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管理及教学的一点粗浅思考
暨“繁星教育”模式再探索
由于城镇化加剧和其他各种原因,农村初中的生源虽没有明显减少,但生源的总体质量却明显降低,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相对加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基本均衡以后,各学校办学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基本配足配齐了相应的教学及实验、实践设备,但教育意识基本没有提升,教育理念更没有质的改变,面对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急切诉求和孩子们暴增的个性化意识等学情、校情的变化,找不到破解的办法,只能以传统管理模式去应对,以成绩论英雄,这种单一评价模式的弊病暴露无遗,可没有分数又无法向社会各界交代,没有应试活不过今天。各种矛盾时有发生,及时化解还好,一旦处理不当就形成舆情。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知识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养差,不好教还不让管,于是大家都佛系起来,只要你的捣乱我还能忍受,我继续讲,你继续玩,大家相安无事。于是,教育的怪相就出现了,教师“佛系”,我就在讲台上讲着,不紧不慢,你爱听不听,爱学不学;学生“躺平”,反正你也不能把我怎样,玩吧、睡吧、闹吧,爱咋咋地。师生关系难调,家校沟通不畅,每年省、市考核的满意度成为压在教育管理者心里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搬不开、砸不烂,只能哀叹:教育这熊活越来越难干-----。既然问题无法回避,我们就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我县今年的中考成绩分析,文化课的及格率只有30%多点,近70%的初中毕业生不及格,300分以下的孩子占到一半还多。我们在这里不进行任何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更无意说什么责任,但就这个成绩比例,是不正常的,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每次到校督查工作时,都喜欢到班里看看,方便时也做个随机调查。当看到班里相当部分孩子,眼神空洞、课本乱扔、上课睡觉、下课疯跑,就觉得无限悲凉。我们到底该怎样理解这种现象,我们是否也像有些校长和老师说的那样,“三差”学生太多,不学习还不让管,只能熬。我们作为教育人,是否真的尽到了责任,是否我们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是否该针对这些新的学情校情做相应的调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试错的成本很低,万一成功了呢?初中三年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三年,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是的,的确有些家长不懂教育,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不知道如何给老师沟通。而我们毕竟是搞教育的,至少也是吃教育这碗饭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家长和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近年来,也有一些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启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任何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17、18年,一直坚持在开发区中学进行教改尝试,呕心(没有沥血)近两年,往返近百趟,行程数千里,也常忘吃饭,开会到零点。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看到了学校各方面的提升转变,现在回想起孩子们用稚嫩而真诚的语言写的感受:我学不会,成绩不好,本来想上完三年初中就出去打工,学校进行的“繁星教育”,又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也想学好,不想当学渣----。一个擅长素描的孩子,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成绩在班里提升了十几个名次,疲惫时感叹,一个孩子的提升也值了,我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每念及此,至今泪目,不能释怀。后却因一系列的新政无法再继续,只能中断,至今扼腕。家长把孩子给了我们,孩子把最好的年华给了我们,我们这三年又给了孩子什么。那些坐在课堂上发呆发愣,什么也听不懂的孩子,三年最好的人生光阴就这么白白丢弃了,这能全怪孩子们吗?家庭无法选择,社会该有责任,我们教育人是否更有责任。
“繁星教育”的概念也是在教改时间中提出来的,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而为人,正常的孩子都具备一般的认知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都一定有他异于他人的地方,都有他的长处。我们从他的优点和长处出发,悉心发掘每个每个孩子的爱好特长,予以鼓励和肯定,并通过老师在其长项上的培育,让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信心,让他发自内心的喊出:我也不是学渣,我是人才,我在哪个方面也有天赋,我同样能成功----。有了信心,再加上后续的鼓励和帮扶,从存在感到自信心,再到荣誉感和成就感,这个孩子完成了蜕变,变成了一个正常而上进的人。我们无法也不用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成绩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我们的教育是要把每个孩子塑造成最优秀的自己,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成长的道路有千百条,那一条都通向成功。且成功也没有定数,只要能自食其力,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都是成功。期待我们的校园,能百花齐放,尽管不同的花期色彩,都能向阳开;期待我们的校园,能繁星闪烁,尽管不同的光和热,都能温暖生活。
“繁星教育”具体研究内容:
兴趣引领提升。每学校深度发掘教师资源,或者通过学校联合以及外聘等方式,集合音体美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开设兴趣班,音体美方面也找不到特长的,也可以开展网络、实践方面进行发掘。各班15名以后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每人选择一门,进行专修。校内或者校际间定期举行比赛,各种赛前都要进行文化课考试,成绩到不到最低线的不允许参加。以素质方面的特长带动应试的能力,促使文化课成绩和特长共同提升,同时通过导师分析,孩子三年能达到的基本高度,设立多个目标,引领最终实现。这部分孩子将是现代高级中学非常喜欢的孩子,既有相应的文化课功底,还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到高中培养起来会事半功倍。这也实现了文化课的托底效果,尽量消除总成绩在300分以下的学生。对于前15名的孩子,重点加强文化课拔高,在其他孩子进行特长训练的时间,这些孩子既可以加强优势学科的钻研,也可以补差,补齐短板,提升总分,增加中考优秀率。
分层走班教学。三个班为一组,分三个层次上课,学生约各占三分之一。每门学科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听和自己水平接近的课堂内容。各学科老师则根据这个教室孩子的水平选择讲授的内容,以孩子在这节课上有最大收益为准。成绩好的拔高拓宽,向更高更难钻研,精益求精,争取全班的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中等程度的,以课本内容为主,基本不进行拓展和拔高,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就算胜利,争取全班的平均出成绩在60分以上。程度最差的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真实的接受水平,完全抛开教学大纲的要求,跨年级、跨章节,挑选简单又重要的知识点讲授,以孩子们听懂学会为宜。这个班最后的中考成绩以40分为目标,争取一小部分能达到及格线。这样下来,到中考的时候,理想的话,应该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孩子文化课达到及格,这就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全县能达到这个成绩比例的话,按我们每年招收5000普通高中生,最低分数线应该在300分以上。老师好上课,学生能听懂。因材施教,因程度而异,循循善诱,逐步提升,好、中、差各得其所。
小组捆绑评价。按照总体成绩基本相当的原则,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一般是六个人为一组,左右两排为两横四纵,中间两排相对而坐。即便于讨论问题,还方便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以这种方式固定下来,长期存在。班内、年级内的任何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从日常管理的每周评价到每次的质量检测,都不再单一的评价某个孩子,而是评价每个分组,让后进生有尊严,给优等生以责任,互帮互助,温馨和谐。班内设有两个榜单,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起的名字,采取抽拉式结构,以小组排名,日常管理每周更换位次,成绩检测基本每月统计一次,进行位次更换。以小组的共同荣誉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争胜心,从而加强约束,逐渐改掉坏习惯,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班级自主管理。首先相互为班主任,每个班主任都对这四个班有共同的责任,设一个人牵头协调。对学生无缝隙管理。在班内设立班委和组委的双重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大家又都是被管理者。相互制约,没有最高权利。强化小组自治。每个小组都好了,这个班就好了,一荣共荣,一损共损,好的带差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且评价分两类,每周的日常评价和每月的成绩评比。
积极惩戒模式。惩戒分三种,最轻的错误,比如给组里扣了分,组内解决,主要方式应该通过一些积极行为把给组内扣除的分数补回来。再重点的,由班委解决,结合组委,摸清情况,帮助教育,化解矛盾,同时还需要通过自身特长为班级争取荣誉,报告班主任,得到原谅,可谓将功补过。确实需要惩戒的较为严重的错误,不说不骂,先反思,然后写认识,认识过关了,在四个班进行宣传,每个班讲一遍,杜绝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聘请该生为思想教育宣传员,为班级为学校做贡献,根据贡献予以奖励。总之,惩戒是为了教育,帮助孩子改过自新,获得新的认知,提升孩子的自我管束能力。
其实,这几个方面都含着一个问题,后进生的转化,文献上、论文中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文献、论文比牛毛还多,我还真没看到一篇有实际价值和具备操作性的论述。批评教育谈心,家校共育,很好的词汇,大多都是无用的操作。后进生的转化是个很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影响、带动、鼓励、帮扶,尤其帮扶帮扶,没有完整系统的帮扶,说什么都没用。而帮扶的基础是先给予其信心,让他看到希望。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我们只需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予以肯定,就好像给一个陷在沼泽的孩子一块垫脚的石头,让他能用上挣脱的力量,再加上大家持续不断的拉拽和鼓励,才能真正让他走出沼泽,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而我们的现行的评价太单一了,只看考试分数,一些孩子因为多种原因,跟不上了,就会逐渐的被抛弃,慢慢变成自暴自弃,直至彻底的沦为学渣。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孩子自认为就是学渣时,这个孩子的一生基本上就完了,他的进取心在我们这里彻底沦丧了,大家觉得可惜吗?
教改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繁星教育”模式兼顾了优等生的培育和后进生的转化,优等生既可以通过优势学科的带动,提升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信心,强化总成绩的强势提升。还可以按照学科程度进行补差,短板补齐了,同样会在日后的学习中增强自信,以一种更加昂扬的姿态去拼搏进取,赢得最后的胜利。而对于后进生,则采取素质教育促进应试教育的方法,以对特长的热爱和执着,附加对文化课的要求,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学就比不学强,我们引领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让他看到了希望,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学好,我们看到的自甘堕落,更多是孩子们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习本就是一件耗时费力,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事情,在能实现的目标牵引下,总会有转变和提升。
“繁星教育”可展望的实际效果:
1﹒消除相当比例的低分生
2﹒调和紧张的师生关系
3﹒减少无事生非带来的校园欺凌,4﹒密切家校关系,缓解家校矛盾
5﹒缓解后进生管理难度
6﹒最大限度提升社会满意度
教改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的必要性,前面已有,不在赘述。
任何的改革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以目前来看,天时已到,从上而下,都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是千家万户最关心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减轻教育负担,密集下发的文件,无不指向教育改革。新一届教育领导班子,更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高局的睿智稳重,全面引领;国书记的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李局的丰富积累和专业厚重,以及其他各位领导的教育情怀。无不昭示着教育改革的春天的到来。
均衡以后,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十四五改薄”,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办学条件,音、体、美教师的补充,各种专业教室、功能室建设完整,配备齐全,运动场等各项体育设施加快升级改造,为各项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扎实的物质条件。此可谓地利。
近期,给各位领导汇报了以后,又进一步征求了部分学校的意见建议,初步确定了开发区中学、徐集一中、马营中学、韩垓中学及韩岗中学等五所初级中学,分别和各位校长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感知到各位校长的高度赞同和积极配合的热烈愿望,希望通过教改实验,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水平,转变教育意识,提升管理效能,进而破解教育困扰,放开手脚做好教育,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此为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凡事无往不利。
具体操作预想:
1﹒成立一个“繁星教育”课题研究组,由局领导做组长和副组长,我按照领导指示具体负责实施。是否可以把上面的五所学校作为试验点,每个学校在初一年级确定几个试验班。低调运行,小步快跑,严控风险,扎实到位,及时总结,定期汇报。
2﹒给各校参与研究人员以适当的荣誉奖励。
3﹒在曲师附中布置一间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或进行专题探讨。
4﹒拨付一定经费,以用作交通、宣传、误餐、补充购置教育器材及必要的办公费用。
以上只是个人关于教育的一些粗浅认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同时还请各位领导再斟酌,多指导,为了我们共同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肩上的责任,为了梁山百姓对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期盼,愿意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索教育规律,提升教育实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任何的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及时纠偏改错,就一定能取得一些实际效果。长路漫漫,风雨无阻。我们总要以我们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现有的教育认知,去尝试去探索。
畅想N年后,人们谈到今天的教改尝试和我们的积极尝试,齐声欢呼:高局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