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文旅国际化调研报告
以水化形,以文铸魂。自越王勾践建都、勾勒出古城的轮廓以来,绍兴已然走过了2500余年的岁月。绵延而悠久的时光,给绍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也赋予绍兴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禹陵圣地、书法圣地、心学圣地、黄酒之都、江南水乡……这些文化元素集合而成的“越文化”天然地带着百折不挠、开拓创新、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在党中央的思想引领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待下,如何使文旅产业走向世界,使其融入全球文化与旅游格局之中,是绍兴全面贯彻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主要任务和迫切要求。
一、绍兴推进文旅国际化的缘由
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出江南地区富饶优渥、安定祥和的物质基础和江南人民勤劳智慧、坚韧朴素、义利并举、崇文重教的人文特质。随着历史的发展,江南地区的人文特质在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中被不断刻画和深化,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三角地区共同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绍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立足城市文旅资源,助力绍兴“走出去”,提升绍兴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绍兴目前的发展需求。
(一)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内不少城市都已推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总结全球化时代城市国际化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推进绍兴国际化发展对于我国城市国际化整体战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绍兴所具有的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山水、丰富的旅游资源等这些文化和旅游的核心要素,都为绍兴文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绍兴文旅产业将是全市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有空间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也将是推动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性板块。绍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和杭州湾南翼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积极顺应城市国际化这一趋势,主动对标国内外国际化城市,并且判断自身在国际化城市中的现状位置和自身特色,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就是摆在绍兴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现在进行绍兴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绍兴文旅发展的需要。绍兴文旅发展传播绍兴名片。作为江南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理应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传承、复兴和重构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和推动作用。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江南文化圈g15沿海文旅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高铁唐诗之路文创带的交汇处,其在空间上的连通地位,和在时间上绵延不绝的文脉,决定了绍兴在江南文化圈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沟通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海派文化,勾连春秋战国、魏晋、唐宋、明清和民国历史,逐步发展为文化通道、文化中介、文化黏合剂和文化名片。发展绍兴文旅,能够突出绍兴于江南文化圈的特殊地位,助力绍兴“走出去”,因此,将绍兴文化名片于国际中传播是当今的急切需要。
绍兴文旅发展升华文旅格局。绍兴文化旅游发展如今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工作思路,以“融合、转化、创新、服务”四大工作理念为牵引,紧紧围绕“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创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三大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江南城市的区域优势,全面谋划打造“π”型全市文态空间布局。绍兴不断加快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步伐,制定了相应的特色文旅产品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构建有质量、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世界级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因此,在此基础上,坚定国际化视野,大力实施绍兴文化旅游“走出去”战略,持续发力推进绍兴文旅国际化势在必行。
绍兴文旅发展创新古越文化。绍兴独特的古越文化、经典的江南山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都为绍兴文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绍兴孕育着深厚的黄酒文化、戏曲文化以及古城文化等,古越文化的传播需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注重个性化选择与互动性体验,从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绍兴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围绕绍兴旅游国际推广,讲好“绍兴故事”,利用名人、黄酒、戏曲等城市文化主题展现绍兴文旅融合产品的体验互动性,为文化注入新活力,也使得绍兴的文旅要素走向世界。
二、绍兴推进文旅国际化的机遇
多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相继推出了多元的旅游品牌形象,如“乐游上海”“水韵江苏”“诗画浙江”“锦绣安徽”等,甚至一座城市就一个旅游宣传口号,这从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各地的旅游资源特点,但也给人类型化、同质化的感觉。要打造绍兴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基于共同的区域文化属性和资源共性,把握大方向,抓住新机遇。现如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所产生的成果正逐渐成为凸显城市个性的载体与名片。因此,历史文化深厚的绍兴,要抓住机遇,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实施文旅拓展行动,借助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推动绍兴面向国际。
(一)国家战略机遇:强化国际竞争力。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针对文旅行业,提出了多项相关内容,包括完善节假日制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内容。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既要突出重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要突出重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绍兴作为城市个体,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形态丰富,旅游品牌突出,能够在国家战略指导下,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进而提升绍兴文旅品牌竞争力,推动绍兴文旅国际化发展。
(二)城市品牌机遇:东亚文化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是一张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创立的国际文化城市名片,为城市和各国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充满活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合作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自2019年8月绍兴城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0年度‘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绍兴紧紧围绕成果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目标,精准对标创建标准和要求,在品牌创建与创新、城市文旅交流推介、城市文旅空间营造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在文旅产业研究、核心ip研发、国际化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实际努力,文旅国际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绍兴应继续乘“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国际城市品牌之东风,挖掘城市旅游资源,立足古城魅力文化,优化绍兴城市形象,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促进城市间交流,提升绍兴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旅发展机遇:基础条件具备。绍兴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绍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绍兴是典型的江南城市,具有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特点,拥有文旅走向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在文旅特色方面,从“兰亭雅集”的诠释到《浙江禹迹图》的呈现,从茶文化的创意激活到书法文化、黄酒文化的多样性展示,着力展现梦里水乡、剑胆琴心等绍兴的东方特质。在文旅资源方面,绍兴除了拥有独特的水乡风光,更有及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余处,市级四十余处,另外尚未列入保护范围而有价值的几百处,独特的水乡旅游资源正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髓。在文旅活动方面,近年来,以鲁迅为符号的“大师对话”系列活动,通过名人后裔的握手、学术交流、民众互访等,形成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明交流的局面。绍兴独具韵味的文化魅力和文旅资源,是进一步推进绍兴文旅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也是绍兴文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三、绍兴推进文旅国际化的瓶颈
目前,绍兴市正在进一步制订完善文旅国际化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新定位。为此,绍兴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宣传推介力度不足。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绍兴积极开展海外文旅推介,着力吸引国际游客资源。然而自2016年以来,来绍入境游人数虽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与西安、南京等城市相比,绍兴的国际游客数量依然增长缓慢。且与杭州、苏州等其他城市相比,绍兴在国际文旅宣传推介力度上仍存在显见性的不足,国际知名度不高,难以打开国际旅游市场。
(二)文旅产业链不完善。海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家庭特别注重以家庭为单位,利用长假选择一个城市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国外的年轻人则多喜欢“背包客”式的自由行。目前绍兴的旅游规划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国际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针对国际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均缺乏深度开发;
自主来的散客多,由旅行社组织来的少;
住在杭州或上海,来绍兴“一日游”的游客多,留在绍兴“两日游”或“多日游”的游客少,难以形成旅行社、景区、饭店、酒店的产业化联动,经济效益不高。
(三)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国际游客来绍后,由于缺乏清晰、直观、形象的旅游介绍和旅游规划,普遍存在盲目旅游的状态,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无文化熏陶,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体验,自然停留时间短,客单价较低。国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又常常面临语言隔阂的问题。绍兴市内大部分景区的外文翻译一般仅限于标志性标牌、简单的概述翻译,且存在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问题。以鲁迅故居为例,外籍游客在景区的信息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景点介绍的外文翻译比较少,一般为英、日、韩三国语言翻译;
一些解说标牌内容因为风吹日晒、年数长久已经模糊,很难辨识;
游客中心提供随行翻译员,但需要提前预约且价格不菲。总体来说,景点的外文翻译比较简单,翻译中存在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表述等问题,并且对于一些历史信息的讲解比较少,翻译往往简单概括或直接省略。另外,游客旅游体验的满意度不仅仅源自于景点本身,同时也取决于景点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如卫生间、道路、停车场、景区内的标识牌、接待中心、服务中心等。对于国际游客来说,绍兴的旅游配套设施仍处于较为滞后的阶段,旅游体验感较差。
(四)国际文旅人才缺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绍兴文旅国际化发展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绍兴在培养、吸收国际文旅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的定位模糊、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譬如景区的外文翻译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及国际化水平,而绍兴景区的外语翻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绍兴翻译人才匮乏,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绍兴文旅国际化探索创新性不足,或跟随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亦步亦趋,或略显保守裹足不前,缺乏政府、商界、学界、民间的有效联动对话机制。
四、绍兴推进文旅国际化的路径
绍兴文旅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承担绍兴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新使命,必须突破发展瓶颈,深挖国际旅游资源,构建文旅国际化新模式。
(一)绍兴文旅“走出去”。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无论是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还是文旅产品的推介,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绍兴要吸引境外游客,除了具有硬核的文旅资源外,还需加大国际宣传力度。
一是构建新平台。首先是以绍兴古城等文化遗产为重点,积极申报世界物质遗产,提高绍兴历史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展示绍兴城市国际文化魅力。其次,积极申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修复和保护利用古城、兰亭等建筑和书法文化,加快推进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最后,申报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做深绍兴与日韩的文旅互动。以绍兴阳明文化、书法文化、黄酒文化三张金名片为切入口,推进绍兴与日韩友好城市间的交流合作。2020年9月4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候评城市进行了集中评审,绍兴名列“东亚文化之都”候评城市第一。“东亚文化之都”是一个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精神”的主要平台。绍兴市应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根据“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和日韩欧美等诸多国外友好城市开展合作,举办绍兴文旅推介会、中外文化旅游年等,打响绍兴城市品牌。同时,政府应搭建合作桥梁,促进本土与国外的旅游集团交流合作,组织旅游行业协会各单位参加国际旅游展会,推动旅游行业协会整合营销,尤其是与各国文旅部门及旅游行业、集团有效沟通、切实合作,真正将“绍兴”纳入国际游客来华“x日游”销售链中的一环,有效构建绍兴入境游的大平台布局。
二是提炼新特色。自2019年8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绍兴市紧紧围绕书法文化、阳明文化、黄酒文化、越剧文化、旅游赛事、纺织博览等特色文化元素,精准对标创建标准和要求,形成了全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共识。然而,与西安、杭州等城市相比,绍兴真正的文旅特色仍不够突出。如何将绍兴特色文化元素重新提炼、阐释,使之成为真正能吸引外国游客的文旅产品,是当下文旅国际化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片中邀请了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
并由国宝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朗诵杜甫的诗,最终轰动了居家抗疫的英国人及世界人民。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政府及主要文化团体应关注“供”与“需”脱节的问题,以减少“文化折扣”、增强“文化认同”为出发点,紧紧围绕黄酒、书法、戏曲等国际游客可感知的特色文化元素,针对性地举办国际艺术节、博览会、美术展,让国际游客了解和体验绍兴的特色文化魅力。
三是依托新媒体。绍兴应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形成立体传播矩阵,提高城市知名度,做到长远、可持续地发展。绍兴应以“东亚文化之都”宣传推广为契机,建立运营“海外四大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好facebook、twitter、youtube、pinterest等海外社交媒体,开设绍兴文旅国际官方账户,推出吸引力强、实效性高的互动主题活动,增强粉丝的参与度和体验性;
持续加大与英国bbc、美国nbc、voa、韩国kbs、日本nhk等境内外媒体平台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全球精准营销,形成大媒体宣传的新体系。同时绍兴应充分利用明星、网红、意见领袖等名人效应,邀请影视明星以及美食、旅游、摄影等领域的网红达人亲身来绍体验,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体验之旅传播,向世界游客展示绍兴的文旅资源和环境。
四是做足“一带一路”沿线交流活动。在现有对外交流品牌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开展“大师对话”“越剧全球巡演”“《兰亭的故事》全球巡展”和“绍兴文化周”等品牌推广活动。
(二)国际游客“请进来”。对国际游客而言,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愿意通过文学、影视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国际游客很多。在参观旅游景点的时候他们也更愿意表现自己,亲自参与。因此,在发展对外旅游时,绍兴要寻找旅游资源与文化创意的结合点,以游客为中心,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获得感官体验,例如绍兴传统戏剧不仅可以让游客欣赏,也可以让游客亲自学唱、表演,这样不仅丰富了国际游客的文旅活动,更传播了绍兴文化。
首先,要让国际游客了解绍兴。以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的全球推广为例,绍兴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年一度的“绍兴旅游大使”评选活动,以“了解绍兴,游在绍兴”为主题,通过绍兴知识答题、绍兴文化旅游宣传、个人社交平台才艺展示及转评赞等方式,评选出旅游大使一名,国籍、性别不限,在绍兴开展“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文旅体验活动,并以vlog、图文等形式发布在社交平台及绍兴文旅国际网,使大众积极参与到绍兴文旅国际宣传中来。
其次,要让国际游客走向绍兴。国际文化活动、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形成“为一个约,赴一座城”的轰动效果。在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中,绍兴可依托公祭大禹陵(每年谷雨)、中国兰亭书法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国绍兴黄酒节(每年冬至)、国际划联皮划艇马拉松世界锦标赛、绍兴国际马拉松赛(每年11月)等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与文化活动,展开经贸论坛、音乐节、艺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加大国际宣传力度,打造独特的国际形象,产生国际游客参加大型赛事论坛会展活动的同时进行短期旅行的联动效应。同时,绍兴应探索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模式,发展集休闲度假、购物娱乐、主题公园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综合体,培育邮轮、会展、康养、文体、婚庆、低空、亲子、房地产等“旅游+”新业态产品,吸引国际游客来到绍兴,满足他们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再次,要让国际游客爱上绍兴。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的“一廊三带”建设。2019年,绍兴市以“江南文化”为特色,建成了绍兴市名人馆、绍兴市清廉街、阳明故里、迎恩门风情水街等一批城市文化旅游新空间。绍兴要注重这些特色景区的国际旅游开发及文化创意创新,依托黄酒、瓷器、书法、茶叶等特色手工作坊等“沉浸式”深度体验的方式,为国际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参与体验。绍兴可借鉴迪士尼度假区app,开发电子版“绍兴旅游护照”,让国际游客根据电子护照导览,至各景点、美食点打卡,获得相应奖章,兑换门票、文创纪念品等。这样既可以提供智慧旅游服务、解决国际游客盲目游览的问题,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感及体验感。电子护照上还应设置“一键求助”及“一键投诉”功能,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实现旅游监管服务,切实保障国际游客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绍兴还应立足文旅国际化的发展需求,高度重视国际化语言环境培育,让绍兴市民学习基本的日常英语口语,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即时翻译软件等先进技术,打造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
最后,要让国际游客推广绍兴。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休闲舒适的旅游服务,别具新意的文创产品,让每一位来绍兴旅游的国际游客都能爱上绍兴,主动向社交平台及身边的亲朋好友推广绍兴。
(三)打造品牌“绍兴”
一是深挖城市特质,展示“绍兴形象”。为让国际游客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体验绍兴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山水、丰富的旅游资源等这些文化和旅游的核心要素,绍兴注重在绍兴文化旅游的解读性、个性化、幸福感、创新力上进行突破,在新时期深度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从“兰亭雅集”的诠释到《浙江禹迹图》的呈现,从茶文化的创意激活到书法文化、黄酒文化的多样性展示,从大气厚重的绍兴古城旅游线路到静谧多彩的城市夜游主题,着力展现梦里水乡、剑胆琴心等绍兴的东方特质,向世界呈现“独特韵味”的“绍兴形象”。
近年来,绍兴编印了《绍兴有戏》、开通了绍兴文旅国际网等多类外宣品,涵盖英、日、韩等多语种;
先后拍摄制作了多语种多主题的城市宣传片,用戏曲、钟声、水声等各种声音勾勒出绍兴的独特魅力。此外,还提炼了绍兴城市主题元素,制作优盘、丝巾、保温杯、帆布袋、明信片、摆件、马克杯等多品类城市纪念品,助力绍兴文创产品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化。
二是搭建文化桥梁,讲好“绍兴故事”。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在于引发共鸣、激发认同。根据新时代传播特征,绍兴文旅国际化开展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注重个性化选择与互动性体验,从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提升绍兴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围绕绍兴旅游国际推广,利用名人、黄酒、戏曲等城市文化主题展现绍兴文旅融合产品的体验互动性。
例如近年来的“大师对话”系列活动,就是以鲁迅为符号,同法国雨果、俄罗斯托尔斯泰、印度泰戈尔等世界十大文豪故乡对话,通过名人后裔的握手、学术交流、民众互访等,达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明互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绍兴还致力于黄酒文化的海外推广。如在2015年白宫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举行的国宴菜单上,绍兴黄酒精彩亮相。在欧洲,每年有数百吨的黄酒市场。日本人也非常喜欢黄酒,几乎所有在日本的中国料理店菜单上都有绍兴黄酒。古越龙山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以“黄酒+旅游”的方式,通过酒道表演、开坛仪式、品鉴等多种形式对外推介,积极参加国际产业展览会,将绍兴特色文化向世界分享,加深了外国友人对绍兴黄酒的认识,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绍兴文化。
同时,得益于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大力倡导与推广,绍兴戏曲团体已多次在海外举办大型专场演出。绍兴市优秀绍剧团队多次带着绍剧赴日本、韩国参加“中韩日戏剧节”展演活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先后赴日本芦原市、日本南砺市、韩国大邱市,参与绍兴市日韩文化旅游推介展示活动,努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
三是开展媒体传播,发出“绍兴声音”。推动共生传播,要善于借助媒体平台讲好小而美的城市故事。绍兴文旅运用“线上和线下”“国内媒体和海外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发出“绍兴声音”,展示绍兴文旅形象品牌。
在线下,绍兴建立了首批“绍兴市对外宣传基地”,这其中既有著名景区景点,也有文化创意园;
既有特色小镇,也有美丽乡村;
既有艺术学校、博物馆,也有优秀的工业企业等。这20家单位或企业成为了绍兴对外宣传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平台及窗口,进一步提高了绍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邀请外籍人士走进外宣基地,以他们的口说出对绍兴的心里话,发出绍兴声音,让更多人感受到绍兴的魅力。
在线上,绍兴积极借助互联网之力,开启城市宣传新路径。而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绍兴,推进优质内容创作传播,绍兴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抖in绍兴”活动,推动城市宣传推介与移动端、新媒体紧密结合,塑造更立体、更生动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绍兴”的特色。
在国内,由绍兴市政府、绍兴市文旅局领导顶格配置,负责绍兴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工作,通过文化旅游推介会的形式,与上海、香港多个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线路互连、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合作共赢,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到绍兴考察、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实地感受绍兴独特的文化与旅游魅力,追寻梦里水乡的江南情怀。绍兴也主动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人民网、环球网、新浪、腾讯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参与活动、开展报道,宣传绍兴、展示绍兴。
在海外,绍兴积极探索海外宣传推介新举措,与各国政府及文化旅游机构签署了文旅业务合作协议,热诚邀请海外民众和游客赴中国绍兴走走看看,游鲁迅故里,品绍兴黄酒,享“醉”美江南。2019年8月25日,绍兴城市宣传片还出现在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乌篷船、黄酒、越剧、青瓷……每一样都带有浓郁的东方情调,每一个场景都是中国风。来自万里之外绍兴普通市民的笑脸和问候,引发了getnews、digitaljournal、dailyherald等外媒纷纷发稿、争相报道。
四是整合资源渠道,创新“绍兴体验”。如今国际游客已不仅仅只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游山玩水,更多地想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本土特色文化的魅力。
历经数次挖掘、培育、线路设计及包装,绍兴文旅开发出成熟的旅游景点及游览路线,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政要和游客,让国际游客不仅去游玩,还可以去参与、体验,探寻最新奇、最本真的“绍兴生活”,开启了绍兴全城旅游新篇章。以书法为例,绍兴推出的“兰亭书法节”、“一带一路”国际书法邀请展等书法盛会,邀请了来自中日韩新四国的40多名书法家聚集绍兴,用100余件作品庆贺国际书法邀请展,彰显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绍兴还力求打造“国际赛会目的地城市”。近年来,绍兴举办了许多大型的体育赛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数万名青年选手前来参赛。如2019年10月,国际划联皮划艇马拉松世界锦标赛暨亚洲锦标赛在绍兴举办,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911名运动员参赛。2019年的绍兴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6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0名跑者参赛,选手的国际化程度列全国第3。同时,越马在奖牌设计上融入了绍兴的传统文化的元素,2017年是越王勾践元素,2018年则是大禹元素,2019年为羲之砚元素,独特的奖牌设计也给国际参赛者留下了美好的纪念。此外,美食、美景、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及文创产品,吸引了更多国际游客来访旅游,助力绍兴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了绍兴的国际知名度。
(四)建立国际化基础配套设施
一方面,吸引国际游客,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基础配套设施。细节可以影响大局,影响游客的感官体验及对景区的评价。我们应乘“东亚文化之都”的东风,在配置旅游景区的标识牌、卫生间、道路、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时,以国际化的眼光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各方面细节尽量做到尽善尽美,给予国际游客更便利的服务,这样才能聚集人气,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让他们流连忘返。针对不同的国际游客群体,设置更全面、更有人情味的配套服务。例如对背包族游客,可以设置多个补给区;
对骑行的游客,设置骑行设备和骑行区;
对于自驾游的游客,设置宽敞的停车与休息区;
对喜欢摄影的游客,可以在鲁迅故居、沈园等景点设置多个摄影展区和移动拍摄教学教室等等。总之,在服务设施设置上,我们应着重突出人文关怀,让国际游客有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应重视绍兴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将传统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功能的“特色景区”、全息型展示“窗口”、消费型休闲商区、集散型交通区四大功能的“绍兴客厅”,开辟书吧、咖啡吧等休闲区域,设置国际快递点,营造优质的国际旅游服务环境。
(五)加强国际化旅游人才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绍兴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建议引进和支持组建立足绍兴、辐射全国、对接全球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库平台、重大项目孵化器和创新促进中心,助力绍兴建成现代城市文旅国际化研究的智库高地。自2019年被列为东亚文都候选城市以来,绍兴市依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一批文旅研究专家及国内外一流学者,在文旅产业研究、核心ip研发、国际化传播、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推进绍兴文化旅游国际化。2020年5月7日,绍兴市文旅产业研究院成立,绍兴文旅国际网正式开通,以英文、日文、韩文三个版本全方位地向日韩、东亚和世界宣传绍兴的千年文脉与现代风采。由此可见,政府应充分发挥智库平台服务作用,每年委托课题开展绍兴文旅国际化研究及绍兴国际旅游目的地评估,对城市文旅国际化发展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推动创新发展、精准施策。
同时,绍兴应着力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英、日、韩及其他外语语种口译、笔译人才。文旅国际化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了交流需求。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其目的除了传播信息,让该地区的旅游文化为国际游客所领语,更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诱发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人文或自然景观等产生强烈兴趣,激发其旅游消费的欲望。因此,旅游景区宣传的笔译、口译就显得尤为重要。绍兴应依托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在绍外籍人士以及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组建一支业务优秀的翻译队伍。他们首先需要具有正确理解对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能力,其次还具有根据对方接受信息方式和自己适宜的社会角色展开正确表达的能力。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很多高等院校尽管已经实施了“翻译+旅游”等类似的培养模式,但在旅游翻译人才市场并不完善的当下,绍兴应更需要打造出适合此类人才成长的环境,吸引人才积极进行自我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随着绍兴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新定位的确立,探索绍兴文旅国际化发展模式成为逻辑必然。绍兴应抓住此次机遇,深挖城市特质,展示“绍兴形象”,借鉴国内外先进旅游服务经验,优化国际旅游服务环境和品质,产学研协同国际旅游人才创新培养,提升绍兴市的知名度、好客度和美誉度,从而助力绍兴文旅国际化快速发展。
第二篇:国际化社区调研报告
**街道国际化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立足需求 积极探索
着力提升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街道成立于****年*月,辖区**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新城**城组团核心部位,紧邻首都机场。总入住户数**万户,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人,外籍人口**人,占**区外籍人数的85%以上;辖区有**个自然小区,其中**个别墅小区,**个拆迁小区和普通小区。
作为**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街道,针对辖区涉外机构多、高档别墅多、外籍人员多这一实际情况,街道秉承“以文化为媒,以服务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涉外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为依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街道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化解物业纠纷作为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于2011年1月,建立了区住建委和街道物业联合监管机制。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优化物业公司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各方的支持和好评,(一)健全组织,成立三级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全市 率先建立了首个街道层面的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辖区*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站,每个园区设定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形成“街道-社区-园区”三级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二)创新机制,实施物业监管联合考核。**街道办与区住建委协商,将原由区住建委负责考核的《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规定中的*大类共**项内容,区住建委将物业监管职能以委托形式下放到空港街道办事处,由空港街道办事处代为考核,加大从源头及时有效化解物业纠纷的力度。
(三)突出重点,着力化解物业矛盾纠纷。物业管理模式创新后,街道协调公安、司法、住建委、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参与物业纠纷矛盾调解,方便了业主反映问题,方便了街道和居委会现场协调和监督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据统计,**街道2010年物业纠纷为40起,2011年矛盾纠纷仅10起,2012年目前只有3起,无越级访。通过实施物业监管模式,使物业公司成长环境更加优化,民意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有效提升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以强化社区服务为宗旨,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一)便民服务全覆盖。推行“管家”式管理服务模式,即50户业主设一名“管家”,管家负责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开通24小时双语客服热线,为居民提供报 事、报修、急救、出租车、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投诉建议等各种服务;为每位业主发放便民联系卡,内容包括联系人、电话和各项便民服务项目等;针对外籍居民设立了一站式受理窗口,并配有多种外文版本的涉外规范性文件,为境外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指南,包括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二)定期培训强素质。居委会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物业员工以及园区内保姆、保洁人员开展技能、双语等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外籍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三)个性服务促和谐。采用通知公告(书面通知、短信、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社区网站、《月讯》、业主月度座谈会、客户满意度调查、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与居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并及时有效的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达给每一位居民。
(四)志愿服务保稳定。从外籍居民的意愿和兴趣出发,深入挖掘社区的各类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组织壮大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促进外籍志愿者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社区管理、加强互助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三、以开展文化活动为纽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宿感
(一)完善硬件设施,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国际化社区都设有居民活动场所,其中,室内有游泳、健身、乒乓 球、羽毛球等设施,室外有网球、足球、儿童乐园、采摘等活动区域,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丰富文体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外籍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开展传统民间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营造节日氛围,给予外籍居民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在组织社区活动前,广泛征求和听取外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包饺子、吃粽子、舞狮、赛龙舟等中华传统民间活动,搭建外籍居民与社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融入中国文化,营造中西互融、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外国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居住在社区内的外籍居民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三是开展共建友谊活动。社区经常组织外籍居民与辖区共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强化了共驻共建意识,增进了友谊。
(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凝聚引领作用。针对国际化社区人员素质较高且经济较为宽裕的特点,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成立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语言翻译类等社会组织,在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际化社区慈善组织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冬衣送温暖、建母亲水窖、为贫困人员献爱心等活动,今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捐赠衣被2000余件,为 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的关怀。
第三篇:调研报告--德化瓷器的国际化发展
德化瓷器的国际化发展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瓷器历史悠久,载誉环球。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清人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其中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德化瓷器在不断改进装饰技艺,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化是典型的山区县,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因此,德化确定了“大城关”发展路子,优先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城关地区,促进城关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大城关战略的实施,使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在城关地区得以率先发展起来,带动了城区经济的繁荣,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大城关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区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外地务工人员向城关聚集,为推动陶瓷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这无疑为推动德化瓷器的产业集群创造了条件。
那么德化瓷器发展对外贸易有哪些优势?
自然资源成本优势:德化陶瓷产业能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立于一席之地,与该县有着高品位的高岭土是分不开的,德化县是福建省的矿产资源大县,拥有生产陶瓷的全部坯体原料,特别是富拥上等的含钾高、含铁低高岭土矿。用德化高岭土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而且透光性和延展性好,它可以烧结出截面积小而跨度大的器物。德化县位于闽中屋脊的戴云山麓,境内山多、水足,水力资源丰富,成为“中国小水电之乡”。
软环境成本优势:德化县政府在县城规划了宝美、城后、诗墩、鹏祥等多个工业区和一个民营科技园,大部分的陶瓷生产企业在这些区域投资办厂。工业区的规划能使有关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在不同的企业间流动,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吸收相互的经验,改进彼此的技能水平,使产品的创新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使当地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断的分工专业化,使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以陶瓷为主的物流公司的兴办、陶瓷一条街设立、专业以陶瓷生产为导向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陶瓷博物馆的落成以及福建省陶瓷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陶瓷产业基地、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及设备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等一系列项目的陶瓷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使德化县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陶瓷产业为主体,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劳动力及交通运输成本优势:劳动力是影响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充分验证劳动力因素的重要影响。德化县 1
大城关战略的实施,使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在城关地区得以率先发展起来,带动了城区经济的繁荣,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同时,促进城区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外地务工人员向城关聚集,为推动陶瓷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随着德化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地区的劳动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样德化县仍有着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德化县虽处于闽中,高速公路竣工后,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德化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距离。
这些优势使德化瓷器顺利地走上以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的道路,并一步步地走向国际化。当然,德化瓷器也必须迎接好国内外市场带来的挑战,并且积极地制定好相应的策略,才能走得更远。接下来,我们就对德化瓷器的国内外市场进行分析。
国内市场分析:德化陶瓷产业与景德镇陶瓷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
1.德化与景德镇属于中国三大古瓷都,有着久远的制瓷历史。
2.陶瓷产业结构类似。两地都是以艺术陶瓷为主,艺术陶瓷工业产值占整个陶瓷行业比例高达90%,而日用陶瓷的比例则低于全国其它的助产瓷区。
3.两地的陶瓷产业发展历程类似。
4.德化与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集群内相关配套设施都比较完善。
但是,景德镇服务机构尚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给陶瓷企业贷款。而景德镇陶瓷学院往往成为广东、福建等地的陶瓷人才基地,当地吸收的很少。相对于德化陶瓷产区来说,景德镇陶瓷任然处于落后的手工作坊和小工厂生产阶段,很少有大型先进的生产设备,全市各企业没有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可见,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比较弱。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是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使景德镇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题;二是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使得景德镇陶瓷技术更新赶不上国际潮流,以致还基本上处于手工阶段,而德化陶瓷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外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本文拷贝于华夏陶瓷网思路,集中力量发展陶瓷业,目前陶瓷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近年来,德化县陶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目前,德化陶瓷出口形成了艺术性非常高的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今年上半年,德化县自营出口商品总值8876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3.78%,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1972万美元,刷新该县单月出口最高纪录。此外,该县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长39.76%,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尽管生机勃勃,但是德化陶瓷产业也面临着问题。近几年来,由于频频遭受原材料涨价、能源危机、运输费用增加等压力,陶瓷企业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用工荒”,对陶瓷出口企业是雪上加霜。德化陶瓷一直是中国陶瓷出口热门地区,德化陶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但随着欧盟对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的含铅和镉的限量标准重新进行修订,德化陶瓷面临欧盟出
口限制。分析人士认为,新指令的发布,不但提高了中国日用瓷器的出口门槛,更使得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的德化日用陶瓷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在面对出口下降的大市场环境下,德化陶瓷企业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向更高层次转型的必然性难题。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和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德化瓷器必须为开拓国际市场制定积极的解决策略。
一、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树立敢闯敢冒、能快则快的观念;
二、是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企业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做到能尽快熟悉WTO规则,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按新的贸易规则,努力与国际接轨,打开国际贸易“绿色通道”,解决与国外贸易中存在的技术壁垒问题;
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转变人才观念,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企业急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和应用,从而推动德化瓷器向更高层次的转移;
五、是重视继续教育,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陶瓷职业学院建设,建立多层次的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解决用工荒问题;
六、是注重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开拓国外市场;
七、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运行质量。致力于体制、管理、技术和产品创新,创立名牌,延长产业链。
以下是列举欧洲市场来说,就欧洲陶瓷产品的需求量大,德化陶瓷产品在欧洲市场上每年有几十亿元的销售量,但市场占有量还不大。因此德化瓷器就如何拓展欧洲市场想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发挥德化陶瓷传统雕塑工艺技术特长,结合欧洲传统文化宗教内涵,创作新的工艺产品;
二、要赋予当地旅游景点特色内容,开发旅游产品;三要根据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开发具有欧洲风格的装饰品、摆设品;
四、要加大有针对性、有特色、适销对路的传统节日产品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占有量。在营销策略上,要继续发挥展销会、博览会的作用,在国际大都市设立德化名瓷展示“窗口”,鼓励生产企业直接到国外开办公司、办事处。政府要转变职能,解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障碍,要按照WTO规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武绍军)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永善县马楠乡兴隆村指导员武绍军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一、乡村概况
兴隆村村隶属永善县马楠乡,是乡政府所在地,到乡道路为公路,交通方便。辖兴隆、碳山湾、堰沟、春天坪等3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95户,有乡村人口3857人,其中农业人口3844人,劳动力219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20人。
全村国土面积21.62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273亩,人均耕地1.96亩,林地5492.1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5.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外出务工、种植、养殖为主。
全村农民收入以畜牧业收入为主,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5.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元。
村委会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今后兴隆村委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种植业、畜牧业。
(一)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273亩(其中:田80亩,地7193 亩),人均耕地1.96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5492.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2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4亩,主要种植核桃、雪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700 亩,其中养殖面积60亩;草地6445亩;荒山荒地11625亩,其他面积900亩。
(二)基础设施 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62户通自来水,有803户饮用井水,有3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99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1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4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35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5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29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2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42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3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7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9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三)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5.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7.8万元;畜牧业收入140.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4721头,肉牛84头,肉羊 685头);林业收入7.02万元;工资性收入1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1.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68人,在省内务工307人,到省外务工461人。
(四)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等,主要销售往 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3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
(五)人口卫生与文化教育。
该村现有农户995户,共乡村人口3857人,其中男性2149人,女性1708人。其中农业人口3844 人,劳动力2194 人。该村以汉族、苗族为主。到2006年底,全村享受低保98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5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个。该村建有小学7所,校舍建筑面积3105平方米,拥有教师80人,距离中学0.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65人,其中小学生652人,中学生113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问题
大力推进集镇建设工作,现已征地37400平方米;即将实施春天坪、堰沟片区房屋亮化工作,共覆盖两个片区226户899人;丫口至老屋基公路铺面工程。该路段由群众自筹资金修路,所以路面工程不完善,急需解决公路铺面建设缺口资金。
(二)扣待解决的问题
请求解决南厂、堰沟、老鸦沟、春天坪、老屋基土地整治6000亩;优质核桃种植3000亩;优质荣昌种猪引种扩繁250头;请求解决老鸦沟、老屋基通电工程。将解决两个片区共316户,1036人照明问题;请求解决9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请求解决堰沟至碳山湾公路建设;请求解决兴隆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兴隆村现共有党员104人,无法开展党员活动;请求解决老鸦沟、南厂到兴隆村的公路建设。路段全长约7.5公里。老鸦沟小学属于我村完小(有一至六年级)。共有学生168名,现有教师6名,其中代课教师3名。由于交通不便给学生营养补贴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急需解决此段公路建设问题。该段公路建设可以解决老鸦沟6个农业社、174户689人,南厂5个农业社、115户382人的出行难问题;魔芋示范点标准化种植籽种缺口两万斤。
三、几点建议
坪厂村委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健全完善村班子成员组织。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党中央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尤其对“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许多的政策逐步倾斜到“三农”上。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第五篇:农旅一体化典型村调研报告
农旅一体化典型村调研报告
凝神聚力抓提升 聚精会神抓发展
泊头市—灌河村
四营乡灌河村人口560人,130户,耕地1400亩,原本经济基础薄弱、农业设施落后、道路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2014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赵静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决心回乡创业造福乡里,改变村里脏、乱、穷的现状,经过积极争取,灌河村成为我市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从此,该村在支部书记赵静的号召带领下,从清理垃圾柴草改善村容村貌着手,到筹资修路建广场造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到村民流转土地入股发展现代农业,再到统筹规划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开启了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该村各项规划建设都已初见成效,巨变中的该村正以一种崭新的风貌和充满激情活力的发展势头给世人们展示。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集民意汇民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引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气球”
(一)造福乡里,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秋天,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赵静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他面对全村老百姓期盼的目光,面对全村的脏、乱、差的现状,深知责任与任务的重大,他上任第一天就下定决心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做起,通过积极争取该村被定为全市2015年的美丽乡村精品村,没有启动资金,他就带头先捐资40万元,从清理村内街道两旁柴草垃圾入手,并带头亲自参与清理街道,打扫卫生,在他的带动与感召下,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大家有的出钱出力,有的出机械设备,在外创业的老板们也都被他为家乡
办事的真诚热心所感动,纷纷回村配合工作做贡献,仅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项,该村累计总投入资金就达260余万元,其中全村自筹资金120余万元,义务出工2500多人次,义务出动机械设备300多车次,完成清理垃圾杂物4000立方,硬化道路1800米,改造村内空闲小广场或绿地游园4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余套,村内街道两旁和空闲地绿化植被1200株,砌花池12个,绘制文化墙80面,粉刷墙面17000平米,安装路灯69盏,改厕40个,村内主要街道悬挂彩旗30面,修建汉白玉村庄标识牌坊一座,安装大型宣传教育电子屏一块,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内环境变美了,人们精神也美了,全村环境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二)凝聚合力,建章立制定规矩
随着村民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带来了村内村风民风的好转,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两委班子成员相
互之间更加团结,全村向好向善的正能量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为进一步保持这良好的发展势头,村支书赵静把经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及理念也用于村的经营管理中。”无规矩不成方圆,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团结才能出成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事情他都会征求每位成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村民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并规范了”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各项资金收支,都由村民监督委员会签字审核后再由村会计入账,并定期上榜公布,让村民们都心知肚明,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大家的隔阂和疑虑。为保持村内环境卫生长久不变,针对本村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把全村街道划分了6个卫生区,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在每个胡同内都推选出一名责任心强、有威望的户进行日常
自我监督,确保了全村环境卫生整洁干净。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使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进一步赢得了信任与支持,更激发了全体村民配合工作的积极性。
(三)打造景点,提升村庄品味
为进一步突出村庄建设特色,找准环境改造的亮点和着眼点,通过参观学习,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对村南杂树丛生、垃圾遍地的废弃坑塘进行施工改造。坑塘中有杨树、柳树等400多棵,涉及10几户村民的利益,个别村民思想一时想不通不同意刨树,在推进工作中,村干部还与个别村民发生了摩擦,造成了村干部轻微伤,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困难面前村支书赵静没有退缩,带头深入到各村民家中,先从外围突破,夜以继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的行动和耐心终于感动了那位村民,使他不但承认了错误,还主动捐款500元,使坑塘改造工程顺利施工。他们对占地10余亩的坑塘改造进
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坑底铺防渗膜7000平米,周围安装了350米石围栏,配置安装了万盏彩灯,周围铺设绿地草坪1500平米,栽种观赏花卉树木900余株,还建设安装了石拱桥、石板路、湖心亭、水车、假山、地灯、音箱等,仅坑塘改造资金就花费60余万元。街宽了,路平了,树绿了,灯亮了,环境更美了,每当下午夜幕来临之际,人们便来到民心湖赏景游玩,伴随着清脆优美的音乐,孩子们在湖边追逐嬉戏,老人们在凉亭休憩畅谈,健身大妈们也跳起了广场舞,形成了一幅幅农村田园风光的美景。附近及周边村的村民知道后也经常来此游玩欣赏,截止目前,该村已接待游客15000人次。
二、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统一管理服务,筑牢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统一思想,发展现代农业共同致富
村内的居住环境变美了,变好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提升了,村民们
看到了村里的变化,更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同时,人们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和期盼也就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村支书赵静的内心压力也更大了。如何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起来,带领村民们一起共同致富,寻求一种适宜本村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又摆在了他面前。”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脑子决定思想,思路决定出路”.他便召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开始谋画灌河村今后发展蓝图,怎样发展?发展什么?没有经验,就走出去学,没有路子,就走出去探索,在朋友的帮助联系下,他们组织了全村40 余人的参观学习队伍,先后到山东博兴县幸福镇、青岛的中国第一香猪养殖集团、江苏泗阳国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四天的学习参观,大家边走边看,悉心请教学习,通过学习参观大家开拓了视野,看到了现实,看到了差距,同时更增长了知识,增加了信心,进一步明确了村前进发展的思路与信心,走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是该村
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现象,走抱团发展,走共同致富道路。为进一步统一思想,集思广益,该村还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微信群,几天的时间就有百人入群,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全村共同发展致富的心声越来越高。
(二)利润共享,联合经营分策实施
发展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必须改变原先一家一户独自承包经营管理的现状。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进行统一管理,结合现在农村正在推行的土地确权政策,村支书赵静同其他村干部一起走访全村各户了解情况,宣讲新政策、新形势,并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协商,在充分酝酿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召开了全村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泊头市灌河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旨在发展本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全体村民自愿成为
社员,全村1400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合作社对村民保底承诺每亩700元,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为实现共同致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对土地实行三种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立足长远,红利共享型。根据全村规划需求,由合作社投资统一种植一些见效慢的远景农作物等,用于合作社长期发展战略,例如果园、花卉园、生态园、畜牧园等,并实行村民自愿参与,谁入股谁受益的原则,将来按地亩入股比例和投资比例分红享利。二是短期经营,保本盈利型。合作社针对比较偏远的流转土地实行分期规划策略,先经营种植一些当年就收益的普通农作物,以此来补充合作社的运营成本,用于补贴给村民保底租金。通过招商联系,今年合作社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已种植花生300余亩,大豆200余亩。三是集约发展,转租经营型。为积极培育农业种养大户,吸纳社会资本,根据全村整体规划,合作社把部分流转土地
再转包给有能力的农业大户或公司自主经营管理,实现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发展的有机结合,对转租承包的土地,实行一包到底风险自负的原则,均价每亩900 元,差额用于合作社日常经营费用和基础建设资金。现该村1400 亩土地全部整合流转,土地入股入社率达100%.为村民们提供了多种谋生就业机会,可在家养老保底收入挣钱,可外出经商打工挣钱,可在家参与合作社雇工挣钱,可自行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挣钱,多种渠道让村民致富奔小康。
(三)招商引资,借鸡下蛋协同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需找准选对路子,更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扶持。合作社流转了全村1400亩土地,如何把它经营管理好?如何让它效益最大化?如何筹集充足的资金运作?这些都摆在了村支书赵静的面前,对原先只经营工业的他,对发展现代农业还真有点陌生,一度使支书赵静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在乡党委书记秦兴义的指导下,动员赵静和大家一起再次走出去取经,组织村两委班子、村内种养大户、村民代表组团外出取经,先后参观了山东寿光大棚蔬菜种植、尧阳县大棚菜种植、深县大凌消温室黄瓜大棚蔬菜种植和全国田园风光农业示范村黄骅市小堤柳村,尤其参观聆听了寿光菜农张春良等种植大棚黄瓜和西红柿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分析,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形势,做京津菜篮子,搞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是条捷径出路。发展路子定准了,建设资金还没着落,怎么办?赵静就利用在外经商的人脉资源寻求合作投资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前工业经济放缓的现实下,原与其企业合作多年的石家庄腾飞环保有限公司经理常红亮准备转行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经过洽谈协商,由常红亮计划出资3000万元,分期规划建设蔬菜大棚,并聘请寿光蔬菜专家作技术顾问。同时,为调动村民们参与积极性,改变村民自己投资建设资金不足和建设无规
模的现实,村民可根据自己的实力,反租其蔬菜大棚投资搞棚菜种植经营或按统一规划自行投资建设蔬菜大棚种植经营,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经营模式,现全村已有60余户村民参与棚菜种植,合作社用土地控股的形式参与统一协调管理,并按比例提取适当的管理费。现该村一期今年规划投资1200万元400亩的蔬菜大棚已动工建设。
三、高起点谋划未来,大手笔推进建设,搭建农旅一体化”大舞台”
(一)立足资源优势,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
村庄环境变美变漂亮了,棚菜种植发展起来了,受黄骅东堤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感染,一个大的规划设想又在赵静心里酝酿产生了。借助现有的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资源优势,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搞活资源,多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最终实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农旅一体化,这样既能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发展,避免浪费,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开辟村民致富发展的新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是为满足当今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衷和需求,也是近几年迅速发展非常火爆的朝阳产业。为筹划做好这项工作,在同大家形成共识后,他们专门从沧州请来专家进行考察规划设计,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村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规划建设围绕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一体,设有农业推广区、精品生产示范区、观光体验区、娱乐休闲区和综合服务区,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设完成,届时该村将成为全市农旅一体化全新发展的典型村。
(二)做优特色产业,增强休闲观光农业实力
充分利用全村集体统一流转的土地资源,围绕生态绿色农业,在建设打造上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在实力。今年,他们本着先易后难,边建设边受益的原则逐步推进,又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元,翻修新建
了村南通往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干公路,连通了园区到村内民心湖景区的道路,两侧安装了仿古式路灯18盏,修建路边花池20个,栽种花草6000余株,公路两侧栽种了紫薇风景树3000棵,在园区空闲地内补种杨柳绿化树木1600余棵,形成了风景带和观光带,并在园区路口修建了大型景观仿木生态园牌坊,使之与村北主街道汉白玉村庄标识牌坊遥相呼应,增添了乡村旅游的景观氛围。在现代农业园区中已种植完成了100余亩的果园建设,种植大樱桃30亩2500多棵,春雪桃20亩1500棵,各种葡萄苗3000株,各20亩的苹果园和梨园等,并铺设了果园游览观光甬路,现400余亩的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中,计划8月份竣工。通过对外招租,由村民赵宾等投资50万元建设的占地10亩的农家乐园已正式对外营业,设有饮食特色烧烤、茶馆、咖啡屋、垂钓台等,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由村民赵志远等计划投资300万元的智能型温室生态园建设也
已动工,届时可为游客提供更加高档的吃、住、玩、赏、购的一条龙服务。另外,筹建的幼儿园、村民俗展馆、花卉园,养殖园、具有乡村文化的购物街等都在筹备中。同时,为改善现代园区的基础设施,计划平整田间路4公里,架线1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铺设节水管道3000米,引进喷滴灌设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农业观光园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休闲观光农业魅力
休闲农业形式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化内涵是灵魂,两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因此休闲观光农业要有生命力,除了拥有生态特色优势明显,功能多样化外,还必须丰富其文化内涵。为此,该村组织专人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搜集工作,走访村内老人和知情人等,挖掘和继承灌河村古老文化,对古有的村西灌河殿和村南灌河寺的传说故事进行系统整理,对现存的有关资料物
件进行收藏保护,计划先把故事和传说配图,制做成画册进行宣传教育,增加灌河村传统文化内涵,给美丽乡村增魅力添光彩,并计划重修灌河殿等。同时,他们为进一步锁乡愁,还搜集了全村以前使用废弃的旧式农耕器具、农用物品、生活器具、娱乐用品和村老式物件等,准备筹建村民俗文化展馆。另外,为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他们还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队、锣鼓队等,并统一购置了器材服装等,定期组织开展村民广场健身舞、秧歌等文艺演出比赛,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提升该村知名度他们还邀请了沧州民间艺术团来村演出。用村支书赵静的话来说,经过他们不懈努力,再过两三年,灌河村将成为泊头市第一个集观光旅游、采摘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村,届时会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游玩,享受生态美、环境美的田园乐趣。
几点启示
一是选准一个能干的带头人是关
键。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发展的快与慢,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发挥,更离不开村支书这个当家人表率带队,他在其中起有关键性的作用。灌河村原先发展建设都比较慢,属于四营乡的后进村,自拓宽视野选用了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能人赵静后,在他的带动引领下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责任心强,年轻能干、敢干、会干,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拥有一腔回乡创业的激情;他风格高尚,自己致富后没忘家乡父老乡亲,想千方设百计,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家乡亲人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他办事公正,对处理事务上坚持原则,有魄力敢担当,遇难事阻力,敢于较真碰硬。正是有他的敢作敢为的工作作风才推动了灌河村的进步发展。
二是找准一条适宜的发展路子是前提。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光有激情、热情和能力还不够,这毕竟不同于一人经商办企业,它面对的人员情况千差万别,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必须找
准能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道路才行。赵静担当村支书后,当时对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也很迷茫,他就用发展企业的眼光和策略问计于民,外出参观取经求变,开拓思想寻求出路。先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村知名人士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江苏、山东及河北阜城、饶阳、黄骅等地考察学习,亲身感受外地发展的浓厚氛围,学习外地发展的先进经验,领会外地发展的超前理念,经过大家的考察论证和统一思想,决定走农旅一体化新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使灌河村驶入了发展进步的快车道。
三是完善一套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是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制度规矩的约束监督,只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促使工作进展顺利,高效运转。赵静在经商办企业的感受深知其道理,他上任后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扬民主,大事难事都集体协商。在他的积极倡导
下,村里实行了”三公开”制度,并规范了”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定期上榜公布,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同时,他们还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对全村的重大决策和事项都开会研究表决,对建设美丽乡村、土地集体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搞乡村旅游等充分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并对研究通过的决议,严格按程序去做,绝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变通改变,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保证每项工作决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