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调研报告
钱营镇中石各庄村调研报告
赵文新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数字
中石各庄村位于钱营镇西南部。现有户数164户,人口579人,其中农业人口518人;劳动力427人;村集体除了5%的机动地承包费无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5000元;耕地面积1768亩,水浇地1690亩;管灌面积1525亩。一产从业人员 370人,农作物播种面积1500亩;林地面积100亩,奶牛存栏180头;村内无二产企业;三产从业人员55人,三产网点 16个。
(二)农业结构调整
现在村民大都是单一种植方式,主要种植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农业多种经营较少,农民靠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虽然养牛的不少,但优质奶牛所占比例不到20%;也有几家狐狸、貉子的散养户、小片香菜种植户,没有规模,收入不高。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新民居建设规划的启动,今年中石各庄村暂停文明生态村建设。到目前,街道只硬化了两条主街道和两条胡同。所有街面未实现绿化、亮化、美化。2010年,新建村址5间,已经竣工;安装厢式变压器一台,增容60KVA;新建娱乐健身场地,正在施工。
(四)两位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
全村共有党员26名,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11名,后备干
部6名,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班子团结、有战斗力,书记琚秀花、主任琚礼天,为群众办事的决心坚定。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
1、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村集体除了5%机动地承包费和农业税返还经费外无其它收
入,存在无钱为群众办事的问题。
2、农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现在全村大都是
单一种植模式,农业多种经营较少,农民靠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虽然养牛的不少,但优质奶牛所占比例不到20%,依托特养大户搞特色养殖的不多。
(二)新农村建设方面
由于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基础薄弱,使村内工作开展捉襟
见肘,限制了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开展,时至今日村还有3000米路面需要硬化,4000米路面需要亮化,群众对两委班子给予厚望,由于暂停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受到限制,影响了群众对村两委的满意度。
(三)社会稳定方面
中石各庄村在信访稳定方面一直存在问题,主要是长期以来
村民思想落后、村内宗族派性严重等原因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随着新一届和谐两位班子的上任,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村整体工
作开展难度降低,在社会稳定方面有了一定进步。但是仍然应当多察民意,体民生,排查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民怨,把矛盾解决在村、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确保基层稳定。
三、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经济发展方面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中心意识,树立市场观念,现
代农业观念。要闯新路,创新业,抢抓机遇,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以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为先导,实现农业产业化。大力
发展畜禽养殖业,到2011年奶牛存栏达500头,进一步改良奶牛品种,引导村民向养殖优质奶牛发展,依托特养大户琚宝团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并且带领广大农民由单一养殖模式向多种养殖模式发展。
3、加快个体经济发展。培养以种养大户、运输大户等为重点的“八类大户”,在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促其尽快发展壮大,进而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调动广大村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4、开展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科技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能、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农
民整体素质,促进科学种田,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
来源。
(二)新农村建设方面
1、加强村庄规划。
严格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特别是宅基地的管理,解决历史遗
留问题,按规划实施拆旧房建新房。
2、实现街道硬化和美化。
村内有3000米路面需要硬化,同时按新农村标准搞好绿化、亮化、美化,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3、建立村庄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今年的农村垃圾“户清、村集、镇运”工作中石各庄工作力度
很大,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治理,彻底清理了村内五乱。之后要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村民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2010年11月2日
第二篇:礐石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礐石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学校整体情况。
礐石小学是一所有100多年办学的学校,地理位置独特,在礐石4A级礐石名胜风景区青山绿水的环绕中,与驻汕海军部队为邻。主要服务礐石社区、红星社区、红旗社区等。社区环境复杂而丰富,与汕头市金山中学、礐石名胜风景区、海军警卫连、修理所、装备部为共建单位。德育阵地丰富,有各共建单位,烈士陵园,景区,社区等。学校(含红星分教点)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276人,教职工3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女教师27人,占87%,男教师4人,占13%。由教导处副主任兼任德育工作,设有少先队部,主要负责学校日常德育管理工作。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大多为女教师,个个经验丰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意识较强,整个团队呈现出积极、团结、向上的态势。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40多人,学生的流动性极大。红星、红旗及来自松山的学生都属农村子女,家庭教育及家长教育意识教育水平处偏低水平,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总结、有佐证材料。日常管理规范有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周活动、专题活动与节日活动相结合。基本能达到德育全铺开全覆盖。
(1)做好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严格上好每节班队活动课,开足品德课课时,要求不能把品德课上成语文或数学课,发挥品德课程德育功能。要求每位老师上课不忘德育,上课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每天早上进行“仪容仪表”检查。每天7:40,组织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到学校大门 “执勤”,迎接师生的到来,检查督促师生仪容仪表的端庄、整洁。检查评比经常化,表彰奖励多样化。仪容仪表、卫生、纪律、两操每日一评,“先进班级”每周一评,“文明班级”每学期一评,“荣誉之窗”上的“优秀教师”“十佳少年”“礐石之星”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
(2)依托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落实德育教育。我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共建单位的独特优势。学校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活动方案,不失时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养成教育和奉献教育。这一系列教育活动成为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特色、最为突出的亮点。
1、以“烈士陵园”祭扫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与感召力。
2、与警卫连密切配合,每年举行一次“军营日”活动。
3、与91960部队修理所密切配合,每年12月举行“退伍军人欢送会”。
4、参观金山中学的“创造节”。
5、每年3月,与礐石风景区管理局和绿色义工组织一道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3)开展特色项目活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1、每年六一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活动以“走进艺术,展示自我”为主题,通过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校、对社会的热爱。活动内容有学生绘画、剪贴画、书法、立体美工作品展、优秀作文展以及文艺演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
2、开展大课间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在严格贯彻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以“人人健康、健康第一”作为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依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3、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第三周,如开家长会。家长会内容丰富。校长作专题发言,向家长介绍新学期的办学新思路,教育新动态,学期的主要活动计划等等。然后分年段听讲座。
4、开展“爱心·感恩”活动。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凡事觉得别人对他的付出是应该的。基于这些,学校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为内容的系列活动,如:教师节,让学生为老师制作一张精美图片、写一句感谢老师的话;母亲节,“我为母亲做点事”等,教育学生要有爱心,懂得感恩,学会生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5、开展“我是小小慈善家”活动。每学期第五周开展“我是小小慈善家”捐款献爱心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学生懂得从小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学校公布捐款明细,并把所有捐款捐给汕头市红十字会。
6、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清扫卫生、到景区捡垃圾等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风尚。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将雷锋精神打造成为温暖校园的持久符号。
7、组织开展好“国旗下讲话”。每周星期一,安排老师、学生代表作专题国旗下讲话。
2、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只重成绩不重德育,绝大多数老师把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上,很少顾及德育工作,班会课、思想品德课、实践课程经常被占用。学校领导的德育意识也不强。怕麻烦,花时间,无经费成了他们的理由。
(2)班主任德育意识有待加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班队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
(3)学生安全高于一切打压校外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春游秋游一纸空文。一句话,出了事谁负责?
(4)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社会德育氛围淡薄,家长回避教育责任普遍。特别是中下层学生,作业无完成或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屡叫不到,推三推四。特别是一部分外地学生的家长。导致三结合成了一头热。
3、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引导,统一认识,确保学校德育的首要地位。我们认为,应当从上而下,逐步引导,层层落实。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
(2)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考核机制。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德育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要尽快制订有效的德育考核制度,全面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全员考评,并纳入绩效工资。改变单一的考评班主任的办法。
(3)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多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给广大家长介绍当前的教育形势,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传授家庭教育新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
三、学校德育队伍情况。校长抓全面,教导处一名副主任分管德育工作,下设少先队部,设总辅导员一名。班主任12人。每学期教导处、少先队部制订工作计划和各类活动的实施方案,由班主任落实。少先队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卫生、仪容仪表、纪律、两操等。特色活动及传统活动则由教导处主抓、少先队与各班协作配合。每学期第三周第十八周开班主任会议。主要是布置工作、交流与检查。
每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4名,在绩效工资中体现奖金。设班主任补贴,按月计,在绩效工资统筹体现。另外,在各类活动中,视活动内容,任务轻重发放一定补助。
四、班主任培养培训是学校最大的短板。几乎为零。学校将从如下两方面来进行。
1、请进来,想方设法请专家能手到校开设专题讲座。
2、开展校本培训,有针对性从师德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开展理论性培训。同时建议教育局能多开展有关班主任培养培训的活动。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学校设心理咨询室1个,持有心理学C证的教师15人,无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是缺失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老师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更不知心理咨询为何物。主要问题教师无心理学专业理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缺乏经验。学校应加强投入,培养培养心理辅导专业教师,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重视自我心理水平,教师个个重视心理辅导的意识。
2016年1月8日
第三篇:曲靖市石漠化调研报告
曲靖市石漠化情况调研报告
一、曲靖市石漠化状况
(一)岩溶土地现状
全市9个县(市)区,1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国营林场),岩溶土地总面积1419576.4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444537.3 hm2,占调查面积的31.3%;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35709.7 hm2,占调查面积的23.7%;非石漠化土地面积639329.4 hm2,占调查面积的45.0%。岩溶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9.1%。
(二)石漠化现状
1、按石漠化土地权属划分
国有石漠化土地面积6882.3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6%;集体石漠化土地面积360739.0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1.1%;个人石漠化土地面积76916.0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7.3%。
2、按石漠化程度划分
轻度石漠化面积228903.1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1.5%;中度石漠化面积165321.8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2%;重度石漠化面积37958.6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5%;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2353.8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8%。
3、按土地利用类型分
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积444537.3 hm2,其中发生在林地上的面积为289497 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5.1%;发生在耕地上的面积94035.7 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2%;发生在牧草地上的面积978.8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0.2%;发生在未利用地上的面积59953.8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3.5%。在石漠化林地289497 hm2中,有林地面积73749.6 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25.5%;疏林地面积33108.4 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11.4%;灌木林地面积106373 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36.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2020.2 hm2,占石1 漠化林地面积的7.6%;无立木林地面积6467.8 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2.2%;宜林地面积47778.2 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16.5%。
二、石漠化危害状况
土地石漠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危害。环境科学家把岩溶地区视为一种同沙漠边缘一样的脆弱环境,一些外国专家认为石漠化地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被称为“地球癌症”,是我国当今三大严重生态问题之一(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一)缺水干旱,加剧区域贫困
石漠化地区缺水是生态危机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之所以缺水,主要是因岩溶相当发育,造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使降水、地表水很快从裂隙、溶洞、漏斗等特殊岩溶地貌中渗入地下,难于贮水,造成地表水缺乏,而地表水埋藏较深,难于开发利用。致使石漠化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和牲畜用水紧缺,而持续降雨或暴雨导致排水不畅,形成水灾,从而形成“无雨则旱,有雨则涝”的局面。特别是干湿季分明,旱季长达半年之久,干旱缺水更突出。有的地方每年11月~次年5月底饮用水要从几里外用马车、牛车拉水或靠背水、挑水来解决,有的集天然降水,用简易水窖或容器贮藏。人畜饮用水本来就紧缺,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就更加困难了,目前石漠化地区的效灌溉面积不足20%,农民只有靠天吃饭。缺水干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的克马井和大坡脚等自然村,地处峰林、峰丛、溶蚀洼地中,这里每年雨季都发生洪涝,冲毁民房。当春耕播种季节,又正是干季缺水,旱情严重,无法栽种,从而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缺水干旱加剧了区域的贫困。
(二)土壤流失,导致生存危机
土是万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在石漠化区域,由于石灰岩抗风蚀力强,风化层薄,成土缓慢,山体又陡峭,植被覆盖小,地表径流强烈,使土壤难于存留,导致区域内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耕地缺乏。严重的一些地方如宣威市普立乡攀枝嘎村委会的村民被迫在岩裸面小如盆的地方开垦种植作物。再加上地表贮水难,多年积累的一点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因缺水又难于分解,造成土壤干而瘠薄,地力低下,农作物等产量低,导致生存危机。
(三)水土流失,危及水利水电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二者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由于岩裸具有风化层薄且难于存留的“先天性缺陷”,使岩溶地区土壤一般都较浅薄,再加地形陡峻,地表植被覆盖小,土壤易流失,特别是岩溶区内,大雨、暴雨较多,强烈的地表径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水库电站的运行周期缩短,综合效能不能正常发挥,影响到江河的航运能力,并对岩溶区域及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威胁。仅1996年,富源县的丕德河河道淤积深度达2米,淤积泥沙数百万吨,淤积良田150 hm2。以礼河电站的蓄水水库每天都有几艘清淤船在清除泥沙,严重危及着水库和以礼河电站的正常生产。
(四)物种消失,危及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之家”,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百年以前,诸多动物栖息于此,许多植物物种在此繁衍,多种多样的动植物长期共处构成一个完整的岩溶生态系统。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森林不断遭受破坏,缺土、缺水的脆弱生态变得更加脆弱,难于满足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繁衍,导致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慢慢消失或消亡,加剧了岩溶生态系统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五)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危及国家财产安全
石漠化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集居区,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饱受石漠化的危害,个人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石漠化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影响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曲靖市是地处珠江上游,长江中上游,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的各级梯级电站的寿命至关重要。
二、石漠化防治现状
(一)生态恢复
从1992年启动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至今,曲靖市在岩溶分布地区开展了各种生态恢复工程,如珠江防护林生态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 程在石漠化防治、植被恢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共治理石漠化土地89179.3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0.1%。通过多年引种试验及生产实践,在石漠化地区引种成功了金银花、香椿、川滇桤木、任豆、印楝、苏木、吊丝竹等造林树种,总结了防治经验、树立了防治典型。
①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范围,加大管护力度,封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植树种草,提高群众的养殖水平,缓和牲畜养殖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
②石漠化地区各县(市)区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绿化造林方法。如宣威市的靖外乡,榕城镇等,结合小流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植树种草和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近十年来两个乡(镇)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
③在一些岩石裸露地比重大,植被稀少地区,采取天然更新,人工造林等措施,通过“栽针、留灌、补阔”或“栽阔、抚灌”形成复层乔灌混交林。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交通又方便,离居民点较近的地方,重点发展经济林(果木)、薪炭林(车桑子)等,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果园和灌木林地。
④大力开展封山育林、特别是已石漠化的地段以封山为主,封育结合。封山育林是石漠化治理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师宗县龙庆乡政府附近的石山区、罗平县大水井乡炭山村周围的山地,过去举目就是石海,通过十多年的禁封,绝大部分石海已被次生常绿阔叶林、石灰山灌丛覆盖,其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后,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曾经枯竭的溶蚀洼地附近的溶洞已流出泉水,当地人民的生活已有很大提高。
⑤积极开展种草种树,根据各地的立地条件,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树则树。如罗平县大水井乡炭山村,在溶蚀洼地边缘立地条件较好地段通过种植杜仲和枫杨、旱冬瓜、黑荆树,山下部种草,草灌结合(以满足牛羊饲料),中部以上的地段封山育草,多年治理,使该村的植被覆盖明显增加。
⑥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严禁在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地区采樵和烧荒,是恢复岩溶地区森林植被最佳途径。
⑦加大石漠化耕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可以解决岩溶地区的贫困,另一方面恢复生态环境。岩溶地区由于缺土、缺水,粮食单产低,如宣 4 威市的热水乡干海子村,原来粮食不能自给,生活用水到几公里外挑,1995年开始结合中德合作云南省造林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后,粮食能自给,生活用水得到解决。
(二)农田建设
国土和农业部门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开展坡耕地改梯田地、客土改田、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引种改良及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采取不同治理措施治理石漠化土地5.04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1.3%。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除石漠化严重地区的群众粮食普遍不能自给外,大多岩溶地区的人民粮食基本能自给。
(三)能源建设
在没有煤炭资源的岩溶地区,加强节柴灶、沼气池建设及薪炭林基地建设,是解决石漠化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市2001-2005年共建沼气池104034口,改灶98654户。到2005年,累计保存沼气池121015口,改灶96.12万户。石漠化地区由过去90%依靠薪材作为生活能源,现在农村能源中薪材只占45.8%,过分依赖森林资源作为能源的状况已得到缓解。目前农村能源结构比例已调整为煤炭占30%,电占12.6%,沼气占7.7%,薪材占45.8%,其它占3.9%。
(四)综合措施
多年来,各部门都在岩溶地区开展了治理和恢复项目,主要开展的工程如下:
①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曲靖市的罗平县钟山乡、开展了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是建小水窖、修公路、种薪炭林、发展特色水果及封山育林。通过六年的治理,不仅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缺水、缺能源、缺粮的问题,当地农民走出了贫困,逐步向小康迈进。
②水利部门在岩溶地区开展了找水、建水库、建小水窖、引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水利工程。通过初步治理,岩溶地区群众饮水困难情况有所改善,生活用水基本能保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保障,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改善。
③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不发达,贫困程度深,长期陷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危机。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开展控制人口增长、5 缓解人多地少矛盾,加大生态扶持力度、生态移民等工作,从根本上制止了乱开垦行为和乱砍滥伐行为,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民从林地中也获取燃料、肥料、茵类、中草药等林副产品,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地实践证明,只要对石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技术对路,治理方法适当,资金投入到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可以逐步恢复和改善的。
三、曲靖市石漠化防治建议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它是综合因素形成的,在治理时各部门统一协调,统筹考虑,要实施综合治理,必须以治山治水为中心,着眼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重点解决缺水、缺土、缺能源的现状。
(一)加强宣传
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应通过新闻媒体作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都投入到综合治理石漠化的行列。同时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
(二)科学编制治理规划
建立石漠化地区1:5万基础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石漠化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加强对土壤、水文、地质、植被等内容在内的岩溶环境生长的物种研究,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积极治理”为指导方针,严格遵守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相结合,科学编制我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规划以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流域治理为基础,以县(区、市)为单位,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全面治理,分期实施,重点突破。
(三)进一步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
一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资源,大力推广小水窖、小水柜等小水利设施建设,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水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针对石漠化地区“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的复杂多样环境,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宜封则封,宜造则造,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相结合。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在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的同时,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薪炭林基地建设,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四是对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加大生态移民 力度,以避免生态环境系统遭受进一步破坏。五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岩溶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旅游、生物、矿产和水利资源等)发展生态朝阳产业,如罗平东南面的万峰山一带,峰林、峰丛林立,一年雾日较多,云山雾海构成十分迷人壮观的“万峰山”,其景令人陶醉,如诗如画;在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间,繁茂的石灰岩植被衬托下,又构成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景观,引人入胜;在茫茫的石海中遍布大小的溶洞几百个形态异彩多姿,雄、奇、险、奥、溶为一体的洞穴景观,有“地下迷宫”之称。
(四)加大石漠化治理投入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可能全面启动石漠化治理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此外,合理配置我市农、林、水等部门的投入,研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外资金援助,以各种方式共同致力于我市的石漠化治理。
第四篇:大南石村班子调研报告
长子县南陈乡大南石村村情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探索南陈乡大南石村建设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大南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内涵,真实反映村情民意,帮助大南石找准症结,理清思路,更好地为上级党委政府、村“两委”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从任职以来,我对大南石村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翻阅资料,走访群众,进村实地考察,与村主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手、村民代表交流等方式了解村情,问计于村民,了解村民的愿望,倾听村民的呼声,重点围绕农村产业调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我受益颇多,同时对大南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本次大南石村村情调研报告如下:
一、大南石村的基本情况概述
(1)大南石村概况。大南石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北方位,距离乡党委政府约6公里,与石哲镇相接。该村是一个自然村庄,全村共有100余户516人。其中有中共党员27名,五保户5人,低保户24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集中于长治、晋城、太原等城市。
(2)大南石村里的经济状况。大南石村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大部分村民仍以从事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为主。全村可耕种土地550多亩,人均耕地1.06亩,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养猪、鸡、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迟缓,不能很好地为村民增收所利用。工业方面,由于当地缺乏工业发展所需条件,工业生存环境不利,并长期没有改善,致使发展工业一无进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3)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计生工作是我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些年来,村“两委”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村民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村民对计划生育这项战略性的
国策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积极上门动员适龄夫妇采取上环、结扎等计生措施,并大力协助计生部门对本村适龄妇女进行康检。三年来,共有70多名妇女参加了康检。但是,仍有极少数村民,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等现象还有可能出现。为此,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依旧很艰巨。我相信,在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大南石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4)村容村貌建设状况。由于少部分群众对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乡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的内涵理解有所偏差,大南石村村庄规划相对滞后,住房选址布局相对分散,住房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用配套设施不全,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此外,仍有极少数人置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浪费土地和侵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存在。
(5)农民负担及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南石村的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较好。“一折通”小本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教育收费、支农惠农、农民负担控减、医疗惠民等政策执行基本上畅通无阻。
(6)农村医疗合作工作的落实情况。据统计调查,大多数村民都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全村参合率为70%,2007年达到80%,今年则高达90%以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同时,村卫生所也成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看病需要。村民在乡卫生所住院可以报销高达75%以上,使村民都从中得到了实惠。
(7)社会治安问题。近些年来,大南石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刑事案件。村“两委”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及时排查、化
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几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集体上访现象。面对新形势,全村上下应进一步明确目标,立足实际,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进大南石村民主法制建设。
(8)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大南石村共有党员27名,村“两委”班子共6人,其中包括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村官”。在南陈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塑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9)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当前,大南石村电话、电视,电脑及各类家用电器也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但大南石部分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缺乏,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
二、大南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素质,转变大南石村基层干部作风。
(一)要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加强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用来指导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要主动找部门跑资金,加强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群众对村务的参与度。
2、宣传教育工作要强调扎实有效。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既要有必要的形式,更要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倾向,提倡节俭、新颖、有针
对性、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注重深入人心。要利用办报、办网站、广播、电视、张贴海报、拉横幅等宣传手段,正确引导农民循序渐进搞建设,不能盲目地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建房。当前,要大办提倡和鼓励把资金优先用于发展生产,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腾出资金投入生活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3、筹集各方面资金,积极筹建村办创业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可以考虑建设一个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参入股份,当然要想方设法保障技术和销路。但由于大南石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因此,希望能在今后的扶贫资金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积累。另外,可以由村委牵头,村民参与,通过招商引资,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水利资源发展工业建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系统。
要大力培养以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等为主体,以村干部为辅助的农村信息服务队伍,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带头人,引领带动村民自主发展,积极致富,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5、要力戒急于求成或做表面文章,对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事情要做足做实。
通过村里广播站、文化宣传报刊栏等途径进行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告别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克服婚丧中诸多陋习等,要以当前农民最迫切的切身利益为着力点,应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帮助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6、要高度重视对村民的培训工作。
如果有可能,尽量找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统筹兼顾,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尽快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接
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引导使用现代生产手段,大力推广应用新农机具和新能源,尽快告别耕、种、收“三弯腰”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等。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就要求我们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当前交通现状,使种植业、养殖业,实现长足发展,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医疗文化事业得到大发展。
报告人:苏彩亮
第五篇:石佛寺编制调研报告
石佛寺小学关于
机构编制等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本地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依据豫编办〔2011〕81号文件,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机构编制等基本情况:
我校属于农村公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有5个教学班,125名学生,6名教师。
二、目前教职工队伍管理、人员结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学科缺额严重急需补充,其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有待规范。尽管对小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学校超编,有的学校学科严重缺额,造成师资不均衡现象。
(二)落实核编制度不到位。从调研的情况看出,我校编制数
还是很早前的确定结果。而学校状况在一直发生变化,编办对学校撤并、教职工调配等实际运转情况难以及时掌握,不能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教师。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我校部分学科缺编问题严重,主要是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且由于教师知识更新步伐较慢、部分在早期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现在的情况。同时,由于现实原因,当地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会化困难,有许多工作都是教师兼职来做,已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资源整合难度大。加强资源整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提高办学条件、一方面又能有效节约财政投入,还可以缓解超编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远远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教师交流渠道不畅。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想尽办法调到县区或离县区近的学校工作;有些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学校教师不足,严重影响教学等工作。
三、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新标准核定中小学校编制。特别是要照顾到农村中小学。
(二)妥善分流其他小学超编人员。要搞活学校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对于不具备任教条件的落聘人员及时调整岗位;专任教师实行评聘分离,即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同时,要继续做好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工作,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可考虑调配到寄宿制学校担任生管老师;压缩非教学人员,加大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彻底清退临时工勤人员。
(三)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力度。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超编学校教师的转岗工作。如:针对欠缺体、音、美等专任教师的,可从教师中选定体、音、美教师;也可选调一些教师进行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缺编小学担任相应课程教师。从而有效促进超编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总之,希望上级领导能重视师资不均衡现象,尽量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与保证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把学校教育工作做好!
石佛寺中心小学
201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