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8: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第一篇: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1、研究的必要性

在中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产业遗产的重要性,并逐渐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缺乏恰当的方式和方法,产业遗产的保护很难形成规模。因此,中国当今的产业遗产保护仅仅停留在建筑单体的保护上,而并没能从整个环境上去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少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要么全部重新更换,要么就置之不理,这使得改造后的区域仍然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污染环境的情况。本文从国外产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实践总结经验,以期可以对我国的产业遗产保护有所启发。

2、国外工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实例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此后逐渐发展成为对产业遗产地段的保护,出现了以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伯明翰再生等一系列产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产业建筑历史地段保护、改造和再生事业也逐渐引起世界建筑同行的关注。

2.1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有无数大型工业企业,生态环境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许多夕阳产业停产,从而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当地政府对这个见证了德国工业发展历史的工业区进行了生态恢复及再生改造。

2.1.1重建艾美绿色景观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土地、水域、各种各样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一个部分都不能与其他相邻的土地、水域及各种生物割裂。艾美溪河流域的绿色景观结构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遭破坏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改造中,重新构建了这一地区的绿色景观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1.2生态治理艾美溪河水系。该地区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原有的自然河道水系,影响了周围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水系进行了生态治理。

2.1.3兴建花园式的工厂。发展绿色产业,使“绿色经济”在新世纪扮演重要角色,大面积的景观绿地建设,使绿地覆盖率都在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

通过对德国工业用地生态恢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要重视现有生态系统的本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充分依靠现有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要强行施加人工措施,一厢情愿地去建设一个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系统。

2.2英国伯明翰中心滨水区改造

伯明翰是英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也是英国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该市中心滨水区大部分用地曾经被产业类建筑设施所占据,二战中的轰炸、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河水污染都曾给该地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周边房地产业一蹶不振。为使伯明翰中心区重新焕发活力,1984年,伯明翰市政厅宣布将对中心滨水区进行整治改造和再开发。该计划首先是从滨水河岸边的拖船纤夫路径、船闸和水质清污整治开始实施的,连续3a的清污,清除了河里已经持续200多年的污染物,并将水质等级从3提高到1b(仅比最高水质低一级)。其后政府又出资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建设。伯明翰案例的经验表明,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和改造,一定要落实到在城市大环境和背景(如河流疏浚清污、道路改造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层面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3其他

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和苏黎世工业区改造、美国纽约SOHO区、Gentry公园、日本横滨MM'21地区、加拿大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GranvilleIsland)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改造实例,它们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成为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

3、来自案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方法总结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产业遗产地段保护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保护已不仅仅只停留在建筑的狭小天地,而开始关注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等思想和措施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这些理念在后工业时代产业遗产保护所谓生态恢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前面讨论的案例中,有一些新颖的生态恢

复方法和思想值得借鉴,如材料的循环利用、污染的就地处理、生态处理手段和植物景观设计等。具体来说,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恢复有以下新的途径。

3.1材料的循环利用

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尽量维持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过程。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都应当得到尽可能

地循环利用,那些残砖瓦砾、工业废料、矿渣堆、混凝土板、铁轨等都能成为景观建造的良好材料,它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十分贴切,而且演绎着一种材料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工业遗产地上材料循环利用的方式:一种是就地取材,使工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另一种是对废料二次加工后再利用,利用后看不到原来废料的原形。例如,将钢板熔化后铸造其他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骨料,建筑拆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

3.2就地处理产业遗产地段的污染

对产业遗产地段污染的处理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方面,可以利用植物改善土壤和周围的环境。例如,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设计师哈格(RichardHaag)并没有把污染的土壤全部铲去,而是在土壤中掺进了一些腐殖质和草籽,来增加土壤肥力,以此培植一些微生物和植物来“吃掉”这些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污染的土壤。在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项目之一的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中,设计师拉茨也尝试利用工业废渣和污染的土壤,培植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即演示花园,并专门挑选了那些能适应这种特殊生长环境的植物材料。

第二篇: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影响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研究运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

了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大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导致生态系统丧失面积为122 136hm2,并形成了包括汶川县、彭州市、绵竹市等10县市的地震生态破坏重灾区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1)汶川地震重灾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该区是动植物的避难所和南北生物的过渡区,保存了大量的古老种和特有种, 是整个东洋界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区域。从生态系统多样性来说,灾区复杂多样的气候、地形、地貌及高差,形成了陆生生态系统、盆周山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从景观多样性来说,该区植被类型繁多,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具有以地带性森林景观、森林季相景观、湿地景观、特有物种森林景观、稀濒兽类种群景观、稀濒鸟类种群景观为主体的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原始森林与湖泊或雪山冰川等复合景观等,分布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3个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服务功能十分重要。该区域是岷江、嘉陵江、沱江、白龙江、涪江、青衣江等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源补给区、水土保持区及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结点,其水电资源梯级电站的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小直接影响到水电产业经济的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的防护功能是促进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汶川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员在“汶川地震的生态效应评估”的报告中指出,汶川地震灾区属于中国中西部横断山区的峡谷地带,悬崖峭壁林立,地质结构复杂,景观环境特异,水土流失、植被退化问题严重,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是一类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其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等显著特点,并可诱发或直接导致各类环境问题。汶川地震造成了地形地貌变化、生态系统损失、耕地水土流失、动物栖息地破坏等严重后果,导致山川移位、山体裸露、河道堵塞、物种损失、植被破坏、生境隔离、环境恶化等,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植被恢复的环境与经济效应 植被生态工程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且植被护坡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定得环境与经济应.宜昌绿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从事边坡绿化工作, 以其开发的边坡绿化草坪为研究对象发现: 植被单体对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及富营养化TN、TP 主要指标均具有消减作用.其TN、T P、Cr 6+、COD、挥发酚类化合物、BOD5 消减分别为33%、21.6%、20%、30.7%、19.0%和51.4% [ 31].尤作亮[ 32] 指出芦苇对酚类和石油类污水具有净化作用.吴振斌[ 33] 报道, 芦苇对COD、BOD5 有较高的净化能力, 当废水经过芦苇场28d 后, 氨氮、酚、芳烃、石油及硫化的含量普遍下降, 并达到出水标准.Mu??r atov a A 等[ 34 ] 的研究也表明: 芦苇净化多环芳烃的能力达到68.7%.同时, 芦苇对Pb、Mn、Cr 的能力分别是80.18%、94.54%、1 00%.关于植被恢复的研究相对国

内较早, 并且很多地方应用的制备恢复效果也比较显著.例如, 温带草原引进各种耐盐牧草以改善干旱地的盐渍化, 效果显著[ 35];在富含铅和锌等重金属的土中, Beg onia 和Palazzo发现高羊茅具有极强的生存力和富集效果[ 36??37].人们还发现, 在一些草本植物中, 特别是一些牧草, 如香根草、百喜叶、红三叶、多花黑麦草等都是一些植被恢复比较好的物, 这些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对重金属都有富集能力[ 38].目前, 对植被恢复的不仅仅停留在对环境做出的贡献上, 有的工作已经向经济上进行转变, 如

添加一些螯合剂可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如EDT A、DTPA、柠檬酸、苹果酸和土壤改良铵肥等[ 39??40];还有的将植物吸收的重金属进行回收, 如美国Viridian 环境修复公司用植物修复技术净化N i 污染土壤, 每年可从Ni 的回收中获取2 500 美元?? hm2的收益.鉴于以上, 植被生态恢复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并且取得了相应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河流生态恢复的任务,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二是河流地貌学 特征的改善,目的是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标志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 提高,与水质改善为单一目标相比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生态效益更高。水文 条件的改善包括: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 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需求外,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括:尽可 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 性;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

(一)国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上世纪 90 年代,水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水论坛会议》《国际、大坝会议》《国际水利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核心议题,这些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水生态与水环境科学在全球的交流与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 些发达国家的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目前国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在河流整治中,结合洪水 管理,贯彻“给河流以空间”的理念,通过建设分洪道和降低河漫滩高程等措施予 以实施;河流连续性的恢复,包括纵向的连通和河道与河漫滩区的横向连通,包 括建设低坝并设置鱼道、堤防拆除或后退等;河流蜿蜒性的恢复;河道岸坡生态 防护;河流深槽和浅滩序列的重建;洪泛区湿地特征的创建;河流内栖息地加强 结构(如遮蔽物、遮荫、导流设施等);亲水设施的建设;河道浚挖泥土的利用; 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的开发和应用及工程施工技术等。此外,结合河流生 态修复规划和设计,一些规划设计模型和方法也被提出。在筑坝河流上,针对改 善下游河流的生态系统状况,有关水库优化调度方式的研究和示范在一些国家也 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如河流生态需水量评价技术,洪水过程 对鱼类繁殖的影响,自然水文过程模拟等。同时,国外很多国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河道内受污染水 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具有工程造价少,能耗和运行成本低、净化效果显著等 特点,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生态方法修复受污染水体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 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 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的摩罗赫德市的氧化塘污水处理、日本霞浦湖边上的生物公园、波兰 Wariak 湖中放养鱼类控藻等工程。19 世纪中期,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大规模的河流整治工程造成了生物多样 性降低,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恶化,河流生态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开始引起人们的 重视。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 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其突出特点是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增长,生 物生产力提高,生物种群的品种、密度都成倍增加。治理后另一个特点是河流自 净能力明显提高,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莱茵河治理,为河流的生态工程技术提供了新的经验。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ICPR)于 1987 年提出了莱茵河行动计划(Rhine Action Program),以生态系统修复作为莱茵河重建的主要指标,到 2000 年鲑鱼重返莱 茵河,这个河流治理的长

远规划命名为:“鲑鱼一 2000 计划”。沿岸各国投入了 数百亿美元用于治污和生态系统建设。到 2000 年莱茵河全面实现了预定目标,沿河森林茂密,湿地发育,水质清澈洁净。鲑鱼已经从河口洄游到上游(瑞士)一带产卵,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重返莱茵河。2000 年,欧共体颁布了“水资源框架指南”,其目标是在 2015 年之前,使欧 洲所有的水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状况或具有这方面的潜力。每个成员国必须针对本 国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并采取各类措施确保目标实现。英国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就在一些河段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获得了广泛关注并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 认同。成立了英国河流修复中心,制定了“河流修复指南”,在流域尺度下进行河 流的生态修复。在美国,有关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1992 年出 版了“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1998 年出版了“河流廊道修复”,指导河流修复工作。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水道试验站在 1999 年 6 月完成了《河流管理-河流保护和修 复的概念和方法》研究报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日本建 设省发布的《河川砂防技术标准(案)及解说》,提出河道岸坡的防护结构有生 态和自然景观等环境功能,护岸应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即“近自然工事”,或“多自然型建设工法”。澳大利亚水和河流委员会于 2001 年 4 月出 版了《河流修复》一书,为河流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二)国内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近年来,水利部在治水中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 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重视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生态用水。特别是通过调水改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功能,做了很多工作。从 2001 年开 始,连续组织了几次规模比较大的调水工程,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输水、引岳济 淀、黑河调水到居延海、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等,为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做了有益探索。正在实施的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将生态用水 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届时将不仅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还将对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作用,支撑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结论

(1)汶川大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形成地震生态破坏重灾区。汶川地震的影响区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等方面生态服务功能,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地震给该地区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生态系统的丧失面积为122 136hm2,占生态破坏重灾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为3.40%。地震给该地区的大熊猫生境造成严重破坏,共造成66 584hm2大熊猫生境的丧失,占评估区大熊猫生境面积的5.92%。地震造成汶川县、彭州市、都江堰市、绵竹市、什邡市、安县、北川县等lO县市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成为地震生态破坏重区。汶川地震是对生态系统破坏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2)地震对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和威胁。一是地震灾区每年为成都平原及长江流域提供水资源近250亿m3,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削弱了水源涵养能力,增加了山洪暴发的风险。二是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削弱了土壤保持能力,由此可能导致年增加土壤侵蚀量数百万吨。三是由于地震导致地表的破坏,滑坡和泥石流风险增加,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岷江、沱江、涪江以及长江上游的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四是大熊猫生境的丧失,将加剧生境的隔离,使得原已严重破碎化的大熊猫生境雪上加霜,局部被隔离的种群由于不能交流,面临更严重的威胁“J。同时生境的进一步隔离,还会大大增加竹子开花等自然干扰对大熊猫的危害和风险,使大熊猫的保护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旧1。同时,近年来在重灾区安排了大量的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小流域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多在沿河谷的坡耕地,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失难以估计。

参考文献:刘广全.焦醒.LIU Guang-Quan.JIAO Xing 汶川地震引发的生态问题及对

策[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2008(11)2.张春敏.王根绪.ZHANG Chun-Min.WANG Gen-Xu 汶川大地震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川、平武和茂县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8,28(12)3.贾永朝.刘玉萍.王晓燕.康发扬.何志军.孙光红.田春华”5·12"地震灾区青川县病媒生物监测分析[期刊论文]-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6)4.吴宁.卢涛.罗鹏.朱单.WU Ning.LU Tao.LUO Peng.ZHU Dan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8,28(12)5.徐卫华.欧阳志云.王学志.王文杰.董仁才.白杨.XU Wei-Hua.OUYANG Zhi-Yun.WANG Xue-Zhi.WANG Wen-Jie.DONG Ren-Cai.BAI Yang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与对策[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8,28(12)

}

第三篇: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一、专题研究

1主体概念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概念定义: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内涵外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历史背景:

2主体背景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历史: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现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政策背景:

3宏观研究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必然趋势: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整体方向: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策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第三产业)

4微观研究(案例分析)

二、项目考察

第四篇:)煤矿开采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研究

:煤矿开采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研究

新密市环境保护局)

一、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治理

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和地表土壤及植被的破坏上,导致一定范围内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化。其后遗症有:地表移动盆地、产生地裂缝出现塌陷坑、土地自生的机能受到毁灭性破坏,永久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加速农田土壤盐渍化。随着工业迅猛增长,大量老矿区问题尚未解决,新矿又不断开采,煤矿与生态环境的对立关系不断激化。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同时发挥植物措施的长效性,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土地整治与复垦措施相辅,以植物措施为主,全面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发挥各项措施的综合防护效能,实现总体防治目标。

(一)矿井生产、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项目施工过程是加强管理,要采取少占少破坏,尽量不占不破坏的原则,施工过程中损毁的灌木,要制定补偿措施。

2.掘进工作面在接近含沙层,必须打超前钻孔控防水,井下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必须在其附近设置水闸门或水闸墙,在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生明显的突水征兆或大量涌水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确保含水层不受破坏,保证当地饮用水安全。

(二)工程施工营地、料场临时占地及弃渣堆放占地会破坏地表植被,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时应进行绿化,恢复植被。

(三)对矿区中废水都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矿井水斜管沉淀池和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其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才能外排,并尽量进行综合利用。

(四)工业场地绿化美化区

1.由于工业广场既是煤矿开采基地,又是职工生产生活场所。因此,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既要具备保持水土功能,又要满足提高环境质量的要求。在做好排水、边坡防护的前提下营造分割林带划分功能区,同时对厂区道路和空地进行绿化美化,使之成为生态矿区、园林矿区。

2.建议在办公楼前栽植观赏性较强的树木、花卉,并辅以绿地;锅炉房、污水处理站、煤仓等产生粉尘、噪声大的生产系统四周,职工宿舍楼前,应以乔、灌林相配种植,以防尘降噪。

(五)排矸石场地

对矸石场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建拦渣坝,作用是拦蓄弃渣;二是渗水盲沟,其作用是有效排除弃渣区域沟道渗水,防止拦渣坝坝体因沟道长期渗水浸泡而损坏;三是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弃渣堆积面上的汇流洪水,四是弃渣场封闭,作用是防止矸石自燃。

(六)沉陷区的治理

1.开采中应加强对靠近山区矿区山体滑坡的监测、监控工作,采取预防措施,对土崖和坡度大于45度以上坡度,设置危险标志,在边缘修建排水沟,减少雨水对其的润滑,在重点保护区修挡土墙等。

2.面对煤矿塌陷区的种种问题,国内的应对大多还停留在湿地利用、土壤复垦等技术层面,对煤矿的塌陷采取一对一解决和修复,这种往往难以治本,事实上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更大空间视角出发。

3.结合开采对村庄搬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的角度规划煤田内农村改造建设,使村庄迁移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一致,形成规模较大的村民聚居点,公共设施得到优化,使人民生活更加安居乐业。

二、生态恢复几种补偿制度

(一)预防性生态补偿制度----煤炭资源开采生态风险基金制度

煤炭资源开采,会导致大面积生态破坏。因此,建议建立预防性生态补偿制度。其资金来源于开采者、地方财政收入或者专项资金等,其资金使用主要范围是针对开采者没有能力承担的部分。

(二)补救性生态补偿制度

1.煤矿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项目可行性方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中确定哪些是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开采者应建立煤炭开采环境治理恢复补偿保证金,用于对污染和破坏的治理与恢复。此种制度属于补救性生态补偿制度,依据“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保证金由开采者筹集,资金多少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大小、自然环境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条件。同时,资金要保证足额到位,专项使用于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补偿。建议此项基金应有环保部门进行监督,承担监管责任。

2.煤矿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制度。煤炭开采者对生态污染和破坏,会导致矿区居民人身、财产及环境权益损害。其中,环境污染侵权损害有的因加害主体难以确定、或支付能力有限、已经破产、关闭等原因,致使受害人无法获得适当赔偿之事时有发生。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因果关系推定困难,受害人要取得胜诉十分不易,即使胜诉,有时也很难将赔偿真正落实到位,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有效补偿。为此,建立煤矿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制度。首先,要有矿业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环境损害行政补偿金,资金来源于煤炭资源的开采者、政府财政收入或专项资金等。

3.矿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借鉴我国森林生态效益区际补偿的经验,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经济上正外部性和生态环境上的负外部性利益冲突协调原则,建立矿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开采出来的煤及其附属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虽说矿业城市是矿产品的制造者,但矿业城市并不能阻止其他工业城市消耗矿产品,并且制造矿产品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工业城市的消耗。

三、结论

本文针对煤炭资源开采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补偿问题,从环境治理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的角度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两种冲突利益为理论基础,构建煤炭资源开采生态补偿制度,实现对两种冲突利益的协调,其它矿产资源的开采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可以类似方法解决。

第五篇:汶川地震对四川遗产地旅游的影响及市场恢复策略前瞻

[摘要] 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动世界。震中所在的四川省是我国遗产大省和旅游大省,其遗产地旅游受到重创。本文依据国际上对于旅游危机治理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可能对四川遗产地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就灾后旅游恢复提出建议。[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遗产旅游 旅游灾难 恢复策略

一、引言四川是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在我国列进世界遗产名录的35处遗产地中,四川有5处,居全国第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居全国第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进“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省等各级自然保护区163个;世界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历史文化名镇(村)1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凭借得天独厚的遗产资源上风,四川跻身于旅游大省之列,2007年全省旅游收进达1217.31亿元,是全国第9个旅游总收进突破千亿的省市。遗产旅游始终是四川旅游最抢眼亮点。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级汶川地震,其惨烈程度几十年不遇。灾情最为严重的四川省职员伤亡惨重,诸多遗产景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后,该省的旅游已全面停止。2007年四川的旅游总收进占到全省GDP的11.6%,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意义显而易见。因此,在灾难发生之初即着手启动应急措施,制定和实施旅游恢复策略,这对于四川省的灾后重建和经济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国际上对于旅游危机治理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可能对四川遗产地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并就灾后旅游恢复提出建议。

二、汶川地震对四川省遗产地旅游带来的直接影响1.旅游业务的全面暂停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通知,提示游客近期暂不要前往或途经灾区旅游;第二天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报》,要求各省市区旅游部分迅速通知所辖地区旅行社立即停止组织赴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这对正步进旅游旺季的四川省旅游业无疑是迎头一击。2.旅游基础设施的损毁其中高速公路受影响稍微,5月14日已全部恢复畅通,但以汶川为中心的国省干线公路出现隧道塌方、大桥移位等较严重情况,通往九寨沟等重点遗产景区的道路损毁严重。灾区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3.自然文化遗产的损毁四川地震灾区涉及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文保单位225处。目前所知损失最为严重的是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垮塌,鱼嘴裂缝,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截至16日,全省共有56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79处省级文保单位遭受损失,馆躲文物损失758件。4.旅游业的人财物损失包括旅游治理部分及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娱乐业等在内的旅***业的职员伤亡、应急投进(包括搜救、疏散游客、取消预订团队等)、宾馆等接待设施损毁等。截至5月20日18时,全省旅***业共遭受经济损失331.47亿元。

三、汶川地震对四川省遗产地旅游市场恢复的预期影响近二三十年,世界范围内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难,有关旅游危机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表明,灾难地旅游市场恢复受以下因素影响:灾难的性质:受单

一、随机危机事件影响、后果可清楚预见的旅游市场易于恢复,后果不确定的危机事件(如美国9.11事件)将延缓恢复过程;旅游目的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处于成熟期的旅游目的地比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旅游目的地市场更难恢复;灾难地区地理范围的大小。据此分析汶川地震对四川省遗产地旅游市场的预期影响如下:1.汶川地震灾难的性质对旅游市场恢复的预期影响汶川地震破坏力强,影响面大,但其性质仍属单

一、随机的灾难事件,后果清楚。据现有报道,灾情最严重的都江堰遗产地固然二王庙等古建筑垮塌,但堰体本身经受住了大震的考验,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几处重要设施无大碍,其遗产魅力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由于度过此次地震灾难而更添传奇色彩。省内其他世界遗产地除青城山道观受损严重、九寨沟交通暂时阻断外,大熊猫栖息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黄龙等处均无大碍,不可再生的遗产损失有限,灾后重建完全可以恢复各遗产景区的旅游。从心理因素上来讲,汶川地震非但没有像9.11事件那样撼动社会核心价值,相反震后中国政府积极作为的出色表现和全国人民、海外同胞万众一心共度难关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灾后遗产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wlhtipo235.com/jzddc/

下载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经济学专业 王重锴) 【摘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

    国外对就业的研究[五篇材料]

    由于不充分就业和失业现象的大量普遍存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劳动就业水平,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思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

    国外早期生态观研究的论文5则范文

    摘要:直至1850年,美洲大陆仍普遍存在着两种水火不容的环境理念,一方面是欧洲殖民者长期抱有的“人类独尊”思想,即人与自然并非平等共生,环境理所当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印......

    国外学者对反腐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反腐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腐败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同时还有影响腐败的方面,以及探究如何进行反腐更为有效。研究更多体现在廉政建设上,......

    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实践情况[最终定稿]

    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实践情况 ( 韩鲲 )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05017107) 摘要:总体看来,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时期,大力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切实改善......

    关于对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关于对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都会从不同的程度影响中国的经济从而影响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面对国际的新型经济结构,面对不可预知......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王崑声 袁建华 陈红涛 蒲洪波 引言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航天和国防领域所惯常采用的研制管理方法,保障了自“大力神......

    对农业生态补偿及运行路径研究

    对农业生态补偿及运行路径研究 1政策支撑方面的问题 (1)法律保障不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依据繁乱混杂,尤其缺乏权威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中央和国务院在农业生态补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