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是党和政府衣食父母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 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有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能够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即使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即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即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相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注重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升走“服务路线”的水平,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升走“发动路线”的水平,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升走“倾听路线”的水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动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理解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有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增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个群众路线主题教育,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持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升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动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展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理解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持续升华的过程。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实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理解层面,又要跳出理解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动理解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理解”,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很多党员干部中这种理解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理解。从理解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动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实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协助广大党员干部真准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 1940 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 1945 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 1949 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 50 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
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有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动理解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但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所以,要重在协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理解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持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增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动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很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增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增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个主题,增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注重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持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升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但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但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
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有,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个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但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升”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十八大“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即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水平,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第二篇:农村干部是整个党和政府接触群众的桥梁
农村干部是整个党和政府接触群众的桥梁
——耿瑞先谈村支书的待遇该不该提高
2009年02月03日14:07
河南新乡耿庄村党委书记耿瑞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2月3日上午10时,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耿庄村党委书记耿瑞先做客强国论坛,就村支书的待遇该不该提高、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摘要:
●最关键的是带领村民致富、选项目上,中央的政策相
对都是扶持
●非常需要当前农村干部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研究,自己去运用好这个富民政策
●每说一句话、每表一个态都得给他们兑现,这样你的威信就慢慢树立起来了
●农村干部是整个党和政府接触群众的一个桥梁,是一种骨干力量。他们待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访谈全文
农村干部待遇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耿瑞先】: 各位网友,上午好。新的一年刚刚到来,很荣幸、很高兴参加强国论坛。在此我代表我们耿庄村的全体父老乡亲们,向各位网友,以及人民网的各位老师拜个年。
[做人不能太cctv]:耿支书,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待遇吗?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提高?
【耿瑞先】: 说实在的,我非常感谢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对我的栽培,我是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以后,在全国
劳模上,国家各级政府的总工会这方面都有硬性的条件,2007年总工会给我补了6千块钱,2008年我们地方工资结构对村一级的党委书记工资提高以后,按全国平均工资补的。现在我的工资是2000多。
农村干部是整个党和政府接触群众的一个桥梁,是一种骨干力量。他们待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它既是一种良性的发展,但是又是一种矛盾。好多农村干部的结构,比如我们这个地区,个别的有些老化,有的已经干了几十年的支部书记,但是他们那个村一选还是他。农村受中华民族传统影响,农民的意识、思想不够解放,像这一部分老的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农村的“三农”发展上只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没有真正履行好把农民带富的职责,但是又非常辛苦。对这部分的待遇应该一次性解决,或者每月解决,这样更有力地推动新的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更有力地推动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的发展。
[想唱就唱]:湖南某地,春节给普通党员发放补助金100元,你赞成这种做法吗?
【耿瑞先】: 给党员发钱有两种:一种是在现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在我们村也出现了这种情况,都是以按劳付酬,每个党员每个月参加党的“三会一课”,另外重大的决策都
要参加。我们村每次参加会议的党员,有务工补助8块钱,这显示了我们组织上对党员的劳务补助。像湖南某地发的100块钱,我感觉比较好。第一,每年党员义务参加好多会;另外,他同样是人民群众,有的时候也需要花钱买菜等等,也需要一些经济的来源。有的党员富了,不需要钱,交党费就交的多,有的确实家庭困难,还需要我们有些党费来资助。我们交纳党费的时候,对特困党员、贫穷党员也有这一项资助。
我感觉只要真心实意地去给党员发100块钱可以,但是为了选举、拉票,这就变性了。
[hpty]:有人说村支书待遇提高应该从党费里出钱,而不是从国库里支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耿瑞先】: 第一,党费里面的支出,说实在话,在农村党费里面交纳,在全国党费中占的比重很小,大部分的党费收入都是从大企业、机关的党费里来。以前中组部还有中央党校在我们村调查的时候我也提过这个意见,的确,农村的党员干部非常辛苦,我们中央每年的党费收入都超过了几十个亿,从这几十个亿里面给农村的党员干部补助一下,但是要从中央党费里面出这个钱,说实在话,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想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干
部的待遇,应该和业绩挂钩,政府可以补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就是全脱产的;另外一种,根据做的业绩,做适当的比例补助。还有一种,我们河南省“双强”(自己致富强、带领群众致富强)支部书记,不仅自己能致富,而且还能带领群众致富,像这一部分都不存在补助。他们本身在过去发展的历程中自己富起来了,也不缺这个钱,后期纯粹在为党的事业做贡献,也就是在为农民群众办事。我们区委对我们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相对都有一定的政策,从我们乡财政、区财政两级要求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最低待遇不能低于500块钱,等于是务工补助500元,另外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既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还可以搞自己的个体实体,和国家公务员不一样。
耿庄村的发展致富,靠的是对富民政策的真正领会
[不是我不爱你 ]:今年1号文件又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作为村支书,你觉得这次一号文件有何新意?中央如何这么重视三农?
【耿瑞先】: 像耿庄村发展致富到今天,确实真正领会了中央对农村富民政策。好多村把这个政策没有领会透,认为中央的政策就是直接给农民补助,像种地的直补金,还
有农民各项的补助。我觉得把中央的政策领会透了,不单纯是中央拨的资金,最关键的是带领村民致富、选项目上,中央的政策相对都是扶持。像我们省对我们各级农村都是多予少取,尽可能地不从农业项目、工业项目的短期内拿取费用,另外尽可能让你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农村致富了,你自己给国家交纳税金。政策的领会,非常需要当前农村干部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研究,自己去运用好这个富民政策,运用好了,确实能把农民、农村发展起来。
[登泰山而小鲁]:中西部地区的村支书与东部沿海地区是不是不太一样,涨工资是不是应该因地制宜?
【耿瑞先】: 我不知道东部沿海村支书的待遇是什么。西部农村支部书记的待遇,我们省委都有一定的明文规定。像在村上正职担任10年以上的可以参照乡里面的公务员的待遇,用政府财政的资金。另外,在村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可以直接聘乡镇公务员岗位工作,这是我们河南的。另外大部分的村支部书记,都是在村上默默奉献的,这个用村上的收入可以补助一部分。另外各个乡的财政还补贴一部分。
[明天会更好哈]:村支书的待遇目前是富村不需要提高,穷村没办法提高,你怎么看?
【耿瑞先】: 富裕的农村不存在待遇、经费的来源问题。比较贫穷的农村,我感觉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给他一年到两年的补贴方案。如果到第三年还是没有把农村发展起来,三年一换届,直接就换掉了。
[做人不能太cctv]:提高村支书待遇总得掏钱吧,你认为这个钱该由本村村民出还是由地方财政或是中央财政出呢?
【耿瑞先】: 如果在本村带领村民致富了,有一定的集体收入,村上承担应该是非常合适的。另外,如果他把村上致富了,每年交纳了税金,像我们村交纳了2000多万的现金,政府给他出了,也比较合适。是双向的。富了,村上补贴也好,政府补贴也好,这对整个农村的发展都有益,没有害处。
如果政府出这个钱,肯定对这个村上的发展更有益,说明他干得好,政府把他的工资开了,像这样的书记、村委会主任更会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政府不出,但是本村在集体收入里面出,应该也是非常合法,另外自己也不应该有什么怨言。
[远文]:怎么把一号文件的精神落实在基层?
【耿瑞先】: 我感觉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从宏观上大的政策对农民的一种鼓励和激励。另外,现在结合我们地区,人多、地少,中央文件虽然把农民农业税等等都减免了,另外还有粮食直补,一旦种地,还能得到田,但针对地少的地方,还不可能真正让农民富起来,只能针对大面积的农民人均土地,比如东北那一块,人均土地都是10亩,甚至几十亩,针对这样的农民靠土地能够富起来。但是我们中部地区,人多地少,农民一个人合半亩地,有的3分地,多的一亩多一点,靠一亩多地,中央每年对土地的补贴不到一百块钱,从这里面致富确实很难。
[非如此不可]: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有黑社会化倾向,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耿瑞先】: 我感觉是没有的。但是在农村的领头人,包括农村的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在发展农村、文明农村上,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话,能领千军,不领一村,这就说明了农村有文化的考学都走了,另外家里有门子的都去当兵、打工,也都走了。现在留在农村的都是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另外比较愚昧,对待事物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我觉得在中国没有什么黑社会,只能说是
家族势力,家族势力强了,有些也算不上是一种恶势力,只是有些不懂规矩,这种势力把不符合农村发展的势力压下去了,保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让大多数的农民得到实惠。
[强国一派]:今年经济危机,有没有影响你们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还多吗?农民工失业后如何安置?
【耿瑞先】: 肯定有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不仅影响我们村,对我们整个中国的各个产业都受影响。我们村的经济结构有化工、纺织、三产、旅游,首先影响我们的是化工和纺织。我们的化工第三季度,以前的销售产值都超过6个亿,但是第四季度,基本上化工全部关停了,我们有一个硫酸厂,也全面关停,我们还有一个纺织园,也基本上半关停。但是我们的三产,比如房地产,受地方区域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房地产没有水分,所以这里面反过来价格又涨了100,所以弥补了这一块的损失。
本身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就不多,有几个都是在外面上大学的,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从事高智商的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回来的。今年春节以后,我们准备对这一部分人量才安排到我们村需要的岗位上。
我们村是按照我们上级党委政府的意见,拉动内需,今年在
我们整个建筑、厂房投资上,价格都低。政府负责给我们修路,达到三通一平,把排水、供水、供电都解决了,那就是鼓励我们把该建的厂房、该预留出来的项目,还有新农村村民的旧房改造,今年在全省,特别是在我们乡全面进行了投入。第二项投入是农民工在建筑中可以打工。往年我们在土建上都是稳步走的,今年,金融危机既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考验,同时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机遇,这种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遇。也就是说相对价格都是偏低的,整个用工也是相对好用,这样就可以任意地去选择新农村的发展点。我们村针对很多老房,包括过去几年搞的标准化厂房,招聘其他企业来这里租赁合作,今年要全面动工建起来,今年一年的建设,拉动内需,解决了很多岗位。农民工、好多建筑商都可以参与到里面。
只有把农村的班子带好了,农民才会得到实惠
[不懂外语]:耿书记:你们村有多少村民?土地有多少?你们是靠粮食生产还是工业生产致富的?
【耿瑞先】: 我们村的村民分为农业和非农业,加在一块是4300多人,我们村农业人口都是1800多人。我们村的土地现在只有930亩,用于耕地。我们村的发展根本没有
靠土地,土地一方面解决农民的温饱,而且我们村每个月补贴一吨半水,基本上这样就全部够了,我们村每度电还补7分钱,另外每年老百姓到年底分红,每个人人均都是500块钱。另外,由于人多地少,不愿意种地的农民,每亩地给他补助1100块钱,国家对农村的待遇直补也给他。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年龄的不同,补助不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100块钱生活补助。
[杜康]:你们村有没有进行土地流转?怎么流转的?
【耿瑞先】: 我们进行了。我们村的土地流转方式就是刚才我说的,不愿意种地的农民,村上一亩地补贴1100块钱,另外不含国家政策给予的补助。我们村还有900多亩地,只有11人愿意种,这11人把受的益还得给农民,都是村上承担的。在农业上,我们村整个收入支撑农民致富、发展没有靠农业。但是农业的900多亩地也保证了耿庄村农民的生活基本保障。另外,我们大部分的农民都在因地制宜的打工,在我们村办的厂占60%,另外我们村支持发展的民营企业上占30%,4%的是自治经营,搞个体老板和直接做生意的。
[绑架真理]:要不,咱们问问嘉宾,他是“村支部书记”,还是“村党委书记”?
【耿瑞先】: 过去我们村党员40多名的时候是党支部书记,现在我们村党员123名,到100名的时候,我们组织部通过我们上报,分为党委,下设四个支部。党委管四个支部。我连续五届当选我们村的村委会主任。现在是村党委书记兼我们村的村委会主任。
[一条稻草]:嘉宾,知道为啥突然提出要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么?背景大形势是什么呢?
【耿瑞先】: 现在中国整个的发展模式、整个经济的发展,最弱的还是在农村,农村确实是我们中国、我们党不可缺少的一个阵地。我们全国有600多万农村干部,将近9亿农民,都在农村。正因为这600多万的村干部领导着9亿农民,这9亿农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中国的稳定。所以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只有把农村的班子带好了,农民才会得到实惠,农村的班子带领不好,农民得不到实惠,就会造成农村不稳定。所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势在必行,也是为了发展农村、稳定农村,推动整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如果我们农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没有解决好,或者被动地去做工作,会造成农村的不稳定。提高他的待遇,这只是在我们国家宏观上对他的一种奖励,或者对他在农村辛苦工作的一种认可,他对更加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致富,把农村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好。这样更加有力地推动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懂外语]:耿书记:从你的办公室的摆设,你的年薪一定不差,对于国家的补贴或许只是毛毛雨,你如何看待国家补贴的?
【耿瑞先】: 耿瑞先我的年薪是政府给我承担的,年薪是两万多,不到三万块钱。过去,我们农村也是双强支部书记,过去我自己也是搞自己的企业,到村上领导岗位以后,把自己的一块都顾不上了,就一心一意扑到集体的事业上来了。正因为过去在干,实心实意地抱着感恩之情,老百姓对我的信任、帮助和培养,确实想为老百姓做实事。做了实事以后,我们村上稳定了,道路修建了,老百姓关心的水电,以及老百姓生活所需要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所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党委政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这种荣誉更加鼓励我更好地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带领农民更加致富、更好发展,起到一个典型带动的作用,我觉得越干越有劲。
[长安客居]:再次问嘉宾:现在农民入党的积极性高吗?你们如何解决农民出去打工过不了组织生活这一问题的?
【耿瑞先】: 在我们村,农民入党的积极性非常高。过去在入党选择上,基本上愿意加入我们党的,拥护我们党,愿意为我们党事业奉献的,我们都是打开门。后来,由于农民的积极性高了,我们都是优中选优,另外从年龄结构上也作为一个入党条件之一来考虑。我们村每年写入党申请书的人就有十几个、几十个,但是根据我们优中选优,通过考察、观察、培养,每年我们村发展党员6名到10名。
现在中央组织部对于是党员的农民出外打工要求在各个民营企业、各个组织,就是异地党委应该考虑他们的党的生活,应该把他们编到当地。我们这儿都有这个要求。在我们村好多外地的党员,也都是参加我们村,把组织关系等于迁到我们村,一起过组织生活。
[飞来云海]:回答网友请问耿书记:新乡周边的农村干部选举,候选人动辄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的选费,只为当上村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们那有这种现象吗?
【耿瑞先】: 在我们村是没有,在我们地区也有这种现象。从我听到的来说,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都比较短浅,好多为了得到眼前的小利,有的出100块钱,拉拉选票。有的选出来的村委会确实非常优秀,但是也有的人当村委会主任是为了捞取更大的利益。在我们新乡有这种现象,但是我们村、我们乡今年都是海选,不推候选人,直接选举。我就是在海选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我们乡其中有六个村都是海选。
[mztyhao]:作为村党支书,你觉得应不应提高工资?村支书做了多少事呢,还要涨工资?
【耿瑞先】: 我感觉应该和他的业绩挂钩,村党支部书记如果提高工资的话,还有村委会主任。他们的关系既是领导关系,又是协调关系。在我们中组部各级组织部的文件上,党委、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村委会是村民自治选举出来的,有的不让领导。农民选出来的村委会主任没有受过党的培养,也没有感觉到怎样凝聚农村的战斗堡垒阵地,都是自己干自己的。我觉得村支部书记干的年限长了,工资待遇根据他的年限应该每年增长,作为村委会主任,根据他的业绩,每年承诺给群众办几件事,办成了,你的工资待遇得到什么增长,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每说一句话、每表一个态都兑现,威信慢慢树立起来了
[强大国若烹小鲜06]:嘉宾,请告诉你个人的月收入是多少?你下面农民大概又得多少?一个月有多少次去饭店吃饭,谢谢。
【耿瑞先】: 我每个月正常收入是2000多块钱。我们的农民每个月正常收入平均1100-1200元左右。我本人也不喜欢应酬,有的时候不得已,比如各个企业来访,另外有一些招商项目,有的时候迫不得已也应酬几次,这个说不准。
[番薯仔]:耿先生,当地农民的宗教信仰情况怎样?是否有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信教群众的人口比例有多大?
【耿瑞先】: 我们这儿信的很少,也有。主要是耶稣教。占我们村的千分之一。我们党的政策,只要是合法的宗教,我们都支持,我们也没有诋毁。通过我们在农村改革开放中加强我们的组织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我们的好多农民信仰共产党的还是比较多。
[余乐]:现在农村干部队伍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耿瑞先】: 我感觉,有些农村干部家族观念严重,应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应该现身说法,让他们都知道。人们都有死,有的死轻于鸿毛,有的死重于泰山。我本人受党培养多年,也是我们村上老一辈领导培养多年,我觉得活着就要轰轰烈烈为人民办点事,就是死了,也要让农民感觉到你确实在你的一生中为社会做的贡献。我感觉要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不懂外语]:耿书记:听说当领导要树立威严,你是怎么树立的?你们村的百姓听话吗?有没有刁民?
【耿瑞先】: 我们村不存在刁民,有些思路和领导的思路不一样,和组织决定的思路不一样。农村这一片天地上,要想让老百姓给你提供好舞台,你首先要让他信服你,他信服你,就可以提高你的威信。我们村是怎么提高的呢?就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反映出来的东西,我们通过梳理归纳,一件事一件事的办。有的提出来意见和要求,常人办不了的,我们给他正确解释。我们村刚开始也是比较乱、比较穷,我们自己班子成员自己兑钱给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把老百姓多年来吃不上水、用不上电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这样老百姓给我们提供舞台,更支持我们,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更大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地为老百姓办事,我们有这个空间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威信都是从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党各级组织对下属、对社会承诺的要诚信,同样,在我们村一级给老百姓承诺的更要诚信,不能盲目表态,不能盲目说话。每说一句话、每表一个态都得给他们兑现,这样你的威信就慢慢树立起来了。
[hpty]:你对河南南街村的模式如何评价?有没有可能向全中国推广?
【耿瑞先】: 南街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是我们河南的一面旗帜,它的模式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潜在的弊端。南街村好的一面,确确实实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把农民凝聚起来了,集体企业发展起来了。弊端方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90年代初或者90年代后期的时候,中央领导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他们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了,最后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它那个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人的意识、传统的教养,那种凝聚是非常好凝聚的,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中期,还用那种模式去管理,好多发展的就比较慢。个人干了什么,确实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集团庞大的时候,你想去干一件事,去决策的时候,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的,一剪刀剪下去,剪错了,全盘皆输。南街村的模式有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另外也有我们从中吸取教训的一面。
[美丽的莱茵河]:请问嘉宾:如何改善河南人的形象?
【耿瑞先】: 我本身就是纯朴的河南人,河南人比较善良、比较纯朴,我感觉比较诚信。河南是一个大省,河南也是对中国做贡献最大的一个省,每年河南的粮食流向全国各地,在全国各省市排列第一。另外河南人口多,中央在给河南的政策上和其他省份有一定的差距,这样造成河南人出来打工的比较多。有的不是河南的也毁坏河南的形象,有的
是河南人,确确实实由于他的文化低,没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我感觉河南的形象,并不存在什么坏的形象,河南的形象更好不单纯靠河南,应该靠中央,中央过去提出来的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际政策都在西部,对中部河南的政策倾斜太少。河南是一个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对中央做的贡献是最大的。中央应该从宏观上支持我们河南。另外我们河南人应该不气馁,自己应该非常自信、自强,有一种荣誉感,不让别人看不起河南人。说到河南形象,河南是粮食大省,人纯朴,有些穷,相对经济有些落后,这样对河南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感觉恢复河南的形象,大家都应该想到河南人为全国做了贡献,抱着感恩、同情之心支持河南。另外中央应该真正看到,中部的发展确实在河南,应该对河南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政策支持。从河南人本身来说,应该自强不息。虽然河南人口多、地少、底子薄,但是作为河南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是困难越向前。另外在外面打工的人,应该实实在在地记住我们的祖籍是河南,应该为我们河南人争光,应该为我们河南人创出奇迹。在温州,救小孩的就是河南人,这说明河南人在见义勇为上心地是纯朴的,别人的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河南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的生命。河南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发源地之一,应该遵照我们河南人的传统,把好的发扬光大,把不良的应该自我约束、自我加强改进,这样我们河南的形象、河南的发展就会又好又快。
【耿瑞先】: 尊敬的各位网友,我这个人有说话不到的地方请多批评、指教、谅解,欢迎以后网友多给我提宝贵的意见,多来我们耿庄村指导工作,来我们耿庄村做客。谢谢大家。
第三篇:企业是员工的衣食父母
企业是员工的衣食父母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上班的人们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上班赚的!”。这样的回答浅表而抽象,我们看问题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源地想一下我们的工资到底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所谓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也称薪金。它是我们员工用辛勤的双手换来的物质回报,是社会对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经济欠发达,没有市场,更没有竞争,一切社会、经济、生活都是按照行政指令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所以几十年的传统思维模式传承至今,但是如今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充满了现代生活,我们做为企业的一员再不能默守陈规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转变观念,认清形式。我们应该转变我做了事就要拿钱的陈腐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所以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只有当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些经济指标,我们的企业才会赚到丰厚的利润,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甚至提高。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我们大家应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上,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边学习边创新,多搞小发明,小革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而我们也会成为企业的人才,社会的栋梁。
三、爱岗敬业,把公司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全体员工在经营层的正确引导下,服从指挥,每个人都多、快、好、省的做一点,我们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从而走向辉煌!
第四篇: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信访工作是窗口,展示着党委政府为民负责的形象;信访工作是渠道,既是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渠道,也是群众反映合理诉求的一个渠道,体现着沟通和疏导;信访工作是桥梁,架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信访工作是纽带,更加紧密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信访工作是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好传统、好经验都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访工作是协调,协调处置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协调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信访工作是监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和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评价;信访工作是为民,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衡量反映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能力强不强。
卢展工强调,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要深刻领会中央有关部署的精神实质,真正明确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要很好研究这些年来河南在信访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持续地坚持下去;要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信访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不断提高我省信访工作水平。第一,要畅通渠道,让老百姓有一个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途径,老百姓愿意找信访部门是件好事,说明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第二,要着力疏导,不能堵,要通过积极疏导、调解,着力解决问题,努力把上访群众的气理顺。第三,要发挥优势,发挥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为老百姓主持公道正义。第四,要依法依规,树立法的意识法的理念,营造依法依规反映诉求解决诉求的氛围。第五,要协调合力,加强综合协调部门功能,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形成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第六,要提升素质,重视信访部门干部的选配,高标准严要求,使信访部门队伍更加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任务和需要。
卢展工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关注重视支持信访工作,不断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各级信访部门和广大信访干部要坚持做到热情、依法、负责、奉献,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经济利益不断调整,信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群众反映的诉求和信访问题之难、种类之多、情况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各级有关部门的重中之重。正确认识信访工作特点,科学把握信访工作规律,提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从基层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应正确把握好以下五种关系:
我们信访局将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创新思维,扎实举措,确保全县信访形势平稳有序。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围绕主题主线积极作为,叫响“科学发展,我在其中;推动发展,人人有责”的口号,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集中民意、汇聚民智,为推进转型跨越提供重要参考。二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履职尽责。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确保信访矛盾不积累、不激化,确保突发事件不蔓延、不升级。三是为重点工作提供保障。围绕做好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的信访工作下功夫,坚持谋划在前、研判在先,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工作预案。协同有关镇(区)和部门合力攻坚,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关键时期我县的信访稳定。
二、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自觉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始终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脚踏实地做好群众工作。二是促进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对群众信访中的合理诉求,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符合政策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特别要帮助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化解民怨、维护民利、赢得民心。三是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定期接访、主动下访、约访和回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拓宽渠道,解决问题。一是前移信访关口。发挥信访工作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势,加强信访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注重源头治理,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风险评估,推动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二是拓宽信访渠道。巩固传统的来信来访渠道,规范接访程序,保证接访时间,充实工作力量。依托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全面推行并深入开展接合接访。创新技术手段,依托网络等现代传媒,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诉求表达格局,让群众诉求得到更加便捷顺畅表达。三是破解信访难题。强化首办责任制,力求把信访问题一次性办理到位,解决在首办环节,化解在基层和属地,减少重信重访;深入排查梳理,切实摸清底数,整合部门力量,落实专项资金,集中解决信访积案;探索规范管理办法,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第五篇: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看到网友关于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的的文章,觉得立意较新颖,有其独到的见解。现选取其中两篇,分享给大家:
一
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 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现在好多服务行业都在提倡以员工要以顾客为衣食父母,这很正常,因为如果没有顾客来光顾消费,那么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如同婴儿需要父母抚养,婴儿没有谋生能力,没人抚养他,他肯定会夭折的。在认可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的同时,我还提倡老板经理人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作为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就像要求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似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要求员工叫顾客爹妈,也不是要求老板经理人叫员工爹妈。接触顾客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主要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每天面对的顾客各种各样,素质高低不同,有的客人能体谅我们的员工工作的辛苦,甚至在我们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他们会由衷的向我们的员工道谢;有的客人认为自己花钱了享受服务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没什么,等价交换,很正常,我们员工也是可以接受的;有的客人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挑着挑那,或者故意给员工出难题,这样的客人不能说没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千人千面,普通人都是有七情六欲,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和别人发生矛盾。作为面对顾客的基层服务人员,他们可能每天都要面对数百数千客人,有时候也许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疏忽,也许是顾客的误解,也许是双方都有错,这样员工有时候肯定会受些刁难,受些委屈,甚至冤枉。
那么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员工的经理,作为员工的老板应该怎么做呢?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呢?不仅仅是在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在平时,作为管理层都要把员工在心态上作为衣食父母来对待,来关心。因为一个公司,普通员工是占大多数的,正因为这些最普通基层的员工的辛勤工作,公司才有利润,老板股东才有分红,经理人才能保证月月拿到高薪;如果没有大量的普通员工,管理层再有本事,再能干,也完不成任务。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认管理层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管理层与员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就像一个人身上不管哪个部位戳一刀子都不愿意,因为谁都明白要流血的。
有时候员工受了顾客的气,受了委屈甚至一些或大或小的冤枉,如果经理再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话,只是凭自己是经理,不做实际调查,只是简单的训员工,那么这个员工就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似的两头受气.有时候可能发生问题的责任就是员工的,但是作为上级不考虑方法,而是简单粗暴.所以好多人都想自己当老板,有些人就觉得自己总算当了老板,当了上级了,也可以训别人了.就像多年的媳妇总算熬成婆了。其实管理员工就如同教育小孩似的,要讲究方法,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家庭许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没有正确的方法。
通常好多公司都有各种各样的口号,有的喊的也很响亮,但是真正能做到位的就少之又少了。就如同杰克韦耳奇给中国人讲课,讲完后,有些中国人对杰克韦耳奇说:你讲的许多道理我们也懂。杰克韦耳奇回答说:你懂是懂了,但是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做到,这就是你们不成功的原因。(注,这不是原话,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杰克的意思就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来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自问一下自己,你能在心态上将你的员工视为衣食父母吗?
二
世间没有谁会成为你的衣食父母
记得联想公司以前有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联想的基础上,人类会用比喻来解释世界。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所以,比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但甲事物必定不等于乙事物,所以,比喻必然只能揭示事实的一个方面。它注定是偏颇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它始终不能代替事实的、逻辑的分析。
人在启蒙之初会被大人以比喻来解释世界,一方面是因为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喻剔除了复杂部分,仅仅保留简单的、朴素的相似之处,以便让孩子好接受。
不过,当这种“用比喻解释世界”延伸到成人社会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些误导。最典型的莫过于“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亚当·斯密说过,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供应我们每天吃喝,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善举,而是因为他们要从买卖中得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这个自利过程中,并未以对待父母、对待神的心态来对待消费者。
反过来说,消费者虽然是商家的利益来源,但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易的过程中,也是以经济理性追求自己的私利,同样没有以对待子女的心态为商家着想。而市场的伟大之处正是能够在这种双重自利的过程中,同时增加双方的利益,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所以,所谓顾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只是隐去了商家与消费者追求私利的一面,仅仅呈现消费者与商家互利的一面,只是一个商业社会中的比喻。
这种比喻的一个变形就是“纳税人养活了公务员”。
在现代化大分工中,秩序、法治、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品不可或缺,需由政府提供,所以,虽然公务员的工资由财政支付,但公务员实际上是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产品与服务,并以此换取报酬,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是纳税人白白养活公务员。在一个正常社会中,公务员也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这才是公务员与国家,与社会的真正关系。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社会新闻中经常看一个辛勤的公办乡村小学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着艰苦的工作。即使说他们的所得与付出匹配,但谁好意思说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是自己养活了他们,自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呢?
遗憾的是,社会关系复杂多变,而人们讨厌复杂,喜欢简单,所以,人们会把学生当作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会把病人当作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最后,在这种错觉中,在大分工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成为被养活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感恩的比喻。
我们经常会听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公司、感恩同事,但是这种感恩只是关系的一种精简与比喻,并不代表个体与他人的真实关系,比如,个人与公司的关系。
身在职场,我们会经常听到“公司是家庭”、“老板养活了员工”这类比喻。很多企业家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动情地对记者谈到,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那么多员工还要自己养活,于是就咬牙坚持下去。
这仍然是一个比喻。企业家调配资源,组织起企业,在这个企业中,员工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员工,乃至任何一个靠自己劳动活着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并不是靠企业家或他人养活。即使你把企业当作家庭,把老板称为粑粑或把老板娘成为麻麻,他们与你的关系终究是市场经济下的平等契约。
退一步讲,正如《感恩的心》这首歌非常流行,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应该感恩,毕竟,身处现代社会,每一种产品,每一种服务都是无数人的合作的成果,但是,这种感恩只该是抽象的,在感恩的同时,并不代表个人不能与公司计较,索要自己应得的报酬。很多时候,感恩、团队精神、家庭被用来忽悠、压制员工索要合理报酬的努力。这个时候,比喻就是被有意用来扰乱事实。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是同样如此,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最常见的比喻就是父亲、母亲,也许是嫌这些比喻过时,现在最新、最流行的方式是情人或基友。其实,用比喻来论述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共通的,同样也有motherland,homeland这样的单词,所以,母亲之国、祖国,这类比喻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应该用比喻来严肃论证现代国家与个体的关系。
反过来说,祖国真的能像血亲之爱那么来爱护个体吗?母亲爱孩子是牺牲自己所有的去爱,用自己最宝贵的、最珍贵的去爱,但祖国会用自己的一切去爱国民吗?会为一个国民倾尽自己所有,提供无上限的医疗保障吗?这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国家也不该这么做,每一个公民应该得到的社会保障都应出于理性的决策,但无论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出于情感,显然,用父母来比喻祖国仅仅只是一个比喻。
中国三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是靠每一个公民的劳动,靠自由市场中的农民,靠小岗村拼死冲撞,靠焦头烂额的企业家,靠流水线上的打工族,是他们辛勤努力,才最终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反过来国家养活了每一个公民。更抽象的说,个体与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组织因为个体而存在,每一个人在组织内部都是因为他的劳动,他的贡献取得合理的报酬与位置,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没有救世主。
不过,比喻虽能鼓动人心,很能激起人的情绪,但不管是对祖国如对暖男,还是自诩为祖国的情人也好,儿子也好,所有的比喻终究抵不过事实的犀利与直接,那些比喻中的宏大叙事终归会让位于现实中的生活事实。
所以,无需担心那些被精美的蛊惑、热血的话语、巧妙的比喻所激起来的热血青年的情绪与激情。被比喻包裹起来的“政治童年”终会过去,青年终究会长大,进入现实,会打拼谋生,会生儿育女,会赡养老人,会面对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空气;会面对强拆、法治不公;会为子女异地上学而奔走呼号。
当所有的这些事实呈现在热血青年面前的时候,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会由比喻包裹的童年进化到事实裸露的成年,一切过往的比喻就会如太阳下的冰雪。他们终会明白,除了他们的父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都不会是他们的粑粑和麻麻;除了他们自己,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也不会是他们子女的粑粑与麻麻,而公民两个字,才是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唯一事实基础,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带来自己的幸福与国家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