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10-28 09: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

第一篇: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生态生产力人与自然保护自然和谐

[论文摘要]生态生产力思想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理论,它是对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反思和超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生产力,它具有传统生产力所不具备的保护自然的功能。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种和谐的生产力作为动力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态生产力倡导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生态生产力实现了人类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两种能力的统一

传统生产力片面强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以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征服欲,这导致地球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人类伟大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是如何在人与自然两类客观规律之间求得和谐统一,而不是简单地掠夺和征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力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起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2]这表明人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不能将生产力的功能仅理解为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具有保护自然的功能。因此,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人不仅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某一自然形态的发展规律,而且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对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主要发生在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必然性,只要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就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某种程度的破坏。生产力的这种破坏作用是由于它原有的功能不完善所产生的一种副作用。

在生态生产力中,生产力是开发利用客体自然满足自我生存发展的实践力,同时是保护客体自然的协调力和创造力。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力,建立一种从自然索取和对自然馈赠的平衡机制,接受自然资源、环境响应的临界约束。在对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而削弱或破坏生态功能面前,人类必须承担修复、治理、保护、建设的责任,提高资源、环境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以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以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以保护自然的方式取代破坏自然的掠夺。与传统生产力只注重生产力表层的一面不同,生态生产力更着眼于生产力内在的一面对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保障能力,这是它与传统生产力的根本区别。

二、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生产力是突出生产力内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辨证关系的生产力类型,它既关注生产,又关注生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性,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绿色生产力,它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为目的,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限制在其自净能力范围内,使生态环境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环境性,它把崇尚环境纳入生产力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生产力经济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3)资源性。它把绿色资源的有序供给和有效供给结合起来,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4)协调性,它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要求把局部经济效益放在全球生态范围之内进行评价,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随着科学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们置于它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你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3]马克思描绘出一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相统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力的画卷。以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理性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生态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20世纪生产力空前进步,高科技迅猛发展,人类智慧惊人增长,世界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与此同时,人类全球性普遍忧虑却在增长: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未来越来越令人担忧。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事实表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

当代生态危机警示我们,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代人类的实践,无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文明时代已经走向衰落,这时应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并建设新的、充满生机的生态文明。生态生产力坚持把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同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类的持续性生存能力。人类的持续性生存应该是在生态持续平衡的条件下人类的世代延续和进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态保护等人类活动都应该着眼于人类的持续性生存,生产力的发展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

发展生态生产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将人口增长控制在生态循环和资源可持续供给允许的范围内,同时注意尽可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缓解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和矛盾。

要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倡导资源的回收的再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生态产业和绿色产品,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现良性循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8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6-927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

第三篇: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征稿

《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征稿

【刊名】生产力研究

【主管单位】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编辑出版】山西省太原市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4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768

【文章接受范围】

经济理论问题、三农问题研究、财政与金融、专题研究、决策参考、对策研究、产业论坛、企业管理、会计与审计、中小企业研究、经验借鉴等。

【期刊评价】

这是一本引起议论的刊物,原先是月刊,后来大概是投稿量太大,于是改为半月刊,质量大为下降,结果被降级为CSSCI的扩展版,现在又改回月刊,呵呵,有一些专家的优稿,也有一些凑数的次稿,很厚的一本,有的作者对它嗤之以鼻,有的作者很需要它,审稿号称3个月,如果有关系一周就知道结果。

【期刊简介】

《生产力研究》创办于1986年12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经济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方面的论文、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同时,作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刊,它最及时、权威地反映着全国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生产力研究》推崇严谨的学术风格和规范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所刊发的每篇论文均有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和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它要求作者,论著中所引他人观点,务须明确注明,不得含糊其辞,掠他人之美。为了与国际交流,生产力研究有英文目录和部分论文英文摘要。《生产力研究》杂志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即南京大学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2004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生产力研究》杂志主要刊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方面的论文、论述性文章。

【投稿咨询】池编辑(投稿请注明投稿)

QQ:2285344432

E-mail:lunwen2014@163.com

Phone:***

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u/1815150385

第四篇:《生产力研究》杂志社编辑部

《生产力研究》杂志社/编辑部

《生产力研究》创办于1986年12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经济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方面的论文、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同时,作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刊,它最及时、最权威地反映着全国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生产力研究》推崇严谨的学术风格和规范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所刊发的每篇论文均有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和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它要求作者,论著中所引他人观点,务须明确注明,不得含糊其辞,掠他人之美。为了与国际交流,生产力研究有英文目录和部分论文英文摘要。

《生产力研究》半月刊,国际刊号:ISSN 1004-2768;国内刊号: CN 14-1145/F;邮发代号 22-102。主要栏目有:经济论坛、三农问题、产业论坛、企业管理、经济与教育、法制与经济、金融问题、会计与审计、学术动态综述等。是由中国生产力学会主办的优秀双核心期刊(北大版中文核心和CSSCI)博士或副教授以上, 文章质量要求较高,合适可以先推荐。

生产力研究

刊名:生产力研究Productivity Research

主办: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

中文开本:16开

ISSN 1004-2768

CN 14-1145/F

邮发代号 22-102

创刊年:1986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核心期刊

CSSCI核心期刊

联系方式:

QQ:1279597(请说明是投稿)

信箱:lunwen1888@126.com(来稿请注明《生产力研究》)

更多期刊发表信息请登陆http://blog.sina.com.cn/lunwen1888

第五篇:生态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学者论学问)

生态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学者论学问)

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使生态经济研究成为热点。深化生态生产力研究,解决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一般认为,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类开展简单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第二阶段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第三阶段是人类在适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把发展经济与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起来。目前我们正在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需要着力研究如何在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实现二者的统一。

生态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衣食父母”。但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人们企图主宰自然界,出现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反过来又使人类自身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生态危机。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也有统一的一面,其前提是适应自然的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经济。人类生存、发展都要依靠生态条件。据科学家考证,从约35亿—40亿年前地球上生命产生起,各个生命体之间、生命与周围环境之间就建立起生态系统,历经长久进化、演变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直到今天,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必须依赖它而生存。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方面存在两种绝对化的观点:一种是把保护生态绝对化,主张放弃经济发展,完全退回到原始状态;一种是把保护生态边缘化,仍然坚持先经济后生态。这两种观点都不科学。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有一个兼容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在适应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开展生产活动,改善生活条件。这个范围被称为“生态—经济兼容阈际”,在这个阈际内发展经济,就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有两个特点:第一,要在“生态—经济兼容阈际”内发挥功能,超越了这个阈际,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个阈际内发展经济,就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第二,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需要同科学技术及物质生产力相耦合,形

成“全元生产力”系统。因此,我们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依托和运用生态生产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形式,是把遵循自然规律与遵循经济规律统一起来的循环经济。从宏观上看,人类是在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和循环中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来支撑。循环经济就是人工再造一个生态循环圈,从中可以开拓出新的经济形态。在这方面,我们目前还刚刚起步,前景是极其广阔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生态要求进行产业和产品创新,大力修复生态环境(发展环保产业),延长产业间、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用生态理念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恶劣的生态资源(如治沙、治水),节约资源,发展生态型消费品(特别是食品药品)等。

在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过程中,同样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首要的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眼下,很多人把生态和经济对立起来,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认为生态工程、生态产业、生态产品成本高、效益低。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科学发展的效益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从时段上说包括长期效益、中期效益、短期效益。虽然生态项目的效益多数是中长期效益,相对而言要多花一些成本,但它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是值得的;有的也有短期效益,如回收废料、生产生态食品;发展循环经济,则既有长期效益,又有短期效益。关键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算好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大账,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下载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生产力研究的论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经济 生产力 唯物辩证法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背景下生产力的哲学思考【中文摘要】当前,知识、信息、管理等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基于知识在经济发展......

    职称论文CSSCI 论文发表北大核心《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征稿启事

    职称论文CSSCI 论文发表北大核心《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征稿启事刊名: 生产力研究Productivity Research主办: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地址: 山......

    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环境管理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当代环境管理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主要有技术内涵、经济内涵......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摘要:本论文概述生态城市的定义、特点,着重阐述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finition of eco-city, feat......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董加延 二0一四年四月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

    生态观光论文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论文 内容摘要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

    生态文明论文

    环境与生态文明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

    生态文明论文

    形势与政策 论文 题目: 建设生态文明 院 (部): 建筑城规学院 专业: 建筑学 班级: 建筑112 姓名: 李霄汉 学号: 2011051166 指导教师: 李霄汉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26日 一、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