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品质长沙建设不断向升级版发力
——长沙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品质城市是市民群众的共同愿景,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2013年以来,长沙按照省委、省政府“五个高”(高起点规划、高融合发展、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行)的要求,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品质长沙,深度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城乡大地正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那么,品质城市建设在长沙是怎样实践的?带给了市民群众什么样的实惠和感受?形成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长沙如何来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品质长沙升级版进行了专题调研,既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引发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紧紧抓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着力点,品质长沙建设阔步向前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围绕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把品质长沙建设作为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提升品质与走在前列相统一,坚持打攻坚战与促常态化相结合,既注重面的拓展,又注重点的突破,使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设计具体到每一个单元、建设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管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全方位升级。
1、立足科学精准,着力提升规划品质。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组团式、串联式、多中心发展理念,围绕城市更大规模、布局更加合理、交通更加便利、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宜居,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走在前列”。一是着力构建立体规划体系。始终把规划编制作为系统工程,构建了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乡村规划等为主体,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用地规划相统筹的立体规划体系。同时,为科学谋划长沙未来,着力实施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三项最具前瞻性、基础性和实施性的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从立足当前向面向未来、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变。二是大力突出重点区域布局。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特质的现代都市滨水区的目标,以国际化、现代化的标准,加强湘江西岸的总体城市设计及片区城市设计,充分展示山水洲城的城市风貌。着力推进高铁新城、空港新区、黄花机场等片区的规划提升,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三是全力提升城市设计细节。为进一步使城市整体形象特色鲜明、群体建筑和谐美观、单体建筑各具特色,制定《长沙市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关于加强城市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建筑品质的指导意见》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对城市建筑风貌与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引导,打造最美的视觉展示和最优的整体形态。
2、围绕高端精美,着力提升建设品质。城市品质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就是要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令人陶醉,城市风貌富有视觉冲击力和强烈感染力,在宜居宜业宜游方面得到广泛认同。近年来,长沙全力落实高品位建设的要求,兼顾里子与面子、地上与地下、硬件与软件、城市与农村,力争做到“无死角、全覆盖”。一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品质。以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镇化率达72.34%。同时,注重把打造特色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内容,支持和引导乔口、靖港、铜官等湖湘特色小镇发展,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工贸物流重镇、现代农业强镇、旅游精品名镇、文化品牌古镇、颐养休闲新镇。二是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提品质。近年来,长沙把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建成一条地铁,全力建设“立体地铁城市”。同时,着力拉通出省通道、跨区域通道,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推进社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和交通规范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特别是在医院、学校、车站、商业中心、服务窗口、老旧社区、地铁站点等重要交通节点周边,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并同步配建停车诱导系统,进一步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三是围绕增强承载功能提品质。大力实施“四增两减”
(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支路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密度、减少开发强度)公共政策,加快推进三大市场外迁、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等工作,目前已完成20个社区公园建设,10个老旧社区、8条主要道路和3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坚持史上最严,着力提升管理品质。始终坚持“最严格、最精细、最到位”的理念,强力实施史上最严城市管理,全力打好拆违控违、造绿增绿、整治“围而未建”地块三大攻坚战,推动城市管理向升级版发力。一是大规模实施拆违控违。今年3月份以来,长沙着眼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打响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违控违攻坚战”,下定决心拔掉城市肌体上的这颗“毒瘤”。为了实现“一年基本拆除,两年基本清零”的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拆违控违攻坚行动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实施拆违“零违建”报告制度的通知》,配套拆违控违相关政策,建立拆违控违长效机制。全市共有552个单位107520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和国企管理人员主动报告违建538处,自查违建面积60.53万平方米。“带头拆”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8个多月来,全市共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442万平方米,两年“基本清零”目标一年实现。特别是围绕擦亮省会“窗口”,确保高铁新城核心片区和高铁沿线清爽整洁,将违法建筑最多、拆违任务最重的雨花区作为全市拆违控违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全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高铁新城片区仅用47个工作日就拆除违法建设105.19万平方米,创造了日均拆违2.23万平方米的“高铁速度”,其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二是高质量推进增绿造绿。2013年以来,强力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按照“清脏播绿、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插绿、提档增绿、垂直挂绿”的原则,实施大面积增绿、高标准建绿、全方位补绿,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0.11亿元,完成绿化面积36.5万亩,打造了一大批林荫大道、环城林带、生态景观和社区公园。同时,在全市开展拆墙增绿透绿活动,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院绿色空间向社会开放、与市民共享,共有39家单位完成拆墙透绿增绿,全市区县(市)机关单位拆除围墙总长5.27万米,开放绿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机关大院变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三是常态化加强城市管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除了打好攻坚战外,更加注重常态长效化体制的构建。特别是始终按照“五无五净”标准,开展道路清扫、清洗,推行重要道路延时保洁制,实现路面、绿化、设施保洁相统一。每月对高新区和内五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并在媒体公布。严格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三进”行动,确保进基层社区、进背街小巷、进城乡结合部。深化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从严打击“黑的”、“黑摩”,优化交通组织,提升路面见警率。
4、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提升环境品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近年来,长沙深入实施“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行动,努力让天蓝水碧空气清新成为长沙环境新常态。一是持续开展“清霾”行动。始终把空气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2014年,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长沙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投资77.56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到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7天以上。同时,大力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预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监测,做到大气环境的动态管理。二是持续开展“碧水”行动。以湘江、浏阳河水质治理为重点,制订《长沙市境内河流生态补偿办法》、《长沙市境内河流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湘江长沙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用法治的手段悬起“反污利剑”。同时,加大水上执法力度,实施水上餐饮船只的“清零”行动,斩断污染源头。三是持续开展“静音”行动。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三考”静音行动,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同时,制定《长沙市噪声污染防治(静音)行动方案》,强力推进噪声污染防治项目,通过“拔钉子”的方式,还市民一份宁静。四是持续开展“净土”行动。土地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难题。长沙以老工矿企业场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力推进止水帷幕、污水处理站等治理项目,积极探索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不断提升“大美长沙、幸福长沙”的美誉度,品质长沙建设成效凸显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准的全方位升级,带来的是城市风貌更有特色、城市环境更为秀美、城市生活更加舒适,市民愉悦感、归属感、获得感显著增加,充分彰显出品质长沙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1、以“大气”为品性,空间布局变得更优。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史,很多城市曾经都陷入“运动式扩张,盲目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结构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长沙始终立足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视野,从鼎立“中三角”、带动长株潭的开放合作高度,从“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优势互补角度,科学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乡形态,工业区、生态区、科技区、文化区、金融区、服务区、农业区实现精准定位、优势互补,形成了多组团、多支点、生态型、现代化的城镇体系。特别是构建了以浏阳、宁乡为次中心的二级城镇发展轴,形成了东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西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南部以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集聚区,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优化。其中湘江新区更是成为“点睛之笔”,通过七年的精心实践和艰辛探索,由荒芜之地转变为两型建设试验田,由城乡结合部蜕变为初具雏形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将承载200万人口、支撑2000亿经济总量的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品质之城,为长沙的科学发展拓展了战略腹地,引领着长沙由“五一路时代”阔步迈向“湘江时代”。
2、以“秀美”为底色,城市形象变得更靓。过去一段时间,长沙的整体形象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城区没有充分展示国际化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缺乏与长沙地位和特点相符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建筑;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严重,杂乱无章的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甚至被称为“泾渭分明”的灰色地带。开展品质城市建设以来,长沙以打好拆违控违、造绿增绿、整治“围而未建”为重大契机,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攻关,一片一片的集中整治,让城市变得更为干净、更加整洁、更显秀美,真正做到了见底色、现本色。特别是在拆违控违行动中,将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有机结合结合起来,成片的违法建筑被连根拔除,乱象滋生的土壤被夷为平地,在违法建筑倒地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公园、一个个停车场、一块块绿地,昔日的违法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宝地、市民休闲的绿地,真正实现了“由脏到美”、“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同时,通过“三年造绿大行动”,长沙掀起了绿色城市建设高潮,韶山路、营盘路、南湖路、岳麓大道、潇湘路、芙蓉北路等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大幅改善,湘江新区金星广场、高新区和馨园社区公园、岳麓区长华社区公园等一批社区公园和绿化广场拔地而起,桔园立交桥、东塘立交桥、韶山路省委通道等地的空中绿道花廊成为城市新景观,“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未来的长沙,将更加绿意葱茏,移步见景。
3、以“共享”为愿景,承载功能变得更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品质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沙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1号线全线铺轨,3、4、5号线顺利推进,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悬磁浮、万家丽路快速化、大河西交通枢纽等项目相继运行,南北横线、汽车南站综合枢纽启动建设,芙蓉大道、洞株路、坪塘大道全线通车,城市“大动脉”快速延伸展开;加之公交都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道路微循环改造升级,“车畅人欢”的畅通城市逐渐形成。同时,湘江新区、高铁新城、省府新区、金霞新区、空港新城等片区开发建设提速提效,一大批项目加紧实施,建成后的这些新城,将是经济繁荣之地、产业兴旺之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汇集之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长沙围绕提供优质化的公共服务,加快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把最优的资源、最美的景观、最好的平台让公众共享,让城乡共享。特别是随着长沙获批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三年共铺排15个项目,建设地下综合管廊63.3公里,将实现“地上地下一个样”,杜绝“马路拉链”现象。
4、以“两型”为引领,生态环境变得更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城市品质形态。近年来,长沙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大爱保护环境,以铁腕治理污染”的发展理念,为美丽长沙共造一片蓝天、共护一泓碧水、共保一方净土、共享一份宁静。2015年,湘江长沙城区段101个排污口全面截污,淘汰黄标车2.3万台,截止目前空气质量优良率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增加31天,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而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长沙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母亲河湘江越来越清,绿树鲜花越来越美,城市面貌越来越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市环境更加清洁、清澈、清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长沙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三、品质长沙建设的经验启示
品质长沙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方面面,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长沙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和作为,推进务实、成效显著,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品质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品质城市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更多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通过城市品质提升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长沙在打造品质城市过程中,围绕“人”这一核心,提出了“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主题和方向,着力完善了配套设施和承载功能,不断提升了管理水准和环境质量,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让城市风貌变得更有特色、城市环境变得更为怡人,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建设品质城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现代化新生活。只要善于从城市自身特质和城市发展普遍规律出发,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造福人民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目标追求,就能把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正确方向,将城市品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启示之二:推进品质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城市品质的优劣最直观的体现是生态环境的好坏。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再发达、财政再富裕,老百姓也难以获得幸福感。因此,拥有天蓝、山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才是真正有品质的城市,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绿色生态,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近年来,长沙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生态的底线。实践证明,只有强化生态优先的理念,将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品质城市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城市美、环境好,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好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品质之城。
启示之三:推进品质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的思维方式。依法治市,具体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就是要把提高法治化水平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不断提高治理的有序性、公正性、公信力。提升城市品质,关键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准,这就必须将依法依规作为办事原则,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改善环境、提升品质。长沙在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中,既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久治难愈的问题,也面临拆违控违难等制约发展的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长沙牢固树立“越是难事、越要依法办”的理念,强力推进史上最严城市管理、史上最严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拆违“三大行动”,在规则范围内想事、谋事、干事,改变了过去违章建筑泛滥的状况,既净化了环境、改善了民生,又拓展了空间、推动了发展。这些事实说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固然不易,需要面对重重难题,但只要依法依规办事,就能打开思路、找到办法,成功破解。
启示之四:推进品质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的路径选择。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既要立足过去也要着眼未来,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整体,既要提升城区也要带动农村,尤其是对城市品质进行全面提升更需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长沙在精心打造品质城市的过程中,坚持将抓当前与利长远结合起来,既遵循一般规律又注重特色彰显,既聚焦重点片区又注重整体成型,既让乡村拥有城市的服务又让城市保持乡村的环境,通过统筹推进、协调互动,有效实现了全域的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实践证明,品质提升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方位升级,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思路,才能在空间上优化布局、在风貌上彰显特色、在功能上聚集优势、在环境上更加优美,从而确保品质城市建设干在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