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利用
“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
自古以来,文化和旅游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文化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离开了文化,旅游就失去了灵魂。为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针对我县文化资源现状,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我县宝贵的文化资源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天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邛崃山脉南段,康巴文化线东端。古为斯榆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即为人类聚居之所。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徙县,是昔日“三十六番朝贡出入之地”和“汉番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素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1935年,红军北上进入天全,抒写了一首不朽的史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打通进藏道路,中国人民解放军修筑二郎山公路,一首雄壮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把天全唱遍了大江南北,二郎山精神永载史册。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绚丽多姿的以徙族文化、茶马文化、土司文化、汉藏佛教文化和红军文化为主体的二郎山文化。留下了城西苦蒿山新石器时期遗址,碉门茶马互市、甘溪坡茶马古道、紫石关古关隘、长河坝茶马驿站等茶马古道文化遗址,破磷石头寨、老场乡杨家祠堂等土司文化遗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总政治部、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以及大岗山战役、老船头战役等红色文化遗址,全县现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
二、我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方历史文化是特色旅游之魂,为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锁定“文化兴旅”战略,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深入实际,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景观,强力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1、打造茶马文化景观
天全是古氐羌地,是历史上汉番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作为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和茶马重镇,境内茶马古道——二郎山茶马古道全长约100余公里。有碉门茶马互市、甘溪坡茶马古道、紫石关古关隘、长河坝茶马驿站等遗址,为把天全打造成茶马文化发祥地。投资130余万元,对紫石关茶马古驿、文笔山茶马古道和甘溪坡茶马古道等茶马文化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和包装,推出了破磷石头寨至两路乡长河坝茶马古道文化之旅。
2、打造土司文化景观
天全是土司文化之乡,唐末,江南临江府人高卜锡和太原人杨端先后率部西征进入天全,便开始了高、杨土司统治天全790多年的历史。现有大坪乡破磷村石头寨、老场乡土司等土司文化遗址,为把天全包装成土司文化的故乡。我县对破磷村石头寨土司文化遗址进行了包装、宣传和恢复,启动了石头寨建设的相关前期工作,深入挖掘土司文化,提出了建设方案,设置了景点指示牌,恢复了破磷至文笔山的茶马古道。同时加强对石头寨的保护,“西湖胜景”石牌坊、白君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寨土司文化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打造红色文化景观
天全是长征路上的红色故里,是红军曾经浴血奋战的红土地,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途经天全,有红军总部、红军总医院、红军大学以及大岗山战役、伏龙桥战役、三谷庄战役和老船头战役等红军战斗遗址,为使红军精神永垂不朽,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天全人民,我县深入推进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投资3200万元,新建红军广场、红军纪念馆、仁义乡红军村、爱雪图书馆,扩建红军烈士陵园等红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打造城市文化景观
天全是雅安、成都的后花园,为把天全打造成休闲度假的重要驿站,我县坚持“开发新城、改造旧城、还原老城”的思路,着力建设“城景合一、山水相依、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相继建成文笔山公园、托普生态广场、音乐广场、天漏园等城市文化休闲景观,扩建了慈朗寺,启动滨河公园建设,以河、沟、路、桥为骨架,以街、楼、场、景为重点,山、水、园、林浑然一体的城市休闲旅游区初具规模。
5、打造国道318线历史文化景观
天全是西环线上的重要驿站,国道318线天全段是进入藏区通往西环线的重要通道,为把国道318线天全段打造成西环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我县先后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对沿线乡镇民房进行改造,突出川西民居人文特色,着力打造318沿线的历史文化景观,建成张大千咏二郎山、红军桥、仙人桥、老虎嘴隧道、红灵山、安乐宫、象鼻秋岚、龙尾峡、惠我民田、烈羊背等历史文化景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大量历史文化景观的相继建成,提升了我县文化品位,推进了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规模小,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
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地域上分布较广、规模不大、布点分散,由于没有制订统一的规划,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布局和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同时,各文化旅游景观的建设也缺乏统一的规划,修建的一些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严重破坏了山林秀色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2、缺乏精品景观
我县虽然打造很不少的文化旅游景观,但是,具有一定规模、较高品位和档次的文化旅游景观不多见,部份文化旅游景观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精品意识,全凭个人经验、能力和水平,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导致无序开发、低层次和重复建设,不仅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破坏了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造成档次较低、品位不高,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留下遗憾和败笔。
3、缺乏特色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对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我县在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还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根雕产品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而且大多笨重不便携带,开发的茶马古道旅游纪念品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4、缺乏资金投入
目前,资金“瓶颈”仍然制约着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初步建成的文笔山公园、甘溪坡茶马古道、石头寨、红军村等文化遗址,由于缺乏资金的注入,导致这些景点的建设着力不多,浅辄即止,同时,由于建设的点多、面广,导致资金分散,大多数景点处于初级和单项开发阶段,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开发。
四、对策建议
为充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强化领导
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转化和利用必须坚持地方政府的主导,才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应成立以县委、政府相关领导为组长,文化、旅游、城建、交通、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历史文化遗产转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时间,强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转化利用。
2、科学规划
要科学、合理、有效开发我县文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等因素,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我县历史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以规划引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发展。
3、加大投入
为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转化利用,政府每年应拨付一定的建设资金,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资金扶持,制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并借助现代资本市场,盘活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依法转让历史文化资源的经营权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
4、打造精品
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必须坚持精品原则,高起点、大手笔进行历史文化景观的打造。我县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红军文化、土司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址,从特色和规模上来说,茶马古道文化和土司文化最有潜力,也最能够做大。为此,应确立以建设茶马古道和土司文化旅游区为主,以建设红军文化、佛教文化景观为辅,以城市景观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高起点、大手笔建设茶马古道和土司文化景区,近期内,应集中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重点打造茶马重镇——碉门茶马互市以及土司文化遗址——破磷石头寨两个景点,同时,要加大茶马古道文化、土司文化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开发便于携带、具有纪念价值的根雕、石雕产品,力争把天全打造成茶马古道的重镇,土司文化的故乡,建成西部一流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