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

时间:2019-05-12 22:1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

第一篇: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

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成人教育将进入一个机遇和困难并存,发展与压力同在的特殊时期。面对残酷的竞争环境,怎样才能在改革的震荡中站稳脚跟,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成为了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对我院五年来成人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反思,谈一谈自

己对成教工作的几点粗浅看法和认识:

一、成人教育工作的现状:

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升国民素质,满足公民多层次教育需求以及带动其他层次教育提高的重要使命,可谓教育现代化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部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中国成人教育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历史的新阶段,展望未来,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展成人教育。尤其是国家实行“文凭工资”后,成人教育进入空前火热的阶段。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放开,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成人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纷至沓来,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多样化,成人教育招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面对众多的招生学校,考生将会如何选择?我们又将如何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我认为应当紧紧把握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两个方面,即做到:意识超前、市场领先、教学为本、质量第一。一是要面向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下功夫。成人教育有其特殊和内在的规律。首先,成人的学习动机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既围绕职业需求,又关注直接效益;其次,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无时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联系,所以必须瞄准产业和市场的现实变化与预期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员实现个人发展、转岗就业、提高技术层次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学计划。几年来,我们想方设法在市场与专业设置上寻找突破口。一方面,加强对“会计”等老专业的教学管理和宣传,使之成为优势专业;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走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主动走向社会,调查市场需求,了解人才培养、培训趋向,结合部门、企业实际需要,前瞻性地设置专业,实行开放式的联合办学。几年来,我们结合区域经济需要,相继开设了烟草、城镇规划、经济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十多个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专业,使我院的成教工作成为独具优势的亮点,得到了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要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成人教育学员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存在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学习中也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因此,我部在处理好工学交替矛盾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并在具体培训学习当中,急学员所急,想学员所想,学员在报名时便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员所需的培训时间,根据学员实际情况编班,分为、晚班、脱产班等几种班次,真正解决了学员后顾之忧。在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是成人教育增强吸引力的关键,抓住学员的心理和工作实际,加强教材建设,改善培训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的现状,遵循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提高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起点,使学员做到学有所用,学于致用。

二、对新时期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院的发展与每一位教职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院的发展关乎每一位教职工。要充分认识成人教育在新的发展时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针对当前生源萎缩的现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今后我部成人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思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开创新的发展之路。

只要大家都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做到顾大局,识大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积极发挥个人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开拓出新的工作局面。

2、面向市场将经营纳入管理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成人教育有别于义务基础教育,它同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教育工作必须转换办学形式,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我州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信息,根据全州的产业结构、支柱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开展五年一贯制。在初中三年教学段里,由于诸多的原因,有少部分同学文化课成绩落后,成为中考无望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考试成绩排队中不受学校和老师的欢迎一部分。而五年一贯制的开展,不仅给这类学员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同时也为办学院校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两年前,我省在xx大学、xx师专等学校开始试办五年制高职,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3、建立约束机制,创新制度管理。制定相应的教师职责、教师考勤制度、课堂教学制度、考核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备课制度、教学纪律及教职工奖惩制度等多种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以制度管理人。

4、建立奖惩机制,创新绩效管理。根据细化、量化考核结果,根据业绩大小及工作效率的高低,建立完整、公平、合理的奖惩激励

制度,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1世纪是教育信息化的社会,也是学习化的社会。加强对教师队伍将成人教育办成一个多种方式教学、多种渠道办学、多方位感受教学的立体教育服务体系。任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注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并努力学会编制电子教案,积极采用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大教学知识量,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逐步做到最优化和现代化。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突出质量观念。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要确保教学质量,不仅要靠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应有计划的选派部分成人教育的教师经常参加技能培训或业务进修,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真正胜任成人教育教学。要结合成人教育实际,设身处地为学员考虑,逐步完善专业设置、学员学籍、教学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低起点、高目标”为原则,针对生源质量下滑,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综合素质都不高的现实,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为学员服务的思想。教师要满足学员要求,做到精心备课,认真讲授,征求意见,改进教法,热情辅导“五到位”。要根据成人社会经验丰富、理解力强等特点,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管理,每个制度的执行都必须认真负责,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在教师中开展评优质课、写优质教案和优质论文活动;加强和完善教师听课制度,深入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7、改革招生制度,增加学院的生源。衡量学院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源,只有想方设法增加生源,扩大规模,职业教育才能持续发展。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把以往“坐在家里等学生”的状况变为“走出门去招学生”,实行全年招生,抓好招生宣传工作。一是利用电视拍摄专题片进行直观宣传,展示学校的育人环境,宣传学校优势专业、教学设施及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使考生看得见、信得过;其次,利用当地各种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宣传学校的发展历程及灿烂前景,介绍学校各专业的课程开设、培养目标以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三是组成招生小分队,分片包干,深入各县(市)、乡镇、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招生宣传。

8、树立服务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强化服务功能,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9、加强学员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开展学员的课外活动方面却做得不多。可以利用集中面授的时间进行班级联欢,开展球类比赛等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加强成教部与学员的沟通及联系,增进同学和师生间的友谊。

总之,我院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专业设置、实验实训、校企结合等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方面更为丰富、更具优势、更能发挥学院的名牌效应。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应齐抓共管,以职业教育带动成人教育,以成人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设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拓宽成人教育的培训口径,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整合中共同发展壮大,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第二篇: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几点粗浅思考

浅谈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几点思考

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宜宾新闻网 时间:2009-6-5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当今国际、国内警务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公安机关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目前公安机关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警力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增强预警、引领实战、指导防范,构筑“大情报、大信息”格局,引领公安工作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正规化。实践证明,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警务工作发展的必选方向,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采集的广度、深度和鲜活度不够,社会信息资源贫乏

有的警务单位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被动应付,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全面采集,录入的信息内容不完整,填写不规范,不能及时更新,平台内的数据存在量少、质低的现象,造成有用的信息检索不出来,研判分析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并且平台内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贫乏,通讯、工商、税务、房产等部门采集的大量社会公共信息尽管对公安工作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缺乏与之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和利用社会综合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侦查破案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目前,平台内的情报信息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事后信息多、预警信息少;单一表象类信息多、综合分析类信息少;治安刑事类信息多、危害政治稳定类信息少,使得情报信息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情报信息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一些领导和民警没有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工作与公安其他业务工作的内在关系,片面认为情报信息工作是额外的任务,以致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收集情报信息的情况。有些民警甚至认为情报信息的搜集只是情报部门或是信息员的事情,与其他人不相干,导致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公安情报信息未能及时提取。一些部门对情报信息研判工作不够重视,意识不强,出现了采而不研、研而不判或者研之无据、判之无向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工作消耗和警务资源浪费,还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情报信息研判工作深度不够

近年来,一些单位相应地开展了信息研判工作,但这种研判是以部门、警种为界限,是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的研判,未设立专业的研判机构开展跨警种、跨辖区的综合性、全局性研判,信息研判深度不够。有的出现了采而不研、研而不判或者研之无据、判之无向的现象,不仅造成工作消耗和警务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

在情报信息应用上,不少民警特别是基层的一些同志认为采集录入信息就够了,缺乏处理、应用情报信息的能力,缺乏网上作战等实际应用能力,对各类基础信息不会关联查询、自动比对,更不会开展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情报信息作用的正常发挥。

(五)情报信息考评不完善

目前,公安机关对情报信息工作进行考评涉及多个警种和部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多头管理、多头考评的现象,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的长效考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几点对策

(一)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意识

所谓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就是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情况、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充分发挥情报信息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警务工作方向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落实工作措施,提高精确指挥和精确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做到打击有重点、防控有目标。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民警转变警务理念,要让民警转变情报信息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对提高各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对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警种之间形成合力,提高发现、打击犯罪和控制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规范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收集整合各类社会信息资源

情报来源于信息,有无海量的信息库容量与内容反映准确、齐全的信息质量,是决定情报信息主导警务能否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性因素。所以要全面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增加基础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信息质量,使信息内容完整准确,信息维护及时高效。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更新”的原则,全面采集重点人口、高危人群、刑嫌人员、场所特业、发案现场、协查物品等各类基础业务工作信息,不断充实情报信息“资料库”;按照“当天采集、当天录入、随时维护、随时更新”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鲜活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布局广延、触角纵深、覆盖全面的情报采集体系,各部门、警种要发挥自身优势,多渠道搜集与整合其他政法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金融、保险、民航、电信等单位的信息资源,为全面开展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等高端应用服务。利用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和安全接入平台,探寻开展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双向信息资源交换途径,逐步实现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动态共享。

(三)不断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信息引领警务的预警机制 110、122、119报警台“三台合一”后,以警务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情报预警机制能够使情报信息服务决策、指导实战、服务基层的综合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指挥中心应利用信息枢纽部门的优势,根据“信息主导、快速反应、准确打击”的思路,对接处警信息坚持“一天一汇总,一周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使每条预警信息的发布都达到“细致、周密、精确、实用”的标准。在网上开辟每日警情、警情研判等栏目,使民警可在主网页上浏览查询警情,做到人人了解警情、人人熟知治安动态,切实服务、指导民警的巡查工作,使他们在掌握路面警情、分析发案规律、部署警力上有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全局信息研判和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第一手情报。

(四)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工作

采录入库不是信息工作的终点,而是研判的起点,研判工作越科学、深入、及时,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越高,主导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研判工作,凸显其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强大功效,从而串联起打、防、控诸环节的情报信息链。构筑运行顺畅、量质并抓、高度共享、集约高效、反应迅敏的全局性情报信息研判工作体系,必须要组建情报信息研判中心,研判人员采取抽调、引进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较丰富公安工作实践经验,且能熟练运用电脑的民警负责对信息的梳理、分析、研判。以专业的研判中心为龙头,对情报信息做到“每日分析,实时研判”,注意从中发现新的作案手法、作案特点和阶段性、苗头性、系列性治安问题,深入分析其特点规律,及时形成专题研判报告,为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犯罪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五)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实战应用,着力提高网上作战水平

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实战应用。实战应用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警务信息化的生命力之体现。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作战方式,依托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情报信息的应用领域,强化情报信息的应用效能。如在信息导侦方面,以案、人、物、证、线、场所等信息为起点,运用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等主动进攻型作战方式,有效提高打击的精确度和效能。同时,要把应用信息平台内的情报信息作为每位民警的自觉行动,把使用各警种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每位民警的主要工作手段,主动开展问题分析、犯罪特点规律分析、高危人群分析、串并案分析等研判,不断提升网上作战水平,努力把情报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

(六)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合理制订情报信息考核细则,规范情报信息采集、录入、流转、研判、应用等各环节的责任和奖惩措施,对各单位在工作中采集、录入、应用情报信息,推动打防控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情报信息的采集量、质量,以及应用情报信息破获案件,强化防控的实绩。对在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及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因漏采、漏录、漏查信息而贻误工作的,严肃追究责任。作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高的基层公安局,南溪县公安局从2007年开始,牢固树立“花钱买信息”的理念,对采集DNA、指纹等信息每份奖励经办民警5元办案经费,3年来,南溪县公安局用于各类情报信息采集的奖励达到4万余元,收到了可喜的成果,通过考核和奖励调动了各单位民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了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步伐。

(七)提高民警的信息化水平

要真正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作为县级公安机关,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民警的信息化水平,没有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就失去了基础人力支撑。当前,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重点是加强对民警情报信息工作水平和网上战法、战术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情报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在坚持全警培训的基础上,分警种、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指挥中心重点加强警情分析技能的培训,派出所等一线民警重点加强个案应用技能的培训,确保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三点思考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是指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以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全面推进公安机关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新时期公安机关的预警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基层公安机关中,只有突出全面性,落实层次性,强调及时性,才能全面推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突出全面性,使情报信息工作处于基础性位置。情报信息工作是公安机关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实现情报信息工作的基础性,要在工作中强调全面性。一是参与主体的全面性。每一名警察,都有收集情报信息的责任和义务,情报信息工作是每一名警察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派出所民警是收集情报信息的基本力量,刑侦、国保等专业部门的民警是收集情报信息的专业力量,政工、纪检、督察等部门的民警是收集公安队伍建设相关信息的重要力量。二是收集内容的全面性。全面收集情报信息是实现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基础,没有了信息来源,分析、研判、运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凡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的各类信息都是公安机关应该收集的信息。三是效能发挥的全面性。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限的。既要为各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服务,也要为各部门、各警种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还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治安信息服务。通过三方面作用的共同发挥,可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预警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落实层次性,使情报信息工作实现规范化运作。要想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分层次实施、规范化运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网络构建的层次性。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全警发动,全警参与,全警经营。广泛布建治安信息员,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治安信息员网络,及时获取深层次、预警性情报;发动广大群众向公安机关提供各类信息;建立与工商、税务、技监、电信及信访、纪检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对外警务协作,获取相关信息。二是信息报送的层次性。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要根据内容和紧急程度,区别对待,实行分级、分层次报送处理。重大信息不能反应迟顿、上报缓慢。信息收集处理人员根据信息的等级和种类,严格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收集报送相应的领导机关和业务部门。三是研判结果的层次性。情报信息的研判结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指令性意见、指导性意见和参考性意见。指令性意见是根据综合研判结果,经领导同意,向相关单位、部门下达的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执行的具体工作要求。指导性意见是指根据综合研判结果,经领导同意,向相关单位提出的,在一定阶段内具有方向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意见。参考性意见是指根据综合研判结果,对维护社会稳定、治安稳定,改进和提高业务工作质量等方面,向相关单位提供的具有借鉴参考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三、强调及时性,使情报信息工作发挥先导性作用。时效是情报信息的生命,谁能最早获取信息,谁就能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一是收集报送的及时性。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情报信息意识,及时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敏锐、敏感、敏捷地发现各种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要落实及时报送情报信息的要求,重大信息及时、连续跟踪报告;特别重大、紧急的信息,要采取电话等快捷的方式第一时间进行报告,以免贻误战机。二是分析研判的及时性。要通过建立情报信息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及时对孤立信息归纳整理,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苗头性的东西,提出一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预警性情报信息。三是综合运用的及时性。情报信息研判部门要及时将研判结果进行发布,指导各部门、各警种开展工作。对跨地区的预警信息,要及时通报有关地方和部门,并指导、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打击、防范管理和控制等工作。各部门、各警种要及时应用上级公安机关和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研判结果,迅速研究制定对策,并抓好措施落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工作成效。为了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可以采取上网发布、手机短信等形式。要从服务群众、密切警民关系、提升工作成效的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橱窗、宣传单等方式,及时发布警情提示,播放治安动态,提醒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做好自我防范。

对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思考

潢川县公安局传流店派出所所长 李 坤

情报主导警务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警务模式,它的诞生为疲于应付日益恶化的治安局势的各国警方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并迅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理论成就。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情报主导警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积极警务模式和理论体系。先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表明,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警务工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一、情报主导警务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情报主导警务”是在世纪之交特别是“9·11”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警务战略新理念,经过多年的警务实践验证和不断完善,已成为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继“社区警务”运动之后的又一警务改革主导理念。其产生和推广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和警务实践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犯罪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是“情报主导警务”战略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全球范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流量激增、速度加快,犯罪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化、智能化和暴力化趋势。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诸多不稳定因素使人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风险社会”之中。警察与犯罪的较量则更多地体现在对现代科技手段和情报信息的掌握和运用之上。

(二)犯罪高潮的挑战、政府与公众期望的攀升及警务成本效益理念的推广等,使改革传统警务工作模式成为必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相对匮乏的警务资源和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之间出现的“需求鸿沟”日渐明显。虽然各国政府都加大对警力和经费的投入,但相对这一犯罪高潮仍是杯水车薪。面对上述压力,改革传统被动反应式警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警务资源效能,成为各国警察的必然选择。

(三)警务研究新成果在“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实践中得以印证,成为其迅速推广的强大动力。一是从“警察无用论”到“警察有限作用论”,即犯罪问题虽是社会综合矛盾的产物,需要社会各部门进行综合治理,但有效的警务战略在一定时段和范围对减少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研究显示,常规巡逻、快速接处警等传统勤务方式对减少犯罪并无明显作用,但利用情报信息能使勤务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明显。三是数据表明,约20%的罪犯(指惯犯、累犯)所实施犯罪的比例高达所有案件的六成。因此,“从人到案”的犯罪控制方式远比“从案到人”的传统做法有效。四是英国警务专家约翰·安德逊的“无增长改善”理论认为,警力增加与犯罪减少并无明显因果关系,警务效能关键在于警务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在上述新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警方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在汲取“社区警务”、“问题导向警务”等各种警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最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情报分析研判为主导、警力合理配置为手段、积极预防和精确打击为目标的“情报主导警务”。实践证明,这种新警务理念和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情报主导警务的基本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警察机关的文化、执法理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因此情报主导警务的模式也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英国实施的国家情报模式(NIM)。它的主要特点是警察信息采集实行国家标准化,情报工作由国家统一领导(NCI),情报使用由国家监督执行(任务派遣),警务绩效由国家统一评估,警务运作由国家统一协同。其理念具有更明显的广义警务概念,目标是对付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减少受害者数量,解决团伙犯罪问题,剥夺犯罪同盟权利,瓦解犯罪专家,全面提高社会控制能力。

(二)美国实施的COMPSTAT制度。所谓COMPSTAT(Compare stats)制度,就是“计算机比较统计制度”,诞生于1993年,于1994年1月在纽约警局开始使用,创始人是当时的纽约警局局长威廉·布莱登。这一制度是基于战略型的控制犯罪手段,核心内容为:及时准确的情报、切实有效的策略、快速部署人力物力资源、严格追查和评估。这一制度的基本构成框架是: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比较——情报产品——指挥决策——督导——警务行动——信息采集。其目标是通过越来越多的犯罪预防和侦查资源,对资源实行有效管理,把目标集中在罪犯身上而不是事件身上。美国以COMPSTAT制度作为情报主导警务的模式,它虽然来源于现实的需要,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大量引用环境犯罪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如环境犯罪学中的城市犯罪生态理论、犯罪机会理论、犯罪日常行为习惯理论以及犯罪的热点成像理论(嫌疑刻画)等,同时还吸收了“破窗”理论及“堪萨斯巡逻实验”等现代警学成果。因此COMPSTAT制度是有现代警学理论支撑的警务模式,美国“9·11”事件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警局使用,但是到2006年,全美警察机关的80%以上均采用了这个制度管理警务,充分说明了美国警察机关对这一制度的高度认同。

三、情报主导警务的基本特征

情报主导警务是一种以降低发案为目标的治理犯罪警务战略,将警务核心任务导向到提供社会公共安全服务;是一种“基于事实”决策的警务模式,警务组织和个人的能力将不再取决于经验的积累,而是取决于知识水平;是一种“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制度,其特征是“管理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组织和个人的能力提升依靠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情报主导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高级智能化阶段,与传统警务相比,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有五个明显的基本特征。

(一)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更加注重效益,这与传统警务注重产出是不同的。传统警务模式是片断思维方式,对警务工作关注的是产出能力,而忽略了警务工作的效益如何。情报主导警务则是把公安工作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考虑,注重的是警务工作对社会的效益,以效益观决策警务工作。所以传统的警务是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为要务,追求打击犯罪的结果,期望能控制犯罪的发展;而情报主导警务则强调预防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把警务导向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服务这一目标上来。

(二)情报主导警务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我们知道,情报的定义是表征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情报主导下,警务被导向到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重。传统的警务是被动反应式警务,注重于案事件的解决,强调对具体犯罪做出反应,形成“以打为主”的警务策略;情报主导警务则注重通过具体案事件研究问题的成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去解决犯罪问题,它更注重于去解决产生犯罪的原因,形成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警务策略。

(三)情报主导警务强调协同和整体作用。情报主导警务是一种在信息流层面协同和管理的模式,是用系统论的方法组织对警务工作的管理,突出体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理念。通过对情报的应用,围绕目标整合各种资源,激发整体效能。同时,其更加注重强化个体之间协同性,以提高整体绩效。而传统警务则是注重个人能力的突显,强调个体作用,期望在个体的能力表现基础上获得组织的绩效提高,所以个体(部门)的工作是独立运作的。

(四)情报主导警务是基于事实的决策。从情报主导警务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其决策基于情报,而情报来源于对信息的分析,分析则是基于警务战术和方法论的模型。因此,它的决策对形势和事件的判断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信息的质量。而传统警务的决策,则是基于决策层的直觉和经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领导人的经验。

(五)情报主导警务是对警务的精细化管理。情报主导警务是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要求对警务的各个环节执行情况进行即时反馈,以评估警务策略的有效性,并予以持续改进,它要求警务执行者对执行效果负责,这与传统的警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警务是结果性评估,不关注过程,警务执行者往往注重对规则负责。

四、实施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重点环节和过程

情报主导警务是警务管理的重大变革,具有自己的特征和独特的实施策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须把握其重点环节和过程。

(一)明确目标。情报主导警务是要将警务导向到警察的核心使命上。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使命决定战略。要实施情报主导警务,就必须明确警务战略的目标。那么什么是核心目标呢?作为现代社会中的行政组织,都有自己赖以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公安机关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安全服务的需要,因此情报主导警务的战略核心目标就是提供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作为一项战略,仅仅有核心目标还不够,必须在核心目标下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就公安机关来说,在核心目标下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治理犯罪理念,确定社会治安重点控制目标及对犯罪种类的重点控制目标。

(二)领导责任制度。改变警务领导方式是情报主导警务的重点之一,其核心是把公安各级领导的领导责任导向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核心责任上,它是以发案率的控制能力作为警务绩效的评估标准。这与社区警务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重要的是通过强化责任,将各级指挥员的关注导引到社会治安控制上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和能力,同时避免在执行中由于机构职能问题而产生的与核心任务冲突的矛盾。

(三)信息采集体系。情报主导警务是信息驱动的警务管理制度,信息收集的范围和质量决定了警务的能力。公安信息化必须以情报观念和情报需求建立信息资源的采集方式、范围和责任。在情报观念下,信息将不仅涉及执法工作,也包含了警务资源的管理;不仅包含公安机关内部数据,也包含社会相关资源的收集;不仅考虑本地区资源的收集,还要考虑其他地区的信息协同。为确保信息质量,必须建立信息质量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流的及时和数据源的准确,尽可能地建立信息集约加工处理机制。

(四)情报工作体系。情报主导警务要求在公安机关必须建立情报工作体系。第一,决策层必须要有情报分析功能,也就是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第二,情报工作的理念是建立警察知识库,属于警察组织的核心优势。如果说信息化是建立公安机关最重要的信息资源,那么情报工作就是建立和不断丰富公安工作的知识资源。第三,分析不是靠个人的智商来生产情报,而是在对成功的警务战术和方法论的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方法,也就是说情报是经实践认同的分析模型的结果。

(五)情报作用。情报作用到警务决策是情报主导警务的基本要求。我们说情报影响决策,但决不是替代决策,必须有清晰的情报与决策的职能划分。一方面情报要有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包括情报流不能有阻断,情报组织必须直接对本级领导负责而不受相关部门的干预,要保证情报及时传递给响应决策者等;另一方面,决策者要有情报认知能力,必须对情报有敏感和正确的认知,能够识别情报。作为警务决策者,必须坚持“基于事实”的决策模式,同时摒弃凭直觉和经验的决策模式。

(六)有效的警务策略。根据情报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警务策略也是情报主导警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有效警务策略,是根据问题而预设的警务程序,其特性是针对性强和警务成本低、效益佳。警务策略的建设属于警察知识资源库建设的范畴,也是公安机关的核心优势,是实现知识密集型警务的必备条件。

(七)资源动态部署机制。把有限的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是“情报主导警务”实现警力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条件。通过“随情报而动”的资源动态部署,保证有效警务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警力资源的投入、社会资源的动员要重点集中在情报分析确定的“问题”时空上,实现“猫鼠”的时空同步,提高警察与犯罪的相遇几率;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组织机构的限制,根据情报分析和警务策略的需要,跨单位地机动调配警务资源,保证在“问题”时空上有足够比重的警察力量,对犯罪形成有效的震慑力。从动态部署要求来说,巡警在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下将成为主战警种,其他警种将成为配合警种。

(八)警务绩效科学评估。作为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是情报主导警务的重要过程。评估警务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评估情报的准确度和警务策略的有效性,分析问题并不断改进。与传统警务不同,情报主导警务不仅关注“结果”,同时更关注“过程”的管理。它要求对警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进行有效地评价和反馈,不断修订和完善执行的策略。通过对警务绩效的评估,降低警务投入的成本,提高现有警务资源的效益。通过评估,实现对警务工作各个环节的督导,确保决策能够被正确的执行。

五、情报主导警务的难点

情报主导警务是新型的警务战略和警务模式,也是全新的管理制度,是警务工作的重大创新。因此,实施情报主导警务,必然会遭遇到传统警务形成的警务理念和模式的制约。

(一)在警务决策方面,各级领导层多年积累的凭经验和直觉决策的习惯会阻碍情报主导警务的实施。一方面是多年的习惯使领导层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相信自己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情报部门和情报人员的情报研判往往不信任,或者不能正确地认知;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公安机关领导方式更习惯于片断思维,往往关注于一个案件、一个局部或某一事件的解决,而不能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去关注产生事件的原因(情报)。

(二)在警务策略方面,公安工作多年来形成的重结果、轻效益的工作模式,使领导层习惯于粗放而简单的领导方式,不重视警务工作效益的提升,把公安的发展问题更多地理解为追求单纯的“量变”,忽略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多年来,很多公安机关领导习惯于传统的“专项斗争”、“全警动员”等人力密集型警务模式,不重视警务策略的优化和警务知识库的建设,更不习惯于警务精细化管理。长此以往,就会阻碍知识密集型警务模式(情报主导警务)的建设和发展。

(三)在警务管理方面,多年来公安工作习惯于目标管理模式,在队伍中形成了“谴责性文化”,阻碍了对情报的认知,很多基层领导把情报看成是对自己的“谴责”,不善于正确认知;同时,管理中形成了指标体系的任务导向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相互割裂的指标导致下级单位和民警无所是从,形成了关注指标而忽视目的、关注局部而忽视全局、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目标管理模式将会阻碍情报主导警务的实施。

(四)在信息采集方面,传统警务往往使警员习惯以狭义警务论理解自己的工作,只关注案事件的具体问题,在信息搜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并且范围限定较窄,不善于广泛地采集信息,导致以信息为驱动的管理体系根基不牢、群众基础弱化、应用效益不高。例如,我们经常习惯于用法律去界定信息搜集的范围,从而使公安情报研究不能实现将有组织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在警察文化方面,我们习惯于借助各种媒体和方式对自己的执法效率和能力加以宣传,并不惜将警务秘密公之于众,这与情报主导警务的工作模式是格格不入的,因为情报的生命是就保密。同时,传统警务对警察形象的设计往往是“斗士”型的,警察不善于把自己形象摆在一个服务者的层面,而形成了高人一等的虚假自尊,这样既不善于与被自己人为看作“低一等”的相关组织形成合作,也不愿意接受“用户”即群众的监督,割断了信息的来源渠道,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总之,情报主导警务是一种警务战略。虽然国外的警务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尽相同,但推行情报主导警务仍然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具体操作上不能盲目,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做法和特色。目前推行情报主导警务最大的弱点就是信息资源的准确可靠性,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此,借用英国情报主导警务理论创始人的三句话来阐明情报主导警务的核心和内涵,与各地公安同行共勉。即:“只有具有远见和明智的人,才能成功地使用情报;只有与人为善和为人公正的人,才能调配和管理得到的情报;只有考虑细致和敏感的人,才能掌握和破解情报的奥秘。”

第三篇:就延迟退休的粗浅思考

就延迟退休的粗浅思考

张自礼(赤峰市元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退休 024076)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引诗言志。胡锦涛说:“乐天下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温家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社会中还占大多数。”一句话就是心向占人口80%的老百姓,问政、施政都要从老百姓那里想起。

延迟退休年龄受伤害的是多数平民百姓,得益的是官员和国家行政事业国企职工。延长退休年龄的意向、方案····当然是那些‘吃皇粮’的工薪阶层人物。延长退休年龄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们延长一年退休就多拿一年的在岗全额工资,而不用缴纳养老金,而且在这五年当中还能涨工资,到退休了又能由此而多领退休费。特别对有实权的人和贪腐之人得益更大。有人以月薪5000元者计算,说延长退休年龄,退休后每月可多领900元退休费!我们要问你‘全国有多少人能拿月薪5000元?据网络知通常大学毕业的青年月薪在两千元上下,月薪提高到5000元得何时?人到60岁还能不能找到工作?生活无靠,还得缴纳养老金。退休延长五年,平民百姓就要多缴纳五年养老金,而这五年又少领五年养老金,这二者一增一减的差是多少?而且我国的人均寿命还不到80岁,对于寿命短的人来说受益就更小了。

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要有八九亿城市人口靠月薪维持生活。那些打工仔在60~65岁时,他们要生活、要缴纳养老金,那个情景将是如何?国家就须大量的救济金发放,让他们生活下去。不然不利于安定和谐。

有人说‘美国、法国。德国的退休年龄就晚。岂不知那些国家的贫困户竟然有房、有汽车。有网络资料称‘美国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还在一万美元以上,比我国上海的人均收入还高。’中国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国家,还有那摆地摊的、干临活的、棒棒、苦力、板的、环卫工、家政工、个体户、保姆、店铺售货员·····等收入很低又不稳定的人群,他们也要等到那个退休年龄才能离领退休金养老,这是中国的特色,所以退休政策也必须有中国特色。

据网络知:大概省部级以上干部和博导是七十岁退休;三院院士是终身制,普通职工(男)六十岁退休,然而在基层有很多五十岁多一点就‘假退’、‘内休’、‘离岗休息’·····待遇不变,就是不上班(可以举出若干具体人名),他们将要在家赋闲十六七年多么可惜,坐到六十五岁退休。就是说这是人浮于事,中年人给年轻人让出岗位,以便提拔和录用新人;而上层研究者却在脱离实际研究延长退休年龄并要提供给政府决策。我国每年有上千万青年毕业走上社会,千难万难地找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延长退休年龄,让大批的普通职工(‘中年老年人’)与他们抢工作抢饭碗呢?诚然在老年人中有不少身体健康又是业务骨干,这完全可以采用个别回聘的办法来解决,完全没必要搞“延迟退休”,影响全民。

由媒体知:我国养老金是个大缺口,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养老事业急需大量资金,但绝不可以采用“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严格三公消费和没收贪官的赃款用以发展中国式的养老事业足矣!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涉及劳动力是问题,但在近十年内不必延长退休年龄一刀齐。个别岗位、个别人可以个别处理。

这个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必须以广大平民百姓的经济生活条件为依据,请研究者深入基层,了解平民,关注民瘼是研究政策的基础。请仔细理解胡锦涛、温家宝引诗言志的心境吧。

2013.11.2.

第四篇:对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粗浅思考

对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粗浅思考

摘要:近年来,电视公益广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视公益广告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发展方向思考

电视公益广告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载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电视公益广告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电视公益广告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提高,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寓意深刻、生动传神的公益广告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相比,电视公益广告数量太少而且制作不如商业广告精美;内容涉及面比较窄,其形式也比较简单;电视公益广告的投入与广告营业额大幅增长的趋势不相符,与商业广告占社会广告总数的份额相比,所占比重太低。未来的电视公益广告如何通过短小精练的广告形式和极其特殊的广告手法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在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有序运转方面,走出一片新天地呢?

香港著名广告人林俊明曾说过“广告无真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选择老百姓最熟悉的事情,用老百姓看的懂的形式,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是电视公益广告创作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决定公益广告影响力大小的保证。下面,就电视公益广告今后的发展方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电视公益广告要彰显“人文关怀”的理念

“人文关怀”是本世纪中国先进思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公益广告以它独有的“人本性”、“公益性”、“倡导性”等特点,寓情于形,把人文关怀包含在广告所要表现的日常现象中,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纯、最美的东西,引导人们向善与美的方向发展。

2.电视公益广告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

当代不论是网络上出现的新媒体技术,还是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等新的投放渠道,传统电视媒体的电视公益广告信息在一定时期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还是无可替代的。“科技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精神,而电视公益广告对人性的关注必将使它得到长足的稳健发展。知识经济概念和意识的引进,将鼓励人们努力求知创新,更新观念,更进一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公众服务,把电视公益广告做的更好,做的更有影响力。

3.电视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更加突显

实践证明,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单一层面的竞争,而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展开的以整体实力和整体形象为中心的文化导向的竞争。近年来企业大力推行公益广告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一些头脑敏锐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企业选择做公益广告,虽然并不能直接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在公众面前积极宣传社会文化,倡导科学文明观念,表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再通过频繁的播出强化企业的商标印象,从而树立品牌效应,达到既宣传社会文化、又吸引公众、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最终对背后的企业产品产生购买行为,从而达到爱屋及乌的目的。与此同时,制作电视公益广告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从而达到企业与媒体的双赢。

4.电视公益广告拒绝商业广告(这值得商榷)

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全面改版,不播放商业广告,而改用城市宣传片、公益广告片代替广告的位置,要打造一个“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可谓在全国电视圈里一石击水,在电视行业内部引起震动,此举引发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回归公益的旗号拒绝商业广告的创举对于重庆卫视来说是重庆卫视实践探索“人文情结”的勇敢之举,也可谓是有电视理想的电视人在现实面前说“不”的执着尝试。

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扶持卫视,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百姓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电视台不播商业广告,有利于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做纯粹的新闻频道上,搞好自办节目上,而不是跑经营、拉广告上,重庆卫视将商业广告拒之门外,必然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当然靠财政“养活”卫视,有违市场经济的方向和规则,会不会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过上“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的日子,进而丧失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当然,取消商业广告未必是上策,最好的方式应是规范它。

5.电视公益广告宣传将更加规范

以规章制度规范公益广告宣传。1997年,中宣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明确了各类媒体刊播公益广告的责任,规定电视媒介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电视媒介在19点至21点时间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时间应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2003年,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重申媒体落实刊播公益广告的责任。国家广电总局规定,将电视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作为评价该单位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为电视公益广告宣传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电视公益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而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它承担着启发公众思考、引领公众参与的重任与使命。进一步提高公益广告的文化品位,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文化职能,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公益广告事业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郑明波.《公益广告商业性现象批判与控制》,暨南大学新闻系系刊.

[2]倪宁.《公益广告新天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3年5月第一版.

[3]潘大军.《发展公益广告事业的若干思考》,北京商学院1997年第一期.

第五篇:对生态经济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定稿]

对生态经济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最近,通过听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以及同学们在论坛上的激情发言,令我这个已经僵化的头脑重新开启了理性思考的大门。可以说,有幸参加这次“生态经济建设研讨班”,我的收获很大。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将自己最近的一些粗浅零散的认识和思考向大家晒一晒,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我重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生态经济的通俗理解

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是对几百年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也给后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不少借鉴的经验!这些经典著作中出现最多的词莫过于“经济”二字。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进步的程度,先辈们过去所谈论的许多关于经济问题的话题,仍然是我们当代见诸报端、杂志、网络中出现的最热议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态”一词也像“经济”二字一样,逐渐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词之一。那么,生态加上经济变成“生态经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概念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经济”一词中的“经”字,是“网络”之义,它是从所谓纵横交错的“经纬”之中引申来的意义;而“济”是“互助”之义。“经济”合为一体义为“网络中的互助活动”。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从以上意义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许多问题似乎变得就通俗易懂了。不像经济学中所讲的这种公式、那种概念,把“经济”二字搞得神神秘秘、抽抽像像!这样看,我觉得生态经济也就更容易理解并在社会生活中便于操作了。

通俗的理解,既然生态经济是指“美好的网络互助活动”,那从深层次的意义看,生态经济问题实际也是社会道德问题和社会制度问题!一个社会倡导什么样的道德风尚,那就会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从而用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约束来规范人们在“网络互助活动”中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们在提供“互助”服务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当然,这种回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且必须是公平诚信与人道正义紧密结合基础上的同工同酬的回报!当然,如果“互助活动”的回报不是依靠公平、诚信、正义、文明等途径实现,而是规则混乱的,不协调的,我想,这才是“经济危机”的真正含义。生态经济的提出就是为了预防这样危机在我们国家的发生。

二、生态经济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总说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是农民战争。很少谈改革也是动力,这是我们民族的遗憾。因此,我国历史上十几次改朝换代都成功了,而十几次改革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倡导和参与改革的激进分子和进步人士,结局都很惨!但是,欧洲一些国家从没有发生过农民战争,却较早的进入了现代化,他们靠什么?靠改革。所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的分子,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真正认识到了改革也是革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于是,及时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来,改革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稍微留心一下中国的历史进程,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改革,也无论什么样的内战,其结果都没有动摇中国的一项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为什么?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了中国的国情以后,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就是因为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河流形成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的地形地貌形成的生态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权利高度集中的帝国,否则自然灾害就会成为屠杀中国人的头号恶魔。回顾了历史,再审视现在,改革走到今天,又涉及到政治体制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大家形成的共识。那么,怎么改,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想,推翻中央集权制度显然又会走到古人的老路上去,完善这些项制度才是燃眉之急,而且是理性之举。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设想,我想结合自己从事的住房和建设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对未来养老居住问题的构想。

三、生态经济要求下实现人居和谐相处的设想

国家今年已经正式宣布,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二三十年,处理好老有所居、老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康,这是中国执政党最大的政治课题之一。按照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我有以下设想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统一的优越性,盘活存量房产,建立全国统一或者区域性统一的大格局养老社区,解决未来4+2+1家庭的养老困惑。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去构架。

一是将产权属于国家的公租房和廉租房,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国家给家庭确实贫困的六十岁以上老人或者无子女照顾的老人统一买养老保险,买保险的钱哪里来,就是用这些房产作抵押从保险公司融资。老人拿上保险公司发放的充值的一卡通,可以到全国指定的若干个区域居住。对于生活富裕的,有房产或者有几套房产的六十岁以上老人,将私房房产作抵押,到保险公司换取一卡通,自己自主选择去向,可以到全国任何一个高档养老社区居住。老人离开人世后,抵押房产由保险公司收回。或者由国家付钱从保险公司回购。

二是建立国家层面或者省级层面的统一标准化管理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家政服务公司,招录大中专毕业生进入这些服务领域,实行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精细管理,丰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社会服务信誉度和水平。

三是将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与养老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所有的三A级以上的生态旅游景区都应该建设有公寓式管理的养老社区,老人在那里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要随旅行社赶路,来去匆匆、颠簸不停。

当然,这个设想过于理想化,我只是抛砖引玉,请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未来开动脑筋丰富、完善它,力争将这个设想变成现实,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生态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下载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粗浅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点粗浅思考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第三年中央发出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作为“十一五”十大方略之首,这次“一号......

    教育工作的领航人

    教育工作的领航人 ——记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李土珍 她是茂名市第十五中学的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工作兼初三毕业班工作并担任初三化学。曾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政教主任、......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民族团结工作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和推进“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主题活动的基础。民族团结教育应与新疆的发展形势、与......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管理及教学的一点粗浅思考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管理及教学的一点粗浅思考暨“繁星教育”模式再探索由于城镇化加剧和其他各种原因,农村初中的生源虽没有明显减少,但生源的总体质量却明显降低,且学生之间......

    2001-02-12--关于南湖船文化节若干问题的粗浅思考[范文]

    关于南湖船文化节若干问题的粗浅思考 盛付祥 (2001年2月12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迈入21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又适逢中央“心......

    变式问题教学的粗浅思考02

    变式问题教学的粗浅思考02 三牧中学数学组林山杰 “一题多解,解法优化;一题多变,变中求同;多题一法,同模通法”是数学解题与习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粗浅认识和实践思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粗浅认识和实践思考 中共寿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方新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思考 2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思考 一、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在整个禁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禁毒战略上看。 毒品泛滥、恐怖袭击、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