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面面观的论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11-27 01: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DR面面观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DR面面观的论文》。

第一篇:ADR面面观的论文

内容提要 ADR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确切地说是一组争议解决程序的总称,具有简便、快捷、费用低廉、专业性强以及保密性强等优势,通过ADR解决争议已成为现代法律发展中的一大趋势。然而在我国,除了传统的调解和仲裁之外,其他ADR形式却鲜为人知。本文通过对ADR基本特征的分析,对ADR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着重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各种ADR形式,最后对于我国对外公司在国外工程承包过程中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ADR提出了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ADR(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国际工程承包争议

ADR作为争议解决方式,最早肇始于美国,初衷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ADR来解除法院沉重的诉讼负担。自产生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ADR潮流,在欧洲大陆、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相继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业已成为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ADR的基本理念

(一)ADR的含义

ADR,即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缩写,中文可译作“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ADR实际上并不特指某一种争议解决方式,而是一组包括调停、调解、小型审判、早期中立评价、简易陪审团审判以及仲裁等在内的争议解决程序的集合。

尽管ADR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由于对ADR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始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因而国内外学者对其范围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而分歧的焦点就在于仲裁是否属于ADR这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将ADR限定为“非诉讼非仲裁的争议解决方式”;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将一切除了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式都纳入ADR的范畴。

1998年,作为现代ADR策源地和先行者的美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规范ADR的立法——《1998替代性争议解决法》(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Actof1998)。在该法案中,ADR被定义为:“替代性争议解决程序包括除了法官主持的审判以外的任何程序或过程,在这种程序中一个中立的第三方通过诸如早期中立评价、调停、小型审判和仲裁等程序来协助解决争议事项”(an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processincludesanyprocessorprocedure,otherthananadjudicationbyapresidingjudge,inwhichaneutralthirdpartypar-ticipatestoassistintheresolutionofissuesincontroversy,throughprocessessuchasearlyneutrale-valuation,mediation,mini-trial,andarbitrationasprovidedinsec-tions)。这表明美国也主张将诉讼以外的其他各种争议解决方式都归入ADR行列。我国学者范愉教授认为ADR“原来是指上个世纪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以外的争议解决方式,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争议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的专业人士则主张“ADR中不应该包括仲裁”以及“ADR应被认为是在诉讼和仲裁之外的新型解决纠纷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针对上述关于ADR的范围界定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从ADR——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这一名称的涵义入手,通过分析ADR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阐述。

(二)ADR的基本要素

1、功能性。“DisputeResolu-tion”表明解决争议是ADR的本质功能。

2、替代性。“Alternative”的一个含义是“可替代的”,追溯ADR的历史渊源不难发现,促进ADR蓬勃发展的动因之一正是为了缓解美国司法系统的巨大诉讼压力,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ADR正是以诉讼机制替代者的身份进入了司法系统和社会公众的视野。

3、自主选择性。“Altemative”的另一个含义是“可选择的”,它体现在ADR的自主选择权上。例如,ADR的进行完全建立在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并且ADR赋予当事人更为自主的选择权,包括是否选择采取ADR方式、选择何种ADR方式、相关人员的选择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程序设计的选择等等。从程序角度看,适用ADR时不必拘泥于严格的规范化程序;从实体角度看,适用ADR时未必遵循既定的实体法。

综合来看,仲裁作为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争议解决方式,符合ADR的以上全部基本要素,因此本文将仲裁纳入ADR的范畴,将ADR定义为除了诉讼之外的一切争议解决方式的总称。

(三)ADR的特点

1、ADR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赋予当事人充分的自主权。

2、ADR程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事人可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和程序。

3、除仲裁外,通过适用其他ADR程序所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4、非对抗性。ADR方式是通过争议双方在妥协退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来友好解决争议,与诉讼中双方针锋相对的对抗相比,ADR方式更有助于维护双方之间长久的经贸交往和人际关系。

5、非公开性。ADR程序都是非公开进行的,这就使得大量涉及当事人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争议能够秘密解决,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6、除仲裁外,其他各种ADR方式不具有终局性。即如果采用某一种ADR方式未能解决争议,当事人仍可将争议提交仲裁或诉讼解决。

7、ADR各种方式之间的界限划分不明显,一般具有共通性和融合性,如调解一仲裁以及在仲裁中调解等方式。

8、ADR程序简便、快捷,费用低廉。

二、国际上常见的ADR形式

由于ADR“实践先行”的特征,其所包括的内容会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处于不断丰富和创新之中,下面选择ADR的主要类型加以介绍:

(一)调停(Mediation)/调解(Conciliation)

调停/调解是指在当事人发生争议后,中立的第三方应双方当事人的请求,通过说服和劝导的方式,协调双方的分歧,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来解决争议。调停/调解的决定是不具有约束力的,它依赖于双方解决争议的真实早期中立评价是指争议的一方或双方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或律师,在听取双方当事人提出事实上和法律上的主张后,由专家或律师辨别案件实情,标明争议和协议区域,就争议的事实问题、法律问题、当事人的主张、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理由做出中立性的无约束力的分析与评价意见。

这种由专业人士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做出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双方抛弃不切实际的或侥幸的心理,对各自在案件中的优势和劣势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协商和谈判也会更加务实和顺畅。当然,这种方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双方的公信程度、专家所做分析与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双方做出让步的愿望的大小。

(八)简易陪审团审判(Sum-maryJuryTrail)

简易陪审团审判是依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进行的,它通过民事陪审团的介入促进在司法审判中解决争议,在美国被普遍应用于侵权损害赔偿诉讼、多方当事人诉讼及反垄断的诉讼等。在该程序中,由法院为当事人提供若干陪审员共同组成陪审团。陪审团在听取各方简要陈述后,对案件做出建议性裁决(AdvisoryVerdict)。当事人根据情况,接受该建议性裁决或以其为基础进行和解谈判。

这种方式与早期中立评价相似,使各方当事人对争议更为明确,并直接将一方当事人的观点展示给对方。陪审团所做出的建议性裁决可以帮助争议双方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在案件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且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简化了的审判案件的机会,帮助双方进一步认清案件事实和可能面临的判决结果,从而采取合理的立场来达成和解。所不同的是,简易陪审团审判是由法院主持的。

(九)小型审判(Mini-Trial)

小型审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法庭审理,而是在当事人之间安排的一种可以由民间主持也可以由法院主持的、私下进行的、非正式的模拟诉讼形式的解决争议程序。它通常适用于在事实上和法律上较为复杂的争议,如产品责任、建筑工程合同争议和反垄断等。在这种程序中,通常由争议双方有决策权的高层管理者和一位双方当事人共同推选的中立第三方共同组成专门小组。在开庭审理时,首先由双方律师对争议事项做出简要陈述,然后由中立第三方就此案发表无法律约束力的咨询意见,即假定此案由法院判决,其结果如何。此后双方高管在此意见的基础上试图就争议的解决做出决断。如果双方未能就争议解决达成一致,则会征求中立第三方对案件的分析和建议,然后双方重新开始谈判。

这种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由争议双方的高管参与小型审判,在审理中相互交流信息,使彼此了解各自在案件中的优势和劣势,促使双方以更理性的态度向着协商一致的方向迈进,减少当事人看待诉讼中胜诉机会的分歧。

另一方面,为双方当事人指定的中立第三方也至关重要。他所发表的咨询意见尽管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如果他的意见合理而被双方高管采纳,则争议可当时得到解决。该中立第三方一般为在解决特定争议方面的权威人士,主要是一些退休法官以及声誉卓著的、富有经验的律师。

(十)租借法官(Rent-A-Judge)

租借法官又称私人审判,是指在争议双方请求下,由法庭在特定名单上指定一名收取报酬的裁判者,通常为退休法官或律师,由他来主持一个与正式审判相似的审理过程,为当事人提供一个举证和辩论的机会,并由其做出一个包含事实判断与法律根据的裁判(Judgements)。这种方式的程序设置具有很大的弹性,在性质上表现为明显的私人性,所做出的裁判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当事人也可申请法庭强制执行,这时由裁判者依事实和法律做出的裁判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服时只能通过上诉推翻它。

目前,随着ADR应用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下表所示的知名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机构均开始提供各类ADR服务。

三、对中国国际工程公司在项目争议解决中应用ADR的建议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以求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在工程建设领域,由于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多、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争议的发生在所难免,再加上国际工程承包的环境复杂多变、文化差异以及语言障碍等问题,必将进一步增大发生争议的可能性。而争议一旦发生,如果未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国际工程公司来讲,在时间上、经济上和信誉上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争议,能否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时有效地解决争议成为决定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建立运用ADR方式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的理念

对我国的国际工程公司而言,首先应该建立起运用ADR方式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的理念,提高对ADR及其优势的认识。国际工程建设过程中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采用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当事人不但要承担高昂的诉讼费用,忍受诉讼的延迟以及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且不利于双方当事人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的维系。一旦争议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则可能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和/或工程进度的拖延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比之下,采用ADR方式可以使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和友好对话的形式,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本着双赢的原则,相对圆满地解决争议,不仅简便、快捷、费用低,而且维系了双方既已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双方未来的长远合作打下互信互赖的良好基础。

(二)认真学习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各种ADR方式

虽然ADR在全球很多国家的民商事领域应用广泛,甚至在美国95%以上的争议都是通过ADR方式解决,但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对ADR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还远远不够。除了传统的调解和仲裁之外,其他形式的ADR几乎鲜为人知。因此,我国的国际工程公司应当认真学习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各种ADR方式,尤其是适合于工程建设领域的ADR方式,了解不同ADR的理念与程序,以便在发生争议时,一方面能够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恰当地选择适合的ADR方式,在解决争议的过程中争取主动;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接受对方提出的ADR方式,趋利避害,从而使争议得以快速有效地解决。

(三)研究工程项目所在国运用ADR解决争议的方式

尽管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其历史渊源,但现代ADR发端于美国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美国是英美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也就是说,最初的ADR植根于英美法系的法律文化土壤。此后随着ADR风靡全球,在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民事诉讼制度的融合和影响下,根植于不同法律文化土壤中的ADR的发展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格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目前我国虽然有少部分国际工程公司开始打入欧美市场,但主要业务领域仍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大多数经济比较落后,法律也不甚健全。因此,对于不同的项目所在国,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特别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解决争议的习惯做法加以分析和研究。所在国家和地区不同,其解决争议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一点应该引起我国的国际工程公司的重视。建议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前,最好先聘请一位当地律师,要求他详细介绍该国的争议解决方式,特别是常用的ADR方式,做到有备无患。

(四)合理利用ADR来解决争议

在争议解决方面,我国的国际工程公司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即解决争议重要的不是判定是非曲直,而是使争议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解决。有法谚云:“不理想的友好解决也胜过诉诸法律。”(Apoorsettlementbeatsagoodlawsuit)因此,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争议时,双方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采用ADR方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这样既稳妥地处理了矛盾,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使双方业务的处理理念和方式得到进一步的磨合,为双方以后的合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是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地顺利完成,以满足双方的利益并实现“双赢”。

第二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面面观论文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成效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验区学校在学分管理、过程性评价、必修课教学、选修课开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形成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亮点。

第一,关于学分管理。实验区学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普遍设立了包括任课教师、学分认定小组和认定委员会这样一个完整的赋分管理系统,规定了由学生提出学分认定申请、任课教师初步认定、学分小组认定、学分委员会复审确认等这样一套学分认定的程序。就认分的标准和条件而言,实验区学校采取模块测验与学科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测验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60%,学习过程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后者由语文作业质量、平时测验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和修习时间各项累计而成,既顾及到课堂作文、课外练笔、知识归类、单元测试这些硬性方面,也注意到学生学习态度、对课堂参与的程度、提出问题和所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软性方面。各实验学校在实践中正探索出各自一些具体的方法,从而使学分管理渐趋合理化。

第二,关于基于模块的必修课教学和由系列组成的选修课教学。实验区学校的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由语文1—语文5这五个模块组合而成,每个模块 36学时,2学分,共两个学段完成,其课程价值在于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获得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10学分。选修课程含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究”,每个系列下再设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其课程价值在于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发展差异。作为对国家课程之延伸与拓展的校本课程,则是在盘点学校课程资源基础上而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有的实验学校又分为校本课程必修和校本课程选修两类。深圳南头中学语文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其名称即可管窥课程内容:“校园语言艺术”“从池莉小说看女性形象塑造”“网络语文教学”“西方经典文学欣赏”“唐诗鉴赏与吟诵”“另一个世界——走进智性的欧·亨利”等。伴随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趋向个性化,这些校本课程愈来愈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校课程魅力和课程个性之所在。另外,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也是这次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创新尝试。实验区学校结合语文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并整理资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广东实验中学在诗歌单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诗歌的创作和配乐诗朗诵,并以多种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极大地唤醒了青春期学子们旺盛的诗歌审美意识——殊不知,对诗歌的创造性“自觉”恰是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突破口。对此,如何评价都不为过高。

第三,关于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型。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表明:教师角色的转型是关系课改成败与否、关系课改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高中课改也如此。其转型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方面。就教学理念而言,实验区学校教师开始形成以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和审美素养、发展言语能力为核心的生本观,从而使教学的价值重心由教师向学生位移;就教学方式而言,实验区学校课堂上更多的是体现多元开放、动态生成的“绿色生态”,自主、探究和合作已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机械单一的讲授式教或接受式学已逐步得到改观;并且,教师能够针对智商和情商落差的学生群体而施以多元评价和开放式引导。尤其从样本学校的课例来看,教师非常自觉地从课堂上的主宰者转变为主持人,避免了单向度挥洒教师才情而将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广东实验中学的《沁园春·长沙》一课,以学生“展示→众生答辩→共同探究→集体朗读”为基本线索,充分调动了学习者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课程进展跌宕起伏,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感。

二、辩证认识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几对关系

当然,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逼课程的深层,尖锐地反映出语文新课程的本质要求与课程主导、课程管理之间的核心问题,凸显出语文课程积淀已久的内在危机。对此,我们要予以认真分析和辩证处理。

第一,辩证认识并处理课堂形式之新颖与课堂内涵之深度。伴随着学习者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新颖活泼的学习方式自然替代了传统指令型课程中教师陈旧的讲授教学,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然而,如果这种“刷新”仅仅是停留在作为课程物质载体的课堂组织和活动样式上,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一种新鲜的感性活动样式更替另一种乏味的旧有活动样式上,那么,这种所谓的改革只是在课程平面上花样翻新而少有实质性意义。不幸,部分事实正是如此。诸如课堂教学只是滞留在文本的浅层甚至与文本原意错位,而教师误导下的学生参与依然甚有广度、形式踊跃,直到课堂终端既看不到教师精彩的点拨或有机的升华,也看不到学生思维的闪光或言语的出彩,甚至部分教师有意识用声乐光色来掩饰这种苍白的感官教学,从既往的教条主义教学滑落到现在的技术主义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致命伤,文本自身所包蕴的深沉意蕴与师生浅层解读这两者之间、课堂活动形式的踊跃与语文课内涵单薄这两者之间,落差十分悬殊。因此,语文教师要确立新的课程质量观,通过课堂的特定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来达成学生学习质量最优化。凭借优美文本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至于课堂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的选择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力主下述意见。其一,主张对文本世界的深度介入。包括师生对文本的共同深度介入——当然首先是教师自身。在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淡出文本”的错误倾向。作为课程价值的自觉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主持者,语文教师要从独立自主的思想立场出发,凭借长期积淀的审美素养而与文本作者站在同等或接近的层次上深度对话,放弃思维上的盲从、俗化或不作为。当教者获得了与作者同等或相近的思维高度,这就为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实现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此后,教师才能有方向感地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这方面,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使命感不能不紧迫而强烈。其二,追求多元交融、异质互补中的课程进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作为人文学科课程,语文课程的实施进程只有在讨论、质疑、批评的开放性氛围中才能获得最后的深度,并抵达课程的核心——催生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里,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倡导的人文学科课程的“过程原则”,对我们如何有深度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主要认为:(1)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2)在处理具有争议性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3)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4)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习者的标准和质量负责。[1]我们无意照搬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只是针对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现状吸取并化用其精神而已,旨在突破课堂教学的平面化、开掘出语文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应有的深度。

第二,辩证认识并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自觉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按理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方面更易见成效。但是,如果教师淡化了“引导”意识,“放手”学习就会异化为“放任”学习,即使是课堂上的生成过程也未必能实现优化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从实验区学校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往往有两种“过忧”。第一是过多担忧“师说”,惟恐被人讥为封闭课文、包办学堂。其实,对课文适时适度的解说完全是教师职责内的正常教学行为——当然,这里“说”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文精心体认和对学生的真诚倾听。第二是过多担忧“师评”,特别是有意避免对学生引领性的评议,惟恐被讥为用“预设”压制“生成”。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自觉引导并非截然对立,否则教师将会丧失“导学”之功能。语文课无疑应是各方学生欢乐轻松、洋溢生命活力的学堂,语文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有步骤、上品位地精心“导学”。教师的这种自觉引导,当然不等同于指令型课程中的强制性灌输,这种具有本质差异的引导应该具体表现在下述课始、课中、课尾三个阶段。首先,课始导学。这是指语文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导言,布设乐学好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获得学习者的角色感,并融入到对特定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状态中去。这种导言的设计、情绪的调适应从三维目标出发,具有诚挚感人、针对性强的特点,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中导学。语文新课程主张学生自发地生成问题,努力促进其从“学答”向“学问”的深刻转变,以“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的方式推进课程向纵深发展。那么如何确保学生课堂上所丛生的问题之有质量、有内涵呢?答曰:教师有眼力的筛选。对好问题的敏感、对问题实质的透视,这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新的高要求。能够迅速识别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之发展的问题,并以这种问题为抓手调节课堂学习的方向,不是“预设”而优于“预设”,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引领课堂学习的流向,在“预设”和“生成”的夹缝中游刃有余地创造独特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再次,课尾导学。好课的课尾也应是“豹尾”——体现为教师有高度的引导。

当学习者在文本世界及其丛生的问题中曲折穿行后,教师要力拔视点、挺出高度,让学生视野敞亮、心怀澄澈,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或是课尾揭示文本题旨,给予学生咀嚼回味;或是标示未尽问题,留待学生攀高觅远;或是激扬生命才情,给学生心灵酣畅洗礼;或是挥洒教学智慧,为学生开启思维新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妙笔可以生花启智,好课亦应流韵绵远。教师自觉的导课艺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添加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转化为其可持续学习的后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引导可谓功德无量。

第三,辩证认识并处理专家培训的一统化与师本教研的个性化。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前,各实验区普遍进行了统一的岗前培训,包括宏观的通识培训,中观的学分评价以及排课和选课指导的培训,微观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语文实验教材培训,总计达40学时以上。这些颇有力度的大规模培训,对激发一线教师的“头脑风景”、更新其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驱散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教师思想阴霾的“前哨战”,是实现教师专业角色转换前的一场必要的“精神洗礼”。然而,高中语文教师要“脱胎换骨”,较之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同行更有难度、更需旷日持久的渐进式“陶冶”,最后才有可能实现本真意义上的“角色质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针。[2]而笔者认为,这种细微的渐进式冶化,只有通过以任教学校为基地、以自己课堂为载体的“师本”教研,才能渐次实现。所谓师本教研,是语文教师以课例为对象、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学评论为引领的新教学研究范式(paradigm),倡导并落实好该教研模式旨在促使教师主体切实深刻地融入到语文新课程中去,并走向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创意发展。师本教研的价值观在于:凸显语文教师在把握新课程规范性基础上的个性化价值,在开放自由的课程空间中获得个性化成长。师本教研的资源观在于:教师将自身日常的教学经历及其感悟视为重要的研究资源,有意识地予以开发和利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师本教研能够有效弥补新课程一统化师训方式的缺陷,在实施中宜注重下述操作要领。首先,师本教研要以课题为载体。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指令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开放、生成的个性化课程之创造者,这就必然进而要求教师成为上述创造性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应在强烈的“研究意识”支配下,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转化为深入探究的课题。这种课题从自己的教学活动着眼,切入口微观、开掘度深入,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升华”的研究流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师职业生存和成长的基本方式,又凭借语文教研组这个学习型组织的平台得以合作互补。这样,教师的课题研究就走向日常化和生活化了。其次,师本教研要以课例为对象。聚焦课例,是师本教研摆脱教研之浮夸虚饰的根本所在。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以其明确的教学理念注入其中而自然获得研究的价值,至于日常的“推门课”因其教学原生态而同样具有可研究性。对以行动研究为特征、以反思教学为习惯的语文教师,课堂上的林林总总,从文本解读到问题生成、从教师引导到师生互动、从口头发言到心理流向,每个教学环节或层面乃至某些细节,都可以纳入研究主体之视野,都可能构成引发教师灵思和感悟的研究素材。复次,师本教研要以教学评论为引领。在专家教授的高深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例之间,存在着应用理论的中介——教学评论。教育理论如何指导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又如何升华到一定的教育理论,这需要教学评论作出贴切稳妥、针对性强的阐释和提炼。而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比较薄弱的恰恰是以自觉引领意识为支撑的教学评论的匮乏,它直接导致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脱节,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即使是面对品位高超、且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优质课例,也不能作出准确到位并有深度的“解读”。因此,在实验区有计划展示公开课的同时,还要作好恰如其分的引领性解读,如以既有理论修养又熟悉课改实践的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高校语文学科教学论教授做课例评论员,对其所蕴含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流程等功过得失作出恰当评说,使课例精华能够为一线教师所内化、所汲取。

三、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

正如已有学者急切指出的那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有待全方位突破的“森林之旅”。[3]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亦复如是。这里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政府在各个方面层层配套、协调跟进。目前,制约语文新课程继续深入推进的问题尚多,突出的有下列几个:

第一,高考语文新方案急需出台。实验区高中语文新教材已在陆续出版,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却疑虑重重,在新高考方案未出台前,教师的习惯性思维难免是“跟着高考走”,因而依然难以释放自己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不少教师个体乃至实验区学校表面上敷衍、骨子里观望——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尚有社会原因,毕竟读大学是一种最广泛的受教育需求。高考方案还直接影响着学生选修课自主权的落实。比较2008年9月才将实施的香港高中学制和课程改革,港府已在2005年向学校公布大学招生的具体准则、开发新的高三考试和教与学资源,[4]这将使得香港高中教师在实施语文新课程时心中有底、从容不迫。而大陆原定在 2007年秋季全面推开高中语文新课程,这当然使作为课改先锋的实验区学校语文教师心中迷茫、行动迟疑。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滞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建设中前所未有的一项重点工作,实验区学校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但总体而言,十分薄弱甚至有的学校尚未起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本地本校的特色资源出发,本质上取决于特长型、研究型教师的智力支撑——而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此类个性化师资的匮乏。由于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既无客观条件、也无主观意愿来积淀自身的语言文学素养,故课程栅栏撤去后,就难以有效利用新的合法的课程空间。这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限制了教与学的领域的自由伸展。

第三,大班额束缚了新的学习方法的切实贯彻。语文教师面对60-70人的大班额,显然难以组织好高效教学,难以落实好自主、合作和探究这样的新语文学习方式。这样,教师目光往往只聚焦那些正在完成教师指令的“任务学生”,对其他普通生的非课堂表现则视而不见,从而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要求容易落空。特别当学生面对开放性文本而问题和质疑丛生时,教师就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表现,更难以透视其心理流向了。

第四,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难以有效实施。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兼顾终端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观的一大进步。其中,过程性评价适用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这对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从实验区学校的实施情况看,过程性评价的操作尚存在如何细化、量化和科学化的难点,在没有提升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总评价中的权重之前,在语文教师没有真正获得相对考试自主权、相对课程管理自主权之前,要将过程性评价的共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实践,难度很大。

上述问题既有高中课程改革各学科的共同性,又有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暴露出来的特殊性。从深层次看,它们涉及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各个层面,无疑需要上下协调、多方配合而予以化解。课程改革远不啻是专家或教师的事情,它其实是整个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孤军深入难以获得最终成功。尽管问题重叠,但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我们依然充满深切的期待和坚定的信心。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没有给新课程提供折返之路;前行的沉重,突破的艰辛,将伴随新课程的坚强崛起而成为一种必要的预付代价!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9.[2]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7-25(2).[3] 崔允漷.期待突破的“森林之旅”[N].中国教育报,2005-11-13(3).[4] 程材.香港将改革高中学制与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第三篇:德育教育面面观

德育教育面面观

加强德育管理研究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第四篇:家访面面观

编者的话: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复杂。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对家

长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以及每个家庭的“个性”特点。为此,本期《班主任之友》我们选编了与此相关的几篇文章,以期对各位班主任工作有所启发。也欢迎各位老师就此问题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几则成功家访中的实例,供班主任参考。

幽默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某学生历史成绩非常差,班主任为此去家访,学生的父亲问:“我儿子的历史学得怎么样?我做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历史,经常考不及格。”教师笑了,随口便说道:“我正想同您商量,怎样使历史不再重演。”他们相视而笑。这信手拈来的幽默,一语双关,轻松诙谐,既说出了不便直言的话,又“润滑”了与家长的关系,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委婉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例如某小学生经常吃别人的食品,拿别人的玩具,班主任为此家访时,应该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类,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

灵活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例如,一位母亲不许成绩下降的学生参加春游,班主任为此家访。学生母亲准备做晚饭,班主任抓住时机笑着说:“拿咱们做饭来说,如果做糊了一锅饭,就不再做饭了么?我们大人不是也失过手吗?”学生母亲笑了。班主任又语气温和地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从而告诉家长,不要带着怨恨教育孩子。

分寸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偶犯的过失错误说成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就是言过其实;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这样谈话的班主任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其结果与谈话愿望正好相反。

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班主任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因此“减负”以后,全国各地悄悄兴起了一股教师的家访热。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起码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了解学生

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三、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四、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五、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注意安全

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要检查好车铃和车闸是否有效,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

第五篇:家庭教育面面观

孩子,是谁造就了如此有“个性”的你

——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父母角色定位初探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陈可情韦利宁

[摘要]个性是人类素养的重要构成,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张扬个性,能促进个体学生健康的成长。但超乎常规理性范畴的个性过于张扬,那学生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目前,农村初中(以我校为例)出现了很多有特殊个性的学生,让学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是谁造就了这些如此有个性的学生呢?理智的人都能觉察到,问题的最终归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的教育问题。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在塑造孩子健全个性的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关系着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个性体现家庭教育家长角色定位问题

[正文]

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正确的家教十分重要。家庭教育是个体性教育,不同的家长,其言传身教的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对孩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出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问题学生,其实,在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一个孩子的降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小的时候的养育很省心,只要关心好吃喝就行了,可是当孩子长大了,背起书包,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的问题和逐渐成熟的思想,都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家长在自我学习中伴着孩子一起成长,而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彻底抛弃了作为家长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孩子成长中不幸折翅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的问题是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虽然社会、学校都会对孩子的变化起着多重因素,但家庭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家长注意了他们的衣食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思想上的变化,那就意味着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失去了地位。

现以我在学生工作中接触的一些案例来分析农村部分初中生的“个性”成因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家长是孩子思想教育的导师。

有人会认为思想教育是学校的事,这是片面的,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学生温暖的港湾,家长的有效教导,无疑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盏明灯。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事实确实如此。现有两个案例。

案例一:曾有这样一名学生,课堂上时不时从他的位置传来几声手机的彩铃声,扰乱课堂纪律。听不进老师的劝告。课后威胁小个子的同学帮打饭,作业、测验用钱雇同学帮抄、帮传递答案,不服从者皆受到他无理漫骂、责备,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一次因一件小事,聚众殴打另一学生。当家长来到学校后,一路骂骂咧咧近来,还对孩子说:“怎么这么没本事,要做也做得雅面些,现在弄得收不了场。”看来这个孩子“黑社会老 1

大”的个性及暴力倾向是有家庭背景的。这已不难猜测,是谁造就了如此有个性的“黑社会老大”。

案例二:有个学生是名团员,在班级团支部组织学习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时,说:“这些宣传的都是虚伪的,不可能有这么多好人。”这个孩子的思想有些阴暗,后经了解,她的父亲的原单位因为经营不善解体,后自谋出路又遇到许多困难,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讲单位、社会的是是非非,连老师也被一起讲了进去。

这样两位家长,一个是用凶恶来教育孩子,一个用丑陋来教育孩子,那孩子就好象是在“恶人谷”里长大的,怎么还会正常。怎么还能展现出健康张扬的个性呢?

也许有人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多知道点负面的事情,他们以后在社会上就不会吃亏。但对于还未长大的孩子,应该先给他们阳光,让他们健康成长,然后才能经受暴风雨的考验。所以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愤世嫉俗,更不要将一些反面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单亲家庭的家长更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叨自己的不幸或是对方的过错。对孩子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这也要求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的形象。

二、家长是孩子独立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为了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顺着孩子,不让孩子做,正是家长的这种爱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探索自己生命中的种种经历;使得孩子失去自主性,充满了依赖性,完全被动地接受生活,最终导致孩子发展成为不健全人格的不幸之人。事实就是明证。

案例三:我班有一名学生伍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伍杰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烂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伍杰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在这几次事件中的表现,我发现:其情绪反应十分简单,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而且一发火就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他的这种“爆竹”性子,心理学家称之为爆发性人格。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走访了家长,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脾气暴躁,遇事不合心意时,就对我们发脾气,说实话也是我们把他宠坏了。”原来,伍杰小时侯,就喜欢发脾气,爸爸妈妈非但不加以制止,有时还不自觉地加以强化,如伍杰要去动物园,妈妈因为工作忙想改变一下时间,伍杰不一不饶,坚持要去,为了不让宝贝儿子生气,妈妈只好抛开工作,改变计划,满足他的要求。多次这样,伍杰便懂得凡事就要闹,一闹就成功。因而闹得更多、更凶。爆发性人格就这样形成了。

案例四:小茹是初一的新生,开学七周了,每天都情绪低落,时常以泪洗面。这种情绪已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他在课堂上经常发呆,老师稍微提醒,即刻两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在生活中,同学们都不太跟她交往,生怕一跟她说话没几句就哭。而她在课间也经常趴在桌上,在活动时也躲在角落里,不主动跟同学交流。周末放学,总提着满袋的脏衣物等父母接回家。据多年的经验,我猜她肯定是患上了学校适应焦虑症。果然不出所料,原来小茹在家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般的生活。她妈妈除了学习,从不让她做任何事情,她住校后,生活不能自理,她感到害怕、恐慌。最终导致了焦虑症的发生。我想,家长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深思深思自己对孩子的爱呢?理智告诉我们,父母爱孩子没错,但无原则的溺爱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为了避免孩子成为不幸的人,请家长们在孩子很小时侯就

让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面对生命中种种痛苦、快乐的经历,这样孩子就能在社会的大浪潮中适者生存。因此,作为家长必须用一颗理智的心、适度的爱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是孩子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习的督导者。

案例五:有一个学生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很强。初

一、初二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十五名,可是一上初三,他却染上了吸烟、赌博的恶习,且成绩每况愈下。我找了他。他告诉我:他讨厌这个家。这个孩子从小就很自觉,父母从不为她的学习生活多操心。下班后只要回家安排好她的吃饭问题,有时孩子也会自己给自己搞晚饭,父母多出的时间就外出活动应酬,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孩子说:“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可自从去年母亲下岗后,无所事事,就邀了一帮朋友来家搓麻将、打牌赌博,把整个家搞得乌烟瘴气。每天他一进家,妈妈就给甩给他数目不等的很多钱,让他食宿自理,且家里彻夜不停的吵闹声,搅得他无法休息,他感到很孤独,希望父母能来问问他的情况,和他聊聊天,但这好象是奢望。他的自觉是因为对父母的失望,父母没有能力管他,他只有靠自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去考虑事情的后果。面对这样一个走极端的学生,我内心有种深深地刺痛感。试问家长,你们在快乐之时,考虑到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了吗?

案例六:另一个学生告诉我,她很反感她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老是拿她和别的孩子比较。孩子是这样回应她的母亲的:“那人家的妈妈是大学生,你为什么不是?”家长喜欢把孩子和别人比,是希望为孩子找到榜样的力量,使点激将法,让孩子更进步。但激将法不能常用,要知道一个人经常在别人的比较、指责、批评中过日子,是很难受的,一个成年人如果所处的工作环境一直如此,那他一定会在承重的精神压力下不是崩溃就是跳槽,那孩子心里有了压力,父母能否为他们减压呢?

也许有人会问,管得太紧不好,不管也不好,那该如何去管?我们的能力似乎无法再去辅导孩子读书了。其实要在家庭中起到督学作用,不是真的从头到尾地陪读,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是片面追求成绩,而是一起分享学习过程。家长可以每天抽时间让孩子谈谈自己都学了什么,哪些课文是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上有什么新奇事,体育课上的竞技项目等。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要培养,但不要过多的责骂。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在平时的时间“离网离视”,引导他们用书刊杂志填充业余时间,但前提是家长自己也要养成阅读习惯。不要长期让孩子一个人独处或是交给老人带。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没有归属感,在心理发育上留下不好的痕迹或是造成缺憾。

四、家长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案例七:现班里一位女生,刚入学我就发现她的每边耳朵都穿了五个耳洞,每个耳洞都插上了地摊上买来的首饰,穿着时髦但不时尚,课堂上一把小镜子总不离手,根本不知老师所吟是啥。她十足一个摩登女郎样。看着她那与初中生格格不入的装束,我找了他,并对她说要请她父亲面谈,她哭着央求我,别告诉她父亲,她父亲如果知道这些情况,她会被父亲打死的。因为父亲嫌她是女孩,自从她出生后,父亲就拿她们母女当出气筒,她稍微做错了点事情,父亲就对她大打出手。她告诉我:耳洞是妈妈带去穿的,妈妈说这样才有人赞赏。从她口中,我了解到她父母经常意见不和,她大多情况下跟在母亲身边,受母亲的耳濡目染,渐渐地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案例八:一位成绩优异的初二女生,与同年级男生谈恋爱,整天在教室眉来眼去,引起同学的反感,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我爸爸在家和我家的阿姨就是这样,不是没事吗?”我大吃一惊,我还能说什么呢?

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女,在父母言行举止的感染下,这样接受了社会的美丑教育。这真的应验了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名言。

从以上几个面,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取决于他或她早期生长于其中的家庭气氛与教育情况。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使孩子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而且也为他们进入学校系统地吸收知识、掌握技能打下一定的智力基础。家庭教育的奥妙就在于“潜移默化”四个字上,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充满着爱和互相尊重的气氛,幼儿良好社会性情感的种子才有滋生的土壤。家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困难,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性。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别人的关爱和善良之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及尊老爱幼、心存感激的心境,对幼儿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寻找一个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精神和物质环境,让幼儿茁壮成长,能坦然地面对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天职啊!

参考文献:

1、《家长角色与孩子成长新探》,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朱永心:《引领心灵》,海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家长必须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代杂志2006年及2007年版。

题目:孩子,是谁造就了如此有“个性”的你——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父母角色定位初探

姓名:陈可情韦利宁

职务: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英语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通信地址: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邮编:530600

联系电话:***

下载ADR面面观的论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ADR面面观的论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讲坛面面观

    “百家讲坛”面面观 课题组成员:林徐达 沈义珺 莫凡碌 董涵宇 王诚俊 李梦汝 指导老师:张全华 内容提要:“百家讲坛”播出至今,其反响究竟如何,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什么弊端,却值得我......

    ADR监测管理制度(精选5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院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ADR监测工作经验交流稿[★]

    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 构建科学合理的ADR监测报告工作格局 刘耀华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非常感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给我这个机会,能有幸跟大家一起分享—我院在......

    ADR运动与中国多元化机制 论文(共5则范文)

    人类社会自存在以来便不断上演着各种纠纷。诉讼法学者一般认为,民事纠纷处理机制包括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三种。私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自决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

    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5篇模版]

    课程名称:生活中毒物面面观 题目:我国雾霾天气产生原因及毒害 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14 学号:2014307200*** 2017年11月 1. 对“生活中毒物面面观”的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面面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面面观 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建设新时代的新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

    高考作文素材面面观

    2012年高考最新时事写作素材 6.留美学生紧急飞回“割肝救母”(事件新闻) 肖思思《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9月16日 第 05 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

    毕业生求职面面观

    毕业生求职面面观:要奋斗还是要享受?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意味着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追求奋斗的价值,还是选择享受生活?是选择500强企业,还是选择自主创业过自己自由的小日子?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