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论文
论文关键词:国俗语义 汉英对比 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
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因此在翻译“looktoone’slaurels”和“winone’s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比如“justsoso”和“不过尔尔”;”A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第二种如“toburnone’sboat”和“破釜沉舟”;”t0one’sheart’sdesire”和“称心如意”等,这些习语形式不一,但是表达了相同的内容。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国俗语义差别对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部分一致时的翻译
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存在只有部分一致或相似,也就是说,对应的国俗同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此时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语境,对词汇意义进行分析,而后选择翻译策略。
植物词。willow(柳):从前英国人戴柳枝编成的帽子表示哀思,英美许多文学作品中,就用willow来象征因失去心爱的人,尤其是恋人而感到的悲伤。“柳”在汉语中也有“离别”、“忧渤”、“苗条”、“避邪”等国俗语义。古代送别诗中,常以“折柳赠别”或以“折柳”代称送别,其中蕴含着诸多令人神伤的离情别绪。同时汉语中也用“柳姿”形容女子姿色,又用“柳”比喻女子眉毛纤细、身段苗条。这在英语中就会显得奇怪,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述,在翻译时要注意。
习语。在习语方面,汉英的对应词上出现了一种不对等的部分对应,即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的却是相同的国俗语义。例如,“torobPetertOpayPaul”和“拆东墙补西墙”,“thekissofJudas”和“口蜜腹剑”,“tospendmoneylikewater”和“挥金如土”等等。习语国俗语义上的相似,可以使得译文的传神达意更加的到位。3 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时的翻译
基于以上谈到的两点,我们不难想到在汉、英语言的对应词中,会有一部分词汇的国俗语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时作者最好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植物词。“Apple(苹果)”一词在汉语中与“平安”谐音,因此中国古代新娘出嫁坐花轿的时候要手捧苹果,意蕴平安。而在英语中,对“a11appieofdiscord”的翻译应为,引起不和的因素。在希腊神话中,竞美的三位女神为争夺它而引发特洛伊战争,因此有意为引起不和的寓意。
习语。英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褒义,如loveme,lovemydog;luckydog;dressedlikeadog’sdinner。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上英语俗语应翻译成:爱屋及乌,幸运儿,穿着极为讲究等。汉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时的翻译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其独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包含的文化蕴涵是来自于另一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者不明了或者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包含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典故知识的习语。此时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的目的分别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植物词。竹(bamboo):“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关系。古人常用“高风亮节”概括其品性,象征“正直、坚贞、有骨气”等高尚品格。如《孔子家语》曰:“山南之竹,不博自直,斩而为箭,射而达”,以此教人正直、坚强。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竹子便成了活跃的喻体,如“势如破竹”、“功垂竹帛”、“胸有成竹”、“竹篮打水一场空”等等。
习语。汉英习语空缺主要出现在宗教、文学和神话等方面。例如“theAchilies’heel’’;“theTowerofBabe”等在汉语中均找不到相应的对应,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则要通过上下文进行解释,分别译为“致命弱点,薄弱环节”和“空想的计划”。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其独特性,作为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进行蕴含文化民族语义的词汇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颖:中英动物语汇及其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2002(1).[2]潘红编著,英汉国俗语义例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4]张培基,英语颜色与翻译[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
第二篇: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从归化的角度分析《飘》的中译本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A Masterpiece “Stolen” from the Past—Intertextuality Analysis of The Great Gatsby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Light of Chines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永恒的精神追求—《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分析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从惩罚角度看中美育儿观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 88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89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 92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93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94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95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98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99 性格趋向对英语口语习得的影响 100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01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Reflected in Oliver Twist 104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105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 106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 107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08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10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 112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 114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15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117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 121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22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123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2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 125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Island Literature from Lord of the Flies 126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127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
An Analysis of Two Women in the Film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Victorian Woman vs.Modern Woman 131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2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133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35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37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139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14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 141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霍尔顿的人生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存在主义解读 144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 146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47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149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50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151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52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 153 跨文化背景下中德谈判方式的比较
154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55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
156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5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158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59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160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61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 162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163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 164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 165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166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67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168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
169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70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1 中西方关于萨达姆之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2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
173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74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
17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176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77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78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17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80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81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182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83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84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185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186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18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 188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189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190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191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92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93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194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 195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96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97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198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 199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 200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第三篇:国俗语义与中学语文教学
国俗语义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 朱晓林
【摘要】语文教师对国俗语义的漠视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品味的下降,聚焦文本中关键词语的国俗语义,培养包括意味感、意义感、意图感、民族文化感等在内的“国俗语义感”,应当而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键词】语文教学;国俗语义;国俗语义感
一、引子
综观新课程下的语文教育,课堂活动丰富了,然而理解却往往肤浅了。笔者曾听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执教《前赤壁赋》的镜头:课堂讨论正酣,开始了对“美人”的探究,有的学生说“美人”就是“美女”,有的学生说“美人”就是苏东坡特别亲近的一个女人(朝云),有的学生说“美人”就是苏东坡牵挂的人,教师没有深究,讨论草草了事,探究浅尝辄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未重视或不懂得词语的国俗语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词语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语义指向,而这种相对稳定的语义指向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如自屈原赋予“香草美人”以“美政理想”的意义之后,后代文人骚客便不自觉地用“香草”或“美人”来比喻理想的追求。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就是以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他忧国忧民以及希望能重返君王身边的心情。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京师迢远,志向模糊,“美人”指国君也好,喻理想也罢,总之“美人” 二字已经带上了除了实指意义之外的特定含义。“美人”是指苏东坡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难怪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可见,抓住文中重要词语的国俗语义,语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二、什么是国俗语义
国俗语义一词最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提出。王德春教授在深入研究国俗语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门“国俗语义学”,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所谓国俗语义,就是词语在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民族文化语义。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①所谓国俗词语,是指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气质等有关,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是语言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如“蝉”有“解脱、逃脱”“高尚、淡泊”“失意”“幽怨”“静谧”“悲凉”“秋天”等国俗语义;“杏”有“医界”“女子居室”“农耕信号”“仙意”“吉祥”“隐遁”等国俗语义。对国俗语义的揭示和研究,对语文教学的改进、对中华文化的发扬有着重大意义。
发掘词语蕴含的文化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循环解释”在起作用。理解总是从局部开始,再延及整体;可是局部的理解又必须在整体的观照下才能展开。整体的意义是确定局部意义的前提,而局部意义又是构成整体意义的基础。对于一个文本而言,这个文本是整体,其构成单位,如字、词、句、段是局部;如果考虑到文本是在作者的情意和时代文化(包括其他文本)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那么独立的文本就是局部而文本所属的作者情意和时代文化就是整体;如果再考虑到作者的情意也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具体显现,而整个时代文化又是有历史传统的,那么相对传统而言,时代文化就是局部而整个传统即为整体。对于解释者而言,当解释者去理解文本,或者说与文本展开对话时他们就结成了一个整体,而文本则只是个局部;解释者又处于他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处境之中,文本——解释者相对来讲也只是解释者所处时代处境的局部,而解释者的时代处境就是整体;解释者的时代处境相对于整个传统来讲又只是局部,而传统是整体。在这些局部——整体的关系中,没有谁是终极的局部,也没有谁是终极的整体。谁都既是局部又是整体。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既影响了语言,其本身又积淀在语言当中。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语言其实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它蕴涵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积淀着特定的背景和情感。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国俗词语的选择,重视国俗语义的教育,从相关的语句、从作品的上下文、从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去深入地挖掘和还原语言的民族文化含义和民情风俗色彩。
三、国俗语义感的培养路向 1.还原国俗词语的意味感
诗歌教学,尤其是古诗教学,要还原词语的国俗语义。比如,鉴赏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歌描写宫女深居宫中的孤独生活,抒发宫女失意凄凉怅惘的情绪,写得清新爽朗,意境深远。为了表现这一情感向度,诗人往往选择与之对应的时令、意象和典故。如题目“秋夕”,“秋”有悲凉的国俗语义,历代诗歌如“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湖海蹉跎感岁华,满腔秋思系蒹葭”(周咏《秋怀并留别湘芙蓉》),“脉脉怀春情,悄悄惊秋怨”(党怀英《西湖芙蓉》),“秋风秋雨愁熬人”等等,无不与“怨恨、忧愁、思念”联系在一起。接着看“轻罗小扇”,是夏天用来取凉的薄绸团扇,因此“秋扇”有“弃妇”的国俗语义,如“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中“弃捐箧笥中”的“秋扇”就比喻色衰失宠的弃妇;又如“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范摅《云溪友议》),“秋来纨扇合当收,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家谁不逐炎凉”(唐寅《秋风执扇图》),可见“轻罗小扇”象征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再看“流萤”,指飞动的萤火虫。古人认为有“腐草为萤”一说,认为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处有萤火虫,如“萤火穿白杨,中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朝日出则萤烛幽也”(葛洪《抱朴子》),可知流萤,使深宫倍加凄凉。最后看“牵牛织女星”,这里实际上是用典,可从“七夕、鹊桥、牛郎、织女、星桥”等词语审视其国俗语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宫女仰望牛郎织女,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唤起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但是,她的牛郎何在?徒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了。“文本的性质大同小异,它们在原则上有意识地相互复制或全盘接受。”③抓住国俗语义,全词境界全出。
2.比较国俗词语的意义感
众所周知,汉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因多义而造成的消极影响。比如对毛泽东的《沁园春春·长沙》中“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理解,教材都将“粪土”看作意动用法,释为“把„„看作粪土”,即把“粪土”理解为我们现在的常用义“粪便和泥土”。其实“粪土”一词古已有之。《论语·公治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德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欤改是。’”现代成语“朽木粪土”即源于此,意为“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因此我以为毛泽东同志认为“当年万户侯”都是些高爵显位和腰缠万贯,而没有真正才能的无用之人。尽管将“粪土”理解为“粪便和泥土”也能表现毛泽东对“万户侯”的蔑视,却难以体现出毛泽东伟大志向的追求,即毛泽东追求的是能够拯救中国、关心国运、领导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更高精神境界的“当今万户侯”。只有将“粪土”理解为“无可造就的人”,才足以体现毛泽东的英雄本色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冲天豪气,不仅自然引出下文“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且巧妙呼应了上阕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文学教学不但要从看来相异的文本中看出相同的地方,还要从看来相同的词语中看出相异的地方。比如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风流人物”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该词时,就拿李白的《赠孟浩然》中的风流作比较:“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歌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诗中的“风流”是指孟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反观《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之“风流”又有何所指?课文注释将“风流人物”释为“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笔者以为不妥。因为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帝王并非都“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显然这里的“文采”“风骚”并非仅仅指文学才能。只要翻看毛泽东早期的文摘《讲堂录》中的一则,即可窥其一斑:
王船山(谓)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破仑)翁,豪杰也,而非圣贤。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④
结合资料再读《沁园春·雪》,就可懂得毛泽东说历代帝王只会“办事”,只是“一代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指他们在“传教”方面的逊色;而“风流人物”是指“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是“百代帝王”。明乎此,才能更深刻地体验到词尾这句点睛之笔所蕴藏的豪迈气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李白的《赠孟浩然》同属豪放派,但“风流”的国俗语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准确地品位关键词语的国俗语义,才能走进诗歌教学的堂奥。
3.探究国俗词语的意图感
抓住词语的国俗语义,不仅仅是走进文本的关键,而且是触摸作者意图的捷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选用富有社会文化意义和修辞联想色彩的国俗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国俗词语来领会文章内涵的过程。巴赫金认为任何一个表述都“要有某些先前的表述的存在,而他此刻的表述就要同这些表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每个表述都是其他表述的的组织起来的十分复杂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⑤加达默尔说得更直接,“理解一个意见就是把它理解为对某个问题的回答”⑥,文本其实就是对某个问题的应答,而话语的应答性最集中地体现在与先前已经存在的话语的呼应关系上。下面以散文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香港作家小思的《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作者由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到“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情绪的变化全由蝉的生命意义决定,“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其实,作者选择“蝉”作为生命感悟的载体,还有更深的意图。“蝉”的国俗语义主要有:(1)正因为“咽秋无数声”,传递秋的信息,“蝉”遂可代指“秋天”。(2)悠悠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故蝉声可表“静谧”和“悠闲”。(3)蝉栖息高枝,餐风饮露,被赋予“高尚、廉洁、淡泊”的喻意。(4)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可知“蝉”有“患难、失意”之意。(5)《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吓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蝉”为齐女,有“幽怨情思”之意。作者选择这些“蝉”作为生命感悟的载体,有何意图呢?与上述国俗语义相对应,恐怕作者有如下的意图。首先,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蝉在执着地等待,不正是作者宽恕的原因吗?其次,“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而蝉声又可表“静谧”和“悠闲”,在矛盾的背后是明吵暗静的统一,为下文的“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作了背景准备。再次,蝉的生命意义让作者肃然起敬,这与蝉的“高尚、廉洁、淡泊”的国俗语义是一脉相承的。最后,“蝉”有“患难、失意”之意,“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这种“患难、失意”的生命历程,更凸显出蝉的生命意义,这是一种反向作用,形成了艺术的张力。
4.区分国俗词语的民族文化感
也许有人会说,国俗语义感只能用于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没有什么作用。对此,需要澄清的是,经过千百代人的创造和积累,各国也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的词汇和语义体系。由于时间距离和历史环境造成的词义变化以及对作者个性心理的不了解而形成隔膜,使得解释产生误解,因此必须通过批判的解释来恢复文本产生的历史情境和揭示原作者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尽管当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着重心转移和范式重建的趋势,越来越体现出读者的地位,但是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形象的文化差异,紧扣该民族文化的特质的解读总是更加合理科学的。比如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也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南斯拉夫母亲不仅为苏联青年堆好了坟堆,而且用她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点在他的坟头。显然,蜡烛是情感的焦点。在西方,过生日点蜡烛是一种习俗,在生日蛋糕上点上与岁数相应的“生日蜡烛”,唱起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就显出庆贺生日的欢乐气氛。同样,中国过去在婚礼中点蜡烛表示喜庆,并于红烛之上加上龙凤彩饰,以增添热闹气氛,是为“花烛”。花烛除点于婚礼场合外,还点于新房之中,是为“洞房花烛”。“花烛”遂可代指结婚。“洞房花烛夜”即为“新婚之夜”。“蜡烛”的这两种国俗语义在东西方已经融为一体,南斯拉夫母亲拿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蜡烛,点在坟头,失却的是喜庆的氛围,营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悼念气氛。由于“蜡烛”本是自己结婚的花烛,而今经过45年的时间跨度,花烛用于对一位非亲非故的苏联青年的悼念,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情感对象发生了转移,而这种转移无形中意味着“小家”已经上升到了“大家”,因此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哀思的寄托,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需要指出的是,这篇通讯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所以对“蜡烛”国学探究应立足西方的文化背景。尽管东西方对“蜡烛”的国俗语义有重合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比如“风前之烛瓦上霜”中的“烛”形容垂死的老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不仅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绵绵的爱情,而且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质。如果用这些中华民族文化色彩有关的国俗语义来理解西蒙诺夫的《蜡烛》,以为这篇文章是影射南斯拉夫母亲的风烛残年或者赞美苏联青年的奉献精神,可能就偏离了轨道。这样理解,如果从“读者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倒也无妨,但是若从“文本理论”或“作者理论”来解读,也许正本清源会更恰当。
四、尾声
国俗语义感就是对国俗词语的准确快速的感受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艰苦的训练,特别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这种引导就像用温火熬药一样,快不来,慌不得。洪镇涛老师曾用中医、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来比喻语文教学。西医用科学的方法为病人治病,化验、诊治、消炎、手术;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的辩证施治方案,综合用药。西医的“科学医治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如西医治愈了病人的炎症却引起了胃病,中医的综合诊治能避免类似的副作用。中国哲学注重通融和谐,而西方哲学讲究分解实证。语文教学如同中医诊治一样,有自身的特点,当前语文教学的误区,就是因为试图运用西方科学方法来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而造成的。虽然我们也要学习一部分外国文学作品,但方法主要还应该是中国的。
国学语义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国俗语义方面的语感素质,不断修正、丰富和促进学生的语感图式,锲而不舍地雕琢学生的语感,使之不断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就能丰富和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感受能力。反之,忽视国俗语义的语文教学,词语的修辞色彩不能显示,词语的范围度大大降低,学生的言语能力就可能弱化。
参考文献: [1]王德春.一门新的语言学分科——国俗语义学略论.多角度研究语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67.215.[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4.111.[3]蒂费纳·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4]钱理群.名作重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41.[5]巴赫金.言语体裁问题.钱中文.文本、对话与人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52.
第四篇: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中式菜名的英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BB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 88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89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9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2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93 汉英导游词中国俗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94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95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97 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 98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99 丰田如何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商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01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02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04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105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106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07 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 108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10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111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14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 115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 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8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19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20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 121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122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成因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 125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27 Film Translation in the Horizon of Relevance Theory—Based on the Film Dead Poets Society 128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1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131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3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34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37 少儿英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138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140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麦格瓦分析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143 英文歌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145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46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147 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150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151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52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153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154 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研究网络英语新词
155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156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157 英汉隐喻中谚语的对比分析 158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15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16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61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62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语言
163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64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65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66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167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168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 169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70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171
172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73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174 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 175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
176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177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
178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79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180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181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2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183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184 《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 185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186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187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 188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
189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190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91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
19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3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194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95 An Analysis of David’ s Dual Personality in David Copperfield 196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197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98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199 谭恩美《喜福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20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中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2 《简爱》中女性主义之探究 从礼貌原则分析《飘》中人物性格 4 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6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创意中的影射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话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国外品牌翻译及其接受度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麦克白》的独白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对比研究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论英汉动物隐喻的异同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教父》中的人物形象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
浅析中西方综艺节目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人格分析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人物性格分析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4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76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 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 78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 80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82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83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84 英汉颜色词翻译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成长主题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98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美资跨国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文化冲突及其跨文化管理 10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02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103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从英剧《唐顿庄园》看英国贵族精神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06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07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108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09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111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112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14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115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117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118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119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20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123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125 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127 完美女性与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 12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130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 131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132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
The Features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English 13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探究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37 解读《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布兰琪 13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13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0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141 中西广告语中隐喻比较研究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Wil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43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14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146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48 中英文商标翻译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49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s 150 It的用法与翻译
151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
152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153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54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155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与翻译研究 1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7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58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159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 160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161 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的意识形态符码 162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163 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
164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 165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166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167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68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169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170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 171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172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173 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174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175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176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77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178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 179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
180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81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18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183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 184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
185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186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87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188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89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
19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191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192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America 193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94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195 中英足球体育新闻中的隐喻现象探析 196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197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198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199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