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时间:2019-05-12 05: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第一篇: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吴雅娴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科书也在努力地体现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其中地方区域性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它的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入手,对凤阳县的乡土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一番呼吁和探讨。力求全面贯彻新课改提出的培养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凤阳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教学

引言:

乡土历史是乡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素材,因此,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并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书也指出:“课程资源的缺乏是困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必然要求学校提前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开放学校,走进社区,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把身边带有着芬芳泥土气息的人、事、物等资源引入课程,即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条崭新途径。故本文旨在通过对凤阳县乡土历史资源的考察了解,穿插入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中,加深学生对本地历史的记忆,提高学生对故乡的乡土情感,促进学生对本地历史资源与课本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概念分析:

对乡土课程资源的了解,首先要从概念入手,只有深刻体会了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最大化的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乡土的概念:

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教育学上的概念被独立出来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其核心和特色要落在“乡土”二字之上。《简明古汉语字典》中对,“乡”字的意义解释共有12种,其中核心要义包括: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城市以外的地区;地方;出生地,家乡。另外,“乡”字还含有一个特殊的语义就是“崇尚”。而字典上对“土”字的意义解释共有14种,其核心要义除了泥土、乡土等外,还有以下三个特殊含义:社神,土地之神;“八音”之一,指埙等陶制的乐器;通“杜”,指根。综合“乡”与“土”这两个语义的内涵元素,我们可以发现,“乡土”不仅仅是人们出生的城市以外的某一个特定的地方,里面还包含着祭祀、音乐以及值得人们崇尚的养育我们的根等丰富的内涵。台北师范学院吴明清教授就曾这样概括“乡土”的定义:“乡土是以自我为圆心,以情感为半径,画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织成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乡土”这个概念呈现出“人、事、情、地方”这样一个动态回环立体的四维结构

2、课程资源的概念:

一般认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而从“课程”扩充到“课程资源”,则其指向性和范围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充,在各种各样的文献和专家学者的论述中有不同的表述,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总的来说,“课程资源”是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3、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可以说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地区的风物人情,是师生生活圈子中熟悉的领域中的熟悉事物。重视这些内容,并尝试在学习生活中引入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是有着深刻而现实的意义的。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引导师生回归到自己心灵中熟悉的领地,通过发现、重温和贴近这些资源,从而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进步。这也是同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内涵一脉相承的。因此,搞好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对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义、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获取乡土历史资料的方式:

关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收集,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地方性报刊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手稿、书刊等。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北隔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部和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接壤。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城,钟离属楚。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王僚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元朝时,钟离县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治临淮关),二十八年复为濠州。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兴领导农民军占领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张士诚夺去。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濠州又为朱元璋所有。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

2、考察历史文化遗存──古代人们的住所、古代墓葬、古城堡、古战场以及宫殿、寺庙、牌坊、碑刻、石窟和古塔、桥梁等古代建筑物。

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建成并开放了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小岗村等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旅游格局。凤阳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乡”、“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国农村

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是“改革之乡”。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遗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属建筑、明皇陵、鼓楼、大龙兴寺、禅窟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遗址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1955年著名凤阳花鼓老艺人刘明英和欧家林应邀赴北京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王三姐赶集》,凤阳花鼓被周总理比作东方的芭蕾舞,自此凤阳花鼓又称东方芭蕾,现如今已成为电视、文艺演出节目中的靓点。“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3、整理当地的历史传说、民间神话故事等。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他的父母和一些族人亦葬于凤阳县,明陵即明皇陵,就是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时,不过是几座矮小的民家坟丘。朱元璋称帝后,将其扩建成“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的一代帝王陵寝。明末清初,历经沧桑,到乾隆年间,“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的皇陵,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但是,每当风雨之际,皇陵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因进景致奇异,人称“明陵风雨”。又有《庄子·秋水篇》记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傍水建造观鱼台,把濠梁或濠上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历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诗题咏,又给观鱼台增色不少,濠梁观鱼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

4、调查访问,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对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可以请老前辈、阅历丰富的长者回忆他们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走访、考查当地先民遗迹。例如凤阳鼓楼就坐落于安徽凤阳.凤阳鼓楼是我国最大的鼓楼。它的结构、方向与其它鼓楼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般鼓楼大多是南北向,而凤阳鼓楼却是东西向,它与西南六里之外的钟楼,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殿楼两部分组成。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中门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这四个御笔大字,其意旨至今仍为明史专家未能破解之谜。鼓楼上有楼房九间,“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

收集文字资料和开发社会资源一个最大不足是缺乏时效性,图书资料更新有一个过程,社会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准备,因此,利用现代互联网络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并加以整理,应该是最便捷的有效方式。而丰富多彩的影视音像资料也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三、乡土历史教学的实施:

只有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些知识,将其作为一般常识性的内容放入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本地知识的吸收了解,加强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和乡土情结,进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道德修养和乡土文化情感。

1、教学过程中:

(1)穿插讲述: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中,尤其重视历史教材的应用,那么穿插讲述乡土历史材料就十分有必要的,这一方面亦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比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我们就可以穿插讲朱元璋的发家史。从朱元璋在历史中的地位讲起,诉说在元末混乱时期,朱元璋作为出生于凤阳的贫苦孩子,如何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的。更可以再之后,提及朱元璋建都凤阳,大兴土木,建立的明皇陵、凤阳鼓楼等,可见其雄心壮志。此外,有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经济体制改革标题下,自凤阳县小岗村开始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拉起了改革开放的帷幕。我们可以谈及凤阳小岗村十八名村名的红手印,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如此大的勇气,为生存和命运,展开了殊死搏斗。

(2)实物史料展示: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因与本地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在应用于教学时,完全可以为学生进行实物史料展示,比如凤阳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花鼓、城砖、文件等,都可以带学生一一观察了解,促进学生对当时情景的感受和体会。甚至可以请当事人或者老一辈的人,诉说凤阳县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中,全方位的了解那些逝去的故事和人物。

(3)问题引导:

而问题引导就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相关联,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先导作用,在上课之前,可以结合本地历史风俗,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认识和想法,在其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发挥,加深学生对本地历史的了解,增强对本地的归属感。如:“你对我们县的小岗村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凤阳县有哪些特产和历史古迹吗?”

2、课外活动中:

(1)参观历史遗迹:

凤阳县因朱元璋曾经建都,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留下的历史遗迹却很多,尤其要提明皇陵和凤阳鼓楼,六百多年前,朱元璋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帝国的大气,以及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君的何为而何不为了。朱元璋众所周知,唯一做过和

尚的皇帝,出生贫寒,为乞丐、为乱军,黄袍加身是为王上,最后一统天下是为太祖。明皇陵是朱元璋为其早逝的父母所造,埋下了他的十几位亲人,我们在本次参观中重点看到的就是石刻和石碑了,共有石像三十二对其中石麒麟二对、狮子八对、华表二对、马与控马者共六对,虎和样各四对,文臣、武勋和内侍各两对。其中最有特色的,我个人觉得这尤其要说那个仅以四条腿支持巨石马身的控马石雕,利用三角结构稳固的原理,在这逼真的马旁立一控马者,自然屹立千年不倒。有的马腹下之石刻上祥云图案,是为腾云驾雾的神马。而狮子雕像刻画的脸面如同人一般,憨厚可爱,目光悠远,但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狮子所带的石雕铃铛,均在文革时期被砸了个彻底,上面的图案也只能只闻其名,不见其身了。还有文官袍服带给大家的乐趣,中国人相信福气、运气之说,明朝文官袍服以禽类修饰,故而石刻文官的仙鹤袍服被古往今来的友人摸得油光泛亮了。而武官也分面圣和平时两类,加上唯一可接触皇室女子的内侍,充分展现了帝王风度。这些石刻都是朱元璋在孝道之下为其父母所造,其母死时只能以草席裹尸,连块像样的墓地都没有,朱元璋感其母所受磨难之深刻,希望父母能在死后享受到一些舒适,这点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常情,“孝”这个字给人的感受永远都是温暖而光明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情就是一杯酒的酿制过程,愈是时间久远,愈是观念更深。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就体现了朱元璋作为一个父亲的期望了。在碑文里,朱元璋描述了他早年的艰苦生活,以及起事打天下的不易,告知后辈子孙今日美好生活的不易,知其难,才能发奋图强,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守天下比打天下,向来更加不易,朱元璋的忧思不可谓不明智,而驼碑的赑屃(bixi),镇压在这有字碑之下,更是为天下求得平安康顺的愿望的体现了。

(2)图片展:

此外,课外活动当然缺不了图片展,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凤阳都有出名的人或事,这些名人名事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完全可以在学生常出入的地方设置乡土图片展,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本地历史常识。

(3)开办主题讲座

当然,也可以挑选一节课,专门开办一个关于乡土历史的主题讲座,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在演讲人大体说完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家族故事,将本地历史贯穿到生活之中。

四、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具体而生动的不可缺少的显有特殊作用的好素材。家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与现实,优势劣势通过感性了解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进而产生一种永不消失的热爱之情,这也自然会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当听到“凤阳好、凤阳好、、、”这样的花鼓小调,自然会产生以一种思乡之情,也会对凤阳产生怀念和自豪的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本地历史的见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2、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

以往多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陈旧、乏味,教材成了唯一学习的课程资源,国家统一审定的历史知识成了基本的学习内容,教材编排繁、难、偏、旧,课程设置不科学,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新课程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特别是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中,不仅仅加强了学生和教室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历史课程的改革,中学课程教育不仅仅是从课堂上加强,也从各个方面,多种方式中加强学生的学生和吸收。教学地点和方式不在单一化,历史课程教育也可以从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3、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融合新的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兴趣盎然的良好历史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过去,中学学科课程内容单一,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乡土历史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研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而且更重要的要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情趣和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并可相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交往能力。就笔者而言,在凤阳县,既可以将朱元璋不忘根本,至孝精神进一步发扬,也可以就现当代,小岗村村民敢于发展和改变的精神灌输给学生,也可以将沈浩同志高洁勤勉的党员作风在学生心中加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可以就凤阳当地的特色和风俗,例如花鼓戏、小吃等,让学生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忘本。

第二篇: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摘 要:教师应将乡土历史穿插在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中讲述,以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为主,乡土历史为辅。讲述乡土历史的目的:一是普及乡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二是对全国通用历史课本进行补充,使学生对历史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关 键 词:中学 历史教学 新课程 乡土历史

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历史资源是学生看得到、容易很快接受的知识。新课改将乡土历史看作是极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了一项活动建议,即“搜集有关社区(或家乡)的历史材料,考察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乡土历史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扬州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目前,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初一年级就发放了《扬州历史》的乡土教材,但是到了初三中考前才使用,且有一定的考试范围提供,教师只是根据中考的考点在书上进行勾画,对于考试以外的内容很少去关注。学生对乡土史的了解,不是通过教学,而是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获得的。

由于各学校的初

一、初二历史专业教师的匮乏,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

一、初二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很少有教师结合《扬州历史》乡土教材来讲授。这就使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历史无法走进学生的视野。

二、乡土历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积淀丰厚。在春秋,两汉、隋唐以及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尝试以扬州地区的历史遗迹为例,促进乡土历史和北师大版教材的衔接,以求丰富素材,引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1)、春秋争霸和邗沟的开凿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年~前484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将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开挖通济渠时,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江都入扬子江,沟通江、淮,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春秋争霸”这一内容时,简要的指出吴王夫差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开凿邗沟,并且筑邗城于蜀岗之上。因和乡土历史联系,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小诸侯国众多的分裂时期。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汉广陵王墓 扬州因两汉文化而著名,讲到汉朝时不能不提到扬州。扬州是汉朝初年分封“同姓王”时藩王的封地,先后建立过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藩国,汉墓几乎占遍扬州周边的山峦,其中最著名的是汉广陵王墓。

通过课前调查大部分同学都没听说过汉广陵王墓时,我对其做了介绍: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地处蜀岗古城遗址南缘,展出的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六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距江苏省扬州市45公里处的高邮市天山乡神居山上,当地农民开山采石时发现了刘胥及其王后的两座大型墓葬。由于当地开山凿石,造成山石松动,不利墓葬的就地保护。后将汉墓迁至扬州汉墓博物馆。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但其图谋篡夺帝位。他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学生认识到汉初分封的王国对中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过渡到课文的正文部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隋炀帝陵前,有扬州学者阮元修陵时立的石碑。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

隋炀帝这一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与扬州这座城市的渊源关系以及大运河与扬州城市兴衰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乡土史教育的机会。通过展示“隋炀帝陵”的图片导入《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一课,隋炀帝在皇位上的14年中,这位短命的君主始终忘不了扬州,先后三下扬州,直接把这里当作了帝家。据说,他三下扬州的过程中,龙舟绵延两百余里,单是船队的纤夫就有8万人,两岸还有20万骑兵护送。可谓乐极生悲,最终,他也在江都被部下所杀。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扬州城外的一掊黄土,还有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展示大运河扬州段图片,指出大运河对于扬州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城市的重要性。联系现实指出今天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天下之盛,扬为首”与唐城遗址博物馆

扬州唐城遗址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冈之上,城廓明晰。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让您感受大唐文化的风采,领略盛唐扬州的繁荣景象。

唐代扬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了长安、洛阳,遂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在讲课文唐代“社会经济繁荣”这一目时,可以列举扬州的繁荣情况,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的扬州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来自各地的货物在此集散、贸易,是中国东南的第一大都会,是造纸业、造船业、制锦业和铜镜制造业中心,也是盐业、茶叶、药材重要的集散地。教师可展示图片扬州出土的“打马球图铜镜”,指出这是我国紧存的两面有关打马球图案的铜镜。

(5)、“扬州繁华以盐盛”与个园

清代康雍乾时期,由于扬州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基地和清王朝南北漕运的咽喉,扬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在讲“明清经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讲到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引出安徽商人中很多是盐商,清代扬州是重要的食盐集散地,富可敌国的安徽盐商们很多都住在扬州城里,生活在全球最富庶城市里的盐商们又过着一种怎样的日子呢?这是当年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想知道的事情。与隋炀帝一样,这位满清皇帝也酷爱旅行,他一生中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扬州游玩。乾隆皇帝离开扬州后,当地的盐商找来颐和园白塔的工程图纸,按照原样建了一座真正的白塔。这就是今天瘦西湖白塔的由来。近代,一个以盐而兴旺的城市衰落了。今天,扬州的盐商为我们留下了个园等精致的园林宅院建筑,作为扬州城市的名片继续发挥出它的价值。

三、开展乡土史教学的途径

1、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里的乡土历史读物、历史地图、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对丰富学生的乡土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2、历史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扬州市和周边县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这些都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加深其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3、社区历史资源。历史见证人、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乡土历史素材。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中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对家乡的了解。

4、历史音像资料和网络。学生上网查询各种历史教育网站,文献记录片和影视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这些是乡土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开展乡土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与现行教材有机的融合。一般情况下,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应是学科教科书及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而不应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喧宾夺主,从而影响或打乱正常的教学内容。

其次,从目前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是进行乡土史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乡土史教学决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

再次,要注意鉴别乡土史料的真伪。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料时,应该加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例如,关于瘦西湖白塔的由来的历史传说,显然掺杂了一些虚构成分。教师不妨加以解释,这从侧面反映了扬州盐商的富甲天下,以及扬州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

五、开展乡土史教学的意义

1、乡土史教学有利于同学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乡土史是感兴趣的,因为乡土史是他们身边的历史,与他们的距离最近,几乎是触手可及,当然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另外乡土史有相当一部分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趣味性很强的东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2、加强乡土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有效途径。

只有对家乡充满了爱才会引发出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的爱。乡土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3、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是对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加之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从而感到枯燥无味,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则可缩

短空间上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地方史的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效果非常好,是对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

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加强乡土史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目前乡土史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我们有必要把学习历史教科书和乡土历史结合起来,把各个不同阶段的乡土资料补充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兰著:《扬州导游词》(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6)朱福烓著:《扬州史述》(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11)

第三篇: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乐育中学

黄小舵)

摘要: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让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提高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实现历史教育中服务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梅州人文历史悠久,素有“客家文化中心”、“世界客都”等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育着蕴育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整合梅州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乡土教材 课程资源

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精神,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 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这方面的缺陷,并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想象历史、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身边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重新喜欢历史。

此外,这些资料还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可以拓宽学习和研究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和研究显得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活跃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乡土历史课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和作用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 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二、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梅州是客家地区,梅州人是客家人,梅州人几千年所说的话是客家话。梅州客家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原的黄河流域,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是一支由历史造就并且保留着古代中原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的优秀民系。客家先民聚居梅州,所到之处大多是战事较少的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很少,他们沿袭的是中原固有的传统,信仰、伦理、语言、习俗等社会趋势,保留着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中华民族勤俭耐劳的精神,特别是饮食文化,史册有“全是汉家风味”的记载。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史称“人文秀区”,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著名建筑有千佛塔、仁厚温公祠、联芳楼等;围龙屋是客家典型民居;梅州山歌被誉为“粤东山茶花”、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

有关梅州的客家文化,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个历史调研,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寻找资料,利用多方面的调查方式,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探寻客家人的行走足迹,他们在迁徙的路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又给当地留下了那些精神物质上的财富。

三、熟悉当地历史人物,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梅州涌现出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令人瞩目,可谓是“人杰地灵”。例如:被,毛主席赞扬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元帅;还有人称“诗界之哥伦布”的黄遵宪,温家宝曾在访问香港时引用其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台湾抗日举义师,嘉应办学启民智”的丘逢甲;因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而名动一时的 “广东第一才子” 宋湘;曾被评为世界足球运动史上最负盛名的五大球员之一的“亚洲球王”李惠堂;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现代画家、美术家林凤眠„„乡土著名人物的精神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

四、了解当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

梅州的发展史是一部悠久、深远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乡土教材中那些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历史事件,历史实物等具体内容,它们都是生动的教材,例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到松口,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周恩到梅州;土地革命时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打 4 响了三河坝战役;参加长征的梅州人有叶剑英、李坚真等;抗日战争中黄梅兴谢晋元在上海浴血奋战。还有我们梅州著名的抗日英雄黄梅兴和姚子青烈士,在与日军作战的正面战场,参加了多次重要的会战和保卫战,英勇杀敌,最终以身殉国,可歌可泣。梅州人民的斗争是中华民族斗争的一部分。

我们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以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悉心引领下,让学生在乡土历史的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搜寻和体验。这就有效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历史文物与遗迹

梅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由于诸多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重要而迫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内容,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再继续,把乡土教材形成校本课程,这对传承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之我见

泾县稼祥中学方静

我校历史省级课题《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和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通过走访古民居、查阅文化名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方式进一步的开发了大量的乡土历史资源。乡土历史的教学与运用应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学活动相结合,在整个的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做的一切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整个活动过程,从而使其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就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浅谈三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讲述。发生在本地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文化古迹等,对广大初中生来说是已有耳闻但又知之不祥、理解不深的,但同时又是他们极其感兴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的穿插渗透,是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那么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渗透呢?

1、穿插讲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穿插讲述乡土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教授七年级第7课《唐朝的文学艺术》时,我便以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赠汪伦》来导入新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背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大家都很陶醉的朗诵完这首诗后,我便启发性的问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 1

一年代的诗歌?”,学生们热情高涨的回答:“唐代大诗人李白。”,我故作很惊诧的说:“哇,原来李白还来过我们这里的桃花潭啊?”,学生们纷纷笑了起来。然后我再讲述,唐诗是唐朝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唐朝的文化艺术还有哪些其他的方面呢?这样,便在学生的满足与好奇中,轻松的引入新课。

2、实物史料展示。实物史料是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实物史料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而乡土历史资源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一点,因为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泾县是一座革命老区,这里场面着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广大新四军烈士,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带领学生前去“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扫墓。在陵园中,我会为他们讲述各种建筑的含义,比如,纪念廊里圈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寓意当年新四军九千健儿从云岭出发,东进抗日,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围歼,致使这批民族精英大部分遇难,巨柱摧折令人痛心泪下,而突围出来的两千健儿,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就好像这两根雄伟屹立的擎天柱和柱上的巨梁,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不断壮大发展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通过学生们的参观和我的讲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新四军英勇顽强的崇高精神,并加深对国民党当时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理解。

3、问题引导。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能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推进教学。而适当的设计一些有关乡土历史的问题,则在推进教学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中,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时候,我便结合我们泾县名誉中外的特产——宣纸,提出了相关问题。首先我问:“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的宣纸之源泾县小岭曾经有一个名人的塑像?”这个问题有少部分同学知道,他们便回答:“是蔡伦的像,不过现在没有了。”我说:“是啊,很遗憾!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的宣纸是由什么原料制成的呢?”这个问题立刻引爆了学生的兴奋点,纷纷举手回答。等他们回答完问题,再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请他们找一找蔡伦是运用了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使的学生对于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节内容加深了印象,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提升其人文素养。初中生是好动的、充满好奇心的、动手欲望及能力都非常强的阶段。因此,把乡土历史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对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举办乡土历史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历史资料撰写乡土历史小论文,这种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历史教研组每年都会举办这种比赛,并积极参见由市县组织的乡土历史小论文比赛,并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其实,最初举办此比赛还是比较担心的,但是等到他们把论文交

上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太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比如,查阅图书,上网查询,询问父母等,搜集了许多的乡土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合加工,呈现给我们一篇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其中有很多乡土历史人物及事件是我们老师也不知道的。

2、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泾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事件,如皖南事变。在这里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有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有激战地茂林东流山、有项英遇害的南容密封洞。这些地方都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因此,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我便会带领学生去参观考察这些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体会历史的真实性。前段时间,我组织了部分学生去参观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在纪念馆内学生们看到了现存的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馆内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了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参观后,我带领新入团的团员学生在威武的叶挺像前光荣宣誓。通过参观考察,大家都感到历史不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3、开展乡土历史图片展。我校的学生来自县城周边的各个乡镇,其中很多乡镇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史称“江南名镇”的茂林、“情意深千尺”的桃花潭、“明清民居古建筑群”——査济、“洋船屋”——黄田等等。因此,可以将学生按所住乡镇分成各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拍摄家乡的照片,搜集家乡的故事,将照片和故事结合起来,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文历史。最后,将各个小组的图文集中进行展

览评比。这种做法不仅培养的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开办专题讲座。乡土历史资源包括文化名人、古民居、历史遗迹等相关的资源,因此可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我曾经为学生举办过《稼祥学子爱稼祥》、《茂林“三吴”、美誉天下》等讲座。比如,在《稼祥学子爱稼祥》的讲座中,我首先向同学们阐述了我们学校名称的由来,我们泾县稼祥中学是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其次,介绍了王稼祥的生平。再次,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王稼祥铜像以及《王稼祥生平展》的展室为同学们讲述了王稼祥为我们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最后,号召广大稼祥学子应以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奋发有为的学生。通过这类讲座,使得很多同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他们都纷纷表示以后会向家乡的名人学习,以后也为家乡增光添彩。

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和感受。我相信,通过我校省级课题《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将会探索出更过的运用模式。我更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乡土历史资源将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学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这一载体,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教学探讨。同时,通过教学改革的探讨来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中学历史教学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历史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中学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新课标的响应。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地方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1]

(二)有利于对学生爱乡爱国情感的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责无旁贷的。这次课程改革,首先是围绕着培养“人”的目标确定的,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的教育。”[2]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地方课程资源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去,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深沉 1 的情感。地方历史资源对学生来说,就是萦绕在自己周围的,自己所能了解的家乡的那些历史遗存和文化传统,是颇具亲切感的。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继承发扬家乡优良传统,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对现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有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这些地方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许多多的资料散见在有关的文史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但是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开发地方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途径

1、搜集整理文字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2、走近三千文化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非文字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表现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江永是一座拥有千年古村、千年女书、千家峒等三千文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非常厚重的小城。全县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实物式的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活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信息化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搜集文字资料和开发社会资源的一个很大不足,是缺乏时效性和广阔性。图书资料的更 2

新需要一个过程,社会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准备,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络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当然,这得加大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投入力度。

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当引起历史教师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方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们一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一片瓦砾,都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进而去勾画未来的美好远景。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的故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永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否则耽误的又是一代人。

总之,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进一步拓宽地方历史资源开发的领域、完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体系,提升课程理念等将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2]焦玉公:《弘扬主旋律的旗帜》,载《光明日报》2004年4月12日第三版。

下载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凤阳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刍议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教......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果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或教学只围绕课堂和课本进行,那么新课程的要求将无法达成。因此要求学生和......

    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寺口中学 韩春梅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而且还能使学......

    浅谈我县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利用

    浅谈我县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利用“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自古以来,文化和旅游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文化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离开了文化,旅......

    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 要: 乡土地理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乡土......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姓名:黄丽微 学号:2008031258 班级:08化学2班 第二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正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