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时间:2019-05-14 08: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产业研究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第一篇: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一、专题研究

1主体概念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概念定义: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内涵外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历史背景:

2主体背景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历史: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现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政策背景:

3宏观研究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必然趋势: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整体方向: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策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第三产业)

4微观研究(案例分析)

二、项目考察

第二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经济学专业

王重锴)

【摘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选取了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做为蓝本,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做了一个基本概述,并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产业 可持续发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区域内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战略工程,既无成功先例可循,亦无现成模式可搬。江西选择了生态产业,这足见决策者的睿智和远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对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同样是在经济发展的一种理性回归。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

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区域范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6.6万人。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区域定位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1.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鄱阳湖地区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它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大。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选取鄱阳湖地区试点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顺理成章的。

2、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区域经济辐射能力、竞争力较弱

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产业互补性等各方面来看,江西历来为农业生产大省,工业经济起步较晚,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各大城市体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省内排位较高,但是相比较省外其他经济区,存在经济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而且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产业分布松散,间距较大,辐射力不足,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这导致区内连片发展困难,对周边城市辐射力、影响的空间范围和带动力有限。

2.2生态环境和资源双重压力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将大幅增加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负荷,节能减排任务也将更加艰巨。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土地植被退化、污染状况加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在城镇化、工业化化进程中,鄱阳湖区城市垃圾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历年累计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将近6亿吨,占地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赣江、抚河等水质恶化加重,劣V类水质断面继续扩大,鄱阳湖磷、氮超标严重。江西省有4个城市的空气不达标,2005年7个设区市酸雨率达70%,农业化改造大量挤占湖泊水面,农田改造、围垦掠夺湿地资源。湿地面积显著减少,相应容积缩小,水位增高、洪涝水灾增多;湿地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育物种的生态功能退化。

2.3人力资源压力

一方面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科研能力都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较大,每年还有大量优秀毕业生外流,优秀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另一方面充足的富余农村劳动力缺乏技术培训,难以形成基础人力资源储备并满足企业需求。

2.4城乡发展二极化

2008年全国的城镇化率是45.68%,江西的城镇化率是41.36%,鄱阳湖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还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当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一方面,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人口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劳动力的流失,加之人均占有土地少,耕作农

业变得无利可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大量土地处于低产率运作状态。另一方面,因城市建设又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城中村”。

针对鄱阳湖区的特色和建设目标,其城乡发展亟待解决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约化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小城市集中这三个方向问题。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我们看到我们喊了多年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慢慢的在我们面前变成了现实,这是值得欣喜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早已被证明是得不偿失而不可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经济发展同样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目前,有个别地方为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实行拉闸限电,或是以生态环境为最高诉求,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零排放”的目标。实现这种所谓“零排放”,不仅不能发展经济,甚至还会制约并阻碍经济的发展。

没有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如何增强,社会和人们生活水平怎样提高。所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探索并建立一种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找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3.1、构建产业集群,打造鄱阳湖区生态产业增长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世纪[1],其实质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依靠科技的创新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瓶颈问题。江西在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构想之初。就对这一种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作了细致规划。

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真正实现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重新构建经济产业集群,通过布局重点是做大一个中心,打造五条产业带,改变区域产业弱势。

3.1.1 做大南昌产业中心

做大一个中心即做大做强南昌这一核心城市,通过树立中心城市核心生态产

业,打造生态发展源基地,带动整个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近年来,南昌市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南昌特色的产业体系。但这种产业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辐射能力还偏弱,无法形成生产业发展核心。

在“十二五”期间,南昌应该抓住江西赛维、晶湛科技、江西晶大、百世德等一批光伏企业的落户,积极打造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热潮,加快以联创光电、南昌欣磊光电、南昌联众等几十家LED企业的发展。将各LED企业组成从外延片——芯片制造——光源、灯具、LED显示屏等上、中、下游完整的LED产业链。以光伏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为基础,打造现代LED产业链,并形成若干个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战略性新型产业抱团发展区。

南昌核心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助于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效地把环鄱阳湖地区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统筹整个环湖地区差异化、错位发展。

3.1.2加快环鄱阳湖地区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上下互动的产业循环 从产业布局上分析,完善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上下互动的产业循环,对协调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沿京九线的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形成以飞机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医药、食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为主的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助于加快鄱阳湖地区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

打造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以有色冶金、轻工、医药、建材、食品等在内的产业体系,有助于加快加快鄱阳湖地区一体化优势形成,可以与昌九产业带构成比翼齐飞的态势。

规划九江、长江沿江临港生态工业产业带,形成以长江航运通道为平台,全面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和铜冶金、造船、汽车、电力建材、大型设备制造等大运量、大耗水的大型产业基地,可以盘活鄱阳湖地区物流产业规模,形成临港交通产业聚集带,为鄱阳湖地区发展打通交通生命线。

加快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实施,形成以鄱阳湖平原为中心的,以粮、油、棉、蔬、果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为主,以种植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

全面构建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鄱阳湖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湿地、候鸟等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自然资源更为本区发展以温泉、高山峡谷、森林、河流为依托的生态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在线路规划上,和一体化统筹上下功夫,形成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就可以整体盘活江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鄱阳湖地区发展打造一张绿色名片。

3.2以制度创新领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制度创新领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制度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制度创新引发的机制和体制变革往往可以为经济注入创造性的活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可利用资源量稳定的前提下,制度体系创新所带来的竞争力无疑也将成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3.2.1健全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金融管理运行体制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区域内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战略工程,既无成功先例可循,亦无现成模式可搬。这也就突显一种创新性制度的重要性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紧迫性。同时,从资本市场形成机制来说一种优越先进的制度对资本投资者和优质资金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1996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在构成区位国际竞争力的所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2]。主要是参与竞争的主体对制度和制度体系进行选择竞争,积累社会资本,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特别是吸引和利用全球流动资源。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一种制度竞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在可持续的前提下仍然保持一种高速发展的状态,就一定要在制度创新上领先与其他区域经济体。

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实践首先可以放在加快金融管理运行改革上;其次对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然后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它包括政府的公正、清廉、勤政、高效及法律的健全、司法的公正等等。完善的环保标准、企业准入法规和积极的招商创业环境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又不会对资源环境造成太大的压力。总的来说,制度创新是一项不消耗能源、无污染的生产力,但他带来的潜生价值也是刚刚起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无法拒绝的。

3.2.2打破行政区划,实现区域经济联动机制

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发展来观察,制度创新已经不是一个备选项目,而是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仅就行政区划上来看,就涉及江西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吉安和景德镇等设区市[3],如果不打破行政区划的种种限制,实现区域内各种有效发展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产业协调优势互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徒有其表,很难形成一个循环内生的系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前制度创新的重点应该集中在构建一个统一、开放的大协作的有机机制,突破不合理的条块分割,在各区域内实现整体的责、权、利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最佳的开发效益,形成巨大的发展乘数效应。

当然制度改革与创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如果在区域经济规划之初就没有相应的制度变革计划,那这种区域经济就一定会因为各自利益的不协调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其实我国各地设立工业园区时,均会相应设置独立的工业园区管委会,这一思维是值得借鉴并学习的。

在新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而经济区发展又处在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来看,在经济区内部产业发展上,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有效果的整合行政资源,打造数个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二十四小时经济圈和环形经济带,努力在市场交流层面上先行消除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实现市场网络的初步覆盖。在政府可操作层面上来说,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各设区市应该首先根据国家检验检测标准,互相认同对方的鉴定结果,促进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初步共同化发展。

3.3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内生性循环

推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前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区域依据要素有效整合创造更大的财富[4]。1957年索洛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促使规模经济的建立,规模经济对于促使企业效益的提高,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和资源的浪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地优势引

进能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并在引进后进行再创新,例如江西在引进造纸业的过程中,如何在发挥本地森林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提高造纸的科技含量,优化纸张的质量和污水的回收处理,加大对造纸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使得一种污染产业变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新兴产业。例如探索对造纸污水进行分级提取有效成份,同时对大再生纸业发展,对造纸企业进行分级评估,以实现对造纸业的一种初级的生态循环产业改造,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关停了事。

3.4让新农村成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性支持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健全城乡互动良性发展机制,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支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同样适用。鄱阳湖区域内的乡村为整体环境均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内生性维持基数,同样高效集约发展的现代农业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稳定的基础工业原料。农村农民的增收又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品提供了一个良性伴生市场。以城乡良性的消费互动来刺激经济可持续的增长,这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开发特色生态经济,建设江西新农村的战略重点,可以概括为:“一湖、二镇、三山”,即保护一片清澈的鄱阳湖水,弘扬景德镇和樟树的生态经济产业和地方文化的历史辉煌,打造井冈山、庐山和三清山旅游名山,我们应以此来重塑江西经济发展的独特形象[5]。

3.5吸收本地人才资源,多领域引起外来人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人才总量和人才资源存量十分充足,仅南昌市内就拥有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在内的46所高等院校,年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近50万人,毕业大学生、研究生4万多人。并已形成综合、理工、农业、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等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此外江西省还拥有省、市级以上科研院所100余家,各类专业人才达7.5万人。

目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亟待解决的就是人才的本地就业和创业,和消化人才工作,对其它领域领军性人才应注意适当进行引进,以充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智力源。

总之,根据上述基本思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布局是:以制度创新领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湖区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业。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性支持,并形成以南昌-九江为中心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并联结带动周围城乡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人口密集、产业集聚、联系密切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经济区域格局。

参考文献

[1]张帆,李东.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明月.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02)

[3]陈美球,黄宏胜,刘滨,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5): 933~937 [4]陈计旺.地域分工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2 [5]陈述彭,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区-江西省的振兴与跨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

第三篇: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管理(Industrial Eco-management)

什么是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管理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

生态管理的前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急环境管 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环境污染管理向工艺流程管理过渡,通过对污染物最小排放的环境管理减轻环境的源头压力。九十年代发展起来 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产业生态管理将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物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组合,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

产业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生产全过程,研究生产中的资源、产品及废物的代谢规律和耦合调控方法,探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正面影响的管理手段[2]。

产业生态管理的实质是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产业生态管理的焦点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耦合;物质代谢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生态演替过程的健康程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强弱和活力,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原理去探讨产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 和控制论方法,协调产业内部、经济与环境、局部与整体建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序理上复杂的耦合关系,促进物质、质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 充分融合。

产业生态管理的创新

产业生态管理是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首先,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其次,它意味着一种管理范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线性管理转向非线性管 理(又称循环经济模式)。再次,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谋求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 态系统协调、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二是生态效用创新。

1、变对工业剩余物质的管治管理为预防管理

传统工业对剩余物的管理是管制管理。末端治理就是典型的管治管理。管制管理并不能彻底解决资源 利用问题,不会带来生态效益的提高。工业预防管理模式则是针对工业废弃物质的生产源,通过科学规划生产流程,深度利用生产资源、技术提升生产工艺,力求使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剩余物质能够不断重复使用(可以被不同的生产 程或在不同生产阶段重复利用)。它一方面使剩余物质不退出工业生产,由此减少环境的剩余物质;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更少地利用自然资 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有限循环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双重目的。

工业预防管理模式的重点不在排放物而在提高产生这些排放物过程的生产效率。如果将末端治理技术理解为结果管理的话,那么工业预防可以理解为过程管理。它是一种生产过程的整体、系统整合。从而减少剩余物质的危害能力。

2、变单一化的、封闭式的传统产业管理为在产业共生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管理

传统工业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专业化、区域化,企业产品单一化,生产周期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超载,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严重,工业废弃物大量、集中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而生态产业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相对封闭性,不仅系统要经常引进和吸收周围环境的先进技术、人才、新材料、新能源等,而且系统内的人流、物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应该在整个工业生态系统中按照多种工艺路线合理流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转换。

生态产业共生体的耦合研究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代谢功能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通过 “食物链网”紧密相连,彼此间的物质传输仅需少量能量。而在目前的产业系统中三者基本上是分离的,在物质传输与转换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建立一种高效的生 态产业系统就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生态设计与建设。在产业系统个体间建立高效和谐的产业物流“供给网”,进行物流的“闭路再循环”。即要 在生态产业系统内的个体间形成一种高效的“食物网”供给关系。生态产业共生体区别于传统的废物交换项目,它不满足于简单地进行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旨在系 统地增加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形成一体化的资源再生体系作为共生体的支撑。因此,产业生态系统管理就是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出发,依据加环增值、增 效或减耗和生产链延长增值原理,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措施优化配置组合,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丹麦Kalundborg城镇的工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高效、和谐的生态产业共生系统。该共生体并非其是技术的特殊突破,重要的是它极其重视并鼓励企业、政府等建立密切的内部联系。目前该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塑料板 厂、硫酸厂、水泥厂、种植业自然生态系统和园艺,Kalundborg镇的供热系统以及卡伦堡政府。这些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了颇为创新的生态共生与耦合关 系,他们通过市场交易共享水、气、废气、废物和能源等,并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一方面使得整个镇的废物产生实现了最小化,另一方面,各个系统单元均从相互 合作中,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获得了经济效益。Kalundborg产生共生系统成功地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利润,真正做到经济——环境双赢[3]。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

产业生态管理方法可分为五类:① 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② 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③ 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生态产业园规划;④ 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生态产业孵化;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在生态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生命周期评价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作为核心方 法和国际重要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生命周期评价(LCA)

按照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在1990年提出并给予的定义;生命周期评估是一个目标过程,这一 目标过程在于评估涉及到产品、生产或者鉴别能源和资源用途和环境释放活动的环境负荷,以此评价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释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并且评估和提供 改善环境的机会。这些评估包括产品生产活动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还包括提炼原材料、制造、运输、销售、利用(或再利用和维护)、循环和最后处置。

从上述定义可知,对于环境和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的生产阶段,运用这一方法将评估的领域扩展到生产、流通、消费和资源回收等4个方面。

生命周期评价必须具备环境亲和性、产品耐用性、资源可回收型、产品功能灵活性、产品节能型。因 此,生命周期评价可理解为实现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减轻环境的负担;与此同时使工业产品具备相当高程度的生物特征,以此实现“产品生态 化”,最终实现“人造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的应用:产业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和环境部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对个人及公众消费行为的引导。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dle assessment,LCA)方法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技术步骤和系统软件。有关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尽管尚不完善,但在实践上发展很快,生命周期设 计(LCD),生命周期工程(LCE),生命周期管理(LCM)为环境而设计(DfE),为拆解而设计(DfD),为再循环而设计(DfR)等一系列新的 设计理念和方法正在成为产业界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它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 期评估、环境行为评价及产品中的环境因素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IS0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是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1~ISOl4009),其中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为重要,因为IS014001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认证的 准则,是一系列随后标准的基础。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在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体系由环境方针、规 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基本要素构成。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内部对自身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也是系列标准中其他标准的有 效实施,发挥先进环保思想与技术作用的基础,促进组织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组织与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4]。

参考文献

[1]潘祥武,张德贤,王琪.生态管理:传统项目管理应对挑战的新选择[J].管理现代化,2002,(5)

[2]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

[3]苏伦.艾尔克曼,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周文宗,刘金娥等编著.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林云莲.产业生态管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新范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1期

第四篇: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围绕三洲杨梅参观线路及集镇交通沿线共720亩,其中:①沿河田——三洲生态景观道(三洲段)全线沿途已征用扣除建设两边空置地块,合计415亩。具体为:汀江东岸280亩,化工厂旁山坳25亩,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兰花基地三角地35亩。②湿地公园往集镇方向110亩。③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

二、实施内容

体现生态富民,利用空置地块借鉴“五朵金花”模式,通过福建农林大结对帮扶,发展生态观光带或产业带。主要种植福建山樱花、紫薇、红色桂花、枫香等观赏类苗木,或连片种植油菜、药用白勺或菊花等。

三、实施计划

第一步进行土壤调查,由县农业局进行土壤取样调查。第二步由农林大学根据土壤调查情况,提出具体产业品种。同时为加快进度,可行项目先上。整个产业安排9月份落实所有项目前期工作,10月份开始动工移植,12月底初具规模。具体考虑如下:

1、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初步考虑规划为“蝶舞三洲农业生态园”由回乡创业肖贞芳等6个农林大学生建一 1

个蝴蝶园、无土栽培果蔬高优农业园,目前规划方案已做好,合作方式谈好,县农业局帮助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扶持,6个大学生贷款实施。

2、兰花基地35亩和化工厂25亩,初步考虑由县林业局作为苗木基地,种植可供观赏的福建山樱花或紫薇等景观苗木,县林业局正在研究落实。

3、沿河2.2公里280亩,对接农林大服务团队,为三洲镇的土壤、气候、水源、日照、雨量,并给出适合种植的树木、花卉的方案。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进行打造沿河观光带。

4、枣树凹湿地公园往集镇110亩,继续跟踪台商预期投资2个亿的野姜花种植观光项目。

5、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景观花卉种植示范园。目前由三洲村已租赁70亩,还230亩由当地村民进行集中流转。

三、资金方式

1、积极争取市级苗圃项目资金400万(其中75为育苗资金,其它为基建资金),现已下拔100万到县林业局。

2、争取整合全县水保项目资金,尽快在11月小阳春左右可以马上开始大规模花卉苗木种植。

3、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花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探索三洲湿地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等模式,为产业发展作一些带动。

四、存在的问题

1、明确发展花卉还是苗木的问题。8月9日,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洲几个地块查看土质,认为三洲现有土质基本为河流冲刷地,土质含沙量过大,较为稀松,固化作用不明显,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苗木,只适宜种植花卉。因此,苗木产业是否需要还要发展,或者全力发展花卉产业。

2、物流体系的问题。花卉产业考虑采摘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运抵销售地,三洲现有物流条件较差,花卉产业的市场销售存在隐忧。

3、景观道两边是未来土地升值的最核心地块(均已征地),当前在两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租赁时间是否定为10年,待10年后再行开放这些地块。

五、意见建议

建议县政府除已出台相关政策外,针对三洲产业发展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如已征用的免租或贴租等优惠政策。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委会

2013年8月9日

第五篇: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我国牛奶产业现状分析

当前一些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

层次原因尚未消除,保障奶业稳定和谐发展 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诸多环节存在的矛盾 尚未解决。加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回落,及面临困境

出口量减少,很可能导致奶业出现新的波 闫成华 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 150008 动。

2、加工环节:企业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乳品加工企业

如:河北省财政安排3.16亿元资金对奶牛

【文章摘要】

过度密集,无序竞争,奶源不足问题日益突 实行补贴,按照2007年奶牛存栏158万头为 “毒奶粉”事件使我国牛奶产业面

出,奶源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产能的相 基数,每头奶牛补贴200元。唐山市财政对 临严峻挑战,消费者对奶业市场信心瓦 对过剩,造成奶业加工资源的浪费。多数乳 收购原三鹿乳品加工企业和日处理鲜奶50 解。文章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和行业的双 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主要通过奶站来连 吨以上的奶粉厂,收购生鲜奶每公斤补贴 重压力下,我国牛奶产业的现状,以及 结。奶价主要由企业制定,通过奶站实施,运输费0.2-0.4元。对代加工奶粉或者自己 制约奶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最 农民只是被动接受,基本上没有任何发言 收购鲜奶用于奶粉加工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后提出了为使我国奶业度过困境的主要 权。一些地区奶站过多,互相争夺奶源,难 每吨奶粉补贴4500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应对措施。

以和农民之间形成共同针对企业的利益连接 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 关系;同时,奶站过多导致平均规模过小,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加大检验合格生

【关键词】

不足以形成对企业的制衡力量,奶站在和企 鲜奶收购。

牛奶产业;现状分析;面临困境

业的博弈中也处于被动地位。

2、“毒奶粉”事件告诉我们,我国奶业 当前我国奶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必须走质量效益之路。从培养奶源基地、合 2008年9月份的“毒奶粉”事件,使得

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从总体看,我国奶牛 理产业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到加大科技投 我国牛奶产业发生惊天逆变。根据国家统计 单产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原料奶供给 入、丰富产品种类、规范竞争模式、拓展消 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9月份和10月份中国 的质量和价格也制约乳品加工企业做大做 费市场,从各个环节进行推进.使奶业彻底 液体乳和固体乳制品生产同比分别下降18. 强。由于规模小,每个农户向奶站交售鲜奶 实现从量的提高向质的提高转变.促使奶业 7%和32.5%、15.59%和32.39%。“毒 的数量有限,而不同农户饲养的奶牛由于饲 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奶粉”事件严重打击了中国消费者乳品消费 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存在着差

3、把握机遇,练好内功,迎接挑战。一 信心,消费量明显下滑。消费者对整个奶业 异,其原奶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方面三鹿事件使我国奶业进入了冰封期,我 市场信心瓦解,致使国内现约有30万吨的奶 但奶站无法区分,导致好奶差奶混在一起,们应趁此机会,改变原奶生产方式.建立规 粉库存积压。

原料奶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奶产品不耐储 模养殖模式,提高奶牛养殖科技水平,降低 存,上下游之间关联度高,养殖产业的质量 生产成本。改善乳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

一、我国牛奶产业现状分析

低直接影响乳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力。

大化。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 当前,中国乳品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3、销售环节:市场需求潜力尚需充分开发 下,原料价格走低,燃油费用的下降使得饲 挑战,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 市场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

料成本降低,对于目前我国奶业现状来讲也 示,2008年1-8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1万吨,奶业能否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

是一个机遇。

价值2.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 否有效地培育开拓奶类消费市场,把乳制品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同时加快建立我 %和50.4%。但“毒奶粉”事件发生后,10 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从目前看,国奶源和乳品加工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分 月我国乳制品出口量迅速降至1036吨,同比 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的产业化链条,才能实现奶农和乳品企业的 下降91.8%。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 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 双赢。

品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下跌,进口原料奶粉的 天应喝奶300克,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 价格比我国同类产品的成本价还低7000元

3.9倍。当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不是没有饮

二、我国牛奶产业面临的困境

/吨,再加上我国乳制品标识制度不完善,奶的需求,许多消费者也不是没有消费能 当前制约奶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加工、也影响了国产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 力,而主要是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意识。我国 销售环节仍面临三大矛盾,如何从这些困局 国原料奶收购价也面临着寒冬。

每年啤酒消费量约为牛奶的两倍,白酒、碳 中突围,成为奶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几部委

酸饮料、矿泉水消费量接近牛奶的消费量,1、生产环节: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状况 共同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该 城市许多中小学生宁可花钱买饮料和矿泉水 仍未根本扭转

《纲要》明确指出,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却不喝牛奶。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受双

集中反映了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 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收入每增长 重挤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产前,和问题:一是在奶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 1%,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4%。

近期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上涨趋 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另外乳制品生 势。2008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为1780元/吨,产企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争抢奶源,无

三、我国牛奶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2%;豆粕价格为4500 序竞争,缺乏社会责任感。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国内

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8.16%。在产后,我国奶业的确面临危机,但从另一角

各行业,大环境和行业的双重压力,使得关 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低,甚至出现亏损。目前 度考虑.也可以解读成为危险与机遇并存。于如何推动乳业自身发展,成功度过当下危 原料奶价格已有回落的迹象,市场上个别产

1、为保证奶业生产的稳定,各级政府

机成为重要的课题。在2009年政府文件关于 品又有过度促销的苗头。

相继出台了稳定奶业生产的扶持政策。例 现代商业76

MODERNBUSINESS

下载生态产业研究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产业研究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材料产业(生态经济区)

    新材料产业 一、目前现状 阜宁县新材料产业主要以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树脂材料、有机颜料及涂料为主体,加之晋煤乙二醇项目、中铝稀土分离项目2个重大项目等构成目前阜......

    产业与生态论文范文

    产业与生态论文产业与生态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01班 姓名:陈敏璇 学号:1022410120 生态县发展之我见 摘要:生态系统不仅支撑人类的生存,而且还陶冶我们的精神,为人......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1、研究的必要性 在中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产业遗产的重要性,并逐渐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缺乏恰当的方式和方法,产业遗产......

    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

    文章编号:1674-9146(201103-0054-05 国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生态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态工......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摘要:本论文概述生态城市的定义、特点,着重阐述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finition of eco-city, feat......

    长宁县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对策研究[优秀范文5篇]

    长宁县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对策研究 长宁县政府办课题组生态产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生产结构,是把......

    生态产业的广东模式

    生态产业的广东模式:顺德先行酝酿一年的《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今日正式出台。顺德将选择光伏产业、环保科技、新型材料、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打造顺德西部......

    农业局: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大全]

    XX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材料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