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工业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工业发展综述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成就斐然。新中国成立70年是北京完成工业化进程,取得辉煌成就的70年,也是北京工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70年。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并对北京发展指明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深入推进,北京工业更是加快进入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的新阶段,焕发出新活力。
一、稳步壮大,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
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从生产总量看,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总产值仅为9.1亿元;
1972年、1993年、2008年分别突破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
2018年接近2万亿元,达到19212.9亿元,年均增长12.3%。从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看,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48009.5亿元,较1979年末增长337.8倍;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5.7亿元,增长179.7倍;
实现利润总额1530亿元,增长35.9倍。
高技术装备类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汽车产量从1978年的1.8万辆增加到179.7万辆,其中轿车从无到有,从1999年的1万辆增加到92.2万辆;
集成电路产量从1996年的0.5亿块增加到137.5亿块;
手机产量从2000年的1549.6万台增加到9029.6万台;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1996年的326台增加到1.2万台。
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发展始终围绕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向以汽车、电子、医药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2018年,汽车、电子、医药三大行业产值均达到千亿元的规模;
总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1%,比1986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成为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传统产业不断“瘦身健体”。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把握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推动工业“瘦身健体”。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26.4%下降至2018年的8.3%,下降18.1个百分点。传统工业产品产量呈现明显的倒u型发展曲线。其中,水泥由2006年1269.4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397万吨;
粗钢由2005年827.6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2.4万吨。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发展。2018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4%,比2014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
三、内涵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效率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6万元/人,是1996年的19.5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9倍;
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比1997年提高5.1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为44.6%,比1996年降低15.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整体呈显著提升态势,2018年为7.1%,比1996年提高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54.1%下降到2018年的23.4%,下降30.7个百分点;
2002-2018年,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9.2%(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四、创新驱动,新动能不断增强
从创新活跃度看,2017年,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6.2%,比2006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从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看,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累计1214.6亿元,占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17.6%;
汽车、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工业创新中发挥领头作用,两大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21.1%和11.6%,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五、优化布局,空间分布更趋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工业布局经历了由中心城区向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再向城市发展新区逐步转移的变迁。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之后,“多点”地区[3]成为承接中心城区[4]功能疏解、“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中心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9%,比2001年下降31.1个百分点;
“多点”地区占比为43.9%,比2001年提高16.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工业企业向“多点”地区集聚的同时,也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集聚。2018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8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49.6%,比2014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比2014年提高3.6个百分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取得瞩目成就,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北京工业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勾勒的宏伟蓝图,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加快实现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根本转变,推动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新的力量。
[1]规模以上工业:2000年以前为乡及乡以上工业口径;
2000-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口径;
2007-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2011年及以后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2]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多点”地区:本文统计范围为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亦庄。
[4]中心城区:本文统计范围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 《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有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声乐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西江月·井冈山》等;器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交响乐《长征》、《东方红交响诗》等;,电影音乐 《红色娘子军》、《李双双》、《上甘岭》等;民族乐队作品《初春》、《海上锣鼓》、《彝族舞曲》等。歌剧作品有《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此外,这一时期在大型作品创作方面成就突出、影响巨大的则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文革时期-音乐成为政治附庸
综述
文革时期的中国音乐事业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大灾难。音乐变成了政治的附庸,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令人愉悦。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反常的音乐现象。是非常政治形势下的一个艺术变种。在这十年里,中国的音乐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保守了磨难,音乐事业由原来的初步繁荣,百花齐放,转变为只符合野心家政治标准的艺术路线。可以说这十年浩劫是漫长中国音乐史上最灰暗、最悲惨的一页。
主要歌曲类型:
1、语录歌
“语录歌”是文革时期的特定产物,它较早盛行、也较快结束。“语录歌”兴起于“文革”的第一阶段,即1966年至1969年。语录歌就是将《毛主席语录》中的各个段落配上曲谱来演唱的形式。
2、四支歌
这一时期由于江青对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歌曲突然发难,“语录歌”狂潮戛然而止,当代中国的歌曲进入了一个沉默期,全国范围内只能演唱四首歌曲,它们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国际歌》。
3、战地新歌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以后,周恩来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此期间他多次接见音乐工作者,对以往的歌曲创作方面提出了批评,并对大家提出了创作新歌曲的期望。此后,从1972年到1976年之间一共出版了五集《战地新歌》歌曲集。
4、知青歌曲
1968年后,大多数知识青年,在口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鼓励下上山下乡了,《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貌五-建国后17年的音乐发展》 蔡梦
中国音乐教育 这些插队落户的知青,习惯了城市生活,来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农村,心理失去平衡,对故乡城市生活的怀念之情也油然而生。知青们内心的感受需要倾吐、宣泄。于是文革时期的另类产物:知青歌曲诞生了。例如一首名叫《等着窝头凉》的歌曲,便是根据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的曲调填词的。任毅创作的《知青之歌》抒发了他对家乡南京的思念之情。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流行音乐起步阶段
综述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内地尚无原创的流行音乐,那时的中国歌曲只是从原有的“高、亮、硬”转向了抒情,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抒情歌曲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解放,是十年来激情的释放。“文革”结束初期,高音喇叭开始播放曾经一度被禁播的《洪湖水,浪打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一些抒发人们真挚情感的歌曲,这标志着中国的音乐开始逐渐走出“文革”时期音乐创作的单一期。在众多的歌曲之中,体现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欢乐、喜悦心情的《祝酒歌》以其形象生动表达人民在70年代后期如释重负的解放感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喜悦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歌曲创作的里程碑。
主要音乐类型:
1、电影歌曲的突出表现
解放思想后中国音乐有了大的转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电影歌曲在那个年代,电影歌曲的影响力巨大,《甜蜜的事业》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等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电影《甜蜜的事业》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一首反映爱情的歌曲,文革期间音乐中反映爱情的题材销声匿迹,这首歌可以说是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有轻松的爱情歌曲的时候诞生的,虽然歌词里有“比翼鸟”、“并蒂莲”、“亲爱的”等等在那个时代堪称巨大突破的词语,但是歌曲之中“革命的理想”、“长征路上”等词语也依然存在,这就很突出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音乐创作上的顾虑"改变了传统电影中革命题材电影中音乐的风格,使人耳目一新。
2、中国音乐的突破
中国音乐真正的突破源起于中央电视台1979年录制的风光片《三峡传说》,这部风光片本身并没有引起巨大的轰动,但是作为其中插曲的《乡恋》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乡恋》是一首怀念故乡的抒情歌曲,这首歌是张丕基谱曲,由当时担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的李谷一演唱。2月25日《北京音乐报》在头版刊登的文章《不成功的尝试》提出,这首歌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
3、民族抒情歌曲成为主流
这段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风格的抒情歌曲为主,大多数都体现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将人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歌颂以及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向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爱你,塞北的雪》、《难忘今宵》、《我的中国心》等从表现手法上以柔性美代替了文革时期的刚性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
4、邓丽君-划时代的歌声
改革开放不仅催生了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港台地区的流行歌曲有机会进入内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台湾歌手邓丽君的名字家喻户晓,无数人听着《甜蜜蜜》、《小城故事》、《夜来香》等,透过邓丽君甜美的嗓音和极富感染力的演唱,释放内心的情感。
5、校园民歌传入内地
台湾的校园民歌给流行乐坛带来清新的风。在内地流行音乐复苏之际,校园民歌广泛传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极大地推动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主要代表作有:表现童心的《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追求梦想的《橄榄树》,充满童趣与哲理的《蜗牛与黄鹏鸟》,还有体现个性情趣的《乡间的小路》、《踏浪》、《踏着夕阳归去》等等。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流行音乐繁荣期
综述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真正崛起的标志是1986年百名歌星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筹办的《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当时的中国内地,人们对于流行音乐总体上是不能接受的甚至还有排斥的心理,有关部门曾有过“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的规定,这也使得中国的流行歌手们没有当众聚集在一起演唱流行歌曲的机会。流行歌曲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只称为通俗歌曲。起初歌手们大多数都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情去参加这次晚会的彩排的,而《让世界充满爱》在录音后不久,得到了文化部门的支持,这是文化部门第一次对流行音乐破例。这首歌改变了大众对流行音乐表现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印象,那种充满人间真情的呼唤,成为了大众心声的表达,之后的许多歌曲都沿袭了这首歌的风格,集中表达了中国大众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1、刮起“西北风”和“东北风”
深受当时文化寻根热的影响,音乐界也开始卷起文化狂潮。1987年、1988年刮起的“西北风”和“东北风”堪称是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纪录,那时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这些豪放的歌曲,这是大陆原创歌曲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典型歌曲有:《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山沟沟》、《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等。
2、中国摇滚的走红
参加过《让世界充满爱》晚会后,在众多歌星中并不起眼的崔健以自己的一首《一无所有》,唤醒了所有人沉闷的心灵。崔健的崛起标志着摇滚乐这种文化性极强的音乐在中国登场。摇滚乐是一种对现实的力度的表达,其中包括在思想上追求清醒的理性与深度,在感受上强化个体的独特经验,在批判的向度上针锋相对。《一无所有》用强烈的音符唱出了当时中国人的苦闷、仿徨、困惑和失落的矛盾心情。崔健至此开创了中国的摇滚音乐,开始抒发时代的苦闷,宣泄失落,之后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红旗下的蛋》等无不是在张扬这种迷茫与对抗的思想。
3、正式登陆内地的港台流行音乐
1988年,“卡拉0K”这一新的娱乐形式引入中国内地,并迅速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起来,“卡拉OK”的兴起吸引了众多的歌星,并带动了一大批乐队的产生,这为日后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港台原版音乐的流入使大陆的流行乐坛更加丰富多样。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让人们对流行音乐有了新的认识,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喊出了现代人生活的压力,齐秦的《狼》和《外面的世界》唱出了在现代社会中的渴望与迷惘,而苏芮的《跟着感觉走》也轰动一时。
4、反映农民工思乡情感的歌曲
1992年一首《小芳》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歌曲反映的是主人公作为知青返城后对自己曾经拥有的知青生活的一种怀念。这首歌掀开了“知识青年怀旧热”的序幕。在城市中拥有了新的生活,包括家庭、事业、婚姻、爱情,但是年少时曾经拥有的那段感情仍然弥足珍贵。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也触及了一个新兴群体的生存境遇——农民工群体,之后抒发思乡情感的《一封家书》、《大哥,你好吗》、《走四方》、《九月九的酒》等都是以农民工的思乡情感为主题,侧面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反映出了流行乐坛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群体心理状态的关注。
5、“亚运歌曲”的诞生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中国北京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整个亚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主要的亚运歌曲有《亚洲雄风》、《不要说再见》、《黑头发,飘起来》等。
6、MTV、排行榜的出现 MTV在中国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这一年广州成立了大陆歌坛第一个MTV制作中心。首都由歌星制作人独立策划的MTV专辑是《程琳新歌》。1993年,MTV在大陆歌坛红火起来。许多歌手不惜以重金制作MTV专题片,通过电视台播出。
1987年,广东电台音乐台主办的“广东创作歌曲排行榜”诞生,中国内地最早的排行榜出现。到了1994年,各地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建立排行榜,仅广州一地就有“广东创作歌曲排行榜”、“广州新音乐十大金曲排行榜”等。甚至于有人称1994年是大陆流行乐坛的“排行榜”年。
90年代中到新世纪初——流行音乐新的发展期
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丰富,内地流行歌曲的表现手法也更多是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里,中国流行音乐也体现了人们感伤、迷惘、不断寻找和追寻的心里。这一时期校园歌曲火爆一时,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也强势而来,摇滚音乐有所变化。
1、校园民谣展现激昂的青春
1994年,内地的流行音乐一夜之间崛起了一股校园力量,而正是这股清新的校园风给开始浮躁的社会带来了一阵清风,唤醒了每个人那份久违的感动。1994年的内地流行音乐校园民谣大部分是用简单的吉他伴奏,旋律简单,饱含着淡淡的感伤和怀旧情绪,将大学校园中的纯真爱情、友情,心中的理想和青春的无悔真实地表达出来。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等。这时,在台湾一个三个年轻男孩的组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小虎队”这个震撼当时流行歌坛的组合曾创下了演唱会20多场场爆满的记录。他们成为第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少年组合乐队,其代表作《爱》、《青苹果乐园》等歌曲将年轻人的心情表露无疑,大部分歌曲的内容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希望。
2、流行音乐通俗化、民族化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采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给较为单一的中国流行音乐添加新的元素。这标志着中国大众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趣味有所提高,以及在社会变迁和价值失落时传统文化的回归倾向。主要代表作有:《涛声依旧》、《梦回唐朝》、《新鸳鸯蝴蝶梦》等。与此同时,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开始体现出来,《阿姐鼓》、《蒙古人》等一系列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扑面而来,掀起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风。
3、新民乐、新民歌的出现 2000年2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开播《新民乐》。大量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结合欧美流行音乐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和改编的“新民乐”作品出现。2000年,流行乐坛还出现了“新民歌”浪潮。这种多为的“新民歌”,并不同于传统民歌那单一的地域色彩,而是带着创作者对自然与音乐的主管理解,从云贵、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民谣中汲取灵感与素材,又大量借鉴了欧美爵士、蓝调、说唱乐等特点,使民歌在演唱中具备了强烈New Age的流行潜质。“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则把这股“新民乐”“新民歌”推向了高潮。
4、流行音乐的国际交流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国家交流活动也频繁起来,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大批国外流行音乐家在大陆举办演唱会,如1997年3月,“情歌王子”胡里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97年5月,雅尼在北京举办“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等。国内大批流行歌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如在第8届-第14届“亚洲之声”流行音乐比赛中,中国歌手都获得了不同规格的奖励。境外昌平公司与内地唱片公司的合作等,如1997年,上海声像出版社与蜚声世界的索尼音乐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在内地制作、发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流行音乐,刘欢、韩磊、毛宁成为首批与双方合作体签约的歌手。
5、摇滚乐的新发展
1998年,中国流行乐坛涌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音乐新潮流。一大批新人组建的摇滚乐队出现,如“清醒”、“麦田守望者”、“花儿”、“新裤子”等乐队的作品成为媒体和乐迷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崔健、唐朝、黑豹等老一代音乐人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6、“韩流”在大陆的风靡
“韩流”的成因,首先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的必然结果,其中,政治原因、政府的扶持在这里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及1994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议后,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逐渐活跃——在中国,由韩国电视剧开始的韩国文化热潮逐渐扩大到歌曲,最终带来了“韩流现象”。
7、网络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1)流行音乐网站的蓬勃发展
1997年6月,张秦创建了“高地音乐传讯”音乐网站。7月,“高地”转向境外付费申请国际顶级域名和独立网站,成为当时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拥有顶级域名的音乐网站。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众多的音乐网站,如网蛙音乐站。
1998年,国际互联网上登录的“东点流行音乐网”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流行音乐网站,它的建立,标志着流行音乐传播的新革命。(2)网络给流行音乐发展带来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网络的结合,带来了一场流行音乐传播方式、欣赏方式、创作方式的大革命。如:2001年,雪村创作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雪村也被称为“中国网络音乐第一人”。
与此同时,一些乐队和歌手也通过网络迅速提升知名度,歌手卢庚戌也是凭借新浪网的介入迅速走红,网络的介入使一个歌手的成名期缩短减半。
更有大量的原创歌曲通过网络的传播渠道在网迷中流传,如《猪之歌》、《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大学自习课堂》等。
新世纪之后——流行音乐创新发展
综述
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民消费能力和娱乐休闲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同别样的音乐概念。偶像时代已经步入,各种音乐类选秀节目也争相登场,网络神曲迅速蹿红,在这个复杂而又充满科技创新的社会里,音乐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享受。
1、成熟的偶像时代
如果说“金童玉女”的毛宁与杨钰莹是中国大陆自产的最早偶像,那么新世纪之后成熟的偶像时代才刚刚到来。不管是王菲、田震还是周杰伦、王力宏、梁静茹等都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周杰伦吐字不清的演唱、节奏并没有摇滚的强烈,歌词不按常规却尽现文字之美,但它却激起了无数人的狂热。这个时代偶像们的歌曲迎合了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心理——喜欢创意,拥有自己的想法。
2、民族风组合——混搭出现
近些年来,一些民族风混搭组合相继出现,并火遍全国。其中凤凰传奇就是典型一例。他们的《月亮之上》和《最炫民族风》节奏感十足、鼓点平稳,有着非常广阔的群众基础,大江南北,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有人喜欢哼唱里面的蒙语,有人喜欢飙里面的高音,也有人喜欢跟唱里面的 rap。因此这两首也成为这几年热门的彩铃。
3、网络神曲迅速蹿红
网络的散播能力是强大的。2010 年 3 月,因为网络和王菲等歌坛大牌的力荐,本属于严肃音乐范畴由著名歌唱家龚丽娜演唱的《忐忑》经由网络视频竟然“被”流行音乐,被大众“围观”,像病菌一样在流行乐坛“肆虐”了起来。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咿呀,哄笑成一团,被恶搞的同时,《忐忑》红了,或者说正因为被恶搞了,《忐忑》才有机会红了。
2012 年,风靡全世界的《江南 style》也是典型的神曲,它之“神”则彻底地不是因为“曲”,而是因为“舞”,韩国鸟叔边唱边跳着一种酷似人骑马时的动作的舞蹈,所以被人们称为《骑马舞》,一时之间,在大街上、在超市里,到处都在放《江南 style》的视频。
4、歌会类栏目——集体狂欢
2000年1月27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举办了一场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盛宴的大型歌会《同一首歌——相聚2000大型歌会》,此台歌会会集了两岸三地40多位在华语歌坛举足轻重的音乐人和歌手,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了中国歌坛,40多首经典名曲,可谓是新千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歌会。这次歌会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和好评,从此以后《同一首歌》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年时间,它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甚至不断走进异国,而所到之处,演出场面都是超级火爆。在《同一首歌》良好效应的影响下,中央电视台的一《音画时尚》、《欢乐中国行》,湖南卫视的《超级歌会》等一拥而起,亦激起了相当的火爆,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5、选秀类栏目——层出不群
2003年,湖南电视台推出《超级男声》大型电视娱乐节目。2004年5月又推出《超级女声》,这一以流行音乐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风靡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并创造了短期内打造明星歌手的神话,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随后,各路同行争相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等音乐选秀节目纷纷出炉。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323 《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周晓燕 2013年博士论文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党岱
2008年硕士论文
第三篇: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名称: 三大战役 地点: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 时间:
1948年底至1949年初
参战方:
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 解放军胜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
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新中国成立教案
新中国成立教案
崔 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纵向联系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导入法。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讲授新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与此同时,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生:旧政协。
师:旧政协是指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
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1949年9月2l口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是一部 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板书)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板书)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板书)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生:(讲述)师:(总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的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小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全国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1949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2.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作为代国歌;1978年集体填入新词,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3.国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井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同日下午举行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重60吨,高14.7米,上面雕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按着历史顺序排列,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
二、开国大典(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开国大典的插图,或者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断,使同学们了解实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次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 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 四周发射出来。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组织讨论)生:(讨论)
师:(总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讨论)
师:(总结)1.国内意义(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2. 世界意义(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但是,就在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一些领土没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在1951年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三、西藏和平解放(板书)
师: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向西北和西南推进。广大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渴望西藏早日解放,而帝国主义反华势力却指使和支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帝势力抗拒解放,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中央采取了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通过广播、通信、派劝和团等方式,向西藏地方当局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然而以摄政达扎为首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拒不接受中央进行和平谈判的召唤和耐心教育,阻止、扣留甚至杀害劝和代表,并部署武力与解放军对抗。为此,人民解放车于1950年10月实施了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同时在国际上加强外交斗争,揭露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西藏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内外交困,受到沉重打击,达扎被迫下台,第十四世**喇嘛亲政。
在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于1951年5月21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反映了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西藏的和平解放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为增强十华民族的大团结,建设统一繁荣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藏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标志着西藏作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又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第五篇: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