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11-01 18: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

第一篇: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虽然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是 80%是贫矿,品位低、冶炼成本高。自 2003年起,中国赶超日本和欧盟成为世界铁矿石最大买主,并以年均进口量超过 25%的速度持续到现在。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不但没有享受到作为最大消费国应有的权利,反而因铁矿石价格年年攀升,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没有话语权而蒙受巨额损失。随着中国经济的永续增长,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将会持续增长,这一问题也将更加凸现。如何避免中国进口陷入“一买就涨”的怪圈,因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利用“中国因素”进行炒作谋取暴利的不利局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研究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一是选取影响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重要指标;二是根据选取的指标进行模型构建,进而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规避铁矿石价格风险因素的相关对策。

一、中国铁矿石价格波动因素的指标选取

(一)全球铁矿石进口量及出口量全球铁矿石出口量

反映了世界各国对铁矿石的总体供给情况,全球铁矿石进口量反映了世界各国对铁矿石的总体需求情况。因此,根据供求原理,全球铁矿石出口量和进口量必定会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在建立多元自回归模型时可以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铁矿石的供需情况,作为解释变量对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的波动进行分析。

(二)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缩写 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动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包括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的汇率变化程度。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国际商品市场上的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国际铁矿石也以美元标价,当美元升值时,其购买力增强,国际铁矿石价格下跌,当美元贬值时,其购买力减弱,国际铁矿石价格必然上涨,因此美元的波动必定会引起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价格变动,而美元指数又是反映美元变动的指标,所以可以将美元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铁矿石价格的变动情况。

(三)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将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作为铁矿石价格的解释变量,一是因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altic Dry Index:缩写 BDI)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场的行情。因此,运费价格的高低涨跌会及时地通过 BDI 指数反映出来;二是由于国际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价多是以离岸价(FOB 价)签订,并且运费的比值占整个铁矿石进口成本的比重也比较大。如 2004 年巴西矿的海运费,占了铁矿石离岸价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海运费的变化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会产生一定影响,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又能综合反映出海运费的变动情况。因此,BDI 指数可以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变动情况。

(四)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对于铁矿石具有很强的购买力。从图 1 中可以看到,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量年年攀升,从 2000 年的 69.971 百万吨飙升到 2009 年的 628.180 百万吨,累计增幅 797.772%。随着我国对进口铁矿石需求的不断增多、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从 2000年 26.6 美元/吨上涨到 2008 年 131.1 美元/吨,涨幅79.71%,对我国铁矿石市场、钢铁及其下游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根据 2011 年中钢协 1 至 7 月份统计(数据来源:环球财经网),进口铁矿石平均 FOB 价162.76 美 元,比 去 年 同 期 上 涨 37.79%,即 多 支 付211.01 美元,按 6.5 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为 1371.95元,是 1 至 7 月份大中型企业利润的 2.1 倍,占钢铁业销售收入的 6.45%,因此将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 文 将 中 国 进 口 铁 矿 石 价 格 作 为 被 解 释 变 量(PRICE),将全球铁矿石出口量(EXPORT),全球铁矿石进口量(IMPORT)、美元指数(USDX),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四个因素与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长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希望至少有一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多元自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达式,模型可以表示为:

PRICE=β0+β1EXPORT+β2IMPORT+β3USDX+β5BDI

(二)平稳性检验

作为解释变量的全球铁矿石出口量、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美元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和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均为时间序列,因此我们在建立多元自回归模型之前,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发生。

本课题我们采用 ADF 检验,选取 2000 到 2009 年10 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PRICE)、全球铁矿石出口量(EXPORT)、全球铁矿石进口量(IMPORT)、美元指数(USDX)、波罗的海干散货 指数(BDI)五组共 50个数据,其中 2009 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为估计值,见表 1。

检验结果见表 2 所示,PRICE、EXPORT、IMPORT、USDX、BDI 五个变量虽然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其一阶差分是平稳时间序列,PRICE 在 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EXPORT、IMPORT 和 USDX 在 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而 BDI 则在 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因此进入下一步,建立 PRICE、EXPORT、IMPORT、USDX、BDI 五个变量之间的多元自回归模型。

(三)检验结果分析

利用表 2 数据,建立的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多元自回归模型为:

PRICE=36.92635-0.864285EXPORT

+0.933010IMPORT-0.596599USDX

+0.006099BDI

s=(126.1845)(0.541215)(0.508037)(0.925151)(0.002099)

t=(0.292638)(-1.596935)(1.836501)(-0.644867)(2.906076)

R2=0.960352

R 2=0.928633

F=30.27731

S.E=9.085166

由回归系数估计值可以得知,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美元指数与铁矿石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全球铁矿石进口量、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与铁矿石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整个模型符合经济学意义。从拟合优度来看,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 92.8633%,即四个变量能对铁矿石价格变动的 92.8633%做出解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从全部因素的总体影响情况来看,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解释变量对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从单个因素来分析,在 5%的显著水平下,全球铁矿石出口量、全球铁矿石进口量和美元指数对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只有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对价格波动具有显著影响。铁矿石的供需对价格影响不显著,一方面,国际铁矿石的卖方市场是高度的垄断市场结构。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与必和必拓控制了全球铁矿石 55%以上的产量。这三家公司在铁矿石行业处于近乎寡头垄断的地位,非常容易串谋,并以各种理由控制生产量,人为造成国际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进而控制世界市场的价格。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年年上升,但是由于缺少对铁矿石的定价权,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没有话语权,造成我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日本和欧盟的谈判价格。因此,铁矿石的全球供需量不会对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产生过多影响。

三、中国铁矿石价格风险因素规避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产业和行业集中度,增加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谈判能力

产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影响我国原料市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如 2009年,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钢厂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43.5%,而早在 2007 年,日本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占日本粗钢总产量的比重就达 74.77%,韩国最大的三家钢铁公司钢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比重为 88.93%,欧盟 四 大 钢 铁 公 司 产 量 相 当 于 欧 盟 15 国 总 产 量 的90.73%。国外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高有利于其合理预测铁矿石需求和钢材价格,也有利于与铁矿石卖方长期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我国必须通过行业协会整合行业集中度,再辅以国家扶持,形成行业龙头,进而增加对外的谈判筹码和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上的话语权。

(二)利用掉期交易规避铁矿石价格风险

由于国际铁矿石以美元计价,铁矿石实际交割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必定会对我国钢铁企业的进口成本造成影响,产生价格风险。美元指数对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影响虽不显著,但汇率变动是国际贸易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国内钢铁企业进行铁矿石现货交易时,理应锁定汇率,做好铁矿石进口成本管理,防范价格风险,而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是掉期交易。

(三)利用远期运费协议避铁矿石价格风险

海运费对国际铁矿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铁矿石现货价格的影响。国际铁矿石多以离岸价交易,运费由铁矿石进口方支付,因而海运费上涨会增加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进口成本,产生价格风险。二是对铁矿石长期协议价的影响。虽然海运费上涨对铁矿石长期协议价的影响不会立刻表现出来,但是会反映到下一财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中,铁矿石巨头会以海运费上涨为由,要求上调当年的长期协议价。随着全球铁矿石海运量不断增加,海运费也在年年上涨。我国作为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运价大幅上涨必然会对国内钢铁企业造成严重冲击。文中所建模型也反映出,海运费对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非常显著,所以控制海运费变动对规避铁矿石进口价格风险是有必要的。远期运费协议是锁定运费成本的一种方法。一方面,当航运市场价格剧烈震荡时,钢铁企业在远期运费协议的保护下,可以将风险转移,有效控制自己进口铁矿石的到岸成本,从而具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远期运费协议具有发现价格的能力,利用其定价功能,钢铁企业能占据先机,控制好铁矿石进口成本,规避铁矿石价格风险,加大市场竞争力。

(四)构建 “大宗商品消费 ”联盟,发挥其平衡权力和价格的功能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供需双方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大宗商品消费 ”联盟,今后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方面就很难得到利益。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原油、铁矿石及诸多的大宗商品消费市场,中国和美国都是重要消费国,但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很多时候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对美元的流动性是一个支撑,有助于巩固美元的国际地位,所以美国很难成为我国的大宗商品消费联盟。目前金砖四国等国家有可能与中国成为战略伙伴,因为它们与中国同样既处于发展阶段,在金融和国际货币市场地位欠佳,又在大宗商品市场消费领域保持了相同的增长和利益链,有很多根本的利益促使其走到一起。因此,中国可以与处于与我们相同情况下的其他国家结成“大宗商品消费同盟”,进而争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第二篇: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教学重点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难点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供求影响价格

多媒体显示1菜贩骑着三轮车叫卖大蒜的情景15斤一袋17元钱。菜场买肉的情景。排骨每斤17元。

学生回顾去年大蒜“蒜你很”每斤买到8元多。今年5月肉是每斤12元,到现在每斤17元。问题思考 为什么大蒜和猪肉的价格会变化多端? 2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的?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大蒜的价格会不会低过萝卜呀? 5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阅读书本11到13页内容 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分组交流 教师点评 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我们先来看下面四组镜头: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油价上涨; 教师: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教师总结: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多媒体显示结论 略 二 价值决定价格 回忆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回答 略

多媒体显示 想一想: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教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 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计算自行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想想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成反比

问题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 练一练 略

第三篇:农经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 中国农产品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外部经济效益 论文

我国农产品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外部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迅速,进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对农业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此种贡献值趋于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进口客观存在着外部经济效益,因而提高了其他部门的经济效率,发挥着间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现状中国加入wto后,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不断履行相关承诺,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削减,到2007年农产品平均税率下降为15.2%,关税配额管理下的农产品配额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取消配额,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连年增长.中国农产品进口额从2001的118.1亿美元增加到26年的319.9亿美元.虽然农产品进口额不断增加,但农产品进口占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1301年的4.8%下降到2006年的4%.,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格局

(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根据统计,在排名的前5大农产品进口国或地区中,中国自2004年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2004年中国进口农产品额422.8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1%;2005年中国进口农产品额为451.9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可见,2005年与2004年相比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增加了6.9%,但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略有下降.而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进口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二)农产品贸易连续三年逆差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均为顺差,但是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已经连续三年逆差.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指导方针可以归结为两条:一是,农产品贸易只是作为少量调剂国内农产品剩余的手段;二是,农产品贸易是创汇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中国农产品贸易长期是中国外贸顺差的重要来源.从1992年到2003年,农产品贸易累计顺差额达到513.3亿美元,占中国外贸顺差总额2426.5亿美元的21.2%,特别在1992年,农产品顺差额占外贸顺差总额的比重高达60.2%.但自中国加入后,农产品的顺差额呈现递减趋势,并在2004年转变为逆差.(三)主要农产品进口结构发展较大变化,进口方向开始由创汇型转向调剂国内市场型

商品的结构来看, 土地密集型的粮油产品占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一半以上(50.7%),而水产品和园艺产品所占的份额较低, 且主要是未加工的水海产品和果蔬品。动物产品进口的比例也很低, 为5%。中国农产品进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别。2004 年,中国进口金额最大的都是粮油类产品, 排在进口前几位的产品是: 大豆69.8 亿美元, 豆油和棕榈油33.3 亿美元, 棉花31.7 亿美元, 小麦16.4 亿美元, 羊毛9.6 亿美元, 饲用鱼粉7.6 亿美元。

1.粮食进出口均大幅度增长,呈净出口格局。大豆进口数据居高不下

粮食进口累计925.27万t,增长124.5%,进口额19.41亿美元,增长161%。

粮食进口数量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豆进口693.15万t,增长242.3%,占进口粮食的74.9%;小麦2000年恢复进口,进口81.12万t,增长219.3%,占进口粮食的8.8%;大麦进口134.75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占进口粮食的14.6%。

2.棉花出口大幅度增长,食糖进口大幅度增长,其他种植业产品进出口有增有减

原棉 进口累计2.75万t,下降32.2%,进口额0.45亿美元,下降24.l%;

食用植物油 进口累计110.69万t,下降10.9%,进口额4.16亿美元,下降41.2%;净进口105.14万t。

食糖进口累计49.74万t,增长60.2%,进口额0.sl亿美元,增长22.2%;净进口21.58万t。

蔬菜类进口累计5.7万t,增长21.l%,进口额0.41亿美元,增长43.l%;

水果类进口累计61.53万t,增长65.9%,进口额2.42亿美元,增长67.8%。

3.畜产品和水产品进出口均大幅度增长,杏产品进口大于出口,水产品出口大于进口

畜产品进口额34.82亿美元,增长38%;贸易逆差10.23亿美元。

水产品进口额11.74亿美元,增长31.4%;贸易顺差12.17亿美元。

(三)中国东部地区进出口大福增长,中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以东部地区为主,但中西部地区的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西部地区的进口份额有所下降

(四)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位居第一, 2004 年向中国出口农产品76.9 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的27.49%;紧随其后的是巴西和阿根廷, 分别向中国出口农产品28.45亿美元和27.03 亿美元。这种格局与中国从这几个国家进口大量的大豆有很大关系, 2004 年中国进口大豆价值高达70 亿美元。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其他重要来源地还包括: 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新西兰。中国从以上这10 个国家进口农产品合计为220 亿美元, 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78.8%。

第四篇:政府管制与房地产价格研究论文2

政府管制与房地产价格研究论文

自1990年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化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近几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国家还针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年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来稳定房地产价格,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价格变动以及怎样合理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度波动,从而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一、房地产市场分析

1、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

在讨论房地产市场之前,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众所周知,市场或者产业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定义的。罗宾逊(1933)提出从某一给定的商品开始考察该商品的替代品,在考察这些替代品德替代品,直到商品出现明显差异来确定该商品的市场界限。豪泰林(1929)、张伯伦(1951)、兰卡斯特(1966)描述了一个产业中的产品差异性的问题,他们认为一种商品可以用质量、区位、时间、适用性等特性来定义。商品可以定义为不同特性的组合,而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偏好。从房地产市场的特性来看,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从替代性来看,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不具有替代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房地产,如果区位地段不同,其替代性也很差。从房地产的质量、区位等特性来看,不同的房地产的差异也非常大。所以,从地理区域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地理区域应该是一个较小的概念。不应该有中国房地产市场或某某省房地产市场的概念。也就不应该有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2、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说的是:完全竞争的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最优;任何帕累托最优的配置都能通过选择一组正确的价格而由市场来实现。完全竞争均衡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每一商品都按其边际成本来销售。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大多数市场都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楼盘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的信息的严重的不对称。消费者很难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房地产开发商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势力,可以将房地产价格提高到远远高于其边际成本之上。显然,对垄断市场采取从宏观上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措施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有很大的副作用。调控措施太强烈,会使不大时,对房地产的价格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二、房地产价格分析

1、从房地产价格的构成来看

从房地产价格的构成来看,房地产价格的核心是土地价格。在西方经济学中,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使用价格(地租)决定于其边际产出,该理论基本上排除了地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因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土地边际产出较稳定,所以地价不会暴涨暴落,从而房地产价格也应基本稳定。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结果并不完全正确,国外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非农用地的需求旺盛,但土地的供给在一些地区相对不足,使得国家土地公开拍卖的价格持续上涨,结果是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政府想从土地市场得到更多的收益,从而将土地价格人为抬升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获得土地的增值收益,也采取各种手段囤积土地,进一步造成了地价的上涨。房地产商以此为借口, 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价格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土地约束是成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必然因素吗?

诚然,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看,一般来说,土地是不可再生、不能增长、不可移动的资源。但人类开发土地的长期历史证明,土地使用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房地产开发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土地供给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反过来,当人口增长达到某一水平后,人口总量会大致维持在一个相对不变的水平,从这一角度考虑,土地供给与人口增长之间是可以维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的,所以不可能长期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如北京市土地管理部门多次公开宣称,北京市的土地有足够的供应量,这也说明土地供给没有出现短缺,但北京的房价却快速上升。所以,土地约束或土地价格的上升并不成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必然因素,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其他因素。有人宣称,中国的土地供应将出现长期短缺并由此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长期攀升更是完全没有道理。

2、房地产价格不是竞争性的市场价格,而是一种垄断价格

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这种区域特性使得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举个例子,小城市的房价大大低于北京市的房价,北京五环地区的房价低于三环地区的房价,但外地的房子不可能移到北京来,北京五环的房子也不可能搬到三环来。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地段的房地产的可竞争性都很小,使得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都具有较大的垄断势力。房地产开发商的垄断势力主要来自于这种地域的不同。这样,市场中虽然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公司,即使有一些开发公司规模较小,因为房地产的这种特性,也会使他们具有很大的垄断势力,从而使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自己定价,而不是由市场来定价。同时垄断价格是边际成本的非递减函数,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并不一定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的控制。

刘军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房地产业正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群体,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在发展中也同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国家曾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利弊方面,学术界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本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管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房地产市场政府管制政策分析

1.1993~1996年阶段

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政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政府角色: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制

南京房地产市场颇受争议。其一是,日前,南京市某区房产局局长因一番不太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言论而遭到了网络人肉搜索;其二是南京房产局对万科价格欺诈、恒大低于成本销售等的查处。姑且不论南京如何,但其一番做法却引出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制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B类课题“中国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研究结论,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市场化水平为64.69%,这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实现市场化,但离理想的市场化差距还很大。其中政府管制、价格管制差异化大、表现差。也就是说,在政府和价格管制方面,各地政府对房地产的管制手段和方法各行其是,且没有尽到管制责任,角色缺位,随意性比较大。房地产市场价格管制是针对开发企业的定价行为及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其实施需要地方政府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消费的公平性等。这些必要性的条件的满足与否,是判断是否进行价格管制的重要指标。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来看,集中程度相当低,但从区域来看,垄断程度又比较高。全国除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外,其余城市和县城基本属于垄断型区域市场,开发商可以联合政府将房价定在均衡价格之上,建设的住宅数量低于自由竞争市场时的数量,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个“藩镇割据”的大一统,势力很多,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还可以相安无事。区域的垄断性不利于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效率。

房地产市场的外部性,一般包括生态外部性和社会外部性。价格机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转化外部性。比如设计合理、景观赏心悦目、物业管理安全完善等的项目,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价格;反之,则价格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附加值,而致价格一般。这就使得开发商注重适当创造外部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除一线、二线开发商外,其余大多数开发商对创造外部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敏感性,造成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与收益不对等或者资源配置失衡,影响产业的发展。

相对来说,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由于产业过于庞大,链条较长,消费者很难知道开发商进行项目开发的各项细节,成本、用料、质量等都处于“无知”状态。虽然,楼盘现场有价格公示,但那是开发商自己定的价,而为什么是这个价格消费者无从得知。因此,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属于信息很不对称的单方市场,当然这与开发商的垄断性质也不无关系。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公开,造成买者和卖者地位的不对等,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发展。

信息的不对称,本身就是一种消费的不公平。然而,我国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所遭遇的不公平,更不止于此。当期消费和即期消费的价格差距很大,这也就是现在的市场情况,前期项目价格很高,现在普遍大幅降价,显然是对前期消费者的不公平,有价格欺诈的嫌疑。再比如现场议价的销售方式,消费者不知成本,而开发商的价格底线消费者又不知道,所以每个成交客户的价格“远近高低各不同”。消费产品巨大的价格差异,是有违市场规律的。某些不公平是市场机制问题,是制度问题;而有些不公平,是开发商品德问题,这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比较符合价格管制的条件。所以,即使是在价格低迷时期,价格管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不能因为地产低迷,而放任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开发商违规、欺诈销售,放松政府本身的角色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地方政府做得有道理。

虽然,政府的价格管制违背了市场自由化的原则,但在不成熟和不充分的市场状态下,就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市场化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靠政府调控进行解决。不能打着市场化的大旗,而损害消费者或者干涉地方政府的有所作为。政府不仅促进产业发展,还要明确自身在产业中的地位和角色,适度进行管制。所以,进行价格管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促进市场化的良好愿望。

政府,究竟该不该对商品房进行有效的“价格管制”

应该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作为普通民众最大民生的住房市场上,我国政府应该在市场的调控和价格的管制上应该更有所作为。

首先,拥有基本的居住权利和良好的住房条件,不仅是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各国公认的基本人权,而且更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中央高层对民生问题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我们知道,衣食住行都是人们的基本的民生需要。最近由于各种原因,粮食价格上涨了不少。前几天,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到北京的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粮价上涨对市民的影响。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为什么对粮价的上涨如此重视,关键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商品,是国民基本的民生。住房也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人无论贵贱,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保证有体面而合理的住房保障。政府各级部门之所以要对房地产市场发出如此多的调控文件,抑制房价的不当增长,原因也就在于住房不是单纯的商品,它具有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性。

实际上,和粮食每斤增加两三毛钱相比,同样作为基本民生的房价的暴涨,给普通百姓基本利益带来损害,要比粮价的上涨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算一算这两者的明细帐,人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损害的差别,何止是十倍、百倍。

就按照每斤粮食涨了3毛钱来计算,一家三口每天要消费粮食2.5斤,一年365天平均每个家庭需要消耗粮食912.5斤,一家人每年要为粮价的上涨多付出273.5元。如果一年前的粮价为每斤1.2元,现在为1.5元,这就意味着当粮价涨了四分之一的时候,给某个家庭在吃饭上带来的直接影响连300元还不到;

但是,如果像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那样,一年前市区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元,一年中就涨了1000元(指城市中的同一地段商品房价),那么给普通家庭又是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还是以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他们所买的商品房还是严格按照“结构调整”后的9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那么这个家庭仅为一年的房价暴涨,就需多付出9万元的代价。如果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在这些大城市处于中间水平,这就相当于要把这一家两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全部抵上去,才能应付一年房价暴涨的支出。而这还只是在房价一年只涨了12.5%的情况下(这里是指在一般城市主城区同一地段的涨幅,不包括近郊区县的“加权”)普通家庭多付出的“成本”。

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算出,同样是基本民生,粮食一年就是涨价了四分之一,给普通百姓平均每个家庭一年增加的成本支出,也就是300元不到,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一年收入(按4.5万元计算)的150分之一;而一年房价虽然只涨了八分之一,但它一下子就使得需要买房的家庭多付出9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全年收入的百分之200(也就是一个家庭2年的全部收入,而在发达国家,一个家庭3-6年的全部收入即可买一套很体面的住房了)。这两者如果按倍数的关系来算的话,相当于一年房价上涨给普通百姓家庭增加的成本支出,比一年粮价暴涨给这样家庭增加的支出,高出了300多倍。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理解百姓对房价疯长的强烈的不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实际上,在不少大中城市的“主城区”的同一地段,这3—4年左右的时间里,房价几乎暴涨了一倍左右。比如说,过去房价是每平方米5000元的,现在都纷纷暴涨到了1万元以上。3年多的时间里,每平方米就上涨了5000多元。按照新的严格标准的“90平方米”户型来计算,就相当于这些百姓家庭在等待调控政策“出奇效”而未买房的这3-4年的时间里,房价不仅没被“拉下”,反而高涨一倍,多了45万元,仅涨价部分就相当于这些普通家庭十年的全部收入。

从中人们不难看出,和粮价上涨相比,房价高涨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重创,至少是粮价造成的生活开支成本增加的300多倍。更何况,今年粮价的上涨,是在近几年没什么较大波动的基础上出现的。如果把这几年房价暴涨和粮价上涨的总和做个比较的话,那么房价的暴涨给公众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损害,至少是粮价上涨带来的开支增加的1000倍以上。

所以,国民住房作为具有商品和公共产品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它在价格管理上应当比当前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其他商品更需要进行政府的价格管制。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暴涨给普通市民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最大,而且放任住房上的暴利高价,其实也就是容忍恶势力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破坏和践踏。

第二,中国的住房的市场供应,本来就是处在极度不平衡的“供不应求”之中。我们以前已经说过,按照当前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住房小康的发展的要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每年应该提供15亿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但市场上实际的供应量只能在3-4亿平方米。有效市场供求的如此不平衡,就为“哄抬房价”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市场价格管制,自然就会导致房价的失控暴涨,就如同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所表现出的那样。所以说在当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任何“调控”举措如果没有包含严格的价格管制,“抑制房价增长”这个衡量“调控成功与否”的“关键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和土地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的房地产暴利是出现在公有制的土地上,“加害”的对象,正是“土地的主人”。当开发商利益集团大言不惭的为他们的暴利做所谓的“市场决定论”的辩解时,他们恰恰“忘了”他们暴富所赖以开发的土地的“产权人”究竟是谁。根据国家的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在“主人”的土地上建房出售,利润率竟然比在买私人土地的商品房还要高出十几倍,开发商如此的强盗逻辑如果不受到市场和价格的管制,就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最大的贪污和嘲讽。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有资源为“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中国,住房市场的暴利化是地地道道的制度变异下的怪胎,算的上是真正的“世界之耻”。

总之,面对中国房地产这样一个由寡头垄断的低效、不公和“超级垄断利润”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中国市民最大民生利益的基础行业,面对这样市场的有效供应远远得不到满足的畸形的供求形势,尤其面对市场的开发者是在主人的土地上“借鸡生蛋”这样的制度背景,作为“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的政府,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对已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的“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房地产市场,实行强力而有效的政治调控和市场调控,特别是要强力实行对商品房的价格进行有效的价格管制。从某种方面来说,对房地产市场高房价暴利的放任和“不干预”,不仅是对开发商利益集团的袒护,更是行政者对人民给予的权力的最大践踏,也是在维护人民利益上的极大的渎职。

在我国的“价格法”中,专门有一段论述了“政府的定价行为”。其中讲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具备“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资源稀缺”或者“重要的公用事业”等条件之一时,“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这点是其他任何商品都无可比拟的;至于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这也早已有共识;另外,住房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和“重要的公益事业”一样的“公共产品”属性。这些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的价格管理,具备了“政府定价行为”的必要条件。更何况这几年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疯涨,已造成仅暴利高价房的价格上涨部分,就相当于普通市民家庭十年左右全部收入所得。当一个国家出现仅几年房价上涨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成本,就比世界公认的居民买房负担(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还高将近一倍的“全球奇观”时候,当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最大的不和谐因素”,一个“权为民所谋”和“以民为本”的 “负责任的政府”,难道还没有必要及时对商品房价格实行强力而有效的政府价格管制吗!

从规定商品房利润退到讨论公开成本,是谁把开发商惯得如此骄横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在高房价暴利的压迫下,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烈。这就是要求对现在开发商提供的商品住房,进行房价成本的公开。而开发商和其“豢养”的“专家”及相关官员,对可能暴露他们“见不得阳光的阴暗秘密”,则竭尽全力进行疯狂抵制。以至于该不该进行房价成本的公开,成了今年影响最大之一的“全民大讨论”。

最有典型性的案例发生在广东。据报道,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该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公开房屋成本价、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的建议。半年后才等到的广东省建设厅的“答复”,竟对此给了全盘的否决。建设厅的理由是对商品住房成本价进行公开“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并认为“这一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决定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

这里,我们先姑且不论这个“政府的衙门”为什么对开发商的利益和所谓的“秘密”如此的偏袒,为什么对在高房价暴利的盘剥下老百姓受到的生活重创如此冷漠,但就政府在房价监管事情上本身的变化发展做个分析,人们就可能发现其中更多的“背景”。

如果把时间向前推几年,查查当时的媒体报道和部门的文件资料,人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公开商品房价成本在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不仅如此,在当时的各级政府规定和文件中,房价成本的公开只是一个最基本必须做的工作。比这更重要的,还是规定和控制商品房的利润率,这才是房价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当年国家有关部门的商品住宅价格管理的办法中,规定“住宅价格应以合理成本为基础,有适当利润”,并把商品住房规定的利润率水平交由各省、市和自治区政府自己决定。在2002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文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利润不超过3%。而对普通商品住房,各地所定的利润水平一般在5-10%之间。如在吉林省的商品房价格管理办法中,该省政府就规定商品房利润“最高不超过8%”;在江苏省的商品房价格管理规定中,根据商品房的种类分门别类进行的具体的规定。它明确指出: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3%;普通标准商品住宅的平均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8%;只有高档住宅商品房和非住宅商品房的利润率由开发商根据市场供求自主确定。普通商品房利润率定的最高的,还是属于广东和广西,都定在了20%。但两地政府也都同时规定,由政府委托开发的“微利房”、“统建房”和“解困房”等,利润规定3~5%之间(其中广东还规定地价和税费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还可减免)。从现在查到的资料来看,给商品房利润率定的最低的,还属江西省较早的一份政府文件。该省当时规定:商品房“利润按售价的2%计提”。

现在给大家讲商品房价格管理上的“昨日的故事”,只是为了使大家清楚的了解到,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再讨论该不该公开房价成本,显得多么的滑稽。因为这样的“基础工作”在几年前规定商品住房利润率时就早有定论。

其实,了解商品房价格管理上“来龙去脉”,最重要的还是结合当今房地产市场和住房社会问题的实际,深刻探讨和研究该不该对今天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最大不和谐因素的暴利高价的商品住房,进行强力而有效的价格管制。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首先是房价和住房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最大的社会热点和最大的“不安因素”,这在前几年都是“闻所未闻”的;其次,除了少数“特权者”以外,绝大多数市民现在都只能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这个市场的健康与否和商品房的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根本利益”;第三,现在房地产市场的暴利高价房,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承受能力,甚至比世界公认的“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房价收入比为7)还高出数倍。高价商品住房的暴利,已经成了公认的洗劫社会财富、制造社会不公的最大推手;第四,近几年来为抑制房价不当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已被实践证明“调空”。再不对高价暴利的商品住房采取强力有效的价格管制的具体措施,继续“失信于民”,就可能影响到执政之基的稳固和社会的和谐安宁。

第五篇:中国汉字研究论文

汉字的起源

【摘 要】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

【关键词】 文字画;史前图象符号;契刻;八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文化最初的足迹,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起居及从事的社会活动,例如打猎,祭祀,很好地传承了古国文明,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虽然是夸张的描述,但也可见文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年来各家众说纷纭,据《易•系辞》、《老子•八十》、《庄子•胠箧》、《说文解字•序》,在仓颉造字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用结绳记事。此后,“太昊 ,伏羲氏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然后是“仓颉作书”,即有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图画说,原始意象说等,且各说法具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图画说以其形式上的象形和内容上的丰富含义得到文字学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命名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先生赞同“文字画”),唐兰先生用“文字等于图画加上语言”支持图画说。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文字画”说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图是个强有力的证据。图画给人的直观感受即是弯弓搭射箭去射,这是显性的信息量;隐性的信息量是该图以直观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联想与想象,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论是射人,射马,还是射虎,”,这是结绳,契刻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图画是原始文字的“源”,而忽略了其他的史前文字的存在形态。我认为,图画是作为汉字的主要起源的,结绳,契刻,八卦可认为是次要起源,为研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古代社会,原始记事主要可以归纳为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种方式各施其职,实物记事与符号记事可以说是原始人类为帮助记忆的最初尝试。郭沫若先生的“文字的发生和发展 ,在结构上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刻划系统 ,另一个是图形系统。”“刻划系统应在图形系统之前 ,“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 ,即描画客观形象而要能象 ,那还需要一段发展过程。” 等系列观点的提出和史前刻划符号的发掘极大地震撼了“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论。首先,从工具性角度出发,刻划,记号,图画等视觉符号形式的存在状态都是以“原始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作为客体,它们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表达工具,都是满足使用主体不同的需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从主体行为的主动性来说,远古人类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简单的,更不带政治色彩——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之上,也就是说,选择结绳,刻划或图画是有相对自由的,虽然有些学者根据汪宁生先生的《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的调查得出了“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只是一种“随意的刻划记号”的结论 ,认为它们既“没有社会性”、“本身也没有自我说明的作用”、“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这种说法未免太绝对化和武断了,图画以其象事物的型和表意得到认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结绳记号同样也负载着一定的信息量,远古人类用随意的结绳动作有意识地保存记忆,避免遗忘。我们说“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结绳也是作为原始交际工具在帮助记忆的同时,也作为相互交际往来的凭证,“工具”性质是可以肯定的,从这点上足以说明结绳与文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排斥结绳起源说可以说是否定结绳记事的这段历史。结绳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足以表达简单的意思,例如记忆与盟约,而且在后代结绳方式亦有遗迹,如朱熹记述的苗民不知文字,仍以结绳记事,并父子相传,林胜邦亦考证过硫球结绳法分指事会意两类,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事类;结绳记事也成为后来有些汉字的取象之源,如汉字中的、、等字即取象于结绳,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认为,在声符文字未发生以前,图画文字里只有极少数的象形,此外,就完全是象意字了。即图画文字演化为象形字和象意字,而据上所证,象形字与会意也可以在结绳记事上找到一点证据,可见,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前奏和预演,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准备。

契刻是远古人类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的用于帮助记忆数字的一种方法,契字做动词,《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由于数目记忆的困难,所以刻木来作为一种信约,由于古代文献的大量记载,如《管子•轻重甲》、《列子说符》、《易林》、《曲礼》等,文字家们对契刻说给予了适当肯定,认为契刻的“约定俗成”的性质已经十分接近文字,已经带有书写的性质,然而仍不承认它是文字的起源,虽然有人推测汉字的一到八数目字来源于契刻,但不能作为有力证据。我认为,契刻的符号与汉字是相当接近的,服从于交际需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征,服务于小地区,小范围人们的交际圈,从认知学的角度,远古人类的简单思维已经创造了奇迹。刻划符号与人类思维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使对事物的直观认识能够保存,于是借助一定的形式(刻划)来实现,刻划的符号即代表现实中的事物,若我们把远古人类为保存原始记忆的意图叫做“意”的话,通过心理加工,其生成的图象即刻划的符号可以叫做“象”,即原始心理图式,可见远古人类有了“我手写我口”的可能,虽然这些刻划符号并没有语音形式,但无语音并不妨碍小范围的交流,并不影响突破时空限制的记忆,虽然所记忆的内容十分有限,只限于简单的具体的事物,但“约定俗成”的性质和工具的职能足以证明它在文字产生之前的重要性,作为次要来源来说,并不过分。

由于各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赞同一种起源说而排斥另一种起源说显得太主观化,还有学者折衷一说,认为结绳和象形汉字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即是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原始“数字卦”,阐述思路是结绳主要是用以记数的,实际上结绳是原始的数字形式,先民用这种原始的结绳数字进行占卜,“河图洛书”正是这种原始结绳数字排列而成的数字卦图式,这些图式可以排演出众多的数字卦,不同的数字卦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数字卦粗略地具备了文字的功能,但这些数字卦所代表的内容毕竟让人难以把握,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记录数字卦所蕴含的内容,掌管卜筮的巫师们才逐步地发明、创造了象形汉字。

实际上,各种起源说法都有其理论基础,然而我要说的是,人们在重视事实考证的同时,忽视了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文字学家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审视中国古文字时,怀的是探求“文字”的目的,何谓文字成为衡量的标准,裘锡圭认为,语言文字学者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叫做文字。裘先生认为这种分歧只是使用术语的不同,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绝对的是非。然而实际上,文字的定义却成为探索文字起源的关键。也就是说文字学家对文字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由此导致了探求文字起源时的理论基础不同,验证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会有各种文字起源说。狭义派的观点是:“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道出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中国的文字是方块汉字,自然,狭义派文字学家以这定义做衡量标准,以古推今,进行严格的一一对照的研究,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界限分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很容易找到不符合的条件,如不代表语音,只是远古人类随意做的记号,一个个绳结并没有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建立起固定的联系,认为汉字是高级的符号体系,其复杂的构形是不可能从简单的契刻演变而来的。从固有的文字构形来判断史前符号,根据商、西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距汉字发生的源头较近,绝大多数文字个体是通过象形的诱导产生的图形式文字,文字符号与它所代表的词之间的联系,很明确地表现了汉字与图画的渊源关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广义派文字学家在“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的理论指导下,支持图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从宏观角度来说,只要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本身具有一定意义,都可以作为探索文字起源的材料和证据。根据目前考古工作的进展,我们没有有力的证据非常肯定地说图画说就是文字的唯一起源,恰当的说,这是主流观点,也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以指示性的图案作叙事型的描绘的“图画文字”在中国尚未发现任何痕迹,而古埃及前王朝时代的象形字,其文字本身就是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示的。不能因为甲骨文中象形字数量众多而断定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大部分文字学家如唐兰,裘锡圭还是持肯定意见,我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可以像广义派的做法,认为图画说是主要起源,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丰富文字起源说的理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但其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文字定义做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对文字起源说也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在远古人类时代,结绳,契刻,八卦,图画作为符号形式,依表达者的需要来选择,处于一个较自由选择的阶段。图画符号以其整体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说的基础,但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把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和发展汉字起源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3]沈一清.我国古代文字起源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4]冷瑾.小议汉字的起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8月

下载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因素研究论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法律思想史 研究论文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论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国依靠法家思想富强称霸,统一六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是,秦朝也因法家思想走向极权统治,加之奸臣当道,二世而亡。汉朝董......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研究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研究论文----蒋介石 摘要: 蒋介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如今,也有人敬重他,也有人痛恨他。他背负着把中国带入黑暗的骂名,可毛泽东却说过......

    构建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因素研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路桥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建筑产品本身、施工生产过程及其经营管理都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

    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1高校教育管理影响因素明确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全面且稳定发展的关键点,所以应当加以深刻的研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

    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几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实践和成果,从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实践变革、社会文化转变,及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总结......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全]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收入的三个阶段 1978—2001年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57元增加到2366.4元,增长16.7倍。其间农产品供需......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论文摘 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