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20-09-29 12: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深化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切实找准妇联组织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XX 市妇联先后到 XX 等 X 个乡镇、街道 X 个村(社区)妇联、教育局、卫健局妇委会等单位,通过走访、座谈、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年以来,XX 市妇联先后分三个阶段三个层面三个领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妇联组织改革。第一阶段是 XX 年 10-11月完成乡镇街道和试点村妇联改革;第二阶段是 XX 年 X 月完成全市所有村(社区)“会改联”工作,并进一步推进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第三阶段是 XX 年 10 月 18-19 日成功召开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完成 XX 市妇联改革,10 月份起纵深推进市直机关、企事业、“两新”组织妇联组织建设。截

止目前,XX 市共有妇联组织 X 个,其中乡镇街道妇联 X 个,村妇联 X 个,社区妇联 X 个;园区妇联 X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 X 个,“两新”组织妇联 X 个。通过“会改联”和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进入妇联干部队伍,担任基层妇联组织兼挂职副主席、执委,XX 市级妇联实现“1+5+45”(X 个专职主席、X 个专兼挂副主席、X 个执委),乡镇妇联实现“1+3+25”(X 个专职主席、X 个兼职副主席、X 个执委;村(社区)妇联实现“1+2+15”(X 个专职主席、X 个兼职副主席、X 个执委),基层妇联干部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帮人”,工作力量大大增强。

二、改革成效 (一)党建引领推进“ 有力” XX 市紧紧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工作定位,以党建工作统揽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职能作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1.强化统筹部署。按照省、邵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精神要求,及时出台《XX 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XX 市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XX 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将加强基层妇联组织

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三纳入”“五同步”:即妇建目标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范畴、妇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妇建考核结果纳入党组织评先评优条件;妇建工作和党建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2.强化组织领导。XX 市委成立了高规格的妇联改革领导小组,由 XX 委书记任顾问,XX 市委专职副书记任组长,XX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妇联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分析妇联工作意见和要求,主动协调并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各项保障。一是落实经费保障。XX 市妇女儿童事业经费按全市妇女总人口数量,以每人每年不低于 1 元的标准足额配备,各乡镇(街道)妇联工作经费每年按不低于2 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村(社区)妇联工作经费每年按大村(居)8000 元/个,小村(居)6000 元/个的标准纳入村级运转工作经费,全市共配备市妇联妇女儿童事业经费 X万元,乡镇妇联工作经费X万元、村级妇联工作经费X万元,确保“有钱办事”。二是落实人员保障。全面推进妇女参政议政,目前,全市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的比例分别为 X%、X%、X%,分别高于上届 X 个百分点;市“四大家”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 100%,X 个乡镇(街道)

党政班子女干部配备率 100%,村(社区)妇联主席进村“两委”班子达 100%。采取“专兼挂”方式,配齐配强 XX 市乡村妇联工作力量。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分别按“1+5+15+45+”“1+3+25+”“1+2+15+”配备主席、副主席、常委、执委。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调整充实了乡村妇联执委,确保“有人干事”。三是落实阵地保障。充分整合党群服务阵地,依托党群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平台,全市共创建妇女之家 X 个、儿童之家 X 个,实现妇联阵地全覆盖。其中创建省级示范妇女之家 X 个、XX级示范妇女之家 X 个、XX 级示范妇女之家 X 个;省级示范儿童之家 X 个,XX 级示范儿童之家 X 个。

(二)妇联改革推进“ 有为” 队伍强大了,但如何发挥执委等基层妇联干部的作用,市妇联在管理机制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执委轮值、述职评议、分级考核奖惩、联系工作等制度创新,激发基层组织内生动力,妇联干部的责任心显著增强,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一是推行村级执委轮值制。村(社区)妇联建立和推行妇联执委轮值制度,由主席、副主席、执委 2-3 人组成轮值主席团,轮值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优势,按月召开轮值会议,根据各村(社区)妇女儿童需求组织策划开展活动。

如 XX 铺镇 XX 村妇联执委轮值定期每月为村里留守儿童上书法、阅读、作文辅导、体育课等。

二是推行执委述职评议制。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主席、副主席和执委一律公开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承诺,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要向市、乡妇联和村支两委述职,同时还要开展服务对象、妇女群众的满意度测评。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群众满意度低者,将免去其执委职务。XX 年以来 XX 市妇联对 18 乡镇(街道)妇联、副主席等执委开展了年度述职和评议,市妇联对排名靠后的 4 名执委进行约谈,排名末两位的执委在会上进行表态发言。

三是创建分级考核奖惩制。乡村(社区)党组织每年专题研究妇联工作不少于 2 次,把乡村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管理。建立乡村分级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和末位淘汰等倒逼管理手段,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群众满意度低者,将免去其执委职务;对履职优秀、群众反响好的执委,与评先评优挂钩,年终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表彰,为执委特别是年轻优秀执委成长发展搭借平台。XX年“三八”节,市委办对全市 35 个先进基层妇联组织和 32 名先进妇联工作者(妇联执委)进行通报表彰。

四是创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四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村级环

境卫生等活动。关爱协调队伍,由村支书为组长、村支两委成员、妇联执委组成,负责对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学习代管队伍,由“临时妈妈”志愿者组成,负责每天16:30 和双休日,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辅学”;志愿辅导员队伍,由社会志愿者、大学生村官、退休村干部和教师组成,每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负责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学习、游戏、娱乐与一体的关爱团辅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的家庭、家教和家风知识;巾帼护卫队伍,负责开展为空巢老人打扫房间、村组道环保清扫、移风易俗等活动。如 XX 镇XX 村妇联执委每月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团辅活动。XX 街道XX 社区妇联执委每周执行值班制,轮值执委每天下午 16:30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习。湾头桥镇泉塘村妇联执委对所联系的村组妇女及家庭开展矛盾调处。

五是推广联系工作制度。各级妇联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 群等新媒体平台,与妇女群众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服务渠道,各级妇联主席、专兼挂职副主席每人联系执委不少于 X 名、X 名执委至少联系 X 名妇女儿童,每 X 个执委帮扶 X 个贫困妇女(儿童),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每年至少办实事一件,力所能及地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XX 年全市 X 名妇联执委为所联系的贫困妇女儿童办实事 X 件。

(三)服务大局推进“ 有效”

XX 市各级妇联组织聚焦“三大攻坚战”等 XX 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引领各妇女组织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巾帼建功取得新成效。XX 年来,共为全市城乡 X 名妇女发放小额贷款 X 万元,带动 X 名妇女创业就业。培树女致富带头人X人,带动X名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服务妇女有了新进展。近三年共为 X 名农村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为 X 名“两癌”贫困妇女发放救助金X万元;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巡讲、留守儿童团辅等活动 X 余场,受益家长和学生 X 万余人。创先争优展现新作为。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工作者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涌现了 X 名全国三八红旗手、X 名全国妇联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X 名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X 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X 个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XX 年 XX 市被评为湖南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示范县(市)”、XX 市妇联先后被评为省妇联系统改革创新奖和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先进单位、XX 市妇女工作优秀单位、XX 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XX 市优秀文明单位、市妇联党支部获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XX 年被评为 XX 市示范“五化”党支部。相关工作得到省、邵妇联充分肯定,特别是创新基层妇联改革、儿童之家建设经验在全省推介交流,村(社区)妇联执委轮值制度受到全国妇联高度关注。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 XX 市妇联组织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妇联要求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妇联发展不平衡。如在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车间等领域的妇女组织创建率不高,各中小学校、医院等行业系统建成率低于 X%,园区及园区企业建成率未实现 100%;村与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各级妇联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面对妇女遭家暴、妇女出现心理疾病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少数村(社区)妇联执委履职能力不强,动力不足,妇女工作不能创新开展。四是少数党组织对妇联工作的领导有所弱化,安排妇联主席身兼数职,做妇女工作时间得不到保障,妇女工作经费也没有保障到位。

四、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XX 市妇联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查找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经剖析,认为主要原因:一是改革未完全到位。XX-XX 年底只纵向完成了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改革,没有横向到各领域,导致妇联组织创建率没有实现 100%全覆盖。二是少数基层妇联执委履职意识淡薄、身份不明,职责不清,能力不强。目前乡村妇联改革已经完成,但是各乡村妇联,特别是各村妇联对改革后妇联执委是什么身份,应该干啥,怎么干,都

不完全清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组建形式上的队伍,有的村社区妇联主席的工作牌、上墙的工作人员一览表依然显示是计生专干,存在妇联组织不亮牌子,不亮身份的情况。基层社区(村)妇联主席对自己的身份、职务了解不深,意识不强,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等职务上,把妇联工作当成副业。三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党建带妇建力度不大,引领力欠强。对于如何带领这支妇联队伍围绕中心,发挥妇联作用,主意不多,措施不具体。依然停留过去的管理模式当中,甚至还安排妇联主席身兼数职,很难确保妇联主席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妇联工作,其工作经费也无法得到保障。四是基层妇联特别是村社区妇联主席、妇联执委能力欠缺,遇到较为复杂的矛盾和新问题束手无策。

五、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领导,不断优化妇女工作环境。一是切实加强党对妇联和妇女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与妇建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水平和能力。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把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和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做到与党建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建立党委联系妇女制度。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妇

女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执委会议规范化,创新指导基层妇联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探索基层妇联执委的作用发挥,切实增强基层妇联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管。市财政每年要加大各级妇联组织经费的投入,确保“有钱办事”,要加强对基层妇联组织工作经费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加强社会化工作程度,创新工作方式。将涉及妇女领域的公益性项目,通过妇联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比如婚调、全民阅读推广、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监管等服务项目,可以利用妇联组织的自身优势,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提升妇联组织服务党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和督导制度。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妇联要建立村级妇联干部的考核机制,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村级妇联干部激励机制,对优秀村级妇联干部应给以表彰奖励,并将优秀妇联干部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每年要将妇女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的督查内容,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绩效考核。

(二)深入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构 建全覆盖的妇联组织网络。一是拓展区域化的乡镇妇联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突破行业条块分割限制,纵向在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妇联体系的基础上,将妇女组织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楼宇)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在村民小组、居民网格(楼宇)建立“妇联微家”。横向把乡镇(街道)妇联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女性社会组织等领域。二是拓展区域化的城区妇联组织。坚持党建带妇建,主动争取党委(党组)重视和支持,要求各市直机关、省邵驻武单位,城区内企事业单位(含中小学校、医院(卫生院),园区及园区内企业,“两新组织”等妇联组织要应建尽建。在这些领域,适合建什么类型的妇联组织就建什么类型的妇女组织,其中,由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上接受上级妇联和乡镇(街道)妇联的双重指导,没有主管部门的,则直接有乡镇(街道)妇联指导。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怎么有利于开展工作,就怎么建组织。

(三)加大妇联专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妇联干部能力。妇联工作线长面广,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工作对象囊括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女性,妇女工作尽快提高各级妇联干部的履职和专业化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妇联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要将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妇联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对妇女干部的培训纳入组织部门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将妇联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研究制定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妇联干部轮训制度,扩大各层次妇联干部培训教育的广度和覆盖面,把妇联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内容,激发妇联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内在动力。要构建精准化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妇联干部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让妇联干部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搞清楚新常态下妇联工作“怎么看”“怎么干”,解决好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提高妇联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依法办事、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本领。要创新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其一是坚持分类分层培训。凡上级妇联下达的培训任务,都要积极接受、主动配合、认真落实。主动配合组织部门有计划、分步骤选调一定数量的妇联干部到各级党校、干校学习培训。同时,鼓励妇女干部自学、深造,参加系统培训。其二是借用资源进行开放式培训。每年组织妇联干部到先进省、市参观考察学习1-2 次,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同时通过举办妇女工作讲评会、推介会、现场观摩会,全面提高妇联干部的理论水平。其三是借鉴现代培训模式,用好用足新媒体。创新培训方法,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行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教学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用好用足以互联网技术和微信平台为主的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

享,建议省妇联尽快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妇联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确保开展妇联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组织化和网络化。并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的培训师资队伍,推出一批妇女干部亟需的课程。

二是加强实践性培养的有效路径。其一要突出实践锻炼。干部的成长,基层历练是基础支撑,多岗位锻炼是重要路径。要坚持实践导向和基层导向,注重在改革发展一线,发现培养、锻炼提高各方面干部。建议市委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妇联干部,注重多岗位培养锻炼,及时放到任务重、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岗位上,敢于压担子、交任务,在推动妇联改革发展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其二要抓好挂职锻炼这个重要平台。建议上级妇联和市委要通过上挂、下派、选拔、公开选调等方式,实现干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机制。既注重把妇联干部送出去“开眼界”,又注重把妇联系统外的干部请进来“传经验”;既注重把基层妇联干部选上来“架天线”,又注重把省市县妇联干部派下去“接地气”,让干部在不同环境、不同部门、不同工作的对比中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开阔胸襟。总之,要使省市县妇联干部在“下挂”中补好基层课,让优秀乡镇妇联干部在“上挂”中增强全局思维。

三是招募社工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借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会来充实和壮大基层妇联组织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支持“婚调中心”“巾帼家政服务公司”“巾帼志愿者”“家庭教育协会”“心理关爱协会”等为妇女儿童家庭服务的优秀女性创办的社会组织,加强与各个志愿者协会的联系互通,让她们乐于、善于、勇于为妇女儿童服务,帮助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群众信赖的温暖之家。

第二篇:标准化工作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标准化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月23日,我局分管标准化工作的副局长薛庆林同志会同标准化处召开了各辖市标准化管理人员,各区、相关行业、重点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共19人参加的标准化工作改革调研会。现将有关调研座谈情况汇总如下:

一、地方、部门及有关单位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和部分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及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对标准化工作比较重视,工作开展得也比较好。而大多数改制后的中小私营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识不强,人员不稳定,工作比较薄弱、甚至有无标生产现象,对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能产生效益认识不足。有些企业效益不好,就更谈不上标准化工作了。有些企业标准化工作仅仅停留在制定产品标准上,如何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无从谈起。总而言之,近年来企业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削弱了,这也是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标准化管理工作方面,有行政主管部门的企业工作要规范一点、好一点,而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企业,由于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人手少、区乡(镇)无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以致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不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状况参差不齐,发展很不平衡。下一步机构改革,政府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将被取消或面临进一步裁减,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就武进市而言,武进市现有正规产品(应有标准)的企业有4000多家,每个乡100多个企业,而标准科的工作人员只有2名,如何保证管理、执法工作到位,很值得探讨。常州市区范围的郊区企业有1000多家,其他区也都有100多家,无机构管理执法也难到位,建议区、乡要设精干机构。由于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滞后,再加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标准化管理、执法人员不足,导致对企业消灭无标生产的动态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对企业执行标准的有效性和标准的实施情况监督更加乏力,现状不容乐观。

二、关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部分企业认为手续繁琐,要求太高,对部分产品要进行省级备案更是不能理解。少数同志认为企业标准是企业制定的产品质量“法规”,其水平与质量如何,上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约束,下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消费者的认可,到政府备案仅仅是履行一下登记手续,政府大可不必为企业作主。

三、关于采标工作

由于这完全是企业行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政府不能压任务给企业,拔苗助长对企业没有一点好处。另外采标确认手续要简化,国标、行标采标和直接执行国家标准可以免于确认,因为企业已经明确承诺产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否则就被视为不合格品。政府不必管企业如何使产品达到标准,只要管好企业违反承诺的处理就行。《标准化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采标,在这上问题上,国家鼓励措施不力,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建议通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措施,限制非采标产品的参与,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标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四、关于标准替代、发布、审核等问题

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政府要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要解决标准发行滞后的问题,要努力提高服务能力,理顺标准出版发行渠道。象专业标准国家先宣布作废,再发布替代转化标准,造成一段时间的“真空”,在标准化工作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希望管理层在决策时应慎重、尽量避免失误。另外国家标准质量不高,错误频繁,修改单太多,也极易造成混乱。建议提高国标、行标的审定、出版质量。标准化管理要解决力度和力量问题,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五、关于我国的标准体制

我们认为合法的标准应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直接执行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便于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直接与国际接轨。

六、关于强制性标准

国家制定强制性标准应该非常慎重,因为其作用相当于法律、法规。制定强制性标准相当于立法,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更要确保标准的制定、审查、出版质量,提高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个四处碰壁的标准就没有权威性可言。同时,现行法律法规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规定软弱无力。建议修改《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

以上内容,仅仅是各方面所提意见和建议的简单汇总,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谨供参考。

特此报告。

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00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枣阳市妇联维权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

枣阳市妇联维权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妇联工作安排,枣阳市妇联于五月上旬深入市直各单位、厂矿企业、镇、村、组开展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权与维稳相结合工作机制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妇女维权工作发展迅速,收到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妇女维权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在一定人群和领域中仍时有发生,各级妇联虽然倾其所能、竭力维护,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是显得力不从心,妇联维权乏力,缺乏执法手段,现实需要我们从立法、制度以及观念等方面加以完善,以进一步提升妇女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妇女组织的依法维权能力,结合调查情况和枣阳市妇女权益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谈几点浅见。

一、基本情况

枣阳是个农业大市,全市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人,其中女性约55万,辖18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151件,电话咨询 20件,其中婚姻家庭类91件,占上访总量的60%,劳动和社会保障类18件,占上访总量的 12%,人身权益类11件,占0.7%,财产权益类2件,占038%,综合类29件,占16.1%。

二、枣阳市妇联维权工作情况

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维权活动卓有成效。妇女权益的保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市妇联始终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首位,通过舆论力量,借助“三八”维权周,紧紧抓住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创新形式,注重普法实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劳动法》、《婚姻法》、《母婴保健法》、《妇女发展规划》、《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活动。

关爱弱势群体帮扶成效显著。市妇联紧紧抓住维权这条主线,竭诚关注帮扶贫困妇女儿童,大力开展了“三关爱”扶贫帮困活动。各级妇联上下联动,采取多种形式帮扶、救助贫困妇女和儿童,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现状,加快了他们摆脱贫困的步伐。一是实施了“关爱单亲特困母亲”行动,帮助年收入低于637元的贫困单亲母亲家庭解决住房、看病、子女就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同时积极争取母亲安居工程项目,2009年争取省移动公司投资10万元,枣阳市妇联自筹资金5万元,为10户单亲特困母亲援建住房,使他们的困境得到改善。二是实了“救助孤残失辍学儿童和留守儿童”行动。通过拓展“春蕾计划”、“城乡手拉手、爱心献女童”、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启动“恒爱行动”等多种形式,帮扶孤残儿童和贫困留守儿300多名,救助 124名贫困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救助贫困大学生15名。

2、构筑反家暴防线,着力打造和谐家庭。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市妇联针对日益严峻的家庭暴力现象,在利用现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派出所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各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设立家庭暴力受理点,及时处理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对家庭暴力行为起到震慑和预警作用。市妇联以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为载体,向广大市民发出“创建平定家庭的倡议书”经常开展,“面向妇女,面向家庭,法律进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治安、户户争创和谐,家家参与学法”的良好氛围,举行“万人反家庭暴力的倡议签字议式”,让家庭暴力远离每个家庭。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共同创建“健康、文明、祥和、洁净”的家庭,以家庭和谐促枣阳和谐。

3、构筑维权工作网络,健全维权工作体系。各级妇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法律维权工作格局。通过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妇女维权机制,健全了维权网络,完善了维权制度。2009年市、镇两级建立了婚姻家庭维权合议庭17个,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1个,社区维权服务站39个,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18所,信访联系点586个,21名妇联干部通过人大任命担任人民陪审员,并参与案件陪审,参与陪审案件25件,形成了市、镇、村三

级信访维权工作网络。

三、妇女权益受侵犯的“三个陷井”需要填埋

在现实生活中,妇女权益受到的侵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身、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但主要有三个“陷井”让妇女身陷其中、身受其害,一是婚姻家庭“陷井”;二是劳动社会保障“陷井”;三是人身权益“陷井”。2008年以来,各级妇联共受理妇女来电来信来访562件,其中婚姻家庭、劳动社会保障和人身权益三类问题反映突出,分别占投诉案件总数的80.16%、5.56%、3.57%。而我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涉及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案件,也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劳动社会保障及人身权益三个方面,2008年以来受理离婚案件4603件,女方提出男方存在家庭暴力、婚外情等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情节的案件在3000件左右;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69件,涉及侵犯妇女劳动合法权益的案件在200件左右;受理侵犯妇女人身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件也在50件以上。在婚姻家庭方面,主要是丈夫对妻子施暴,施暴人轻者出言不逊、拳打脚踢,重者棍棒铁器相加,对受害者在肉体和精神上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此外,男方重婚纳妾、非法同居等现象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也比较突出,直接损害了妇女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在劳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劳动者在企业转轨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很多下岗失业女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得不到解决,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女职工退休后待遇不落实、权益不享有,少数企业依然存在对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时期权利的侵犯。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一些用人单位, 特别是私营企业,不与就业妇女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职工保险,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不按规定报销女职工生育费用等现象正不断加剧。在人身权益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老板对女工强行搜身、性骚扰,妇女被强奸、拐卖绑架妇女、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及文化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女受虐待、受伤害的现象更为突出。

四、妇女权益受侵犯有“四大原因”需要重视

当前妇女权益维护之所以还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利因素:

1、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较深。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几千年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加之社会某种程度上对夫权的认同,“妇女是配角”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习以为常、无人质疑的现象,导致侵犯妇女合法权益行为长期“合理”地存在于某些单位、组织与家庭。特别是家庭内部,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尤其严重。据全国妇联公布的数据,我国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95%以上的案件是丈夫对妻子施暴。

2、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有关法律和规定相对滞后,对妇女权益侵犯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对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没有规定切实可行的惩戒措施,特别是由于侵犯妇女权益行为的隐蔽性较强,导致证明侵权事实证据的取证相对困难,直接影响了对侵犯行为的打击力度。例如,在我市法院2008年以来受理的女方提出男方存在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3000件左右离婚案件中,最终因证据充分而支持女方诉求的案件只有21件,不足案件总数的1%。

3、维护女职工权益的组织保障机制不力。现行妇女权益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在不同地区、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难以适应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特别是生育保险进展较为缓慢,增加了妇女就业和维权的难度。在我市法院2007年审理的约200件侵犯妇女劳动权益案件中,生育保险类案件约占30%,仅次于因企业改制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4、宣传不到位,妇女自身素质较低。对各种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宣传存在时松时紧的现象,或过分依赖于“维权月”等专题活动的推动,缺乏法律、法规宣传的长效机制。普法宣传虽已多年,但依法维权浓厚氛围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环境尚未较好形成,妇女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有相当多的农村妇女对自身的合法权

益依然模糊。据农村妇女法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13.6%的农村妇女表示对法律知识“知道很少”或者“几乎不知道”。对法律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运用,主要体现在丈夫有外遇的妇女身上,不知取证,不会取证,不懂证据的有效性,离婚时,不知道哪些财产是共同财产等。这些妇女一旦受到不法侵犯,不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身维权能力很弱。

五、妇女权益受侵犯用“四项机制”着力破解

1、完善法律保护机制,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妇女维权首先是依法维权,法制化是妇女维权的根本途径。应认真把握社会转型期妇女所面临的不公正待遇和群体利益被侵犯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完善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应改进现有的司法裁判规则,将家庭暴力侵权举证责任倒置、侵犯妇女隐私权责任过错推定、妇女人身民事保护令等制度引入对侵犯妇女权益案件的审理,以有效打击、制止各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采取行政、司法、社会团体、舆论以及人民群众等多种形式对法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使法律保障覆盖到各个阶层的妇女群体,最大限度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健全普法宣传机制,增强妇女维权意识。首先要让妇女了解权益。建立健全各级普法宣传组织,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单、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第二,要让妇女有维权的意愿。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精神,增强妇女独立人格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要让妇女学会维权。加强对妇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女自身维权能力,以及依法解决家庭矛盾的防暴、抗暴能力。此外,要帮助妇女提高社会地位。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有所作为,并加强对妇女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妇女的事业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惩治处罚机制,依法办理侵权案件。对于当前妇女权益受侵犯较为突出的婚姻家庭、劳动社会保障、人身权益等问题,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还妇女一片生存的蓝天,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打击和惩处。特别是对社会上呼声大、反映强烈的家庭暴力案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接到投诉后应迅速处理,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对施暴者予以严肃查处。人民法院对因家庭暴力案件而起诉离婚的案件,应查清事实,公正审理,如确系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应依法判处双方离婚,同时判处施暴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能片面强调维护家庭关系,而忽视对受暴妇女人身权利的保护。

4、构建联动网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维权。要建立健全信访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和维权监督网络,有效形成妇女维权社会化工作体系,并从司法上明确妇女权益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让妇联在司法上享有话语权,畅通相互之间的协调与构通渠道,着力构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妇女权益保障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维权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执法单位应从妇女维权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妇女维权预警防范机制。基层妇联应充分发挥熟悉了解妇女权益受侵犯真实情况的有利条件,倾听来信来访妇女的情况反映,及时帮助解决广大妇女维权时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执法监督检查,尽力从源头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第四篇: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12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三)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流动人口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正确认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流动人口主要以经济为目的,真正以超生为目的的流动人口是极少数。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滞后,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比如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避孕药具的发放以及计划生育事故救助等方面,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就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他们预防意外怀孕的意识和能力。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未婚先孕,有些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手续太繁杂和宣传不到位,他们没有领结婚证而造成的。高档住宅区居民的超生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是我们法制宣传不到位的缘故。通过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这部分超生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海淀区作为首都的一部分,要自觉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探索研究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要通过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等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档住宅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第五篇: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执行需要的财政资源保障脱节,财政资金到位困难。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安排系中央与地方分享税制,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收入及中央的统一支付体制共同实行管理。这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经费的负担主要落在地方财政中,而地方政府层级间财政体制的类似安排,又将经费负担继续逐级下移。以海淀区为例:底,全区户籍人口共17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46万人,成年流动人口36万人,流动育龄妇女约10万人。同期区级财政对户籍人员的经费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区财政至少需为户籍人口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926万元,按要求应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87万元,此外还应相应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核拨行政经费。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10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海淀区人口规模较为庞大,特别是人口机械增长过快,全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达31.15‰,增长量为5.6万,总户籍人口数已达184万。同时,海淀区的人口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全区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达111,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9万,占总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体中有蔓延趋势。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研究。要以人口计生委更名为契机,充分借助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开展适应区情、适应区域发展状况的人口战略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三)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流动人口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正确认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流动人口主要以经济为目的,真正以超生为目的的流动人口是极少数。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滞后,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比如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避孕药具的发放以及计划生育事故救助等方面,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就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他们预防意外怀孕的意识和能力。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未婚先孕,有些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手续太繁杂和宣传不到位,他们没有领结婚证而造成的。高档住宅区居民的超生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是我们法制宣传不到位的缘故。通过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这部分超生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海淀区作为首都的一部分,要自觉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探索研究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要通过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等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档住宅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下载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市妇联组织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自2009年3月1日我县强制实施殡葬火化工作以来,总体上讲,我镇工作开展推进顺利,全镇范围内未发生一起聚众闹事和群体上访事件。各级政府部门强力宣传,相互配合,广泛参与,工作已基本......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8月7日,我县委基层办接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的通知》后,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基层......

    乡镇政权组织改革与运转保障调研报告

    根据+税改办的安排,7月12日-7月17日,由区编办、民政、财政、农经等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专题调研组,重点对我区+个乡镇、+个村税费改革后的政权组织改革与运转保障,乡......

    关于荔波县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荔波县殡葬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荔 波 县 人 大 代 工 委 2011年10月21日 根据县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讨论发言时提出“要求县人民政府尽快修建荔波县殡仪馆和尽快启动荔波县城......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初一年纪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到目前为止,我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进行课改实......

    公务用车改革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 号文件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市公车改革座谈会确定的主要议题,我院结合本院实际,对公车改革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公车改革前后经费支出总量变化情......

    户籍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一、户籍制度改革的特殊意义 户籍问题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现行户籍制度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影响着外来......

    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沁裕煤矿改革创新方案调研报告 2017年是公司建设、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在经历漫长的停工停产期后,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力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项目复工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