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以及政府管理绩效要求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国务院加快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实现了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统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中,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快了学校、医院、科研事业单位、林业、地质勘查等多种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统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当前涉税事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当下自收自支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涉税事业单位管理的情况来看,税务管理工作是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就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我所服务涉税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作一浅述。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税务管理、财务内控、事业单位
在传统的税务管理工作中,工作细节粗糙,粗放式的税务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并阻碍着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新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状态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一)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单一
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承担税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兼任纳税工作。这种形式下,涉税业务由单位财务部门管理,由财务部门内设的财务人员兼任纳税工作。该种组织形式其优点是管理人员成本开支较低,缺点是纳税事务处理水平受财务人员对税法及纳税管理技能掌握程度的限制,在新制度实施前,事业单位采用财务人员账务核算模式采用收付实现制,账务处理简单,实行收支两条线,如今新制度下,存在部分财务人员思想依然停留传统模式中,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确认支出等,致使单位税务筹划空间利用不足,纳税成本加大、税务风险出现的机率加大。
企业纳税政策管理是纳税管理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是企业对自身纳税管理活动中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经济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应用于纳税管理实践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不同,企业战略规划不同,纳税事务复杂程度不同,纳税过程中所依据的税收政策与法规也不相同,因此纳税政策管理应依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未来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及整理适用于本单位、本企业的税收政策及法规。
随着我国市场发展需要,财政部发布像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非常明确,到2020年底前需全部改企。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就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例如现今的减税降费新政策: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固定资产所得税前一次性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规模纳税人免税销售额的提高、旅客运输服务纳入进项抵扣范围、印花税的减免等政策,对部分事业单位而言,学习意识薄弱、税收征缴管理的不重视,造成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均未进行运用。因此,结合事业单位经营特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纳税政策的更新,需要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对新环境下的纳税政策做好充分的了解、学习,强化管理。
企事业单位纳税管理的实施结果最终会反映在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上,要靠财务核算的正确性来保障。因此,对财会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管理对单位纳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财务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使单位管理人员重新审定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与方法,从中发现原有财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以保证财务核算的合法性与正确性;其次,对财会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使单位更深刻地理解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促进单位自觉地将税收法律法规与财务会计法规进行比较研究,以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运用于单位纳税管理实践活动,实现企业有效纳税管理。原有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显现一些弊端,这种预算会计体系的滞后性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然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同时也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如《中华人民共和2113国企业所得5261税法实施条例》 第九条 企4102业165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专责发生制为原则属,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所得税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而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所以,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清缴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因此,就涉税管理方面而言,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更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及时转变财务会计核算思路且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并加以收集利用。
(三)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普遍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对内控制度的了解,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内控中的控制监督职能。税收管理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目前,在内部监督方面,很多工作的开展还未制度化、规范化,因此,税收管理还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其意义体现在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以及预算管理水平。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大背景下,面临一些较为明显的挑战问题,比如资产管理问题,内部人员管理问题等。事业单位内控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事业单位的积极支持,需要单位为其发展提供一个稳定且良好的发展氛围,但很多单位未做到这一点。首先,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当前一些单位中形式主义思想仍然较为普遍,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财务内控建设是很难落到实处。其次: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抓住财务内控建设中心,往往导致单位的财务内控建设只是个架子,发挥不出来。再者,事业单位当前仍然缺少针对财务内控管理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等,而这正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认识不足的一种具体表现。
通过以上分析,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内控机制以及员
工业务、各项管理均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求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税务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1.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机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作。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及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一个单位税收筹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中高级会计人才。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各尽其用,使其自身和单位都得以更好的发展。
2.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三位一体”的纳税筹划理念
加强内控的组织领导,有效实施内控,为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空间。一个单位的税收筹划涉及管理者、会计人员及业务人员。只有形成税收筹划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三位一体”的理念,做到业财融合,加强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与协调,才能从源头、事前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从全局出发,强化纳税理念,提高纳税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要转变纳税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也日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同时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出现缺口。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转变“事业单位不需纳税筹划”的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能力。
2.规范税收缴纳,履行纳税义务。
缴纳税费是企事业单位合法经营的基础内容,是企事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形式,因此,事业单位应当规范税收的缴纳,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单位应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保证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依照新准则,进行账务核算,履行纳税义务,分期扣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在全部收入减去免税收入的基数上,合理列支业务招待费标准,足额缴纳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分清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根据应税收入依法计算营业税,规范事业单位营业税的缴纳;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将加班费、奖金等工资性质的收入以及外聘劳务人员工资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范围,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总结:事业单位长期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存在于国家的税收中,事业单位财务与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和全面的工作,必须要求相关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提高财务核算水平,既要提升内控工作水平,还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新会计制度、了解当下税收优惠政策、分析并运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也给行政事业单位单来了不少难题,在税收中会有许多问题出现,所以在应对事业单位税收的事情上,我们要认真对待,实施科学的计划和政策,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将事业单位在税收管理方面的漏洞填补,尽快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而实现战略性发展,促进我国政府会计事业的稳健发展,使我国经济市场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税务管理》编写组:税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版.[2] 蒋利珠.事业单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1(3).[3]崔绍光.浅析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4] 甄广林.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下旬),2018(8).[5] 陈敏慧.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财讯,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