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信息数据的互动共享和互联网社交圈的广泛形成,互联网网络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从语言的类型分类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和形式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与人们的认知能力、主观思想、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所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网络语言在民族属性和语言属性上的对比会更加鲜明。傅轶飞编著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2013年6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便是一本经典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比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专著。该书有三个研究关键词:“英语网络语言”“汉语网络语言”和“认知语言学”。前两个是研究对象,后一个是研究方法。全书一共分为6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现状、网络语言的理论基础、英汉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规律研究,以及认知上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这对我国英汉双语语言教学以及英汉文化交流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比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发展状况的话,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共性
在认知语言学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往往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群体特性而产生不同,英汉网络语言也是如此,它们都是诞生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交际情境,是互联网中网友约定俗成和互相认同的语言形式,因为其精炼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引申义而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英汉网络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它的认知性更加显著,往往简单的词汇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事件和背景,但从语言的表面形式是很难猜测到网络语言的正确意义的。也就是说,英汉网络语言的社会认知性都较强,与互联网语言交际实践的环境、心理、文化、事件、使用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英汉网络语言都有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替代原有字符,如汉语中的“粉丝”(现也指fans),英语中的“Iheartyou”中的“heart”指代“love”。笔者认为,英汉网络语言中的许多语言创新方法是存在共性的,因此,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一些网络创新语言的预测和引导。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差异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架构中,英汉网络语言都根植于各自民族文化的社会认知性,但从具体的构词规律、语言特性和表达目标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一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法上的不同造成网络语言变形的不同。在英汉网络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缩写词,但是两种缩写方法却呈现着明显的认知差异。比如,与IDK(Idon’tknow)等常用的保留所有单词首字母的变形方法相比,它的随意性和符号性更强,也就是说,社会约定俗成在这个词语诞生的时候所给予的认知压力更强。关于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汉语网络语言更加生动,含义也更加丰富。汉语是表意和表音相结合的文字,而英语是纯粹的表音文字,因此,在网络交际中的意义拓展和词义辨析变形中的应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这是由语言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二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规律上的不同造成了网络语言特征的不同。在该书中作者指出英汉网络语言在创新性、通俗性、简约性、数字化、符号化、隐喻性、诙谐性上基本相同,但是英语的单词构词相对更加灵活,网络语言甚至会制造出一批全新的词汇,比如Watergate类似网络词汇的创新和形成;而汉语的单个文字基本不存在较大的变化,但由于不同单词的词汇组合在象形、表意和表音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汉语网络语言内涵引申义相对来说更加丰富,它的阶层性、情绪化、戏谑化和娱乐性也是英语网络语言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它们都是一个建立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动态变化的语言现象,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是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和融合的典型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繁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都给英汉网络语言提供了强大动力。而该书是从社会学角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英汉网络语言形成、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专著,它的意义就在于透彻地分析和总结了英汉语言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为英汉双语教育教学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同时也从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中深入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根源,对网络语言的创新形式和创新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第二篇: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综合语与分析语 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有不同的风俗,信仰,道德价值观,历史,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我来说,要学好英语,就要用对比分析的手段来找出中西语言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摆脱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来理解英语。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将语言与文化结合,才能更好的去学习这门语言,减少交流的障碍。
2.综合语与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其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三大手段。汉语为典型的分析语,英语为综合-分析语。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 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3.刚性与柔性
1)英语的刚性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多层递进,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型重形合,句式为“聚集型”。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即 SV, SVP,SVO,SVoO,SVOC,而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基本句型的组合、省略、倒装等方式来扩展。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通过形态标志、连接词和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此外,句子成分、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即: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就近原则等,其也是英语句子呈“聚集型”的重要因素。英语受形态变化约束,有词性标记和关系词及连接词,语句关系结构比较清楚,因此语法歧义较少。
2)汉语的柔性
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其主谓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型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比英语复杂的多。汉语的主语形式多样,可有可无,即:它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也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予以隐含;谓语也复杂的多,即:它可以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多个动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可以是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紧缩式和主谓式。按表意功能和表达形式,汉语句型可以分为话题句、施事句、关系句、祈使句、描写句、说明句等。此外,汉语句式有完全句也有大量的不完全句两者混合交错,组成流水句。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较少使用连接词,重意会,因此语法歧义较多。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刚性,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柔性,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4.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1)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结构完整,比较严谨;英语通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形式,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来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意合法在英语里属于“变态”,主要是一些简练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以及表达状语从句意义的定语从句。
2)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比较简洁。汉语的意合法的手段有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四字格等。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次之分。紧缩句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四字格是汉语运用最广的语言形式。
二、课堂篇
1.对比
对比是比较的基础,其目的是求同与求异,寻找共性与个性。2.智慧
理想是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因此要学会欣赏智慧。3.思维方式
我们要形成“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性 4.言语和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言语是语言现象,是预料和语言事实,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形式极和意义极两极构成的象征系统。(此处的系统是指把不同要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且整体具有它的功能)我们要用继承、批判和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语言。语言反映的是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东西,而语言的结构反映的是人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世界。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认识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可知论。语言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萌芽,它反映了物质所具有的属性。理解语言,理解句子,唯一可靠的是逻辑,语言的同一性是主谓一致。语言学的特征是设计特征。
5.语言的要素
语言的要素是词,任何语言,事物意义都是相对于其他事物来确定。陈述肯定事实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例如:There is a school by the lake.其中there是已知信息,a school 是未知信息。There is a school 是新信息,by the lake 是旧信息。此外,否定词提前,构成已知信息。例如:I don’t like math, nor does he.前一部分是已知信息,后一部分是未知信息。关于状语,汉语中疑问助词放在句尾,而英语疑问词放在句头。6.英汉语的复杂句子结构特点
英语是复杂句,以两个中心聚集,是树型结构,汉语以散句居多,是竹节型结构。
1)英语句子是聚集型,因为有很多关系词,如连词、介词等,靠“关系词”来排列语序,聚集在中心树型词两边。英语注重主语的客观化,为避免头重脚轻,主语用形式主语代替,按“先果后因”的顺序来排列语序。英语的定语可放在被修饰词的左右两边,是左右分支。2)汉语句子靠语序来表达句子成分关系,按自然顺序来排列语序。汉语的定语只能放在被休是词的左边,是左分支。汉语句子具有口语的特点。7.翻译的步骤
1)关系分析 2)寻找基本句型 3)其他成分的扩展
8.如何研究句子?
词是句子的单位,句子则是语篇的单位。句子是由概念和关系组合的结构,也是形义两极的象征结构。所谓句法,从传统上讲,它是由词构成;从语义上讲,它是概念或理念的组合;从语义功能上讲,它是“述谓结构”,表达完整的关系;此处的“述谓”就是对对象进行阐述或描述。“述谓结构”分两种情况,因为语义是逻辑问题,全世界的语义逻辑是一样的,所以从逻辑学上讲是变元+谓词,所谓的变元是不定的变化的词,是描述的对象;二就是论元。从句法功能上讲,它是主谓结构或NP+VP结构,此处的VP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从传达的信息上讲,它的基本格式是“话题+说明”。9.分类层次原则:
1)标准的同一性 2)对象的穷尽性 3)归属的唯一性
根据这种分类层次原则,我们把英语主谓结构归为五种基本句型,即:
1)主语+动词 2)主语+动词+表语 3)主语+动词+宾语
4)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把汉语按照表意功能及表达形式分为七大类,即:
1)话题句,其格式是“话题+说明”;
2)主谓句,包括“施事句”、“有无句”、“描写句”、“说明句”;
3)关系句,既表达各种关系的复句;
4)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表达复句的并列、转折、假设、条件、因果、让步等关系;
5)存现句,即表示人或事物存在或消失的句子; 6)呼叹句,即交谈中互相呼唤、应对或感叹的句子; 7)祈使句,即表达要求、命令或请求的句子。10.认知方式 任何一个结果必然隐含着一个认知过程或一个认知方式。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而可以看出认知过程的不同,即:认知事物的远近高低的不同、相对认知标准的不同、局内局外认知的结果不同、参照物的不同,其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介词over原意是通过;关于;遍及;翻越。但搭配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look over 眺望,fall over 跌倒,turn over 翻阅,throw over推翻。不同领域之间有共性,跨域共性,但认知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以上over介词的意思就是来自于认知方式。11.总结英语的刚性:
1)英语表达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概念你的曲折变化是刚性的。
2)英语的句法结构有刚性,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英语的语法结构必须是严格的主谓结构,主谓不能少,省略例外。
英语的省略是刚性的及英语的省略条件也是刚性的。并列句中的省略,回答问题时的省略,祈使句中的省略,感叹句中的省略。
英语的主谓之间通常有逻辑关系
英语的主谓结构严格的分为5种基本句型,且所有的 句子必须是这五种句型的变化和扩展 3)英语的基本句型严格规定了它的基本要素。4)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5)英语形合意也合,汉语形散意也散。12.语言的歧义
每一种语言都有歧义,而汉语的歧义要比英语多。其原因是英语有形态变化,遵循主谓一致和逻辑对应,因此歧义较少,然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以及连接词,且重意会,略语形式,严重依赖语境,一次歧义较多。13.英语的最大特点是模具制造,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14.词有活用,没有固定类别,词性的确定取决于它的位置和功能,即词无定类,词无定义。
三、疑惑篇
学完这本教材前三章以后我也有一些困惑,例如为什么语言学家把汉语归类为分析语,把英语归类为综合分析语?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说汉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言,逻辑自然表示在语言形式之中。而英文的逻辑性十分混乱,所以,才产生了一种超越语法的逻辑学。汉语归类于《分析语》,英语归类于《综合——分析语》,含义就在于此。看了这个答案还是感觉模棱两可,抽象难懂。还有翻译课堂上老师讲过,英译汉要拆,汉译英要合,这也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但是我在汉译英时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不知道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些困难,提高我的翻译技能。此外,本书第二章说英语句式呈刚性,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这应该是书面语的要求吧,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就没那么严格了,例如: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时,句型、语法什么的都抛之脑后了。而汉语句式呈柔性,句子灵活多变,但是在书面语中,也是要求很严格的,否则句子就读不通,表意模糊。那么这种分类是不是也是相对而说的呢?
四、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文化的载体——汉字,更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汉语虽是我们的母语,但我们还得花更长的时间去学习,去钻研。带着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去学习英语是很不容易的事,不仅要学习他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还要培养西方思维去学习去体会他的魅力。虽然我还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但是,学会用“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语言,深入去钻研,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细微差别中去领略中西思维的奥妙,我相信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去学习英语,学习西方的文化,提高自己的机能,更好的去交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第三篇:英汉爱情诗对比分析研究
英汉爱情诗对比分析研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与
《雅典的少女》为例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学号:201520338 姓名:郭甲
摘要: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不乏有关爱情的诗作。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从诗歌创作内容,抒情方式和诗歌意象三个方面来对比探究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雅典少女》
一、引言
爱情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伴随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而爱情诗也因此历久弥新,直至永恒!爱情是什么?是情窦初开时的懵懂,是惊鸿一瞥的心动,是失之交臂的怅然,是相依相偎的激情,是长相厮守的满足,是天各一方的思念,是生死永隔的哀伤,是心灵滴血的凄婉„„爱情诗由于捕捉这些万花筒似的纷繁复杂的情感而摇曳生姿,风情万种,古今中外的爱情诗概莫能外。因此,爱情被普遍叫做“生命的皇冠”,是人类至圣至上的情感。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爱情诗,这一为中外诗人所垂青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字魅力和音乐美感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长期以来,人们总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爱情诗不能与西方爱情诗相媲美。事实上,中西爱情诗各具特色,各领风骚,都在世界文坛上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芳香。
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从诗歌创作内容,抒情方式和诗歌意象三个方面来对比探究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二、简述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尽管人类两性之爱情心理是共同的,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历史、礼义、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及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差异,即中西爱情诗学是有所不同的。朱光潜先生在其《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曾这样总结中西诗歌之区别:“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 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下面我们将从表达方式、审美形态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来简单的分析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1.表达方式:“含蓄”对“直接”
含蓄是中国文学的本色, 是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辜正坤先 生在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一书中对含蓄作了解释:“义象贵含蓄, 正是要求诗人不要把话说得太直、太露,而是要把意思隐藏起来, 不是字面上的简单言传,而是言外之意须使人心领神会。”
具体说来, 汉语爱情诗歌的含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 重环境描写, 这是由古人传统的作诗手法决定的。在汉语爱情诗中, 比兴的手法又是其主要的修辞手法之一。第二个方面: 委婉表达,含蓄婉约之美是中国诗歌鲜明的特色。中国诗歌忌讳“说破”。中国诗歌的表达常常不是一种一语道破、直露的表达方式, 而是一种隐晦曲折的、婉转的、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
如果说“含蓄”是中国爱情诗的本色的话, 那么“直接”就是西方爱情诗的显著特征了。西方爱情诗的直接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重心理描写;与汉语诗的委婉曲折, 通过外在环境或具体、典型的外在形象的描写去激发读者的想象不同的是, 西方诗人 们注重主观抒情, 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讴歌爱情。第二, 西方爱情诗的直接还表现在其“纵欲倾向”,这里所说的 “纵欲”并非是指对欲望的毫无节制, 只是相对于禁欲来说的。不像中国诗人对性采取避讳的态度, 西方诗人们对性是持歌颂态度的。
2.审美形态:“悲愁”对“激情”
以悲愁为美是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形态。中国诗歌中的感伤情调正是诗人审美心态的外现。陈良运先生在 《 中国诗学体系论》 中曾经说过 “人之中, 情思深者, 莫若女子, 高楼思妇, 深宫怨女, 她们或深宫独守, 或婚姻破裂,有着人间最痛苦、最丰富、最缠绵的感情, 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篇。” 这段话来形容中国的怨情诗最合适不过了。
如果说悲愁、感伤是中国爱情诗的审美形态的话,那么内在涌动的激情就是西方爱情诗基本的审美形态了。对于这一点, 诗人或是理论家们都有过阐释: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正因为中国爱情诗以悲愁为美, 所以诗歌中往往散发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气息。而西方爱情诗由于其内在饱含的激情往往使其带上一种积极、乐观的色彩, 爱情在西方诗人心中往往是战胜困难的勇气、逆境中生存下去的动力。
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雅典少女》比较分析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一颗宁静而明亮的巨星,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生于晚唐,一个动荡的年代,李商隐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从他的一些诗句便可读出他的无奈与挣扎:“薄宦频移产在,当年久索居。哀同庚开府,瘦极沈尚书。”(《 有怀在蒙飞卿》)。恰逢15岁那年,被家人送于阳山道观学习道教,在此期间,李商隐爱上了这里的一个尼姑。但因他们的爱情轶事不能为外人所知,诗人又难以抑制内心深厚感情,便把所有的感情都倾入诗歌之中,这便成就了千古名诗佳作 《无题》。
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可以说,拜伦的一生是追求自由与爱情的一生。出身于贵族家庭,天资聪慧极赋才情的拜伦年轻时便沾染了贵族子弟风流多情、放浪不羁的习气。这虽然给他带来了社会流言的诽谤和攻击,但也给他的创作带来感情的慰藉和丰富的灵感。《雅典少女》写于1810年他第一次走访雅典期间。那时,拜伦去东方旅行,行至雅典,并寄宿在一个英国领事遗孀的家中,他爱上了遗孀的女儿特瑞莎。他们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名作 《雅典少女》。
1.诗歌创作内容
无论在何时代,在哪个国度,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相似的。李商隐和拜伦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毫不例外。在他们的爱情诗中,两位诗人对待爱情都忠贞不渝,渴求与爱人长相厮守。然而在爱情主题下,两位诗人诗歌的具体内容却大相径庭。
首先,《无题》中,首联便告知读者整首诗的中心内涵,特别是“别亦难”三字,相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诗的季节,并暗含相思之意。因为离别相思之苦,人如花一样日渐凋零。其中“春蚕”二句,比喻中寓象征,表达出一息尚存,念情不断的离恨与挚爱。颈联诗人不说自己牵挂之苦,转而想对方思念之痛,情深如此,扣人心弦。尾联写绝望中透出希望,借用青鸟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美好遐想,细细品来,却又无限悲凉。整首诗道尽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离别之痛,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段撕心裂肺的爱情悲剧。
在《雅典少女》中,拜伦斟酌词句,运用大胆又充满活力的词汇刻画出一位美丽的雅典少女形象。诗中,诗人引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词汇来描绘雅典少女的美貌,如“墨玉镶边的眼睛”、“无拘无束的鬈发”等,诗人所用意象生动活泼,清晰明了,大胆而又准确地刻画出他心目中的女神———魅力四射的雅典少女形象,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并通过反复吟唱“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这些热情奔放的诗句直抒胸臆地创达出他对雅典少女的深切陶醉和迷恋。
2.诗歌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的选择上,这两首诗也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无题》中,诗人采用了以言情抒情、寄情于物、寄情于景委婉含蓄的诗歌表达形式。诗人试图通过情感领域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营造出动人肺腑发人深思的意境,渲染出悲剧气氛,再通过各种可感的意象:春蚕、东风、蜡炬、月光、青鸟等,渲染出飘忽朦胧的悲剧色彩,使诗歌整体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结合,把诗境虚化,大大扩展了诗歌内容所承载的容量。
然而,《 雅典少女》读罢即能令人感到诗人熊熊似火的热情。不同于 《 无题》,拜伦不再用环境来渲染氛围,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雅典的少女啊,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 紧接着拜伦又向特瑞沙和读者吐露自己的心声:“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由此可见诗人对特瑞莎的爱已经和他的生命与灵魂融为一体。整首诗中露骨的体态描摹、直白的仰慕之情的倾吐不似《无题》 以景言情的含蓄委婉,却也彰显出西方情诗的独特魅力。
3.诗歌意象
中西爱情诗抒情方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意象选择也是大相径庭。中国爱情诗情感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因此其意象的选择也更为复杂,时常令读者难以捉摸。《无题》中,诗人选择了丰富的意象,如:东风、百花、春蚕、蜡炬、冷月、青鸟等等。相反,西方诗歌表达更加直白明了,不再借用隐晦的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通常。选用茫茫大海、盛开的玫瑰、炽热的火焰等鲜明大胆而又充满激情的意象来形容爱情,因此爱情的喜怒哀乐也就生动地跃然纸上,清晰明了。在《雅典的少女》中,拜伦引用了众多 鲜 明 的 意 象,如: “柔软的脸颊”、“定情的鲜花”、“墨玉镶边的眼睛”等等。这些大胆而又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意象很好地刻画出雅典少女之美,同时诗人对雅典少女的爱慕之意也随之跃然纸上,生动感人。这种对美人直接大胆的刻画与追求与 《 无题》的风格截然不同。
四、结语
莎士比亚在著名的爱情哲理诗《真正的爱》里精辟地讲道:“爱不随光阴荏苒改变,它将延续到生命的终点。” 因此,爱情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去。爱情诗也会吸引越来越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和青睐。
纵观中西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西爱情诗在书写形式、内容体裁、抒情方式、意象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晚唐文豪李商隐笔下的千古名诗《无题》正是中国古典爱情诗的绝佳代表;而英语浪漫主义大师拜伦笔下的 《雅典少女》 则很好地彰显了西方爱情诗的独特魅力。以这两首典型的中西古典爱情诗为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其异同,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中国古老诗歌精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鉴赏西方爱情诗,对于我们日后诗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爱情诗的特点,并将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着眼世界文学,进而更好地促进本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 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李尚信.欧美文学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4] 厄尔·迈纳.比较诗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董希平.中晚唐诗美学与词的特质[J].中国韵文学刊,2005.[7] 黄杲炘.英语爱情诗一百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8] 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庄严,章铸.中国诗歌美学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 一. 引言
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
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
the movie(which is)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决定了其句子定语也会产生差异。
二、英汉定语的位置的差异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定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型或特征。在英语里,单个词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但是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它一般只能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放在后面的情况绝少。因此,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而英语中
1)前置定语
前置定语指置于定语中心语之前对之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英汉语种都有前置定语,但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不同,英语的前置定语一般以词为主(包括复合词和带前置修饰语的词),这和汉语定语顺序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译时一般可以直接按照原来的顺序翻译成汉语而不会影响其意思如:
(1)a famous university.(形容词)一所著名的学校(2)our class(代词)我们班(3)living room(现在分词)起居室(4)service industry(名词)服务业
(5)three boys(数词)三个男孩(6)spoken language(过去分词)口语
另外,有些形容词也有特殊的次序:
1)描述身体特征的形容词先于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这时候,英译汉就需要适当的微调语序了。
例(1)a small lovely girl ,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例(2)a pale anxious patient;一个焦虑的面色苍白的病人
2)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放在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之后
例如:a kindly black teacher ,an inquisitive brown dog;
3)little ,old 和young 有时可以作为名词短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直接放在名词之前,例如:a lovely little girl
4)表示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可以放在old young 之前,也可放在old young 之后,例如:
a young ambitious man(强调年龄),an ambitious young man(强调雄心勃勃)。
当然,三个以上形容词连用作定语,就显得累赘,因此上面所说的情况一般较少出现.2)定语后置(1)短语作定语一般后置
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会议。
He gave me a basket full of eggs.他给我一个装满鸡蛋的篮子。
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英语是一门容易学但是难精通的语言。
The boys hardest to teach are all in his class.最难教的男生都在他的班里了。
(2)修饰some,any,no,every等词构成的不定代词的定语都后置
Let’s go somewhere quiet.咱们去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吧。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今天报纸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Do you have anything more to say?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3)副词作定语后置
The people here are very friendly.这里的人很友好。
They lived in the room above.他们住在楼上的房间。
(4)动词、名词转化而来的以-able,-i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
He is a person dependable.他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This is the only transportation means available.这是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
(5)起强调用的单个分词后置
Everybody involved should stay here.The college mentioned.(6)特殊词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imporpant.例(1)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后置)
While the ship was steering ahead slowing, i saw on the way many warships in gray or write.(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离别)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后置)
例(2)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recogniz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例(3)
三、英汉定语分类的差异
汉语只在语义上区分定语,分为描述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英语除了这种区分,还区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在英语中的定语类型更多,在平时学习中应加以注意。除此之外,在汉语中,不存在“定语从句”主要是汉语中没有像which/that 那种英语从句的形式标记。但是汉语有“主谓结构定语”,大体相当于英语的定语从句。如: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翻译为the book(that)i like best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英语的前置定语数量过多时应考虑其排列的先后顺序。从多个前置定语的次序来看, 英语定语的基本次序是范围由小到大, 程度由低到高, 由 次 要 到 重 要 , 由 一 般 到 专 有, 意思越具体, 物质性越强, 就越接近中心词, 汉语则正好相反。英语形容词前后次序的大致规律是, 限定词—表大小、长短、高低 的 形 容 词 —表 形 状 的 形 容 词 —表 年 龄、新 旧的形容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国籍、地区出处的形容词。这种前置结构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原序翻译或者做出适当的微调。
第五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adv” ,“v.+ like” “v.+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英汉句法现象对比.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如上句中的 which、even if)用长句连贯地
加以表达。而汉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英汉句序差异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条件、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包括时间、方式、条件、原因等)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观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荣辱观、园林化等。(三)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叙述客观、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词汇、语句、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一)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叔、舅、姑父、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二)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
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13 ]所谓空缺(文化上的),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谚语、成语、禁忌语、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三)中英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主要是喻义)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开玩笑),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14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或战败)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
[ 1 ] [ 9 ]连淑能.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 2 ] [ 14 ]蔡基刚.词语的选择与效果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陆钰明.汉英翻译指导 [M ].上海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 ]沈家煊.句法的相似性问题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5 ] [ 8 ]秦洪武.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6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续)” [ J ].外国语,1992,(5).[ 7 ]彭宣维.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的差异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10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1 ] Whorf,B.L.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M ].Edi2ted by Carroll, J.Cambridge, MA: TheM IT Press, 1956.[ 12 ]刘宏.外语教学中的先例名现象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13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