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最终五篇)

时间:2019-10-27 16: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

第一篇: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反生产工作行为;组织行为学

论文摘要:反生产工作行为对个人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反生产行为的特征维度及相似概念的比较人手,总结分析了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导致的结果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实证研究的成果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引言

反生产工作行为(counter1productiveworkbehavior,CWB)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20年代,科学管理成功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它是以工人的顺从为基础,权力集中于管理者,这导致工人高旷工等反生产工作行为现象。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先驱陈立教授(1902—2004)撰写的《工业心理学概观》,其中关于事故与效率的研究就涉及到反生产工作行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生产工作行为给组织带来了沉重代价。一些数据显示33%~75%的员工发生过偷窃、欺骗、怠工等行为,此外,这些行为也损害了组织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反生产工作行为已成为国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领域,得到众多理论视角的研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能够指导实践并且行之有效的相应理论架构尚不完备。本文通过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结构、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变量等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试图归纳和揭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2反生产工作行为结构

2.1反生产工作行为特征维度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员工损害工作绩效的行为,提出并探讨反生产工作行为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发展的必然。CWB是指在工作情境中有意危害或打算危害组织及个人绩效的行为。从定义上看,它排除了无意识造成的危害性行为,强调了CWB是一种个人蓄意损害工作绩效的负面组织行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对反生产工作行为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他们所提出的CWB主要维度有如下四种:

单一维度:Dalt0n和Mesch主要关注缺勤行为。Perlow和Latham主要关注苛待客户的行为。

二维结构:Hollinger提出财产性偏常行为(propertydeviance),包括错误地使用雇主财产,如毁坏财产等;生产性偏常行为(productiondeviance),指违反生产规范。Robinson和Bennett提出CWB—P、CWB—O,朝向人际的CWB简称CWB—P,朝向组织的CWB简称CWB—O,Robinson等认为Ho1linger的维度只包括了CWB—O。

三维结构:Neuman和Baron提出敌意行为(指与组织目标相违背的行为)、障碍(指妨碍行为)和公开攻击行为(指公开对组织及个人进行侵犯)。

五维结构:Spectorl6等学者发现CWB包括攻击、敌意行为、破坏、偷窃、工作疏离(withdrawa1)。破坏指损害或破坏属于组织的财产,工作疏离指工作时间比组织要求的少,包括缺勤、迟到、早退以及比预定休息时间更长。他们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开发了CWB五个核心维度结构量表。F0x和spector提出苛待他人、威胁、回避工作、破坏、蓄意行为。苛待他人指对同事和其他人的危害性行为,回避工作如工作拖沓,蓄意行为指偷窃。Fox等人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编制了综合的有64个项目的CWB五维量表。

综上所述,反生产工作行为是多维度结构,其中,敌意行为和攻击行为是它的核心维度。我们认为反生产工作行为是指损害组织合法利益的角色外的负面组织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破坏行为和态度构成。它是组织员工与工作有关的自主行为,所以不包括离职、罢工等行为。

2.2反生产工作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behavi0r),是指为了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需要而有意伤害社会并不被社会规范所认可、接受的行为。其外在特征,一是失范性,二是侵犯性。它和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有意危害组织的负面行为。两者又有不同之处:(1)反社会行为的客体包括了个人、公众和组织;(2)反社会行为的危害更深远,人格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

越轨行为(deviance),是指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可见,越轨行为的内涵是因“轨”而变的,在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则表现为生产性和财产性越轨行为,它们属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一个特征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越轨行为包涵的内容更为宽泛。

3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3.1工作满意感

许多学者非常重视工作满意感与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要想使员工对组织有较低的反生产工作行为水平,组织需要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激励方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水平。一项元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低导致员工更多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工作满意感高的员工趋于更少地发生偷窃、生产异常和旷工行为。Fox等人研究了CwB一0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相关系数为一0.45,且工作满意感与CwB一0,CwB—P有直接关系。Judge等人进行的重复测量(纵向)现场研究也发现,低满意度的员工会表现更多的反生产工作行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这是由于当员工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更可能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进而实施报复行为;根据互惠准则,当员工不满组织或上级时,他们可能还之以负面工作行为,如迟到、早退等。

3.2组织承诺感

现有研究表明,组织承诺感是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另一预测指标。Hollinger用社会契约模型研究了组织承诺感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关系,表明组织承诺感对反生产工作行为存在反向的影响。其他研究表明,组织承诺感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相关r=-O.28。高情感承诺的员工有较高工作动机,较少产生反生产工作行为。然而,高持续承诺感的员工绩效水平较低,更可能产生反生产工作行为。因此,对组织来说,可以从工作安全感、公平感、员工卷入程度等方面建立组织承诺感,减少反生产工作行为。

3.3公平知觉

一些学者对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关系作了研究。skar1icki和Folger指出,员工可能对不公平对待产生负情绪,比如愤怒、怨恨等;企图重新分配和做出一系列直接、间接的行为反应,比如偷窃、散播流言、怠工等。skar1ickid等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不公平知觉和报复行为的关系,不公平知觉是通过人格特质比如负性情感和宜人性做调节变量影响报复行为。另有实证研究证明,报复动机是不公平感影响反生产工作行为的中介变量。Fox等人发现分配式公平与负情绪和CWB—O显著相关,程序式公平与负性情绪、CWB一0和CWB—P显著相关。

3.4压力感

工作压力是指人们在工作中经历的与工作相关的不舒适感和疾病。研究发现高压力感与反生产工作行为中暴力、药物滥用、无故缺勤和偷窃行为的发生相关。一般地,来自组织的压力源与CWB—O的相关强于组织压力源和CWB—P的相关,人际冲突与CWB—P相关强于其与CWB一O的相关。Fox等学者在研究压力一CWB关系时,发现压力与反生产工作行为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是两者的中介变量,而工作态度中的情感变量的中介效应很弱,自主性没有中介效应。spect0r¨认为干扰个人目标的工作条件会引起愤怒感和挫折心理,随后产生CWB。在Spector和Chen的研究中进而发现挫折与人际侵犯和敌意行为显著相关。

3.5人格特征

现有文献都证实了个性特征与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相关人格特征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直接相关。例如,责任性、情绪稳定和宜人性是最有力的预测变量,而责任性是最有持续性的预测变量。

(2)个性变量与反生产工作行为有间接相关。例如,工作满意感是宜人性和CWB—O、CWB—P的部分中介变量,即个性指标和工作态度共同解释了反生产工作行为。

(3)二者关系受其他变量的影响。研究显示个性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相关在C由他人评定和由自我评定时不一致,这其中可能有些缓冲变量在起作用,如评定者来源、评定者教育水平等,其具体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6其他影响因素

Marcus和Sehuler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是反生产工作行为背后的推动力。缺乏自我控制,即不能考虑行为的长期成本,会导致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结果都趋向于认为负性情绪可能增加反生产工作行为,它与CWB一O和CWB—P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0,而且负性情绪是压力源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中介变量,负性情绪与所有压力源都显著相关。领导支持和群体规范等都会影响反生产工作行为。低水平的上级支持导致缺勤、酗酒等行为的增加。群体规范、特征也不同程度的同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还有研究显示,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和经济状况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其中,年龄是最有效的预测指标。

4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结果

有关反生产工作行为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工作绩效方面。Rotundo和Sackett提出了三种绩效领域: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工作绩效从工作行为角度可划分为任务绩效和非任务绩效。非任务绩效又分为两种不同效果的绩效行为:当主要关注积极的非任务行为时,一般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或关系绩效;当主要关注消极的非任务行为时,一般称之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员工可将个人与组织导向的绩效视为行为的不同目标,也就是存在个人与组织绩效不一致的情况。员工可能在组织上表现为反生产工作行为,而在个人方面表现为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对于反生产工作行为与绩效关系的强度仍需进一步考察。有一种观点认为,反生产工作行为作为适应性行为,未必对组织和个人是完全有害的,一些轻微的侵犯行为可能会改善情绪状态,进而起到调节的作用,最后改善绩效。

此外,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元分析发现二者只存在弱相关,但有人对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有中度负相关。

5未来研究方向

(1)纵观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在方法上很多都是采用横断面研究。用同事、上级评定方法自我报告相结合可以大大减少测量误差。但同纵向研究相比,它不能很好地了解组织变化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纵向研究对反生产工作行为及其起因和后果的评估也是可行的。而且用纵向研究法能进一步分析其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综合和发展相关的理论。

(2)一般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评定来源于自我报告、上级评定和同事评定,且大多数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从单一来源的评定可能因社会称许性导致较大误差。如上级评定可能受到观察机会的限制不能提供完全的信息,同时晕轮效应也会使结果打相应折扣。如果采用其中两种或三种评定相结合,则需要考虑各种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各自的权重。如何整合各种评估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3)加强群体水平、跨文化水平上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个体水平上的反生产工作行为,而群体、组织的分析也是有价值的。目前,除北美、欧洲外,其他国家还较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诸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否与反生产工作行为有关,中国文化背景下反生产工作行为是否具有独特性等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反生产工作行为作为一种自主行为,是组织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行为并不是即刻发生和具有隐蔽性,如何在人事决策中测评出员工潜在的OCB和CWB的倾向,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研究。

第二篇: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

机械班

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班组安全生产反违章,根据机具设备分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反违章工作是指机械班在预防违章、查处违章、整治违章等过程中,在制度建设、培训教育、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等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违章界定

第三条 违章是指在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国家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违反本单位及上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安全管理要求等,可能对人身、设备构成危害并容易诱发事故的管理的不安全作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条 违章按照性质分为管理违章、行为违章和装置违章三类。

(一)管理违章是指各级管理人员不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不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等的各种不安全作为。

(二)行为违章是指现场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违反保证安全的规程、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等的不安全行为。

(三)装置违章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对设备、设施、环境和作业使用的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不满足规程、规定、标准、反事故措施等的要求,不能可靠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第五条 违章按照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严重违章和一般违章。

严重违章是指可能直接造成人身、设备事故,或虽不直接对人身、电网和设备造成危害,但性质恶劣的违章现象。

一般违章是指对人身、设备不直接造成危害,且达不到严重违章标准的违章现象。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机械班班长应带头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原则,组织开展分管范围内的反违章工作,严格落实反违章工作要求,防范并严肃查处各类违章。

第十条 机械班每位员工都应自觉遵守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深刻认识到“违章就是事故之源,违章就是伤亡之源”,积极主动参与反违章,从我做起共保安全。

第四章 工作机制

第十一条 机械班应上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及时修订补充安全规程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能知识、安全监督管理等培训,将安全培训作为新入厂人员三级安全教育、从安全素质和技能培训上提高各级人员辨识违章、纠正违章和防止违章的能力。从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上预防违章。,第十二条 机械班班长应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鼓励员工自主发现违章,自觉纠正违章,相互监督整改违章。

第十三条 机械班对查出的每起违章,应做到原因分析清楚,责任落实到人,整改措施到位。在分析违章直接原因的同时,还应深入查找其背后的管理原因,着力做好违章问题的根治。

第十四条 机械班通过在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等形式,对查出的违章现象予以曝光。

第十八条 机械班应及时总结反违章工作经验,根据上级安全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组织开展“无违章企业”、“无违章班组”、“无违章员工”等创建活动,持续提升反违章工作水平。

第三篇:《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试题

《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

一、单选题:(共41题)

1.推进反违章工作目的是不断提高(A)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技能,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杜绝因人员和管理责任引起各类事故。A 各级人员 B管理人员 C班组人员

2.违章构成事故者,按照(B)、《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工作奖惩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A 《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 B《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 C《甘肃省电力公司现场反违章禁令实施办法》

3.(C)应带头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和实施《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主动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反违章工作。

A 中层干部 B公司领导 C各级领导

4.各级(A)是反违章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按月统计分析各类违章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A 安监部门 B运检部门 C基建部门 5.各级领导干部要重点抓好(B)。

A 装置性违章 B管理性违章 C行为性违章 6.管理部门要重点抓好(A)和行为性违章。A 装置性违章 B管理性违章 C行为性违章 7.班组和员工要重点抓好(C)的查处和整改。A 装置性违章 B管理性违章 C行为性违章 8.反违章工作实行(B)和分级考核的工作机制。A 统一负责和统一考核 B分级负责和分级考核 C统一负责和分级考核

9.对上级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由(B)单位负责分析违章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A 上级 B下级 C平级

10.违章记录作为(A)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A B季度 C月度

11.反违章工作实行(C)和违章曝光。A 处罚 B降岗 C说清楚

12.对上级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下级单位负责人(或违章个人)要向上级单位(A)。A 说清楚 B报告 C请示

13.上级对下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要利用摄像、拍照和(B)等方式真实记录违章情况,对违章进行记分,并在曝光台上进行曝光。A 报刊 B录音 C网络

14.省公司、地市单位建立违章(C)分析制度。A 报告 B处罚 C统计

15.省公司、地市单位安监部要利用(A)安全生产分析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对各专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专项监督发现的违章汇总统计和分析通报,并纳入记分管理。A 月度 B季度 C

16.工区、班组自查自纠的违章要按(B)逐级统计上报。A 周 B月 C日

17.地市单位要组成由(A)管理部门专责、有关技术专家组成的巡察组。

A 各专业 B安监 C基建

18.(C)对管理范围内基建、运检、农电、产业、交通和消防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督检查,违章行为要记入违章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

A班组 B工区 C地市单位

19.(C)要利用安全监督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发布本区域内的作业受控表,提前公示各类作业信息,明确作业任务、时间、人员、地点,主动接受各级反违章巡查组的监督检查。A班组 B工区 C地市单位

20.(C)单位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监督检查人员应立即制止、纠正当前工作,A平级 B下级 C上级

21.监督检查人员发现严重违章行为必须立即终止工作,必要时下发违章(B)。

A通报 B整改通知书 C警告 22.省公司对地市单位反违章工作(B)综合评价考核一次。A季度 B半年 C一年

23.地市单位工区、班组自查自纠违章工作开展情况,占评价权重的(C)。A 40% B 50% C 60% 24.省公司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情况(记入违章档案的违章数量),占评价权重的(B)。A 30% B 40% C 50% 25.(C)反违章工作奖励纳入安全生产专项奖励,综合评价考核后发放。

A 工区 B 地市单位 C 省公司

26.(B)对反违章工作的奖励自行规定。A 工区 B 地市单位 C 省公司

27.对半年内没有因违章造成各类安全事件的单位,按照对地市单位综合评价排序依次奖励前(A)个单位,并进行表彰。A 3 B 5 C 6 28.反违章工作的处罚主要针对(C)监督检查发现的各类违章,进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离岗培训、联责处罚。A 工区 B 班组 C 上级单位

29.反违章工作综合评价后(C)位的地市单位要与绩效考核挂钩。

A 一 B 二 C 三

30.省公司对隐瞒不报或假报违章自查自纠工作报表、违章档案建立不完整的单位一经发现立即进行全公司(A)。A通报批评 B 经济处罚 C 行政处罚

31.累计违章记分超过(C)分的地市单位,取消评优资格,并在绩效考核中扣除一定分值。A 30 B 40 C 50 32.(B)每半年要对所属工区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工区相应要对班组及个人进行评价考核。

A 工区 B 地市单位 C 省公司

33.对违章记分内累计超过 20 分的班组、违章记分超过 12 分的个人,地市单位、工区要开展集中停工离岗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C)天。A 1 B 2 C 3 34.工区对个人的违章处罚,按照违章累计记分情况,以(B)为周期。

A三个月 B 半年 C 一年

35.违章档案记分要与绩效考核挂钩,单位累计记分达到(B)分,要开展离岗培训和严肃考核。A 40 B 50 C 60 36.工区累计记分达到(C)分,要开展离岗培训和严肃考核。A 10 B 20 C 30 37.班组累计记分达到(B)分,要开展离岗培训和严肃考核。A10 B 20 C 30 38.个人累计记分达到(A)分,要开展离岗培训和严肃考核。A 12 B 14 C 16 39.对因教育培训不到位造成的违章,除对违章本人扣分外,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相应扣除地市单位、工区、班组(C)分。A 1-2 B 2-3 C 3-5 40.对发现的违章行为不统计分析,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扣除地市单位、工区、班组 3-5 分。A 1-2 B 2-3 C 3-5 41.上级查出的违章行为,除对违章本人扣分外,同时要对单位二级机构、班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知识现场考问,考问不通过要对工区、班组(A)扣分。

A 加倍 B 三倍 C 四倍 二判断题:共48题

1.反违章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查防结合、分级管理、分层控制”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A√ B×

2.反违章工作建立预防、查处、通报、撤职和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全员自觉遵章守纪、人人纠正违章的良好氛围。(×)A√ B×

3.对违章未构成事故者的处理,按照《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对应条款执行。(√)A√ B× 4.省公司负责制定《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对各地市单位反违章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考核。(√)A√ B×

4.地市单位、工区(含检修公司分部、县公司、各中心等)、班组和个人不是各级反违章工作的责任主体。(×)A√ B×

5.各级领导干部要重点抓好管理性违章。(√)A√ B×

6.管理部门要重点抓好管理性违章和行为性违章。(×)A√ B×

7.班组和员工要重点抓好管理性违章的查处和整改。(×)A√ B×

8.反违章工作建立省公司、地市单位、工区、班组四级评价考核工作机制,上级对下级逐级评价考核。(√)A√ B×

9.对上级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由上级单位负责分析违章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A√ B×

10.鼓励工区和班组开展反违章自查自纠,对工区和班组自查自纠的违章行为,只统计分析上报,不进行记分和考核。(√)A√ B×

11.反违章工作实行违章记分和档案管理。(√)A√ B×

12.对上级单位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可不实行违章记分管理。(×)

A√ B×

13.省公司、地市单位、工区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要分级建立违章档案。(√)A√ B×

14.违章档案要记录清楚违章现象、违章原因和纠正措施等基本信息。(√)

A√ B×

15.“说清楚”具体内容包括: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现场组织、到岗到位以及违章原因、纠正措施等。(√)A√ B×

16.上级对下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要利用摄像、拍照和录音等方式真实记录违章情况。(√)

A√ B×

17.违章记分不在曝光台上进行曝光。(×)A√ B×

18.工区、班组自查自纠的违章要按月逐级统计上报,省公司安监部进行汇总和统计。(×)A√ B×

19.省公司安全巡察组对各单位反违章工作开展监督检查。(×)A√ B×

20.省公司安全巡察组的检查要涵盖基建、运检、供用电服务、农电、产业、交通和消防等各领域,发现的违章行为要计入各单位违章档案。(√)A√ B×

21.地市单位巡察组对管理范围内基建、运检、农电、产业、交通和消防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督检查,违章行为要记入违章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A√ B×

22.上级单位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被检查人员应做好记录(拍照、录音等)。(×)A√ B×

23.接到违章整改通知书的当事单位,整改完毕后由当事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履行复工手续。(√)A√ B×

24.省公司对地市单位反违章工作一年综合评价考核一次。(×)

A√ B×

25.地市单位工区、班组自查自纠违章工作开展情况,占评价权重的 60%。(√)A√ B×

26.省公司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情况(记入违章档案的违章数量),占评价权重的 30%。(×)A√ B×

27.对监督检查违章情况评价:按照省公司半年汇总统计各地市单位违章数量和违章累计记分。(√)A√ B×

28.省公司依据对地市单位反违章工作的综合评价排名以及对地市单位违章档案记分情况进行奖励和处罚。(√)A√ B× 29.30.省公司对内监督检查没有发现违章的地市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A√ B×

31.地市单位要对无违章班组、个人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

A√ B×

32.对半年内没有因违章造成各类安全事件的单位,按照对地市单位综合评价排序依次奖励前5个单位,并进行表彰。(×)A√ B×

33.反违章工作的处罚主要针对上级单位监督检查发现的各类违章,进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离岗培训、联责处罚。(√)A√ B×

34.反违章工作综合评价后2位的地市单位要与绩效考核挂钩。(×)A√ B×

35.省公司对隐瞒不报或假报违章自查自纠工作报表、违章档案建立不完整的单位一经发现立即给予一定数额的处罚。(×)A√ B×

36.省公司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频次(违章次数/现场作业人员数量)高于地市单位工区、班组自查自纠的违章频次,要对地市单位进行通报批评。(√)A√ B×

37.省公司对半年内违章记分超过 30 分的地市单位在月度安全分析会议上进行通报。(√)A√ B×

38.省公司对半年内违章记分超过 20 分的地市单位,地市单位分管领导和安监部主任要向省公司“说清楚”,说明下阶段抓好反违章的具体工作措施。(×)A√ B×

39.对违章记分内累计超过 20 分的班组、违章记分超过 12 分的个人,地市单位、工区要开展集中停工离岗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 2 天。(×)A√ B×

40.工区对个人的违章处罚,按照违章累计记分情况,以一年为周期。(×)

A√ B×

41.工区对个人的违章处罚,违章记分与绩效考核挂钩,记分满10 分的个人直接归入 D 档。(×)A√ B×

42.违章记分满 20 分的班组取消各类评优资格,按累计记分 1 分扣罚 100 元进行经济考核。(√)A√ B× 43.《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违章记分细则》适用于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违章记分,对工区和班组自查自纠的违章可参照开展统计分析。(√)A√ B×

44.监督检查人员在实际记分中,要依据《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违章记分细则》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违章情况酌情加减记分,记分视情况记入地市单位、工区、班组的违章档案。(×)A√ B×

45.检查发现管理不到位,要纳入对地市单位的记分。(√)A√ B×

46.对检查发现的装置性违章要限期整改,过期没有整改的扣除单位 3-5 分,第二次检查仍然没有整改的要加倍扣分。(√)A√ B×

47.对发现的违章行为没有采取针对性地改进措施,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扣除地市单位、工区、班组 2-3 分。(×)A√ B×

48.对违章危害不清楚、工作交代不认真等造成的违章,除对违章本人扣分外,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相应扣除地市单位、工区、班组 3-5 分。(√)A√ B×

第四篇:产权制度变迁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研究

产权制度变迁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研究

作者:王洪玉 翟印礼来源:农业经济2009年第3期

摘要:一直以来,产权制度成为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阐述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及特点,分析了产权稳定性和产权结构变化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并总结了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为林业制度创新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产权制度变迁农户生产行为 集体林

林地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高效的利用,对于我国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相对于自然条件、资金投入、技术进步等因素,人们愈来愈感觉到产权制度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目前对于林地产权制度的研究偏重于探讨特定林地产权制度本身,忽视了林地产权制度变迁中产权稳定性和产权结构变化对于产权主体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阐述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深入研究产权稳定性和产权结构变化对产权主体行为的影响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产权制度变迁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我国林地产权制度的完善提供探索方向。

一、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产权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经济学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产权应该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的问题。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不同权利束的排列与组合决定了产权的性质及结构。新制度经济学强调所有权、激励和经济行为的内在关系,认为产权制度对资源使用决策的动机有重要影响,并因此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产权通过一些重要途径来影响经济行为,排他性激励着拥有财产的人将之用于带来最高价值的用途,可转让性促使资源从低生产力所有者向高生产力所有者转移。产权的非排他性是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的主要根源。缺乏排他性权利和不能按市场出清价格进行交换相联系的资源再配置,可归因于产权组合的这些限制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大。因此,一个完整的产权必须包括排他的使用权、自由的转让权和独享的收益权,三者缺一不可。交易费用是人们用于创造、确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产权”和“交易费用”在产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了两个等价的概念。科斯定理表明,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如果交易费用大于零,那么产权的界定、转让及安排都会影响产出与资源配置的效率。产权和交易费用的关系是:产权越清晰、稳定、对权利束的限制越小,交易费用就越低;反之,产权越模糊、多变、对权利束的限制越大,交易费用越高。

二、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及特点世纪80 年代以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了林业“三定”、林权主体多元化和林权全面改革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如下:

(一)林业“三定”时期世纪80 年代初期,在农村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开展了以划定自留山、责任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然而,林业上的分林到户政策并没有像农业上进行的那样彻底,1984 年基本就停止运作了,有些地区甚至将分下去的林地又收了回来。

截至1983 年,辽宁省61个县(区),基本完成林业“三定”工作的有40 个县(区),占65.5%,给124 万户社员划分了1106.75 万亩自留山,为4596.32 万亩林业用地、71885.64 万株林木发了林权证。但这一改革并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一是当时市场经济的秩序还未建立,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木材及林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价格相对较低。1980 年,木材平均价格87 元/ 立方米。二是林业经营周期长,见效慢,而简单照搬农村耕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忽视了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林业生产规律,配套改革跟不上。三是林业税费负担过重,农民经营林业交完税费后,收益十分有限。1983 年我国开始实行利改税政策,总的精神是逐步增加税种、国家扩大前执行的稳定收入。实行利改税之后,林区的税费开始有所增加。四是农民对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充满怀疑,农民担心林业政策多变,出现了不种树,只砍树的现象,一度出现乱砍滥伐的严重局面,山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1982-1983 年,辽宁省乱砍乱伐森林面积达3.07 万亩,乱砍乱伐森林件数达3.34 万件。

(二)林权主体多元化时期世纪90 年代初开始了村集体将森林控制权(部分或全部)逐步通过股份合作制、荒山拍卖和林地租赁等方式将森林转移到村庄外个人与组织或村庄内少数人手中。这一时期的集体产权由家庭经营、股份经营、合办林场、专业户造林(或管理)、国家与乡村(或个体)联营等多种林业公有产权,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这一时期,辽宁省组建股份合作制林场达300 多处,经营面积为1072 万亩,占l4.6%;1991 年至1997年林木有偿转让交易发展最为迅速,6 年间共发生转让面积达1167 万hm2 , 交易金额达几亿元。这一阶段的改革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权不清。相当一部分林地、森林、林木尚未完成确权发证,所有权尤其是使用权和收益权模糊不清,存在无主山、无主林现象。二是利益分配不明确。林地产权不清导致林地、林木经营与农户的切身利益联系不紧密,经营管护的积极性不高。作为集体林产权所有者的农民在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与变迁中缺乏主动权和能动性。三是政府对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与变迁干预过多过滥,政府插手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与选择的具体事务。四是家庭经营虽然具有委托———代理内置化等优势,但是由于林地细碎化以及每个家庭林地面积小,增加作业与管理成本,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五是林地流转不规范,签订的山林承包合同大多数不规范,如有的合同无违约责任条款,有的合同标底不明确,有的合同无数量指标,有的合同无交款时间,有的拍卖价格明显偏低等。一些乡镇干部、村庄精英和林业大户利用信息优势和专业知识,先行承包集体林地,购买山林所有权,一些地区出现了“干部林”。

(三)全面改革时期

200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颁布后,促进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林业各项改革。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南方集体林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2004 年、2005 年,江西和辽宁省也相继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改革是20 世纪80 年代林业“三定”产权制度安排的延续与完善。相对于前两次改革,本次林权改革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明晰产权。明晰产权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

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通过确权发证,确定70 年承包期限,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发出了党的农村政策长久不变、永久不变的强烈信号,帮助农民形成对收益的稳定预期,提高农户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目标的配套改革。集体林权改革后,各地开展了完善木材采伐管理制度、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林业投融资政策以及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五个方面的改革。

三、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一)产权不稳定性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从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变的过程来看,我国林业产权制度极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变反复的政策以及政府态度的摇摆不定,使得农户对政府政策缺乏信任,社会对林业产权缺乏认可。除产权政策外,我国木材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政策反复,1985 年全国集体林区进行了木材市场开放,1987年又改为独家经营,1993 年又重新开放,这些政策也加剧了产权的不稳定性。二是林业承包期限短,难以适用林业生产的要求。2003 年林权改革将林地承包期延长到70 年,而在此之前承包期限最多30 年,有的荒山和河滩地只有10 年左右,对于有的树种来说还不到一个轮伐期,产权期限短限制了林业生产长期投入。三是由于产权不明晰及多次改革存在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之间、村落之间产生争夺森林资源的矛盾,造成林权纠纷,这些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权的不稳定性。

林业产权的不稳定性极大的降低了农户林业投资的积极性,使得毁林现象普遍。主要的原因是:首先,产权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农户林业投资的收益预期。这是因为农户林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取决于产出和成本,而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旦国家政策变化,分散的小农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较高的交易成本使得农户的预期收益大大降低,或者根本无法得到由产权变动带来的投资损失的补偿。其次,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农户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将林地投资价值化,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在林业“三定”时期,农户担心林业政策多变时,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农户无法通过森林资源流转等方式获得林地投资的补偿,只能采取了极端的毁林现象,这是农户在面临林地很可能被收回去这一巨大风险的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因此,发达的林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产权的不稳定性。最后,产权不稳定性会产生示范效应。不稳定产权的负面影响并不局限于那些在调整中利益受损的农户,而且会对周围其他农户有影响,他们可能会持币观望,减少林业投资。

(二)产权结构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从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来,林业产权受到了很多约束和限制,表现在:一是在2003 年以来的林权改革之前,集体林产权界定不清,极大的削弱了产权的排他性。2003 年以前,很多地区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操作很不规范,大都没有实地测量、没有台帐、没有林权登记,存在无主山、无主林现象。二是采伐限额制度限制了产权主体的收益权。1987年开始实施的采伐限额制度要求林业经营主体在采伐林木时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虽然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林业乱砍滥伐的现象,但是却对林业经营主体的合理采伐权进行了极大的限制。而森林分类经营之后,从1998 年开始的天然林禁伐政策,使得生态林丧失了皆伐的权利,只能进行择伐,而政府对由此给林农带来的损失并不能进行足够的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农的收益权。三是林地流转市场、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发展滞后限制了产权主体的处分权,同时,2003 年以前,国家并没有真正落实抵押、继承、入股等处分权。

一般来说,通过限制性措施的牵制所导致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削弱,会影响所有者对他所投入的资产的使用的预期,也会影响资产对所有者及其他人的价值,以及作为其结果的交易的形式。首先,产权界定不清所导致的产权非排他性,使得无法通过将外部性内部化对产权主体行为进行激励。这样,就会产生负的外部性,林农在做出生产决策时不会考虑其行为的全部成本,不能对未来交易形成合理预期,从而造林森林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同时产权不清,也会引发很多林权纠纷,并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降低林农的资源配置效率。2003年产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使得农户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造林面积增加。2003 年辽宁省非公有制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80%,2004 年辽宁省非公有制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77.6%。其次,采伐限额制度对收益权的限制,造成了产权残缺,从而使林农无法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配置,直接后果是林农的投资积极性降低,阻碍了资金的流入。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林出现的繁荣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处分权的限制降低了财产的流动性,使得森林资源资产无法盘活,无法通过抵押贷款获得资金,只能通过木材等林产品获得收益,资金的短缺以及较长的投资回收期降低了农户对林业的投资。而林业产权的可转让 性,也确保了使用是最有价值的,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启示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明显不同,从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产权制度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权制度通过影响林农的经济行为而影响经济绩效。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安排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第二,林业产权政策应保持稳定和连续,这有利于为农户从事林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延长林地承包期限、解决林权纠纷以及加快林业市场化进程等有利于降低林业产权的不稳定性。第三,减少对林业产权各项权利的约束和限制,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激励农户参与林业生产,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通过配套改革,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一要完善林木采伐制度,通过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把采伐限额落实到山头地块、林班小班,并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减少采伐管理上的限制条件,向农民提供便捷服务;二要进一步发展林业要素市场,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提供平台;三要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从而加大对林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参考文献:

[1] 科斯,阿尔钦等.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M],胡庄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 柯水发,温亚利.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绿色中国,2005,(20).[3]张道卫.为什么中国的许多林地不长树?[J].管理世界,2001,(3).[4]潘永.产权清晰对产权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第五篇:全民创业中的政府职能行为研究论文

“十一五”时期,改革的关键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这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安徽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丧失机遇,就可能徘徊不前,中部塌陷。事实表明:要解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释放一切创业潜能,坚持走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新崛起之路,从而实现安徽的跨越式发展。全民创业作为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就必然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行业内的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改革和优化的要求,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与生俱有的行政职能,使它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组织者、调控者和市场作用的补缺者,因而政府在推动和促进全民创业的过程中承担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民创业,应当立足本省实际,发挥市场导向,培育市场创新能力。安徽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经济中“非公”成份比重少,经济外向程度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薄弱。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的强势主导,甚至直接的投入。而现阶段.全民创业在安徽省刚刚起步,仅靠民间“内源性”地推动,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迫切需要政府与全民创业组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从而较好地实现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的有机结合,诱导创业主体进行自主性的创新活动。全民创业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求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多方面人手。这就需要政府努力构筑一系列有利于创业发展的政策框架:

一、组织编制规划,加强宏观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和实施规划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发展全民创业更要规划先行。且不可“一窝蜂”、“跟风转”。只有正确地制定适时适地、现实可行并兼具本省区位优势特色的战略规划,并与安徽省其他重要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并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阶段转换工作,才能抓好培育创业文化,壮大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规划应解决全民创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路经选择、保障措施等基本内容。为制度、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将全民创业作为今后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全民创业战略纳入政府决策议事日程,深入开展全民创业的专题前期研究、系统地提出适宜于安徽经济发展的创业模式及路经选择和对策措施。尤其是在政府强化经济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方面要做出通盘规划和设计,创新性地搭建一个全面促进全民创业的政府机关效能平台。真正体现亲民、规范、信用、协商、服务的现代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二、加强与长三角洲政府间区域合作,努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安徽省地处素有“黄金海岸”之称的长江三角洲的纵深和腹地,长期以来安徽在为长三角的持续发展中扮演着“米袋子”和“锅炉房”的角色,即农业基地和提供能源原材料支撑。现如今要正确利用好承东启西、沿江通海的重要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到长三角区域经济体系当中。例如,安徽二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按照计划经济价格向发达地区提供源料。现在政府要考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情——“煤炭发电”为发达地区提供附加值高的电力,而不是简单的煤炭原料。因此政府应树立协调合作、区域竞争、合作博弈的观念。同时,制定长三角洲区域合作条款及规划又提到了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例如: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修建:如沿江公路;公共资源环境的开发与治理:如芜申大运河(从芜湖经马鞍山进江苏境内,经太湖到上海);区域间生产要素沟通交流:如二淮煤炭。这些都需要根据区域发展目标和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即有约束力又有灵活性的制度化议事和决策机制,从而促进安徽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的升级。

因此,安徽因主动与长三角洲三地政府和职能部门间制定合作规则和条款,建立各级跨区域合作机构,加快与长三角交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长三角产业分工和互补,有效配置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在满足地方利益的前提下,达到安徽经济的整体融入,充分借用发挥长三角经济区域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三、要形成促进全民创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全民创业的积极推动离不开政府建立一套新的区域改革和发展的新机制。全民创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出区域内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互动的新机制从而继续利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阶段,全民创业在安徽省处于起步阶段,为鼓励全民创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创新机制,在政府不越位、不缺位、不空位的前提下,把一切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成业的人吸引到创业队伍中来。最大可能地为广大创业干部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尽量降低他们参与创业的预期成本,努力提高他们参与预期收益;最大限能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进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励知识能力技术转变为“要素资本”参与分配,增强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社会创业过程的层次。因此,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l降低创业门槛。工商、城建、国资等管理部门要给予创业者创造好的进入条件,要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普遍性地降低创业门槛。

2.财税扶持。政府可以考虑给一定的创业类型、创业组织在财政方面给予补贴:如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资金用于担保成果转化贴息:在税收方面应给予优惠,如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给予优惠。

3.金融支持。一方面,政府前期应当制定具体的创业贷款融资管理办法和条款,凡是经允许并符合条件的,银行就得给办。另一方面,在融资上,思路要宽一些,需要考虑其他的金融工具。鼓励社会和民间金融机构投资,探索适宜全民创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撤出机制。

在激励的过程中,政府应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开放式发展的投资创业沃土。让每一个在皖创业的人,都有知遇安徽、热爱安徽、扎根安徽的“创业情结”。

四、增加劳动力人口流动同时加强对劳动力创业教育培训交流工作

劳动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机制形成后,可以缓解创业的用工约束,增大了市场就业机会,减少了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政府应设立相应的创业服务型机构。如咨询培训服务机构,以便提高创业者分析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

全民创业要发展应形成一个政府与全民创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所以应该有一个相互交流协商合作的机会。仅靠创业者自发组织是不够的,政府有必要搭建创业者交流的平台,鼓励创业者积极参与,相互学习。政府可以创造条件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洽谈会,创业投资信息交流会,使各界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从而捕获商机。通过培训交流,让创业者能够自觉服从于市场导向上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而保持创业组织的持久发展,改进创业组织的高效运营。创业教育培训交流工作应贯穿于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始终,为全民创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势有力的“生力军”。

总之,政府与全民创业组织要达成政府“正确地做事”,全民创业组织“做正确的事”,这一“君子协定”,进而通过政治功能与市场功能反复“互动—调适—创新”来应

对区域内制度变迁中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经济组织与政治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关联达成良性循环,并取得双赢互进的效果,这是全民创业朝着和谐、理性、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政府职能由强势主导向高效服务转变的关键。

下载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论文(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校园欺凌行为安全教育讲话稿

    周一升旗时,要不你给讲讲,我有两节课 团结路小学校校园“反欺凌”行为安全教育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开学已经是第三周了,师生们共同努力,克服了办公室、教师腾挪安置等......

    员工反贿赂反腐败行为方针

    员工反贿赂反腐败行为方针 为建立良好的商业只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杜绝商业贿赂活动,倡导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努力追求客户、员工和社......

    XX镇安全生产反“三违”行为专项行动方案

    XX镇安全生产反“三违”行为专项行动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有效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行为发生,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坚决守......

    组织行为论文

    论文题目: 教学院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 《组织行为学》论文 员工人格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2010会计学 罗 翔 田 小 华 20101253......

    反恐反暴力论文

    反 对 暴 力 恐 怖 维 护 民 族 团 结 近期,新疆连续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这些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充分暴露了暴力恐怖分子反社......

    反家庭暴力法论文

    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摘要 家庭暴力古代就有,并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针 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呈蔓延之势,它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阶段,针对妇女 的家......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 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反违章(以下简称反违章)工作,规范......

    论文:纠正医生不规范处方行为措施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