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5篇范文

时间:2020-02-17 18:2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

第一篇: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

《醉花阴》是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1

《醉花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二首》中的一首。本单元选取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四位词人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

作为婉约派的“宗主”,李清照的词感情真挚,词风清新委婉。她常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塑造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她的词可以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夫妇之间的别离相思。后期词作,多悲叹身世,把故土之恋,家国之恨和个人遭遇交织在一起,更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首《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当时作者的丈夫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两地,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自己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既然本词写于重阳佳节,那么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这个时间节点对于作者思想情感有怎样的影响,涉及重阳佳节的古诗文有哪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2

《醉花阴》是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最后一篇课文《李清照词两首》中的一首,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代表作,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就把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围绕品读意象、体悟意境展开。我想通过各个意象的品读帮助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产生浓厚的学习鉴赏的兴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愁哀思。导入时,我通过引用郭沫若对李清照评价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李清照的文学地位。接下来,我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初中学过的《如梦令》,这也是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回顾进一步明确李清照南渡前期的创作风格。之后是指导诵读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古文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古代诗文时有文字阅读障碍。我就指导学生先读准字音,然后读出情感,边诵读边体会。诵读过程包括名家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三个环节,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枯燥,有兴趣。接着就围绕本文的词眼对诗词意象展开分析,由各个意象串联成一幅图画,体会词人的心情,感悟诗词的意境。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本文的时令、时间、景物、行动进行了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愁绪。

教学满意之处:

1、课前准备工作较好。课前组织学生就前期学习过的诗词进行背诵,导入部分又让学生朗读了之前学过的《如梦令》,以学过的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意象分析也较透彻。注意分析上下阙意象,分析过程中注意联系之前所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巩固了之前的知识。通过对比分析上下阙的意象更好地理解上阕中的“凉”以及下阕中的“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愁”。无论是指导诵读,还是分析解读,都在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将愿意学习的兴趣转变为鉴赏解读感悟的兴趣。

3、图表的应用。课程总结部分利用图表的形式对本文进行了梳理,形式相对新颖,既能吸引学生,又能简单明了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意象,体悟意境。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诵读部分有待加强。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本课我采取的是学生自读——听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形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朗诵,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理想,还应请一学生朗读,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诗词情感。

2、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加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前半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课堂有些沉闷。后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课堂是多变的,一个班50多个学生就是50多种个性,因此,要进行多层预设,多种预设,使预设更有深度广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醉 花 阴(李清照)(最终版)

沉默世界的代言人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那本该是一个有阳光的节日,你的天空却没有阳光,只有晨雾缭绕与暮云四合。不,那不是晨雾与暮云,是你心上挥之不去的思念与飘忽不定的愁绪。

男人身上的官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红舞鞋,穿上了就无法卸下。你丈夫也不能例外,他的脚掌永远属于漫长而又充满荆棘的仕途。

重阳的日子在人们的心底有多重?你不知道,但你知道,每年的那个日子你都要和明诚携手登高,看长空的大雁,放飘飞的风筝,饮一杯沁凉的菊花酒,撷一束青葱的茱萸草,采一朵芬芳的菊花别在衣襟。

今天,你伫立楼头,两扇小小的窗扉,轻轻地推开又轻轻地掩闭,你的寂寞就如那傍晚深深紧闭的庭院。正因为重阳的日子在人们的心头太重太重,所以今天你失重的感觉也就太强太强。

时间是一支神射出的箭,你怎么追也无法将它俘获。可即使不能握在手中,但总可以面对。你于是将那一柱柱瑞脑名香插于玲珑华贵的兽形香炉中,看一缕缕青烟在庭院中袅袅腾起,思念也便随之升腾,渐飘渐远。

晋人陶渊明是你和明诚最为倾心的诗人,否则你怎会将你们的小屋取名“归来堂”?怎会将你们的卧室题为“易安居”?

于是,在这样的以菊花为主角的佳节,你又怎能不想起五柳先生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过,遗憾的是,东篱的菊花小径香气依然袭人,但昔日一前一后花丛中穿梭的夫君却奔波在坎坷的仕途上。《古诗十九首》的那位无名诗人真是揣摩透了你们这些在思念中煎熬的女人心啊!“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红袖中、襟怀内的馨香,丝丝缕缕,那不是馨香,是你们长长的思念啊!可山长水阔,怎能飘到你夫君的身旁?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佳节,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怎不令人孤枕难眠?子夜,就是属于你这样的思念的人儿的。子夜的触角告诉你枕席是那样的清凉,不,那是你的寂寞的心海再次涌起了思念的波浪。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就这样,在子夜时分,思念催你再次披衣起身,秋风早已为你撩开窗帘。倚窗而立,月光朦胧之下,小径上已有数朵菊花殒落在地。再偷偷对镜,镜中人竟然比飘零的菊花还要憔悴!

今夜,思念的人无法入睡!

第三篇: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

第四篇:《醉花阴 李清照》阅读答案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③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④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⑤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⑥,人比黄花⑦瘦。【注释】①永昼:悠长的白天。②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③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④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⑤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⑥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⑦黄花:指菊花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6.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7.词的上片寄情于景,阅读品味后,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8.“东篱把酒黄昏后”巧妙化用了谁的哪句诗?请写在下面。9.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5.这两句词描写了秋日的沉雾、浓云,和静静焚燃的瑞脑新香。抒发了词人在“叶叶梧桐坠”的深秋,居寂寞孤独之中的对丈夫明诚的思念和闺中寂寞无助的忧伤。以景生情,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之中,词人既感触纤敏,又想到良人外游,故情生;又移情入景,两相融合。6.语言皆是当时自然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但浅近之中借无理之譬喻,以花黄喻人瘦,妙绝古今。7.孤寂无聊,思念无边,没有心绪。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9.诗人以黄色的菊花自比,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第五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教学过程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把酒:端着酒杯喝酒。暗香:幽香,指菊花。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总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下载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花阴李清照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花阴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醉花阴》《声声慢》 (定稿)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醉花阴》《声声慢》。 应该说,讲......

    醉花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醉花阴》教学反思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 《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朱巷中学 查广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通过意象和意境把握作品情感。 3、品......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张文波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时候学习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吗?还会背吗?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安徽省桐城二中 占淑红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 刘晓武 【设计思想】 1. 文本维度。 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 《醉花阴》弥漫着......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基础知识: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 ②疏通词意,理清思路。 2、基本技能:通过意象和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