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前沿之照片数学》议论文
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手机软件又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当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款软件的利与弊吧。
照片数学作为一款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要计算的题,他便会自觉的献给主人清晰明了的具体解题步骤的软件。它很受人们的青睐。
在解答问题的方面,目前照片数学无疑是节省人力和时间的最好助手。他让我们省略了输入步骤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它还可以计算出简单的线性方程,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款软件将会不断更新,不断进步。这无疑又激发了科学家的创新潜能,甚至还能促使其他科学产品的进步。
在极具优势的应用产品中,同时必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太乐观的方面。比如在使用方面:英文字母x必须是斜体的,否则容易导致计算出错。再比如它完全识别不了手写字体,当前只能识别打印体的算式或等式。另外在考试时,监考老师就得多一个心眼了。学生很可能会将照片数学视为作弊神器。只需一开,一扫,答案就立即呈现在眼前,因此,这款软件也有令人头痛之处。
目前,照片数学已经有安卓版的,大家一定会争相下载吧,但是作为一个软件爱好者,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很多假冒软件证混进软件应用商店中,我们应该谨慎下载,但也有人追求更完美,更全面的照片数学,则可能需要再等几年了!
第二篇:控制科学前沿讲座心得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心得
自控0805 李昌辉
学号200841172
本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科技前沿讲座,主讲老师也是大家莫名已久的四位老师,总的来说,通过对这门课或者说是讲座的学习,我对自动化这对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在毕业后对专业的后续学习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四年,我们的专业学习始终围绕着一个词,那就是“控制”,根据课程不同,控制的具体表现也略有不同,但所表达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听过这个讲座,使我不禁想到要去给这个专业定一个性质。为此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再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加以了一定的概括: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一门学科,它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制导导航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五个二级学科组成。特别的是,王友清老师研究的有关生命控制科学,更使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知道,我们所学习的课程都属于哲学这个大范畴,它具有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普遍意义。这个意义在哲学上叫做规律,具体到个体学科我们可以叫它原理。在这个意义上,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其方法基础的。以上阐述的内容可能大家认为比较简单肤浅,或者说早就知道的,但是通过听取科技前沿讲座,使我更加清楚明了,发自内心的理解了掌握了其含义。这里要特别感谢靳其兵老师,靳老师课上的思考问题为我指出了这点上的不足。
上面说了自动控制也属于哲学,那么它也要作为原理为我们指导实践形成方法论。由于控制工程是控制论一般原理在工程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所谓事实其实,我们就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必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和工业背景。想到此处,我忽然了解,控制工程从来就不是控制科学的专利,它也应该且必须在与各种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这点是我学习此讲座最大的收获。
列宁在补充马克思哲学时,指出:“实践永远比认识更重要”,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两手都要抓,要“软硬兼施”。控制科学作为一门通用的学科,四位老师林林总总,由浅入深的为我们开拓思维,放宽视野。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软硬俱全,软可以软到控制数学,在抽象层面上以逻辑研究一般规律,这就令我想到了当时学习时使我印象至深的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等等。硬可以硬到完全与硬件打交道,用元器件、集成电路搭建控制器,与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合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控制系统。
我们学院是信息学院,专业又是自动化,这就不禁令我想到“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两个概念。唯物哲学观喜欢用联系与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与特点。它们的联系是:研究工作的时代相同,理论基础相似,基本工具也相同,领域相互交融。二者的区别是:首先,研究对象明显不同。其次,我查阅了不少的资料,据我个人认为两者的科学界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
以上内容就是此门课程给我的主要心得,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收获,在此就不足为道了。最后再谢谢四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您有更深方面的接触与学习。
第三篇:大学语文之议论文
《国语》简介: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历来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有的现代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二十一卷(篇),分八国(周、鲁、齐、晋、郑、吴、越)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500年。相较《左传》,《国语》所记前后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日:“民不堪命矣”。2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3。以告4,则杀之。国人莫敢音,道路以目5。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日:“是障之也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7,伤人89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10111213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14,矇诵15,百工谏16,庶人传语17,近臣尽规18,亲戚补察19,瞽史教诲20,耆2223艾修之21: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2425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6。行善而备败27,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8。夫29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故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30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1。【课文注释】 1.本文选白《国语·周语上》。召公:一作“邵公“即召穆公,名虎,时为周厉王的卿士。饵谤消饵民间对帝王的各种议论指责,即以政治高压手段压制思想言论自由。2.民不堪命:意为老百姓无法忍受(厉王)的暴政。命:指厉王景虐的各种政令3.使监谤者:让卫巫去监视发表意见的百姓。4.以告:即“以之告“,省略介词宾语“之”字。(卫巫)指议论者告知厉王。
5.道路以目:百姓在路上相遇,不敢讲话,只能彼此默默以目示意。6.障:阻拦。意为哲时阻挡,并未彻底制止。7.川壅而溃:筑堤坝防河水,水易于堑基,会导致溃堤。
8.为川者:(善于)治水的人。决之使导:排除整障之物,使河水畅流。9.为民者:(善于)治理国家、统治民众的人。宣之使言:引导老百姓讲话。
10.献诗:从民间采集对帝王讽谏的诗篇(歌谣)送给帝王看。11.盲人乐师。曲:乐曲,指反映民间呼声的作品。12.史:史官。书:史书典籍,指可供借鉴历史经验的书籍。
13.师:少师,位低于太师的乐官。箴(zhēn):寓有警戒作用的文辞,类似现在的警句、格言、座右铭。14.瞍(sǒu):盲人。赋:不歌而诵。15.蒙(méng):盲人。召公谏厉王弭谤1《国语》
诵:不讲究声调节真的诵读。
16.百工:宫廷里的乐工,—说指宝造宫室的官员和工匠。17.传语:间接地反映意见。
18.尽规:(经常)向帝王进言规劝。尽:同“进”。19.亲戚:帝王宗室成员。补察:弥补帝王过失,监瞥帝王行为是非。20.教诲:(用礼仪礼法对帝王)数育、引导。21.耆艾:分别指60岁、50岁的长者,这里指帝王的师傅。修:散伤、告、提醒。
22.斟酌:指谨慎地决策行政。23.悖:逆,违背。24.出:出产,产生。25.原隰(xí)、衍沃:分别指不同的土地的类型:觅阔平坦、低洼潮湿、地势低而平、有河流可次灌溉。26.善败于足乎兴:(国家政事)的好坏由此而体现出来。27.行善:凡民众认为好的,就推行。备败:凡民众认为坏的,就防范。28.阜:增加,增多。29.成而行之:考虑成熟之后自然(必然)流露(表达)出来。
30.与能几何:能有多少人来辅助你(帝王)呢?与:在此作 “助”,解。31.流:流放、放逐。彘(zhì):晋地,在今山西县境内。
[本课要点] 1.《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分八国记事。记此条可联系《战国策》、《左传》和《史记》。
2.重要成语: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3.主要论证方法:类比论证。4.联系现实:对待群众意见,是以棒止谤,还是虚心纳谏?可以参看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课后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厉王虐,国人谤王。.2.民不堪命矣!.3.吾能弥谤矣。.4.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筑,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话,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恃。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1.“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说明怎样的道理?
2.召公认为为君者应该怎样治国?
三、简答题
1.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困是什么?又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第四篇:工程科学前沿小结
工程科学前沿小结
“本科生要多听讲座”是入学不久后的新生研讨课上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科大的学业比较繁忙,同学们很容易陷入作业与考试应接不暇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大学本科却又是个人在过去学习和生活体验基础上,确立人生方向,并为之迈出第一步的重要阶段。若只顾眼前的课业,忘记了甚至放弃了对更加远大的理想的追求,这样的大学生活恐怕是很难谈得上有什么真正的收获,而每周三下午的工程科学前沿讲座,则让我们从每日略显单调的学习中抬起头来,在大师们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展望工程科学这篇广袤的土地上,闪烁着曙光的地平线。
工程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内容,可以看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覆盖了工程科学自身和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各个方向。杜善义院士的“上九天揽月”,吴有生院士的“下五洋捉鳖”,杨秀敏院士的“地下空间与侵爆效应”,杨杰教授的“人类与机器人”,材料力学与3D打印,温室气体与石油开采,生命力学,医疗器械……这些各具特色的讲座不仅让我了解到了那些闻所未闻的前沿技术方向与研究方法,更新了我对一些概念原有的认识,更给了我机会去亲身感受大师们人格魅力,体会他们真切的学术和生命感悟。
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对工程科学的理解还基本停留在传统机械,建筑和工业制造上,对学科和自身未来的发展都充满的迷茫,而工程科学前沿的讲座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所有的讲座之中,与力学相关的占了绝大多数,“力”无处不在,关于“力”的分析和应用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航天,航海这些和力学直接相关领域的难题,还能指导和解决新材料乃至生物方面的问题,解释和表面上和力学问题毫不相关的现象。在龙勉教授的讲座中,细胞的力学结构和对力的感知和相应现象令我十分惊奇,也大大改变了我对力学的看法。人们对于力的认识起源于对外界现象的研究,而万万没有想到,奇妙的自然早已在我们身体之内构造了一套精密的力学系统。血液的流动,细胞的转移,物质的运输,多彩的生命现象之后是同样丰富的力学现象,远远超出了骨骼和肌肉运的范畴。然而就算在这些方面,龙教授的讲座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骨骼的生长和流失也与受力的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也必然蕴含着深刻而又精巧的力学原理。
而徐晓嵘教授的讲座则颠覆了我对工程科学家的看法。与理论科学家不同,工程科学家的工作要更加接触实际,但工程科学家的眼界和思维并没有因此变得狭隘,反而在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团队中常常担负领导的职责。工程科学家的思维是系统性的,一件仪器或者产品的研发,最终都需要工程科学家来统筹安排。工程科学不仅深入实践,同时也有高度,徐教授的演讲展现出了工程科学多方面的魅力。
在介绍各自的研究领域同时,各位院士、教授们也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成长和工作经验,他们大都是科大校友,从科大本科毕业,去国内外的其他学校和机构深造,有的投身于对国家举足轻重的项目中,推动祖国发展强盛的中流砥柱,有的则回到了科大,为母校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继续做着贡献。他们的人生经历大相径庭,但从他们分享的经历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些相同的精神。对学术的热情,对祖国的热爱,对名利的淡薄,这些并不新奇却有无比珍贵的品质使他们在工作上心无旁骛并时刻充满着热情,最终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第五篇:前沿讲座听后感数学类
非常有幸可以听到刘教授和郑教授给我们做的两场数学专题的前沿讲座。刘发旺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他近二十年在从事数值模拟复杂的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项目的经验和体会,给我们讲解了他的研究项目成果,包括微波加热、铁矿还原过程、海水浸入地下水层等项目的模型,当然大部分是利用微分方程。最后,刘发旺教授还介绍了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联合办学的设想。郑连存教授首先以微分中值定理为例,指导我们通过联想-猜想-论证的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讲授实用的学习方法,使我受益很多。然后郑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利用近似解析分析方法研究复杂流体非常规绕流、传热、传质行为,并向我们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近似解析分析方法,包括嵌入参数摄动展开法、Adomian拆分方法、变分迭代法、改进的微分变换法(DTM-BF)等。
通过两位教授的讲座我明白,数学之所以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它作用在每个学科的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经济等等。应用数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与应用有关的数学,这是传统数学的一支,我们可称之为“可应用的数学”;另外一部分是数学的应用,就是以数学为工具,探讨解决科学、工程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问题,这是超越传统数学的范围。
中国的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但发展中间遇到的阻碍很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数学研究快速发展,如今在越来越多的数学领域,中国数学家正活跃在学科前沿。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是在世界上是做的很好的,但中国的数学家在国际数学研究中并未达到一流水平,甚至相差一段距离。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近代数学的发展较西方国家晚,再就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做题而在创新方面做的不够,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系在很多高校受到冷落,数学学科的本科学生大部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转行。时下的许多中国人过于注重实用,过于注重功利,甚至是名利和收入。对于数学这种离名利较远、付出很多、收入有限的纯科学纯抽象研究,人们往往敬而远之,缺少终身献身数学的精神追求和心灵激情。
由于知识有限,对于两位教授所讲的内容,我很抱歉没有听太懂,这也让我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不同的理解,更激发了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明白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我走的或许连一小步都没有,我希望能够走的更远,更希望自己能有走得更远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