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精选合集)

时间:2021-01-28 14: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

第一篇: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

全面把握“三个新”的科学内涵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开阔视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对这“三个新”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三个新”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三个新”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做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 30 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必须要从思想根基上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挑战,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

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篇:把握三个关键

开展“三项教育”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中共牟定县委党校 毕恩彪 普国安

“抓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一面旗;抓作风纪律教育,着力激发一团火;抓团结干事教育,真正形成一盘棋”。以上三项教育,是牟定县委抓好省委 “三个一”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创新争优活动的特色实践活动。抓好“三项教育”,对于加快牟定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抓好学习培训,是开展“三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根据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学习方式和手段,提高学教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三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一要抓好时政理论的学习。要以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考核的实施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等列入2011牟定县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和以考促学的方式,引导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划清界限,解决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二是组织观看爱党、爱国优秀影片。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爱党、爱国优秀影片。要在交流观后感的基础上,结合今昔变化,开展好“感恩组织,回报社会”为主题 的教育。引导干部 1

职工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清地方发展与个人和家庭的直接关系,提振信心,激发热情,不断提高干部职工聚心聚力促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抓好廉政教育。以纪工委为单位,采取以考促学、以赛促学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省、州、县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纪律方面的文件,弘扬清正廉洁、求真务实作风,提升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执行力,为促进全县科学发展、赶超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好典型宣传教育活动。在“元旦”、“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期间,组织宣讲团,到县级机关、乡(镇)宣讲好我们自己的榜样、身边的先进----“牟定县十佳学习型干部”、“牟定县十大杰出青年”、“牟定县十大勤政廉洁干部”、“牟定县十大优秀党员”等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宣传载体作用,宣传好有关团结干事方面的典型事例,营造齐心协力促发展、团结干事促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好 “理想信念大家谈”征文比赛、“作风纪律实话实说”民主生活会、“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

二、改进查摆方式,找准存在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不能回避问题、掩盖问题,只有重视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之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找准存在问题是开展“三项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引导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营造“放

下包袱说真话,丢开面子讲实情”的良好氛围,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法宝,采取民主评议、书面征求等多种方式,结合单位工作和干部职工实际,找准当前干部职工在理想信念、团结干事、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一是查找和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看有没有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有没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二是查找和解决作风不实、纪律松驰的问题。看是否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在其位、尽其责;是否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依法办事,存在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是否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否遵守社会公德,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三是认真查找组织和个人有无不利于团结干事的问题。看单位团结干事氛围浓不浓,有无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闹无原则纠纷的事;领导班子是否善于营造团结协作氛围,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带头弘扬公平正义;职工有无团结协作精神,有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

查找问题要突出重点,不可“一刀切”和千篇一律。领导干部要重点查找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群众观念、勤政廉政、队伍建设、团结干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干部要重点查找理想信念、团队精神、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乡镇部门要要重点查找政令执行、班子建设、服务群众、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门和单位要

重点查找履行职能、服务基层、内部管理、部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查找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解决问题,是检验教育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尺,为了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责任抓整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以整改的实际成果树立新风正气。

(二)突出表率强督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以自己的政治品质、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单位干部职工。要带头对照检查,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进行自我剖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整改,为广大党员干部当好表率。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搞好本单位“三项教育”活动的同时,抓好下属单位和系统内部的督促检查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领导要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乡镇和部门搞好检查指导。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抽调领导和干部组成工作督查组和巡回指导组,检查、指导、督促好乡镇、部门的教育活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教育活动的报道宣传,及时交流教育活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对于领导不重视、工作流于形式的乡镇和部门要给予批评,促使其进一步整改提高。

(三)健全机制取实效。要建立健全“三项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对查找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要接受相应组织和有关部门的监督,采取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反馈答复等方式,促进整改落实到位。做到问题不解决、整改措施不落实、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考核评议制和导向激励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管人、管事、管权的制度体系。要采取专项督查、明查暗访、跟踪督查等方法,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作风纪律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对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限时解决。要注重教育效果的评价、运用和转化工作,并将“三项教育”纳入干部日常教育、日常管理、日常监督的范畴,将“三项教育”情况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一。

2010年12月21日

第三篇:2简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2.简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一、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的,不计代价、竭泽而渔、不能持续的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就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起来,就是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要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篇: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当前需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谨防“歪嘴和尚乱念经”,借城镇化之名来重新鼓动房地产泡沫,把经济发展引入歧途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扩大内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无疑,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要走的是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适合现有国情加快整个社会经济转型的大战略。真正抓住城镇化进程给未来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当前需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谨防“歪嘴和尚乱念经”,借城镇化之名来重新鼓动房地产泡沫,把经济发展引入歧途。

新型城镇化的三方面特征

近代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是以城市化为基本的标志。正是由于产业和人口快速地聚集于城市之中,一方面形成了生产资源的集约使用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大规模的市场效应,为实行社会大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交换环境。至今为止,城市化率仍然是衡量一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51%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还不小,推进城镇化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无疑将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体上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和服务行业在当地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型城镇化道路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快后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本身也有一个动态的升级过程,对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的更新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产业升级则是推动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是社会组织的升级。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把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市民,由此而会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基层组织的市民化。与传统意义上分散居住的村民不同,生活在城镇的居民将具有更多的现代意识,这包括对当代科学文化的追求和政治民主的要求。从根本上讲,城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组织结构的根本改造上,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第三是消费方式的升级。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将是大众消费的普遍市场化,一方面把传统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消费转变为市场交换,另一方面又会通过示范效应等大大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效需求会直接拉动服务经济部门的增长,大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商品。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使国内消费需求的市场容量得到持续快速的扩张,不仅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力,更能有效发挥出中国市场的世界影响力。

要与房地产泡沫彻底划清界限

显然,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种全面的社会经济转型,不能也不应当片面地解释房地产业的发展,更与房地产泡沫互不相容。城镇化诚然需要有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但房地产业本身并不等于城镇化。盲目地搞房地产,并不能带来产业聚焦、人口集中和市场发育,而只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出现的“鬼城”已经提供了很深刻的教训。因投资投机而形成的房地产泡沫,不仅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严重的误导,更是明显增大社会上的利益矛盾冲突,客观上已经成为严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非常负面的因素。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也一定要尽早与房地产泡沫彻底划清界限。

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不良影响,近期内不仅应当继续坚持已有的调控措施不放松,也需要加快推出房地产税等新的办法,决不能让房地产泡沫重新泛起。如果普通公众无力购房,推进城镇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长远来看,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把重点放到对人的投资上,纠正过于偏重物质资本投资的传统观念。人是现代城镇的灵魂,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未来应当以民众的幸福和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投资重点,努力通过制度创新让更多的人有效地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来,进而从根本上铲除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土壤。

建立现代城市文明形态的社会是古老中华民族的长期向往,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尽早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使命。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良好物资技术条件,为未来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能合理排除特定利益因素可能造成的不良干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为广大民造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及推动作用

关于新型城镇化目前尚未有标准定义。一般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内涵:一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四是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其推动作用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产业积聚和升级;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11年达到51.3%。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同时也面临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需要对 我国的城镇化战略进行继承、调整和优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目前尚未有标准的定义。新型城镇化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涵。

1.新型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进城镇化,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引领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实现“三化”有机融合。同时,新型城镇化要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以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一元化现代化结构。

2.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依托城镇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努力发展低耗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城市标准,对垃圾、污水、噪音等污染物进行达标处理和控制,增加绿地、林地面积,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3.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为原则,合理控制大城市过度扩张,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注重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配套集群发展;注重做大做强新型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注重生产凡是和工艺流程创新升级,推动城镇向数字域、信息域、智能域、知识域方向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集聚,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格局,促使城镇地理空间优化、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共同繁荣,造就城镇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4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只有劳动力的非农业化和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仅有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优化,而不能让进城农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没有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也称不上高质量的城镇化。要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赋予外来落户人口以完全的“市民权”。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分析

1.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

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将继续扩大城市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将带动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第二产业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以上产业都将延伸产业链条,产业相关效应明显,其发展能够扩大投资需求。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若每年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就需要1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加上需要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投资潜力巨大。由此引发的投资可以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极大地缓解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2.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城镇化的难点和核心是真正实现农村进城人员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把农民变为市民,必然会带来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规模的提升,实现经济的服务化,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必然会不断提高,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新型城镇化将改善居民消费环境,逐步改变农村进城人员的消费行为,在劳动收入占比和人均收入增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城镇相对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消费。据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每年将增加1万多元消费,我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可以带动11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3.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

一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来的人员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他们的收入水平高于原来在农村的收入水平。二是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员转入城镇,带动万亿级投资和新增消费,可以增加原有城镇居民的收入。三是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员转入城镇,加速土地向专业户集中,农村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可以提高留在农村的人员其收入。同时,推进城镇化,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增加了城镇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稳中趋涨,也将增加农民的收入。4.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产业积聚和升级

一是城镇化可促进产业集聚。由于城镇相比农村往往具有资本技术、交通运输、居住条件、人力资源、通讯设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二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城镇越大,发展越快。服务业发展越快,新市场扩充的量就越大

5.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差别

新型城镇化在注重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功能完善,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善,合理引导人口、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主要流向,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着力缩小城乡收入、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加快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三大重点工作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放宽直至放开城市和城镇的户口迁移的准入限制,实行按居住地管理的户籍制度;加强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以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农民工实际生活困难,对进城农民给予充分的身份认同,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农民提供基本社会福利。逐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2.合理引导要素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式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布局,促进生产功能配套、完善和高效,发挥生产领域的经济效益;促进生活功能安全、便捷和舒适,发挥生活领域的社会效益;促进生态功能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挥生态领域的环境效益。二是创新市政基础设施的筹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促进城镇设施为农村服务,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三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推进产业特色化发展。

3.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着力在体制机制、服务功能、科技教育、创新主体、人才素质、政策引导、居住环境等方面提升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增强城市创新竞争力。要合理统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提供就业机会和打造创业平台,为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提供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开发和利用,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扶持作用,促进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提升城镇化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意识。

第五篇: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试题: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主要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这三个目标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强调:“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最可靠保障。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下载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把握“三个新”科学内涵(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尊敬的党组织: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目标明确,才能定位好前进的方向;任务清晰,才能把握好奋斗的路径。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设定历史航标,把“完......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认识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对于促进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两个向度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两个向度 “由简到繁”和“由繁到简” 当下,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侧重点:一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准确把握新时代 深刻领会新思想 全面贯彻新方略

    准确把握新时代 深刻领会新思想 全面贯彻新方略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时间:2017-11-01 11:46:29 来源:崇左新闻网-左江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统揽全局、内......

    把握三个统筹(5篇模版)

    把握三个统筹 加快丹阳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

    把握求真务实的三个环节

    牢牢把握求真务实的三个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并向全党同志......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合集五篇)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2016年05月05日 08:2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编者按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党的十八届......

    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

    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6-11-18  82分 1.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 )考察时提出来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