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投入产出比较研究论文
摘 要:摘 要:油菜是我国植物油压榨的主要来源,如何利用不同的栽培方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油菜常用的栽培方式是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直播4种,经实验证明,其栽培方式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尽相同。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
关键词:植物保护论文发表,发表植物保护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投稿
摘 要:油菜是我国植物油压榨的主要来源,如何利用不同的栽培方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油菜常用的栽培方式是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直播4种,经实验证明,其栽培方式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尽相同。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这4种栽培方式的投入与产出比,总结出不仅具备省工、省力,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可操作性强的新型栽培技术,来适度发展机械化农机农艺,提高油菜生产效益。
关键词:
关键词: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投入产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了以育苗移栽为主的油菜栽培模式,一度将油菜的种植单产水平推向了一个高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育苗移栽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如精细型与劳动密集性等都导致其投入较高,耗时耗工,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更无法将经济与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因此,改善出一种操作性强的实用性栽培手段,以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种植收益已成为研究者共同的追求。材料与方法
基于4种培育方法,分别在同一油菜品种、同一肥力水平、同一种植密度、同一管理方式下用4种栽培模式(育苗移栽—翻耕、免耕移栽、免耕直播、机械翻耕直播)进行油菜的培育,试验设置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 m2,四周设立保护行,在此基础上,对油菜生产全程中的投入、人工、机械等生产成本进行记录,全田收获记产取得数据。在获取试验数据之后,对试验结果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不同效益等级农户进行入户及实地调查,在获取试验数据之后,对试验结果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第一,4种栽培模式的净收益差异十分显著,其中以翻耕直播净受益最大,其余依次为免耕直播、翻耕移栽和免耕移栽;第二,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翻耕移栽是最高的,其余依次为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第三,相对而言,翻耕移栽、免耕直播、翻耕直播,3种不同的油菜栽培模式的毛收益差异不显著,且三者毛收益较免耕直播而言,均处于偏低的水平;第四,对生产成本中的运行费和人工费进行考虑,可知翻耕直播的运行费位居4种栽培方式中最高的位置;第五,从4种栽培方式的产量结果来看,以育苗翻耕移栽油菜的产量最高,依次是免耕移栽产量和翻耕直播产量;第六,对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翻耕直播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免耕移栽投入产出比最小;第七,对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劳动力与总的生产成本的比例进行比较,可知免耕移栽最小,其余依次为翻耕移栽、免耕直播和翻耕直播。讨论
3.1 不同栽培模式的投入产出 产量是影响油菜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故投入与产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翻耕直播的总生产成本高于免耕直播,但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直播,所以其净收益最高。翻耕移栽模式的生产成本高于免耕移栽,但产量也显著高于后者,所以其净收益最高。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可知翻耕直播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免耕移栽最小。从劳动力成本占总的生产成本的比例衡量可知,机耕直播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最低,而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劳动力成本均较高,翻耕移栽劳动力成本最高。
3.2 不同的栽培方式在不同地区间的投入产出 经讨论不同的油菜栽培方式会带来差异相对较大的栽培效果。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因为各个地方的栽培环境不尽相同,有的适合油菜的生长,有的不适合油菜生长,因而导致油菜种植方面在投入和产出结果上存在巨大差异。从人工费、运行费和各地生产资料的价格角度出发,不同地区相关的人工费、运行费和生产资料的价格间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油菜种植成本不同。
3.3 不同效益等级农户的投入产出 根据农户调查统计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经过对不同效益等级农户投入产出进行讨论可以得出,种植规模对油菜生产效益的影响或作用带有普遍性,也即是通过提高单位生产经营规模有利于油菜产量的增加。
通过调查获得高效益的农户发现,其在劳动力方面的投入较为显著,而与种子、化肥等客观性投入相对较少;调查获得中效益的农户发现,影响其净收益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规模、种子、化肥和机械作业,其中以化肥投入影响最大;调查获得低效益的农户发现,影响我国油菜种植农户效益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以劳动力的影响最为突出。
3.4 与发达国家投入产出效益比较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经营种植处于劣势。首先,土地面积较小的问题不容忽视。较小的种植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菜种植的机械化生产和油菜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其次,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在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业化上难以有效实施,肥料和先进技术投入也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油菜的产出率。效仿发达国家,在我国建立新型的油菜种植模式,针对各区域自身情况发展适宜的栽培方式,加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将会极大地发挥出我国油菜产业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雷,李俊,余利平,等.油菜不同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较研究.中国油料作物
第二篇:国债发行方式de比较研究
国债发行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国债主要采用招标方式、协议承销方式、柜台销售方式和随卖方式。其中,招标方式是指发行人安排国债发行的招标活动,并根据投标者的投标确定发行价格;协议承销方式指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组成承销团(辛迪加),与发行人协商国债发行利率后包销国债;柜台销售方式指发行人通过商业银行的柜台代理销售不可转让的国债;随卖方式指发行人根据市场情况随机决定以某种利率发行国债,如遇市场情况变化,则停止该期国债发行,调整利率后发行新一期债券。
上述四种模式各有利弊,招标方式是最公平的发行方式,可以实现发行利率和发行费率最低,效率最高,也有利于二级市场的活跃;协议承销方式比较简便,但发行时间较长,发行利率较高,而且投资者须支付承销团的承销费、管理费、辛迪加开支等费用,投资者的成本很高;柜台销售方式方便居民个人购买,但不可转让决定了发行利率较高;随卖方式方便发行人,但不透明和不可预测,很难形成国债二级市场。
当卖者不能确切知道其物品的价格时,可以通过竞价招标来确定价格,这是招标的价格发现功能。除了价格发现功能外,招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价格公平,招标具有公开性、规范性和合法性,公众确认招标价格是公平的。因此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买卖和交易时,招标被认为是最佳的方法,可以防止公共利益不会受损。国债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所有投资者都有权购买这种公共债务,决定谁能买到以及购买价格的最好方式就是公开招标,尤其是随着各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公平公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招标方式是国债发行方式的最好选择。80年代初期世界上只有6个国家使用招标方式,1994年IMF选择了77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调查,其中42个国家采用招标方式发行国债,发达国家实行招标发行的比例达到80%,美国等7
个最发达的国家则全部采用了招标方式,发展中国家也有约一半左右采用招标方式发行国债。
国债的招标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完全招标和竞争承销。完全招标的组织方式指发行人向社会公布发债公告,国债一级自营商投标,其他投资者可以委托国债一级自营商或其他机构投标,确定中标利率后国债一级自营商和其他投资者以该利率向发行人缴款获得债权。美国是采用完全招标组织方式的典型国家;竞争承销指只有国债一级自营商有权参与国债的招标活动,发行人根据国债一级自营商的投标利率确定中标的承销团,由中标的承销团负责包销国债。
目前中国采用竞争承销的组织方式招标发行国债:1995年财政部进行了以划款期为竞争标的的试点并取得成功,1996年又进一步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承销方式发行可流通国债。由于种种原因,从1997年开始暂停以竞争承销方式招标发行国债,直至1999年9月财政部才再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底价利率的招标方式竞争承销发行国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政策性银行也开始组织竞争承销方式招标发行国债: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发行系统首次采取竞争承销的方式招标发行了金融债券,随后进出口银行也开始以竞争承销方式发债。从此竞争承销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政府债券发行的主流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4月22日起,将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项重要工具固定于每周二定期发行。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具有“准国债”的性质。央行票据亦采用竞争承销方式招标发行,即通过指定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确定发行价格。
在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下,竞争承销方式招标发行国债与“准国债”在2003年9月以后遇到了严重的失败:第九期国债流标;第十期国债紧急叫停;央行票据则连续3次出现未募足预定发行数量的情况:第53、54期票据计划发行450亿元,实际发行360
亿元;第55、56期票据计划发行300亿,实际仅发行100.7亿,平均流标率高达66.4%。
为研究招标的组织方式与流标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国债招标行为本身出发,从理论上说明影响国债招标的各方面因素,进而说明不同组织方式对招标结果的影响;并代入中国和美国两种组织方式下国债或“准国债”招标发行的相关数据,检验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借鉴美国完全招标的组织方式发行国债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善我国国债与“准国债”发行的相应措施,这是本文的研究思路。
中国和美国国债发行市场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在体系的组织安排上及具体操作中有很大不同,具体比较如下:
一、国债招标的组织方式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国债发行中都包含有国债的招标行为,所不同的是中国采取竞争承销的组织方式,只有国债承销团成员(即一级自营商)有权参与国债的招标活动,发行人根据投标利率确定中标的一级自营商,由中标的一级自营商负责包销国债。因此在我国参与国债招标的投标商数量有限;而美国采取完全招标的组织方式,财政部向社会公布发债公告,国债一级自营商投标,其他投资者可以委托国债一级自营商或其他机构投标,确定中标利率后国债一级自营商和其他投资者以该利率向发行人缴款获得债权。因此在美国参与国债招标的投标商数量巨大,竞争充分。
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国债承销团成员(即一级自营商)参与国债的招标发行,两者是分开的;而在美国,一级自营商同时具备国债发行市场的特权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交易权。
二、国债招标中的操作方式不同
在中国,国债发行中最初试点过以划款期为标的物进行招标,现将招标标的物确定为价格、利率或价差,但主要是对发行价格进行招标;在美国,国债发行中曾对发行价格和收益率进行招标,1983年后统一招标标的物为国债收益率。
在中国,国债或“准国债”央行票据招标发行时主要采用单一价格的定标方式,多种价格的定标方式、数量招标和底价招标使用较少;在美国,国债主流的定标方式是多种价格招标,最近几年才开始对短期国债试点单一价格的定标方式,现在已经不采用底价招标的方式。
在中国,承销团或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部分机构可以参与非竞争性招标,目的是为它们更好在国债二级市场做市流通做准备,国债的发行量也更多的集中在这部分交易机构手中;在美国,个人或小型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非竞争性投标,非竞争性投标对投标额有最低数量限制。决标时,财政部首先全部接收非竞争性投标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竞争的充分性,避免发行的国债集中在少数大的机构投资者手中。
在中国,财政部根据的需发债额度确定当年国债的发行时间安排,在年初公布,但并未形成按期限不同的固定发债时间表;在美国,正常发行国债的时间是固定的,并将不同期限的国债分布到不同季度里,这样每年大约有157次正常的国债发行。
在中国,国债市场被人为分割成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两市场中都为国债一级自营商设置了单一机构及每一标位最高投标限额的相关规定,此外,我国没有国债的预发行制度等远期交易制度;在美国,国债的发行市场是统一的,在这个市场中国债一级自营商不仅有“单一机构”等规定,还特别量化成数量标准,称为“35%规则”,美国国债的预发行市场和国债远期、期货市场的交易也非常活跃。
比较中美国债发行市场的不同组织方式,可以看出美国的国债发行体系更为完善,操作也更为市场化;我国的国债发行市场在经历了行政摊销、竞争承销等一系列制度的演变后,今后还应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设备设施,引入完全招标方式,并针对市场状况及宏观经济条件,适时地采用多种价格招标方式,以提
高我国国债与“准国债”的发行效率,完善国债的发行体系。
第三篇:美国不同媒体讣闻版比较研究
美国不同媒体讣闻版比较研究
唐 宁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132班 5000113115)
摘要:讣闻报道在中西新闻报道中地位迥异,中国在讣闻报道上进行初步摸索时,西方的讣闻报道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和成熟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通过比较论证的手法,通过对美国不同媒体讣闻版进行比较,归纳出美国讣闻板块共有的三要素:讣闻报道、死亡通知、访客留言区。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金融时报》为例,分析不同媒体讣闻版快的不同特色,反思我国讣闻报道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美国讣闻报道模式,促进我国讣闻报道的发展。关键词:讣闻报道 讣闻版 美国 媒体
西方讣闻报道起步时间早,经过不断的改革,形成了西方文化下独特的讣闻报道模式,其中美国的讣闻报道模式极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不同媒体的讣闻板块进行比较,根据其不同的版面设置及版面内容,归纳出美国讣闻报道模式的基本要素及特色,推动我国讣闻板块的完善。
一、讣闻报道定义及流变
讣闻报道,也被称为死亡报道,即在新闻媒体(一般是报纸)上对逝者的新闻报道,包括逝者逝世的时间、地点、逝者生平活动、社会贡献等内容,不仅报丧,还对死者生平及其社会贡献做出总结和评述。讣闻报道是西方媒体版面中常见的题材,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和成熟的新闻报道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西方新闻报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西方讣闻报道之所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报道体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起步时间早。其中,美国的讣闻报道可以追逐到殖民地时期。1704年,美国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就刊登了这样一条讣告新闻:“纳撒尼尔四月十五日逝世,四月二十八日安葬,享年五十三岁„„ ”1851年,《纽约时报》也开始刊载讣告。19世纪初,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传统就己经形成,大部分报纸每天可以刊发一两个讣闻版。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的讣闻,只是以公告的 1 形式阐述死者的基本信息。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每日电讯报》率先在其讣闻版上进行改革,其他媒体纷纷效仿,自此,西方讣闻报道由简单陈述死者简介的公告形式,逐步转变为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的新闻报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逐渐发展成为美国讣闻报道的三魁首。
2002年获得普利策奖的讣闻报道“悲恸的群像”成为美国讣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911”事件之后,《纽约时报》开辟专栏《悲恸的群像》,几百名记者和编辑通过面谈、电话采访的形式采访911遇难者的亲友,在此专栏中刊登了2100余篇讣闻,还原遇难者的生平经历与社会贡献,语言温暖轻快,起到了很好的悼念遇难者、抚慰国人心灵、凝聚信心的作用。这次以讣闻报道为主的专题不仅展现了美国独特的讣告文化,也成为人类讣闻报道历史上一个荣耀的瞬间。
二、美国媒体讣闻版三要素
1、讣闻报道
讣闻报道是讣闻板块中最主要的内容。美国讣闻内容丰富,首先表现为其涵盖面广,不仅有名流政要,也有普通人,美国媒体总能找到他们的特色及一生中的闪光点,从而进行视角独特,却又体现美国价值观,有新闻价值的讣闻报道。版面多是美国讣闻内容丰富的另一个表现,从《纽约时报》的规格来看,前总统去世应有四个版的篇幅,外国名人最多可以有三个版。杜鲁门逝世时,讣闻长达七个版面。毛泽东去世后,《纽约时报》推出了三个整版。此外,美国讣闻打破了“即逝即报”的普通认知,会不定期更新历年逝世的名人盘点,供读者怀缅,这也成为美国讣闻板块的一大特色。
2、死亡通知
除了讣闻报道,死亡通知也是讣闻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通知也被称为普通讣告,类似于美国早期的讣闻形式,只涵盖了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死亡时间、寿命以及葬礼时间等,且通常在最后附有对死者的追思。死亡通知与讣闻报道除了内容上的不同,其来源和目的也不一样,讣闻报道是由专门的讣闻记者通过采访撰写的,而死亡通知往往由逝者家属或殡仪馆提供,其目的除了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另一方面也公布逝者葬礼时间,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3、访客留言区
相对于纸质媒体的讣闻版面,在网络媒体中,尤其是网站,讣闻版面还包括访客留言区。访客留言区通常设置在每条讣告之后,也有一些媒体采用留言集中的形式单独设置留言区。访客留言区不仅记录这条讣告阅读者的留言,也会刊登一些逝者的照片,供人们悼念。访客留言区表达了逝者的亲人对逝者的思念,也有阅读这篇讣闻的陌生人对逝者的祝福,是讣闻板块中最具有人情味的所在。
三、美国媒体讣闻版差异比较
1、《纽约时报》:成立讣闻数据库
《纽约时报》作为美国讣闻报道的三魁首之一,在讣闻报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纽约时报》常备有3个记者提前预写社会各界名人的讣闻,另外还有3到4位记者负责日常的讣闻版。《纽约时报》甚至专门成立了讣闻数据库,在其资料库中存有近2000人的讣闻稿件。包括国内外的国家元首、重要政治家、工商业者、文化名人等。以便在在第一时间刊发。同时,讣闻记者会不断改动资料库中的讣闻稿件,以保证讣闻内容的时效性。
《纽约时报》还利用自己特有的数据库资源,在讣闻板块开设了“档案”板块,编辑从数据库中选取一些与当时社会动向相关的“旧的”人物讣闻,重新进行编辑发表,这一板块的设置也取得了相当大的阅读量和点击率,获得了成功。
2、《洛杉矶时报》:多媒体形式讣闻
《洛杉矶时报》讣闻版的讣闻报道标题均以人物、身份、死亡时间为组合,简洁清晰,内容里照片和文字相辅相成,照片多为彩色照片,人物表情也大多微笑,随性,文字叙述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使读者感觉到逝者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此外,对于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讣闻报道中还会提供相关链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使读者对逝者生前的社会活动和贡献有更深的了解。
3、《金融时报》:以讣告为主体
《金融时报》是以金融为特色的综合类财经报纸,其讣闻报道大多聚焦政商人物的逝世。《金融时报》的讣闻报道有两个特色,一是标题固定,简洁明了。标题为人物、身份、生卒年的组合,一目了然,方便读者浏览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待逝者的平等意识。二是其讣闻报道隶属于评论版,且多为逝世的著名政商人物建立专题,讣闻报道是专题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其他相关评论文章组成了独特的讣闻版。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时,《金融时报》就以多位作家共同撰写的讣闻为主,辅以其他评论类文章,组成了一个专题。
四、美国讣闻报道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较为成熟的讣闻报道模式,至少在两个方面给中国当前的讣闻报道带来一定的启发。
第一,我国缺乏对讣闻报道的深入认知。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中认为死者为大,应该“慎终,追远”,对死亡这件事讳莫如深,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死亡、逝者、葬礼等词语都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因此讣闻报道在我国并没有持续且深入的探索。我国目前少数报纸开通的讣闻板块,绝大多数是将西方讣闻模式中国化,如北京的《新京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他们的讣闻报道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报道对象普通人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这些都是西方讣闻模式的鲜明特征。但是,由于我国体制的束缚,媒体经济实力弱,讣闻报道可以占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少,此外,中国的文化背景也使提前采访报道对象很难实现,缺乏讣闻报道前期准备的必要环节。因此,尚处于摸索阶段的讣闻报道,在学习西方模式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资源的差异,可以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3 如何将西方讣闻报道模式有效的为我国所用,是我国讣闻报道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第二,讣闻报道可以成为媒体的收入来源之一。广告和发行量是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广告显然处于更重要的地位。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认为:“讣闻是阅读人数最多的各类消息中的一种。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讣闻感到越来越大的兴趣。”讣闻凭借其易读、有趣的特色,逐步建立起固定的讣闻读者群,而此类人群中,又以较为年长,拥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人居多,一旦这批读者群形成,广告主在报纸版面甚至网站页面上投放广告,为广告主和媒体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可估量的。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死亡的重视程度随之提高,做此类生意的商家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倘若讣闻版快臻于成熟,媒体的讣闻版将成为商家争夺的广告载体,讣闻报道成为媒体的收入来源甚至主要收入来源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安珍.《美国媒体讣闻报道的特色》[J].今传媒,2006(06).
[2]石明.《讣闻报道:中国纸媒逐渐发展的报道形式》[J].青年记者,2010(18). [3]杨惠婷.《中西讣闻比较研究》[D].2008 [4]曹博林.《从新闻生产流程透视中美讣闻生产差异——以《新京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学理审视,2010 附注: 作者:唐宁
学校院系: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132班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联系电话:***
第四篇: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论文
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论文
题目名称: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 系部名称:法律学院民商法
班级:1341班
学号:***
学生姓名:闫卉卉
指导教师:杨小辉
2014年4月
论文题目:阅读《双重悖论》有感
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腐败”一直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人们常认为,腐败问题越严重,经济增长越缓慢,但《双重悖论》将颠覆你对“腐败”的理解。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腐败共存的悖论,腐败并没有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速。魏德安教授是一名专门研究腐败问题的资深专家。他深谙各国腐败的特殊性。在本书中,在剖析了韩国、中国台湾、赤道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或地区的腐败问题后,魏教授总结了发展性、退化性和掠夺性等几种腐败形式,然后指出:中国的腐败具有特殊性,虽然腐败的本质与上述国家或地区没有区别,但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却大相径庭。
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与腐败问题摆在一起,则得到了一个悖论,经济学家们认为,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但在1992年—1996年的中国清廉指数有所增长,腐败研究的新正统理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应该下降,经济发展受限。然而,我们看到腐败加剧,高增长率与经济高速发展。由此,我们发现有三个明显的矛盾之处:
1.腐败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实施快速增长之前就明显提高。
2.经济增长最迅速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腐败态势加速恶化时期正好吻合,依据是被起诉的高官数量及粗略计算的受贿金额。
3.虽然清廉指数和专家对腐败真实程度的主观估计都翻了一番多,中国经济依然在快速增长,而腐败仍在加剧。
由作者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中国腐败问题恶化与经济快速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矛盾。虽然新正理论认为中国的腐败问题恶化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并且阻碍发展,但现实正好相反,出现了双重悖论。作者认为“中国特色腐败”与其他国家腐败并没有本质区别。中国的腐败不仅包括广义的腐败,还包括更严重的,过度的掠夺性腐败。作者认为对此现象可以用3点来解答:第一,在腐败问题恶化之前,中国已经经历过几轮经济改革,中国经济长期遭到的压力得以释放。经济改革后腐败才开始恶化,这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决定了腐败对经济的影响方式。第二,腐败侵蚀的不是现有的价值,而是价格双轨制催生的新增价值。第三,随着日益恶化的腐败,中国开始开展腐败斗争,虽然这种斗争并不完善,而且效力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防止其恶化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也加剧了腐败。不仅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美国的波士顿“大挖掘”项目。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恰巧开始在经济增长快速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此,国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资金加剧了腐败态势。
作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腐败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但是高级别的腐败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剧的,此时经济改革已经启动了10年。而腐败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启动经济改革后才开始迅速增加的,而且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而呈现了爆炸式、几何式的增长。经济改革刺激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刺激了腐败问题的恶化。
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国特色的腐败”带来一个根本的问题:发展和腐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还是寄生的?如果是寄生的,那么腐败会给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在增长较快的时候,这点可能不那么令人担心,但随着今后增长逐渐放慢,腐败的影响会变得日益沉重。如果两者的关系是共生的,那么过去由市场化带动的增长会催生更多腐败的土壤,而这种情况今后还会继续下去。
“中国特色的腐败”。在中国改革时代伊始,腐败只是零散而不集中的,并非“根深蒂固的”。朝着更市场化的体制来改革计划经济为加快增长提供了激励因素和动力,同时也为新的和更有利可图的腐败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在韦德曼看来,这种新形式腐败的核心就是“双轨价格体系”:也就是从计划经济的定价朝着由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的转变。这一改革过程影响了商品、投资、土地、建筑以及最突出的官员向市场买家出售政府资产的价格。这些买家既有私企,也有国企,这些国有企业本身也经历了通过向私人买主出售资产而实现不同程度私有化的过程。在这些交易中,更低的控制价格和更高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套利交易给参与者的寻租行为提供了非常有利可图的机会。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后“价格双轨制”为腐败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充裕的空间,这也是中国腐败独具特色的核心所在。同样地,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改革后蓬勃发展,因此,腐败只是腐蚀了改革后经济增长的部分,还未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危害。但如果不能合理地抑制腐败,中国经济增长与腐败并存的双重悖论将不复存在。
对此,作者指出,国家控制应该从经济中“撤出来”,不管这种撤出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是遏制还是推进,都能够有效地削减腐败。他同时认为,中国政府的反腐决心和力度非纸上谈兵,中国有能力并且正在努力消除腐败。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自十八大以来,众多省部级高官下马,大小腐败事件都被揭露了出来。反腐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作者对中国腐败工作的乐观和信心。但是,新的形势下反腐斗争依旧严峻,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相信只有这样才会取信于民,深得人心。
第五篇: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魏开军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对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四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灌溉水效益。与其它三种栽培方式相比,制种玉米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粒数增加,增产8.80%~16.76%,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
关键词: 制种玉米,栽培方式,产量,水效益 3232*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沙漠、绿洲、戈壁相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制种玉米每年的种植面积在4万hm以上,种子生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25%以上,制种玉米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蒸发大、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1250m,仅为全国的平均水平的54.2%,属严重缺水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发制种玉米节水栽培新技术,推动和促进现代节水农业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3[2][1]
2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的节水及增产效果,为优化制种玉米节水生产模式提供依据。
1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杨家墩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A:全膜覆盖沟播沟灌;B:全膜覆盖垄作沟灌;C:半膜覆盖垄作沟灌;D:垄作沟灌4个处理。其中A、B处理垄面、垄沟均覆膜,C处理只在垄面覆膜,沟内不覆膜,D处理垄沟、垄面均不覆膜。A处理垄宽35cm,沟宽65cm,父母本均在垄沟种植,2行母本行距45cm,株距24cm,父本种在母本中间,株距45cm;B、C、D处理垄、沟规格相同,垄面宽60cm,垄高18cm,沟宽40cm。亲本均在垄面种植,种植要求同A处理。
作者简介:魏开军(1965-),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示范方面的研究工作。
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为农家肥75t/hm,尿素1050kg/hm,磷二胺300kg/hm,硫酸钾150 kg/hm。母本4月21日播种,父本4月24日播种。通过记录灌溉时间计算不同处理灌水量,具体见表1。成熟期按小区进行整区收获计产。小区积10m×4m=40㎡,重复3次,小区间加埂,埂宽60cm,高40cm。试验指示组合为郑单958。
表1不同处理灌水量情况表灌水日期 5/22 6/18 7/12 8/5 8/28 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666.7m)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55 57 59 54 28
3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57 61 63 57 298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64 65 330
垄作沟灌
72 70 363
2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结果
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最高,为567.0kg/667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垄作沟灌相比分别增产8.80%、11.91%和16.76%;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产量分别为521.1kg/667m
和499.4kg/667m,分别比垄作沟灌处理增产10.42%和5.83%,垄作沟灌处理产量最差,仅为471.9kg/667m,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结果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小区产量(kg/40m)Ⅰ 33.9029.8530.0528.60
Ⅱ 33.8032.4029.7028.10
Ⅲ 34.3031.5030.1028.20
平均 34.0031.2529.9528.30
折合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显著性 0.05 a b c d
0.01 A B BC C
2.2 种植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在四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变化规律相一致(表3),即株高较高的处理,其穗位也较高。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及穗位都不同程度高于其它处理,垄作沟灌处理株高及穗位都最低,其余处理株高及穗位高位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及垄作沟灌处理之间。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长、穗粗均大于其它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秃顶缩短0.1cm~1.8cm,穗粒数增加15粒/穗~32粒/穗。全膜覆盖垄作沟灌与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之间的穗粗及穗粒数均处在同一水平,垄作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较差,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变短变细、秃顶长度增加,穗粒数减少明显。
表3不同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株高 cm 177 172 168 16
3穗位高 cm 89 80 78 7
5穗长 cm 21 20 18 16
秃顶长 cm 1.3 1.4 2.4 3.1穗粗 cm 5.1 4.8 4.8 4.5
穗粒数 粒/穗 298 284 283 267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效益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制种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最低的处理为全膜覆盖沟播沟灌,灌溉定额为283m/666.7m,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灌溉定额分别降低15m/666.7m、47m/666.7m和80m/666.7m,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比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分别降低32m/666.7m和65m/666.7m,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节水效果较为明显。
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水效益最高,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水生产效益分别提高14.58%、32.39%和54.12%;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29%、31.89%和53.24%。垄作沟灌处理水效益最低,与其它处理相比,水生产效益降低16.41%~35.11%,水经济效益降低13.94%~34.74%。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水效益略低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但显著高于垄作沟灌处理。综上不难看出,再制种玉米生产上选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水生产效益,而且在耗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表4不同处理单方水效益比较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灌溉定额 m/667m 283 298 330 36
2323232
3232
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产值 元/667m 2101.21936.01857.81758.8
水生产效益 水经济效益 kg/m 2.001.751.511.30
元/m 7.426.505.634.8
5注:玉米种子价格以3.60元/kg计算,玉米穗轴及秸秆以60元/667m计算小结
3.1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平,在该种栽培方式下,制种
玉米产量比垄作沟灌栽培提高16.76%,穗长、穗粗增加,秃顶长缩短,穗粒数增多,果穗发育相对优化,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条件下,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节水增效显著。参考文献:
[1]王永芳.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5,5:93~95 [2] 刘洪兰,张俊国,董安详等.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8,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