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论文摘 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 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 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 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 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成功的操作性因素。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问题等。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有特殊的方法和程序,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等。搞好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本着科学的指导思想,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4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教材、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在师资方面,应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保证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具有占领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使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聘请、学习、联络等方式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教材方面,由于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许多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都进入了高校。素材要成为教材还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要抓好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体育教材多功能拓展和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场地设备方面,实行场地、器材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上,重点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足够的电教设备和开发体育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第二篇:浅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 评价 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在不断发生变化,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偏离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本文应用系统的观点.从体育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三大方面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确定了30个指标构成了指标体系,为评价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发展、各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提出以及课程结构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作为体育本身来说,它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脱离了体育健身的最本质的功能,体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由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以及快乐体育、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思想的影响,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做秀课,体育锻炼的量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标准和要求,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的作用。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在持续的下降。这和学校和学生不重视体育健身有直接的关系。长此以往,新一代的“东亚病夫”就会出现,将会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最近,教育部启动了全国学校的体育阳光工程,可见,学生体质下降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偏离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传统地存在着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严重缺乏等诸多问题。体育课应还原其本原,在加拿大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学到了体育技能,学生身体潜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竞技的因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体育教学除在学校教学中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基础上,还应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和不同的评价主体,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和改进教学的作用,才能更为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日益重要和紧迫的今天,研究和确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关于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既考虑到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以课堂教学、学期教学和学年教学为准建立框架体系,将对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评价综合起来,主要以大学体育教师,普通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建立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通常以学期或者学年的时间段来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问法:以大连市各高校为研究对象,向从事体育教育的专家、研究员、教授共4O人发放两轮专家问卷,两次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2份,问卷回收率93.3%。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处理。
2.数理统计法
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一)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代表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体育教学的本质,既全面、准确、简明,又防止指标过多、过繁。而且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客观的联系,并且能够相互依存。
2.全面动态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现实;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系的设计和标准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奋斗目标的总体性和实现过程的阶段性,而不能静态设计,生搬硬套,不求变化。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注重对结果的探讨,同时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探讨。在对结果的探讨过程中又要通过一定的数据来显示,即要有一定的数据来显示,通过数据来反映出所处的开发深度和层面,这样能够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合理性。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体育教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但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操作程度。
(二)评价体系的构成1.评价指标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从体育教师评价、体育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评价三方面选择为一级指标,而在这一级指标下分别选取二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下再选取三级指标,构建起一种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
由于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还要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来区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评价结果。关于评价指标的各级指标的选定,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权重。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有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3个要素构成的。本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个完整而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经历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一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一设计评价标准等4个主要步骤,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按照这4个步骤完成。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
根据研究的目的,本文的评价对象为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目标确定为:对涉及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学生及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综合评价。
(二)确定评价指标
对于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评定,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对体育教师本身、体育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系统的观点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研究,体育教学的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课堂教学的评定和观察,应是综合一个学期或者学年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应包含在体育的教学评价之中。确定评价标准体系的各项内容考虑到评价的多主体性,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水平,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突出发展性评价,通过专家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经过初选指标、专家评定(一次筛选)、统计优化(二次筛选)的流程共确定了3O个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评价指标确定之后,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然后将各级指标的权重做成“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咨询表”,进行第一轮(初次调查)和第二轮(确定后复查)专家问卷调查,回收后将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统计均值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四)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这些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经过综合考虑当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统计法、咨询法等方法,对实际操作阶段需要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和计分方法进行构建,取同一层次或同一参与评价的学校平均值作为参照标准,然后按一定的误差确定优(1.0)、良(0.8)、中(O.6)、差(0.4)作为评价等级。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栏目进行等级打分,相对应的等级系数乘以加权系数为各指标的加权分,累积3O个指标的加权分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在评价过程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为某所学校某一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状况的最后得分。具体为:(1)根据各单项指标(三级指标)在相应一级指标下的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对象各单项指标的加权得分。(2)根据评价对象各单项指标的加权得分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不加权),即将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所有单项指标(三级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求和。(3)根据各一级指标的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对象各一级指标的加权得分。并将所有一级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求和,得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
四、结语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O个三级指标构成,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加权系数为评价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相对的可行性标准。对于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说,它是一个多种评价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过程,并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变化。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公共体育的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及综合评价的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作为监控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来讲,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完善。
第三篇: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作者:王青 李石生 王建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3期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服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a)-0161-02
第四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1.1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缺乏资深高中教师队伍
在部分高中学校办学中,可能不能明确校长的责任与义务,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另外,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与高中教育发展无法保持同步,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教师资源配置相当盲目等。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没有实施运行机制,教学秩序混乱无章,违背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而降低教育教学水平。
1.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匮乏,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高中学校可能会面临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比较少,高中阶段发展大多依靠部分的学费收入与借款,为师生提供办学条件,特别是部分农村高中,其教学设备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要。我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教师待遇差异比较大,无法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属于粗放型,无法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无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1.3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自觉性非常差,无法提高全班的整体成绩,影响高中正常教学秩序等。部分教师没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业务能力比较低下,大多沿袭“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智力开发,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1.4教育发展失衡,难以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政府给予省、市级示范高中各项政策扶持,投入大量的生源和教师队伍。目前,示范学费收费比较高,社会地位较高,但是农村中学生源分散,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每年招生生源的竞争,对农村教育相当不公平,无法保持平衡协调的教育发展。高中教育办学形式、生源、师资力量不均衡,难以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制约办学水平发展,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2.1创新办学机制,建立稳定的优秀型高中教师队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教育人事改革中,可通过校长竞争上岗方式,建立符合实际的人才流动机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引进发达地区办学机制,实现办学机制现代化。在办学中推动师德建设,增强教育教学管理时效性,使各位教师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邀请教学专家开展讲座,使广大教师都在教育教学中可适当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切实缩小城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
2.2借助新课标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效率与教育教学管理
目前,我省高中实施新课改,各大学校应该借助新课标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课堂中形成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精心备课,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体现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启发学生散发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各级部门应该遵循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贯彻全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奖励分明的激励制度,在工资发放中纳入绩效考核,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高中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政府加大对高中学校的投入建设,以适应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在改善办学条件过程中,投入高中教育成本,维持经费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教学条件比较雄厚的学校应该加大创建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对资源薄弱学校的扶持,改造学校教学设备,全面整合布局教育资源,形成有序规范的招生秩序,为薄弱的农村学校提供更广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2.4加大对高中教育的宣传,增强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规范性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宣传,使各位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每位学生可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学校,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全方位的监督,增强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各方面,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积极性,建立稳定的高中教师队伍,充分提高学校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同时,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拓展高中阶段教学宣传,优化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持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五篇: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现状调查表明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本文对改革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力图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对策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将转化为社会效应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能为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普通高校大学生从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更科学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与习惯。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寻求发展对策,将会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例,随机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2)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三类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对主管领导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对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同时,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获取相关信息。
(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认识现状。
从现状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技术课的教学,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访谈与问卷结果表明:学校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理应在操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可有可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融入技术教学中,这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知识较为匮乏、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本身理论课时数较少,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课的教学上,甚至有些教师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因阴雨天气室外无法上课的应对手段;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目标使他们不认真对待,理论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现状。
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锻炼身体、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体育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会更好的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每学期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对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从现状看,每学期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难以保证,据曾吉等人在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7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每学期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有36所(47.37%)。[1]在对西安市的20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也仅有6所(17%),甚至有些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理论课,这种现状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产生很大影响。
3、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选择现状。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种类较多,各校选择不一,作为教学指导文件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在调查的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中有12所选用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大纲规定技术教学内容的编写都较为系统、规范,但对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不明确、差异较大,所涉及理论知识规范性较差,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明确的理论教材内容,使得体育理论课教学缺乏科学指导。从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是一些“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质”、“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等,缺乏系统性、而且随意性大、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不感兴趣。所有高校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实践课内容有明确、系统的安排,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进度大多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在选择时较为盲目,仅从自身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很少考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需要、兴趣,这也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效果较差。
4、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整节课理论讲授的方式,采取课堂讲授结合学生提问、讨论方式的仅占少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也不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其它理论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5、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考核现状。
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要的考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只重视技术、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核,忽视理论课的考核,还有些高校对学生的体育理论课不考核,有考核的高校也大多采取开卷或口试的方式,而且理论课成绩最多不超过体育科总分的20%,这种现状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课,更谈不上感兴趣。
三、结论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四、对策。
1、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高校主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可以融入到实践课教学中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把学生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其次,体育教师也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讲授技巧与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课教学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并纳入考核评定中去。
2、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学生对科学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应考虑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能盲目在数量上增加,除了要保证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正常比例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与补充,例如,因雨雪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安排理论课教学,还可利用一定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作为体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也可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知名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知识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学生完成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教材应相对统一、适当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系统。
教材的使用应相对统一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高校教材使用种类较多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结合实际,有条件的高校都应使用统编教材,在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与需要灵活选择自编或其它教材。现有体育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且涉及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体育与卫生保健及科学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单独系统编写,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注意科学、系统,科学性要求教材选择要实用,体育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应主要强调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并在理论上指导技术课的学习。系统性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更加切合实际,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时事、奥运知识、娱乐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整节课直接陈述,多运用对比、范例等方法,有条件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一教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5、注重体育理论课考核评价环节。
大多高校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流于形式,技术实践课考核较为严格,学生重视,而体育理论课的考核相对简单,使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对学生都有一定评价,并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专门单独计算体育理论课考核成绩。考核的知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考虑更多实用性、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能指导实践,不应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考核应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5-98.[2]刘保.谈在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194-195.[3]陆美琳.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48-49.[4]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51.[5]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92-93.[6]刘月晨,付玉坤.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1):68-69.[7]王朝军.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200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