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办XX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XX党委、政府的重要战略抉择,是促进XX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入实施XXX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促进就业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X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XX市委、政府将申办职业技术学院纳入《XX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计划在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XX技师学院)基础上申办XX职业技术学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职业技术学院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机遇发展的需要。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加强对西部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帮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XX北坡城市群互动发展。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位于XX北坡城市群核心区的XX市抓住机遇补短板、强弱项,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产业园大建设、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剧,对技术型人才要求规格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大部分适龄青年就业困难,企业也无法招聘到合适人才,当前州域内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内地引进人才留不住,因此,在我市申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是破解当前XX地区人才需求矛盾、实现XX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XX市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东有XX级工业园区XX产业园,南有XX国际旅游度假区,西有国家级XX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有国家级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9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排名34位,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位列56名,是XX“优先发展区域”,作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来发展。XX市围绕城市定位,逐步转移高耗能产业,持续降低重工业比重,退出落后过剩产能,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XX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改革试点县市,先后荣获“西部大开发XX十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多项殊荣,并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XX技师学院)围绕XX市“旅游名城、产业新城”发展定位和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智慧农业、旅游等产业相关专业,以适应XX地区现代服务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的迅猛发展。依靠XX市的各项优势和条件,申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对激活城市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知名度、深化城市内涵、刺激经济消费能力、增加城市人口基数、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XX各地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职业院校建设和布局调整力度,全面部署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为XX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培养更多应用技术型人才,是XX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XXXXX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加强XX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石油石化、煤炭、纺织等职业教育园区(基地)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支持一批职业学校紧缺、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型技能人才供需缺口较大,人才瓶颈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XX农牧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对子女的受教育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3+2或五年制高职教育。因此,在继续办好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提升未就业人员、企业职工、新型职业农牧民、退役军人等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致富能力,对XX地区及XX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成立职业技术学院的可行性
XX市将充分融合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XX技师学院)现有办学条件、保留原有办学资质,实施中高职融通发展。在XX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现有教育资源已具备职业技术学院的条件。
(一)市委政府高度重视。
XX市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学校内部管理、教师招聘、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等方面,赋予了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市委主要领导联系学校,开学初、放假前定期到学校开展调研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办学方向,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自启动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工作以来,XX市委、政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联办企业、联办院校为成员单位的XX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自筹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XX地区范围内的行业、企业及用工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照XX地区和XX经济开发区未来产业规划确定了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学校今后五年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做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完成了学校发展规划、机构设置方案、章程及相关管理制度修订。在XX教育厅和XX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兄弟院校的帮助下,聘请了XX高职学院的职教专家对设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充分论证,制定了建设方案、学院章程、建设规划及拟办高职专业论证报告等申报材料。(三)学校办学特色鲜明。
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于X年X月,X年更名为X县职业中学,X年经XX教育厅批准更名为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12月升格为XX技师学院。经四十五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产教融合持续深化,目前已成为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各类职业培训与鉴定等为主的公立综合类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前教育等9个专业,技工教育开设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在校生2386人,学生就业率达97%以上,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开设机电一体化、工商管理、法学等21个专业,在籍学员2165人。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批XX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是XX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职学校。2019年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XX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基地23个,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每年达5000余人次。(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
学校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岗位技能标准,全面优化了专业设置,全力推进好教师、好教材、好教法的探索改革。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双元制”,切实推行现代学徒制,依托汽修专业招商引进汽车4S店,依托旅游和烹饪专业实训基地(酒店)招商联合经营,依托机械加工专业开办机械加工厂,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考核评价体系和各方参与的学生考试、考核以及操行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及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充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作用。持续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稳步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幼儿照护、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民航旅客地面服务等7个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批,鼓励引导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五)对照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基本满足设立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X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地(州、市)和行业、企业举办或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XX技师学院)具备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办学条件。因此,申办XX职业技术学院是切实可行的。三、学校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基调,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XXX校训,通过聚焦“一个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好“两项服务”(服务高质量的充分就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六大工程”(党建引领育人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深化产教融合工程、开放教育创新工程),开展“六个创建”(XX文明校园、XX绿色学校、全国德育工作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三全育人”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力争把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XX技师学院)建设成为办学思想明确、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服务能力强劲、产教融合深入、办学特色鲜明、就业渠道畅通、办学效益良好的一所集全日制职业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各类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为主要办学形式的高等职业院校。
四、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培养适应XX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XX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特别是“智慧+”时代对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旨,立足XX地区、面向XX,融入“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为主要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及职业习惯养成训练,培养具备现代专业理论知识、信息化素养、交际沟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办学形式
以高职教育为主,兼顾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
六、招生与就业
面向全国招生,招收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初中应往届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为XX地区乃至XX培养数以万计的留得住用的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学院毕业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七、办学效益
成立职业技术学院,可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快速提升XX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可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规格,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无缝衔接、资源共享、良性互动。
八、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272亩,建筑面积58325.1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0449.27平方米,学生宿舍14415平方米,食堂2019.42平方米,其它功能建筑1441.46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8.1平方米。实习实训场地44188.93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总台套数3496台,设备总值为4855万元,可提供实习实训(考核)工位3870个。现有校内实训焊工、钳工、汽车维修、中餐烹饪等实习实训场所8个;有维修电工、PLC、光机电一体化、机械装调、单片机、电子钢琴、导游讲解、中餐摆台、美容美发等实训室86个,多媒体教室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2个。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教室、实训室全部实现班班通,视频监控全覆盖。有6间计算机教室。
九、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兼职教师3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15.7%,本科学历教师140人。高级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32.4%,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3%。
十、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高职学校机构设置要求,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设置学校管理机构。学校设置2个党群机构(工会、团委),12个职能科室(综合办、党建办、教务科、德育科、招生就业办、教学研究与督导室、财务科、后勤保障科、安全办、项目办、资助中心(学籍科)、群众办(扶贫办)),4个系(旅游商贸系、学前教育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2个教学部(成人教育部、培训部),3个教研组(思政、体育、语数),2个教辅机构(图书馆、生态园)。
十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服务机制;实行教学质量动态监控,构建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学生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平均工资水平等七项检验指标;同时建立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十二、今后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和保障。
政府每年投入教育附加费至少3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保障人员工资全额拨款。2020年,XX市投入6000万元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并在XX市“十四五”规划中持续投入资金,加大基础设施能力建设项目和师资队伍建设。(二)探索实施中高职联合办学模式。
与XX地区、XX省市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把高职学校骨干专业融入中职,选取中职龙头专业与高职联办。通过上述两种模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学习高职院校先进管理理念与专业建设,促进优势品牌专业发展。(三)逐步扩增办学规模。
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稳定在4500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00人以上。面向新时代农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四)不断深化职教改革。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高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较为成熟的符合新时期德育和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化培训等各类别的教育教学形式。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工学结合更加紧密,产教融合有实质性进展。(五)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到2025年末,完成全部教师一轮培训;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与办学层次相适应。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正高职称教师达到3%以上。常年外聘能工巧匠或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15%以上。培养国家级、区级、州级、市级名师分别不少于1名、2名、4名、8名。建成1个XX级教学创新团队。(六)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获得2个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达到60%以上。参加XX级技能大赛获奖率达到60%以上。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考试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