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治理思考工作建议
(一)坚持强基固本,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继续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或五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推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全覆盖和开展“两委”班子、屯组干部全员轮训,将基层党组织真正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先行,探索推行党员责任岗、党员积分制,将村规民约分解为若干责任岗,考评结果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公示,并与兑换实物、评先评优、列入村(村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等相挂钩,让无职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和带动更多的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事务管理治理。
(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明和谐乡风。
积极梳理出本村(社区)历代先贤、名人名士、优秀军人等先进典型开展多形式宣传,有条件的可依托老旧房屋等修缮打造村情村史馆,讲好先贤故事、先进典型故事,凝聚村民感情。经常性组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道德之花在老百姓心间常开常盛。*县山歌、侬垌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充分借助这一传承载体,积极转变侬垌节大吃大喝、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严重变味方式,引导其回归组织开展山歌对唱、斗鸡比赛、篮球比赛、抢花炮、举办文艺演出等传统习俗,以文化体育活动搭台,增进情感和文化交流,营造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倡导和实践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优良传统,以建设慈善联谊会为纽带,凝聚乡贤能人、社会热心人士等力量,组织开展长者集体生日会、慰问困境儿童、慰问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子女上学等系列爱心公益活动,让爱充满村间、心间。
(三)完善机制建设,推行“1+2+N”模式。
一是着力打造“1”个党群服务综合体。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整合,从便民利民和一窗口办理为出发点,整合社区党群服务、行政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及其他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改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完善服务大厅设施设备及人员,提升整体服务功能,让群众少跑腿、一窗口办成事。二是增创“N项”特色服务项目。在“1+2”的基础上可增设“街长制”、志愿楼长、夏令营、农民夜校等“N项”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满足村(居)民的日常需求。三是成立议事委员会和志愿服务委员会。制定《议事委员会章程》,依章程将村里有较高威望能人、退休老干部、乡贤、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入议事委员会,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沟通村民、整合意见,及时召开议事会,快速高效地提出解决办法或向上级提交建议,办理结果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志愿服务委员会要充分整合德天益工、山歌队、舞蹈队、篮球队、村医、党员义工、亲子义工队等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实施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壮大村(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有效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村居、奉献多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工作开展情况形成积分,可兑换相应实物、服务、洗车卷、早餐卷等,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四)引入社工组织,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社工组织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其招聘的人员经过专门的审核和面试,根据不同的服务需要经常性组织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近几年来,江海区各街道、村(社区)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方式深度参与开展积分制管理、村民议事会、收集社情民意、社区事务办理等,社工组织几个人可兼管几个甚至十几个村(社区)的工作,其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和良好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由于*县财政较为困难,建议优先考虑以各乡(镇)zf所在地社区作为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经验后视县本级财力再逐步在面上推广。让专业的人专心干专业的事,既能腾出“两委”班子成员的时间抓党w、zf布置的面上工作,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可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