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5则范文

时间:2019-12-02 11:5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

第一篇: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吉林省

论文摘要:介绍了吉林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轮作换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花生生产提供指导。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1]庄银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21,225.[2]柴书宝,崔妍.出口型花生地膜覆盖安全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6):54-55.[3]徐洪星.花生栽培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J].农家之友,2008(7):47-48.

第二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种薯处理

1、种薯出窖后首先进行挑选,要把坏、烂、病、伤、蔫块茎的种薯剔除。选择薯块整齐,符合本品种性状,薯皮光滑细腻柔嫩,皮色新鲜的幼壮龄薯,是苗壮、苗齐的基础。精挑细选很重要。

2、困种、晒种。把挑选好未打破休眠的种薯装在麻袋、网袋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阳光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此称为困种。如量不大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萌动时即可切块播种了,此为晒种。已打破休眠的种薯也可在切块播种前晒种1-3天,同时进行精挑细选。

3、切块

(1)块重以35-50g为宜,50g左右或低于50g的可整薯播种,60-100g左右的可以从顶部一分为二。

(2)大薯切块应先从脐部切开一刀,看薯块是否健康,如发现有病或颜色不正常应该淘汰掉,随即换刀。

(3)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自基部螺旋式往上切,每块要有1-2个芽眼,并不留薯楔子,顶芽与底芽最好分开存放和播种。

4、切刀消毒,每个切芽块人员必须有两把切芽刀,一个装消毒液的容器。切芽块时拿出一把刀,切块时最好一刀一蘸,另一把刀仍泡在消毒液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切刀,切到病块时应立即换刀,消毒液用药75%的医用酒精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4%来苏水或5%福尔马林(需做好个人防护)等。75%医用酒精为最佳。

5、拌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拌种,都应在切块表面水分晾干后进行,拌种后更要晾透再进行催芽或播种(晾好晾透很重要)。

(1)干拌法,每亩用2kg滑石粉+100g进口甲托+72%农用链霉素14g混合均匀后,与芽块拌匀,放于阴凉处晾干,严禁暴晒和雨淋。

(2)湿拌法,百锐(35%噻虫嗪)20ml

+倍扑因(异菌脲)20ml+中生菌素20g+瑞培乐(微肥)3.5g+亿收(氨基酸肥)10ml+0.75-1kg水。喷雾处理150kg种薯,撒上滑石粉后晾透再装袋,待伤口愈合即可催芽或播种。

(3)宝路(11%精甲·咯·密)2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4)适乐时(咯菌腈)10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6、催芽

种薯拌好后在晾好晾透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或人工播种的可进行播前催芽处理。催芽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苗全苗壮,二是播种后能提早7-10天出苗。

(1)干催,即把晾好的薯块装入打孔的纸箱或周转箱内,放置室内或棚内。温度掌握在15℃-20℃范围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待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在播种前3天左右把温度适当降低。

(2)炕催,即把晾好的薯块放入在棚内或在院内准备好的炕池。池内用干净的河沙或土作苗床,可摆放薯块2-3层,土或沙要求的相对湿度在50%-55%左右,过干不利于芽的生长,过湿容易造成缺氧烂炕或芽细弱。每摆放一层薯块盖一层沙土,但不可过厚,能盖上薯块即可,最上一层沙土亦如此。当7-8天左右看到芽眼生芽或冒白锥时,再覆土1cm左右即可,当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天左右要将芽块出炕,放置于有散射光棚内作炼芽处理,增加芽块的适应性并防止播种时掉芽。此法要求温度在15℃-20℃之内,温度高容易造成高温缺氧。如夜间需做保温处理,塑料布不可直接贴至土面,要用草帘隔开。炕崔的关键点掌握,一是温度不超20℃,相对湿度不超60%,二是要特别注意通透性,以免造成高温缺氧。

7、沟施杀虫杀菌剂,每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100g-200g+甲霜恶霉灵50ml或嘧菌脂50ml+杀虫剂40%辛硫磷乳油50ml喷沟。

土壤消毒也可亩用40%恶霉·福美双(世宁)可湿性粉剂5kg与细砂或细土500kg制成毒土,或稀释成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

二、播种及田间管理

当5-10cm土壤温度达到7℃左右时即可播种。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土壤整平耙实,有条件的可亩施优质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1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菌肥80-120kg.1、马铃薯各生育期的特点及对温湿度和肥料的要求

(1)生育期

马铃薯生育期可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新收获的块茎即使处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眠(1-4个月)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期。发芽期是从芽眼萌动,发芽到出苗,发芽期的长短,因品种特征特性,种薯生理年龄,贮藏条件,催芽处理和催芽状况,栽培季节和种植水平等不同,一般20-30天,生长的中心是生根、芽的伸长和匍匐茎的分化。幼苗期是从出苗到第6个叶或第8个叶展平,亦称团棵期,这个阶段历时15-20天,此期以根系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伴随着匍匐茎的形成,伸长以及花芽的分化,这期间植株的总生长量不大,但却关系到以后的发芽结薯和产量的形成。发棵期是从团棵开始到主茎的茎叶的全部形成,即主茎的封顶叶(早熟品种一般为第12叶,中晚熟品种第16-18叶)展平,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从花序下发芽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分枝叶也相继展平。早熟品种块茎可达直径3-4cm,达植株总干重的50%,此期经历约15-30天左右。结薯期即块茎膨大期,标志主茎生长完成,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叶面积逐渐达到最大值。结薯期长短受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病虫害和农艺措施影响,一般持续30-50天,80%的产量在此时形成。马铃薯与谷类作物不同,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当50%的茎叶正常转黄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块茎极易从匍匐茎端脱落。

(2)温度

①发芽,休眠期后当温度达到5℃时,芽眼开始萌动,但极为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当达到12℃左右,幼芽生长较快;最适宜温度为13-18℃,催芽的温度为15-20℃。当10厘米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盖地膜可提高2-3℃。

②茎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6-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或低于7℃时,茎叶停止生长,零下1℃时幼苗易受冰害,零下3℃时植株全部冻死。

③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温度,这个时期马铃薯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要获得高产,白天适宜温度为18-20℃,夜间应不低于1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温度在15℃时,出苗7天后即可坐薯,在20℃以上出苗21天才能坐薯,且容易放箭。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终止块茎的生长。

④弓棚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后要掌握好温度的变化,棚内温度应掌握在白天不超过25℃,夜晚不低于10-12℃。白天在晴天时外温(东西棚)超过8℃,南北棚外温超过10℃时,即可通风,通风时先从棚的两头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开放腰(中间)风,直至全棚底部全部掀开,具体操作以棚内温度适宜为标准。至当地终霜期结束后可把棚膜全部撤掉,自然正常生长。

⑤冷害和冻害的预防,无论哪种模式种植马铃薯,早春(南方冬季)防低温冻害都很重要。弓棚种植可在棚外用草帘遮挡防范;露地种植可在寒流到来的晚上10点后,在地边外上风向用铁皮桶装上木屑加上废机油,进行烟熏增温;也可提前浇水增温。叶片有霜时,可在早晨太阳升起前用清水喷雾洗霜等措施。受冻后要及时喷施优质氨基酸叶面肥等措施,把冻害损失尽量降低。

(3)水份

马铃薯植株中约有90%的水分,块茎中有75%-80%的水份。分阶段,发芽期土壤相对湿度要求50%-60%为宜,幼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低于40%茎叶生长不良。发棵期为70%-80%。结薯期应及时供给水份,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80%-85%左右,以后至成熟期逐渐降低含水量,收获时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左右。

膜下滴灌是目前马铃薯生产节水高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产量的较佳模式。但应注意水肥的管理,特别是水分把握很重要。

(4)肥料

一般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约需氮素5kg,磷(PO)2kg,钾(KO)11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5:2,因此适量增施钾肥很有必要。中等地力水平且有机肥相对不足,目标产量在亩产4000kg地块,需亩施生物有机菌肥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5:10:20或15:12:18)150kg,硫酸锌1.2kg,硼砂1kg。提倡测土配方,均衡营养,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按照目标产量和土壤营养状况针对性用肥。

施肥方法:北方喷灌圈不覆盖地膜的可分次施肥,底肥可偏施磷肥,有利于生根壮根。如硫酸钾复合肥13-17-15亩施75kg,生物有机菌肥或抗重茬生物肥80kg,硝酸钙镁15kg。第一次中耕亩施3×15硫酸钾复合肥40kg,第二次中耕亩施高钾复合肥(如15-10-25)40kg。在盛花期用两次高钾型微量元素氨基酸冲施肥及结合植保喷施优质叶面肥。

有滴灌条件的底肥可亩施13-17-15硫酸钾复合肥50-75kg,其余肥料的补充可用液体肥或水溶肥随滴灌施进。

地膜覆盖无滴灌条件的,可把用肥总量分两次施用,即播前旋耙地时撒施一半,播种时施用一半。种肥同播应注意一是总量不超100kg,二是尽量不用含氮高于15%的复合肥及BB肥、硝态氮肥,以防烧根烧苗,三是肥料离芽块要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

2、马铃薯种植密度,深度及除草剂的使用

马铃薯种植密度大小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气候条件、地力、施肥水平和栽培季节等情况确定。原则上应该参考品种说明定植密度,按以大小行的不同,计算亩株数。即用亩平方面积(666.7㎡)除以株行距的乘积面积,如行距0.6m,株距0.27m,亩株数为4115株,行距1m,株距0.25m,(每垄2行)亩株数为5336株,可先按行距,再考虑是双行或单行再定株距。

播种深度依土壤不同,品种不同,适度掌握,北方地区一般播种深度15-18cm(包括中耕培土)但播种时可深开沟,浅覆土,开沟深度在12-13cm,把芽块播种在离地面10cm的地方,再覆土3-5cm,待出苗前即芽距地面5-6cm时,拖耕一次,把垄背拖2-4cm,起到压实,保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和早出苗。再经过二次三次的中耕培土,达到理想深度。但像荷兰十五(中晚熟)永丰2号等匍匐茎相对较短,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培土厚度,以防青头薯。永丰2号要求垄大肩宽培土厚,最终深度可达20cm(芽块到垄背)。中原二作区或土壤较黏重地块,覆土厚度(芽眼至垄顶)可在15cm左右。

马铃薯田草害按植物系统分主要有单子叶(如禾本科,莎草科)双子叶(阔叶、如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苋科,唇型科,旋花科等)按生活类型分主要有寄生性杂草(如列当,兔丝子等)和自生型杂草。除草剂的使用分苗前和苗后两类,播后苗前封闭杀灭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除草通,菜草通,施田补)等,苗后可使用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精奎禾灵(精禾草克)精恶唑禾草灵(威霸),砜嘧磺隆(宝成)等。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用。

3、马铃薯种植中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

(1)块茎畸型现象

如块茎顶端或侧面又结薯,哑铃状,葫芦状,串薯,在块茎上长出几个小块茎呈瘤状,裂出1条或多条沟,一头尖等畸型薯或称为二次生长薯或次生薯。畸型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等造成的,生长受到了抑制,暂停生长。如高温干旱,地温过高或严重缺水。后来,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也恢复了生长,这时进入块茎的有机营养,又重新开辟贮存场所,就形成了明显的二次生长,因而出现了畸形块薯,但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性。

(2)块茎空心现象

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或使用膨大素不当造成的,块茎极度快速彭大,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组织被吸收,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可适当增加密度,缩小株距,减少缺苗率,在管理上保持田间水肥条件平稳,慎用膨大剂,增施钾肥等。

(3)块茎内部褐斑现象

一般为热坏死,在生长季节,炎热,干燥年份,在轻沙土,沙砾土,腐殖土或泥炭土里最为严重,缺少适宜的土壤水份,能同高温影响一样易诱发块茎内部的坏死。接近土壤的薯块,受害严重,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病薯不能再传播,要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施磷钙肥等农艺措施。

(4)匍匐茎放箭现象

马铃薯放箭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和垄埂偏小,其次是过干或过湿。当匍匐茎发生遇到20℃以上温度时,尖端膨大(即坐薯)较慢,在匍匐茎不断伸长又不利于坐薯的条件,即可长出垄外,俗称放箭。此阶段的前期就应加强农艺措施和管理,使土壤保持相对有利的墒情,且氮肥不要过量。

(5)前茬药害残留现象

马铃薯是不耐重茬或忌重茬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前茬作物最佳为葱、蒜、韭,其次为粮、棉、油,块茎类作物茬口较差(如甜菜、山药、红薯等)。近年来由于农民使用灭草剂、控旺剂、膨大素(如绿磺隆、苯磺隆、锈去津 烟嘧磺隆及抑制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劣质膨大剂添加的赤霉素和其它调节剂不当等)用量偏多或劣质产品,给当季作物造成生长抑制、不发棵、纤细等。针对不同情况可喷施优质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类叶面肥调节,受到抑制的可添加芸台素内酯等,也可增施生物有机菌肥改良土壤或生物有机菌叶面喷施。但最好了解清楚前茬作物药剂使用情况,同时不乱用劣质叶面肥及膨大素等。

4、适时控旺促进早熟和增产

马铃薯控旺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只有适时、正确选对药品和叶面肥,才能有郊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养分在马铃薯体内分配时,把向地下部分输送作为主攻目标,使块茎迅速膨大,以达到增产和早熟的目的。有效的控旺可以使马铃薯增产30%-40%。

(1)控旺时间:

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到地边一眼能看到3-5个花蕾或正开的花。不能过早最好也别过迟。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要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株内也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有机物。当地下部分需要供应养分时,不能够迅速的向地下部分输送养分,致使养分供应不足而产量形成难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过晚,地上部分出现旺长趋势,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养分供应能力减弱,造成减产,且通透性受阻,容易诱发病害。

(2)控旺建议:

①每亩用水量约35kg,亩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15-20g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15—20ml或戊唑醇或丙环唑15-20g,加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如好施得、阿卡迪安、全是福等),加磷酸二氢钾100g,如需灭花,磷酸二氢钾可加至200-250g。

②如秧稞过旺以上药品可加至30g或30ml/亩。

③7天后药品及氨基酸叶面肥可调换使用。磷酸二氢钾可按常量(100g/亩)使用,视长势可用至两到三次。

此方案所用药品均可防治“六月病”(早疫、炭疽、褐斑、叶枯等混发病害)对下茬作物无残留。

5、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2)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叶,病株及时清理出田间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

(3)把好切块、消毒关。

(4)药剂拌种,减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壮苗。湿拌效果优于干拌。

(5)宽行,大垄栽培,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注意温湿度,改善田间微环境,实行健身栽培。

(6)苗期近齐苗至5叶左右,用菲格(精甲·百菌清)5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60ml兑水30-40kg喷施(一亩地)。防止真细菌病害的发生。

(7)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预防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建议使用内吸传导性)配合使用的原则,建议在生长期再进行4次叶面喷药,分别在现蕾期喷施1次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大生(80%代森锰锌)100-150g/亩,结合使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杀得3000(86.2%氢氧化铜)、中生菌素等,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轮换使用阿米西达、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抑快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等,间隔10天。

如有连续48小时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候情况发生,晴天后立即施药防治晚疫病,可用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或抑块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或德劲(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或晶玛(70%烯酰吗啉·霜脲氰)或福帅得(50%氟啶胺)等加克俊宝(春雷·丙森锌)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丙森锌等喷施。如遇高温高湿或高温中间又下热雨,应注意早疫及“六月病”发生。如秧棵未封垄,可用异菌脲或嘧菌酯等防治,封垄后可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或戊唑醇或丙环唑等防治。

防治茎基腐病及混发病害(如黑痣、黑胫等),苗期可亩用甲托100g+30%恶霉灵4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70ml+叶之素(叶面肥)30ml+有机硅(助剂)15ml兑水约35kg左右喷施。后期可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灌根和喷施,或亩用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100ml+80%三乙膦酸铝100g+30%恶霉灵50ml+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兑水约50kg喷施。有膜下滴灌条件的,可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300-500g,随滴灌浇水施入(注意前后半小时用清水,药剂用在中间时段)。

早春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回温慢、出苗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出苗后土壤过旱或过湿又使该病情加重。在播种及前期管理上应注意防范。

青枯病的防治可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0倍液叶喷或灌根。

病虫害的喷施防治,药剂施到叶片背面效果更好。

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或机播时,每亩用10%吡虫啉湿拌剂200ml+水75kg,或70%噻虫嗪湿拌剂200ml+水75kg,或3%辛硫磷颗粒剂5kg+细土15kg,或2.5%氯氟氢菊酯水乳剂20ml+水75kg,进行毒土撒施或药液喷施。

蚜虫、茶黄螨、蓟马、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等害虫可同时防治,选用0.9%-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植株上部,尤其嫩叶背面和嫩茎。或每亩选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ml,20%氰戊菊酯乳油50ml、20%杀虫双乳油5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等喷雾防治。

END

第三篇: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甜玉米的品种也比较多。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切不可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选择品种时,应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适宜的品种有:石糯一号、甜糯888、华珍、峰蜜、好滋味、美味花超等在本地都是表现很好的杂交种。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在我县,甜玉米的栽培以冬春栽培效益最好,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可选择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冷凉地区如西洒、蚌谷、董马、法斗等地,可选择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总之,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要确保培育壮苗。

3、育苗方式为减少成本投入,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苗期的影响,确保移栽后的大田苗全、苗壮,获得丰产,生产上应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移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穴盘育苗、纸袋育苗、营养块育苗、苗床点播育苗等。

4、播种:我县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一亩大田,用种量约0.8~1.2公斤。播种前应晒种2~3小时,可催芽点播,也可直播干籽,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浅盖,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5、苗期管理播种后浇足出苗水,翻盖小拱棚,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龄20~25天,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7天,应通风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大田移栽

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宜。一般要求采取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目的是为了防止互相串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

(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甜玉米区外围300~400米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

(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普钙30~40公斤作基肥,可撒施也可条沟施用。田块要求深耕细耙,整地精细,土细墒平,沟直沟通,以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为甜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种植规格和方法:种植规格因品种、地力而定。早熟植株紧凑、矮的品种可密植,如石糯一号、美味花超等品种,一般为1.2~1.3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700~4100株;中晚熟,植株高的品种可稀植,如甜糯888、峰蜜、好滋味、改良花超26等品种,一般为1.3~1.4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400~3800株。

3、移栽:移栽可打塘或开定植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定向栽培,膜幅以1.2米~1.5米宽为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

三、大田管理

1、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苗期水分管理以人浇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利于幼苗生长。移栽成活后,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以防高温烧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应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轻施苗肥”、“ 重施孕穗肥”和“稳施催穗肥”。“轻施苗肥”就是在甜玉米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苗肥切忌过量、过浓,提昌轻施、薄施。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2~3公斤,普钙20~25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兑水浇。“重施孕穗肥”就是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普钙30~40公斤或者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充分混匀后塘施或开沟条施,也可兑水浇施。“稳施

催穗肥”就是在果穗出现时,亩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普钙3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25公斤充分混匀后距植株约10厘米穴施。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3、中耕除草:在甜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应结合浇水施肥,中耕除草1~2次,提土培根以防倒伏,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病害 甜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③加强田间管理;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肥料。(2)药剂防治:①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60%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喷2~3次。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粉锈清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二)虫害 甜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虫、地老虎、根蛆、蚜虫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②中耕除草,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地老虎和根蛆在发生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②玉米螟虫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BT乳剂500~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蚜虫: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五、适时采收甜玉米是以鲜食为主,适时采收是保证品质的关键。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20~30天为宜,采收期10天左右。总而言之,应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第四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辣椒生长发育特性 第二章:辣椒肥水管理 第三章:辣椒病害防治

第一章

辣椒生长发育特性

辣椒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辣椒为雌雄同花的两性花,自花授粉,短花柱花易授粉受精不良,要培育长花柱花。

辣椒大致在幼苗株高3-4cm、约有3片真叶时花芽开始分化,这一时期的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管理非常重要。

花芽分化期适宜日温25℃左右,夜温13~16℃,地温20~25℃,有机质、氮磷钾微肥要充足。

第二章 辣椒肥水管理

(1)浇水温度在15-20℃,一般采用膜下暗灌。有条件时采用滴灌、微灌效果更好。

(2)追肥:辣椒喜肥耐肥,主要集中在开花结果期。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总量的57%,磷、钾分别占61%和69%,是追肥的关键时期。追肥原则是:轻施苗肥,稳施花蕾肥,重施膨果肥,勤施采果肥。氮多磷、钾、微肥少则辛辣味淡;氮少磷、钾、微肥多则辛辣味浓。① 施苗肥:缓苗后10天左右,冲施复合肥5~10公斤/亩1-2次,喷施1-2次微量元素叶面肥鼎效®正能量,提高地温和土壤的缓冲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治缺素病害。

②稳施花蕾肥:定植后40天左右,辣椒进入花蕾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公斤2-3次,喷施2-3次鼎效®大量元素高磷型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鼎效®正能量,提高受粉率、保花保果。

③重施膨果肥:第一批幼果坐住后,冲施复合肥20~25公斤/亩2-3次,同时喷施鼎效®流体糖醇移动硼、鼎效®流体糖醇移动钙等中微量营养元素2-3次,减少落果、畸形果的发生,防治缺素病害。④勤施采果肥:当第一批辣椒采摘后,第二三层果实(对椒和四门斗)开始膨大,冲施复合肥20~25公斤/亩,以后每隔10-15天冲施一次,喷施鼎效®流体糖醇移动硼、鼎效®流体糖醇移动钙等中微量营养元素2-3次,防止畸形果和缺素病害的发生。

第三章 辣椒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辣椒生理病害

(一)日灼病

1、症状:

幼果和成熟果均可受害。果实向阳面被太阳照射灼伤,初期退绿,以后病部果肉失水变薄,形成有光泽近似透明的革质状,继而病部扩大,稍凹陷,组织坏死变硬,易破裂。病部易受病菌感染,生长黑色或粉色霉层,甚至腐烂。

2、发生原因: ①土壤中缺钙或施用氮肥过多,引起钙的吸收障碍。

②辣椒植株培土过浅,结果期东倒西歪,果实暴露在强光下引起灼伤。③辣椒果实上有水珠或露珠,汇聚阳光。

④土壤干旱缺水、温度过高、雨后暴晴、土壤粘重、低洼积水、病毒病、蚜虫、螨虫等危害,或种植过稀等因素都会引起日烧病的发生。

3、防治措施:

①加强肥水管理,小水多次,肥水同施,开花结果期喷施钙肥鼎效®流体糖醇移动钙。

②增施钾肥、黄腐酸类肥料及喷洒含铜、锌的微量元素肥料鼎效®正能量,可提高抗热性,以增加抗日灼能力。③促进枝繁叶茂,使果实有枝叶遮挡。④调控温室温度和湿度防止结露。⑤适度密植培土,防止倒伏。

⑥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病毒病、炭疽病、蚜虫、螨虫等病虫害,防止植株受害而早期落叶,减少青果暴晒,以减少日灼果的发生。

(二)脐腐病

1、症状: 果实顶部(脐部)呈水浸状,病部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2、发病原因:

①缺钙或土壤酸化或土壤墒情忽高忽低或土壤干旱或连续高温影响钙的吸收; ②氮肥施用过多导致植株对钙的吸收受阻。

③水分供应失调,同时高温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夺走,使果实大量失水导致脐腐病。

3、防治措施:

①科学施肥,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性,不要单一施入氮肥。②叶面补钙,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施一次含钙的肥料鼎效®流体糖醇移动钙,连续喷2~3次,可避免脐腐病的发生。

③均衡供水,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④喷施硼肥鼎效®流体糖醇移动硼,进而提高对钙的吸收率。

(三)变形果

在辣椒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的恶化,常使辣椒果实变形、变色,影响产品质量。

1、发病原因: ①受精不完全或未受精。

②花芽分化期或开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③生长期缺钾、钙、硼元素。

④果实膨大期土壤水分发生剧烈变化或地温持续在15℃以下或土壤干旱或水分供应不足或昼夜温差过大形成畸形果。

⑤果实膨大期,遇连续低温,部分叶绿素被花青素所替代,致使果实颜色变成紫色。

⑥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辣椒,突然遇到干旱,会使果实表面蜡质不能形成,果实会暗绿无光泽。

2、防治措施:

①合理适宜的进行温湿度调控,尤其在开花坐果期。

②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喷施含硼、钙中微量元素水溶肥鼎效®正能量。

③合理浇水,坚持少量多次,肥水同施的原则。

(四)落叶落花落果

1、发病原因:

①氮肥施用过多,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失去平衡。

②缺锌引起生长素合成受阻,叶柄与茎秆、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因缺乏生长素形成离层后脱落。

③开花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或光照不足,空气相对湿度高,影响授粉受精导致落花。

④花芽分化期、开花期肥料不足尤其是硼肥不足,或昼夜温差小,或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或日照不足短花柱花多而落花。⑤辣椒感染病害,如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引起落花落果。

2、防治措施:

①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

②在辣椒花芽分化期、开花坐果期尤其在花蕾含苞待放到刚开放,喷施锌、硼、钙等中微量元素齐全叶面肥鼎效®正能量,提高坐果率以及促进果实膨大。

③开花坐果期如出现大面积叶片老化现象,喷施含锌的肥料鼎效®流体糖醇移动锌,加速生长素的合成,恢复植株正常生长。④及时进行温湿度调控管理。

⑤及时及早防治病虫害,防止落花、落果的大面积发生。

第一节

辣椒细菌病害

(一)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生于辣椒幼苗与成株叶片、茎部与果实上,以叶片最常见。其典型症状是发病部位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而引起落叶。果实被害则产生圆形或长圆形稍隆起的黑色疮痂斑,边缘产生裂口;潮湿时有菌脓溢出。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视病情可连喷2-3次。

(二)软腐病

果上症状:初期产生黄褐色或黄白色不规则状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发病严重时,果实内容物腐败消解,只剩纤维及外皮。

叶片症状:产生淡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中心半透明变薄,周围变褐色稍隆起。

茎上症状:生出纺锤形斑点,中央灰白色,周缘呈紫褐色。

第二节

辣椒真菌病害

(一)疫病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较轻,定植后逐渐加重,成株发病初期,在根际部可见深绿到褐色小病斑,继而发展到黑褐色,病斑延长使整个根基部长约5厘米的部分变成黑褐色并产生缢缩,使植株输导组织破坏,引起植株萎蔫,剖开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有些病株以上症状不明显,维管束也不变色,主要症状是发病植株部分分枝或整体萎蔫,叶子、果实末见局部侵染症状,也没有霉状物。

(二)炭疽病

症状:果实和叶片均可受害,以危害果实为主。果实初被危害,呈水渍状黄褐色圆形病斑,中央呈灰褐色,病斑表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常由许多小点集结而成(分生孢子),小点多为黑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橙红色粘胶物。果实被害后易干缩,病部呈羊皮纸状,有时破裂。叶片被害,初为退绿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也轮生黑色小点,但没有果实上明显。

(三)叶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与霜霉病相比,叶霉病病叶无明显变脆增厚和上卷现象,后期叶片也很少脱落。叶霉病发病初期由下部叶片开始,而霜霉病多由中部叶片开始。

(四)根腐病

多发生在幼苗定植后,病菌侵染根和茎基部,初染病时出现水浸状、淡褐色斑点,皮层上病斑呈褐色,易剥离腐烂,露出暗褐色木质部,病斑一般不向上部发展;初发病时病株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全天萎蔫枯死。

第三节 辣椒病毒病

(一)花叶坏死型: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在叶面上表现浓淡相间的花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褐色或红褐色坏死环斑,或表现为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与健部界限十分明显,有斑还表现出同心轮纹。病叶极易脱落。果实被害,初为黄绿色,后期为浅黄褐色,一般看不到有明显的病斑或云纹,严重时造成早期落果。

(二)畸形丛簇型:

初期表现为叶脉退绿,出现斑驳、花叶,引起叶片变厚,叶缘上卷,节间缩短畸形,植株矮化,中上部分枝极多,产生丛枝状。果实受害,表面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或黄色晕圈或突起,果实生长缓慢,易脱落。

病毒病的防治:

因为病毒病一般是通过白粉虱和蚜虫进行传播,所以在预防和治疗病毒病的时候要配合杀灭白粉虱和蚜虫,圣红杀白粉虱和蚜虫,同时喷施鼎效®正能量。辣椒高产栽培叶面肥:

鼎效®正能量、高磷型、流体糖醇移动钙、流体糖醇移动硼、流体糖醇移动锌

第五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

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川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山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

2、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亩种植4200~5000株,披散型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3、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9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30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①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

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地膜玉米除外)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④防治虫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千克加细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

2、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③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土可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细土或煤渣粉30~40千克拌匀即可。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

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4防虫:玉米后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

七、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栽培技术

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是高台县农技中心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来的一项高产、高效、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起垄、覆膜,在垄侧种植玉米,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该技术可分为两种技术模式:即全膜垄作侧播沟灌、半膜垄作侧播沟灌。

全膜垄作侧播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对田块进行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无效蒸发,减少地下渗水,玉米在垄侧播种,灌溉采用沟灌技术,通过种植孔和渗水孔渗透湿润土壤,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漏损失,保持土壤疏松,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半膜垄作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用地膜覆盖垄面与垄侧,在垄侧种植玉米,玉米生长期按照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不会破坏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导致田面板结,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技术要点

(1)种植规格:

1、半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10厘米,垄底宽7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21厘米,亩保苗5700株,用100厘米超膜覆盖。

2、全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20厘米,垄底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

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保苗5500株,用140厘米超膜全覆盖,接合处在垄沟。

(2)精细整地

夏秋作物收获后,即时平整土地,深耕(25厘米)灭茬,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

(3)施肥起垄

1、起垄前耙平土壤,除去杂草及玉米残根,结合耙地地面喷施玉米除草剂,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克兑水30公斤。

2、起垄前根据农田走向划行,半覆膜垄作,大行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全覆膜垄作,大行宽8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3、起垄时亩深施(15厘米)尿素20公斤,磷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硫酸锌1公斤。秋施磷肥的地块,磷二铵减量。机械作业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但要检查地膜结合处是否压实压严,防止漏水漏气,并每隔2米要打好压膜腰带。

(4)适期播种

在4月5-15日及时播种玉米。品种选用,垄侧种植,每穴播2粒。

(5)田间管理

1、覆膜后要经常检查,防止地膜有破洞、风揭现象,随发现随盖好,保证生育期内地膜完整。

2、查苗定苗。玉米出土时有错位的苗应及时放苗,到玉米5叶期一次性定苗,每穴留一健壮苗,空穴处两侧可留双苗。

3、疏通水道、打孔。灌水前整理疏通垄行两端进水通道。首次灌水用5寸铁钉每隔50厘米扎开渗水孔。

4、灌水追肥:全覆膜垄作玉米发育早,在株高50厘米左右灌头苗水,全生育期灌5-6次水(拔节、大喇叭口、抽雄、灌浆、乳熟期),每次灌水量在60-70方/亩,以不淹垄为好,灌水时根据苗情追施氮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足为原则,拔节肥亩追尿素5-8公斤,抽雄前后追尿素15公斤/亩,灌浆期冲施碳铵30-40公斤/亩。

4、病虫防治及根外追肥: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害有: 玉米疯顶病、丝黑穗病、红蜘蛛、蚜虫等。

防治方法:玉米疯顶病:播前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以种子量的0.3%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用20%粉锈宁乳油10毫升拌玉米种子25公斤或3%敌委丹悬乳剂300克拌种50公斤,堆放2—3天后播种。

红蜘蛛、蚜虫:发生初期(7月中旬)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六)及时收获:垄作地膜玉米较大田成熟早,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及时收获,收获时保护好地膜,下年可再利用。

下载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春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的露地栽培比较,具有保温、保水、减少投资,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南方早春栽培,主要采用高畦地膜覆盖。 一......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 2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1 育苗 1.1 苗地的选择与整理 1.1.1 苗地选择。辣椒为茄科作物,应选择没有种过茄科类、瓜类、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势高的地块作育苗苗床。 1.1.2 整地......

    高碑店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高碑店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技术明白纸 高碑店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花生地面覆盖薄膜,具有增温保湿(增加土温、保持土壤含水量)、促进肥料分解充分利用、抗旱排涝、增加产量......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新)

    马铃薯良种栽培技术马铃薯良种栽培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土壤培肥与平整、种薯优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1.基本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一、概述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提供......

    《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紫色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据测定,每100g茎块含蛋白质2.30g、脂肪0.10g、碳水化合物16.50g、钙11.00mg、铁1.20mg、磷64.00mg、钾342.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