速度及查准率都有所加快和提高,减少了档案案卷的调用与翻阅查找,保护了档案。二是公民利用档案需求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增加,但其所需档案的查到率还不高。

3、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档案,即民生档案,其利用需求在不断增加。表中的“其他利用”一项包括招工名册(包括干部职工调动)、知青下放(包括学历证明)、婚姻登记、独生子女、房产权属、房产管理档案、建筑执照等。

4、表中的另一个“其他”项则包含了公证档案、审计档案、名人档案等的利用。从整个利用情况看:涉及到个人待遇、身份证明的招工名册、婚姻登记、学历、独生子女登记、建筑执照等内容的档案利用率较高,而以学术研究、经济建设、宣传教育为利用目的的档案利用率较低。当然民生档案的的概念是近几来提出的,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所谓的民生档案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二、档案利用中出现的的问题

随着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的扩大,档案利用的内容和方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档案利用依据的法律法规、档案利用理论及方式都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档案利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种种问题。现将本馆档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提出。

1、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与档案利用限制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有查阅开放和未开放档案的权力,但查阅未开放档案是有限制的。在具体的接待利用档案中,如何把握对未开放档案的提供利用与限(!)制利用的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本馆接收了区建设局1964年至1993年形成的建筑执照档案,对于这部分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人员会遇到二个问题:

一、是否作为开放档案来提供利用?因为按照《档案法》第十九条“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

二、是否作为部分限制利用档案?因为在接收时,档案形成部门并未对不宜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因此在档案提供利用的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难以把握;作为公民其自由利用的需求没有满足而失望或不满。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房产档案及拆迁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中。

2、档案利用的方式

按照《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档案,采用阅览、复制的这二项方式不存在问题,只要公民符合利用条件即可。而采用摘录方式提供利用档案,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仍以建筑执照档案为例。该专业档案在其形成部门的利用有二个便利条件:一是其“部分限制”的政策很容易自行掌握与操作;二是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即出具何种方式的档案证明就能满足公民的需要,档案形成部门也容易自行掌握。而这二个问题是由专业档案的特性所决定的,其档案形成部门对专业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及提供利用程度、范围掌握的准确度、方便度肯定比较高。对于区级综合档案馆在提供这些专业档案时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如有的利用者要求本馆提供摘录式档案证明,那么在一张“建房申请表”上,有许多公章、签字、简易建筑图、标注的各种数据等档案信息,遇到这种情况,采用复制方式出证,可以保证档案证明的真实性。但却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3、档案利用中的出证问题

在档案提供利用中会遇到单位或公民个人对未查到所需档案提出开具未查到档案证明的要求。档案馆依据所查到的档案应该为利用开具其所需证明;但对未查到档案是否也应该按其要求开具未查到证明呢?这在《档案法》及《实施办法》中并未明确规定。

但有关档案利用理论则提出“档案证明是指档案馆根据有关档案用户的询问和申请为核查某种事实在馆藏档案中记载情况(有无记载和如何记载)而编制的一种书面证明材料.制发档案证明是档案收藏部门开展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之一”,以及由**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实用手册》中“档案工作基础术语”,解释档案证明:“档案馆发给查询者的一种认证文件。说明馆内有无所查询的文件、文件中有无所查询的有关问题与事实的记载,以及该文件的存放地点”。那么,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如有单位或公民个人要求档案馆为其开具未查到档案证明是应该开具这种证明的。

但是作为档案馆是否有必要担此之责和风险呢?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出具的证明,在解决户口、工龄、工资、土地纠纷等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凭据作用。一些人正是看中了档案证明的这种独特作用,想方设法到档案馆骗取证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的因素。但出证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出证程序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这就提醒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档案馆出证程序,以规范出证行为,保证档案证明的真实性。

因为依据所查到的档案开具证明是由档案固有属性及其价值决定的。档案证明应该是依据档案的记载出具的凭证性文件。而没有查到档案被要求开具证明,则似乎有些不妥。但在本馆的档案利用中却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有些单位来档案馆查询单位职工的招工通知书,如未查到,则会要求档案馆为其开具未查到证明。有些个人来馆查阅有无婚姻关系,经查而未查到,也会要求出具无婚姻登记档案证明。这让接待人员很为难。但又没依据性文件说服利用者,因而引起利用者的不满。

4、档案提前进馆与方便利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XX年修正)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法律规定让人们认识到确定婚前财产的重要性。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中会不断地涉及到婚姻状况的证明问题。如本馆的婚姻登记档案接收从五十年代形成之初到20XX年12月31日止已全部进馆。那么凡是户口在本区范围内的到法定婚龄的公民,如果需要开具婚姻状况证明,则至少要到两个地方,即先到档案馆查证有无婚姻登记档案(结婚或离婚或未婚),再到婚姻登记处查阅20XX年12月31日以后的婚姻登记档案。这确实造成利用档案的不便,而产生怨言。还有一些户口迁进迁出的公民,其户口所在地的时间段不一定全在本区内,但其会要求本馆为其出具未查到婚姻登记档案证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查档人员为难。

三、对档案利用现状的几点思考

以上所述,是本馆档案利用工作之现状,也许是个案。但经笔者与同级同类档案馆的沟通、交流与探讨,了解到这种现状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共性。区(县)级档案馆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上述档案利用中问题。而目前一方面广大公民利用档案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某些缺失或不配套,以及档案工作标准化程度不够高,都制约着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力不能全部实现。那么就区(县)级档案馆而言,如何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保障可以利用的档案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公民所用,以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利用档案的需要呢?笔者针对区(县)级档案馆档案利用的现状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要加强对于档案利用理论的研究,建立完善配套的档案利用制度。既要简化档案利用的手续,又要让档案馆工作人员有法规可依,这样不论是对于档案利用者还是提供档案利用的档案工作人员,都是公平合理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保证。

2、对于档案馆来说,要做好档案利用的各项基础工作。一是要确定馆藏档案可利用范围及利用程度的划分,使属于可利用范围的档案确实能够被利用;二是对于档案的接收进馆,在按照档案法规进行的前提下,要与档案进馆单位就档案进馆的时间、限制性利用、利用方式以及是否提前或推迟进馆等达成协议;三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且在形成部门提供利用更方便(既对档案形成部门而言,又考虑到利用者的方便),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类档案是否有必要接收进馆或确定适当的进馆时间。

3、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对于不断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及不断扩大的档案利用范围,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要,便于操作,能够合法合理地满足各种档案利用需求。

第五篇:档案馆调研介绍信

介绍信

某某大学档案馆:

兹介绍某某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xxx(学号:xxx)、xxx(学号:xxx)、xxx(学号:xxx)一行3人,将于xx月xx日到1xx月xx日前往贵馆查阅2002年到2013年档案,以获悉某某大学社团发展相关情况,请予接洽为感。此致

敬礼

共青团某某大学委员会

日期

下载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档案馆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检察院调研报告

    数字检察院建设的整体构想 建设数字检察院是省院第二个信息化建设年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市院打造数字检察院的部署要求,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完善检察机关的数字化应用体系,推动......

    数字档案馆隐私权保护问题考量

    数字档案馆隐私权保护问题考量 李媛 2012-12-23 21:57:53 来源:《山西档案》(太原)2008年4期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Privacy Protec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作......

    数字城建档案馆(蒋馆发言稿)

    珠海市城建档案馆蒋仕鹊馆长关于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讲稿 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走城建档案工作自强自立之路。 全国城建档案馆于80年代相继......

    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难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难题 来源:bet365 http://www.xiexiebang.com 【内容提要】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信息时代档案传递和利用的新途径。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着极大的优......

    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整合刍议--

    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整合刍议?? 中图分类号: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207-02 数字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

    数字档案馆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广州档案网数字档案馆的调查与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档案馆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馆的......

    数字档案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数字档案馆的概论 ............................... 1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 1 2.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

    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

    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数字地球是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的延伸。1994年美国启动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