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5篇可选)

时间:2019-12-02 21: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

第一篇: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在学习和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体育为立足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绿色养生。即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并且还涉及了绿色养生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传统养生体育绿色养生

进入2l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巨大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总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却日益下降,“现代文明病”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与每一个人“亲密接触”。为了“防患于未然”和提高生活质量,人们逐渐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专家们预言,2l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自我保健可以说是传统养生的现代说法,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我国历代传统养生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有东方特色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深受世人所推崇。然而,“在学术界,存在着重养生著述的医学专门研究,轻养生价值的多学科综合探讨的问题;在体育界,存在着重养生术势套路的传习演练,轻养生观念理论的深人分析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养生与体育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提法众说不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绿色养生,并认为绿色养生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内在和谐。

一、绿色养生概念的提出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涮。象征着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绵延的生命,象征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和美好。它已经从像花、草、树木一样的自然绿色内涵,转向人类生活世界更深层次的生态语境。绿色是和F、纯洁、健康的代名词,含有无公害、纯洁、公正、科学、进步和发展之意,是生命旺盛而富有生机的体现。绿色代表人们的渴望和对更高水平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以绿色为标志的产品和服务先后被推向了大众,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绿色产品和服务迎合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在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绿色奥运、绿色体育、绿色理论等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推广。

养生,又称摄生,是各种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加寿命等措施的总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导引、五禽戏这类养生功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养生的定义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既要顺应自然,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到内外齐养、形神兼修、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把握中和之道等,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常见的传统养生方法主要有静神、运动、食养、药补四种。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质上与养生血脉相承。但目前国内体育界对养生一词的叫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直接叫“养生术的,有叫“传统养生”的,有叫“养生功法”的,也有叫“体育养生”的。暂且不说这些说法的是否符合基本的逻辑学规则,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更能说明目前人们对养生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深入。当然,在我国古代养生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存在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不断成熟完善的历程;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相适应,存在一个或强或弱的迷信神灵、崇拜上天的过程。纵观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历程和整体轮廓,应该说体育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从事养生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关于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不是对这些说法发表看法,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说法—一绿色养生。绿色养生是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绿色养生是体育和养生的结合,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下位概念,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养生与绿色养生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绿色养生的特点

2.1适用范围广。绿色养生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适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层次。按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变化,不同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男性的运动量可适当大些气而女性的运动量应小一些,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少年时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运动对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所以运动方式主要是每目的‘两操“(即早操和课问操)和1小时的休育活动;青年时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机体各系统迅速成熟,青春活力最旺盛的时期,可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运动;中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宜选择较轻柔的运动。

2.2可操作性强。绿色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下位概念,所包含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是一些对器械要求不太高或者是徒手活动的项目。所以,它有很强的操作性,运动量可自如控制,特别符合当前国际流行的中、小强度运动健身原则;活动场所也不受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且能有效地达到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效果。

2.3经济性高。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的武术项目及散步、慢跑等具有投入少、习练简易,不会因为场地、设施、天气等其它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换言之,可以随时、随地、随意愿进行练习,能以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大的收益,不仅能有效地达到健身养生,而且还可以收到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三、绿色养生的原则

3.1个体差异原则。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认识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证明:养生应该从青少年做起。一些专家还呼吁:在童年期就应该培养孩子们的保健意识,促进他们良好健身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绿色养生提倡个体差异原则,就是指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即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3.2身心协调原则。养生,从整体上来说,即撮养身心以保健延年的思想和方法。体育的终极追求也就是通过科学的身体运动进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达到人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绿色养生坚持身心协调原则,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健康第一”的大环境和背景中,富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如果增进健康只侧重于运动而偏废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包括心理状态的调整等),或者忽视运动而过于强调其它方面的调节,则势必会造成整体健康的不协调、身心发展的分离,也会导致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丢失。

3.3动静结合原则。动静结合是现代健康活动的基本特色,足绿色养生应该坚持的核心原则。动,指运动形体,i骂过身体活动完成;静,指清静心神,经由静养实现。动是生命的特征.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动式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武术、舞蹈、慢跑、散步等,对形体锻炼大有裨益。静可以安定心神,调节精神.各种器官生理活动和谐。有利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相对于身体的运动来说,养生可谓是以静为主的健康活动,其中导引、吐纳虽是运动.但也是绵缓轻柔之运动动静结合且有度协调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和谐发展。

3.4循序渐进原则。传统养生强调静养,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最大限度地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生命寿限,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们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养生对个体来说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种生活态度。虽然绿色养生以动为主,可以通过身体外在的运动来活筋骨、调气息、通经络、疏气血、调脏腑,从而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然而,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就能实现.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小结

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养生尤其是其中有关运动养生的民族特有文化不应丢弃自身的特点,盲从于世界主流的体育文化,而应当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向大众化、社会化推进。从发展的角度看,养生理论不能一成不变,养生方式、养生方法亦不应依然如故,现代人需要现代的养生学与养生功法。绿色养生是新时代人们对健身方式呼唤,是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的一种必然要求。本文虽提出绿色养生之说,由于本人能力所限,尚不能把其表述完整,仅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涉入此领域,共同努力进行深入、全面的后续研究。

第二篇: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2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4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 5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6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 7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ese After-s Writers 10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3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 14 浅析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6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18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9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 21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22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 23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24 谈双关语的翻译 从婚姻和家庭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对比差异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27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28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29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31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32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35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3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38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39 中西酒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41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对策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 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威尔斯的对等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看法律条文英译汉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

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性与和谐性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 Movie and culture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87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8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90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92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93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94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95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98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100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02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 103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10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106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107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108(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09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111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114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11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17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120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122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2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透过《傲慢与偏见》中四位女性的性格分析她们的不同婚姻 127 美国俚语的社会文化特征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0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131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 132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Inaugural Address 134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136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38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39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 140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 141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44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146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 149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150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151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中的精神顿悟 152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153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54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155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

156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57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研究 158 文化导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159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160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161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162 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 163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

164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165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冲突

166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67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168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69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 170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通过《蝇王》看人性

172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73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174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17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76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177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178 从文化角度论动物词汇的比喻与翻译

179 Vague Languag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180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181 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 182 从七个C看商务信函的可读性 183 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184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18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86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 187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188

189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190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91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192 归化和异化在政治文本英译里的运用:以十七大报告翻译为例 193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94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9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96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197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198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99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

200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第三篇:准确把握五大建设的内在关联

准确把握五大建设的内在关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彼此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经济建设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能够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的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没有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体现为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也表现为不断提升的政治伦理;不仅体现为井然的政治秩序,也表现为人们普遍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不仅体现为社会管理者政治上的高素质,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人类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崇尚。

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类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搞好了,人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建设是枢纽。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社会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精神文明的重要纽带,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整合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社会危机处理机制,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生态建设是保障。生态环境利益是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核心利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是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观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篇:自然人和法人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法人代表:

注册地址:

乙方:XX,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

XXX(同上)(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第一条 合作项目和经营范围

合作项目:

经营范围: 第二条 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日止。如果需要延长期限的,在期满前________办理有关手续。第三条 投资额、方式和期限

投资总额为五万元,甲乙双方均以现金方式出资。具体为:甲方出资一万元,占投资比例的。乙方出资四万元(其中XX两万元、XXX两万元),占投资比例的。

投资缴付日期为。逾期不交或未交齐的,应对应交未交金额数计付银行利息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合作期间各合作人的出资为共有财产,任何一方不经全体合作成员一致通过,不得处分合作经营的全部或任何部分财产、资产、权益和债务。合作终止后,各合作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至时予以返还。第四条 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在乙方处报名的研究生培训学员,甲方取得学费的 40 %,开课后一周内领取。

2、在乙方处报名的协议班学员,甲方取得学费的 60 %,学员录取后一周内领取。

3、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维护甲方的品牌形象,不得从事损害甲方利益的活动。

4、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对甲方提供的课程课件及资料,负保密义务;对协议期间涉及到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

5、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必须按甲方指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并有权对全国市场的价格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整。

(二)甲方的义务

1、必须为乙方提供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的相关课程、课件、资料及相应服务,并保障质量(面授班的提供上课老师及课程安排;视频班的提供课件及资料;网络课的提供网络课程卡及资料;协议班的提供相应服务);所有课程及服务,必须与甲方报名学员同等对待。

2、甲方课程安排有任何调整,必须及时通知乙方。

3、甲方负责合作项目在网站的推广宣传工作、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的编制工作。

4、甲方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参考收费标准,为乙方在经营活动中提供指导。

(三)乙方的权利

1、在乙方处报名的研究生培训学员,乙方取得学费的 60 %,开课后一周内领取。

2、在乙方处报名的协议班学员,乙方取得学费的 40 %,学员录取后一周内领取。

3、要求甲方及时全面提供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的相关课程、课件、资料及相应服务(面授班的提供上课老师及课程安排;视频班的提供课件及资料;网络课的提供网络课程卡及资料;协议班的提供相应服务);对甲方提供的所有课程及服务,与甲方处报名学员同等对待。

4、录取学员学费返点:甲方按照与各个院系签订协议费用的 50% 返点给乙方。如乙方实际招生没有达到30人时,由甲方给予协助。

(四)乙方的义务

1、维护甲方的品牌和形象,不得从事损害甲方利益的活动。

2、对于甲方提供的课程课件及资料,有保密义务;对协议期间涉及到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

3、对甲方制定本项目的参考收费标准,乙方必须按此收费标准执行。

4、乙方在宣传推广过程中,所有印刷性文字材料及宣传广告必须经甲方同意备案后方可使用,否则自行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第五条 核算方式、利润分配和债务承担

核算方式:独自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合伙所得,在依法纳税和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奖励基金后,其余为红利,按股分配: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在合作债务承担上,合作双方对合作债务在出资范围内,按出资和分红比例承担亏损。第六条 经营管理

1、合作的经营方针、重大决策(包括生产销售计划,利润分配,提留比例,人事任免等)

采取合作双方一致通过的原则。

2、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由乙方开展,每人每月领取基本生活费 元;甲方提供协助和指导工作,不领取生活费用。

3、财务管理由双方共同指定人担任出纳工作,任何项目支出必须双方签字确认方可报销。每月月底账目由双方过目备案。财务会计帐目受合作双方监督检查。

4、合作资产及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和收入,以甲方名义另设账号,账户资金为双方共有,由双方指定专人进行管理。第七条 违约责任

1.合作任何一方未按本协议第三条依期如数支付投资额时,每逾期____(时间),违约方应向合作体缴付出资额的________%,作为违约金。

2.由于合作成员任何一方违约,造成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除应按出资额的________%支付违约金外,守约方有权要求中止协议,并要求违约方赔偿全部经济损失。第八条 协议的终止

1、因不可抗力导致合作经营事业无法完成或无法实现;

2、合作期满;

3,合作双方协商同意;

4、甲方无力继续提供相应项目服务,应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并须妥善安排在乙方处报名的学员,协助乙方完成后续事务后终止协议;

5、甲方不按协议约定提供相应课程及服务,或所提供的课程与服务不充分,经乙方要求仍无改善,造成损失的,乙方有权终止协议并要求相应赔偿;

6、乙方违背保密义务,甲方有权终止协议,造成损失的,有权要求乙方赔偿;

7、乙方违反协议约定,从事损害甲方品牌形象或利益的活动,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可要求相应赔偿; 第九条 其他

1、在经营过程中,如前期投资无法满足日常开支,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以补充规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有同等效力。

3、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互惠互让原则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本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本协议一式 叁 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两份。本协议自合作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 方: 乙 方:

法人代表: 代表人:(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剖析美育和德育关联

剖析美育和德育关联

一、美育思辨“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和使用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美育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近代可追溯到王国维、蔡元培著作中的阐述。在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很长时间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种视美育为智育、德育等教育形态的辅助手段或途径的观点。多数人简单地理解为在课表上开设一两节音乐课和美术课就是美育。近几年来,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又把千军万马引向升学的独木桥,于是,美育在许多的学校已形同虚设,甚至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是考试一般不涉及美育的内容。因此,重新审视美育,界定其内涵,恰当地认识其特质和功能,确立现代美育观念,并以此为基础指导美育实践是相当必要的。首先,美育具有情感净化功能。美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实践,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抑制和克服消极、邪恶的情感,使人的思想纯洁化、高尚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格。具体地说,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要求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充分感受,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地健康地成长。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乐(yue)”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他在《论语·泰伯》中说人的品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也同样强调美的教育,他在《荀子·乐论》中说:“乐(yue)者,圣人之所乐(le)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yue)而民和睦。”近代史上,著名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都曾大力提倡美育。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蔡元培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他还提出了学校要“体、智、德、美”四育并行的教育宗旨,对近现代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其次,美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学校美育虽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是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美学家的言行都充分证明了。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就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思想。蔡元培在1912年担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把美育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期间,他又响亮地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近几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对重知识而轻能力的教育观的否定,对我们该如何对待美育以极大的启示。特别是如今坚定地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证明了学校美育不仅仅只是一两节美术课、音乐课,也不是个别学科的简单渗透所能替代的,而应该作为一门与德、智、体、劳既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重要课程。因此,加强学校美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及当今学校德育的困惑所谓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灌输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言行产生一定的规范性,最终使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走向“内化”,成为受教育者观念意识的组成部分,并在行为上自觉服从之、遵守之。德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三项内容。道德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是行为准则,又是善恶标准。大则表现为对某种价值观、人生观标准的遵从,如我们赞扬张海迪“身残志坚”,是“生活的强者”、“青年的楷模”,以及重义轻利、廉洁自律等观念;小则体现为对日常行为准则的遵守,如不能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应大声喧哗、讲究文明礼貌等。然而,走进各类学校,简单地进行一下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学习差的学生不思学习、不求上进,或沉溺于网络、或结伙斗殴;而学习好的学生不少是只顾学习、不问他事,以至于教室无人扫,垃圾成堆,自私和势利充斥着他们的心灵。学校的一位老师不幸患病住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当校长把这一不幸告诉给学生时,这个老师教的班级的学生第一反应是:他们的课谁来上?却没有一个学生询问老师的病情,更无人提出要去看望老师,这种冷漠、自私的心态难道不是德育的失败吗?虽然像这样的孩子不会是多数,但这也给教育者敲响了一次警钟。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原因何在?一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使有些学校淡化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死板、方法单一,偏重于苍白无力的说教,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抵御社会、家庭中的一些负面教育的影响。现今的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大都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也制定了诸如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但其内容大多是要学生怎么样做,不许或严禁做什么等。这样,学生往往无法接受、不愿接受,或者表面接受而内心反感。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德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三、德育与美育的区别和联系(一)德育和美育的区别。首先,两者性质不同。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注重培养人和对社会的服从。美育是一种解放性教育,注重发展人的个性。德育强调的是人的意志品质与道德修养方面的规范性教育。它关注的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般道德原则,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来实现对个体言行及内在意志品质、价値观念的约束,使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尙情操。如学生守则、校规、诚信观念、道义观念等。从总体上来说,德育侧重的主要是对受教育者理性方面的培养,使受教育者以理性的精神力量对个体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并决定付诸行动与否。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维护作用,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而美育强调的是一种感性的教育,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的感性生命领域得到表现和升华,同时在作为人的感性生命力得以自然舒展之时还可以自由地张扬个性,使个体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其次,两者的实践过程不同。一般来说,德育主要是靠灌输和说服来实现的。即通过令人信服的观点和逻辑严密的阐释过程,以及生动、形象的恰当例证,使受教育者明了是非曲直、善恶正邪,从而接受教育者倡导的观点,确立符合社会一般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晓之以理”的教育过程。而美育则是一个“动之以情”为主的教育过程,它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对象诱发受教育者的各种审美功能,从而获得个体心灵的满足和升华,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情感的认同过程,这一过程拒绝以任何强制手段达到目的。第三,两者的教育形式不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德育最好采用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来进行,并在其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以避免说教的单调、枯燥。而美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具体可感的形象与形式,在审美感受中,使受教育者获得审美体验、感动、领悟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境界的提升。如果说有效的德育活动方式是“寓教于乐”,使受教育者发掘出“乐”背后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那么成功的美育活动应当是“以乐为教”,在受教育者获得对审美对象美的内涵、美的形式的创造性感受、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教育目的已经获得了实现。如果片面地将艺术作品当作“思想教育的教材”向受教育者强行的灌输,这本身既违背艺术实践的规律,又抹煞美育的特点,片面挖掘、强调思想道德意义很可能导致受教育者的厌倦和逆反心理,正是“欲速则不达”。第四,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原则不同。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它要建立和维护整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美育主要是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和健康。德育强调的是现实功利性原则,侧重于对社会价值尺度遵从的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现实,培养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在规范中求得个人、团体、社会的和谐一致,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利益。美育倡导的则是理想性原则,侧重于具有个性的理想主义的超越精神,使人在超越现实的前提下追求理想,推动现实的发展。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欣赏者会为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感动不已,但其目的并不是引导人们去“殉情”,而是感受对纯洁、美好的爱情追求,使个体的灵魂得以净化,产生对高尚、纯洁的情感生活的赞美、向往和珍惜,以及对一切反人性的封建婚姻的唾弃。因此,视美育为德育的工具与手段,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以德育代替美育,以美育取代德育的观点和作法都是片面的。在明确二者差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功能而共同完成人的完善发展的教育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2](二)德育和美育的联系。德育和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前者主要通过说教、灌输实施;后者主要通过诱发、引导实施。教育手段不同,目的是一致的。首先,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美育本身也包含着荣辱观、羞耻感等德育因素,但并不等于德育。再说,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本身虽包含着必不可少的伦理道德的因素、善的因素,特别是对社会美的评判,往往同善恶的道德感紧密相联,因此,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另一方面,美育的强烈的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它具有独特的情感优势。因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容易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审美状态是道德状态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道德实践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一个连最基本的美丑都不分的人,是不会有高尚的道德观念的。柏拉图说过:“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3]因此,在他的美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以音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从幼年的成长时期就培养出和谐的心灵状态及恰当的情感世界,这样对儿童成年后理性世界的发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趋于完整和谐。狄德罗曾说过:“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必然会堕落。”[4]反之,一个内心充斥了低级趣味的人,很难在道德人格的发展上达到高境界。第三,美育和德育在培养个体的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平衡发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感性与理性协调和平衡的人才是正常的人、健康的人。情感过分压抑或不能得到正常满足、发展,极有可能导致心理变态、精神异常和人格扭曲。负面情绪或畸形欲望恶性泛滥,正常理性丧失,终将走向道德人格的严重残缺。几年前发生在北京骇人听闻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中,三个少年犯罪人都生活在情感生活极不正常、极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期以来,情感世界的缺失导致了阴暗的心理和病态的人格,最终只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坠入犯罪深渊。从道德角度看,适当约束人的感情世界(包括情感)是正常的和必须的。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丰富、敏感、易变,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他们认识事物有相当明显的情绪化色彩,对此,一方面需要必要的德育说服和引导;另一方面,美育应充分发挥其情感净化功能,通过美育实践,帮助人们培养和发扬积极、健康的情感,抑制和克服消极、邪恶的情感,使人的思想纯洁化、高尚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格。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往往有对异性产生微妙的情感变化,这是青春萌动的正常现象,是走向成熟的开始。但是,他们毕竟从感性到理性世界都处于相当不成熟的时期,无法达到对自我或对周边一切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也无力承担这种情感变化背后负载的责任,甚至情感失败后的伤痛。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指导学生以更理性的态度审视情感,正确对待、约束自我情感,从而走向成熟。例如:一位教师通过以含蓄优美、富于哲理性的语言和学生笔谈,以自然恰当、充满爱护和信任的谈话与学生沟通,在无伤害教育中,使学生将朦胧的“早恋”情感以理性的方式重新审视、约束,转化为正常的友情。[5]这里,教师是使学生的感到世界和理性世界走向平衡的疏导者和提升者。有的教师对此采取的方式是简单而粗暴的,不是采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相结合的疏导方式,其后果不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就是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美育宗旨相悖的。第四,美育追求的最终功利性目的是高尚的善。“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6]在这一点上,美育与德育的要求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美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为善,善代表了人类普遍的追求,德育对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培养,也无一不是指向“善”这一目的。因此,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7]马克思也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8]这种功利性不是以立竿见影的效果显现,更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培养人性普遍“善”化的高尚情操为终极。

四、德育实践的审美化在德育的实施中引进美育机制,即德育过程的审美化。通过审美的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使其道德水准得到提高。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德育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斗殴,且屡禁不止,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会从打架斗殴中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敢于打架斗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表现,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本领。这说明这些学生错误地把打架斗殴看作是一种美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行为,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订守则、规范去要求学生去做什么、禁止他们不做什么,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因此,一味进行机械灌输、生硬的说教、简单化的强迫命令,往往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招致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反而事与愿违,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德育联姻,用美去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和神往。首先,德育实践的审美化体现为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和德育实践的情境化。比如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及时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本着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正常发展的原则,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将真诚的情感感染与严肃理性的说服教育结合起来,将德育工作的普遍规律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获得道德教育的感性积累。在课堂德育实践中,创设审美化的教育情境,生动而具体,形象地展示出人类道德文明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及个人情感的美好和生命的尊严。教师作为设计师和导演,应巧妙地设置美的教学环境,鼓励、引导学生依据个性充分发挥主体创造精神去完成教育的过程。比如:人生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让德育产生应有的“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感到“有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使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好公民,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确定“教育目标”后,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就成了关键。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点不是理论教育,不能一味地从抽象、宽泛的原理出发,但也不能仅仅强调“以情动人”,要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主要采用“案例教育法”。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当前学校教育实际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其次,作为教育者,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达到德育的效果,必须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鉴赏能力。爱美,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述名言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发现美。所以,美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有的学生爱着奇装异服,那是因为他(她)觉得奇装异服就是一种美,你去禁止他(她),他(她)会觉得委屈,不会接受;而你要是培养和提高了他(她)对美的认识能力,让他(她)认识到奇装异服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丑,他(她)就不会刻意去追求。有些人不愿学习雷锋精神,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觉得雷锋的助人为乐等精神是“傻子”行为,过时了。如果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意义,认识到那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美,这些人会努力去追求学习雷锋精神的。其三,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地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的,但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这就好像鱼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和实践。在通常的情况下,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理想所激起的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总是一致的。鲁迅说过,美和艺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必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青年人审美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密不可分的。因此,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系列审美教育来促进德育工作,是获得美育、德育“双赢”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发动学生创造美好环境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警示牌,挂在教室及走廊的墙上,时时提醒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让大家自己设计、绘制科普及批判封建迷信活动、批判“法轮功”的宣传画,在校园宣传栏中进行展览,既美化了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使学生们赏画的同时提高了分辨真伪科学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营造美好的环境,以无声的语言教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改善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内容上,要从美育入手,实行德育与美育的结合,而且在要求上要实现情、意、知、行的统一,使思想教育成果既体现于行动又要求凝结为习惯。因此,德育与美育的紧密结合,应着重于实践。综上所述,美育和德育虽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承担着独特的职能,但它们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

下载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剖析人和自然的内在和谐关联论文(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自然和谐

    与自然和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的梦想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别人,有的触手可及,有的可能终生都难以实现。 大概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吧,一次老师给我......

    关联担保小论文

    关联担保之法律规制研究 在公司对外担保中,按担保对象不同分为关联担保与非关联担保。关联担保指发生于有关联的企业或间接关联企业间的担保。关联担保是关联交易的一种,其区......

    自然辨证法论文

    科技革命对食品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食品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而食品工业与农业、自然联系密切。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提高,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

    自然辨证法论文

    改革开放才是复兴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从理论上说明改革开放是符合社会主义......

    自然辨证法 论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

    自然辨证法论文

    生态消费模式建设研究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马盼盼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普遍......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作文2020年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作文15篇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文(一):人和动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此刻有些动物由于受到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乱杀,正濒临着绝灭。我们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要让这些快......

    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