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 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指导意见》(鲁厅字〔2019〕75 号)要求,加快推动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绿色殡葬建设要坚持民生导向,坚持节地生态、公益便民、因地制宜原则,增加公益性安葬设施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绿色文明殡葬服务。2019 年,各级启动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并拿出规划;到 2020 年,市及每个县市区至少对应建成 1 处市级、县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 2-3 处镇级或村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50%以上,群众文明祭扫成为主流;到 2022年,以树葬公墓林为主的绿色公益性公墓基本满足群众需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普遍落实,散埋乱葬得到有效治理,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绿色殡葬建设规划。绿色殡葬是指以树葬公墓林为主的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主要包括树葬、海葬、草坪葬、骨灰撒散、骨灰堂、骨灰塔、壁葬、深埋不留坟头等骨灰安葬方式。市、县两级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编制绿色殡葬建设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积极承接民政部门制定的绿色殡葬建设发展规划,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保规划、林业规划等相衔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民政部门要按照“惠民、生态、文明、节地”的基本要求,制定绿色殡葬公益性公墓建设发展规划,民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做好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统筹考虑绿色殡葬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确定绿色公益性公墓规模,以20年为一个使用周期,按户籍人口7‰的死亡率计算,并考虑以后将耕地、景区、林区及公路铁路主干道两侧等的散葬坟墓进行迁移及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来确定公墓建设面积。要统筹规划绿色殡葬建设,上一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覆盖区域内,除已建成的下级公墓予以保留外,不再规划建设新的下级公墓,在实现绿色殡葬建设全覆盖的前提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在节地生态绿色公墓选址、占地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前必须对是否影响社会稳定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 牵头单位: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参与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市民宗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快推进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各地要要加快以树葬公墓林为主的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因地制宜,与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有机结合,突出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利用荒山荒坡、废弃矿坑等适宜造林土地建设园林型树葬公墓林;在平原地区利用未利用地等建设树葬公墓林;在现有墓地基础上,规划建设树葬纪念林,通过植树绿化,“以树代墓”“以墓养树”,实现墓区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艺术化。严禁在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水源保护区和公路铁路主干道两侧新建公墓。公益性公墓应当按照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便于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墓葬用地占地面积规定,在外观设计上,要充分与自然地貌相融合,适当加入当地文化元素,按照墓穴小型化、墓区园林化要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75%,或绿地不低于 40%,形成各具特色的整体布局和绿化效果。每亩地规划建设不少于 200 个墓位(400 个穴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前通道要进行硬化,墓穴间要进行绿化。积极推动绿色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快骨灰撒散、海葬等纪念设施和草坪葬、骨灰堂、骨灰塔、壁葬等骨灰安放设施场所建设,不断满足
群众多样化绿色殡葬要求。各级要强化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资金投入、专用林地保障和土地政策支持,落实公墓林苗木购置和管护预算资金。[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民宗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落实惠民便民政策措施。推广沂水县惠民殡葬经验,把绿色殡葬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认真落实目前我市基本殡葬服务减免政策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减免项目和减免标准,逐步把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安葬纳入减免项目。市级民政部门每年组织开展 1-2 次免费海葬服务活动,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每年组织开展 1-2 次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活动,并对选择树葬、骨灰撒散、海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的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建设和应用,为群众选择绿色殡葬方式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参与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
(四)开展散埋乱葬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绿化改造等方式,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散埋乱葬治理行动。2019 年,积极推进公路铁路主干道两侧散葬坟墓的迁移改造;2020 年,基本完成自然资源保护区、城乡休闲园林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及村庄内外散葬坟墓治理;2023 年农村公墓及散埋乱葬
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对散埋乱葬坟墓的特别是在“两沿五区”和村居内散葬坟头全部迁入公益性树葬公墓林或深埋不留坟头;对名人墓、烈士墓等不易迁移的坟墓,通过植树进行绿化美化;对历史形成不易迁移的坟墓,通过降低坟头、缩小原坟面积、竖碑改卧碑、统一绿化覆盖、植树遮挡和生态治理修复,达到可视范围内看不到乱坟岗、大坟头、大碑林。要尊重当地习俗,顺应群众意愿,注重方式方法,积极稳妥推进,避免“一刀切”“简单化”。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对在迁移范围的公益性墓地和散墓坟头进行分类治理,对搬迁新建或扩建公墓要落实土地用地手续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倡导骨灰节地生态绿色安葬,严禁散埋乱葬,严格控制增量,逐步减少存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军人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立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规范丧葬流程,提供便民利民丧礼服务。把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结合,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绿色殡葬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媒体新渠道、广播电视报刊、党员学习
教育平台和进村入户、明白纸、宣传栏、宣传车、巡回宣讲、先进典型评选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结合地方实际和传统习俗,创新符合时代特点和群众需求的殡葬礼仪,推动葬式葬法改革,弘扬尊重生命、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优秀殡葬文化,培养文明节俭、绿色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参与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协、潍坊日报社、潍坊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绿色殡葬作为保障基本民生、改善党风政风民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发挥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绿色殡葬建设积极有效推进。
(二)加强政策支撑,强化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山东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将绿色殡葬建设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把绿色殡葬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市、县两级政府基
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所需建设资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切实保障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维护资金。市、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情况,对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及有示范效应的镇村和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村级公益性公墓按标准改造提升的,财政将给予适当补贴;对规划区范围内需搬迁的坟墓、原有散葬坟墓按要求迁入公益性公墓且恢复耕地的,免费提供安葬墓位或按照迁坟标准给予补贴。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捐建公益性公墓。
(三)加强督查评估,强化推进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绿色殡葬建设奖惩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节地生态安葬率、火化率、公益性公墓设施覆盖率、散埋乱葬治理等纳入乡村振兴综合考核,建立科学评估标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评估标准体系要把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将移风易俗公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综合治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体系。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大精神,实现我校第八次团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团支部建设,更好地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五年来我校开展的团支部建设活动月的经验,经校团委研究,就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切实加强团支部建设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团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行动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鲜明指出,团的基层组织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
(二)加强团支部建设,是高校团组织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新时期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组织,与广大团员青年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在团结和教育青年中起着核心作用,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显示终端。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面临着新挑战。高校团组织必须主动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找准新的工作定位,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近几年来,我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2008年,我校已连续5年坚持开展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月,为团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团支部的思想建设更加有力,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加强,团的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团的活动领域进一步扩展,团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团的影响力、战斗力、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团组织对于学校发展和建设的贡献率逐渐提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同其他高校相比,我校基层团支部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少数团支部内在活力不足,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核心作用不明显,缺乏凝聚力;有的团干部联系青年不够,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团员身份意识弱化,先进性意识不强;团员的日常管理的规范性有待加强等。这些都是亟待我们认真思考,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创新思路,求真务实,科学统筹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团支部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团支部的内在活力为核心,以健全团的基层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切实加强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校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基本原则:坚持党建带团建,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全面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服务促团建,通过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服务,不断增强团组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团建抓创新,按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团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建设与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相适应的团支部组织网络,进一步激发团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工作目标:力争用二到三年的时间,通过着重加强团支部、团小组规范化建设,使全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工作得力;通过建设校级基层团组织示范单位,创建一批“四个优”(班子建设优、主题活动优、支部建设优、阵地建设优)的“五四红旗团支部”,把团支部建设成方向正确坚定、工作深入细致、制度健康有效、学风健康向上、班子坚强团结的集体。
三、加强团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团支委队伍建设和团干部培养
团的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团支委)由团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原则上每届任期一年。新生入学后,分团委要认真了解新生团员情况,确定临时支委会,原则上2个月内要选举产生正式支委会。在任期内如需调整团支部委员会成员,须经支部团员大会讨论提出,分团委同意后方可进行。团支委一般由3-5人组成,分别任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等职务。根据工作需要,由分团委研究决定,可设增设多名专门委员。按照“重素质,有能力,讲奉献”的要求,坚持党团组织考察和团员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支部班子中来,尤其要选拔好团支部书记。要积极探索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团干部选拔方式。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团支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团小组,团小组长应按照团干部对待,需列席团支委会议。团支委成员和班委成员可相互兼任,也可结合学院实际,试行“班团合一”。班级团支委、班委要密切配合,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校团委通过举办团校培训班等形式,每学年对团支部书记轮训一次。各分团委要对团小组组长以上团干部每学期轮训一次。
(二)坚持不懈抓好团员意识教育和团员队伍建设
要坚持团内组织生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对团员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通过学《团章》、举团旗、唱团歌、戴团徽,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每年开展一次团员教育评议活动。各团支部要将团员教育评议与团员团籍注册有机结合起来,按时按标准收缴团费,加强对团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在表彰奖励先进的同时,对于违反《团章》有关规定的团员,团支部要在进行评议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按程序提出处分意见,并落实帮教责任人。
根据《团章》规定,团员入党后年满28周岁以前保留团籍。因此,未满28周岁的学生党员仍保留团籍,必须参加团的各种会议、活动和团内表彰,并按时交纳团费。依凭各种组织建立起来的团支部(如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中建立的团支部),其所辖团员要同时接受所在班级团支部的管理,其团籍一般应由班级团支部管理。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团支部常规工作
团支部在建立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检查考核、支部活动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支部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团籍注册制度,团课)的落实,使团的组织生活落到实处。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团员大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团支委会(遇重大事项,须邀请不是团支委的学生党员、班委会主要干部列席),每月召开一次团小组会,上好一次团课,每学年进行团员团籍注册和团员教育评议。
校团委结合团支部工作开展需要,从2008级学生起,启用《聊城大学团支部发展记录手册》,全程记录团支部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更好地指导帮助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团支部建设的连续性。
(四)围绕青年成长和成才需要,精心组织开展团的活动
团支部要在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校院两级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体现特点、符合需要、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活动,并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团支部活动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思想性与教育性,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风建、班风建设、安全建设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健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等为重点,反对简单地以游玩和粗糙型的文体活动代替团的活动。团支部要以宿舍为单位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并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基础文明养成、道德规范教育和“知校爱校 兴校荣校”意识培养,组织团员青年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要大力开展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习的各项活动,积极营造自觉学习、友好竞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团支部、学习型团小组。
认真组织开展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团员青年真正参与其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各团支部每年寒暑期至少组织一支小分队,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团员青年参与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切实打造品牌活动。团的活动是团的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团的活动要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工夫,要在做品牌上下工夫。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因为讲创新就忽视继承的作用,使工作缺乏持续性;也不能因为讲继承,就盲目排斥创新的探索,使工作不能与时俱进,陷入保守被动的境地。特别要注意因为人事变动而造成的继承缺陷,因为求稳定而造成的创新不足。创活动品牌,就要做到: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在活动的组织上规范化、制度化;在活动的管理上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各团支部要认真规划和设计主题团日活动,每年,校团委组织评选十佳主题团日活动和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五)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竭诚服务团员青年
团支部要把满足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团干部要自觉树立服务理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团员青年切实感到团组织的温暖,使得团支部成为团员青年的可以信赖的组织,团干部成为团员青年的知心朋友。
团支部书记是团支部安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支委会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不同渠道,如支部爱心小组、支部心灵港湾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团支部每一位成员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反映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关心和帮助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团员青年。对于需要重点关心和帮助的团员青年,团支部要指定专人担任联系人,一对一帮扶。
(六)认真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
团支部要认真做好各类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才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积极推荐品学兼优、能力全面、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团员青年到上级学生组织任职。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分别于每年“五四”期间评选和表彰“团员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优秀团支部书记标兵”。对于在重大活动、重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重大考验中表现出色、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团员,由校团委授予“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是团支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团支部要及时协助党支部加强对优秀团员培养考察,并严格按照《聊城大学关于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的实施细则》(聊大发[2006]9号)和《中共聊城大学委员会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细则》(聊大发[2006]10号)的规定,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民主评议、集体决定,党团衔接、共同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分团委要做好监督检查,确保各团支部团员大会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的程序性和严肃性。经支部大会评议通过的推荐对象须填写由党委组织部和校团委统一印制的《聊城大学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登记表》。
依托各种组织建立起来的团支部(如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中建立的团支部),需报请上级党团组织批准后,方可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推荐对象同时要参加班级团支部的推荐。上级团组织通过综合评定评议对象的民主评议情况,以最终确定发展与否,并向党组织推荐。
(七)积极探索团建新模式,努力实现团组织的无缝隙覆盖
积极探索在网络、学生宿舍、学生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并逐步推进新型团组织的规范建设。
加强以宿舍为单位的团小组的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是学生接触和交流最多的场所,对团支部而言,学生宿舍是最容易把握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和了解团员青年学习生活的场所,在这里开展工作,团支部和团员青年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团建工作也会在生动活泼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团小组设组长一名,由宿舍舍长兼任。团小组在所属团支部领导和指导下,主要开展:(1)理论学习活动,如时事学习、政策学习、文化学习等;(2)组织生活会和团员教育评议活动;(3)开展“晨读”活动、寝室文化建设、“一帮一”好朋友工程、互助学习等活动;(4)读书修身活动;(5)结合专业,利用双休日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
(八)进一步规范教工和研究生团组织建设
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支部建设是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院分团委要将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建纳入学院团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要建立健全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建体系,规范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组织“推优”工作的环节和程序,督促、检查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支部开展正常的支部活动。各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对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调研,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细致地解决好青年教职工及研究生团建中存在的问题。
校团委将进一步规范直属团支部的建设,确保团组织的整体覆盖。重点扶持机关直属团支部、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直属团支部、校学生组织团支部等一批直属支部建设。
四、加强团支部建设的管理机制
责任追究制度。分团书记是全面落实加强团支部建设的总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团支部书记是本支部落实加强团支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
激励机制。团委将进一步建立完善《聊城大学团支部升级达标方案》,广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每年校团委都组织开展团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凡是申报校优秀团支部标兵的团支部,必须参加团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并接受校团委组织的评审委员会的答辩。监督制约机制。在整体推进团支部建设的工程中实施“三重督导”制度,即团委对分团委进行督导,分团委对团支部进行督导,团支部对团小组建设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督导。
五、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团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指导,努力争取同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精心策划组织,切实加强团支部建设。
加强过程控制。团支部每月向所在分团委书面报告本月支部的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分团委汇总后每学期向校团委书面报告所在单位工作,团委汇总后撰写评价性报告,并报党委备案。
加强宣传引导。要积极发挥宣传媒体的引导功能,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注意对各级团组织加强团支部建设的情况实行跟踪报道,注意挖掘活动过程中的宣传素材,用涌现出的生动事例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
六、本实施意见由校团委负责解释。如有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共青团聊城大学委员会 2008年11月10日
第三篇: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3
关于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
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07]33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济宁市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济办发„2007‟32号)要求,为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就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济宁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
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由市、县、乡三级财政配套投入,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文化大院,通过三年的时间,有效改善乡镇和村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改革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其中所有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所有村文化大院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较高政治与专业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和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农村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平台。
二、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
(一)功能定位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课外活动等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具体职能是:
1、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3、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4、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6、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7、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8、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村文化大院在职能上相近于乡镇综合文化站。
(二)建设标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场所要便民服务,建在乡镇村居的主要街道上,不得建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原来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的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要逐步搬出政府办公场所。城市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要提升档次、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便利居民,能够满足向群众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其面积参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不做硬性要求。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200—15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
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1.6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5种、杂志2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12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8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10台以上,有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2-3人。
二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000—12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0种、杂志15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60平方米以 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不少于10台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1-2人。
三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800—10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80平方米以上,藏书6000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16个以上,订阅报纸8种、杂志1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座席2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有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
2、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3000册左右,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娱乐室备有象棋、军棋、扑克、麻将等4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台球等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投影仪、收录机、音响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电脑不少于10台。村里有自身特点的大型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二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
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1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5种以上;娱乐室有一定的娱乐工具和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收录机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有电脑或者投影仪。村里有20人以上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重大节庆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三、资金来源和实施步骤
(一)资金来源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乡镇自筹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二)实施步骤
1、立项。全市根据县市区乡镇和村居总体情况分配建设数量,每年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村文化大院,三年完成全部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一定数量规模的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由市财政专项补助20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列入规划的村文化大院由市财政专项补助3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各县市区也要确定本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规划。
2、县市区自主建设的奖励政策。市政府鼓励各县市区在全市统一立项之外自主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进度。凡县市区自主新建、改建和扩建,于2010年
底前通过检查验收并挂牌的,达到一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30万元;达到二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5万元;达到三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0万元。
3、验收表彰。由市县市区提出申请,市里组成验收小组,对建设完毕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对照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市委两办授予“济宁市×级文化站”和“济宁市×级文化大院”荣誉称号。
4、配套设施设备。市政府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奖励基金,每年100万元用于验收合格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市里其他涉农扶持设施设备如体育、民政等也要优先考虑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
四、组织领导和运行管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是我市落实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要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为做好这项工作,市里成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市领导任组长,宣传、文化、发改、财政、农委、民政、体育、科技、新闻出版、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班子,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站
工作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乡镇文化站投入机制,切实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确保乡镇文化站切实发挥作用。
济宁市委办公室 济宁市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党支部:
为加快推进我公司班组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班组安全生产 基础,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班组建设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一流煤****企业集团要求的班组职工 队伍,结合我公司实际,就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制定如下实施 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提高班组 长综合素质为重点,以班组过程控制、员工素质提升和班组目标 考核为手段,以实现班组自主管理为目的,扎实推进集团公司 “596”班组管理体系,力争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 煤化工特色的卓越班组建设模式。
二、工作目标
1、努力提升班组长素质和班组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树一批 “卓越班组”和“金牌班组长”,促进班组管理上台阶。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地用《实施意见》引 导和规范班组建设工作,形成班组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2、建立班组建设专题网站,在《*********报》上开辟“班 组天地”专栏,充分利用网站、报刊、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 宣传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
3、把每周四确立为“班组建设活动日”,班组建设委员会及 办公室成员要深入车间班组,参加班组建设活动日的各项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对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激发班组长及职工参 与班组建设的热情。
4、班组建设办公室与政工部联合开展班组建设好新闻 评选活动,激励各单位踊跃投稿,引导一线班组长交流班组管理 经验,探索班组管理创新的途径,营造加强班组建设的舆论氛围。
二是规范设置,完善基础。
5、规范班组设置和班组长的选拔任用。公司各党支部要对 本单位的班组设置及班组长定员情况进行梳理整合,认真贯彻落 实******************《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和****************《关于规范班组设置及班组长定员的通知》 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班组长的选拔任用,对未经车间公推公选、公司正式聘用的,不执行班组长津贴和安全风险抵押等待遇,并 进行清理整顿。
6、健全完善班组管理组织。各班组要成立班委会,班委会 由3 至 5人组成,班组要配齐“五大员”,即:班组长、兼职安
单位,参加一个班组的夜班班前会,按照《********公司班前礼 仪督导考核表》的标准现场打分,会后交调度室,由班组建设办 公室统一整理归档。各单位要把开好班前会作为强化班组管理的 第一道程序,要加大对班前礼仪的检查和督导工作,提高班前会 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增强员工的纪律意识和安 全意识。
10、严格班中“五步”。班组长带领全班人员集体上岗后,严格执行岗位现场交接、现场安全确认、班中安全巡查、班中岗 位练兵及班后安全总结的“五步”管理制度。要把班中“五步” 管理法贯彻于班组现场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工作环境、设备 状况、工艺指标和关键工序进行“安检话述”安全确认不走样。班组长要加强班中的安全巡查,排查隐患和预防班组职工违章作 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班工作任务完成以后,组织召开班后 会,分析当班安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指出当班生产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 教训,为做好第二天的工作积累经验。
11、强化“6S”管理。各班组要按照************************* 《关于印发********公司推行 6S 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强化“6S”管理,安全文明生产要达到“三清”: 操作间清洁、设备清洁、现场清洁;“四无”:无油污、无杂物、无烟火、无易燃物;“五不漏”: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 电、不漏物料。生产现场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工作环境干净
从细做起的意识,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通过读书、讲课、隐患排查、合理化建议、绝活展示,感受到自身价值,提升职工 的学习力、表达力、执行力、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四是争创竞赛,激发活力。
15、开展班组“三级”升级竞赛。开展以“创建红旗班组、争当卓越班组”为核心内容的竞赛。月度考核,每季度评9个“红
旗班组”;每从“红旗班组”中评选出4个“卓越班组”,同
时授予该班班组长为“金牌班组长”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每 从“卓越班组”中推荐2个申报集团公司标杆班组,从“金
牌班组长”中推荐公司职工标兵。
16、开展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竞赛。从班组的制度建设、安全 管理、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技能保障、效果评价等方面,在基 层班组中开展安全自主管理竞赛,每季度举行一次班组安全自主 管理优秀成果发布活动。
17、举办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大赛。每半年举办一次 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大赛,以赛促学、以学促提升。并推 荐优秀选手参加集团公司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大赛。
18、开展班组 QC 小组活动竞赛。积极开展班组 QC 小组活 动竞赛,充分发挥群众性 QC 小组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 全生产、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班组安全质 量标准化工作。
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24、提高待遇。实行班组长岗位津贴制度。*****车间、*** ***车间、****车间按每个工作日8元标准发放;****车间、** ****车间、****车间、******车间及********消防班按每个工 作日6元标准发放,机关、**********治安班及******后勤班 按每个工作日5元标准发放。津贴按当月出勤天数计算,出勤不 足19个工作日的,不享有津贴。“卓越班组”的班组长直 接进入公司管技人员后备人才库,并推荐为优先提拔的中层后 备干部。同时,在评先、评优上向班组长倾斜,扩大班组长在 先进、标兵等各类评先中的比例,优先组织班组长外出学习考 察、疗休养等。
五、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对于强化基层管理、夯 实安全基础、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 义。各车间党支部书记作为班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班组建 设摆在重要工作日程,按照公司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班组 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要真抓、真问、真为。党政领导要齐抓共 管,形成合力。尤其是对本单位班组建设的考核情况及对班组长 的绩效考核情况,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确认,增强关心班组工 作、重视班组建设、支持班组建设的自觉性。
2、联系督导、调查研究。
第五篇:关于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单位党委
为贯彻落实xx集团党委《关于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热情,推动公司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现就开展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现代化职工队伍,为“再造xxx、再铸新辉煌”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培养一流的职业素养,打造一流的业务技能,建设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岗位业绩。
三、基本要求
培养一流的职业素养,就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勤劳朴实、踏实工作、热爱岗位、忠诚企业;打造一流的业务技能,就是熟练掌握岗位知识,技艺精湛、业务精通、勤奋好学,有较强的执行力、创造力和自主管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能力;建设一流的工作作风,就是严谨诚实、忠于职守,在工作中遵章守纪、服从管理、一丝不苟、认真精细;创造一流的岗位业绩,就是敢为人先、创新超越、不断挑战、勇争一流,1 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行业领先。
四、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发展大屯、做强中煤、报效国家的信心,争做模范公民,培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煤、热爱大屯、热爱岗位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做到全心服务企业、积极奉献社会、争做一流员工。
2.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学习宣传公司各级劳模的先进事迹,尤其要认真学习宣传全国劳动模范吴友良的先进事迹,以吴友良为榜样和辐射点,选树岗位标兵、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创新、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倾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不断为公司科学、安全、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用中煤文化培育职工创新进取、追求一流的价值观。通过广泛深入学习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使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追求内化为职工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精神、核心理念、员工规范外化为职工的行为规范和追求一流的实际行动。
(二)加强业务技能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竞争能力
1.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等级,增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切实抓好职工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考核、激励,强化对职工的综合性考核和多项技能的考核。组织和引导职工与行业先进企业对标竞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项目攻关活动。
3.鼓励职工通过勤奋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职工的个人发展。
(三)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培养爱岗敬业、严谨诚实的主流企业文化
1.倡导严实作风。大力倡导“三老四严”(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等中央企业的优良工作作风,把“恪尽职守、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从严治企、清正廉洁”的24字企业工作作风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转化为提升工作质量的有效动力。
2.强化精细理念。引导职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和作业规程,严格按照工艺纪律和规程操作,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办事认真、工作细致的理念变成职工的工作作风和自觉的行为习惯。
3.恪守岗位职责。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内容,引导职工自主自律、自我管理,制定本岗位的目标责任。严谨工作、主动负责、用心做事,提高岗位执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加强绩效体系建设,引导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1、健全职工业绩考核体系。以公司全员业绩考核体系为基础,建立覆盖各岗位、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客观合理、科学有效的职工绩效激励机制。
2、制定职工岗位考核指标。充分挖掘一线职工潜能,把企业质量、成本、安全、服务等指标层层分解至班组、岗位,明确绩效指标,实现目标管理,引导职工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3、科学评价职工岗位绩效。准确衡量和评价职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业绩,及时查找制约职工业绩提升的因素,帮助职工寻求改进业绩的方法,促进职工高质量的完成工作目标。
五、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工作内容
(一)大力开展班组建设。着重加强“八项建设”,努力做到“六抓、两落实”。“八项建设”即:加强班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班组长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努力把班组打造成“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创新进取,团结学习和谐”的优秀团队;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班组长;培养具有一流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岗位业绩的班组成员。“六抓”即:一抓准入制。要严格执行班组长准入制度,对班组长的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现场工作经验等6条标准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调整,所有空缺班组长原则上实行竞聘上岗。二抓学习。强化班组长和班组员工的学习,是提升班组长和广大员工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5年的努力,班组长文化程度基本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30%;班组长技术等级全部达到高级工以上,具有 4 技师以上技术等级的班组长达到40%。三抓培训。公司制定班组长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班组长进行集中脱产培训,确保在岗班组长轮训一遍,各基层单位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班组长进行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班组长素质。四抓考核。健全和完善公司、厂矿处、科队、班组四级班组管理检查考核机制,公司按季度对厂矿处管理班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验收,同时对科队管理班组工作进行抽查,检查结果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直接挂钩。五抓现场。重点抓好现场人员管理,开好班前会,积极排查隐患,严格安全措施在现场的兑现,严格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程序组织施工,把好现场安全关,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六抓活动。以班组长活动日、班组管理征文、班组长学习考察等形式,为班组管理工作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为广大班组长成长创造条件。“两落实”:一是班组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各单位要设立班组管理专门机构,厂矿处级要成立班组管理指导委员会,设立班组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会生产保护部,由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矿井和地面单位班组长享受适当的津贴待遇,通过落实津贴有效调动班组长的积极性,增强班组长的责任心;明确落实班组管理工作检查考核费用。为了确保班组管理检查考核、总结评比工作正常进行,矿井单位用于班组管理每年奖励费用不少于1000万元,其它单位奖励费用xxx万元。
(二)大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活动。为了适应企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重点在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关键岗位(工种)和技术含量高、企业亟需培养的人才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5 职工技能岗位学习、练兵、选拔、比武机制,形成考核、鼓励、表彰和激励制度。公司每三年举行一届职工技能奥林匹克运动会,覆盖全矿区各主要技术工种(除此以外,公司每年还要开展十个主要技术工种的技术表演赛或技术比武活动。基层各单位每年组织一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三)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一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大力开展重点工程、难点工程、关键工程劳动竞赛活动,针对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系统改造、一通三防专项治理、优质服务、机车趟数、安全停时、来煤管理、保发电等等开展各类劳动竞赛,促进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二是组织和动员职工为公司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推动合理化建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动员职工大力开展节支降耗活动,促进公司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四是建立和完善职工“六小”技术创新成果征集、评审、发布、推广展示、表彰和奖励机制,鼓励吸引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五是大力开展群众安全工作,依靠工会“专兼群”队伍,发挥群监员岗位监督检查作用,发挥群监员接待站的职能作用;加强职代会安全生产委员会职工代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作用,促进安全管理。
(四)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渠道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加紧培养、一般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发现和培养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公司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通过建立多通道成才途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强化各项激励措施,不断完善分配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业绩,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劳动价值,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讲求贡献的社会氛围,为高技能人才参加培训深造、带徒传技、技艺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创造条件。
2、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合作与交流机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公司内部高技能人才信息交流系统,加强各单位间高技能人才合作与交流,实现高技能人才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共享、绝技绝活共享,形成高技能人才工作合力,激发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活力。
3、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菜单式”、“模块化”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模式。继续完善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创新职业技能鉴定方式、方法,注重鉴定实效,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公司培养和储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4、深化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由煤矿关键岗位、主要工种设臵首席技师,向公司各产业板块主要工种延伸。继续完善首席技师选拔、使用和考核管理办法,积极落实首席技师待遇,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攻关中的作用,通过名师带徒、技师创新工作室、技师研修等有效形式,切实做好传帮带,促进高技能成果向企业经济效益转化。
(五)加强职工队伍培训
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深入推进“xxxx”的发展战略,按照“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完善标准、拓宽渠道、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计划,促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1、落实责任、优化体系。继续推行培训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企业全员依法培训的主体责任。配合中煤集团做好“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培训管理体系优化”项目研究工作,为职工全员依法培训提供有效保障。
2、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强力推进培训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结合大屯公司管理流程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煤矿普工培训与考核工作的管理,坚决杜绝“培训缺失、证书虚假”的现象。
3、明确培训需求,加强班级管理。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分专业、岗位、数量、层次、时间等内容,科学确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培训机构要按照培训实施计划的安排,做好教学实施工作。
4、完善标准,强化技能。在制定煤矿普工安全技能考核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要强化采煤工、掘进工等煤矿普工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要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培训课件和安全培训电教片,有效提升职工安全操作水平。
5、拓宽渠道、提升素质。充分利用本单位内部教育培训资源,密切与中国矿业大学、aa省煤矿培训中心等社会院校及培训机构的联系,采取校企合作、委托培训、集中授课、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六)大力提倡职工自主管理。主要在“四自”上下功夫。一是鼓励职工自主学习。正确引导职工认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义,倡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鼓励职工学习文化技术,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熟悉新设备、新材料,使广大职工成为“精一门、会二门、学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增强职工自主保安意识。积极引导职工做好安全自保、互保和安全友情提醒工作,鼓励职工争做企业安全有心人。使每位职工在岗位操作上,做到精心施工、精细操作,创造出安全优质精品。三是增强职工自主管理能力。健全和完善职工自主管理制度,大力培养自主管理型职工,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引导职工有序参与企业管理,自觉执行企业规章制度、自主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牢固树立企业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激发职工自主创新热情。职工群众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创新,在工作中出成果,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参与“六小”活动,确保职工参与“六小”技术创新率达到90%以上。
(七)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公司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促进职业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互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1.加大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宣传途径,宣传公司培养、使用技能人才政策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宣传培养技能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让职工了解职业准入制度,熟悉职业技能鉴定程序,关心、支持技能 9 人才培养,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专家轻工匠”的社会偏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2.严格安全生产岗位准入和职业资格并重制度。在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职工健康安全的工种要推行安全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上岗就业制度的衔接。“三项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各类生产操作岗位人员、新进人员、转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严格执行职业证书制度,对主要岗位技术工种操作人员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并持相应等级证书方可上岗。
3.按照职业资格“评聘分开”的原则,落实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各单位要严格“评聘分开”,在主要工种操作岗位必须经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后,方能在相应技术工种岗位竞聘上岗。要严格岗位定员、定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按照职业等级择优聘用。要加强对聘用上岗职工的任职考核,促进技能人才发挥作用。
(八)完善职工队伍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保证职工队伍特别是高技能职工队伍的稳定。
1.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具有公平性和竞争性的薪酬机制,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运用目标管理等方式,准确测量和评价职工业绩,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岗为公司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
2.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 10 条件,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对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贡献的职工实行不同薪酬分配办法;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关心信任职工,注重发挥荣誉称号、企业文化、职业生涯、培训发展和参与激励等精神激励的作用。
3.要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优秀班组长(含相应层级的其他基层管理人员)和其他表现突出的职工,在聘任、工资、带薪学习、培训等方面制订相应的鼓励办法,拓展基层一线职工职业成长空间。灵活运用公司矿(厂)长基金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提高奖励比例,加大考核力度,奖励向高技能人才、优秀班组长、表现突出的职工倾斜。
4.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奖励。
(九)做好关爱职工工作
通过关心关爱职工,及时掌握职工诉求,积极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增强企业活力。
1、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关注职工生活。利用网络平台、领导接待日等途径,进一步拓宽和畅通职工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职工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加强“两堂一舍”管理,不断提高“两堂一舍”设施标准,努力为职工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精力充沛地投入生产工作。
2、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不断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激发职工为企业管理建言献策的主人翁精神。11 不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公司内容、程序、责任,及时将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公开,抓好车间区队、班组的考核和二次分配公开。加强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制和群众评议制的落实,把厂务公开工作抓实抓好。
3、完善扶贫济困救助机制,扎实做好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切实抓好“扶贫济困送温暖”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从解决困难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制定帮扶措施,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难题,使每一名困难职工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管好用好“三助基金”和女职工特殊疾病基金,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审批使用大病基金、扶贫基金,做到公开透明。
4.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高度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文化体育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和经常性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5、关心职工生产生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要积极改善职工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职工职业健康。组织安排职工健康体检和职工疗休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十)大力发挥劳模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建立完善的评选机制,选树典型。要在基层、班组和岗位中,真正把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员工选拔出来。二是做到多层次、多岗位选树。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在坚持民主,注重实效,面向一线的前提下,把选树工作安排落实到车 12 间、班组,有针对性地开展选树典型工作。三是做到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各单位要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经本单位职代会通过后,上报公司总评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四是完善奖励机制。公司每两年、基层单位每年都要定期召开先模表彰大会,大力表彰先摸人物,激励职工向先摸人物学习,立足岗位做贡献。五是建立先进事迹推广机制。各单位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使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五是建立完善劳模管理机制。对于先进模范的选树工作既要评选好,又要管理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二)制定方案。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职工队伍实际,细化制订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四个一流”职工队伍建设工作。
(三)督导检查。各单位要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成效显著。公司将根据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导检查。
(五)总结推广。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提炼在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对突出典型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带动本单位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