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区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工作汇报
某区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工作汇报
2020 年,我区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政策为牵动,以项目为载体,强化五个抓手,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 x 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 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 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x%、x%和 x%
一、抓特色,扩规模,区域化农业发展强劲
全区新建专业村 x 个,累计达到 x 个,占总村数的 x%。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 x 万亩和 x 万吨。二是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区蔬菜占地面积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其中,新增棚菜面积 x 亩,占地面积累计达到 x 万亩;新增露地菜面积 x 亩,累计达到 x 万亩。三是棉花品种不断更新。全区棉花播种面积达到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 x 万亩和 x 万吨。重点引进了“xx”天然彩棉新品种,推广 x 亩。四是畜牧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新增奶牛存栏 x 万头,累计达到 x 万头。完成了 x 个 1000头养殖场(区)建设,全区 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区累计 x 个,园区集中养殖率达到 x%;推广奶牛优质冻精 x 万支,奶牛品种改良率达到 x%,优种率达到 x%;新建机械化挤奶厅 x 个,累计达到 x
个,机械化挤奶率达到 x%。五是水产养殖有了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 x 万吨,增加 x 吨。完成淡水粗改精 x 亩;新开发浅海毛蚶养殖 x 亩,累计 x 万亩;开发毛蚶育苗水体 x 立方,孵化稚贝 x 亿粒,产蚶苗 x 公斤;新增工厂化养殖 x平米,累计 x 万平米。六是林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共完成造林 x 万亩,实现果品总产 x 万吨。
二、抓项目,促龙头,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续建、新建投资 5000 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x 家,累计完成投资 x 万元。全区固定资产 1000 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x 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x 家,省级 x 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额 x 亿元,带动农户 x 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x%。
三、抓合作,优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全区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x 个,累计达到 x 个,入会(社)员达到 x 户,辐射带动农户 x 万户占全区农户的 x%。重点抓了“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选取了x 个试点。对已建组织,通过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已培训社(会)员 x 多人次,指导 x 个合作组织完善了章程。
四、抓科技,增动力,科教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全区共引进新品种 x 个;示范、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 x 万亩,果实套袋x 亩,应用果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x 亩,推广性控精液 x 支,引进奶牛全日粮混合设备 x 台套;推广棉菜套作 x 亩、棉菜轮作 x 亩,海水池塘立体养殖 x 亩。二是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谋划兴建了x个科技示范园区和x个科技专家大院。三是农业信息化网络逐步健全。开通了区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完善了网络平台,选择区域特色经济较明显的 xx 镇等 x 个乡镇为试点,逐步建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网、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站三级联网互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四是农业科技培训体制不断完善。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x 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及农民群众达 x 万多人次。启动实施了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在大新庄镇开办了蔬菜专业大中专班。
五、抓基础,固根本,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全区共投资 x 万元,完成纯旱地改水浇地 x 万亩;低洼盐碱地农田改造 x 亩;发展节水管灌 x 万亩;新打农用机井 x 眼,安装节水管道 x 万米;架设高压线路 x 公里、低压线路 x 公里,架设变压器 x 台。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全区年可节水 x 万立方米,纯增粮食 x 吨,年可纯增经济效益 x 万元。同时,新建沼气池 x
个,建成 x 个省级沼气池建设示范村,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发展大棚菜 x 亩、露地菜 x 亩、林果 x 亩、大田作物 x 亩。
第二篇: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完善体制和优化环境为重点,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筹内外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关键是靠改革开放;我们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开放。当前,各地都在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竞争日趋激烈,哪里的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生产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而要做到“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就必须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我们的资源、区位优势以及难得机遇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空间。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破解矛盾和问题,开拓发展新天地的必然要求。目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对我省来说,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用开放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善于抄近道、迈大步,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实现“三级跳”,使河北发展的活力更足、步伐更快。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改革要有新突破。在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三个重点领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消除阻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门槛,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领域改革。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开放要有新进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大力度地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发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及各类园区的作用,推动招商引资的聚集发展。要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发展民营经济要有新成效。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民营经济的“进入”门槛,最大程度地放开放宽放活。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科技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深入推动全民创业,激发各方面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活力。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要有新改善。围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增强河北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抓经济、上项目,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充分考虑投资者合法利益。要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在重大工程建设和开发项目中设置障碍、百般刁难、敲竹杠等恶劣行为。
深化改革开放,事关发展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着眼于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提高河北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扎实深入地做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篇: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掀起结构调整新高潮
我镇按照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注重通过宣传引导,科
技指导,加强信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等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秋季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里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对秋季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研究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任务分解,强化责任。实行镇领导分工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人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秋收秋种期间,镇机关工作人员将全部下村,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帮助工作,协调服务,确保调整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广播、发放明白纸、典型引路等方式,使群众真正树立传统耕种没出路,特色农业能致富的观念,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标准蔬菜大棚实行贴息贷款和资金扶持,每亩年补贴300元,连补3年;温室大棚每棚协调贷款7000元,贴息3年,并无偿架电,硬化道路;对发展十个以上连片鸭棚的户,除县每棚补助2000元外,镇里每棚再补助扶持资金2000元;对连片种植土豆的农户,镇里负责种子和地膜款;对名贵鱼种养殖100亩以上的,除县补贴外,镇也相应补助;对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
五是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镇里组织农技、渔技、畜牧、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加快协会建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实办好,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提高种养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求结构调整新突破
以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在巩固13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扩大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大力发展连片大中小弓棚,联系引进名优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使之尽快形成规模。镇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每个村结构调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到年底,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突破6000亩,粮经比例4:6。
抓好新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畜禽业。以养鸭、养猪为突破口,加强基地建设,带动全镇畜禽业发展,使之成为湖区百姓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巩固发展镇养殖场等4处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建成两处养鸭基地,已发展高标准鸭棚35个,预计年出栏肉鸭45万只;鱼场利用鱼池台田新建大型肉鸭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年出栏肉鸭80万只,并与县食品公司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全镇水禽饲养量达150万只。今年新建养猪场一处,集育种、繁殖、养殖于一体,总投资500万元,年可出栏成猪万余头,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共发展初具规模饲养场120余处。
林果业抓好栽培管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进一步加强对湖东大堤、滨湖路两侧、老运河堤长达30余公里的绿化带、渔池台田等林木管理。依托靠近县城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新建的集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花卉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全镇新增林业面积130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9。
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针对全镇人多地少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靠上联系,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6000余人,其中,县外2800余人,国外务工5人。8月份,镇里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日照等地,对用工企业进行走访,征求企业意见,看望外出务工人员,并达成了新输出50名纺织女工的用工协议。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湖区管理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抓好宣传引导,使群众切实提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种养效益;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效益高;三是重点抓好养猪场、镇鱼场肉鸭养殖基
地和塌陷区养鱼基地的建设,抓好三个农字号龙头企业的扩产扩资,达到“办一个企业,建一座基地,育一大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四是针对当前实际,重点抓好“三秋”生产和秋种工作.镇里成立秋季农业生产指挥部,全力以赴,靠上工作,做到人员安排到位,安全生产宣传到位,机械设备、工作措施到位,确保秋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好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确保
良种种植面积,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上海、南京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3月24日—— 29日,在区教委及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随队参加了赴上海、南京的学习考察行列。以“听课+听校长专题报告”模式先后实地考查了上海闸北八中、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江苏省天一中学、南京莲花实验学校、南京市第50中学五所名校。近距离亲密接触新课改前沿,虽短短四天,但对所考察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记忆犹新、萦绕心怀。
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教育。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教育的温度
教育首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直抵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科学发展,教育才有温度。这样的教育将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对成功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顺应天性、发展潜能、培养特长”。在“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模式中,看不到急功近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孩子个性,多维度、多途径、多层次发掘孩子潜能,提供适应每个孩子较好发展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教育的温度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京莲花实验学校是一面旗帜。“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故事的背后是老师的点滴倾心付出,是学生广阔的体验展示成长,是学校管理的细节关怀。“8:30校长电话” “百分百家访”拉近家校距离; 勇于认错的学生吃到了校长的巧克力;旅行课程让学生丈量城市的宽度与厚度;阅读梦工场点燃孩子们的自信;学生餐桌配备了餐巾纸,排队打饭的脚下设立了“一米线”;学校还为所有的卫生间配备了手纸和穿衣镜。学校开设了校园吉尼斯、新年达人秀、莲花好声音、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校长李建华说得精道:“老师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我们为学生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的心里多储藏些阳光,让他们在冬天不感觉寒冷。”
二、教育的广度
教育更需要广度,这是和谐社会、和谐人才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既要立足服务学生现在差异成长,更要着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广度要以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高度;以全体学生及其生活,学校全面全程育人为宽度;以多元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构建为着力点。
中国的教育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那些读书时代学业顶尖的学生,往往因为过于专注学业而知识面窄,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历炼,进入社会后,面对宽广复杂的世界,反而无法找到自身的位置;反而那些读书时代精力不那么集中的学生,却因为尝试体验不同的东西,增加了人生的广度,在宽广复杂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统一的太多,禁锢的太多,偏执于智育,导致学校特色发展不足,学生个性发展压抑、实践能力、创造性缺失,路越走越窄。
反思这样的现象,不由再次想到南京市第50中学,着力学校文化打造的,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彰显,个性飞扬。不由再次想到江苏天一中学关于对课程的理解和设置。他们不断丰富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多元化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自然成功。
教育的广度要求给学生以闲暇、自由和选择,在各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中,触动兴趣的开关,发现自身的潜能,确定未来的目标,实现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天一中学“优化气候,改良土壤”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对教育广度的追求和实践。
二、教育的深度
教育更应该追求深度。教育的深度从质上说,教育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辨力、行动力;对学校来说,教育及管理要精细化,精细化到具体的每个学生,精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从培育目标来说,让学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的教育分为三类:一类是师徒制,学生只能重复老师的言行,这种教育其实就是“奴役”。第二类是课程制,教育者把对学生的要求具体化为各种课程,当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了考试后,便万事大吉。这种教育更像是“训练”;第三类是苏格拉底的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对话,对各种既有观念提出质疑,因而你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反省,为你的观念寻求依据。这样,人的心智被充分调动起来,渐渐地懂得了如何从事物的表面进入它的核心。
“师徒制”的教育显然属于浅层的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教育。老师完全不顾学生的天性,忽视学生的个性,不遵循教育的规律,只按照既定的目标,机械死板地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只重视学生表面的言行,看不到学生内在的改变。
“课程制”的教育看似全面,但存在唯分数,轻能力的弊端。在课程体制下的教育,学生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自主学习机会,但仍然被禁锢在课程设置的范围之内。而且,考试和分数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对课程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正因为如此,高分低能的人才在会在现在的中国比比皆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了终生教育的基础,即 4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如果“师徒制”属于浅层的教育,“课程制”属于中度的教育,那么,让学生“学会”的教育,就是深度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感知事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谈得上“学会”,也才算得上是深度的教育。
把握好教育的“温度”,设计好教育的“广度”,不断追求教育的“深度”,才是真正的教育,更是我对教育的终身追求。
东温泉镇中心学校:蔡洪
二0一五年四月
第五篇:构筑六大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构筑六大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解决农业阶段性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内市场激烈竞争和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努力构筑六大农业服务体系,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坚持以信息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体系,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有效性。21世纪是信息农业的时代,实现农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但在当前的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面对难以把握的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深感农业信息技术的缺乏,以致于对结构调整心中无底。因此,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当务之急是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根据广大农民的呼声和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权威性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一是要实行农业信息联网。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国内外市场、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大户、科研院校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快速交流。二是要加强信息数据库建设。组织好农业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农业自然资源信息、科技资源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进行综合归类,为我所用。三是要建立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对内,要通过各种媒体及时、正确、有效地帮助指导农民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国际比较优势来安排生产和经营;对外,又要将本地的大量农产品销售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并广泛开展洽谈交易,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机衔接,从而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卖难现象和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变化,部分农产品开始供过于求,有地甚至出现了价降低卖难的状况,这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面向市场,立足市场,通过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增加收益的目的。实践表明,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必须努力做好培育本地市场、发展龙头兴市场和组织农民闯市场三篇文章。同时,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建贩销大户协会等各类行业协会,把贩销大户、种养大户有机组织起来,在协会的牵头下,共同去开拓市场空间。
坚持以科技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业增长方式要实现从数量型的扩张向质量型的提高转变,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当前必须围绕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这是提升农业产业、实现科技兴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抽在,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源头和根本。二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进一步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节本增收,使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三要建立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一方面,要针对农技人员存在知识老化、人才断档等问题,采取技术培训、专业教育、人才引进等途径,大力加强农业科技队伍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人员更新;另一方面,要加快机制创新、工作创新,改革现有的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相适应的旧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体制。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必然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所谓机遇,就是它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促使他们抓住农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有利条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速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所谓挑战,即国际市场上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肯定会对国内生产形成一定冲击。因此,我们在新阶段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大市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狠抓标准质量体系建设,努力把农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洒档次,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抓好培育标准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发展绿色产品三个主要环节,为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不断升级,更加主动地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挑战奠定坚定的基础。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低水平、小规模、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的一大特征,实现高水平、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农业,是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客观要求,我们目前的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如果不能创新,将直接影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像抓工业一样抓好农业,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农业开发的良好氛围。要开展全方位的农业招商活动,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要培养新一代的农工商业主,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的优化组合;要形成区域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总之,我们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只有始终着眼于机制创新,打破原有的一切不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旧框架,才能真正实现战略性的、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调整目标,而不是适应性地被动调整,从而不断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它在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还要经受自然风险的考验。而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对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显得越来越紧迫而重要。根据当前防汛抗旱新形势和农业结构调整新要求,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一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完整是要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完善非工程性防灾减灾网络建设。从而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