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共5篇]

时间:2020-09-27 12: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

第一篇: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

所得税 所得税 项目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差异×未来税率)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差异×未来税率)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差异×未来税率)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差异×未来税率)

假设上述暂时性差异 符合递延所得税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二)无形资产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按财税〔2018〕99 号文件,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在税前摊销(虽然此时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 不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适用初始确认豁免原则)。

另外,会计准则中规定有例外条款,即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该种情况下,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对于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持续持有过程中,在初始未予确认时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范围内的摊销额等的差异亦不予确认。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预计净残值的不同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例如,会计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外购商誉除外),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提示】在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因税法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在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例题•2015 年真题】

审计项目组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以下情况:

A 公司于 20×4 年初以每股 10 元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 1 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4 年 12月 31 日,该股票股价上升至每股 15 元,A 公司将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 15 万元,并相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万元。同时,A 公司将上述 5 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入 20×4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要求: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判断是否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如果涉及,指出应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说明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影响 A 公司 20×4 年度净利润。

【参考答案】

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影响 A 公司 20×4 年度净利润。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例如,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1.会计规定

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销售当期即应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结合收入专题中保证性质保)

2.税法规定

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将来)税前扣除。因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零。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一)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期销售收入 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形成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提示】财税〔2018〕51 号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注意这里的工资薪金总额指的是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的合理部分。该类费用(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与“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相同,也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所得税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如,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

(1)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例题•2015 年真题】

审计项目组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以下情况:

A 公司长期持有某境内联营企业 20%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20×4 年度,该联营企业按取得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 500 万元,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为 100 万元,除此以外,该联营企业当年无其他净资产变动。A 公司与该联营企业没有任何交易。20×4 年末,A 公司按应享有该联营企业 20×4 年度净资产变动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收益 120 万元。同时,A 公司将上述 120 万元投资收益纳入 20×4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要求: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判断是否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如果涉及,指出应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说明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影响 A 公司 20×4 年度净利润。

【参考答案】

不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 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六、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

与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提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主要有: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等。

(二)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

该知识点对 2020 年综合阶段考生不做要求。

第二篇:关于政府补助、研发支出及相关所得税处理

关于政府补助、研发支出及相关所得税处理

鉴于实务中遇到的几种政府补助的情况及税法的相关政策,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下分析,抛砖引玉以讨各位专家金玉良言。

一点思路:见到该类情况处理账务时,可分三步走,先分析政府补助的确认、再分析相关费用支出的核算,最后研究所得税的处理,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不要互相混淆。

一、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企业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规定,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根据以上准则分析,我们就先把“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排除在外,那么“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一般包括什么情况呢?本人认为:除了国家作为股东出资外,就是按照文件规定明确要求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根据“指南”相关解释: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也属于资本性投入的性质。也就是说,有时候国家不一定是所有者身份,或者解释为放弃了所有者身份。该拨款文件除了企业收到的具体文件,有时候还要搜集国家部委颁布的一些法规,以确认是否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有明确规定的,视同资本性投入,财务上参照“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4]185号)“第十八条 企业收到的无偿资助项目专项资金,计入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共享。收到的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冲减财务费用。”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371号)“第二十条 企业收到财政奖励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暂行期限到2010年12月31日。”

《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五条项目投资补助金计入企业资本公积金,贴息资金冲减企业财务费用。”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企业收到的属于无偿补助专项资金后,计入资本公积;属于贷款贴息的,冲减财务费用;属于资本金注入的作增加实收资本一国有法人资本处理。”

《新平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安吉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也有明确规定计入“资本公积”。

至于我们能认可到何种级别是种考验,是部委、省级还是县级值得商榷,其他相关文件尚在收集,各位朋友知道的也希望一并贴出来!“专项应付款”核算的内容:企业取得的国家指定为资本性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属于工程项目的资本性拨款等。相关核算方法如下:

(1)将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拨款用于工程项目,借记“在建工程”、“公益性生物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2)工程项目完工,形成固定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的部分,将“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资本性支出”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未形成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1995】81号)规定: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计入“资本公积”的政府拨款应属于免税的范围。讨论:①形成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如何摊销?目前大多是按月摊销,也有个别一次全额摊销的,印象中有个一次摊销的说法,忘了那个文件了,知道的告诉下。

②上述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能否税前扣除?该项资产是否受限于“《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部分企业未纳税调增,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文件支持。

2、扣除第1项外,其他我们日常接触的政府补助,就是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基于此项,实际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已比较详细,但本人就实际遇到的情况做一下说明:

(1)明确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如与购置资产相关的贷款贴息、用于排污、减排、降噪等环保工程的直接拨款等。由于补助与资产直接相关,收到时首先确认递延收益,然后与资产使用期限保持一致进行分期确认收益,如果资产提前处置的,收益也应一并结转。个例情况: ①补贴“迟到”的现象:收到的政府补助应该在资产剩余使用期限内摊销即可。只要不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不得提前确认递延收益。

②对应多项资产的情况:如政府补助对应的资产是多项,其中有建筑物、设备、车辆等,那么可以依据主体项目(金额占多数的部分)的使用期限进行分期确认递延收益。③待补充事项:

(2)明确与收益相关的补助:一种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主要集中在粮食、化肥行业,一般作为递延收益,按照受益期进行分期确认;还有一种就是非定额标准的政府补助了,也就是属于非经常性的那部分,这部分政府补助区分为补偿以前和补偿以后。补偿以前的主要是税费返还、经营性贷款贴息、业绩奖励等,于收到补偿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明确补充后期发生费用的不多见,经营性贷款贴息有先贴息后支付利息的,一般也作为递延收益,按照受益期进行分期确认,至于其他补偿后期费用的情况,各位见到的也说一下。这项不再多说,参照注会教材就差不多了,有问题了再补充吧。

(3)综合补助:该项可能是遇到问题最多的情况,因为国家鼓励技术更新、产品创新、技术产业化等,很多政府补助与研发有关,而研发最终往往属于资产和费用的混合体。准则讲解:企业对于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上述是我们处理的依据,那么我们就与研发有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一下探讨。

关于分摊问题:一个技术产业化项目,补助的主要内容用于企业技术推广,该技术核算内容已经研发成功,推广过程中仍需要根据产品对部分技术进行改进,同时购置部分设备用于产品研制和试生产,最后还要进行广告等市场宣传。那么该项补贴就会涉及再次研发、资产购置和费用化补助。如果在项目研发前已收到补助,如何区分呢? 首先应全部确认为递延收益,再根据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预算情况进行分配。与设备或形成新专利相关的部分,在对应资产摊销期内分期确认;与市场宣传等费用相关的,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待项目完成后,可根据项目实际支出情况或验收情况,对分配情况进行复核,差异较大时予以在当期调整,但本人主张不进行追溯调整。如果金额较小或无法划分的,可以全部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项目没有明确期限且难以估计的,在当期确认。

关于时间问题:比如一个科研课题,公司先期研发投入了部分人力、材料和设备,最终会形成一批产品和一项技术。研发时就申请了政府补助,由于审批原因,政府补助在研发中期或后期才收到,甚至个别情况在完工后才争取到补助。如何进行核算呢?

如果在中期或后期取得,可参照上一案例,根据申请报告、预算及已执行情况进行分配,与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含存货)相关的,在资产剩余使用期限内确认;与费用相关的,在剩余项目期内分期确认。如果在完工后才取得补助,可根据项目实际支出情况或验收情况,分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在资产剩余使用期限内确认;与费用相关的,收到当期确认。

如果与资产相关的所占比例不大,可简化为项目期内摊销。如果经过努力无法区分的,计入当期损益。

讨论:实务中大家是如何掌握与研发相关的政府补助?

3、与政府补助相关的支出也是公司日常核算中关注的一个要点,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按照其款项性质对应不同的准则进行核算即可,涉及的准则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重点在研发支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相关的费用支出在发生时按照权责发生制计入当期损益,该项费用最好能够单独设置明细科目,归集统计相关数据,以备申请免税、抵税及验收所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相关的支出一般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进行归集,待达到可使用标准后转固结算。

二、研发支出

由于政府补助很多都涉及到研发支出,本次就顺带将研发支出简要提几点看法:

1、研发支出最终成果多样化的情况:很多情况下,研发支出除形成无形资产或计入管理费用外,研发过程中还有可能形成部分存货和固定资产。比如一个课题需要领用材料研发一种产品或生产设备,最终研发成攻了。假设日常已费用化处理,那么形成的产品(存货)如何处理呢?是否需要将部分直接相关的部分从管理费用调出,作为存货核算?

目前从大多数案例看,部分仅作为备查核算,即登记一份存货备查簿。待产品销售时,直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但也看到部分企业将部分材料费转出,作为存货核算,在销售时结转至成本,但转出的材料往往很难与实际对应,大多还是自己估摸着来的,尤其遇到跨期情况时,较难说清其合理性。

研发中形成生产设备的情况也类似。尚不清楚那种方式合乎法规,但后一种在研发加计扣除时将对企业产生不利。

2、关于多个项目交叉问题:准则讲解中明确了核算原则:企业对于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单独核算,如发生的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在企业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支出同时用于支持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至于按照什么标准、如何分配,我想:主要参考预算、材料费、人工费等几个参数吧,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即可。不管是基于验收目的,还是资本化目的,也或者基于公司规范核算的目的,单独核算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与政府补助相关的所得税政策

关于政府补助的相关税费,可分几个时点:

1、收到补贴时:

大家对政府补助,期盼最多的、也比较令人欣喜的税收政策,恐怕就是财税[2009]87号《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了。由于该文件较为重要,将其全文引用如下:

一、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在收到政府补助时,是否需要纳税就参照第一项的三个条件就够了,由此也可见,其单独核算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满足条件,那么当期就可以免税了,但计入递延收益的部分会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呢?个人认为,该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如果不符合免税条件,那么按照税法应该全额纳入收到当期进行核算。如果存在递延收益的,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收益分期确认时:

如果收到的属于不免税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那么在递延收益分期确认时,也要对应比例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

3、相关支出计入损益时:

如果收到的政府补助已纳过企业所得税,那么相关支出正常核算和抵扣即可;如果属于免税的政府补助,那么相关支出,按照上述规定,也应该进行纳税调增。

我们再将免税的政府补助分析一下:相关支出既然不能抵扣,那么涉及科研项目时,该部分也将不能加计扣除。一般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由自有资金与政府补助组成,那么如何纳税调整还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认定那些支出或费用与政府补助相关。一般企业是按照补助项目进行单独核算的,但并不区分资金来源,基于重要性,一般可依据预算配比或补助优先使用的原则进行划分。各位专家有好的意见的,也望不吝赐教。最后对企业会计准则中一点小小的语法错误提一下,《政府补助》准则中第四条“

(二)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而《所得税》准则只字未提所得税减免的事情,不如改成“所得税减免不适用本准则”。实务中所得税减免应该是直接冲减所得税费用,但好像没有新的文件规定,原来有个文件,忘了文件号了。

第三篇: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解读

2017-05-27 17:59 来源: 打印|收藏|

字号

分享到:

一、修订背景

2006年的政府补助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施行至今已过十年时间之久,随着经济业务日益复杂,政府补助准则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补助和收入需明确区分

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并不一定都是政府补助,还有可能是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和政府购买服务。例如,新能源汽车价格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名义上是政府补贴,实际上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且构成了企业商品或服务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当作为收入进行会计处理。实务界希望在政府补助准则中明确规定政府补助和收入的区分原则。

2.关于会计科目的使用问题

2006年的政府补助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但在实务中,部分补助资金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不宜计入营业外收入。实务界建议修改现行应用指南中不适用实务操作需求的规定。

3.关于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实务界对《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中关于财政贴息会计处理持有不同观点,希望在我国政府补助准则中明确财政贴息的处理原则。

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相关会计实务问题,进一步规范我国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结合我国实际,同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于2017年5月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修订准则)。

二、定义和范围

修订准则第二条给出了政府补助的定义。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此定义与2006年政府补助准则中的定义相比没有变化。

修订准则第五条明确了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的情况,即,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

三、条款与结构

修订准则由总则、确认和计量、列报、衔接规定及附则五章,共二十条内容组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五条,分别介绍了制定该准则的目的、政府补助的定义与特征、政府补助的分类及该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六条至第十五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对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第三章《列报》,第十六条至第十七条,明确了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的列报,以及与政府补助有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第四章《衔接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至第二十条,规定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四、新旧准则之变化分析

与2006年印发的政府补助准则相比,2017年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政府补助的范围

在原准则的基础上,修订准则增加了对政府补助特征的表述,以便于区分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是政府补助、政府资本性投入还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关于政府补助相关会计科目的使用

修订准则允许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实质出发,判断政府补助如何计入损益。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并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三)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修订准则提出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总额法,将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二是净额法,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的扣减。原准则仅提到了总额法。

(四)关于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修订准则对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并提供了两种方法供企业选择,既不违背国际趋同的原则,也允许企业选择简易方法,满足不同企业的现实需求。同时,对财政贴息的账务处理与《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第81号令)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五、重点条款解读

修订准则明确规定了政府补助和收入的区分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本准则的重点条款,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补助的范围

修订准则对政府补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以便明确区分政府补助和收入。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1.政府补助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对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机构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机构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则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2.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政府与企业之间双向、互惠的交易不属于政府补助。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属于互惠交易。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作为所有者权益进行会计处理的,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企业与政府发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该交易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且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适用本准则。

【案例1】2016年12月,甲公司收到财政部门拨款2000万元,系对甲公司2016年执行国家计划内政策价差的补偿。甲公司A商品单位售价为5万元/台,成本为2.5万元/台,但在纳入国家计划内政策体系后,甲公司对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用户销售A商品的售价为3万元/台,国家财政给予2万元/台的补贴。2016年甲公司共销售政策范围内A商品1000件。

【解读】本例中,甲公司自财政部门取得的款项不属于政府补助,该款项与具有明确商业实质的交易相关,不是公司自国家无偿取得的现金流入,应作为企业正常销售价款的一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00

贷:库存商品 2500 【案例2】A公司为上市公司,受政府委托进口医药类特种原料M,再将M销售给国内的生产企业,加工出产品N销售给最终顾客。产品N的销售价格由政府确定。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料M的价格上涨,而国内产品N的价格保持稳定不变,形成进销倒挂的局面。A公司销售给生产企业的时候以原料M的进口价格为基础定价,国家财政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国家补贴款管理为限定A公司对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然后对A公司的进销差价损失由国家财政给予返还,差价返还金额以销售价格减去加权平均采购成本的价差乘以销售给生产企业的数量计算。那么,A公司收到的差价返还款是否应作为政府补助进行处理?

【解读】不作为政府补助进行处理,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在本例中,A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资产,从形式上看符合政府补助的定义,按照政府补助准则,收到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在“营业外收入”中。但是这样处理会导致A公司的报表呈现主营业务的负毛利和较大金额的营业外收入,这样的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从交易的实质看,是A公司代替政府履行从国外采购材料的职能,也就是说,A公司从政府取得的资产并不是无偿的,而是交易对价的一部分。将在同一项交易中针对同一标的资产从指定企业收到的销售款作为收入,而将从政府收到的对价部分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这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公允地反映交易实质。

从公司的经营模式看,从国外进口M材料,按照固定价格销售给指定企业,然后从政府获取差价就是A公司的日常经营方式。从收入的定义看,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政府收取的对价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更符合收入的界定。

综上所述,A公司与政府发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3】2×15年2月,乙企业与所在城市的开发区人民政府签订了项目合作投资协议,实施“退城进园”技改搬迁。根据协议,乙企业在开发区内投资约1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设备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该宗项目用地按开发区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挂牌出让,乙企业摘牌并按挂牌出让价格缴纳土地款及相关税费1.2亿元。乙企业自开工之日起须在18个月内完成搬迁工作,从原址搬迁至开发区,同时将乙企业位于城区繁华地段的原址用地(500亩,按照所在地段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为2.5亿元)移交给开发区政府收储,开发区政府将向乙企业支付补偿资金2.5亿元。乙企业收到的2.5亿元搬迁补偿资金是否作为政府补助处理?

【解读】本例中,为实施“退城进园”技改搬迁,乙企业将其位于城区繁华地段的原址用地交给开发区政府收储,开发区政府为此向乙企业支付补偿资金2.5亿元。由于开发区政府对乙企业的搬迁补偿是基于乙企业原址用地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实质是政府按照相应资产市场价格向企业购买资产。

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是企业让渡其资产的对价,双方交易是互惠性交易,不符合政府补助无偿性的特点,所以乙企业收到的2.5亿元搬迁补偿资金不作为政府补助处理,而应作为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收入。

另外,我国一些新能源企业的风力发电、垃圾处理等,与此类似的还有处置废弃电子产品补贴,都不属于政府补助,应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政府补助的无偿性决定了其应当最终计入损益而非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总额法,将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二是净额法,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的扣减。

需要注意的是,修订准则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提到,在个别情况下,政府补助可以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如政府按芳烃生产企业实际耗用的石脑油数量退还石脑油成本中所含消费税,应当冲减芳烃生产成本,并重点针对此处理广泛征求意见。此次印发的修订准则定稿就把冲减相关资产成本融入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即净额法。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修订准则第八条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需要注意的是,自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分摊转入当期损益。递延收益分配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对于应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长期资产,即为资产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递延收益分配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案例4】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企业购置环保设备可以申请补贴。以补偿其环保支出丁企业于2008年1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420万元的补助申请,作为对其购置环保设备的补贴。2008年3月15日,丁企业收到政府补助420万元,与日常活动相关。2008年4月20日丁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环保设备,实际成本为960万元,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2016年4月丁企业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24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

【解读】丁企业会计处理如下(分录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方法一:总额法会计处理 方法二:净额法会计处理(1)2008年3月1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递延收益 借:银行存款 420

贷:递延收益 420 借:银行存款 420

贷:递延收益 420(2)2008年4月20日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 960

贷:银行存款 960 借:固定资产 960

贷:银行存款 960 同时:

借:递延收益 420

贷:固定资产 420(3)自2008年5月起,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月末)计提折旧,同时分摊的递延收益 ①计提折旧(假设该设备用于污染物排放测试,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借:制造费用 8

贷:累计折旧(960/10/12)8 ②月末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420/10/12)3.5

贷:其他收益 3.5 ①计提折旧(假设该设备用于污染物排放测试,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借:制造费用 4.5

贷:累计折旧 [(960-420)/10/12]4.5(4)2016年4月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①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2

累计折旧(960/10×(8+7×12+4)/12)768

贷:固定资产 960 借:银行存款 24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2

营业外收入 48 ②转销的递延收益余额

借:递延收益 84(420-420/10×(8+7×12+4)/12)

贷:营业外收入 84 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8

累计折旧(540/10×(8+7×12+4)/12)432

贷:固定资产(960-420)540 借:银行存款 24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8

营业外收入 132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修订准则第九条规定,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案例5】甲企业于2014年3月15日与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当地政府向甲企业提供500万元奖励基金,用于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引进奖励。甲企业必须按年向当地政府报送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甲企业于2014年4月10日收到500万元补助资金。分别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使用了20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于发放给总裁级别高管奖金。甲企业选择将该政府补助冲减管理费用。

【解读】本例中,甲企业在实际收到补助资金时,应先记入“递延收益”科目,实际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时再结转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如下(分录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1)2014年4月10日甲企业实际收到补助资金: 借:银行存款 500

贷:递延收益 500(2)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甲企业将补贴资金发放高管奖金时: 借:递延收益 200

贷:管理费用 200 借:递延收益 150

贷:管理费用 150 借:递延收益 150

贷:管理费用 150 【案例6】丙企业生产一种先进的模具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企业的这种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70%。20×1年1月,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120万元。20×1年2月,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84万元。

【解读】本例中,丙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属于以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且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且增值税先征后返属于与企业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补助,应在实际收到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收益)。

20×1年2月,丙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840000

贷:其他收益 840000 3.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对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案例7】甲公司2013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申报书中的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于2013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600万元、为期3年,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项目还需新增投资2400万元(其中,购置固定资产1200万元、场地租赁费600万元、人员费300万元、市场营销30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120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1200万元。

2014年1月1日,主管部门批准了甲公司的申报,签订的补贴协议规定:批准甲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1200万元,分两次拨付。申请批准日拨付600万元,结项验收时支付600万元。该开发项目假定于2015年末完工,2016年3月1日通过验收并收到第二笔补贴款。假设按年分配递延收益。甲公司对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处理。

【解读】本例属于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因为该项目包括场地租赁费、人员费等费用和购置固定资产,且不能区分哪部分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哪部分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因此应按照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分录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1)2014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600

贷:递延收益 600(2)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3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3)2016年项目通过验收,于3月1日实际收到拨付6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6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 4.需要返还的政府补助

修订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2)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3)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财政贴息的,应当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1.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受益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会计处理:

(1)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借款费用。(2)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企业选择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一作为会计政策后,应当一致地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案例8】2×15年1月1日,丙企业向银行贷款100万元,期限2 年,按月计息,按季度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由于这笔贷款资金将被用于国家扶持产业,符合财政贴息的条件,所以贷款利率显著低于丙企业取得同类贷款的市场利率。假设丙企业取得同类贷款的年市场利率为12%,丙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约定的年利率为6%,丙企业按年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财政按年向银行拨付贴息资金。贴息后实际支付的年利息率为6%,贷款期间的利息费用满足资本化条件,计入相关在建工程的成本。

月度 实际支付银行的利息①(1000000×12%/12)财政贴息②(1000000×6%/12)实际现金流③ 实际现金流折现④ 长期借款各期实际利息⑤ 摊销金额⑥ 长期借款的期末账面价值⑦

0 893817 1 10000 5000 5000 4951 8938 3938 897755 2 10000 5000 5000 4902 8978 3978 901733 3 10000 5000 5000 4853 9017 4017 905750 4 10000 5000 5000 4805 9058 4058 909808 5 10000 5000 5000 4758 9098 4098 913906 6 10000 5000 5000 4710 9139 4139 918045 7 10000 5000 5000 4664 9180 4180 922225 8 10000 5000 5000 4618 9222 4222 926447 9 10000 5000 5000 4572 9264 4264 930711 10 10000 5000 5000 4527 9307 4307 935018 11 10000 5000 5000 4482 9350 4350 939368 12 10000 5000 5000 4437 9394 4394 943762 13 10000 5000 5000 4394 9438 4438 948200 14 10000 5000 5000 4350 9482 4482 952682 15 10000 5000 5000 4307 9527 4527 957209 16 10000 5000 5000 4264 9572 4572 961781 17 10000 5000 5000 4222 9618 4618 966399 18 10000 5000 5000 4180 9664 4664 971063 19 10000 5000 5000 4139 9711 4711 975774 20 10000 5000 5000 4098 9758 4758 980532 21 10000 5000 5000 4057 9805 4805 985337 22 10000 5000 5000 4017 9853 4853 990190 23 10000 5000 5000 3977 9902 4902 995092 24 10000 5000 1005000 791538 9951 4951 ≈1000000 合计 893822 106183【倒挤】

注:(1)893817=5000×(P/A,1%,24)+1000000×(P/F,1%,24)。为计算简便,表格中的数据均四舍五入取整数,会有尾差。

(2)实际现金流折现④为各月实际现金流③5000元按照月市场利率1%(12%/12)折现的金额。(3)长期借款各期实际利息⑤为上月长期借款账面价值⑦与月市场利率1%的乘积。(4)摊销金额⑥是长期借款各期实际利息⑤扣减每月实际利息支出③5000元后的金额。按方法一账务处理如下:(1)2×15年1月1日,丙企业取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00000(2)2×15年1月31日起每月月末,丙企业按月计提利息,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支出为1000000×6%/12=5000(元)

借:在建工程 5000

贷:应付利息 5000 按方法二账务处理如下:

(1)2×15年1月1日,丙企业取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借:银行存款 1000000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106183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00000

递延收益 106183(2)2×15年1月31日,丙企业按月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8938

贷:应付利息 5000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3938 同时,摊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3938⑥

贷:在建工程 3938 在这两种方法下,计入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是一致的,均为5000元。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方法下,银行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账面价值为1000000元,第二种方法下,银行贷款的入账价值为893817元,递延收益为106183元,各月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2.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

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由于企业先按照同类贷款市场利率向银行支付利息,所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通常就是借款的公允价值,企业应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案例9】接【案例8】,丙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约定的年利率为12%,丙企业按月计提利息,按季度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以付息凭证向财政申请贴息资金。财政按年与丙企业结算贴息资金。

(1)2×15年1月1日,丙企业取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00000(2)2×15年1月31日起每月月末,丙企业按月计提利息,应向银行支付的利息金额为1000000×12%/12=10000(元),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支出为1000000×6%/12=5000(元),应收政府贴息为5000元。

借:在建工程 10000

贷:应付利息 10000 借:其他应收款 5000

贷:在建工程 5000

第四篇:管理沟通:第 九讲 自我认识

第 九讲 自我认识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第16号__政府补助》题库2

新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一部分 例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本期收到先征后退的所得税l00万元,应确认()。A.冲减所得税费用l00万元 B.营业外收入l00万元 C.递延收益100万元 D.资本公积100万元 【正确答案】 B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A.冲减营业外支出

B.冲减营业外收入 C.计入递延收益

D.计入营业外收入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会计准则规定,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3.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记入以后各期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应该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计入当期收益即营业外收入科目。

4.中化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10000亩的森林,难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只能以名义金额计量,中化公司在取得森林时贷记的会计科目是()。A.资本公积10000元 B.营业外收入10000元 C.其他业务收入10000元 D.营业外收入1元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无偿划拨的长期非货币性资产时,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5.2007年1月1日,北京市未来公司为建造一项污水处理工程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为6%。12月31日,未来公司向朝阳区政府提出财政贴息申请。经审核,政府批准按照实际贷款额500万元给予未来公司年利率3%的财政贴息,共计30万元,分2次支付。2008年4月1日,第一笔财政贴息资金14万元到账。2008年7月1日,工程完工,第二笔财政贴息资金16万元到账,该工程预计使用寿命10年。自2008年7月1日起,每月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是()元。A.180000 B.2500 C.150000 D.3000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300000÷120=2500(元)。

6.下列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的是()。A.财政拨款 B.财政贴息

C.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 D.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企业的收益。比如,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7.甲公司因政策原因导致本期亏损100万元,期末收到300万元财政补助,其中200万元将用于下一补贴亏损,甲公司应确认()。A.递延收益300万元 B.营业外收入300万元

C.递延收益200万元和营业外收入100万元 D.资本公积200万元和营业外收入100万元 【正确答案】 C

8.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A.营业外收入 B.计入当期损益 C.其他业务收入 D.递延收益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9.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计量。

A. 名义金额 B.评估价值 C.市价 D.未来现金流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10.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70%。20×7年1月,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200万元。20×7年2月,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140万元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A.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400 000 B.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贷:递延收益 1 400 000 C.借:其他应收款 1 400 000

贷:递延收益 1 400 000 D.借:递延收益 1 4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400 000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政府补助中的财政拨款的有()。A.增值税出口退税

B.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 C.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

D.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2.关于政府补助的计量,叙述正确的有()。

A.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B.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可以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

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不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如该资产附带有关文件、协议、发票、报关单等凭证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据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入账;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交易市场的,应当根据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如没有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交易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为1元。所以,选项E不正确。

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补助表现为政府无偿向企业提供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B.政府的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C.由于政府没有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的资产,所以减免税款等税收优惠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

D.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 【正确答案】 ABCD

4.下列情况中,属于政府补助的是()。A.增值税的出口退税 B.财政拨款

C.先征后返的税金 D.即征即退的税金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是对出口环节的增值税部分免征增值税,同时退回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征的进项税额。即本质上是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不能认定为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必须是直接取得资产,而这个选项所列情况无此特征。

5.以下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正确的是()。A.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到时计入当期损益

B.非货币性资产补助没有相关凭证中注明合理价值的应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C.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D.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递延收益也用来核算与收益相关、但其费用或损失计入以后期间的政府补助。

6.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有()。A.财政拨款

B.财政贴息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

C.税收返还

D.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正确答案】 ABCD

7.下列属于政府补助的有()。

A.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 B.增值税出口退税 C.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

D.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 【正确答案】 AC

8.政府补助中的税收返还包括()。A.先征后返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B.即征即退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C.先征后退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D.增值税出口退税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但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处理。

9.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补助的是()。A.直接减征的税款 B.先征后返的税款 C.财政拨款 D.财政贴息

【正确答案】 BCD

10.下列发放补助的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有()。A.财政 B.税务 C.世界银行 D.联合国

【正确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不容易分清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用于补偿已发生费用,还是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根据重要性原则,企业通常可以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金额较大且受益期明确的政府补助,可以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 对

2.政府给予企业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均属于政府补助。【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3.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如果没有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交易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应按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此时,应按名义金额计量即1元。

4.与政府补助相关的收益应该确认为“补贴收入”。【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与政府补助有关的收益最终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5.企业收到用于补偿已发生的政策性损失的财政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的同时,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此时,应该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6.直接减免的税款属于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直接减免等的税款政府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

7.政府补助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正确答案】 对

8.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9.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正确答案】 对

10.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正确答案】 对

第二部分 学习思考题

一、填空

1、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_____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能够_____;2.企业能够_____。

3、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_____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_____金额计量。

4、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_____法和_____法。

5、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_____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_____。

(二)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_____。

二、单选

1、下列属于政府补助的是:

A 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 企业从政府便宜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C 国际组织无偿援助

D 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

2、下列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A 税收直接减征、免征

B 税收返还

C 增加计税抵扣额 D 抵免部分税额

3、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下列科目:

A 营业外收入 B 营业外支出 C 管理费用 D 财务费用

三、多选

1、新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有:

A 核算口径有所变化。不再定义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捐赠行为

B 计量基础有所调整。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C 会计事项处理方法的变化

D 会计科目方面的变化。取消了“补贴收入”,增加了“递延收益”

2、下列不属于政府补助的是:

A 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 企业从政府便宜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C 国际组织无偿援助

D 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

3、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形式:

A 财政拨款 B 财政贴息 C 税收返还

D 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4、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下列信息:

A 政府补助的种类

B 政府补助的金额

C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D 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

四、判断

1、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无有条件的。

2、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属政府补助。

3、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4、我国政府补助准则采用了资本法。

5、政府补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6、政府补助不是企业经营收入,而是一种利得。

下载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讲_专题九,,政府补助及所得税(2)[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