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委委员、副乡长在五斗江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五斗江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们撸袖实干的务实之年,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奋进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发扬“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排难而进,奋发图强,较好完成了乡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获得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乡镇、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培植财源工作先进单位、构建“五头”护水生态管护体系先进乡镇等荣誉。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尽锐出战,久久为功,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迎接脱贫攻坚国家巡查整改等工作,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入手,以安居扶贫、产业扶贫、设施扶贫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水平。“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南坑村达到各项脱贫指标,实现整村脱贫;
全乡77户2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安居扶贫,实现居者有其屋。一锤接着一锤敲,扎实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完成任务数39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三和村爱心公寓、联桥村兜底集中安置点已搬迁入住,解决了19户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南坑村百岁亭兜底保障集中安置点和米石村、木洞村2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面入住,解决了37户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以可持续思维推进产业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可持续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建2个扶贫车间,成为贫困户“家门口”的就业基地。新建茶叶基地300余亩。引进的福建宏茗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采购54740斤原料鲜叶,生产干茶11753斤,让茶农尝到了发展茶叶“甜头”,掀起了发展茶产业的又一轮“热潮”。南坑村种植香芋150余亩,成立香芋专业合作社。全村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成为“三薪”农民,享受股份分红。庄坑口村灵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种植面积达80亩。木洞村落实黄桃30亩、魔芋10亩的种植规模。车坳村成立无公害生态大米种植合作社,组织20余户党员群众,流转土地110余亩进行生态大米种植。三和村种植了40亩中草药。4个贫困村发展了光伏扩面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并成为驱动全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引擎。
以实干的作风推进基础设施扶贫,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想富,先修路。”累计硬化南坑村小学至洞下、丰溪至钱屋、品溪、高坪、王吹等5条通组公路4.6公里。启动了非重点贫困村25户通组公路建设。丰禄村、米石村7条通组公路已完成硬化。全乡硬化贫困群众入户路14443米,改厕356户,改水207户,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应保尽保的原则推进保障扶贫,实现基本保障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贫困群众的新农合、新农保参合费用纳入兜底管理,由政府统一缴纳费用。筑牢健康扶贫“五道防线”,贫困户看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293名贫困户办理了大病门诊。建设了1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就业保障扶贫全面向贫困户倾斜,其中旅游扶贫80名、扶贫信贷通69名、生态护林员18名、公益性岗位16名、河道保洁员17名,有力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增收难题。
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智志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创办了五斗江乡脱贫攻坚示范基地。按照“扶志、扶智、扶勤、扶德”要求进行重点打造,建成了四个示范引领平台。即扶志产业基地——南坑村香芋产业基地。扶智培训基地——南坑村志智双扶培训学校。扶勤就业基地——建立劳动扶贫服务公司,实现剩余劳动力有效输出。扶德文明基地——建设孝悌走廊。通过“孝”文化凝聚脱贫力量,引导群众崇尚文明新风。大力开展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全年分批次共培训贫困户270人。
(二)全力以赴,主攻产业,乡域经济加速壮大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充分利用五斗江人脉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分赴广州、杭州、苏州、南通等地外出招商,加强项目跟踪,成功签约项目4个,其中2家企业已入驻园区,超额完成了财税任务。并持续做好帮扶企业“降成本、优环境”工作,努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7年度我乡财政收入达到1985.8万元,同比增长8%。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其中总部经济税收1752万元,国税1737万元,地税万元。非税收入106万元。
招商引资量质双升。今年完成首创环境有限公司、遂川绿丰木业、江西豪升家具、遂川盛世嘉和涂料有限公司的签约,完成内资任务1.9亿元,外资任务5000万美金。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亿,工业总产值68.6万元。同时,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农村电商方兴未艾。在邮政e邮和农业益农社的大力支持帮扶下,全乡今年新发展益农社5家,涌现了南坑邱泳锋等一批优秀电商代表,五斗江农村的优质产品销路得到拓宽,林乡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创新了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三)统筹推进、建管并重,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始终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深入推进八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加大圩镇管理,城乡环境焕然一新。
生态建养步伐坚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山水涵养,借鉴塞罕坝经验,动员群众植树造林,合理分配木材指标,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切实管护好27万亩绿色银行。深入开展“碧水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升级版--“五头护水”机制,整治违规养殖场,关停1个无证采砂厂,呵护好蜀水河域一泓清泉。五斗江村被全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的殊荣,为我乡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又一张“国字号”招牌。
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在南坑村品溪,庄坑口村洞下,三和村昌浦,车坳村下街、兰田等8个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项目。融入党建文化、红色文化、精神文明、乡土特色文化、体育文化,将美丽乡村点打造成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在南坑村、车坳村、五斗江村公路沿线开展庭院经济建设,凸显农家特色。“陌上风光何处寻”,一幅田园风光美卷正在红土地上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机制。按照“十个一”要求,购置了自动装卸式垃圾转运车1辆,摩托车垃圾转运车9辆,发放大型垃圾桶650个,户用垃圾桶3000个。落实保洁员43名。丰禄村创新开展保洁员竞聘工作。引入市场机制,与富源环卫公司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圩镇环境卫生和主干道垃圾回收处理实现社会化运作。全年垃圾处理投入资金达67万元;
扎实推进土坯房整治工作,拆除危旧土坯房主房478栋26675平方米,附属房304栋8021平方米,粉刷土坯房274栋30878平方米,通过土坯房的综合治理,特别在车坳村实现土坯房统一风格装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创造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圩镇功能日臻完善。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圩镇乱搭乱建雨棚、铁皮棚30余处。老农贸市场整体拆除。在城镇综合配套上,大力实施亮化、硬化工程,安装路灯25盏,建设新农贸市场停车场600平方米、休闲小广场110平方米,划分停车位60余个。
(四)以民为本、补齐短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历史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双手触摸民情,用双脚丈量责任,以进京赶考的心态,努力答好民生考卷。一是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乡发证2785户,发证率97.8%。拨付耕地地力补贴142万元。开展春秋两季畜禽集中免疫工作。新增造林面积2726.6亩,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二是卫计水平稳中有进,把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卫计工作重心。组织开展了农村妇女“两癌筛选”检查。全乡新生人口220人,人口出生率16.8‰,其中男孩114人,女孩106人,性别比107:100。政策内出生198人,政策符合率90%。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征收了58万元社会抚养费;
三是乡村治理不断创新。围绕打造“孝廉乡镇”的目标,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挖掘身边好人,开展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南坑村村民江菊兰被评为江西好人,并入闱“中国好人榜”。以开展全领域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攻坚年活动为契机,推进“平安五斗江”建设,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重点做好十九大期间维稳工作,实现了五个“未发生”。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入近8万元,在全乡重点路口路段安装35个高清摄像头;
四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6人,发放奖金3200元。发放大学生入学奖金4万元,发放中、小学校教育基金各5000元。五斗江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中考、小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对接华南农大学生开展暑期学生夏令营活动。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和金秋助学活动,争取到县总工会帮扶资金2.1万元;
五是社会保障全面铺开。2017年共发放各项财政保障资金271.85万元,其中五保金23.1万元,低保金191.3万元、优抚金3.4万元,大病救助金16.4万元、高龄补贴14.2万元。发放高中生助学金6.55万元,中小学寄宿生补助16.9万元。2017年全乡新农合、新农保参合率达98%,参合总金额为156万元。3705人次获得农村合作医疗补助640万元,5258人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92人领取了农村基本养老金。抓好征兵工作,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把好征兵廉洁关,输送4名应征青年入伍。
一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职能、改作风,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一树两强”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一以贯之纠“四风”,严惩慵懒散虚。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广泛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大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整治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此同时,市监、统计、消防、安全生产、通信、金融、保险、供电、农技、水利、气象等服务乡域经济发展有新作为,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位代表,2017年的工作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坚强和乡党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乡人民,向所有支持五斗江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主要是:林木资源已经进入新一轮的生长期,加上划定生态红线区、蜀水河保护带等因素,林木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极大的制约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乡内支柱产业不强,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信访维稳压力大,目前,正处于管理改革的创新期,观念调整的转化期,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民政救济、脱贫攻坚等领域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和集中等等。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与新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朝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奋进,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用新思想指导登高望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担当拼搏,努力实现在全县乡镇中进位赶超、争先创优。我们要以新作风扛起使命担当。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深入查摆、及时纠正“四风”问题,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拓创新善担当,快速反应破难题,雷厉风行抓落实,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工作的殷殷嘱托,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努力把五斗江打造成“脱贫攻坚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乡镇、红色生态旅游胜地乡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实际引进项目资金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今年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工业强乡战略。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找准定位,以发展特色种养业为抓手,突出生态绿色优势,壮大香芋、灵芝、生猪、茶叶的生产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抱团入股经营和常态性劳务输出,最大程度保障贫困户稳定受益。做优农产品质量,推动“五斗江”商标的共享使用,提升五斗江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按照“全景遂川·全域旅游”定位,用好用活五斗江“红、古、绿”三张名片,实施朱德指挥所精品工程、红二十八团旧址修缮工程、蜀水一河两岸景观带建设,落实“寻找兴奋点、找准着力点、形成引爆点”的要求,破解我乡旅游产业发展困境;
三是抓紧抓实招商引资,坚持“招外”与“扶内”并举,在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招好工,服好务。加紧在谈项目的跟踪对接,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重点做好首创环境有限公司建设工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深入剖析国家、省、市投资方向,灵活运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利好政策,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
(二)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抓好林木资源保护与发展,高标准完成造林任务,让五斗江27万亩林地健康持续发展;
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为原则,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村民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认真开展“两违”“两超”整治、圩镇秩序整治和超店经营整治。全面消灭存量危旧土坯房,巩固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成效,细化“五头护水”举措提升“河长制”,进一步推进铁腕治砂,努力呵护好蜀水河。全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着力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城乡环境。
(三)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着力提升文明水平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弘扬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深入实施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助力创文明城行动。抓好民间艺术传承,留住更多古味。构建文化载体,开展斗牛狮、舞龙灯、广场舞、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四)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强化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培育新乡贤文化,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用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重点做好征地拆迁、扶贫、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的重点人群信访维稳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切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建设“平安五斗江”。
(五)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增强民生福祉
聚焦特殊贫困群众,注重对贫困户的“扶心、扶志、扶智、扶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托举全面小康梦,让林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按照2018年全县整体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统一部署,坚决服从服务好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调度,以攻城拔寨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深化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对准“三率一度”和“两不愁、三保障”靶心,持续深化“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安居扶贫再深入、教育扶贫再对接、村庄整治再推进、精准帮扶再持续、劳务扶贫再就业七大工程,全力补齐政策宣传、非贫困群众满意度、台账资料等方面短板,对标对表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掉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扶持农村电商,支持和鼓励能人回乡,打造“城归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组路、入户路修筑力度,推动“厕所革命”,对接传化·安心卫生室资助项目,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新征程,政府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提振精气神,持续转作风,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展现为民情怀。
打造为民政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既做显绩、更求潜绩,更加重视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打造务实政府。强化学习型政府建设,常态化开展干部学习交流,切实增强“八项执政本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痛点,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攻坚落实,争当破解难题的主攻手、引领发展的主心骨。强化政府效能建设,优化乡村两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举措,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改革创新者鼓劲,为敢于担当者撑腰。
打造法治政府。深化依法治乡工作,抓好“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健全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机制,定期向乡人大主席团报告工作、向政协联络组通报情况,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更加主动地回应社会关切。
打造廉洁政府。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突出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一准则两条例”,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要像呵护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久久为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让“中梗阻”、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绝无立身之地。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厚立从政之德,多积尺寸之功,永葆清廉本色。加强警示教育,弘扬好家风,打造具有本土气息的廉政文化名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严惩腐败问题,以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用激情绘就蓝图,用实干成就梦想,为加快建设小康五斗江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灵丘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
灵丘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7)
关于灵丘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4月9日在灵丘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灵丘县财政局局长
勾海德
各位代表:
现将灵丘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原则,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精准调控,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精准度和有效性,助力脱贫攻坚,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17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517万元,占年初预算11577万元的116.76%,占财政总收入27174万元的49.74%,比上年同期11218万元增收2299万元,增长20.4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财政系统完成6013万元,比上年同期3448万元增长74.39%;
国税系统完成3931万元,比上年同期2530万元增长55.38%;
地税系统完成3573万元,比上年同期5240万元下降31.81%。
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7174万元,占年初预算23123万元的117.52%,比上年同期22833万元增收4342万元,增长19.02%。
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财政系统完成6013万元,比上年同期3448万元增长74.39%;
国税系统完成14813万元,比上年同期10457万元增长41.67%;
30.20%;
文化体育传媒支出4149万元,比上年同期4498万元下降7.7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955万元,比上年同期31111万元增长12.36%;
医疗卫生支出10272万元,比上年同期17278万元下降40.55%;
环境保护支出5175万元,比去年同期8967万元下降42.29%;城乡社区支出5920万元,比上年同期5632万元增长5.11%;
农林水事务支出55825万元,比上年同期36446万元增长53.17%;
交通运输支出2915万元,比上年同期4238万元下降31.22%;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支出1314万元,比上年同期1085万元增长21.11%;
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2299万元,比上年同期1176万元增长95.49%;
住房保障支出11825万元,比上年同期21146万元下降44.08%。
420万元,门头峪水库蓄水项目929万元,“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项目120万元,文旅产业基金项目1210万元等。
4、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
2017年全县财政收入总计为210796万元。其中:当年县级公共财政收入135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5132万元(返还性收入72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0268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171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508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58万元,调入资金7318万元,上年结余8061万元。
2017年全县财政支出总计为210796万元。其中:当年县级公共财政支出19211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7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189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21万元, 结转下年支出1797万元(专项资金结转)。
收支相抵后,全年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6314万元。其中:本级收入84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58万元,上年结余221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1700万元。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16314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3804万元,上解支出82万元,调出基金2428万元。
用财”职能作用,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围绕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加强部门协作。坚持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收入进度,做到旬关注、月调度、季小结、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做好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控,做好对重点企业的调研分析,全面掌握其税收变化情况,落实好“营改增”相关税收政策,完善各项税收征管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及时清理到期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税收收入完成7504万元。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提高执征执收部门积极性,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非税收入足额征缴入库,不断增强财政部门的收入管理职能,非税收入完成6013万元。三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政策敏感度,把握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支出的政策动向,配合各部门积极立项,将准备工作做实做细,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争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171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02688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对壮大我县地方财政实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各项事业的长足发-8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勒紧腰带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机购置补贴发放96户,补贴资金163.73万元;退耕还林补贴发放46690户,补贴资金897.9万元;农业“三项补贴”发放46512户,补贴资金3007.30万元;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补贴发放78049户,补贴资金1560.98万元。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3752万元,使全县35699名农民受益;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11000万元,人均提高167元,确保了337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领取;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53万元,确保了全县城市低保对象1787户3342人的低保金按时足额领取;发放农村居民最低保障金4508万元,确保了全县农村低保对象18934人的低保金按时足额领取;发放农村五保金1274万元,确保了全县2978名五保供养对象的五保金按时足额领取。
(四)致力精细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财政投资评审范围不断拓宽。建立了初审、复审和稽核为一体的三级评审体系,评审范围由过去的建筑安装、市政道路等基本建设项目评审逐步拓展到水土保持、水利建设、土地测绘等项目。全年评审各类政府投资项目39个,评审投资总金额47119万元,审定金额41905万元,审减-10模式是我县走出的一条别具特色的资产收益富民路,被财政部办公厅作为资产收益成功案例予以通报表彰,全国共表彰六家,我县是山西省唯一入选案例,要求全国交流学习和参考借鉴。二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在财政资金调度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部门下达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要求,对上滞留结转结余的资金进行回收和盘活,对正在实施的项目督促实施单位保质保量完工,对无法实施的项目进行盘活重新安排,全年统筹整合扶贫资金达30994.78万元,主要用于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及生产发展等方面,从资金方面保障了全县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落实产业贷款扶持政策。为了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为贫困村群众通过贷款贴息、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方式兴产业。充分调动各类金融资金加大以粮、果、菜、畜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开发投入,真正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提高“造血”功能,为精准脱贫夯实基础。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实行封闭管理运行,资金拨付由扶贫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后,财政部门结合扶贫部门意见按进度拨付。同时,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资金落实责任倒逼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佳效益和安全高效运行。
2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进行了初步筛选识别,建立了PPP项目库,邀请省财政厅专家对我县PPP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各部门掌握PPP模式重点支持方向和推广思路,助推PPP项目落地生根。当前已着手实施的PPP项目有 “灵丘县城头会生态民俗有机养生文化旅游园区PPP项目”,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库,获省市两级财政奖励资金70万元,项目正在稳步进行中。计划投资59000万元的“灵丘县平型关革命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和计划投资58000万元的“灵丘县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去年年底完成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择优选择了社会资本方,上述两个项目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加大“三基建设”资金保障力度。按照县委和省市财政部门关于加强“三基建设”的有关精神,在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三基”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三基建设”财政投入保障的实施方案》,将“三基建设”经费列入重点保障范围,切实加大对“三基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各项“三基建设”经费足额保障到位。我县全年 “三基建设”实际投入4166万元,较应投入经费总额4031万元增长3.35%;乡(镇)运转经费全年实际投入840万元,应投入经费总额840万元;村级组织-14省市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设置了债务考核评价指标,对债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性债务管理水平,防范了债务风险。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启用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政府性债务全部录入系统锁定,动态监控,为分析债务风险,研究化债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四是加强预算管理。政府性债务按规定分类列入预算管理,足额安排还本付息资金。严格限额管理,确保县级债务控制在省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之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全面排查整改违规融资举债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县加快转型发展、全线冲刺脱贫之年,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对推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落实积极有-16中:个人部分支出70264万元;商品服务支出2036万元;项目支出15415万元;预备费2000万元;预留政府债券付息支出1046万元;预留物业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3083万元;专项财力支出42121万元(含上年结余专项指标结转1797万元);援疆上解支出52万元。
预算支出安排的增减情况:
个人部分:全面保障了现行的个人部分支出项目政策,与去年相比,今年按上级要求新增预留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均300元调资的个人支出2500万元,物业补贴232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人均200元/月),通讯补贴305万元(公务员及参公事业单位人均200元/月),值班费458万元(公务员及参公事业单位人员300元/人,每月最多一天)。退休人员划归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中心管理,调减支出15745万元。
项目部分:严格压缩各单位一般性支出。党建经费、扶贫领域、社保支出应保尽保。新增项目主要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级代缴保费12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县级配套51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县级提标229万元,提高教师待遇补助经费500万元,营养餐全覆盖县级负担850万元,广播电视专网建设46万元,人大预算联网经费200万元,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63万元,-18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736万元,主要用于平型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三河治理PPP项目,育英街王庄路棚改项目,政府债券付息支出和中央彩票公益金对贫困老区的脱贫攻坚支出。
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安排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0336万元。其中:当年预算安排收入30204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483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533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036万元),上年结余20132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635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1115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18万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550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1315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379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8376万元。
年底滚存结余14836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196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1252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27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3115万元,主要来-20稳中向好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放水养鱼意识,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和其他已出台的减负政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经营性收费和各种垄断收费重点予以规范,切实进一步降低我县的企业负担。二是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财政投融资模式,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推广和运用“财政+金融”新组合模式、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结构模式,加快调整我县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重点支持文化旅游、有机农业等新型产业集群和“十大工程”发展。加快推进PPP示范项目建设,将财政补贴纳入中长期财政预算,将“补建设”变为“补运营”,兑现对社会资本的承诺,增强PPP项目吸引力,改变我县PPP示范项目数量规模偏小、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的局面。三是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支持棚户区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扩大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撬动银行金融机构为全县重大项目融资,努力促进解决企业项目资金不足难题。落实好我县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有效降低各类交易成本。
(三)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
2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二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政策与就业创业政策配套衔接,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巩固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农村低保线和脱贫线的有效衔接。
(五)坚持管理兴财,积极创新完善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项目库特别是储备项目建设,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加强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强化对重点民生支出和重大专项支出的绩效评价,注重评价结果运用,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预算资金。建立健全预决算公开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公开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债务管理。目前,我县政府债务规模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和财政支出压力。要严格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新增债券要严格限定在公益性资本支出范围,坚-24为面向京津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特色城镇”而努力奋斗!
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4月印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一般公共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地方财政的税收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共享税收地方分享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地方固-26社会发展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援助其他地区、国土资源气象、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和其他支出等。
9、民生支出:民生支出指财政支出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国土海洋气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等支出科目的总和,不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资源勘探信息、金融、其他支出等支出科目。
10、政府性基金支出:指用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
11、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由县政府设立的,从规定范围筹集的,用于调节和平衡预算平稳运行的预算储备资金。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公共财政预算当年超收收入;公共财政预算财力性结余;政府性基金滚存结余;统筹整合的专项资金和财政存量资金盘活资金;县政府批准的其他收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应当用于: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的-2815、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0-
第三篇:壶关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
壶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
关于壶关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4月9日在壶关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壶关县财政局局长 李建芳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 “突出一个重点,打好六场硬仗”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及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意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持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强化收支监管,统筹整合财政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
重点项目和工程,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总体良好,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68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5%,比上年下降16.11%,减收339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21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84%,增长2.52%,增收276万元;非税收入完成646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1.5%,下降36.22%,减收3672万元。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89588万元,为变动预算(下同)的98.33%,增长10.61%,增支18191万元。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执行13942万元,为预算的92%,增长8.96%;公共安全支出执行5932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6.81%;教育支出执行32171万元,为预算的95.82%,下降19%;科学技术支出执行124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352.3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执行2679万元,为预算的100%,下降14.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执行30598万元,为预算的99.78%,下降2.4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执行18192万元,为预算的100%,下降14.63%;节能环保支出执行7640万元,为预算的95.56%,增长174.03%;城乡社区支出执行15249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79.53%;农林水支出执行39130
上年结余收入198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共计12722万元。当年基金支出执行9585万元,为变动预算的79.88%,增长55.9 %。主要支出项目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8万元,占预算的100%;城乡社区支出5461万元,占预算的69.36%;商业服务业支出261万元,占预算的100%;其他支出3437万元,占预算的99.94%;债务付息支出58万元,占预算的10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72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414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土收入以及“煤改电、煤改气”上级补助资金增加。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529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752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773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525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30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094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657万元。
(四)债务情况
2017年市财政下达我县置换债券740万元,主要用于置换存量政府债务(开行贷款项目)。截止2017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3451万元,比上级财政批准的2017年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力度,整合资金规模达到35800万元,其中县本级预算扶贫资金2058万元。全年拨付扶贫资金34271万元,包括产业资金13583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122万元、其他项目资金1566万元,全力支持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000余贫困户、16000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通过立项竞争,我县连续二年获得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格,争取到位资金2000万元,扶持12个乡镇20个村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壮大难题。
全面促进教育发展。教育事业全年支出32171万元,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16.97%。拨付生均公用经费2137.05万元,保障了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发放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和营养餐补助资金2019.4万元,有效减轻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拨付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国家助学金33.5万元、免学费资金290.55万元,拨付普通高中助学金207.5万元、免学费资金87万元,拨付学前教育幼儿资助资金133.55万元。上述各项资助救助资金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937人;下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项目资金828万元、下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011.66万元,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支持生态环保力度。全年投入节能环保资金7640万元,其中落实“煤改电、煤改气”冬季清洁取暖工程专项资金7147万元,保证了清洁取暖工程的顺利推进。
3.支持转型综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一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落实普遍性降费政策,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涉企收费6项,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拨付山西壶化集团企业上市奖励资金70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400万元,加快推进壶化集团改制上市,促进了科技潜力产品研发;三是落实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项工作经费1000万元,支持了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四是拨付其他企业项目资金442万元,支持了重点项目、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企业品牌建设。
4.拓宽融资渠道,推进重点工程实施
针对全县脱贫攻坚、旧城改造、旅游开发等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发挥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及城建开发、扶贫开发等国有投资公司融资平台功能,规范开展城中村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大力推广PPP模式,吸引国家政策银行和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项目,补起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短板。全年融通到位资金5.5亿元,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同时,还盘活沉淀财政存量资金3260
设,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风险防控能力。
各位代表,2017年,虽然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大,但预算执行结果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履行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干部群众和财税干部共克时艰、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县域经济总量小,经济转型升级难度大;税源不足,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牢;刚性支出增长迅猛,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仍有阻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等等。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18年预算,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关系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十分重要。
(一)2018年预算总体要求
根据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财政工作要求,综合考虑我县今年财政经济发展
0
(三)2018年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定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任务18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1%。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基于我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经济稳中向好,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收入目标。
按照目前已接到通知的上级转移支付和返还性收入指标算账,今年我县预算财力为137676万元。资金来源为: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940万元;②返还性收入四项共计3532万元,包括增值税返还收入1161万元、营改增增值税税收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988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983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400万元;③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不指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资金)八项共计73140万元,包括原体制补助收入470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5162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8881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038万元、结算补助收入22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864万元、其他补助620万元;④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指定专门用途的转移支付资金)十一项共计38841万元,包括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补助15046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
支出的规模数,不能等同于可支配财力。除去列收列支的定向支出和有指定用途的政策性资金,2018年可供支配的消费财力与当年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需求相比较,存在较大缺口。对于这些缺口,我们将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力度增收节支、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方式加以解决。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500万元,主要收入项目是: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5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万元,加上上年基金结余收入241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58万元,共计1297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97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城乡社区支出12854万元、其他支出6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8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131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97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34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900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66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4340万
收入应缴尽缴。
(二)发挥财政政策功能,积极推进转型综改发展 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国家降税减费有关政策,清理违规基金和涉企收费,落实财政扶持和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壮大财源基础,培育新的财源。
扎实推进融资工作。充分发挥好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城投公司、扶贫开发公司的融资平台功能,紧紧抓住政策性银行给予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低息贷款的政策优势,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政策贷款,解决移民搬迁、城中村改造项目资金需要。高标准推进已签约落地的“两路三街”拓宽改造PPP项目,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加快水上公园综合改造、集中供热扩能、污水处理二期等项目的PPP包装工作,争取年内再落实3个通过PPP模式运作建设项目。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调动各部门力量,继续加大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主动向省市反映我县财政经济运行困难和问题,用好用活贫困县支持倾斜政策,争取中央、省、市在转移支付、新增债券、美丽乡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推动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事业。围绕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率,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壶关一中初中部、部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中小学运动场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有效改善县乡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实施“52132”中高考奖励政策,激发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
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及时落实就业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规定提高财政负担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足额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加强对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兜底保障。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资400万元完成100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实现全县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提高40元,达到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提高5元,达到55元。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助政策落实到位,支持完成县医院门诊楼和妇幼院综合楼建设。
继续支持“三基建设”。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财政保障
价和财政评审工作,更好地促进部门履职尽责。推进绩效评价和监督结果的应用工作,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着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按规定做好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交易改革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等工作,发挥好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依法采购水平。
各位代表,2018年财政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财政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认真按照县人大本次会议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壶关篇章做出新贡献!
壶关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4月9日
0-
第四篇:河曲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15
河曲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15)
河曲县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报告(草案)
――2018年4月10日在河曲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河曲县财政局局长 吴虎生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交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015万元,完成预算46700万元的117.8%,较2016年增长6.69%。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07938万元,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564万元和使用债券转贷资金133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省财政厅、市财 1 政局追加预算指标作了相应变动:一是专项转移支付指标增加35073万元(当年共下达专项款47674万元,年初预算预安排12601万元);二是农业、义务教育、社保、公共安全等转移支付补助增加10830万元;变动后支出预算为165735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收8315万元按照预算法规定没有安排支出,全部补充到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使用的759万元置换债券安排支出754万元,全部用于置换2013年审计认定的政府性债务,置换债券资金结余5万元。
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7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165735万元的92.8%,结转下年支出11936万元。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0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087万元,教育支出2747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0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2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36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15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23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544万元,农林水支出3380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48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5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04万元,金融支出28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73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25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83万元,债券转贷资金付息支出398万元,其他支出198万元。
经汇总,2017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安排的 “三 2 公”经费决算总额为548.68万元,比2016年决算576万元下降4.7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27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56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62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413万元,保障房出售等其他基金9675万元。
上级财政下达专项政府性基金182万元,上年结余429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入6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000万元,合计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32822万元,支出25034万元,上解债券发行费用1万元,调出203万元,结余7584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25034万元主要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5927万元,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支出5501万元,河中新校区、引黄工程、隩滨路、综合馆等委托代建、政府购买服务、汇丰交通注册资金等支出6277万元,集中供热补贴、市政工程、高速连接线、土地开发等支出732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我县没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即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216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67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 3 金收入4372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121万元。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715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09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97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363万元。
截止2017年底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66716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000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5955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758万元。
(五)认真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
2017年,县财政认真落实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努力提高财政支出规范性和有效性,理财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重点工作得到进一步保障。
1、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
2017年,县财政加大对“四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全县119家预算单位全部按时公开2016部门决算和2017部门预算,同时强化了预算执行主体责任,进一步严格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强化脱贫攻坚资金管理
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17年共安排县级专项扶贫资金2100万元,比2016年增长326%,净增1607万元。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25401.944 4 万元,安排十五类391个项目:
1、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1975万元,2、扶贫林业生态项目1622.77万元,3、教育卫生扶贫项目805.235万元,4、社会保障扶贫项目473.424万元,5、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400.9815万元,6、扶贫养殖产业化项目701.59万元,7、旅游产业扶贫项目446万元,8、农村基础设施项目7031.7万元,9、水利设施和饮水安全项目4533万元,10、金融扶贫项目1826.1635万元,11、光伏扶贫项目1000万元,12、农村危房改造项目536.08万元,13、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100万元,14、村容村貌整治项目350万元,15、特色产业启动、扶贫周转金1750万元。
3、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脱贫攻坚和三农发展同步推进,低保、五保、优抚等社保政策足额落实,新农合、城镇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医疗制度统筹实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等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文化体育、园林绿化等为民利民项目及时保障。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安排的民生支出130832万元,占到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07%。
4、保障“三基建设”投入
认真落实“三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全年共安排省级专项资金4281.73万元,市级专项资金239.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217.1万元。每个乡镇补助资金20万元推进乡镇干部周转房及“五小”建设;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福利费标准并下达乡镇机关食 5 堂伙食补助,乡镇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日伙食补助可达10元左右。乡镇运转经费、村级运行经费、社区运行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按时兑现乡镇工作补贴提高标准;进一步提高村(社区)两委主干的基本报酬;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助和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保障政策。成功申报为全市四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县财政配套200万元。
2017年我县各项预算任务全面完成,财政收支稳中有进,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财政收入还处于恢复性增长,持续稳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吃饭财政特征明显。面对这些,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十二字要求,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提供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8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为:
(一)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770万元,比上年增加5.01%。按照2017年与上级财政结算口径计算,我县公共财政2018当年可用财力为102862万元,主要包含以下来源: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770万元
2、上级补助收入36603万元
(1)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2626万元
(2)指定用途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3977万元
3、调入政府性基金174万元
4、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315万元(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收8315万元)
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合计129500万元。其中:当年财力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2862万元,2017年结转预算支出11936万元,省市提前下达的专项款指标安排支出14702万元。
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9500万元按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72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703万元,教育支出2825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0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7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13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587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24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230万元,农林水支出1878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54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6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09万元,金融支出92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334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79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18万元,援疆支出76万元,其他支出637万元。
其中:当年财力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2862万元按经济用途分类:
1、财政供养人员支出54614万元
(1)在职人员工资性支出44981万元
(2)离退人员离退休费7968万元
(3)依据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会费1665万元
2、无收入来源自收自支人员财政补助支出3389万元
3、其他人员支出3998万元
4、社会保障县级财政安排支出4608万元
5、行政事业单位公用、业务经费3765万元
6、其他专项业务经费2945万元。
7、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支出5735万元
8、脱贫攻坚和“三农”支出6031万元(其中:县级扶贫专项资金4500万元,较2017年净增2400万元)
9、中央和省下达指定用途转移支付安排支出13977万元:
10、预备费3800万元
经汇总,2018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安排的 “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914万元,比上年预算963万元下降5.0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748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11668万元,保障房出售收入3900万元,其他基金收入4180万元。
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48万元,与收入一致,其中:
1、征地和拆迁等土地补偿性支出4800万元
2、农业土地开发支出112万元
3、土地出让收益和保障房出售收入安排的支出14836万元(1)委托代建、政府购买服务、债券转贷还本付息等支出5386万元
(2)棚户区改造园林绿化等重点民生支出7900万元(3)环卫保洁、绿化管护支出1550万元
另外,2017年结转基金预算支出7584万元,调出基金174万元,上级预下达专项基金2050万元,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2920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我县没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即没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145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86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321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269万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143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316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010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269万元。
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20万元,累计结余66736万元。
三、真抓实干,主动服务,确保完成2018年预算任务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全县脱贫摘帽
持续增加县级财政对扶贫攻坚预算倾斜力度,安排县级扶贫专项资金4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400万元。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按照中央20大项、省级6类56项的范围,应统尽统,2018年计划统筹整合2.5亿元以上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八大工程。
(二)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依法征收,做到应收尽收,严防税费“跑、冒、滴、漏”。二是调整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政策,适度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更多地用于扶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三是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加快结转项目执行,加大结余资金清理力度。
(三)保障改善民生,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将惠民生、补短板作为财政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投入稳定的支出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大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加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公共卫生,继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履行政策托底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配合上级财政部门落实县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细化财政预算,实施更严格的存量资金清理措施。坚持过“紧日子”,严控行政事业运行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强化会计管理和财政监督,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各位代表,2018年财政工作任务已定,我们一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完成各项预算任务。
河曲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大会秘书处 2018年4月印550份
第五篇: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7日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攻坚克难,跨越推进,全力夯实率先科学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城关区情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我加压,负重前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城关经济发展加速、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区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由200.73亿元、153.33亿元、127亿元、3957亿元和4.4亿元,分别增长到370亿元、322亿元、225亿元、100亿元和10.5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3%、16%、12.12%、20.37%和19%。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和省、市增长水平。
“十一五”是城关项目建设带动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调整最快的时期。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
目104个,占项目总数的3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年均增长12.12 %,高出“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的比例由0.6∶30.7∶68.7,调整优化为0.26∶20.28∶79.46,现代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8%和51.9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十一五”是城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23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十五”时期的3.4倍。新建和改造城乡道路14条,改造整治小街巷199条,新建标准化肉菜市场15个,新建改建公厕111座;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改造安置房103万平方米。完成8个新农村试点建设任务,改造农村危旧房521户,解决了6500人安全饮水问题。森林覆盖率达到1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39平方米。建成西北首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包干、对口帮扶、举报投诉、网格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五大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是城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环境改善最快的时期。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精简机构7个,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项。不断扩大对
外开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选择性,实现了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招大引强”的转变,引进项目386个、到位资金1861亿元,引进国内知名企业36家,分别是“十五”末的1.27、2.91和3.6倍。制定出台了《城关区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城关区项目建设服务承诺制度》等7个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重大项目指挥部推进机制,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十一五”是城关社会事业发展提速、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累计投入资金33.85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十五”时期的3.02倍。新建改建学校教学楼15栋,新开办学校4所。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3个。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10个,人均体育用地达到0.54平方米。开工和建成保障性住房1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22.86平方米增加到24.63平方米。就业、社保、医保、养老和救助等多项民生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累计为民兴办实事50件,一大批老百姓关注的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和养老等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691元和7373元分别提高到14503元和12351元,年均增长10.79%和10.86%。
“十一五”是城关经受考验较多、执政理事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遏制了经济总量占省、市比重连续下滑的势头,保持了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成功处置了“5·16”石峡口和“9·14”小达坪等自然灾害事件。妥善解决了区属改制企业、街办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社会保险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了一大批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引起的矛盾纠纷。有效防治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的安保和奥运火炬传递工作。成功举办了喜迎新中国六十华诞、万人升国旗等12项重大社会活动。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城关的发展定位,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123456”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准确把握城关的比较优势和阶段性特征,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城关发展的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城市管理这一重点,持之以恒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增强城关发展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着力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不断增强城关发展的凝聚力;必须牢固树立“大城关”的理念,增强服务全省、全市发展的意识,营造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氛围环境,不断扩大城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这些启示和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后工作中要一以贯之,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城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至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再造兰州”战略,按照区委“156”工作布局,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全面或超额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创历史新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亿元,同比增长13 %,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20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1%,超收5000万元。项目支撑作用更加有力,实行项目包干和指挥部制度,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区列102个打硬仗项目进展顺利,其中“5515”重大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式推进,庙滩子危旧房整体改造、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区等5个百亿元项目取得实质性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九州生态园等5个五十亿元项目启动实施;重离子治疗中心、九州主食厨房等10个十亿元项目和50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49项,开工率达到7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项目113个、实际到位资金59.29亿元。项目投资额、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推进速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2.15亿元,占全区GDP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城市形象改善显著。坚持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制定了《城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拆迁90万平方米,有力支持了兰渝铁路、南山路、北环路和雁滩地区规划道路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投入资金1.46亿元,启动了“兰山人家”和“青石小镇”建设,改造城乡小街巷40条,新建标准化公厕40座,完成了雁儿湾路、盐什公路改造和小砂沟桥维修加固工程。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0.1万平方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实施皋兰山面山森林景观绿化,深入推进“百万盆鲜花上街”、“大树进城”和“绿色雕塑扮金城”等十大环境美化工程,完成景观造林105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城区新增绿地168亩,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39平方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单位GDP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全面达标。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深入实施城市管理“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2212万元,新购置环卫作业车辆81台,推行沿街门店和生活垃圾全收集,启动道路清洗工作,推行农村道路专业化清扫保洁,实现小街巷专业化统一作业全覆盖,机械化清扫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35%。出台《城关区市容和环境卫生层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城关区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全面落实周末卫生大扫除、部门包街、临街店面责任公约等制度,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
善。注册资金1.3亿元,组建了区城投公司。
——社会事业发展提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教育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等“七大工程”,投入119亿元完成11所学校新建扩建,实施30名优秀师范生选聘计划,公开招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23名,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跃上新台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290万元。建成区级科技人才库、科技企业库和科研项目库。专利申报数量占到省、市申报总数的50%和70%。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投入7162万元,启动中医骨伤科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10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1所市级标准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8%。建成30个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建全国社区中医特色先进单位评估验收。食品药品监管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手段进一步创新,率先在全省建成人口信息全采集管理系统,计生工作在全市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制定出台《文化活区战略实施意见》。建成社区阅览室和农家书屋55个,新建体育健身广场1个、全民健身路径50条,推动20家文体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全国象棋名宿精英邀请赛等4项品牌赛事,开展第三届干部职工运动会等系列群众文体活
动759场次,荣获“国家阳光体育先进县区”、“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先进集体”称号。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省级文明县区标兵示范区” 通过验收,圆满完成了全市90%以上的国家“双测”迎检任务。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就业培训1.07万人,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725万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774人,率先在全省建成创业型示范城区。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 %。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支付标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遗留问题,将1864名职工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率先在全省建成社保参保人员电子档案和养老金模拟计算系统。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最高标准由8000元提高到3万元。广泛开展各类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补贴和救助金4559万元,惠及群众 22.3万人次。率先在全省建成虚拟养老院,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近1万人。启动了店子街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完成九州中心花园廉租住房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6.2 万平方米。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年初确定的10件实事全部完成。
——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快速提升。[HT]基层基础不断
夯实,投入 7725万元,建设3个街道、18个社区、10个司法所、10个执法中队和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面积达到 1.2万平方米。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力量,建立完善社区办公经费保障机制,将社区办公经费从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实施社会管理“八百工程”,购置流动接警治安巡逻车88辆,招聘视频监控员、文明交通劝导员、城管协管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楼院长、交通协警和专职校园保安1026名。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加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287起,彻底解决信访积案41件,率先在全省建成医患纠纷调节室和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168起,破案率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投入资金4400万元,完成九州石峡口等18处地质灾害治理。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置公共突发事件52起,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政府效能建设大力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1件,办复率均达到100%。办理市长专线投诉件642件,政务大厅办件量达到9万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核减工程决算973万元,节约政府采购资金542万元。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开展 “行政效能建
设年”和 “工作创新年”活动,全面推行“周安排、月计划、季调度”制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政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们努力发挥中心城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成功举办了春节灯饰亮化、元宵音乐焰火晚会、兰洽会大型文艺演出和重大节庆氛围营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活动,不仅为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和品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城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争第一、创一流”活动,承办了全省社保工作等7个现场观摩会,成功打造了虚拟养老院等13项特色亮点工作,100多项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奖励。不仅为省市发展创造了经验,而且充分展示了城关敢为人先、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了全区上下率先发展的信心。
一年来,我们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预备役营房和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全面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慈善事业等各项社会工作,有效发挥群团组织和统战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只争朝夕抓建设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和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关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要素制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土地资源匮乏依然是制约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多,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城市形象与中心城区地位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依然艰巨;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强,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创新完善率先科学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城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区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根据省委区域
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部署和“再造兰州”战略部署,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和“123456”的发展思路,按照 “南升北拓、整体推进,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组团布局、统筹发展,率先跨越、建设首善”的工作布局,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北城区开发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把城关建设成全省全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旅游休闲中心,经济最发达、就业最充分、保障最完善、社会最安全、教育最优化、文化最繁荣、生态最宜居的现代化城区,打造成引领全省和全市科学发展的“首善之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一个拓展、三个高于、六个翻番、六个提升”的“1366”目标。“一个拓展”就是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建成区面积再造;“三个高于”就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十一五”、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平均水平,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排名提档升位;“六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
基础上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努力向1000亿元迈进;“六个提升”就是产业发展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质水平全面提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发展空间、经济总量、产业体系、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六个再造”。
——发展空间再造。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依托九州开发区增容扩区,整体规划建设黄河以北地区,加快土地整理开发,力争拓展空间60平方公里。
——经济总量再造。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人均GDP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7万元以上。
——产业体系再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现代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增势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形象再造。实施“121”现代化城区建设计划,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8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任务,打造五星级酒店5家以上、城市综合体7个以上、地标性建筑群12个以上。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城市功能再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立体城市路网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城关”建设。加强学校、医院、公厕、菜市场、停车场和便民超市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综合性场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再造。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通畅、靓丽”的要求,加快南北两山景观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避让和综合治理工程,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城区新增绿地75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48平方米;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减少35%。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率先科学发展进程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至关重要。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委确定的“1366”奋斗目标,以率先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拓空间、谋再造,抓项目、调结构,强管理、重提升,统城乡、共繁荣,保民生、促和谐,全力推动城关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1年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
42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达到2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3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达到121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达到16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142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5‰以内。
确定这样一个跨越发展的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一是基于对发展机遇的新把握。从国家层面来看,明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线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城关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有利。从全省、全市来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办《若干意见》和国家部委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政策的全面落实,省、市委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为城关率先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自身来看,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大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一系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城关率先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基于省委“中心带动”和市委“再造兰州”战略的新要求。省、市 “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城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城关必须发挥中心带动的“引擎”作用,在省、市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创造新经验、做出新贡献,发挥好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基于加快推进城关率先
跨越发展的新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城关进入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城关发展要素制约突出、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观,城关更好地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还在于不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中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基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新期盼。几年的快速发展,为城关实现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全区上下盼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心齐劲足的发展局面,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为城关的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和要求,2011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以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实施北城区开发建设。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的总体思路,以九州经济开发区增容扩区为契机,整体规划黄河以北九州、盐场和青白石地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北城区纳入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之中,科学定位北城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北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区城投公司的融资平台,探索引入BT、BOT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北城区土地整理开发,力争年内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争取将北城区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围,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市支持。加快推进九州开发区道路、自来水和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区两线三组团”的框架,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中央商务区功能,重点实施东方红广场综合改造,着力建设金融总部商圈。启动实施酒泉路武都路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商业摩尔,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启动实施陇西路金城商业文化广场旧城改造,着力打造现代商务聚集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色专卖、文化产业等业态。以皋兰山、徐家山和五一山“两线”为重点,积极培育城市生态观光、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产业,加快实施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头营村整村改造、九州生态园、徐家山公园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南北两山旅游经济带。加快推进飞天文化产业大厦、创意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业态。加快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等项目,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研发中心、时尚地产等业态。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
造、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电力调度通讯楼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贯彻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设立2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加强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再注入资金1000万元,基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积极支持兴办担保机构,不断拓展新的融资业务。扶持30家传统服务企业优化升级,扶持 10家现代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依托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重点引进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体,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包装策划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型业态,力争引进 15家知名企业总部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菜市场10个、便民菜店50个,新建家政服务网点30个,培育家政服务企业2家。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产业形态特色化、空间布局集约化、服务领域区域化方向发展,使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 60 %以上。
(四)大力整治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经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继续开展“12315五进活动”。强化税收征收监管,开展税源清查工作,完善税收护税机制,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违法行为,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均衡足额入库。
加强物价监督检查,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创建30家食品药品放心消费门店,打造20家规范化药房。
二、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配合市上做好元通黄河大桥、金雁黄河大桥和中山桥等3座桥梁的建设和维修加固,做好南山路、北环路和九州东南出口等重大项目拆迁工作,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庙滩子、伏龙坪、南砖瓦窑、红泥沟和徐家湾等五大片区旧城改造步伐,实施旧城及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房3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2个城市综合体和地标性建筑群。加大主城区人行道路面整治力度。改造城乡小街巷60条。
(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以城区三大出入口、居民院落为重点,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50个破旧楼院整治任务;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集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大力倡导文明交通;以夜市、马路市场为重点,集中开展乱摆摊点整治;以违法
建设和违法广告拆除为重点,集中开展城区立面整治。投入200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20座,推行公厕免费开放,改造垃圾收集点500个,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以上。创新环卫作业方式,推进主干道清洁方式由清扫向清洗转变,保洁区域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保洁时间向全天候延伸,实现主城区垃圾流动收集全覆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细化部门和街道、社区城市管理职责,完善权责统一的责任体系;整合部门、街道的执法和管理力量,全面推行两级执法、三级管理模式,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强化城市管理绩效和监督考核,整合数字城管、公安视频等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全区的数字城管信息二级平台,推进数字化管理向多领域、多层面延伸,健全城市管理监督体系。
(三)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开展城区三大出口景观绿化活动,继续推进“大树进城”工程,实施雁滩公园改造提升,新建和改造城市小游园4个,设置绿色景观雕塑50组以上,积极开展园林化单位创建活动,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0亩,不断提升城区绿化、美化和艺术化水平。巩固南北两山绿化成果,继续实施皋兰山面山森林景观工程,完成1000亩林地景观改造任务。推行绿化承包流转机制,大力实施兰山公园、徐家山公园和五一山公园景观改造,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强生态环境
治理,实施3条河洪道综合整治,加快伏龙坪、九州、红山根、盐什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治理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公共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完成30台燃煤锅炉和30家餐饮企业清洁能源改造任务,确保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四)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加快青白石和皋兰山地区开发建设步伐,推进头营村、石沟村市级新农村试点建设,开发整理土地3000亩,开工建设476户农村新居,加快两村整村搬迁工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做优做精高原夏菜品牌,加大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非农现金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实施皋兰山电力提灌大型泵站改造项目,完成皋兰山地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和五一山上水改造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200户。
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深入实施教育最优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校安工程,投入15亿元,新建和改建兰州四十八中等10所学校教学楼。投入5000万元,完成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
建设。全面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3500万元,新建和改建区保育院等4所公立幼儿园,扶持30所民办幼儿园,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名校长、名师政府津贴制度。推进教师结构优化工作,从北师大等部属师范类院校选聘优秀毕业生,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与方法。设立1000万元教育发展基金,加快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启动城关区教育科研中心建设项目。
(二)深入实施“文化活区”战略。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建4个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招募300名文化服务志愿者和文化辅导员。启动市民特色文化广场改造项目,建成10个高标准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梧桐斋精品小剧场建设。建立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补贴机制,推动10家以上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市区联建体育中心项目,新建50条全民健身路径,打造5个精品体育社区,启动徐家山登山步道建设,建成国民体质流动监测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办好春节民俗文化庙会、金城社区艺术节,举办大学生、中学生艺术节和秦腔票友大赛,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辖区单位篮球邀
请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创建迎检工作。
(三)深入实施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深化发展战略。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资金5000 万元,开工建设中医骨伤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区医院改造项目,新建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式发展,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推行“片医制”责任管理模式。打造30家示范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补贴力度,建立经常性经费缺口补助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程,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为万名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免费服务,对千名困难家庭妇女实施救助。深化计划生育“以房管人”模式,建成“数字人口”信息平台和人口文化网站。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带动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开展辖区科技资源调查摸底,制定《城关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大力扶持符合城关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高附加值项目。探索建立区域性“规范化公司运营,专业化团队管理”的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投入200万元,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区。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开展“1112”就业行动计划,完成就业培训1万人,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以上。加快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将进城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在全区18个村建立就业服务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全面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全覆盖工程,建立全域城关的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城关民生就业服务品牌,建成国家级优质服务窗口。
(二)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快解决区属企业及街道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全面建立医保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城乡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疗费用网络结算。加快劳
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街道社区劳动监察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深入实施虚拟养老工程,建设虚拟养老餐厅20个、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30家,注册老人达到7万人以上,享受养老服务人群达到1.5万人以上。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将所有重度残疾人纳入虚拟养老院服务范围。
(三)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均等化。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深入实施诚信阳光低保,建立低保诚信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力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推进社会救助向老残病贫、外来务工人员和突发事件受灾群体延伸,开展万户贫困家庭和300名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完善慈善救助体系,推进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
(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大维稳”、“大调解”网络体系,依托民意调查机构,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楼院长”管理,加快启动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推进“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建立完善技防体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行为,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从源头上加大毒品犯罪打
击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帮教转化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建6个平安街道,新建6个流动警务室。强化司法公证和法律援助工作,建成省级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大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关心妇女儿童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事务、侨务、人防、档案、保密和地方志等工作。
固本强基,提高效能,不断增强率先科学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效能作为推进率先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高政府执政力。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作用,加大街道、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力度,实现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全面达标,全面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站。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成“三维数字社区”,全面提高政务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逐步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提高街道、社区经费保障水平。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打造10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完成社区、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完善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和推行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制度,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政府公信力。坚持把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公用事业倾斜,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救助面倾斜。健全完善政府与辖区单位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为辖区单位服务的主动性,引导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城关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监督考核制度,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强化便民服务,办好市长热线和行风热线,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为民兴办20件实事。
(三)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增
强公务员法治意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对执法不公、越权执法、执法犯法等行为严查严办。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提高政府影响力。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协调机制和内部监督程序,全面推行和完善“周安排、月计划、季调度”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简化审批程序,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坚决治理政令不畅、落实不力、推诿扯皮等现象,对政府部门任务不落实、行政不作为、履行职责不认真、内部监督不到位进行问责,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
(五)强化责任、廉洁奉公,提高政府凝聚力。严格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将政府廉政工作向街道社区(村)、基层站所延伸。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督管理,将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认真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监管机制。严格干部教育监
督和管理,规范干部行政行为,以优良的政风和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机遇宝贵,失不再来,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形成新的共识,进一步创新思维,开拓奋进,埋头苦干,为城关的率先跨越发展积蓄力量,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奋力把城关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90华诞献礼。
2011年为民兴办20件实事:
1 改造城乡小街巷60条。
2 新建和改造城市小游园4个,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0亩。
3 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20座。
4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房30万平方米。
5 改造农村危旧房屋200户;开工建设头营村、石沟村476户农村新居。
6 全面推行“楼院长”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
7 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肉菜市场10个、便民店50个。
8 新建和改建10所学校教学楼;完成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建设。
9 新建和改建4所公办幼儿园幼教楼,扶持30所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10 新建社区文化体育广场10个,推动10家以上文体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建成全民健身路径50条;建成国民体质流动监测站。
11开工建设中医骨伤科医院改扩建工程;打造30家示范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 继续开展“1112”就业行动计划,完成就业培训1万人,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以上。
13 解决区属企业及街道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遗留问题。
14 实施“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为万名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免费服务,对千名困难家庭妇女实施救助。
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将所有重度残疾人纳入虚拟养老院服务范围。
16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开展万户贫困家庭和300名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
17 实施虚拟养老工程,建成虚拟养老餐厅20个、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30个,享受养老服务人群达到15万
人以上。
18 建成“三维数字社区”,打造10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9 加大街道、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力度,实现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全面达标,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20 新建6个流动警务室,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名词解释:
1 “123456”发展思路:是区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坚持以“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切实增强“大城关”这一理念,突出发展和管理两项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文化和生态化“三化”进程,打好环境美化、拆迁改造、改善民生、项目建设四场攻坚战,实施产业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塑区、文化活区、和谐安区“五大战略”,着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六个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2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是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带动指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两翼齐
飞指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组团发展指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推进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同步、整体推进实现新突破。
3 “再造兰州”战略:是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战略构想。“再造兰州”战略的基本内涵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具体指在继续抓好老城区发展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容扩区,以及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使城区面积由现有170平方公里扩大到350平方公里以上,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由目前不到1000亿元和100亿元分别增长到2500亿元和200亿元以上。
4“156”工作布局:指区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2010年工作布局,即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着力打好环境美化、拆迁改造、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五场硬仗,大幅提升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城市管理、社会事业发展、平安建设、科学建党六个水平。
5“5515”项目计划:指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的重
点项目行动计划。即庙滩子整体改造等5个投资上百亿元项目,大连万达广场等5个投资上50亿元项目,重离子治疗中心等10个投资上10亿元项目,兰山山地生态公园等50个投资上亿元项目。
6“一十百千万工程”:五个“一”即打造一条精品街、一处精品游园、一个精品公园、一个精品夜市、一个城市窗口;五个“十”即新建十处生态绿地、新建十条精品景观路段、修整十处裸露绿地、打造十个精品市场、打造五十个精品楼院;五个“百”即整治百个废品收购站、新建百个景观型垃圾收集点、优化百家小餐饮门店、实现百栋楼宇夜景亮化、实现百条道路无三乱广告;七个“千”即实现破墙透绿千米以上、实现千棵大树进城关、实现千块店招换新颜、设置千个便民服务网点、设置千块门头电子显示屏、提高千条小街巷清扫标准、发动千名环境卫生志愿监督员;五个“万”即更新万米绿地护栏、落实万家店面签订责任公约、拆除万平方米违法建设、美化万平方米墙体立面、清除万米洪道垃圾。
7创业型示范城区:指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城区,其基本特点是政府推动创业的积极性高,创业环境和氛围好,创业服务体系健全。
8文明城市“双测”:指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
9社会管理“八百工程”:指在社会管理方面,购置流动接警治安巡逻车88辆,招聘视频监控员165名、文明交通劝导员114名、城管协管员173名、地质灾害监测员95名、楼院长194名、交通协警100名和专职校园保安185名。
10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按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最优化城区的意见》,提出了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优化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名校长培养、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社区教育深化、教师安居等“七大工程”。
11“121”现代化城区建设计划:指每年完成拆迁任务100万平方米左右,每年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左右,每年建设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
12北城区:指以九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盐场片区为重点,青白石片区为延伸,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每年开发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到2015年达到60平方公里左右。
13商业摩尔:即超级购物中心,指在一个毗邻的建筑群中或一个大型建筑物中,由一个管理机构组织、协调和规划,把一系列的零售商店、服务机构组织在一起,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消费中心。
1412315五进活动:指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即12315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商场、进企业。
15三个集中:指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16片医制:指根据地域大小,卫生行政部门将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包干区”,相应由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行分片包干服务。
17楼院长:在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居民小区楼院管理者由一些热心社区公益工作,善于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党员、志愿者、离退休等“五老”人员担任。
18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
19“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指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即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