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女性主义批评偏失
浅论女性主义批评的偏失
内容摘要: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主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偏失:政治工具性大于文学性;单纯以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衡量社会的发展;过分强调性别差异,导致二元对立;身体写作的突围方式失却社会关怀和缺乏自己的理论。这种种发展中的偏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论文关键词:政治性 社会地位 性别差异 身体写作 偏失女权主义文艺批评正式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之中,至今为止已经有3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广大西方国家广泛流行,而且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发展中一步步反思、修正,日趋多元化,趋于完善,为文艺批评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文本的女性化解读,使人们看到文艺并非孤立的学术和欣赏活动,作者的创作,再现角度,读者的阅读经验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政治色彩。这种批评形态打破了男性独占文艺批评中心的历史,使性别、种族和阶段身份在文艺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尤其使女性的性别意识得以彰显发扬。女性主义批评使一些国家本来沉睡的女性意识逐渐苏醒,充当了女性启蒙的先锋。的确,它的颇具启蒙意义的鼓动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念。代写硕士论文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效用层面都产生了举足轻重,无可非议的作用。但从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的角度出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存在着不得明显的偏失。
一政治第一性众所周知,文学批评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性理论,它必须是透过文学现象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高
度抽象化、理论化。文学批评理论必须确立它的本质属性,即文学艺术性的研究,这种从文学现象和创作实践中来的理论反过来必须作用于文学实践,促进文学这门艺术的发展,所以文学批评理论以促进文学创作实践为中心,必须明确清晰或隐喻含蓄地指出一切切实可行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文艺批评,我们从中其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的理论的政治性,似乎是宣传妇女解放的社会思潮或女性主义文艺批评运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围绕批判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或“他者”的展开,从改造社会角度,对西方的文化、社会、历史、政治等领域重新认识和评价,从理论上寻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试图用文学批评的方式为妇女的解放事业服务。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式,应该首先是文学批评,然后才是“女性主义”的。二者的次序不能颠倒,颠倒之后境界会大不同,而我们在面对的正是颠倒之后的次序。纵观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无一例外地都处处充斥着“女权”两个字,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满含血泪的控诉,很难找到其中有关于对文艺的探讨。它关注的不是“文艺”而是“政治态度”,正如主流的研究“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毫无疑问地首先是一种政治或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批评家谢里露吉斯特在她的文章中强调:“我对女权注意是否能够侧身学院派批评之中并不十分感兴趣;我非常关心女权注意批评家是否能够在妇女活动中发挥作用”①,由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政治第一的本质昭然若揭。
第二篇:冰心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与阐释
摘 要: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原型是由冰心的新女性思想和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形象组成。研究冰心的女性主义文学以及女性主义的批评与阐释有助于了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切入与共融流变关系。冰心提出的有关女性问题、女性身份和女性语体的话题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冰心 女性主义批评 阐释
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是将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放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语境下,并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诠释中国的女性作家与创作。在吸收与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础上兼具本土的文学与批评特色。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冰心的创作便开始揭示社会中敏感的女性问题,如女性的身份认同、边缘化地位等。冰心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超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同时也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女性主义文学的建构宗旨就是要在男性霸权主义的夹缝中努力寻求女性她们自己的文学价值,拓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路径,建立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与体系,从而实现文学中的两性和谐与发展。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极具批判性的文化思潮,将侧重点放在对女性自身价值与审美标准的重新树立和提升这一层面,并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从冰心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冰心在中国女性文学领域最早的对女性自我意识、女性形象塑造、女性话语构建进行了阐释。
冰心对文学的阐释具有一种进步的正能量,契合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界思想,进而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文学变革之风,她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身份的探寻和女性话语的构建。冰心时代产生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理性启蒙时期。在此阶段也涌现出了许多其他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怀有鲜明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她们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并都从不同程度上反叛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传统藩篱,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关注性别、阶级、生存等女性境遇问题,但有些理论仍然过于夸张,鼓动宣泄大于理性思考,与现实女性权益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关联。冰心则对妇女解放运动中的这些激进的想法提出反对。在这一阶段,冰心接触了印度哲学诗人泰戈尔创建的“爱的哲学”思想,正是“泰戈尔这种‘爱的哲学’,促成了冰心要爱一切人的泛爱主义哲学,彰显了她善良而又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她的文学世界里满是母爱、童真、自然之爱、人类之爱,爱与美成为她本人和她的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2]冰心在自己的诗歌和小说中提出用天真的心和母爱来补救悲观情绪和修正各种社会问题,在她看来,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无私的和永恒的:妇女有天生的爱感,没有妇女的爱,家庭温暖和社会和谐都将不复存在。同样,如果妇女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爱,妇女解放也不能得以实现。“把照耀历史的神圣光辉奉献给只有女性才具有的母爱上,是对男权中心主义的大胆反拨,是对女性生命价值的热忱肯定”。[3]冰心的新“贤妻良母主义”下的婚姻家庭观念深刻地表现出了她对现代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女性职责与现代家庭理想模式的构建,她的女性意识富于浓郁的时代文化特质,进而提供了一种“新女性主义”形象的范式。
冰心无疑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滥觞,她的作品与思想是中国女性主义启蒙时期的风向标。冰心的文学创作成为一种进步力量,冲击着新时期的中国文学界,刮起了一阵文学变革之风,不但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并且冰心将女性独立和自我身份认同作为家庭幸福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她的短篇小说《两个家庭》中描写了两位同窗好友,一个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另一个却生活愁苦、矛盾尖锐。故事中,家庭和睦的亚茜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会翻译、理账等;而家庭不和的陈太太是个官宦小姐,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不理家政,丈夫死后更是债务累累,生活拮据;她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也有所不同。“冰心理想中的家庭主妇是像亚茜那样的女性青年知识分子,在婚前要接受完美的教育,在婚后则是能体贴丈夫、会教育孩子的贤妻良母。冰心极不喜欢那种娇慵、懒惰,不理家务,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4]亚茜便是冰心塑造的“新女性主义”形象的代表。冰心通过《两个家庭》将“新女性”形象置于备受压抑的传统男权社会与政治语境中,旨在提出女性的教育问题,并揭示良好的教育对女性婚姻家庭的重要作用,使女性得以建构经济上与精神上的独立意识,解构封建男权压制下的女性形象。从西方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冰心在其文学作品中着重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深度挖掘女性的自身特质,视女性为爱与美的正向化身,冰心的创作启蒙了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冰心说:“世界若没有女人,真不知这世界要变成怎么样子!”这是冰心崇尚赞美女性,倡导两性平等和谐之心声。冰心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较之以往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她笔下的人物超越了封建女性那种三从四德,红颜祸水的形象,表现了女性温柔端庄,勇敢坚毅的一面。冰心的小说中满是冰清玉洁的知识女性,她们虽不完美,却是真切实在的。通过这些知识女性形象上的投射,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的真善美以及女性“爱与牺牲”的典范人格特征。冰心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和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主义新形象,她把女性同社会和国家紧密相连,体现了加快女性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妇女解放问题在“五四”运动中第一次被提出,而冰心觉醒的女性意识则在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中萌生,并开始了对女性文学发展道路及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冰心书写了一系列“妇女问题小说”,虽未能给予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却向社会揭示了女性生存的不幸。小说《是谁断送了你》,女主人公怡萱在叔叔的帮助下,终于得到父亲的允许进入学堂,然而却误因一封信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最终枉然殒命。怡萱是觉醒女性的代表,她追求思想自由、精神解放,却因一封正常的约信而被父母冤枉,愤恨而死。正是封建礼教使得她最终没能摆脱命运的悲剧,这里的封建礼教不仅包括她的父母,写信的人以及她自己,还包括封建文化的束缚和道德传统的禁锢。又如《最后的安息》中的翠儿,《庄鸿的姊姊》中的庄鸿的姊姊,《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的英云都是封建礼教迫害的牺牲品,冰心借以这些女性的悲惨遭遇达到反封建的目的。此外,这些聪慧贤德的女性人物身上烙有封建意识的隐忍与懦弱,面对封建束缚与压迫,她们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选择逆来顺受。严苛的封建制度迫使旧式封建意识在女性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拔除,女性主义文学若要通过文学手段改变女性已有定向思维及其生存窘境,还必须踏过一条漫长而满是荆棘之路,方能取得丰硕成果。冰心是20世纪第一位把西方女性主义启蒙思想提升到哲学层面的中国女性作家。冰心滥觞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新女性形象的创作。冰心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小说、诗歌、散文都融合了她对社会的感悟与觉醒以及其思想与智慧抗争的经历,其中,冰心关于女性意识、女性主题、女性主义书写的作品备受学界的关注。“由于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原因,在长久以来的男权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意识始终占据着一种‘普遍性’。这实际上是指男性主宰一切,女性完全被排除在主动范畴之外的概念,女人无形中被固化为‘随从’和‘他者’,这种思想在已有的多数经典男性作家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5]而冰心的女性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囊括了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和对女性意识、女性独立人格的塑造,她的文学创作既充满着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内涵,又不乏揭示出深刻的历史指导意义,为理性启蒙时期的女性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并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之,冰心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写作表现出鲜明的女性观,并从多角度剖释了妇女问题。对冰心文学文本的研究过程即是对文学中男性中心主义的解构,对于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流变与发展大有裨益。冰心的笔触诠释着女性精神的细腻性、情感的敏锐性和审美视角的独特性,她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作家。从冰心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渐进历程,冰心用自己锋利的文笔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研究与发展。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看,冰心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滥觞,她推动了中国女性觉醒、解放、平等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军,孙静.冰心笔下女性形象与女性主义批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6.[2] 金洁.冰心与泰戈尔[j].中外文化交流,1993(5):39.[3] 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55.[4] 肖凤.冰心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76.[5] 王军,韩林耕.男人笔下的女人 女人笔下的自己――试论西方男女作家不同的女性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5):52.[6] 李玲.评新时期的冰心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作者简介:王军(1959―),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女性文学;石瑞,女,(1988―),吉林松原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三篇: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认识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第一次女权运动兴起于世纪中叶。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 ①争取女性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③争取女性就业权。
1949年,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发表了《第二性》,为女权主义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波伏娃在她的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性,即男性,女人被看作是男性的偏离,因此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认为“女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人类文化造成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因此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不是单纯生理的、心理的或经济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详细地分析了社会文化弱化女性的过程,指出在父制下女性永远是次等的,因而是“第二性的”。此书被誉为“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圣经》,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高潮提供了理论武器。女权主义的理论特点
要准确地把握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学者们基本上无人去尝试。女权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男性所主导的其他所有政治思潮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权主义的特征无限多,从而无法充分而恰当地予以归纳,只能就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作些粗略的描述。
(1)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作为一种女性思潮,女权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代表着女性的利益并为妇女争取权利,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大多数是女性。因此,女权主义是一种妇女自己的思潮。有的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虽然也有男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并为此而作出一定的贡献,但他们只能成为女权主义的支.持者,而不能成为女权主义者。
(2)女权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的意识形态,而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常常从其他流派吸收理论营养,并与其他政治思想结合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绿色政治、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后现代主义等政治思潮的影响下,女权主义内部形成了自由女权主义、社会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浪漫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等政治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众多主要流派。他们各执一端,相争而又互补,无一能够代表整个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想米源多元化与社会民主主义、绿色和平主义颇为相似,甚至比它们走得更远。
(3)女权主义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一方面与传统政治思潮尤其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思潮相比,女权主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情绪的宣泄远远多于理性的思考。方法论不明确,甚至不讲究;逻辑不清楚,推论时断时续;语言、甚至数据高度夸张,牢骚、乃至咒骂比比皆是;观点(包括结论)自相矛盾,缺乏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另一方面,女权主义的文献直抒胸臆,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越来越多的女权分子相信,这种模糊思维取决于女人自身的生理条件,因而在心理上势必有别于男人,其直觉往往压倒理性。
(4)女权主义与其他男性理论相比,体现出强烈的温和色彩。无论某些女权流派或者女权分子如何激进,如何呼唤妇女解放、女权革命,甚至大谈性别战争,却从来没有任何女权主义理论代表鼓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即使实践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抗性群体破坏活动,也不过纵火而已。其明显的原因在于暴力不是女性的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就人类的生活和延续而言,两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因而在斗争的向时,双方还不得不谋求妥协。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前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仍然十分活跃,涌现出大批理论著作,其中美国妇女B·弗里丹的著作《女性的奥秘》起了运动先声的作用,她发起的“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an,全国妇女组织)后来达到240多万人,成为西方最大的妇女团体。继《女性的奥秘》之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理查兹的《怀疑一切的女权主义者》1982,G·斯蒂奈姆的《愤怒的行动和日常的反抗》(1983)欧金的《性别、正义与家庭》1990)等,她们的思想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继续坚持男女两性具有相同理性 在人性论这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上,自由女权主义认同传统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持一种理性至上的信念。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把人的活动分为理性和感性两个相互冲突的领域,并认为理性高于感性,人类有能力区别于、并且优越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但传统自由主义只是将理性的桂冠戴在男人头上,认为男性具有勇敢、自信、开放、进取、宽容等一系列相关的优点,而女性不具有理性,或女性的理性低于男性,女人常常在“冲动(感情用事)”的标签之下,同怯懦、轻浮、琐碎、蝙狭、封闭等一系列缺点联系在一起。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历来不接受这种流行观念,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继续坚持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两性理性无差异”理论,认为两性的本质、尤其理性的基本特征没有太大的区别,男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社会舆论对两性的不同理解实属男性的产品,甚至就是排挤、压制妇女的借口。正如密尔所说:“现在被称之为妇女的天性明显地是人为的事一一在某些方面是强制压迫的结果,在另一些方面是不自然的刺激的结果。”(二)男女两性应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得到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当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西方传统观念出于性别偏见,认为妇女天生软弱无能,仅仅适合有限的特定职业,例如医务、服务、文秘、教师等等。而不能从事投资、政治、传教等工作,更不用说军事、警务等需要高度体能和胆量的行当。在同一个部门或者单位,两性有明确的“分工”,男性员工大多待遇好、地位高,女性员工恰恰相反。即便在所谓适合妇女的领域,两性也有明显的主从之别。例如在医院,院长、科主任和资深医生大多为男性,女性主要充当护士;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文科的近500名资深教授竟然是清一色的须眉。事实上在就业和竞选活动中,如果男女两名对象或者候选人能力相当,女性一般都会“莫名其妙”地失败。这一切,传统上就连自由派的男子都觉得天经地义,认定女人其实最适合在私人领域持家,而不是在公共领域驰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从更加彻底的理性主义出发,执着地追求性别平等,或者性别正义,因此而得名“平权女权主义”。她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除了生理构造之外,两性在责任、命运、活动方式等其他方面没有区别,因此,反对对妇女的任何歧视,要求摆脱“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突破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的限制,进人在传统上由男人把持的公共领域。渴望享受与男性同样的个人理性选择以及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种人权、待遇和机会,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进行公平的、公开的竞争,以取得自我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在教育方面,自山女权派一向反对传统的、带有歧视性的性别隔离制度,要求两性实行内容一致的混合教育,以充分发掘妇女的潜能口“不仅男女两性的德行,而且两性的知识在性质上也应该是相同的,即使在程度上不相等。”在就业方面,强烈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对两性一视同仁,绝不能出于性别原因而排斥妇女。她们相信,妇女的解放还能让男人摆脱养家糊口和保卫祖国的重负,从而解放自身。
(三)改革不公正的法律与教育体制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不如男性,是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妇女应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和相应的法律改革。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她们认为,美国基本上是遵循对所有人一律给予公平和自由的原则的,只是这种公平和自由还应当进一步扩展到妇女身上。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及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推动下,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同工同酬法案”,20世纪60年代末,又对民权法案作了修改,把雇佣中禁止性别歧视的内容列人了法案;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全国妇女组织(NOW)又掀起了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的运动,要求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规定“合众国或任何州不得以性别为由,剥夺或限制法律所规定的妇女的平等权利”。迄今为止,美国宪法修正案共有26条,所以“平等权利修正案”又被称为宪法第27条修正案。早在1971年和1972年,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这项修正案。但是根据规定,宪法修正案还必须得到美国50个州中3/4的州即38个州的批准,才能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但是到1978年为止,这项修正案只得到35个州的批准,为此,国会不得不将批准的限期从原来的1979年延长到1982年,但到1982年6月30日为止,支持此修正案的州仍然只有35个,因此这息。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两党的候选人都曾对此项修正案发表看法。虽然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阻力很大,但女权主义者还会继续斗争下去。项修正案只得被废弃。尽管如此,美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从未止.(四)认同现存的政治秋序及价值体系 自山女权主义形成2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西方女权运动中最大的流派,并且为异性所领导的主流舆论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立场温和,基本认同现存的政治秩序及其价值体系,承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比较容易同其他利益集团达成妥协。
第四篇:浅析女性主义
学号: 20095021234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前言................................................................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5
(一)社会科学领域..............................................5
(二)文学创作领域..............................................7 参考文献............................................................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诱因。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从妇女所受压迫的根源、妇女产生、妇女解放途径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他们的妇女理论,并为当时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起源角度考察妇女问题,认为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产生,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有了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姻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姻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是财产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会,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打猎,妇女采集具有稳定性,妇女劳动对部落生存至关重要,而妇女由于身体所具有的生殖功能使其获得无比优越的地位。在群婚制和早期对偶制社会中,妇女属于自由和受尊重的地位,家庭是主要生产场所。野蛮时代人类向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发展,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家庭外生产胜过了家庭内生产,男子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改变了男子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继承制的改变。母系制被废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私有制出现,男子依靠经济统治支配新的家庭秩序。一夫一妻制是在野蛮时期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对偶家庭中产生的,它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要求生育确凿无疑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父亲的财产。而恩格斯通过考察古代社会得出结论,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并存,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延续,男子凭借财产的掌握控制了妻子的身体,而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公有制的建立,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妇女没有压迫,也就没有妇女解放运动。因此,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家赞成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但她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并不意味着消灭对妇女的压迫。“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有更多的平等机会。但是,若把社会主义国家中妇女和男子的情况相比,妇女往往还是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这使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怀疑:一个由男子领导、男子下定义的革命是否会认真考虑妇女的需要和利益”。所以对妇女的压迫既表现为阶级压迫,也表现为性别压迫,妇女的解放也只有通过反对性别和阶级压迫来实现。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经济分析法不能完全解释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根源,她们还从文化、生理、种族等其他方面加以分析。肖瓦尔特从文化的研究模式中吸取女子的肉体、语言和心理的观点,把他们放在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她对人类学家阿登那(Edwin Ardener)夫妇提出的女子文化模型高度评价,肖瓦尔特认为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圈子同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后者包容,而一个主宰集团可以确定多个失声集团,如一个美国黑人女诗人的文学属性就由男性白人主宰集团和失声的女子文化、失声的黑人文化几个集团形成。法国女性批评家吸收了精神分析学的思想从女性生理角度弘扬女性生理特征和欲望,对女性生理受压抑受贬损的文化偏见进行批判,伊利格瑞认为女性具有多个性器官,长期以来对男性阳物标榜是女性受歧视的根源。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一)社会科学领域
女性主义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女权主义者要求男女地位平等,而这就要求她们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评判和斗争。
女性主义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模式的批评来完成的。女性主义
认为, 主流社会科学的规范模式是由男性创造和规定的, 从其研究领域和对象、主题和内容、方法与结论等各方面来看, 都是符合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 因此与父权制文化之间结成了内在的联盟。它过于注重男性所关注的领域和议题, 忽视和排斥女性的经验和情感, 使女人和女人的世界成为社会科学中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同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科学总体上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从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权力体系和主流男性群体的利益出发, 而不顾及女性作为边缘群体的感受和判断, 因而充斥着男性霸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女性以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通常被排除在外, 或加以贬抑, 女性经验的无形化、边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女性主义认为, 男人和女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 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以及男人和女人对生活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如社会劳动分工制度将男女职业隔离开来, 家庭生活也给男女安排了不同的角色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男人和女人并非是这个社会的平等参与者, 因为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而社会科学往往忽视这一点, 把针对男性样本的研究发现概推到全体, 漠视女人切身的领域与议题。例如, 关于“工作”的定义, 往往局限于以男性为主的就业市场上的有酬劳动, 而以女性为主的家务劳动既没有报酬, 也就不算在“工作”之列。女人在家庭中作为家庭主妇所做的大量无偿工作, 都被视为女人的一种“天职”不加过问, 因而也就很少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正式议题。女性在家庭结构中的地位没有受以足够的关注,或者说, 社会科学有关这一议题的研究是以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女性主义认为, 社会科学中女性和女性经验的无形化, 并不是研究对象和主题上的简单疏漏, 而是因为社会科学从价值取向上看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的划分依据是一种与性别隐喻 相对应的意识形态, 其中包含着男尊女卑的价值等级观念, 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这种两分法的性别意识形态规定了男女之间差异的先天性和重要性, 它将文化塑造的社会性别观念归之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 从而确立了社会性别制度、角色分工、性别身份等存在的合理性, 为男人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支配地位和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压迫和从属地位提供了辩护。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中的男性霸权是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男性霸权相一致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西·史密斯认为, 社会学之所以无视女人和女人的经验, 就是因为女性被视为情绪化的、非理性的, 女人的经验被视为主观的、不真实的, 因而不能作为构成知识的基础。社会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男性的所谓普遍经验的基础上, 其勾画出的世界恰恰是男人眼中被歪曲了的世界。因此在女人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所发现和感受的经验与考察这一经验世界可用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离。同时, 由于男人和女人所处的两个世界以及作为知识构成的两种经验之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 男人构造的世界对于女人的生活世界来说具有某种权威作用, 它构成了这个社会统治关系的基础。“那些使社会学受制于男人所支配的社会结构的制度, 也就是那些让女人受困于被压迫境况的制度。因此要打开后一种锁链, 就必须先解除前一种锁链”。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 而且是用来证明这种意识形态的正当性并使之理性化的一种手段。男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社会学所推崇的概念框架以及为统治所需的知识类型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幸的契合。
因此社会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统治实践的一部分, 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性别统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帮凶。
(二)文学创作领域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他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写作方式。
“五四”以来,中国女性小说的母性主题分化为讴歌神圣母爱与反思母性缺陷两条线索。新时期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化观念与文本创作的影响下,前一条线索发展为母女结盟、共同反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后一条线索则体现出消解母性神话、挖掘女性人生复杂性的特征。表面看来,这一特征与西方女性主义回归前俄狄浦斯阶段的母性家园的精神指向相对立,从本质上说却与它殊途同归,并更具中国本土特色。
总之,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创作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父权(即夫权)形成的原因和基础、实现性平等的方式等问题,人们见解纷纷。但均承认性压迫和性剥削不能以两性生理差别为依据,而是一种社会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两性的利益实际上难以分割,女权主义从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潮,而是分散于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同思潮之内,作为后者的组成部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高明月.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N].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6卷第1期
[3]吴小英.女性主义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44——94页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五篇:女性主义读后感
女性主义读后感
10社法吴梦瑶108328119
读了李银河教授的有关女性主义的文章,让我不禁想到李阳家暴的事件。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传出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他的名人身份,让家庭暴力这个往往隐藏于家里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自发生事情这些天来,李阳一直在高调接受访问,而他的妻子kim一直保持沉默,后来她勇敢的说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只有说出来,才能寻求帮助。
这不经让我们想到女性的维权。受暴妇女要勇于寻求帮助,现在虽然帮助还有待于发展,但是我们从各级的妇联以及其他的妇女组织,通过热线、通过其他的办法,帮助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家暴这个事情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家庭也不一样,家暴我们说起来容易,对于受暴妇女来讲,她有经济的考虑,有孩子的考虑,有夫妻感情的考虑,有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有的感情可能很差,破裂了,有的她以为感情并不是那么差,只是丈夫脾气不好等等。所以我们是应该有很多的社区帮助,既要帮助受暴者,我们其实也有很多社区的行为,应该能够帮到施暴者。他也有一个理念的学习和行为的矫正等等。像李阳把女人看作工具,打心底里瞧不起女人。他认识他的妻子kim时,看中的是她的英语教学法,因而聘请她担任“美籍总编辑”数年。后来结婚,“美籍妻子”这一招牌,在需要的时候就亮出来,不需要时
就不闻不问,乃至他妻子说自己是“准单亲妈妈”。李阳长年不回北京的家,把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事务全丢给妻子,她吃苦耐劳。李阳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妻子,女人只是他迈向成功的阶梯。纵容家庭暴力的,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都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都是起着维护女性权益的重要意义的。我们从来没有人认为打老婆是个好现象。所以,有些人是找借口,以为男人是事业为重,为了事业甚至于可以牺牲老婆,牺牲家庭,我觉得这个都不能拿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的东西,中国文化里面是反对这个的。中国文化我们也要看文化的主流,我们的文化不纵容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