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账务调整研究的论文
税务稽查发现纳税人在会计计算中漏记、少记金额和错用科目等方面问题时,对如何正确进行纳税账务调整,许多财会人员不甚明了,笔者现就纳税账务调整的几种方法谈点个人意见。
一、红字冲销法。这种调账方法,是先用红字冲销原错误的会计分录,然后用蓝字重新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或运用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
例如:某企业以银行存款缴纳增值税50000元,缴纳拖欠税款滞纳金1000元,企业作账务处理为: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50000
管理费用1000
贷:银行存款51000
由于上述错账发现及时,没有影响后续核算,先用红字冲回原会计分录,再作出新的会计分录更正,其账务调整为: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50000(红字)
管理费用1000(红字)
贷:银行存款51000(红字)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50000
营业外支出—税收滞纳金1000
贷:银行存款51000
二、补充登记法。对于会计核算中少记、漏记的金额,通过编制转账分录,直接将少记、漏记的金额重新补充登记入账。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漏记或错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例如:某工业企业于1997年9月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甲公司销售货物一批,不含税价款共计40000元,成本共计30000元,合同约定甲公司分两次付款,第一次为10月15日支付货款30000元及税金5100元,第二次为11月15日支付货款10000元及税金1700元,该企业9月份发出货物时,作账务处理: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30000
贷:产成品30000
10月15日,甲公司仅向该企业支付货款25000元及税金4250元,该企业收到款项后作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29250
贷:产品销售收入2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0
同时结转成本:
借:产品销售成本18750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18750
按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有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凡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应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如果在合同约定日期购货方没有交付或交足规定货款,企业应按合同约定日期和数额确认销售收入。所以该企业第一次应补记产品销售收入5000元及销项税额850元,结转成本增加3750元,作调账
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5850
贷:产品销售收入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
借:产品销售成本3750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3750
三、综合调账法。这种方法是将上述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综合加以运用。它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这种情况,而且主要用于所得税账务调整。
1、若是在年终结算前发现错账,可以在当期有关账户中直接进行调整,如涉及会计所得,可以直接调整“本年利润”账户,使错账得以纠正。
2、若是在年终结算后发现错账,或是以前年度的错账问题,由于企业的会计决算已经产生,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予以调整。
3、若不能直接调整成本核算的错误金额,可以采用“按比例分摊法”。例如:
在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结转、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发生的错误,其计算公式为:
分摊率=错误金额÷(期末材料结存成本+期末在产品结存成本+期末产成品结存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具体运用时,应根据错误发生的环节,相应选择某几个项目进行计算分摊,不涉及项目则不参加分摊。将计算分摊的成本金额,分别调整有关账户,在期末结账后,当期销售产品应分摊的销售金额应直接调整利润总额。
第二篇:账务调整说明书
账务调整说明书
经查核,20年月日第号凭证所记载经济事项之原账务处理
为:;现新出现与之相关联的下列经济事项:。故
而对原账务处理作出以下调整:
特此说明!
说明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账务调整说明书
经查核,20年月日第号凭证所记载经济事项之原账务处理
现新出现与之相关联的下列经济事项:。故
而对原账务处理作出以下调整:
特此说明!
说明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何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何账务处理?(2014-03-19 12:19:17)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何账务处理?作者:梁野税官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何账务处理?
来源:中国税网《财税实务问答》作者:期刊编辑部日期:2014-03-14问:我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2011亏损5000万元,2011企业所得税汇算纳税调增2000万元,纳税调减2010700万元。从2012年开始每月企业都盈利1800万元左右。
问题
1、纳税调增和调减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2012年每月的盈利是按月缴纳企业所得税还是用盈利继续弥补2011的剩余亏损额?
答:
1、《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相关规定,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首先要区分企业纳税调整的事项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暂时性差异。如果属于永久性差异事项,比如业务招待费超过发生额的60%的部分税法不允许扣除,则相应纳税调增无需作会计处理。如果属于暂时性差异事项,比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纳税调增)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纳税调减)。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填报说明的相关规定,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是以实际利润额为基数应缴纳的税款。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润额=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亏损。
因此,贵公司2012年每月的盈利应当先弥补2011的剩余亏损额。
第四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内容摘要: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一、自查自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一)调表不调账。
凡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永久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调账: 1、2001支付工商局罚款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但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2001该企业员工20人。按计税工资月均800元计算,可税前扣除192000元。企业实际发放工资252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但超标准支付的60000元(252000-192000),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2001年补缴1999-2000的职工养老金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列支。根据税法“企业纳税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三项共计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二)调表又调账。
凡当期不能扣除,以后按规定可分期摊销或计提并允许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时间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缴漏缴的企业所得税,并调账转回,在以后按规定税前扣除。
1、该公司为开发某商品房项目,贷款2000万元,2001支付借款利息1020000元,计入“账务费用”科目,但该项目尚未完工。根据税法“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所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开发项目完工实现销售时,再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成本”1020000元,贷记:“以前损益调整”1020000元。
2、2001购买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办公桌10张(单价为2000元)、共计20000元,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根据税法“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扣除”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但以后根据该项资产的折旧年限可分期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并在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以前损益调整”20000元。
3、某幢商品房已竣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成本1080000元,单位成本1080元。2001销售500平方米,应结转“经营成本”540000元,误按单价1800元结转“经营成本”900000元。多结转的360000元(900000-540000),根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以后实现销售时,予以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产品”360000元,贷记:“以前损益调整”360000元。该三项共计14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并调账。通过以上纳税调整和调账,2001该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为:1000000元(-500000+1500000),适用税率33%,应缴所得税额33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以前损益调整”1400000元,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70000元、“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00元。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330000元。
第五篇:最新纳税评估研究论文-精品
纳税评估研究论文
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手段,如何通过纳税评估有效监控企业纳税情况,一直是各级税务机关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对财务核算资料齐全的企业纳税评估已基本完善,但对个体工商户实施纳税评估的难度大,而且从取得实际效果来看也不是很理想。我们针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小、资料不齐全、户多面广的特点,运用面积费用法开展纳税评估,为全面实施纳税评估积累了一定经验。
纳税评估的目的及重要性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在掌握纳税人各种相关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其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从而发现薄弱环节、纠正虚假申报、降低税收风险的一种税收征管行为,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纳税评估与税收检查、税务稽查和税务审计相比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既能提高申报准确率,又可为稽查提供案源,使“征、管、查”有机结合。在税务机关加强管理的同时,纳税评估还可以发现并帮助纳税人弥补经营管理漏洞,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面积费用法的数学模型
开展个体户纳税评估,首先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评估,二是用什么方法开展评估,三是要达到怎样的评估效果。大部分个体工商户都没有详细的经营情况资料,纳税申报表一般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来填写,要通过案头分析发现问题困难很大,必须找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考虑到个体户的经营费用比较固定而且真实,我们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用费用倒推初步计算出保本应纳税额,并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通过经营状况系数和地段系数的调整,最后确定应核定纳税额,这种纳税评估方法我们称之为面积费用法。
第一步:计算保本经营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销售收入(含税)÷(1+征收率)×征收率 ①
销售收入(含税)=毛利÷毛利率 毛利=销售费用+销售税金+销售利润
由于无法估量纳税人的销售成本,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 销售利润为0,则:
销售收入(含税)=销售费用(含税)÷毛利率 ②
②代入①可得:
应纳税额=销售费用(含税)÷毛利率÷(1+税率或征收率)×税率或征收率 ③
销售费用包括按月缴纳的房租、水费、电费、电话费、工商管理费、税金、卫生费、基本生活费、雇用人员工资、品牌加盟费等,其中:基本生活费可以参照社保部门发放的城镇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确定;品牌加盟费是指专卖店取得品牌专卖资格时支付的专利转让费,一次性缴纳的按经营期分摊;自用房产的房租,可以比照同一地段房租价格确定;其他经营费用要以纳税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单据、合同的原件为准,也可以从有关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电力)、房产所有者或相关个人处调查取得,确保其真实性。按年缴纳的排污费、治安管理费、检验检疫费、暖气费、个体劳协会费、物资交流会会费等暂不考虑。
第二步: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
针对个体户经营面积数据量化、容易收集的特点,我们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的概念,把销售费用(含税)按照经营面积分摊,计算公式由③演变为:
单位面积税费参数=单位面积费用(含税)÷(1+税率或征收率)÷毛利率×税率或征收率 ④
单位面积费用(含税)=销售费用(含税)÷经营面积 ⑤
为了保证参数的均衡性,单位面积费用原则上按所有纳税人的销售费用总额与经营面积总和求得,所以:
单位面积费用=∑销售费用/∑经营面积
经营面积要通过实地丈量取得,有库房的应加上库房面积一并计算。毛利率可以按照纳税人经营品种划分为百货、日杂、家电、摩托车销售、电焊修理、机动车维修、建材、家具、服装、粮油、医药、化妆品、金店、车辆配件销售和印刷等15个行业分别确定,也可以暂时参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作为标准,统一确定为10%。
④和⑤可以导出:
销售费用(含税)=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经营面积×
(1+税率或征收率)×毛利率÷税率或征收率 ⑥
⑥代入③可以导出:
应纳税额(测算值)=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经营面积 ⑦
(经过实际测算和论证,我们得出位于同一经济区域同一行业纳税人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固定值。)
第三步:调整测算应纳税额
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倒推获得的测算应税销售额与实际经营情况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为了避免相同经营面积的纳税人应纳税额完全一致,通过经营状况系数和地段系数对测算应税销售额进一步调整和修正,得出的应核定纳税额就是我们运用面积费用法评估的最终结果,计算公式为:
应核定纳税额=测算应纳税额×(1+经营状况系数 +地段系数)⑧
(1)经营状况系数按纳税人的注册资金大小划分,例如把注册资金3—10万元的纳税人作为中间参照,确定其经营状况系数为0,上下浮动10%,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经营状况系数确定为0.1,注册资金3万元以下经营状况系数确定为—0.1。为了进一步细化管理和精确计算,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中间值和浮动值,上下浮动多次,确定多个注册资金区间和经营状况系数。
(2)经营地段好坏直观反映为繁华程度,考虑到地段好坏与房租高低成正比关系,我们把房租换算成单位面积房租,通过离差系数上下浮动,可以将纳税人按其单位面积房租划分到多个房租区间,然后确定地段系数。
单位面积房租(d)=房租/营业面积
单位面积平均房租(p)=∑单位面积房租/户数 离差系数=√∑(d-p)2/户数
地段系数=单位面积平均房租±离差系数×n
(n∈1、2、3、4……)
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不计算离差房租,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数值划分房租区间,例如:某一经济区域单位面积平均房租为20元/平方米,我们把单位面积平均房租上下浮动5元/平方米,则可以将纳税人按其单位面积房租划分到三个区间,地段系数可分别确定为15、20和25。
d15元/平方米,萧条区;
15元/平方米≤d25元/平方米,中等区;
25元/平方米≤d,繁华区。
(面积费用法适用于从事商业批发和零售的纳税人。各专卖店如果无法取得其合同销售额,可以使用此办法进行评估;修理修配行业在未建立新的评估模型前也可应用;农产品购销行业要通过现场查验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计算其应纳税额,价格参照当地收购价确定。)
三、纳税评估实践与经验
(一)个体户纳税评估实践
我们筛选出105户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户进行逐户调查,收集了面积费用法涉及的所有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出商业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14元/平方米,修理修配和工业性加工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21元/平方米,进一步计算出应核定纳税额。最终结果不出所料,只有少数纳税人的应核定纳税额与原定额接近,大部分纳税人的应核定纳税额远远超过原定额,有的达四倍以上。由于这个结果不是利用直接销售证据得出的,属于间接求证,只能作为定税的参照。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筛选出其中一部分进行约谈举证,纳税人对推算结果没有提出疑义。由于毛利率是参照全国的成本利润率,与本地纳税人经营水平多少有些出入,最后确定了25户个体户进行定额调整,月增税款10200元。
(二)开展纳税评估的经验
1、开展个体纳税评估必须走出“评估无益、评估无法、评估无效”的思想误区。我们通过实践证明,对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和帐务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面积费用法是其中一种必要方法,关键是能否掌握充足、真实、准确的数据,而纳税评估的效果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验:一是直接效果,即查补或调整增加的税款;二是间接效果,通过积累经验、完善分析方法、建立数据模型和税负预警机制,控制流失的税款;三是后续效果,通过改进管理弥补税收漏洞,防止流失的税款。
2、必须处理好纳税评估与核定税款的关系。对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评估与核定征收有联系,但纳税评估不同于核定税款,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互相取代。纳税评估与核定税款有以下几个区别:一是目的不同,核定税款的目的是为了征收税款,纳税评估的目的是检验定税的准确性;二是方法不同,核定税款依据纳税人的规模、成本费用资料和同行业价格等因素确定,具有直接性,而纳税评估主要通过行业分析、案头资料审核结合实地调查进行,具有间接性;三是要求不同,核定税款要求依据充分、程序正确、资料完整,公平、公正、公开,纳税评估要求分析准确、程序适当、剖析问题;四是依据不同,核定税款依靠直接证据,纳税评估注重分析结果;五是处理结果不同,核定税款的结果是以后征税的依据,而纳税评估的结果是可能有问题,也可能没有问题,有的问题能直接处理,问题重大或通过评估不能查明原因的要移交稽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