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20-01-16 13: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

第一篇: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

摘 要: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和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采取的货币政策退出的原因。重点讨论了后危机时代关于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提出了退出时机的相关条件以及“因人而异”的退出方式。

关键词:后危机;货币政策;退出机制

一、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

2008年伴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整个世界陷入金融危机之中。各国央行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通过联手降息的方式,将基准利率降到历史低点。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到0.25%,日本银行也将同业拆借利率下调至0到0.1%,而中国人民银行也在2009年将利率降到了2.25%的水平,距历史最低值1.98%仅一步之遥。

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各国央行也联手展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美联储、日本银行、欧洲央行等纷纷出手购买国债,同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而日本银行更是不惜重金购买公司股票已阻止市场的过分下跌。

在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同时,各国财政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管齐下,各国经济在2009到2010年逐步回升。

二、为何退出

随着各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各国政府都在探讨政策的退出计划,因为单靠政府的干预行为是不可能使经济长期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必须要靠自身的消费、投资以形成良性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中各国都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危机期间能够挽救国民经济,但是在经济已经企稳后,过剩的流动性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资产泡沫,从而使得经济陷入过热的危机。比如在2007年,中国由于持续性的外汇占款导致流动性过剩,虽然央行通过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不断回收流动性,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于是造成了2007年的通货膨胀,同时导致股市和楼市都不同程度出现泡沫。

从长期来看,货币中性,也就是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来看只能造成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不能使经济增长,所以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但就短期而言,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是明显的,能够很好的阻止经济衰退,使得经济企稳回升。所以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后,货币政策应该渐渐退出宽松的时代,回到常规的政策上来,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通胀和资产泡沫。

三、退出机制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政策退出是势在必行的,但现在的情况是退出的时机应该是怎样,应该怎样退出;是各国自行退出还是联手退出。

1、退出时机

对于退出时机的选择应该相当慎重,过早的退出会导致经济尚未企稳,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衰退,而过晚的退出则会导致流动性泛滥而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从现在的情况看,各个主要经济体都还没有执行退出政策的实质性行动,美联储甚至表明要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保持美国经济的增长而避免新一轮的衰退,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也都将利率水平维持在最低水平,同时加大对国债的购买力度以提供流动性。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度的贬值,这种贬值使得其他很多经济体难以承受,进一步使各国央行都开始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避免本币的升值而影响出口。从这可以看出汇率政策能够对其他国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所以不管在退出还是在刺激经济的时候,都应该慎用汇率政策。

虽然发达经济体目前的经济状况尚不明确,但是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的经济确实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GDP增速连续多个季度在8%以上,CPI更是达到了3.5%的高位,高于国际上通行的3%红线,于是中国央行在10月20日加息25个基点,这是中国央行近3年来的首次加息,加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通胀预期,同时也为过快上涨的股市和楼市踩一脚刹车。从目前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准备金的调控来看,中国央行在缓慢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退出政策应该是在经济回升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才应当开始实施的,而这个所谓的稳定阶段是指GDP、CPI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在若干个季度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外部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也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才可能考虑退出。否则,过早和过晚的退出都会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

2、退出方式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央行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合作,联手进行降息和提供流动性,正是这种相互的合作与沟通,使得大家的政策处在相同的水平上面,世界经济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底回升。

政策退出时则有些不同,因为各个经济体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各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时间会有差异,所以在退出时各国政府和央行因以本国的实际情况为准,根据本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来考虑政策的退出,而不应该过多的受到其他经济体政策的影响。政府在退出时应该重点考虑本国的各项经济指标,特别应该注意CPI和PPI两项价格指标的变化,一旦价格指标变化过大或者超过相应的阈值,就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相关货币政策的调控。所以政策退出应“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的退出政策并不是说各国之间“关起门来搞建设”,彼此不沟通不协调。毕竟整个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每个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度都较高,所以退出的时候应该适当考虑世界经济的整体形势,退出时的政策力度也应该考虑到本国和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退出更应该谨慎,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好与坏对整个世界经济都能够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退出政策应该“因人而异”同时相互协调,以避免世界经济因为各国的同时退出导致新一轮的衰退。

参考文献:

[1]徐璟娜.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思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2]郭菊娥.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3]陆荣,王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效果,《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7期.

第二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关键字: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就业观措施

内容摘要: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遭受极大打击的就业市场仍处于疲软状态,为此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题的大学生们应该拥有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并且,对当前就业形式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能否实现就业是其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现,影响到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取决于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就业观念既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制约,又受就业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基于当前国情,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抛弃传统就业观念,如精英就业、终身就业、被动就业、从众就业等,进而树立新型就业观念,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新型就业观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要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同时要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近年来金融危机下造就的严峻就业形式又对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后危机时代严峻的就业形式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加上近年来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010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来自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2008年10月份有效招聘职位数比9月份减少了不少,其中,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招聘行情萎缩尤其明显。据介绍,该网站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环比下降了6%。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及经济形势的恶化,09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并导致不少企业倒闭。且其他一些在往年给予大量就业职位的私营企业,其经营状况不好,这对未来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大缺失。

此外,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占据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沿海地区预计将会有大批外企面临倒闭、迁移和收缩的威胁,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

二、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观

积极应对就业难

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大学生不应该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尤其不能抱有“再等一年”这样的心理,要知道每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就业难题,谁也不能保证明年的形式会有好转,况且浪费一年的时间在等待上是极其消极和不负责任的就业态度。于此相反,面对如此形式我们更应该发挥极大的能动性,积极的为就业做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例如,大学生可以到中小企业去就业,其发展空间相对于各项制度措施都比较完善的大企业大。因为中小企业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很多事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与成熟企业会有很大的不同,开放性更大,这种环境有利于于大学生的发展前景。所有大学生毕业生应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将目光转投到这些处在基层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知识优势。另外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中小型企业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应了解,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应该多在岗位上锻炼,然后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理性对待就业难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努力的目

标。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更应该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大学生要根据有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减少从业的盲目性、慌乱性和被动性,做到目标坚定,思维缜密,有利于把握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生应具备理性的就业观念,摒弃自以为是的心理,避免将自身与普通劳动人民相区分,甚至出现排斥劳动就业观的现象。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应聘做清淘化粪池业务员、保姆、卖猪肉等都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回归。

调适心理树立信心

根据针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9%的学生感到就业压

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远远高于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那么,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自我调整,缓解这种因经济影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树立起就业信心成为相当重要的事件。它能帮助学生应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局势或者说来帮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首先,大学生在了解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式后,也要看到我国政府对此所作出的各项努力及其成效,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仍然在稳定快速的增长之中,就业形式虽严重却也在不断好转之中。另外,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相信“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只有让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也相信自己!

三、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励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原因来自择业动机,而择业动机却是在择业与就业观的支配下产生的。良好的就业观能够增强我们的就业欲望,促使我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仍积极应战,把握就业机遇,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学生积极就业不仅

对国家缓解就业压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各行各业获得人才提供途径。

(二)对择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社会道德缺失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现象。

谁都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单位,面对着倏然而逝的求职机遇。面对着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将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

在:(1)约束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保障择业工作的有序进行。(2)调节择业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择业观与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择业道德。

(三)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把握人生方向

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职业一经选定,就等于向社会迈进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而作为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对环境、工作性质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渐进过程。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就业观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要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与单位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从而共同面对危机,共渡难关。

四、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途径

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理念、生活环境、教育状况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里,大学生的就业观基本定型,因此学校的正确引导不可忽视。

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对这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如各院系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校内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就业,形成了全员抓就业的可喜局面。同时学校也要为毕业大学生就业作出积极努力,包括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开展创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

参考文献:

[1] 论大学生新型就业观的树立及意义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2009.[2] 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就业荒期”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 2009.[3] 代表委员关注大学生就业难 “有业不就”现象突出光明日报 2009.

第三篇:后危机时代的挑战

后危机时代的挑战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减缓,宏观环境风险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多,尤其是美国与欧洲经济需要作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尤其是金融改革需要时日,由此拖累世界经济。其间,不排除发生一定程度的波折或反复,特别是个别国家/地区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全球性衰退可以避免。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挑战 复苏

一、概述

当前,世界经济正步入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应能持续,W型二次衰退可以避免,但发展不确定性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面临高失业、高赤字与高债务,将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加之新一轮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风险增大,恶性通胀隐患已然酝酿。

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减缓,宏观环境风险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多,尤其是美国与欧洲经济需要作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尤其是金融改革需要时日,由此拖累世界经济。其间,不排除发生一定程度的波折或反复,特别是个别国家/地区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全球性衰退可以避免。

二、发达国家复苏基础脆弱,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后危机时代,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发达国家如何摆脱危机后遗症。其经济深受危机打击,结构调整难度大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前者为制造业转型,后者是金融业调整)。金融瘦身与加强监管,将使融资成本上升,由此影响生产率提高,抑制经济潜在增长。OECD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将永久性减缓发达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是“失业型”复苏。危机使发达国家失业呈结构性上升。OECD预测,发达国家失业人口增加将持续至2010年底,届时失业人数将比2007年增加2100万,失业率将升到9%,美欧日分别达到9.9%、10.6%和5.6%。估计,中近期就业形势很难回到危机前水平,由此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复苏。

二是资产重建与去杠杆化。危机使家庭财富严重缩水,修复资产需要很长时间,将影响私人消费需求。OECD估计,重建家庭资产将使美国的储蓄率提高3个百分点,欧元区提高1.5个百分点,日本提高1个百分点。另外,与典型周期不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将受去杠杆化影响,信贷市场疲软将持续一段时间,成为抑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三是财政赤字与债台高筑。危机使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攀升至二战以来最高,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OECD预测,2010年其成员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升至8.3%,比危机前高出7个百分点。高财政赤字影响美国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影响欧元区与日本经济增长各0.8个百分点。巨资救市使发达国家债务骤增,成为后危机时代最大风险。OECD估计,2011年其成员国的政府债务将超过GDP的100%,比2007年高出30个百分点。巨额赤字与庞大债务,影响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威胁债权国资产安全,新的危机可能由此而生。

四是美国经济难以回归危机前发展水平,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迟缓的关键因素。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与冲击异常严重。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其他国家很难与其真正“脱钩”,但美国与世界经济反“挂钩”趋势上升。危机迫其反思发展模式,改变寅吃卯粮生活方式,居民忧患意识上升,借款消费行为收敛,私人储蓄率提高,个人消费比重趋降。估计,这将使3000多亿美元从私人消费转入个人储蓄账户,影响GDP一个百分点。

三、新一轮流动性泛滥,我国外部环境愈益险峻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我国外部环境比之前复杂,存在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风险。

其一,全球新一轮流动性泛滥,致使资产泡沫风险增大。为应对危机,全球采取宽松政策,催生新一轮流动性周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产泡沫膨胀,最大泡沫在亚洲,可能演变成新一波全球经济危机。目前,全球过剩流动性已创历史新高,而发达国家债台高筑与赤字财政,仍有压力选择宽松货币政策。这将使流动性过剩更加严重,并且趋于长期化,进而持续推高股市、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复苏,难免受到热钱“追捧”,全球热钱纷纷涌向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金融大鳄”索罗斯亦移师香港,在京、港分别设立代表处和办事处,目标锁定人民币资产。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扣除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和直接投资900.3亿美元,尚有千亿美元“来路不明”。

其二,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威胁我国美元债权安全。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墨西哥、波罗的海主权评级被降,英国、西班牙等遭警告,表明金融危机幽灵犹存。与历史不同,当前全球主权风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受损方则以新兴市场为多,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东亚地区。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2.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持有美国国债、机构债、公司债和股票)超过1.4万亿美元。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膨胀,政府债务难以维系。在经济低增长情况下,解决债务不外乎通过高通胀率与货币贬值手段,以稀释实际债务。历史上,美国曾经动用过上述所有手段。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一手操控日本持有的美元资产,以压日元升值,并提升通胀率,让日本为其债务埋单。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类似当年日本的困境,美元资产安全风险上升。

四、总结

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而将会充满艰难险阻和曲折磨难。尽管如此,我们对世界经济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经历了深度衰退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当会吸取深刻教训,并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济衰退的经验。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和蹒跚,只要我们世界大家庭能够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改造我们庞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吸收更多的就业和可持续增长的需求;只要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衷共济、共同应对,树相互协作之风气,破贸易障碍之壁垒,对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增长,少一点猜忌,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提防,多一点信任,世界经济就一定能够克服种种风险,最终步入可持续复苏的轨道。

后危机机时代,世界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扩张期,但复苏势头减缓,发展不

确定性增加,国际竞争更趋白热化,市场争夺、低碳经济、金融监管、经济转型、体制改革、规则制订、秩序重建等,将给世界创造诸多合作机遇,亦导致全球更大博弈。中国政府与企业应精心谋划,抓住空前的合作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势而为做大做强自己。

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挑战和前景》 马建堂

2.《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问题与后危机时代特点》 陈凤英 半月谈20100208

3.《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报道》

第四篇:谈谈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讲授的《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说明:PPT课件整理)主要内容

一,全球“再平衡”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美国私人储蓄率的变化趋势 美国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 亚洲能否填补发达国家 留下的消费需求缺口

金融危机前后亚洲需求结构的变化

亚洲对区域外市场的依存度(2009年)为推进“再平衡”而开展的国际合作 二,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碳关税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不同国家与产业的碳密度

(吨/百万美元,2004年,直接与间接合计)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 “你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生活”。# “但你们要像我们一样减排”。来自碳减排与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

生产、国内最终消费需求与进口产品的碳排放(百万吨,2004年)

三,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推进贸易投资自 由化的难度加大

重启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与出口翻番战略 Lamy :Climate First, Trade Second 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

四,在不损害发达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

下推进全球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 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美国金融改革法案 巴塞尔Ⅲ

金融业——发达国家财富的来源(1)美国金融业的收益率

金融业——发达国家财富的来源(2)为什么美国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并未损害全球其利益? 一个例子

1980年美国的海外净资产为3650亿美元,投资收益为 300亿美元。

1980-2004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累计45,000亿美元,按理说美国的海外净资产应该为-41,000亿美元,但统计显 示美国的海外净资产只有-25,000亿美元(反映美国实现了 16,00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

更令人奇怪的是,2004年美国仍然有3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美国对外投资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外国对美国投资的收益率!五,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困难重重 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 全球经济份额重新划分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面条碗效应¡± 危险的前景

六,全球经济呈现低速增长 经济危机对增长的持久性危害

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 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与全球经济的前景 金融监管与融资成本

说明:以下根据新丝路网校新疆2014年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班课件辅导整理(新疆天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2013年伊始,全球经济增长一片低迷。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在金融和债务泥潭中挣扎了五年,但并未走上真正复苏的“正轨”。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是怎样的图景?

当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不久前发布的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后超越美国;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得益于相对稳定和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进入“新常态”。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率的“新常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继续上升。未来一段时间,新兴经济体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发达国家经济总体低迷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全球经济增长重心不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达国家陷入“三高”(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并且越来越表现出“日本化”倾向,即政府债务不可持续、常规货币政策失灵、人口老龄化以及政治决策艰难等。由于发达国家依旧在全球需求中占相当大比重,因此其疲弱的增长也将影响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出口为增长动力的经济体。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要完成三大艰巨任务:一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发达国家要改变债务依赖模式,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而新兴经济体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调整压力明显加大。二是发达国家要实现“再工业化”或“再就业”。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经历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过程,就业增长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未来如何创造新的行业和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是长期难题。三是债务要得到清偿,也即“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发达国家必然要经历财政紧缩的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企业和家庭必须提高储蓄、降低负债,修补资产负债表。然而,财政紧缩、信用紧缩与消费紧缩的叠加,会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之路变得十分漫长和艰难,全球经济面临一个增长中枢下移的过程,可能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率的“新常态”。

首先,全球正处于长周期下行阶段与新科技革命酝酿期。通常而言,经济周期按其长度和循环变动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基钦周期(3年左右)、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库兹涅茨周期(2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左右),分别对应着“库存周期”、“资本投资周期”、“房地产周期”以及“技术创新周期”。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短、长、中”三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尚未走出大周期的底部,由于科技革命需要相当长酝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尽管目前全球正孕育着新能源、低碳技术革命,但尚处于产业爆发前夜,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其二,国际市场空间有限,未来各国博弈焦点转移至红利分配上。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最稀缺的资源是国际市场空间。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由红利的增长转向红利的争夺与红利的分配上。在全球经济逐渐恢复过程中,美国、欧盟以及与中国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外部市场资源,贸易战动荡升级在所难免。未来十年,中美之间将继续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且竞争处于首位。

其三,资源刚性需求继续增长,全球资源争夺战不可避免。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消费趋同正改变着全球资源的供求平衡,国家间的竞争将演变为资源特别是能源竞争。经济性短缺、区域性短缺、地缘政治导致的供给中断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虑到未来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总人口是10亿,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人口近50亿,全球经济增长的人口基数变化和新兴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产生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因此,新一轮消费势必推动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来十年全球资源争夺将可能演变为常态化趋势。

最后,低利率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将推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在IMF追踪的1929年以来的14轮经济周期中,本轮复苏是最缓慢的,但信贷反弹却是最快的。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而发达国家深陷债务泥潭,都倾向于通过量化宽松等方式来维持债务循环,长期低利率和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将成为常态,尽管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但考虑到全球产出缺口正在减小、资源价格继续走高,因此未来十年全球可能面临高通胀压力。

扩展阅读:

裴长洪的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若干问题 裴长洪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目录

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 •

二、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下的数据 •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四、关于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

五、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经济

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将要结束的形势,“后危机时代”成为探讨世界经济走向的流行语。什么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学者们众说不一,连用词也不一致,如有用“后危机时代”、有的用“后金融危机时期”、还有的用“危机后”。但不管如何表达,都反映学者们的一个共识: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即与危机发生前不同的时期;同时反映了学者们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繁荣的周期规律问题。

当前危机已经有所缓和

•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势头减弱,无论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迹象表现明显。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5.6%,预计今年一季度增速为3—3.5%左右。欧元区经济09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4%,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势头,从而有可能走出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分别环比增长0.7%和0.3%。

日本经济

•日本2009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6%,按年率计算增长2.3%,为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环比增长1.2%。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2010年4月14日表示,日本央行对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担忧正在减弱。新兴经济体呈现增长态势

•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数据明显表现为经济复苏,在经历了09年一季度5.8%的同比增长后,印度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6.1%。巴西二季度经济增长6%,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马来西亚09年四季度同比增长4.5%, 台湾同比增长9.2%, 泰国同比增长5.8%, 香港环比增长2.3%。预测2010年,马来西亚和香港均为5%,新加坡可达4.5%--6.5%。

对2010年前景看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幅可达3%,较7月份预测的2.5%有所提高。•28家国际咨询机构平均预测显示,全球经济2009年达到谷底,2010年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2.1%、0.4%、1.4%;2011年将增加到3.4%、16%、1.8%。

•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09年东亚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速有望超过3%,2010年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平均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6%。

后危机时代特点

(一)、全球经济复苏表现缺乏活力、基础尚不稳固 •美国2009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折年率5.6%;其中一部分是消化库存,并没有新增生产能力。2010年1月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72.6%, 比1972—2008年平均水平80.9%低很多。欧元区为72.4%,也远低于历史水平。

•09年美国企业投资下降17.9%,四季度恢复增长,折年率2.9%, 但房地产投资仍然下降,折年率下降15.4%。

欧元区存在不确定因素

•欧盟统计局2010年一季度公布,欧元区经济2009年第四季度停止增长,16个成员国中有7个国家的产出实际下降。

•德国2月工业产出月率下降0.1%,法国和意大利均月比持平,经济恢复的动力下降,投资下降,消费者支出停滞,出口和较小增加的库存成为增长的唯一来源。欧元区2010年首季增0.2% •欧盟统计局5月12日公布,欧元区16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0.2%,前一季度持平;其中,德国一季度增长0.2%, 法国增长0.1%, 西班牙增长0.1%, 而陷于债务危机的希腊为负增长0.8%。

(二)、刺激政策成本加大、隐藏风险

•金融救援政策使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危机前美元分散存放或投资各类金融产品,现在集中于美联储和美国国债;不到两年,美联储资产负债总规模增长1.47倍,基础货币投放量从08年9月到2010年1月扩张1.2倍。

•面临政策延续与退出的选择,目前经济恢复靠政府驱动,一旦退出,后果难料。

刺激政策退出释放信号

•09年10月以来,澳大利亚、挪威、以色列、越南率先加利息,今年中国连续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美联储也逐步开启信贷常态化机制,首次调升贴现率,将窗口贴现率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之间的利息差扩大50个基点。但还不是收紧信贷的正式措施,因为基准利率才是货币政策的标志。

(三)、政府负债隐藏主权债务危机 •目前全球政府负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其中:

•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赤字危机有向欧元区蔓延之势;2009

年,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分别升至12.9%(第二次修正后)、11%、10%,位列欧元区前三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到2011年,希腊公共债务所占比例将从113%上升至135%,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分别升至91%和74%。发达经济体债务严重

•就连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德国和法国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分别达到5.5%和7.5%,预计2010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区内生产总值将达到6.9%。

•美国09年财政赤字1.47万亿美元, 占GDP9.9%, 债务总额占GDP83%; •日本09年政府债务达871万亿日元,总债务占生产总值197%

图1 欧元区财政赤字状况

图1 危机期间欧元区财政赤字率急剧上升

表1 美国联邦预算赤字走势(单位:对GDP的比率,%)

2007 2009 2010 2011 2014 2015 •赤字总额

1.2

9.9

10.5

8.1

3.9

3.9

周期性赤字

-0.4

2.4

3.2

3.0

1.0

0.5

结构性赤字

1.5

7.6

7.3

5.1

2.9

3.4 •债务总额

65.0 83.4 94.3 100.8 101.9 102.6公众持有的债务

36.2 53.0 63.6

70.8

72.2

72.9实际GDP增长率

2.1-2.5

2.7

3.8

4.0

3.6 •数据来源: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最新预测

图2

美国财政收支状况

(四)、美元步入短期阶段性升值周期

•去年12月以来,美元出现强劲反弹,近日美元指数升至80.5,自去年11月底以来升值近10%,引发了全球对美元今年走势的争论。

•原因:力图扭转美国国债价格不断下挫的趋势,增加美债吸引力,冲销外国政府持有美债的风险预期,诱导美国海外资金回流。

图3 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美元走势

(五)、美国金融系统“潜在风险” 仍有爆发可能

•IMF预计,美国银行业将面临约5500 亿美元的资本减记,欧元区各大银行面临的资产减记将达到7500 亿美元,潜在风险较大。截至2009年2季度末,美国金融部门杠杆率已从2008年初的峰值下降26个百分点至20.6%,回到1979年三季度的水平,2009年美国银行业放贷下降了7.5%,为67年来最大降幅。风险源自商业坏帐清理

•消费信贷和商用房贷核销目前和未来都将处于迅速上升状态。零售和商业贷款损失暴露滞后于证券资产,信贷坏账清理可能取代证券资产清理,成为2010年一季度及全年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压力。2009年,美国倒闭银行数达到140家,创20年来的新高。预计2010年,随着商业贷款损失不断扩大、抵押贷款拖欠数量创纪录及房屋抵押贷款违约激增,美国中小银行破产风潮仍将继续。

(六)、全球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增大

•巨额的货币创造已在2009 年表现为金融资产和部分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中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2009年全球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的超预期上涨很可能引致2010年资产价格意料之外的快速回落。美元阶段性走强和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全球资本流动将有可能出现不规则性,进而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并引发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美国担忧资产价格上涨过快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转暖,欧美股市不断上涨,美国道琼斯指数突破11000大关。引起美国监管部门担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4月16日对高盛集团发出指控(出售有毒衍生品)后,市场担心政府对更多金融巨头提起诉讼,引发金融板快大跳水,纽约股市重挫。加上美国银行公布一季度业绩后,欧美股市将终止上涨步伐。

二、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下的数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为—1.1%, 其中发达经济体为—3.4%, 发展中经济体为1.7%,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IIE)对2009年的估计与IMF的估计大体相似。

2009—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预测(%)IMF •国家/地区

2008

2009

2010 •世界

3.0

--1.1

3.1 •发达经济体

0.6

--3.4

1.3 •美国

0.4

--2.7

1.5 •日本

--0.7

--5.4

1.7 •欧元区

0.7

--4.2

0.3 •发展中经济体

6.0

1.7

5.1 •亚洲

7.6

6.2

7.3 •中国

9.0

8.5

9.0 •印度

7.3

5.4

9.0 •巴西

5.1

--0.7

3.5 就业状况无善可陈

•2009年10月美国失业率达到26年来的新高,上升到10.2%,从2007年12月以来,就业岗位累计减少了740万个;欧元区7月份失业率达到9.5%, 失业人口1474万,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日本2009年8月份失业率达到5.5%;俄罗斯2009年失业率达到9%。未来前景仍然很暗淡。

2009—2010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IMF •国家/地区

2008

2009

2010 •发达经济体

5.8

8.2

9.3 •美国

5.8

9.3

10.1 •欧元区

7.6

9.9

11.7 •日本

4.0

5.4

6.1 •英国

5.5

7.6

9.3 •加拿大

6.2

8.3

8.6 •韩国

3.2

3.8

3.6 •澳大利亚

4.2

6.0

7.0 •新兴工业化亚洲经济体

3.4

4.5

4.4 美国欧洲失业率较高

•上述预测中,相比之下,说明美国和欧洲失业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原有失业率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欧洲的经济结构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有较大的就业减少效应。金融证券业遭受的打击对就业形成较大的影响。这种结构性失业现象不可能靠所谓振兴制造业得以解决。世界货物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3月26日发布的报告,2009年世界货物出口额为12.46万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7%左右,货物进口额为12.63万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7%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25.09亿美元, 比上年28.58万亿下降12.2%。•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将增长9.5%。

世界服务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2009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3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3.12万亿美元, 总额6.43万亿, 比上年下降10%左右。

•2010年随着世界货物贸易的回升,服务贸易也有望回升。

外国直接投资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在2007年达到1.98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2008年下降为1.7万亿美元, 下降14%;2009年第1季度, 比上年同期下降44%, 预计2009年全年流量将低于1.2万亿美元。

•发达经济体的股本投资、公司内借贷和收益再投资下降是全球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跨国并购活动减少也是全球直接投资下降的重要因素。直接投资将恢复回升

•2009年三季度后,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增多,特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引人注目。尽管中国铝业年初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部分股权未果,但中石油、中石化、五矿等完成了一些收购,2009年8月中石化完成对加拿大Addax公司的要约收购,交易总金额高达75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资产收购最大成功交易,也是2009年二季度全球国际能源领域最大并购案。2010年国际直接投资将回升

•联合国贸发会议对数百家跨国公司调查显示,被调查公司大都对2010年的国际直接投资表现乐观态度。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将超过2009年1.2万亿美元的规模。特别是中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会成为对国际直接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区。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波动

•在经历快速大幅度下降之后,2009年第2、3季度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国际石油价格最高到87美元/桶,2010年4月稳定在85美元/桶。在六个月时间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27%,其中能源上涨35%,金属37.3%,农业原材料(包括木材、棉花、羊毛、橡胶和毛皮)14%,饮料(咖啡、可可和茶)12%,食品7%,从整体水平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恢复到2007年第2季度的水平。价格上涨的原因

•部分是由于经济复苏带动的价格回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采取的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流动性增强,引发了价格上涨,显露了通货膨胀的苗头。

•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2009年4月以来美元一度贬值对于石油价格上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基本选择有两个;

•第一是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 •第二是强化多极储备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SDR)具有成长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因素。

•但它要成为超主权货币,条件还很多:

1、扩大定值货币范围,才能充分反映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2、扩大适用范围,不局限于成员之间;

3、扩大发行规模;

四、对其发行和管理机构IMF进行必要改革使其具有更广泛代表性和合法性。显然,这条道路是十分漫长的。国际储备货币多极化

•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与亚洲货币(人民币或亚洲主要货币组成的一个货币篮子)三足鼎立之势;三者间最初实施汇率自由浮动,时机成熟后三大货币区之间改用固定汇率连接,从而最终构成全球统一货币的雏形。•这种设想反映了对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质疑,对巨额外汇资产安全性的担忧;对希望拥有美元之外外汇资产以保持国际收支稳定的强烈愿望。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选择的关键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第二个选择的关键点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2009年9月匹兹堡20国第三次金融峰会上,承诺把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份额提高到5%以上,这样可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从57:43调整到52:48;但这个意义不可高估,因为IMF只有在85%票数同意时才能通过重大事项;同时美国也绝对不会同意将其目前拥有的16.79%的投票份额降低到15%以下而失去否决权。因此改革道路很艰难。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同样漫长

•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人民币国际业务发展很快,通过签定双边互换协议、开展跨境交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国外个人人民币业务发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合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配套措施,但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格局在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变化。如何减轻美元汇率波动的损害

•从08年12月到09年3月底,中国大陆已与韩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六经济体货币当局签定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这六方占我双边贸易35%左右。

•通过货币互换,我与缔约方可以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经济体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

减少汇率风险

•这种货币互换可以减轻汇率波动的损失。它相当于在一段时间内锁定汇率。

•4月8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几大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减轻汇率波动损害的有效办法。但无论是货币互换还是人民币交易跨境结算,都需要以美元或国际储备货币为基础。

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扩大货币互换,缓解美元汇率波动。

•西方五大中央银行货币互换的启示:2009年4月6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签定总额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美联储分别购买300亿英镑、800亿欧元、10万亿日元、400亿瑞士法郎作为储备。

•其目的也是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减轻汇率波动的风险。

扩大人民币国际业务、国际资产

•人民币与美元互换,让美国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使美元汇率波动有所顾忌,也是稳定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办法,是向固定汇率方向靠拢的实际步骤。

•人民币还可以相机与日元、韩元、欧元等货币互换,在未来美元贬值趋向中增加我国国际性资产的安全,减轻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国际业务业务的发展以及人民币成为境外主权机构的国际性资产等措施,都有助于稳定人民币与其他储备货币的汇率。

四、关于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世界分工体系: •更多生产商品并输出的国家、更多消费和进口商品的国家、供给石油和资源产品的国家。•世界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全球各国60%的储备率和30%的外贸货币结算率。

关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

•美国主流社会主张:未来美国居民应降低消费水平,提高储蓄率,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逆差,减轻经济增长对消费的依赖;同时要求中国和贸易顺差国减少出口,转向内需。

•这个舆论从200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世界经济失衡论,到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提出世界经济再平衡论,以及2009年9月世界20国领导人会议上美国政府提出“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前后从理论到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美国能否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变过去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取决于美国社会精英的愿望,而取决于美国长期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居民储蓄率为5.2%至5.8%之间,2009年三季度的储蓄率比这个水平还低。从近20年历史看,5.4%仍是较低的储蓄率。1991年衰退时美国个人储蓄率曾达到7.0%,1992年继续上升到7.3%。1993年经济开始强劲复苏,储蓄率降到5.8%。这次衰退低谷的储蓄率刚刚达到5.4%,虽不排除还会间或回升,但总体看将处于低水平。

原因一:

•改变美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不符合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美国居民负债消费正是金融资本籍以最迅速扩大金融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最广泛土壤,改变美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不符合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的种种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修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原因二:

•美国产业资本也依赖金融市场。美国制造业具有全世界难以企及的优势:技术、管理、品牌、营销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那为什么仍然出现两大汽车公司破产危机?因为美国工会极力主张高工资和高福利,迫使美国公司难以控制劳动力成本,美国制造业依靠产业资本自身循环来平衡成本与收益的能力愈来愈弱;它需要依靠资本运作的手段,既不断在全球市场上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来争取在金融领域的利润以弥补和抵消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因此使美国产业资本的生存愈来愈依赖全球金融市场。

原因三:

•美国居民偏好金融交易以获得财富。经济结构的虚拟化,导致国民财富结构的改变,实物财富在经济生活中愈来愈退居次要地位,虚拟财富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这导致了人们观念的变化,这种观念变化就是经济学中说的偏好改变。金融产品交易成为美国居民获得财富的重要来源,美国家庭依靠金融交易积累起来的财富仍然有较强的基础,设想美国居民会放弃这种途径而另僻蹊径是不现实的。结论是:

•未来美国会继续出现消费与储蓄比例关系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不可能改变美国的经济结构;不可能改变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生存方式;不可能改变美国居民的利益偏好与时尚文化。若强行改变,必然引起政治和社会动荡,美国的社会精英在这种压力下也无能为力。因此美国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会有所收敛,但仍然会花样翻新继续出现,美国将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市场。美国的前景也是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前景。

五、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经济

•奥巴马上台之前,其智囊班子就为其制定了振兴美国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

•克林顿的IT新经济与布什政府的房地产金融都曾使美国经济繁荣了几年,尽管后来都陷入泡沫。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清洁能源寻找并建立起新的战略性产业,形成新的技术与生产供给,并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以及新的国际收支格局。美国态度的变化

•原来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调门很高,但在2009年9月、12月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上,美国没有承诺减少排放的责任,这使各国、特别是欧盟国家大失所望。

•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最自私的态度,单方面提出要考虑征收碳关税,但是自己却不提出减少排放的应尽责任。美国态度的背后是什么?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及2007年的巴厘路线图都明确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减排;但美国要求中国先减。尽管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四分之一,建筑能耗也大大低于美国,但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在2009年9月纽约气候变化会上,胡主席表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比2005年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占15%。9月底10月初的曼谷第四次气候变化会,欧盟讨好美国另提出新的气候合作方案,遭到发展中国家反对。8年前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2009年奥巴马提出“征收碳排放税”,国会对医改和气候变化两个问题都很难有一致意见。气候变化将被美国会安排在2010年3月讨论,而按照巴厘路线图,2010年底前各国要谈出框架,为2013年以后的全球减排做出安排。而美国国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持何态度,很难料定。

战略性新产业推行的阻力

•首先是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和石油出口国的利益对立。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有阻力,与信息技术经济和房地产金融不同,石油垄断集团是新能源经济的天敌,它们可以容忍新能源在不损害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一定发展,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它们不会任其坐大,必要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封杀新能源经济的发展,甚至控制其技术。缺乏成长机制

•其次是美国至今还缺乏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长的机制。这包括风险投资、技术转让、成本补贴、大众消费推广、出口促进等一系列经济杠杆手段。简单地依靠改变排放标准和交易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但不具有内在的可持续性。而这一经济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

投资风险大

•再次是投资于技术创新风险大、却很难得到足够大的回报。IT

新经济从勃兴到泡沫破灭的历史经验表明,往往依靠新技术支撑的新产业缺乏长期赢利的可持续性。在科技日益发达和科技全球化条件下,任何新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都日益缩短,创新技术生命和赢利时间愈来愈短,投资于技术创新很难得到足够大的回报,而风险却很大,这必然大大降低资本投资于新技术的热情。垄断资本更愿意投资于稀缺资源开发、或可以不负担投资失败责任(如金融创新)的领域。

关键是美国制造业仍然很强大

•又次是产业资本对新产业的需求以及美国国家利益对发展新产业的迫切性并非相象得那么强烈。美国制造业优势在三个领域:1,航空航天器、汽车、大型计算机、武器、成套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

2、机械、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等,主要为大企业配套,技术含量也较高;

3、在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控制研发、品牌和营销。这些产业优势将相当长时间存在,这不仅决定美国作为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而且美国还牢牢掌握着石油价格武器来维持这个地位。

结论是:

•在奥巴马的任期(或5年或10年)内,美国以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战略性产业将会循序渐进并有一定程度发展,但不可能很快取代原有的制造业,不可能很快改变原有的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收支流向。

未来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规则

•美国精英为未来设计的国际分工图景是: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者、世界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不仅籍以增强美国的制造能力和出口,而且让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成为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从而改变世界经常项目收支的失衡格局。

•在贸易规则上通过征收碳关税,限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产业,逼迫中国在高油价、碳关税、高汇率三重压力下永远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当然以上是一相情愿

•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世界主要制成品或中间品的主要生产者和供给者,世界经常项目收支的基本格局也不会改变,中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经常项目顺差大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既定国际分工下,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平衡必然与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平衡相伴随,而这一切的动力机制正是美国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努力结果。贸易规则将成为WTO新议题

•但也不可以小看美国精英提出的碳关税舆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关注中,也可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议题。

•自由贸易的趋势不会改变,但自由贸易会被逐渐加入新的因素,逐渐与传统自由贸易概念有新的区别,这也会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应当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并认真应对。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是长期任务

•经济利益的矛盾、选票政治因素、以及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敌视和怀疑,都是贸易保护主义长期存在的原因。

•但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跨国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所在,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都决定了贸易保护主义兴风作浪的有限程度。

•所以,中国不要怕打贸易战,要学会有理、有利、有节、持久地打各种贸易战,“斗而不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建立国际经贸统一战线联盟和分化区别不同贸易伙伴和利益集团是我们的基本策略。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的若干趋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专题报告

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

非常感谢大会请我来参加这次会议。我向各位在座领导和各位企业家,报告一下我们最近对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供大家在今后企业发展当中参考。

第一,现在金融危机到什么样的程度,国际经济走势究竟怎么样?这个恐怕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世界市场复苏究竟是不是已经开始?在一定意义上,现在可以说世界经济已经企稳了,已经渡过了最恐慌的阶段,应该说经济下滑已经基本止住了,除了个别一些经济还在下滑以外,主要经济,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叫做企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现在时到今天可以说一句,这次我们有了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比1929年更大的一次金融危机,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政府及时地采取了甚至联手采取了稳定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且相对比较及时,力度比较大,政策也比较正确。一年以后,从去年9月15号雷曼兄弟破产,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可以说,虽然这次有理式上最大的金融危机,但是成功地防止了大萧条,对比1929年和1930年的情况,什么是大萧条,不是一年两年的经济箫条、增长率负2、3%,而是连续十年的深度负增长,从1925年到1930年,全世界经济GDP下降50%,大量企业倒闭破产,失业、饥饿蔓延全球,然后打了世界大战,死了两千万人口,经济重新增长,到了1954年25年之后,世界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那就叫大萧条。

所以,这次应该已经成功避免大萧条的发生,经济已经企稳了,而且尽管还会有波动,尽管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大箫条这样的事情是防止住了。得益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不是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学就说它起了多大的作用,这次和上次重大的差别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还没有宏观经济学这一说法。现代宏观经济学什么时候诞生的,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叫凯恩斯写了一本书,在历史上大家承认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诞生。我们做研究在写一本书之前会发表一些论文,那些论文就开始产生影响,因此那时候已经影响到政府,1934年罗斯福当选以后采取罗斯福新政,所以比宏观经济学早一点出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那时候和现在大家采取政策差不多,基础设施建设,那时候不是修铁路,铁路修得差不多,主要修公路,修学校,建立一万所学校,建立社保体系等,那时候开始,那时候已经晚了,36年大危机已经过了一大半,34年也已经过了一半,有些东西已经很难扭转了,经过70来年的理论的研究和70年来,有了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有了一些国家当中的一些经济危机波动宏观经济政策一些新的经验教训,这次应该说各国政府一上来没有什么争议,大家马上采取行动,经济学家也没什么争议,除了少数不太研究宏观经济学一些人有一些争议,多数人争议哪些政策更好一些,把滚雪球的趋势,把恐慌的趋势遏制住,一年以后我们可以说已经企稳,这是第一点。

这个涉及到现在的政策讨论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讲一年多来各国采取的政策都有很多副作用,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财产泡沫有可能起来,很多结构没有调整等,又加强了政府的作用等,可能会有一些这方面的成本,现在在讨论退出政策,现在正在开得20国峰会,才长会议也在讨论退出政策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说,退出政策有成本和代价,当然有成本和代价,当然有一些副作用,经济学不承认天下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不承认天下有十全十美的政策,而且这个时候要想什么呢,光想这些政策的成本这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的机会成本,如果不采取这些政策,机会成本是大萧条的话,付这点成本是值得的。防止的是大萧条,这么大的收益,不付成本是不可能的,最好危机没有发生,但是现在发生危机发生以后怎么办,已经发生了,防止最坏的可能性产生,这是这些政策所追求的目的。现在讨论后面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前面我们取得是什么东西,我们防止的是什么东西,它是大萧条,相对于大萧条要付出的代价,现在要付出的代价还是确实是值得的。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已经过去了,这一点我没那么乐观,有一些学者乐观一点,特别是国外一些市场的分析家认为,美国经济要高增长了,甚至已经过去了,昨天包括美国财长、英国的布朗都在那儿继续强调危机还没有过去,还要继续维持政府扩张经济的政策,我觉得是有道理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那些坏帐还远远没有清理完,对经济的压力,对金融部门的压力还大量存在。银行倒闭还在加速进行,现在美国倒了八十几家,还要倒,还要继续,明年上半年有140家在倒闭,商业地产在出问题,信用卡在出问题,失业率还再继续增长,最近出了一个失业率的数字,收暂了,收暂了还是在,已经是9.7%,每个月增加一些,到明年一季度末达到高峰,高峰会达到11%左右,对美国来讲是11%,现在9.7%已经是26年最高了,11%对美国来讲是最高数字,还没有说日本和欧洲,欧洲的复苏还非常缓慢。美国经济增长和重建存货有关系,这些过程会导致一些波动,这么大的危机,后面产生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停止负增长,不等于就是高增长,零增长、低增长低迷的情况还会持续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我觉得完全可以预期,而且我们最好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的外部市场短期还不会有很高的、很大的恢复。

第三,国际上的政策正在发生调整,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后面还要讲国内的政策也需要调整,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就是随着情况的变化也在调整,它不是长期政策,我们也不能指望应对危机的政策会长期持续下去。但是现在大家一致承认财政政策至少还需要执行两年,刺激政策执行两年,美国现在财政部和英国都在强调这一点,现在不能马上撤火,这样一种政策,除了理论上的分析以外,得益于前些年日本执行宏观政策的教训,第一年刚经济刚开始复苏,第二年就撤下去,经济又掉下去,过两年再重新启动,所以这次大家都有长期的预期,我们也继续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货币政策各国都开始进行调整,美国联储主席几个月就问到他发了这么多流动性将来怎么办?到一定的时候当情况发生变化的话,改变货币的方向,危机的时候往里注入货币,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回收货币,叫做数量回收或者数量回调,这些政策会继续下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会有所调整,支撑的力度还在,但是不等于没有调整。世界经济趋势变化的时候,还要关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金融体制改革是否真正能够深入进行下去。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关于世界经济。

第二个大问题,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情况我不想多讲了,大家都知道,最快复苏,复苏的力度、程度也比较明显。稍微回顾一点,我们为什么有这样一次波动,应该说这次经济波动是两个趋势共同作用,这一点我们要想到。没有金融危机,我们经济自己也在调整,没有世界的金融危机也在调整,08年前三个季度每个季度掉一个百分比,每个季度掉一个百分点,从13%的高增长调到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过去采取宏观政策08年已经开始启动,再加上世界情况发生变化,08年第四季度金融风暴又掉了三个百分点,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考虑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考虑未来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经济也需要一些调整。而且这样的调整在世界经济振荡下,有些政策有一点过度了,有一点过硬了。但是要想到,如果没有过去自己的调整,我们现在也许更难,中国经济之所以现在复苏比较快,得益于我们过去自己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泡沫不太大,比如说房地产,我们要不是在07年下半年就开始调整的话,如果继续在恶下去的话,后面金融风暴再来的话,后面的情况不堪设想,因为过去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尽管有了一些过热的趋势,但是没有形成大的泡沫,后面就没有大的危机,问题就很严重。而且调整得早,现在恢复得比别人也早,在一定意义上要通盘地理解,不能光理解后面,要想想前面的事情,我们自己主动地采取措施,我们主动地进行了调整。西方这次就是在金融泡沫鼓起来的时候没有采取及时有力措施抑制住,放任包括鼓起来,放任的泡沫,五六年时间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压住,结果最后捅破整个世界金融的泡沫,中国经济的稳定得益于我们过去采取一些调整措施,过剩生产能力,假如过去没有采取措施的,过剩生产能力不知道大到什么程度,在座很多大企业我们都知道有些行业,过去几年,各种政策,包括行政手段很不得人心,采取很多措施,还压着,现在还出现了七亿对四亿,60、70%的过剩产能,如果没有采取措施的话,十亿也出去了,什么时候翻身就想不清楚了。痛定思痛,我们在危机当中我们也想一下,我们的经济如何更稳定地发展,更好地发展,包括结构的调整,包括防止长期的波动和防止过热,防止过热本身而是防止过热后面的事情,就是防止现在的事情,防止过剩生产能力的问题。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能不能持续,大家关心的也是能不能持续?包括这次的复苏,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各个地区差距,大概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复苏能不能持续的问题。我个人比较乐观,我相信这次的复苏可以持续,今年8%左右经济增长,明年仍然有8%的经济增长,到了2011年进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增长。理由是,有的认为会出现反复或者是出现W形增长的情况,理由是什么呢?今年增长之所以到8%,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投资支撑的力度比较大,今年相当于3%直接投资增长,今年的财政赤字扣除每年还本付息大概3%的GDP,去年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比重几乎为零,今年3%就直接可以转化为GDP的增长,只要投资到位,经济活动购买,采购到位直接就是3%的经济活动和增长。明年要想保持这个力度,3%就不行了,3%就等于零了,因为今年就是3%GDP的财政赤字,明年继续3%的话,支撑力度就等于零,增长一个百分点有4%的财政赤字,两个百分点相当于5%的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5%的财政赤字,这是不可能的。第一明年政府不能减少,这是在讨论的,不能现在就“撤火”,还有一定的支撑,至少不能减少。最好能再多一点,有1%的支撑就不错了,我们有三点几的财政赤字已经很不错了。明年的增长就会掉下来?随着今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随着经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包括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明年有其他几个新的因素,新的支撑增长的因素比近年来说,会起作用,第一就是房地产投资明年有明显的增长,今年是最低,去年房地产调整时期,新开盘的楼盘比较少,今年投资活动就比较少,这指的是真正要盖房子,要清理土地这些经济活动就比较少。今年由于销售的带动,大家开始圈地开始开盘,明年的投资活动大幅度增加,这部分投资占30%左右,今年的增长速度只有10%左右,明年回答道20%几,明年这个因素支撑经济增长速度一个百分点。今年企业投资是最近这些年来比较低的,因为各行各业很多行业有一些过剩生产能力。随着今年一年带动,今年一年恢复性的增长,包括现在存货已经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利用起来,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有些部门恢复投资,因此明年的企业投资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这个也会支撑GDP的增长。

第三就是出口,现在出口是负增长,负增长是同比,和去年同期比,到了年底,到了十月份以后,因为我们去年投资一下子掉了一个大台阶,从那个台阶,基数变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出口就开始有正增长。不仅仅是最近几个月投资已经在恢复增长,按照每个月环比来讲,已经开始增长,因为已经走过恐慌期,已经开始企稳复苏,世界上购买会发生,大家都恐慌,都不花钱的时候,都不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竞争力都发挥不出来,成本优势都发挥不出来,但是一旦买东西的时候,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走出危机,开始买东西的时候,肯定要选择成本优势比较好,我们的优势能发挥出来,预计明年出口增长应该还是比较可观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也应该说也会有所增长,因此这些因素对明年的增长起到贡献、做到贡献。加在一起,我个人相信,如果政府的力度还有,政府的支撑还有,同时其他几个因素起作用,我相信明年仍然会持续下去。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政策要不要调整?前面说了,财政政策显然还要保持一定的力度,至于说到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当然还是稳定的,各个部门都在讲,我们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根据情况的变化,做一些局部的调整总是必要的,我们总不能今年下半年向上半年一样七万亿贷款,明年还像今年一样,再执行危机最高峰的时候的一些政策,针对危机的政策不可能永远执行下去,情况变化了也不变。市场有一点反映,我也觉得很正常,有一点变了,好像有什么反映了,我觉得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市场和政策能有这样的互动,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情,说明我们的市场更成熟了,不必忌讳政策调整,市场有反应,市场反应是应该有的反映,说明市场不再相信过去那种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市盈率再高会继续涨下去,八千点不是梦,一万点不是梦,不是那种心态的市场,是一件好事情。根据情况的变化发生调整,也没什么可恐慌的,只要我们看到真实的经济,经济的增长能够持续,给我们企业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我觉得这个政策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这是个人的一点看法,现在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当然要开始思考危机后的事情,当然要思考危机时候采取的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的问题,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财产泡沫的压力等这些都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考虑反倒是有问题了。

第三,我个人认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几个趋势。第一个大的趋势,美国的消费会有所下降,第一个大趋势讲世界的趋势怎么样就跳到美国米过,因为美国的消费太大了,原来占得比重太大了,美国消费占GDP的80%,消费相当于中国全部GDP加上印度全部GDP再乘2等于美国的消费,美国消费一个百分点的调整导致世界市场重大调整,美国居民部门的消费正在趋于下降,居民部门的储蓄正在提高。居民部门的储蓄从过去负增长,06年是负的2%,一般情况下是零储蓄零增长到现在有7.1%的储蓄,美国总体现在还是储蓄降低的,因为政府赤字在加大。7.1%储蓄率现在是危机时期不能代表永远都这么高了,会往下调,取决于调到多深呢?首先肯定会调的,调到多深取决于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改革的情况。金融体系改革20国峰会会讨论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美元、人民币,世界货币体系,我个人当然不期望在短期内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有多大的改变,金融监管体系这次某种程度上会改的,杠杆率一定不会像过去那么高了,负债率也不会像过去那么高了,居民部门的负债率也不会像过去那么高了,不会再像美国经济学家过去所鼓吹的,在泡沫的时候,金融体系没有效力,只花钱不存钱,永远从金融体系借钱去花,泡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无论如何储蓄率会有所提高,从长远来讲。美国居民部门达到了3—5%的储蓄率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意味着美国消费市场有3—5%调整,对世界市场是重要的调整,这次贸易出口,国际贸易额下降了20%,大概从20%重新开始增长,要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而且这时候美国消费率市场比重会下降,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调整,我们如何用国内消费的增长,用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弥补这一块的不足,继续保持我们的持续增长,这大概是中国政府进行各种改革和政策调整,使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使居民消费有所提高,同时使企业如何开发国内市场的问题,世界消费储蓄结构发生调整,因为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所以要产生这种调整,这个趋势现在已经不可避免,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趋势回归实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英国不搞实业,也搞金融,现在也在讨论怎么样继续保持制造业,金融时报连续登几篇,我们如何回归实业,不是不发展金融,而是讲过去对金融的发展给予过高的重视和过高的期望,它失衡了,泡沫了,我们是金融比较落后的国家,仍然需要发展金融,回过头来也避免把金融泡沫化,过度唱衰制造业,看不起制造业,看不起实业,实业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其他的服务业,不是金融的其他服务业,如电子、电信等。实业是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于70%的劳动者只受过初中教育以下的劳动者时,人均GDP还是三千美元的时候,我们更要对实业制造业给予更高的重视,这里面有很多的话题,在中国虽然要大力发展金融,但是各种实业和制造业仍有大的发展前途,而且今后需要各种政策给予更高的重视,但是也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金融和实业的比例关系在发生调整,危机之后也不会回到过去那样的时代。

第三,绿色、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美国加入这个大合唱,美国和日本把低碳经济、绿色能源这些东西当做扩张计划新的主要的部分,算下来大概是日本是60%,美国是40%的财政刺激计划是和低碳经济相关的,我们不缺增长点,我们这个城市还没有间,铁路还没有修,我们还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可以建,但是这些发达国家这些东西都建完了,他们到处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更是这样的,十几年财政刺激项目,一个村里修了三条路,想支撑增长一定要找新的增长点,他发现这个就是新的增长点。学界还有一些争议,是不是全球变暖了,昨天晚上看电视上还有一个外国人说,这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手段等,不管怎么样,只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它有价值,承认我们要关心子孙万代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个可能性还存在,而且不能证明这个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世界的趋势就开始形成,价值就开始出现。然后开始新的增长点,如果大家都认为要做这件事情,把现在已经有的楼,不用新技术,把已经楼的取暖设备换一换,把发电厂的设备重新加一些东西清理碳,把所有的煤炭清理一遍,所有这些东西不用新的技术,现有技术就可以产生新的购买、产生新的市场,产生新一轮的市场,尤其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就会产生,所以,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参加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它所产生,不要想它有新的技术才会产生,没有新的技术,新的技术不发生市场也在形成,只要我们给它赋予价值,市场在形成,人民开始买东西,我们的企业就要思考如何在这个大市场当中,除了我们自己做事情,如何分一杯羹,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利用现在已经形成的优势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第四,新兴市场在国际上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之前就已经占到了世界经济的40%左右,新兴市场国家相对来说受得冲击比较小,还在有一个比较可观的增长,发达国家在衰退,比例关系还是发生变化的,包括这次中国500强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我们的利润比美国500强大多少,相互关系在发生变化,这是危机时候的情况,危机时候也导致后面的关系发生变化。很快新兴市场国家要占到世界GDP的50%以上,这是主要的部分,世界经济主要取决于占50%以上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但是很快,新兴市场国家会占到40%,因此我们企业要更加重视新兴国家市场,包括进一步开发中国的市场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市场,在大的趋势下共同成长,这是第四个大趋势。

第五,以这次危机为分水岭,中国企业开始成为跨国公司,今天会上讲这个问题,最近讲到这个问题我会提到这个,这是世界的趋势,我们跳出中国的角度来看,看到世界大趋势,中国的企业开始成为跨国公司,这是一个开始,这次是分水岭,包括跨国公司形成的方式,这次普遍形成,以前也有了,一些大企业一些企业,但是从普遍性来讲,这次所提供的机遇,这次之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企业经过30年的成长到今天这个水平,在国际上的形象的改变,包括国际形象的改变,日本也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整个国际形象发生变化之后,走出去的速度也是加快的。不是说走出去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不是说所有企业无条件能走出去,我们有钱了,我们就可以抄底,有钱不等于有资本,资本不是钱,资本是能够用钱挣钱的能力,资本是在世界上组合各种资源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对世界的各种知识,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就显得特别重要,能不能真正理解,不仅经济技术这些趋势本身,商业环境、市场等,包括法律,包括政治,包括宏观经济,包括各种政策、文化、宗教、部落文化、矿山边上与部落文化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和要掌握的知识。但是毕竟这次危机应该说成为世界经济结构,包括新兴市场国家这次危机之后会超过50%,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标志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企业怎么样为这个大的趋势做好准备,怎么样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更好利用世界市场,更好整合世界资源,所谓跨国公司的基本含义,不在于什么地方生产,而在于世界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各种资源,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一个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大趋势已经形成,而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500强大企业有很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怎么样进一步在这个大趋势下,能够在新的经济形势的环境下,更好利用世界市场发展我们自己,也由此使中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

我的汇报到这里,个人的观点,谨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第五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关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发挥效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它是中央银行确定了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开始,到实现其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

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

2、货币政策的两条基本传导途径:

一条基本途径是商业银行; 另一条基本途径是金融市场。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给量,而不是利率。

货币供给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

(3)托宾的Q理论

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Q值是决定新投资的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通过利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Q值,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使Q值上升,从而刺激投资扩大,最终引起产出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则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降,降低Q值,使实际投资减少,产出下降。货币—资本传导过程简化为: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

前提:银行贷款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即有一些银行贷款依赖型的特定借款人。传导过程:

以公开市场业务,实施“紧”的货币政策为例

特点: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从货币供给变动对借款人资产负责状况的影响来分析信贷传导机制。

传导过程:

(5)财富传导机制

货币变动将引起财富变动,进而引起消费和支出的变动。

传导过程: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以“紧”的货币政策为例:当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外国对该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升值,本币的升值导致该国出口下降。

传导过程:

下载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

    国有企业如何构建员工退出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 1. 如何构架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 2. 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 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研究 4......

    医院护理部退出机制

    沭阳县中心医院护理部退出机制 1、参加反动组织,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行为,且教育不改的; 2、从事违法行医(包括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中止妊娠行为)活动,情节严重或影响极坏的; 3、严重违......

    教师补充退出机制

    *****学校 教师补充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我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建立学校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根据教师队......

    家族企业的“退出机制”

    家族企业的“退出机制” 本文作者:上海经邦咨询 王俊强 (总经理) 作为一种主流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社会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家族......

    新三板退出机制

    《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配套制定、修订业务制度的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发布时间:2013-12-30)12.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退出机制如何考虑? 答:“有进有退”、“新......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9日 03版)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

    考核与退出机制

    考核机制 众创空间每半年对在孵创业实体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在孵创业实体,众创空间以书面形式通知孵化对象,并帮助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敦促其整改; 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在孵......

    退出机制提上议程

    退出机制提上议程 各地高考录取陆续进入尾声,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 各地高考录取陆续进入尾声,在已经完成高职高专录取的省份,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