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合集)

时间:2019-10-31 11: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

第一篇: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

电连接器在许多工业领域己得到广泛应用,它起着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重要作用,是保证整个系统可靠工作的重要基础元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的工作环境对电连接器等元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玻璃封接电连接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好的密封性、耐高温性以及良好的电性能参数等特点,使其成为高压、高应力和高温度场合下使用的高可靠性电连接器。在一些恶劣的条件下,为确保电连接器元件运行安全、稳定,有必要用高性能的玻璃封接电连接器替代原有的塑料封接电连接器,使电连接器在一些高温、低温、湿热等特殊工作环境下能正常使用。

玻璃封接电连接器需要采用玻璃与金属密封工艺来完成。玻璃与金属封接是根据润湿原理将熔态玻璃与表面预先氧化的合金进行浸润,冷却后封接在一起。实验采用混合式封接工艺,选用硼硅酸盐玻璃作为封接玻璃。同时,确定了玻璃素坯成形用玻璃粉料的添加剂、玻璃粉料喷雾造粒工艺参数及玻璃与金属封接的制度。

1.实验

1.1玻璃原粉的制备

玻璃与金属封接分为匹配封接和压力封接两种类型。匹配封接选用的玻璃和金属材料,其热膨胀系数相近,封接元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密封性、热稳定性及电性能等;压力封接是玻璃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在封接元件中金属对玻璃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从而使金属和玻璃之间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实验选用的封接玻璃为硼硅酸盐玻璃,其热膨胀系数与可伐合金插针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并小于碳钢金属外壳的热膨胀系数,故实验中电连接器采用的封接类型为混合式封接,即可伐合金插针与玻璃之间采用匹配封接,碳钢金属外壳与玻璃之间采用压力封接。

实验所用玻璃原料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封接玻璃的实际配方与理论配方应有所不同,因为实际配方要考虑各种原料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的挥发损失,以及因玻璃液与增锅之间相互浸润、扩散所引起的化学成分变化,其波动大小与玻璃的组成、熔制温度、熔制时间有关。通过对熔制后的玻璃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原设计成分进行比较后,再对原设计配方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原设计组成的要求。

玻璃的熔制温度为1460 度,高温保温时间为4—6h。为了使熔制的玻璃液能够达到较好的澄清和均化,在熔制的高温阶段要对玻璃液不断地搅拌;同时,为提高玻璃液的澄清效果,在玻璃配料中加入少量的NaCI作为澄清剂。

熔制好的玻璃液经过水淬、粉碎、过筛、除铁后,制作出颗粒度为1 —2 mm的玻璃原粉。

1.2玻璃粉料的制备

玻璃粉料是制备玻璃素坯的原料,其制备工艺比较复杂。

为使可伐合金插针、碳钢金属外壳和玻璃体在烧结时良好封接,必须保证玻璃素坯具有一定强度,同时使玻璃素坯排烧后不变形,收缩均匀,外形规整,尺寸精确。因此,对用于玻璃素坯成形所用玻璃粉料的颗粒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玻璃粉料制备大都通过手工造粒的方法,该方法易使成形后的素坯存在一定缺陷,对后期封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连接器封接后的质量,实验采用喷雾造粒法制备玻璃粉料。该工艺制备的玻璃粉料具有以下优点(1)流散性好,易于成型;(2)素坯强度高;(3)排烧后收缩均匀,尺寸精确;(4)粉体为批量制备,均匀一致性好。

1.2.1有机粘合剂的选择

在喷雾造粒制备玻璃粉料前需在玻璃原粉中添加有机豁合剂,以确保成形后的玻璃素坯具有足够的强度。实验成形采用干压法,要求玻璃粉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合理的颗粒级配,保证玻璃粉料在模具中易于填充、紧密堆积,使干压成形后的玻璃素坯密度大、强度好。常用的豁合剂主要有竣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轻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PVC)等。因各有其局限性,故实验选用自配的豁合剂。

通常,玻璃素坯强度随着豁合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保证干压成形后玻璃素坯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豁合剂的使用量。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玻璃粉料成形用豁合齐的最佳用量。

1.2.2喷雾造粒工艺参数

实验采用二流体喷雾造粒工艺,所用料浆的固体含量(质量分数)可达到70%以上。为了得到合格的玻璃粉料,应合理控制喷雾造粒的相关参数。如果空气进口温度高于度,一方面豁合剂的损耗大,降低了玻璃素坯强度;另一方面,使颗粒表面形成硬壳,不利于成形,影响后期烧结。空气出口温度应控制在110℃以上,若温度过低,颗粒水分大,影响流动性和成型性能,并且造成料浆粘壁。二次空气压力应控制得当,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颗粒的粒度级配。

喷雾造粒制备玻璃粉料时,一次空气量由风门调节,二次空气压力控制在0。03—1。5 MPa之间。空气进口温度为300度,出口温度为110 0C。

1.2.3玻璃粉料指标球磨后玻璃原粉的平均粒径为20m左右。喷雾造粒后玻璃粉料的平均粒径为160 m,其松散比为0。73 g/cm3,流动性为完全满足成形要求。

2封接工艺及性测试能

2.1电连接器的封接工艺

为确保封接后的元件质量可靠,需采用合理的封接工艺。在封接过程中若电炉内温度梯度过大,则在升温或降温时对封接元件的热冲击也大;若封接件退火温度制度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封接元件的质量。通过实验,确定了合理的封接温度制度。

封接过程中电炉内采用气体保护,升温至300℃时开始抽真空,然后通入高纯550℃时退火80 min,然后自然降温至150度,封接元件出炉。经检测封接后元件的各项指标,证明所制定的封接制度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2.2性能测试

以上电连接器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3结语

(1)采用喷雾造粒工艺制备的玻璃粉体具有很好的性能,可以满足制备气密连接器的使用要求。

(2)实验确定的封接制度,可以制备出性能合格的电连接器。

(3)完善的制备工艺,保证了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和生产的稳定性。

第二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论文)

XINYU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

(2013届)

目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二级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光伏材料加工及其应用

班 级 10级光伏材料

(一)班

学 号 1003020138 学生姓名 纪 涛 指导教师 胡 耐 根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 1 章 绪论„„„„„„„„„„„„„„„„„„„„„„„„„3 第 2 章 多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5 2.1 一次清洗工序„„„„„„„„„„„„„„„„„„„„„„„5 2.1.1 一次清洗工序的原理„„„„„„„„„„„„„„„„„„5 2.1.2 一次清洗工序的工艺参数„„„„„„„„„„„„„„„„5 2.2 扩散工序„„„„„„„„„„„„„„„„„„„„„„„„„6 2.2.1 扩散原理„„„„„„„„„„„„„„„„„„„„„„„6 2.2.2 扩散工艺„„„„„„„„„„„„„„„„„„„„„„„7 2.3 湿法刻蚀的工序及其原理„„„„„„„„„„„„„„„„„„8 2.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序„„„„„„„„„„„„„„„10 2.4.1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薄膜的原理„„„„„„„10 2.5 丝网印刷工序及其工作原理„„„„„„„„„„„„„„„„„11 2.6 测试分选工序及太阳能测试仪的原理 „„„„„„„„„„„„ 13 2.7 小结„„„„„„„„„„„„„„„„„„„„„„„„„„„15 第 3 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展望„„„„„„„„„„„„„„„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17 致谢„„„„„„„„„„„„„„„„„„„„„„„„„„„„„18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摘 要

长期以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能源结构的需求,然而光伏发电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衰竭和环境危机的主要途径。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份额占据光伏市场的绝大部分,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在阐明了国内外光伏市场以及光伏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特性简述,同时对其制备工艺:一次清洗→扩散→湿法刻蚀去背结→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丝网印刷→ 烧结→测试分选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技术;光伏工艺;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as the energy cris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an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nergy structure, howeve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crisis of energy exhaustion and environment an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occupies most parts of photovoltaic market share, and presents the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 has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omestic PV market tre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firstly, and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secondly: cleaning →diffusion →wet etching →PECVD →screen printing →sintering →testing and sorting.Keywords: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photovoltaic technology;photovoltaic process;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第 1 章

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已不再是世界能源市场占有率扩张最快的,相反,新型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而光伏行业经历了从航天到地面应用的巨大变化,太阳能发电正飞速增加其市场份额,以求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鉴于各种新型能源发电的弊端,相比较之下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发电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洁净、可再生能源,它与常规能源以及其它新型能源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1]:第一:储能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二:不存在地域性限制,方便且不存在输电线路的远程运输问题。第三,洁浄,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太阳能发电的种种优势,得到人类社会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遭受能源衰竭和环境危机的今天,人们更是把它当做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世界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大对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促使光伏技术快速进步,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早日实现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普及。

多晶硅太阳电池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装置,在P 型硅衬底表面,利用POCl3 液态源扩散工艺制得厚度约为0.5um 的N型重掺杂层,P 型层与N 型层接触,形成pn 结,产生光伏效应[2]。同时,正Ag 电极可与N 型重掺杂层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用于收集光生电流。位于最上层的氮化硅薄膜起到钝化和减反射的作用。背Al 与P型硅片接触,在烧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Al 背场,降低背表面复合电流,增加开路电压。

多晶硅太阳电池主要是依靠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来实现光电转换的[3]。当光线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正表面时,大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其中,能量E=hv>Eg 的光子就会将能量传递给硅原子,使处于价带的电子激发到导带,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新的电子-空穴又会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被分离,电子由p区流向n区,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和空穴在pn 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势差,当外部接通电路后,在该电势差的作用下,将会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从而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其结构和光电转换原理图如下1-1和1-2。

图1-1多晶硅太阳电池结构

图1-2多晶硅光电转换原理 4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第 2 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由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可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常规制备流程[4]如下:一次清洗(制绒)→ 扩散(形成pn 结)→ 二次清洗(湿法刻蚀去背结)→ PECVD(镀氮化硅)→ 丝网印刷(形成电极和背场)→ 烧结(形成欧姆接触)→ 测试(获得电性能)。接下来,将逐一介绍制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各工序的工艺及原理。

2.1 一次清洗工序

2.1.1 一次清洗工序的原理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流程中的一次清洗工序,主要目的是去除硅片表面的脏污和机械损伤层,在硅片表面形成绒面结构(俗称制绒),增强太阳能电池的陷光作用。我们知道,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绒主要是依靠碱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在(100)晶面上形成连续、均匀、细腻的正金字塔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减反射作用。而多晶硅各个晶粒的晶向不一样,若同样采用碱腐蚀,则得不到很好的金字塔绒面化结构。为了得到良好的多晶硅绒面化结构,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反应离子刻蚀法、机械刻槽法和化学腐蚀法等。综合成本以及制备工艺的难易程度考虑,化学腐蚀法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就对化学腐蚀法制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绒面的原理做一下简单介绍。

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碱制绒工艺不同的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采取酸制绒工艺。酸制绒体系主要由HNO3 和HF 组成,具体的反应方程式[5]如下: 3Si+4HNO3——3SiO2+2H2O+4NO(2.1)SiO2+6HF——H2(SiF6)+2H2O(2.2)其中,HNO3 作为强氧化剂,将Si 氧化成致密不溶于水的SiO2 附着在硅片表面上,阻止HNO3 与Si 的进一步反应。但SiO2 可以与溶液中的HF 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H2(SiF6),导致SiO2 层被破坏,此时,HNO3 与Si 再次发生化学反应,硅片表面不断的被腐蚀,最终形成连续致密的“虫孔状”结构。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此方法不需要采用特定的反应装置、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制备出的多晶硅绒面反射率低,可以与双层减反射膜相比。但此方法为纯化学反应,反应的稳定性不易控制,而且影响制绒效果的因素众多,比如滚轮速度、反应温度、硅片掺杂水平以及原始硅片的表面状况等。2.1.2 一次清洗工序的工艺参数

本工序采用由腐蚀槽、碱洗槽、酸洗槽构成的自动制绒设备。在向各槽内配置化学溶液前,需对槽体进行预处理。首先用水枪将滚轮、槽盖、槽体冲洗干净,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让设备自动循环10min 后,排掉污水。再按照上述操作重复一遍,待废水排干净后即可制备化学溶液。

各槽内化学溶液的初始配方[6]为:腐蚀槽:浓度为50%的氢氟酸溶液45L,浓度为68%的硝酸溶液28L;碱洗槽: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5.2L;酸洗槽:浓度为50%的氢氟酸溶液28L,浓度为36%的盐酸溶液58L。由于各槽是依靠化学反应来对硅片进行腐蚀的,反应的过程中必须伴有新的生成物产生和初始化学品的消耗,这就要求我们按时补液以及换液。

伴随着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我们需要每小时向各槽填充的溶液量为:腐蚀槽:浓度为50%的氢氟酸溶液12.6L,浓度为68%的硝酸溶液11.4L;碱洗槽: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1.6L;酸洗槽:浓度为50%的氢氟酸溶液0.8L,浓度为36%的盐酸溶液2.4L。另外,腐蚀槽每生产156×156(cm2)规格的硅片15万片后,需重新制配腐蚀液;设备连续一小时以上不生产时需把腐蚀液打回储备槽;碱槽溶液和酸槽溶液在配置250h 后必须重新配液。否则都将影响最终制得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

2.2 扩散工序

2.2.1 扩散原理

扩散实际上就是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太阳能电池制备流程中的扩散工序,就是在P 型衬底上扩散一层N 型杂质,进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的心脏--pn 结。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扩散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喷涂磷酸水溶液后链式扩散、丝网印刷磷浆料后链式扩散等。本文着重采用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工艺来制取pn结,下面是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的原理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7]:氮气携带的POCl3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可分解成五氧化二磷(P2O5)和五氯化磷(PCl5),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5POCl3→3 PCl5+ P2O5(T>600℃)(2.3)

生成的P2O5 在800-900℃的高温下与Si 反应,生成磷原子和SiO2,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2P2O5+5Si→5SiO2+4P↓(2.4)

由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POCl3 在没有O2 的条件下,热分解生成PCl5,而PCl5 极不易分解,且对硅表面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严重损害了硅片的表面状态以及pn 结的质量。当有外来足够的O2 存在时,PCl5 就会进一步分解,生成P2O5和Cl2,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4PCl5 + 5O2→2P2O5+10Cl2↑(2.5)

生成的P2O5 可再一次与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磷原子和SiO2。由此可见,在POCl3扩散的过程中,必须通入一定流量的O2 来避免PCl5 对硅片表面的损伤。在过量O2 存在的条件下,POCl3 液态源扩散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OCl3 +5O2→2P2O5 +6Cl2↑(2.6)由总反应方程式可得,POCl3 热分解生成的P2O5 附着在硅衬底表面,在扩散高温条件下又与Si反应生成磷原子和SiO2,即在硅衬底上覆盖一层较薄的磷-硅玻璃层,接着磷原子向硅体内徐徐扩散。为了提高扩散的均匀度,避免硅片表面死层的形成,通常在POCl3 扩散之前使硅表面热氧化,生成一层极薄的氧化层,来控制反应速度。2.2.2 扩散工艺

扩散工序采用的设备是捷佳伟创扩散炉DS300A,它是在48 所和centrotherm扩散炉的基础上改进得来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两点: 1)喷淋扩散。传统48 所扩散设备是在炉尾通源,炉口排废,而捷佳伟创设备是在石英管内的上部安装一个喷淋管,直接将源喷在硅片上。相对于48 所设备,此种扩散工艺调节更加简单,重复性好,无需考虑温度补偿浓度梯度问题。同时,每个硅片所接触的磷源会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方块电阻均匀性。

2)软着陆系统。石英舟承载在石英舟托上,由舟浆将石英舟托送入炉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管内,然后舟浆退出,属于闭管扩散。相对于48 所设备,这样可以避免舟浆引入污染,同时由于对排废的特殊处理,不需要频繁清洗舟浆和石英炉管。

扩散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预扩→主扩→推扩。优化的磷扩散工艺具备如下特点:

1)同时进行磷源的再分布和硅片表面的三次氧化。此时磷源总量一定,预沉积杂质源缓慢的向硅片体内扩散,便于形成平坦的pn 结,提高了扩散的方块电阻均匀性。

2)高温扩散过程中不再伴有硅片与高浓度的磷直接接触。减少了硅片表面以及势垒区的缺陷和复合中心,提高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3)两步扩散法制备 pn 结,制备条件相对宽松,工艺参数调节余地大。预沉积杂质总量基本不受温度波动的影响,限定源表面扩散也不受扩散气氛以及环境的影响,这就大大增强了扩散的均匀性以及重复性。

采用改进的磷扩散工艺,对最终制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在开路电压Voc 和短路电流Isc 方面。详见下图2.3 和

图2.3 一步扩散与两步扩散Voc 对比图 图2.4 一步扩散与两步扩散Isc 对比图

2.3 湿法刻蚀工序及其原理

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来说,并联电阻(Rsh)[8]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Rsh 过小将会导致漏电流增大,影响电池最终的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以及转换效率。Rsh分为体内并联电阻和边缘并联电阻两类,对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来说,一般20%的泄露电流通过体内并联电阻,而80%的泄露电流通过边缘并联电阻。工业上实现量产的多晶硅电池扩散方式均为单面背靠背扩散,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不可避免地使电池的四周也扩散了一层n 型层,它将电池的正电极与背电极跨接在一起,形成很大的漏电流,因此未达到分离pn 结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无保护的湿法刻蚀方法将电池背面的pn 结去除,以达到分离pn 结的效果。其原理如下: 第一步:硅片表面氧化过程

氧化过程的激活,硅表面被硝酸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见式(3.7,3.8):

Si+4HNO3=SiO2+4NO2+2H2O(3.7)Si+2HNO3=SiO2+2NO+2H2O(3.8)

氧化过程的延伸,生成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进一步与水反应,得到的二级产物亚硝酸迅速将硅氧化成二氧化硅,见式(3.9,3.10,3.11): 2NO2+H2O=HNO2+HNO3(3.9)Si+4HNO2=SiO2+4NO+2H2O(3.10)4HNO3+NO+H2O=6HNO2(3.11)

由上式可知,硅片表面氧化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一个循环过程,氮氧化合物是硝酸最终的还原产物,二氧化硅是与腐蚀溶液接触的硅片背表面的氧化产物。第二步:二氧化硅溶解过程

氧化产物二氧化硅,将快速与混合液中的氢氟酸反应,生成六氟硅酸,见式(3.12,3.13):

SiO2+4HF=SiF4+2H2O(3.12)SiF4+2HF=H2SiF6(3.13)总反应式为:

SiO2+6HF=H2SiF6+2H2O(3.14)

可见,最终腐蚀掉的硅将以六氟硅酸的形式溶入溶液中。实际上,湿法刻蚀的工艺原理与一次清洗的工艺原理相同,只不过是通过控制混合液内HF 和HNO3的浓度比来形成制绒腐蚀或抛光腐蚀。

采用湿法刻蚀去背结工艺将扩散后电池片的正面与背面pn 结分开,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1)等离子体刻蚀法将硅片边缘发射极刻掉,需要用到 CF4 毒性气体,且刻蚀过程中设备周围存在微波辐射,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极大。另外,此种工艺成本较高,电池片间互相挤压的过程容易导致碎片,降低电池片的成品率。

2)激光或金刚石刀将边缘发射极直接切掉,将会减少电池的有效面积,降低电池片的功率。

3)用正面无保护的湿法刻蚀方法来代替上述两种方法分离pn 结,不仅避免了CF4 毒性气体的使用和太阳能电池片的碎裂,而且使硅片背表面抛光,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

2.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序

2.4.1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薄膜的原理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9](PECVD)的工作原理为:在真空压力下,加在电极板上的射频(低频、微波等)电场,使反应室内气体发生辉光放电,在辉光发电区域产生大量的电子。电子由于受到外加电场的加速作用,其自身能量骤增,它可通过碰撞将自身能量传递给反应气体分子,从而使反应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活性。这些活性分子覆盖在硅基底上,彼此间发生化学反应,制得所需的介质薄膜,产生的副产物被真空泵抽走。我们可以运用PECVD 技术制作各种器件的钝化膜、减反射膜,还可用其制作扩散工艺的阻挡层。本文采用PECVD技术,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氮化硅薄膜,具体原理在350℃,等离子射频:SiH4 + 4NH3 —— Si3N4 + 12H2(2.15)此法制备的氮化硅薄膜具有减反射和钝化的作用,其减反射原理图[12]如下:

图2.8 氮化硅薄膜减反射原理图

我们知道,减反射的原理就是让如图2.8 所示的两束反射光R1、R2 产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生相消干涉,即它们的光程差为半波长。可以通过调整制备工艺来获得合适厚度和折射率的Si3N4 薄膜,使其满足减反射条件。氮化硅薄膜在起到减反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对硅片表面和体内进行钝化。由于多晶硅表面存在很多的表面态、晶界[10]、缺陷以及位错等,在薄膜沉积过程中,大量的H 原子(离子)进入薄膜,饱和了硅片表面大量的悬挂键,起到降低表面复合中心的作用,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短波响应与开路电压。氮化硅薄膜的体钝化作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来说特别明显,因多晶硅体内存在大量的缺陷、位错以及悬挂键,氮化硅薄膜中的氢原子可以在烧结时的高温条件下扩散到硅体内,进而饱和绝大部分缺陷以及悬挂键,有效降低了少数载流子复合中心浓度,增加少子收集能力,提高短路电流。

氮化硅薄膜是一种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十分优良的介质膜[11]。它不仅具备减反射和钝化的作用,同时在光电领域也有一席用武之地。例如:氮化硅薄膜极硬而且耐磨,非晶态硬度高达HV5000;结构非常致密,气体和水汽极难穿过;疏水性强,可大大提高器件的防潮性能;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600℃时不会与铝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硅在500℃时与铝反应已比较显著。对可动离子(如Na+)有非常强的阻挡能力;可靠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在1200℃时不发生氧化;在一定浓度的硫酸、盐酸中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只能用氢氟酸腐蚀等。

2.5 丝网印刷工艺及其原理

丝网印刷工序,就是在镀膜后硅片的正反两面印刷电极、背电场,经过烧结后使其能够很好的收集光生电流并顺利导出,实现电能与光能之间的高效转化。丝网印刷和高温快烧是构成金属化工序的主要组成部分。

图2.11 丝网印刷工艺的原理图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丝网印刷的原理,就是将带有图案的模板附着在丝网上,利用图案部分网孔透过浆料,而非图案部分不透浆料的特征来进行印刷。丝网印刷工艺由5部分构成,即丝印网版、印刷刮刀、电子浆料、印刷台面和承印物,如上图2.11所示。印刷时,在网版一端倒入浆料,并用刮刀对网版中的浆料边施加压力边朝另一端推动。浆料在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网孔被刮刀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印刷过程中,刮刀、丝网印版、承印物三者始终呈线接触,且浆料具有一定得粘性,这样就确保了印刷质量和印刷精度。

丝网印刷工序可细分为浆料的印刷和浆料的烘干处理两部分。电极浆料主要使用的是电子浆料,它由四部分组成:由贵金属及其混合物构成的金属粉末,在整个成分中充当导电相,决定了电极的电性能;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决定了烧结前后电极与半导体的接触情况,合适的配比,可以有效加强电极和硅片之间的抗拉伸能力;其它添加剂,主要是起到润滑,增稠,流平和增加触变的作用。

丝网印刷工艺的制备目标因浆料种类、电极位置以及电极作用不同而不同。对于起收集光生载流子并对外导出电流作用的正Ag 电极来说,我们希望印刷后制得的正电极具备较低的遮光面积、金属栅线电阻以及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电阻;对于起汇集背面电流并对外导出电流作用的背Ag/Al 电极来说,我们希望其能与涂锡焊带、硅片背表面以及铝背场[12]形成良好的接触,使串联电阻Rs 降低;对于起收集背部载流子并对背面进行钝化作用的Al 背电场来说,我们希望其能在硅片背表面引入均匀的p+层,尽可能的降低背面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同时还需控制背场印刷所引起的翘曲度弯曲。每一道印刷工序后的烘干,实际上是为了使硅片表面电子浆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可与硅片紧密粘结的固体状金属膜层。

烘干后的烧结工艺,实际上是为了使硅片和电极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首先,将半导体多晶硅和金属电极加热到共晶温度,此时半导体内的硅原子将按某种比例快速向熔融的合金电极中扩散。合金电极中的多晶硅原子数目由电极材料的体积和合金温度决定,电极材料的体积越大,烧结温度越高,则合金电极中的硅原子数目越多。如果此时温度骤降,将会在合金电极附近出现再结晶层,即固态硅原子从金属和硅界面处的合金中析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出,生长出外延层。如果外延层中含有足够的杂质成分,则获得了良好合金结,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12]。

烧结采用红外加热的方式进行高温快烧,主要是为了让硅片表面的正电极穿透氮化硅薄膜,与硅片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降低串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促进镀膜工序引入的氢原子向硅体内扩散,增强其对硅的体钝化作用;形成均匀良好的铝背场,提高开路电压。

2.6 测试分选工序及其太阳能测试仪的原理

太阳能测试仪最初主要用来测量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参数,但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目前集成的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还可以进行EL测试(太阳能电池组件缺陷检测)、外观测试。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要求:能够根据测试时间控制太阳光模拟器的开关,通过采样电路、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DAQ)读取太阳能电池的即时电流、电压和相应的温度及光谱测量值等参量,经过计算机的数值运算处理,得到逼近标准测试条件下的I值和V 值,从而绘出逼近标准测试条件下的I/V 特性曲线[13]。下图3.12为太阳能电池测试仪的结构图,其中采用高压短弧氙灯来模拟自然光。

图3.12 太阳能电池硬件测试系统框图

地面用太阳能电池的国际标准测试条件为:辐照度:1000W/m;电池

2温度:25℃;光谱分布:AM1.5[14]。通常,我们采用太阳能模拟器来模拟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I-V 曲线测试。模拟光与自然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模拟光可选择性好,比如连续发光或闪光;模拟光的辐照度相对稳定,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模拟光使用范围广,不受时间、气候等因素限制;模拟光便于与生产线集成光伏测量系统;另外,与自然光相比,模拟光光谱分布的稳定性较好,测试可重复性高;实际的自然光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光谱与国际标准测试条件要求的有差异,且不稳定。种种原因表明,模拟光更适用于光伏测试系统的集成。

因太阳能光伏组件最终是在露天的环境下使用,所以太阳能测试仪的电性能测试结果应尽可能的与户外使用结果相拟合。常见的太阳能测试仪运用氙灯来模拟自然光,如下图2.13 所示为氙灯与AM1.5 光谱对比图[15]。

图2.13 氙灯与AM1.5 光谱对比图

由上图可得,AM1.5 光谱在可见光区与氙灯光谱十分相似,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光吸收区即是可见光区,因此,氙灯被广泛的用来模拟太阳光。

太阳能电池各电性能参数的测试原理[16]:短路电流(Isc):国际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外电路短路时的输出电流;开路电压(Voc):国际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端电压;最大功率(Pmax):电池输出特性曲线上,I·V 乘积最大时所对应的功率;串联电阻(Rs):指与P-N 结串联的电池内部电阻,主要由硅体电阻、欧姆接触电阻、发射区电阻等组成;并联电阻(Rsh):指跨连在电池两电极间的等效电阻;填充因子(FF):Pmax 与(Voc·Isc)之比;转换效率(η):Pmax 与电池所受总辐射功率的百分比。2.7 小结

本章要主要论述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流程(一次清洗→ 扩散→ 湿法刻蚀去背结→ PECVD →丝网印刷→ 烧结→测试分选),以及制备原理和过程。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第三章 多晶硅太阳电池行业展望

太阳能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光伏电池制造与封装工艺、支撑行业和光伏发电应用等领域。

目前重庆首例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17],如下图,这充分说明光伏产业在逐步深入市场,并将有更广阔的民用市场。

图-居民光伏发电项并网

纵观整个光伏市场走势,虽然目前太阳能行业处于市场低迷期,但随着工艺的改进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步打开,同时企业也要节能减材,不断进行低迷期技术潜能性研究,会使太阳能行业最终走向市场供不应求或供需平衡的态势。

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相比与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转换效率高且能批量生产的一种太阳能能电池,多晶硅电池的制作工艺不断向前发展,保证了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下降,随着对材料、器件物理、光学特性认识的加深,导致电池的结构更趋合理,实验室水平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距离不断缩小,各工艺如丝网印刷和埋栅工艺为高效、低成本电池发挥了主要作用,高效Mc—Si电池组件已大量进入市场,随着工艺的不断优化,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多晶硅将对于光伏建筑、光伏发电、光伏水泵等有广阔的前景。

光伏发电技术若想快速大规模普及,必须实现高效、低成本。高效是降低成本的另一种方式。目前推出的可实现量产的新型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均是在常规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得来,也就是说,前者若想发挥高效的潜能,前提是常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成熟且达到最优化。我国目前光伏技术仍处于低级阶段,制备工艺仍不完善,还有很大的优化以及改进空间。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瑶.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 [2] 刘志刚.多晶硅太阳电池新腐蚀液的研究及其应用:[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2006 [3] 向磊.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世界有色金属,2010,(8),23-24 [4] 吴正军,梁海莲,顾晓峰.选择性发射极参数对太阳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纳米器件与技术,2010,(4):202-206 [5] 屈盛,刘祖明,廖华,等.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技术交流,2004,(8):42-45 [8]马丁·格林.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工艺和系统的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 [9]K.Graff,H.Pieper.Semiconductor Silicon 1973.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73,170 [10]万群.奇妙的半导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52-255 [11]姚日英.PECVD 沉积的氮化硅薄膜热处理性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06 [12]霍李江.丝网印刷实用技术.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13]M.A.Green,AW.Blakers,S.R.Wenham,et al.Improvements in Silicon Solar Cell Efficiency.18th Ph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rence,Las Vegas,1985,39-42 [14]王立建,刘彩池,孙海知,等.多晶硅太阳电池酸腐表面织构的研究.光电子激光,2007,18(3):289-291 [15]安其霖.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2

3[16]狄大卫,高兆利,韩见殊,等.应用光伏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7]重庆电力公司,中新能源频道,科技日报2013年05月10日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胡耐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感谢胡老师对我的辛勤指导和培育。从论文的立题到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他广博的学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灵活的思维方式,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激励着我,将使我终身受益。导师不但在学习上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在生活中也给了我关怀,这份师恩我将终身难忘。

同时感谢同组同学在完成论文中给予的帮助。我们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与同学互相讨论、互相协作下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时我也学到了每个同学的为人处事的精神。另外,我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深表感谢。我还要向我的同学们表示感谢,感谢10级光伏材料(1)班所有同学以及丁辅导员对我生活和学业上的关心和帮助,我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班级体中学习工作,深感温暖、愉快和幸运。

最后向多年默默支持我和关心我,不断给我信心、支持我上进,使我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母,献上我最真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第三篇:膨润土制备无机凝胶工艺研究

膨润土制备无机凝胶工艺研究概况

2008-9-18 21:36:4

4摘要:膨润土无机凝胶是一种高附加值的膨润土深加工产品。本文主要阐述了膨润土无机凝胶的制备机理,介绍了无机凝胶的制备工艺,并对工艺过程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膨润土;无机凝胶;制备机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P619.255;TD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07)02-0022-03引言

天然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非金属粘土类矿物。蒙脱石是由两层硅氧四面体片和一层夹于其间的铝(镁)氧(羟基)八面体构成的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吸水性、膨胀性、粘结性和触变性等,具有广泛的用途[1-5]。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对高质量膨润土的需求明显增加。膨润土无机凝胶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加工而获得的深加工产品。凝胶处理提高了其膨胀性、粘结性和触变性,可作为触变剂、增稠剂、分散剂、悬浮剂、稳定剂等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轻工日化、医药等方面,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6-7]。2 无机凝胶的制备

2.1 制备机理

在水分散体系中,交换性阳离子和晶层底面的水化能引起蒙脱石发生膨胀[ 8 ]。在膨润土悬浮液中加入改型剂后,则进行离子交换,蒙脱石内部电荷发生变化,层间结合力变小,层状集合体变得易于拆散,形成层面带负电荷的微粒薄片。这些薄片和因断键产生的正电荷端面因静电吸引在水中以端-面结合,形成包含着大量水分子的“卡房式”网状结构,即无机凝胶[9-11]。膨润土无机凝胶是一种非牛顿液体类型的触变性凝胶,属于假塑性流型[4]。在高的剪切力作用下,呈低粘滞性悬浮液;在低的剪切力或静置状态下,又恢复到初始的均相塑性体状态[11-12]。

2.2 制备工艺

无机凝胶制备工艺流程见图1。

Na+ 磷化试剂金属阳离子膨润土原矿提纯钠化改型磷化改性胶化产品图1 无机凝胶制备工艺流程

2.3 工艺过程

从图1 可见,无机凝胶制备过程共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1)膨润土原矿的提纯膨润土的提纯效果直接影响着凝胶产品的质量。膨润土提纯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适用于蒙脱石含量高(蒙脱石含量大于80%)的矿石,但因空气污染严重,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而较少采用。对于原矿中蒙脱石含量在30%~80%的低品位膨润土,要获得更高纯度的膨润土,往往采用湿法提纯[5,13]。该方法主要利用膨润土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蒙脱石晶胞细小能在水介质中充分分散的原理,使杂质与蒙脱石分离开来[14]。湿法提纯蒙脱石含量可达90%左右[15-18],进一步提纯难度较大。特别是当膨润土中夹杂着少量的微细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杂质矿物时,这些杂质与蒙脱石颗粒紧密共生,难以分离[19-20]。此时,可采用添加化学试剂与膨润土中的杂质矿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除掉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强碱去除方英石和石英,姜培兰等[5]选用20%的NaOH溶液,在80℃下反应2.5 h,去除了方英石,蒙脱石提纯含量达95%以上。

(2)钠化改型

由于高价阳离子(Ca2+、Mg2+等)水化膜薄,膨胀倍数低, 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小;低价阳离子(N a+、K +等)水化膜厚,膨胀倍数高,C E C大。同时,钠基膨润土较钙基膨润土具有更高的吸水率和热稳定性、更强的可塑性和粘结性、以及更优异的胶体悬浮液触变性和润滑性[21]。因此,在无机凝胶的制备过程中要将钙基膨润土改型为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中蒙脱石层间所吸附的阳离子,主要为C a 2 +、M g 2 +,这种吸附离子与晶体的联结不很牢固,易被低价Na+离子所置换,从而完成钙基膨润土的钠化改型[22]。改型机理如下:

Ca-Bentonite+2Na+→Na2-bentonite+Ca2+

但由于Ca2+的交换场大于Na+,故反应的平衡向左进行,为使反应向右移动,可提高Na+浓度或降低Ca2+的浓度[4]。实验中加入适量的钠化试剂,使上述平衡右移。常用的钠化试剂主要有N a 2C O 3、N a C l、NaF、NaOH、Na3PO4、柠檬酸钠等。但改型剂用量并非越多越好,N.Yildiz[23],Lagaly[24]等发现当Na2CO3的加入量为2.5g/100g土时,所得凝胶产品的触变性、屈服应力及粘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Na2CO3的加入量,上述指标反而变小。这可能是因为增加钠盐的浓度往往会驱使颗粒挤压得更紧密,增加结构内部的有序度,反而会抑制可交换离子和可溶性物质的溶出,导致凝胶产品质量的降低[25]。所以正确确定钠化剂的用量至关重要,我们可通过CaO法计算得出钠化剂的大致添加量[26]。

膨润土钠化改型的方法有两类[ 2 7 ] :一是半干法,即往膨润土干料中加入溶解的钠盐,借助外加的高能量机械力的挤压将Na+强制引入蒙脱石层间。这种方法较难使膨润土充分钠化,一般适用于性能要求不高的造浆土等。另一种方法为湿法,即悬浮液法,在水介质中添加钠盐并不断搅拌,使蒙脱石充分分散、膨胀而实现钠化。该法易得到高质量钠基膨润土。邱俊等[28]在矿浆浓度10%,Na2CO3加入量3g/100g土,钠化搅拌时间45min的条件下,采用悬浮液法制得了平均粒度1.573μm CEC115mmol/ 100g土的超细钠基膨润土。

(3)磷化改性

磷化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因蒙脱石表面的负电性和边缘的正电性相互吸引所造成的“卡房式”结构。这种结构对一些细小的固体杂质起着支托和包裹作用,使之很难除去[29]。常用的磷化剂有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多聚磷酸钠等。其作用机理分述如下:

六偏磷酸钠在蒙脱石矿浆中可解离出大量的PO3-,与蒙脱石晶层间金属阳离子生成螯合物而产生特性吸附,使其表面产生较高的负表面电位[30-31],出现势垒,使矿物层面之间的双电层作用位能成很强的排斥作用,结构凝聚体充分破坏,而使蒙脱石分散。焦磷酸根阴离子(P2O7)4-具有很强的络合作用,易与蒙脱石矿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化学键合,屏蔽了矿物表面大量的阳离子活性质点,其生成物覆盖在矿物表面而使其强烈亲水。其磷酸根离子吸附于蒙脱石矿物正电性的边缘,形成负电性边缘,这样蒙脱石颗粒全部转变为负双电层胶体,彼此之间相互排斥,缔合结构消失,同时胶体粘度锐减,使细粒固体杂质失去依托,靠重力迅速下降,从而得到提纯分离[32]。在胶体悬浮液中,粒子内部的多价阳离子核是引起悬浮物凝聚沉降的主要因素,而多聚磷酸钠是一个多价负电荷的电解质胶束,二者相互接触发生胶溶反应而使阳离子钠化,从而使蒙脱石粒子稳定分散、悬浮在溶液中,起到反絮凝的作用[32]。磷化剂只有在其最佳用量时才能使料浆体系达到最大的分散和稳定状态。磷化剂用量不足时,没有被磷化剂包裹的颗粒依然会产生静电吸引而聚集,并形成大量的絮凝体而产生沉淀;反之,用量过大,过量的磷化剂会破坏已形成的双电层,引起电荷的不平均分布,导致体系粘度增大[32]。耿爱芳等[33]以焦磷酸钠作为磷化试剂,控制固液比为1 ∶8,得到提纯土的吸蓝量达9.9×10-2mol/100g土以上。

(4)胶化

胶化是制备膨润土凝胶的关键性一步。由于磷化改性后矿浆粘度降低,触变性变差,因此必须用高价阳离子与磷酸根反应以除去磷酸根,使蒙脱石颗粒重新缔合形成凝胶。常用的胶凝剂有轻质氧化镁、镁盐、高价铝盐等,其作用机理为:加入胶凝剂后,为矿浆提供了部分阳离子,这些阳离子与荷负电的断面晶片结合,消除或降低蒙脱石边缘的负电性,从而使蒙脱石颗粒靠正负电性的吸引力,重新缔合形成凝胶结构[32]。胶凝剂用量视磷化剂类型和用量而定,以能中和完磷酸根离子为原则。姚改焕[29]以氧化镁作为胶凝剂,得到样品的凝胶效果理想。也有使用Na2CO3、镁盐,同时添加少量聚合物(CMC)的方法来制备[34]。膨润土无机凝胶制备原理可用图2 表示。结语

我国膨润土储量丰富,但9 0 %是钙基膨润土,因此,开发利用钙基膨润土是最现实的重大课题。钙基膨润土约为60~70元/t,而膨润土无机凝胶售价在5 000~10 000元/t,所以膨润土无机凝胶产品的制备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以膨润土为原料生产无机凝胶的理论研究在文献报道中还较少,无机凝胶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局限在日用化工行业,膨润土无机凝胶制备工艺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膨润土由资源优势向着经济优势转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四篇:2013 玻璃制备及应用 成绩评定

玻璃制备及应用 成绩评定

任课教师: 陶海征

提纲格式如下:

题目: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来反映论文中的内容。

摘要: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利用……)。实现的效果是。。。。。.背景介绍:主要描述问题提出的背景。

过程简介:包括实验内容描述、或计算方法描述以及获得的实验或计算结果的事实描述。

新进展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详细论证,详细描述如何根据具体的实验事实证实解决了某一问题,或计算结果经合理推理证明使人们对某一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参考文献:真正对撰写内容具有贡献的参考内容。

格式举例:Tao HZ, Yang ZY, Lucas P, Origin of photo-induced transmitting oscillations in chalcogenide glasses, Optics Express, 2009, 17(20): 18165-18170.陶海征,藏浩春,赵修建,一种在玻璃中产生二次谐波发生性能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0910060512.6陶海征,林常规,黄赛,赵修建,一种具有锂离子导体功能的硫系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40259.8

4http://zxjlab.whut.edu.cn/

5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3版,林宗寿主编,页码:33-3

5成绩评定:根据学生针对具体的专利的新技术阐述的水平来给出成绩。85分以上:清楚阐述所有的新技术关键,并能通过多个相关文献来说明相应新技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80-85分:基本上阐述了新技术的要点,仅通过少量文献说明相应新技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80分以下:仅阐述新技术的部分要点,引用文献未能针对新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

作业提交形式:

A:电子档

B: 纸质版(应注明: 名字、班级、学号)

如任务为:

7,992,413 2011 43 Process for producing synthetic quartz glass 举例:

提交电子档:111-李明-43.pdf(原始文献)111-李明-43.doc(课程论文)

第五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 (自动保存的)

摘 要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嵌合单克隆抗体和由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共价展示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这些技术将有效解决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等问题。本文主要讲述制备单抗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肿瘤,细胞融合,淋巴细胞

Abstract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mportant tool, has the indispensable function in the gene and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research aspe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ed the embedment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by the transgene mouse, the bacteriophag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chnology, the ribosome demonstrated the technology and the covalence demonstrated the technology produces monoclonal antibody.These technologies effective addres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questions and so on mouse source.This article mainly prepares Shan Kang the new technology to the above several kinds to make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factors.Keywords:antibodi,monoclonal, neoplasms,cell fusion,lymphocyte

目录

1.前言....................................................................................................................4

1.1国外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4 1.2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4 2.文献综述.............................................................................................................5

2.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5 2.2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特点..............................................................................5 2.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6 3实验方法.............................................................................................................9

3.1材料和方法:..........................................................................................9

3.1.1材料..............................................................................................9 3.1.2.方法............................................................................................10

4.结果与讨论.......................................................................................................11

4.1细胞融合结果的差别..............................................................................11 4.2巨噬细胞在培养杂交瘤细胞株的作用...................................................12

4.3加入巨噬细胞的用量和时间..................................................................13 4.4不同源的巨噬细胞.................................................................................14 4.5细胞加入的量.........................................................................................15 4.6骨髓瘤细胞株的比较..............................................................................16 4.7融合剂的比较.........................................................................................17 4.8细胞融合温度的比较..............................................................................18 4.9各种营养液的比较.................................................................................19 4.10细胞换液的方案...................................................................................20 4.11微量培养...............................................................................................20 4.12无血清培养液.......................................................................................21 5.结论..................................................................................................................22 6.参考文献..........................................................................................................24 7.致谢..................................................................................................................2

1.前言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1971年,现已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全球大约有2500多家公司,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三大类。我国自80年代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制药产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1.1国外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自1971年Cetus公司成立至今,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已走完了二十五年的路程,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目前已在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医药工业中,传统生物技术(包括近代生物技术)已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药品,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其特有的高新技术又为人类提供了传统生物技术难以获得的极微量的珍贵药品。由于这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新型药物的出现,使过去无法治疗的疑难疾病得到了治疗。同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DNA重组,细胞融合以及细胞大规模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和提高传统生物技术的生产水平,为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基体激素等药品的生产,构建了高产新菌株,创造新工艺,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发展。

1.2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化进程: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一开始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列为“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主要内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五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到1998年7月底我国已有十四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投入生产,据初步统计,1997年的工业总产值约20亿(包括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后新增加的产值在内)。目前我国己有近200多个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其中约30家生产企业已具有不同规模的生产能力,陆续投入生产。因此,可以说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化已经开始。

本文主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文献综述

2.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每一个B淋巴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通过随机重排只产生识别一个抗原的抗原受体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重排后具有不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2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特点

1)由于来于单克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分子在结构上高度均一,甚至在氨基酸序列及空间构型上均相同;

2)由于抗体识别的是抗体分子上单一抗原位区,且所有抗体分子均相同,由此,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3)产生该抗体的为一无性细胞系,且可长期传代并保存,为此可持续稳定的生产同一性质的抗体。2.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作为亲合层析的配体:单克隆抗体能与其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因而能够从复杂系统中识别出单个成分。只要得到针对某一成分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它作为配体,固定在层析柱上,通过亲合层析,即可从复杂的混和物中分离、纯化这一特定成分。如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亲合层析柱,就可从孕妇尿中提取到纯的hCG。与其它提取方法(沉淀法、高效疏水色谱法等)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产品活性高等优点。

作为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脂质体是由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磷脂组成的连续双分子层微囊,内含水相空间,可包裹水溶性物质。包有细胞毒剂的脂质体膜上偶联抗体,可定向攻击靶细胞,称为免疫脂质体。这种“导向治疗”,在动物试验与体外试验中已获得满意效果。如热敏免疫脂质体,由抗人乳癌细胞抗体经疏水长链脂肪酸修饰,抗体带上长的疏水碳链,部分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膜中,抗体Fab段仍暴露在膜表面,因而保持了抗体活性。热敏免疫脂质体可特异识别靶细胞(人乳癌细胞),并通过相变温度引起脂质体破裂,从而定向释放药物。另外,可将化疗药物、细菌毒素、植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等细胞毒剂与抗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直接交联,利用其导向作用,使细胞毒剂定位于肿瘤细胞把它直接杀伤。这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疗效,也可降低细胞毒剂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如应用抗T细胞单抗和柔红霉素结合物,在体外对非T淋巴细胞就无杀伤作用。但是,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难关,包括人体对鼠源单抗的排异问题等。

作为免疫抑制剂: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McAb)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其作用机理有赖于McAb的种类及其免疫学特性。注射抗小鼠Thy-1抗原的单抗,可以抑制小鼠同种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此外,对用于同种骨髓移植的供体骨髓,在体外经抗T细胞单抗加补体处理,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单克隆抗体只与抗原分子上某一个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利用这一特性就可把它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此时,可以从分子、细胞和器官的不同水平上,研究抗原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而并可从理论上阐明其机理。如用荧光物质标记单抗作为探针,能方便地确定与其结合的相应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等)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抗体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由来已久,60年代就已发现幼猪对破伤风类毒素难以产生抗体,注射相应特异性抗体IgG,就能有效地提高对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免疫应答。1984年以来,Celis等发现,抗乙肝病毒(HBs)IgG可增强HBs抗原对特异性人T细胞克隆的刺激增殖,并可诱生干扰素。在小鼠中发现,当低剂量的HBs抗原不产生免疫反应时,加入抗HBs抗体组成的复合物,则可有效地诱生免疫反应。根据这一作用,现已研制出乙肝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

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作为医学检验试剂,更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大大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减少了和其它物质发生交叉反应的可能性,使试验结果可信度更大。单抗的均一性和生物活性的单一性,使抗原—抗体区应结果便于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已有许多检验试剂盒用单抗制成,其主要用途如下:

(1)诊断各类病原体

这是单抗应用最多的领域,已有大量诊断试剂商品供选择。如用于诊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各种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试剂等。单抗所具有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使其在鉴别菌种的型及亚型、病毒变异株,以及寄生虫不同生活周期的抗原性等方面更具独特优势。

(2)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

用于肿瘤的诊断、分型及定位。尽管目前尚未制备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单抗,但对肿瘤相关抗原(如甲胎蛋白、肿瘤碱性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单抗早就用于临床检验。随着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许多抗人肿瘤标记物的杂交瘤细胞株已经建立,这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其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用抗肿瘤单抗检查病理标本,可协助确定转移肿瘤的原发部位。以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可用于体内诊断,再结合X-线断层扫描技术,可对肿瘤的大小及其转移灶作出定量诊断。

(3)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用于区分细胞亚群和细胞的分化阶段。例如检测CD系列标志,有利于了解细胞的分化和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这对多种疾病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将对白血病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指导作用。组织相容性抗原检测是移植免疫学的重要内容,应用单抗对其进行位点检测可得到更可信的结果。

(4)机体微量成分的测定

应用单抗结合其它技术,可对机体的多种微量成分进行测定。如放射免疫分析,即是利用了同位素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它可以测至10-9~10-12g,使原来难以测定的激素能够进行定量分析。除了激素,还可检测诸多酶类、维生素、药物和其它生化物质。这对受检者健康状态判断、疾病检出、指导诊断和临床治疗均具有实际意义。3实验方法

3.1材料和方法:

3.1.1材料

a.盐溶液:将NaCl8克,KClO4克,Na2HPO4·2H2O1.77克,NaH2P04·H 692O0.克,葡萄糖2克,酚红0.001克,溶于1000ml双蒸水中,pH7.2。高压115℃,15分钟,保存于室温。

标准培养液;RPMI1640,DMEM或者Iscove„s培养液,加入10%灭活血清(马血清、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贮存于4℃。在使用前加入2%100×谷酰胺,1%100×丙酮酸钠,1%100 ×抗菌素(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00单位/m1),0.05%0.1M硫乙二醇。所有培养液均需于两天内用完。

选择性培养液:即所谓HAT培养液,100× HAT培养液,100×H:Hypoxanthine次黄嘌呤为10mM,必须在45℃溶解完全。100×A:Aminopterine氨基喋呤为0.04mM.必须在45℃溶解于稀释NaOH溶液中,然后再用HCI中和。

I00×T;Thymidime胸腺嘧啶,1.6mM,在室温中溶解。然后各溶液分别除菌过滤,分装5m1一支,-20℃保存。HAT和HT的营养液都必须在应用前配制,方法把100×贮存液按1%加入营养液即成。

细胞冻存液:为9份营养浓加入l份DMSO二甲基亚砜,混匀。此时细胞株必须生长良好[1]。b、骨髓瘤细胞株

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株,经过克隆纯化P3×63Ag8(简称×63)和其衍生株SP—2/0,SP—2/0不产生球蛋白,此两株细胞均为本研究所Dr、G、Kohler所培育,这些细胞株都适应于各种标准培养液以及2.5cm2和7.5cm2的塑料培养瓶,分别装入4ml或12ml营养液,通入气体为10%CO 2、7%O2和83%N2,37℃恒温培养。3.1.2.方法

a、小鼠免疫

成年BALB/c小鼠各种性别均可,用流感病毒1000个血凝单位腹腔注射,作为首次免疫。7一12周后,再给200血凝单位病毒腹腔注射,作为加强免疫。

在加强免疫后4—5天,即可进行细胞融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把脾细胞轻轻压入10m1的盐溶液中,然后把细胞悬浮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毛细管吹打,然后至室温中10分钟,让其自然下沉,吸出大约9ml上清液,不要搅动底下的沉淀块,然后用TURK溶液作白细胞计数。

b、腹腔内巨噬细胞的采取

把成年BALB/c小鼠处死,剥开腹部皮肤,用4—5ml的标准培养液或0.34M(=11.6%)的蔗糖溶液注入腹腔,用18号针头从耻骨联合处,直接插入,把针头朝向肝右叶上方,然后轻轻按摩腹部,再行吸出腹腔液体。每鼠可得1.5—3×105的巨噬细胞(m¢),这些细胞可收集于塑料管中,用任何一种标准培养液洗细胞,并于30分钟内用完。c、大孔培养

24孔培养板,每孔可容2m1培养液,培养于37℃,含7%CO2/DA大气恒温箱中。湿度为85—95%。

换营养液时,分别以无菌巴氏吸管联接于吸引装置上,吸出大约lml的血营养液,然后用一个小口的25m1吸管,分别加入预热的新鲜营养液。

如果细胞长得很密,可以用2ml吸管吸出培养液,转种于小瓶中,一般1.5ml细胞悬浮液可接种25㎝2的小瓶,当小瓶中细胞长至单层时,即可转种至75cm2的瓶中。以后即可按转种骨髓瘤细胞的方法,维持杂交瘤细胞。d、微量培养法

平底的微量培养板每孔可容纳0.25mI的培养液,细胞培养条件与24孔培养板相同。当细胞长待很密时,第一步可转入24孔培养板的二个孔中,加入1m1培养液,然后按24孔培养板处理。

4.结果与讨论

通过体内单克隆抗体培养的到以下结果,下面是对细胞融合的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

4.1细胞融合结果的差别

用5×107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5×106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方法按Kohler和Milstein(1975,1976)的方法,每批细胞融合物分装到24个培养孔,培养28天,记录活细胞每孔多余104者为阳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次细胞融合结果的差别

实验

脾号

阳性

数3/24

0/

20/

223/ 22

2/

8/

24/ 2

824/24 3

0/24+0/24

0/24+0

18/24+2

1/24+0

2表1中融合的结果波动很大,结果理想时,所有的培养孔可以都是阳性,而不理想时则为0,而唯一确实可靠的结论是:只有在巨噬细胞活跃的培养孔中,才能得到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克隆。这些培养孔看起来十分清亮,在最初培养的第一周内,很少细胞碎片,而且这些巨噬细胞一直可存活到实验的结束。但巨噬细胞的存在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实验4、7、8和11中应用了每个培养孔加入1×104的巨噬细胞,获得理想结果,而相同地在实验3,12中也应用1×104巨噬细胞,结果却不理想。

4.2巨噬细胞在培养杂交瘤细胞株的作用

接下去一个实验,除了在实验的当天给每个培养孔加入2×104的巨噬细胞外,其他方面都按Kohler和Milstein的方案进行,结果见表2 细胞融合物的准备,接种和判定都按表1方法进行、本实验按表2所列于实验当天加入巨噬细胞。

表2 巨噬细胞对杂交细胞的作用

实验

脾号

阳性孔数

不加巨噬细胞

加巨噬细胞 2

2/24

24/24

8/23

21/24

24/24

24/24

24/24

24/24 4

0/24+0/24

23/24

0/24+0/24

24/24 11

18/24+21/24

22/24 12

1/24+0/24

24/24

由表2可得,巨噬细胞的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相同的脾脏9和10,不加巨噬细胞,没有杂交单克隆细胞,加入巨噬细胞,结果大大增加。再如脾5,脾

6、脾12未加巨噬细胞时只有极少数杂交细胞克隆生长,而加入后几乎是90—100%都产生了杂交细胞的克隆。另外,在这个实验中,虽然脾12的细胞融合物在对照组中已加过了104巨噬细胞(参阅表1)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当第二次加入另一个小鼠的巨噬细胞时,获得理想结果,说明前面的巨噬细胞是无效果的,为了避免遇上无效的巨噬细胞影响结果,应该合并3—4只小鼠的腹腔洗出的巨噬细胞,作为喂养细胞。

4.3加入巨噬细胞的用量和时间

可以将投入实验的脾细胞的量减少10倍,其他方法则按照K6hler和M11stein(1975,1976)的方法进行。不同剂量的巨噬细胞和不同时期加入的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影响巨噬细胞的有关因素

加入日期

每孔加入巨噬细胞量

阳性孔数

0

33×103

43×104

5-0

0

0

0

0

0

1

0 21

0

1Ca

4

0

0

0

0

2合计

0

--

表3说明按照Kohler和Milstein(1975、1976)的方法,取一只BALB/c小鼠脾细胞5×106和骨留瘤细胞5×108进行融合。融合当天称为“0”天,每天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按各需要量加入培养孔,培养28天后,计算24个培养孔中,活细胞多于104的阳性孔[2]。

4.4不同源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何种品系的动物并不重要,来自不同种动物的腹腔洗液,或者杂交动物的小鼠、甚至大鼠或豚鼠的巨噬细胞都可促使杂交瘤细胞生长,结果如表4

表4 用不同动物巨噬细胞作为喂养细胞的比较

动物来源

每个培养孔加入巨噬细胞数

总阳性数

3×103

3×10

4105

小鼠BALB/c

52117

小鼠C57BL/6

小鼠C3H

0

321

小鼠Outbred(杂种)7

大鼠Rat

121

豚鼠Guinea pig

0

巨噬细胞来自各种动物如表4所列,每种动物各取了3只进行脸皮灌洗,合并其巨噬细胞在细胞融合前一天接种于各培养孔,第25天时计数24个培养孔的阳性数、(活细胞多于104者为阳性。).

另外,还试验了已经建株的巨噬细胞系和在实验室中长期传代的巨噬细胞株,这些细胞都来自BALB/c小鼠。

4.5细胞加入的量

脾细胞参加细胞融合的用量,通过脾细胞限量试验可以得到结果,结果见表5。

表5 限量脾细胞杂交试验

实验

参加融合的脾细胞数

2×106

4×106

374 14

由表5可知4×106的脾细胞结果较好,细胞融合数较多。取BALB/c小鼠牌细胞,分别用下表所列的脾细胞量与5×106x 63骨朗瘤细胞融合,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细胞融合的前一天,每孔接种2×104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天后,每孔活细胞数多于104者为阳性孔。4.6骨髓瘤细胞株的比较

细胞融合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数如表6所列,接种于24孔塑料板,每孔并含2×104巨噬细胞,第28天记录活细胞数大于104者为阳性。

表6 骨髓瘤细胞株的比较

骨髓瘤细胞

参加融合的脾细胞数

总阳性孔

3×106

X63

3×106

107

3×107

237 Sp2/0

3×108

0

0107

0

43×107

表6说明,选择合适的骨髓瘤细胞株,产生克隆的几率较高,但不是都产生同一种抗体的。用骨髓瘤细胞x 63作为细胞融合的亲代细胞,后来产生的存活的杂交细胞抹,实际上都带有亲代骨髓细胞瘤细胞基因密码,因而各杂交细胞株产生的抗体(针对免疫原的),都是球蛋白分子的混合物,上面带有一个片段,就是所需要的链的结合物。4.7融合剂的比较

在细胞杂交时用同一种骨髓瘤细胞和同一种小鼠脾细胞,但PEG作用后的杂交细胞存活数比经仙台病毒作用的存活数要少,所以我们选用不同厂牌和分子量的PEG作细胞融合试验,表上所列数据,为培养23天后,计数24孔培养孔中的阳性孔,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PEG聚乙二醇比较表

产品来源

细胞融合方法

总阳性孔

BDH200

0

0 Merck200

0

Serva200

0

0

0

0 Baker1000

0 BDH1000

0

Koch-Light1000 5

3数 Merch1000 GK 12

3Serva1000

1Merck20000

由表7说明,所有低分子的PEG结果都差,其中有些是明显有毒性反应。但分子量太大阳性数也会有所下降,因为它们过份地粘稠,甚至加热至45℃时,也会粘在管壁上,但当高压时加入等量的盐水则较为稳定。4.8细胞融合温度的比较

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应用前都泡在水浴中,洗细胞时也都用低温离心机(2℃)。偶尔有一次制备细胞时没有进行冷处理,而洗脾细胞时离心沉淀也在室温进行,得到较多的杂交细胞株,这样重复试验,室温比常规的4℃和0℃往往结果好,见表8。

表8 温度对细胞融合的影响

实验

0-4℃

20℃

5×106

5×10 6

1/24

8/24

4/24

21/24 2

5/24

27/48

15/48

46/48 3

3/24

15/24

5/24

22/24 4

4/24

14/24

6/24

24/24 总阳性孔数

113

脾细胞数如表8所列,分别与5×106FO细胞融合,融合温度有0℃一4℃和20℃,在培养2l天时,活细胞数多于104为阳性。4.9各种营养液的比较

各种营养液与血清的比较分成几个实验进行,列于表9。

表9 各种营养液的比较

参加细胞

DMEM+10%血清

RPMI+10%血清

Iscove`s+10%血清骨髓瘤细胞 脾细胞 马

胎牛

胎牛

X63(5×10 6)10 6

0

5×10 6

5×10 6

5×10 6 20

15 17

20

脾细胞(三只小鼠脾细胞混合物)和骨髓瘤细胞的用量如表9所列,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并含有3×104的巨噬细胞,第23天确定阳性培养孔数,本实验包括三个内容:脾细胞的用量,RPMI培养液和I scove` s培养瓶三种血清的比较。由表9可知:DMEM、RPMI、Iscove` s三种营养液都可得到较多的杂交细胞株,而对Iscove` s营养液比其他培养液要更好些。x 63的融合物在培养液中若用10%马血清虽然可以,但并不是常常都很理想。为了避免以后需要克隆限制杂交细胞的数量,我们常规应用Iscove` s培养液,也选用RPMI1840,因为它的缓冲能力较强,不完全依赖于合适的气体环境。Sp2/0(2×107)10 6

0

0

0

0

0

FO(5×10 6)10 6

4.10细胞换液的方案

表10 不同细胞换液方案比较

实验

换液方案

下列各天出现的阳性孔数

总阳性

6 8 10 12 14 16 20 24 28 Ⅰ

0

0

0

07

1数

0

0

04

0

410

1Ⅲ10 14 15

1516 17

表10试验了在细胞融合后,直接加入HAT选择培养波,让其直接暴露于高浓度的氨基喋呤中,比较结果,把细胞融合物直接接种于HAT培养液中为优。

4.11微量培养

表11 在微量培养板上作杂交瘤细胞株选择培养

细胞融合物

培养板 FO细胞

脾细胞

标准板

微量5×10 6

2×10

6×10 6

15×10 6

10 7

2×10 6

6×10 6

15×10

2×10 7

2×10 6

6×10

15×10

表11可知,微量孔培养的杂交细胞数常多于常规培养孔,最高可达106,细胞融合混合物为6×106。脾细胞和107FO骨髓瘤细胞,接种整个微量培养板可希望获得12—16个杂交瘤细胞抹。

高度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FO骨髓瘤细胞融合,用50%PEG 4000作为促进剂,细胞数皆列于下表,分别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含有2×104巨噬细胞于2mIHAT)和微量培养板(即96孔板,每孔含有3×103巨噬细胞于0.25HAT培养液中。)于第21天计算阳性数[3]。

4.12无血清培养液

检测杂交瘤细胞株的产物常规是应用其细胞培养瓶其中含有血清,也有胎牛血清。对检测工作来说并不希望有这些东西,因为往往会干扰测定,或者对某些测定带来较高的基础值,也会造成单克隆产品分离和纯化的困难、我们试用了标记氨基酸或无血清培养液以取得在这种条件下的单克隆抗体。

用MEM作基础,加入标记物可获得理想的结果,可以从商业购得缺乏亮氨酸的MEM,原液的配制:无亮氨酸的MEM 45ml,加入[14C]亮氨酸5m1[14C]leucinc(250uCi)、lml10%葡萄糖和0.5m120%牛血清蛋白,4℃备用,在使用前临时配制应用液,即10ml原油十0.2m1100×谷酰胺十0.10m1100×丙酮酸钠十0.2m1100×V itra—mines十 0.1m1100×抗菌素和0.01ml 0.1M硫乙二醇,接种106活细胞于此培养液中,37℃,过夜,此时最好应用玻璃管并加塞[4]。

在实验中,所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只在Iscovs`s完全培养液中才能生长旺盛(GuiL—bert and lscove,1976Iscove和M elches,1978),其中含有转移素transferrin和血清蛋白为唯一的蛋白成份,虽然配制这种培养液比较麻烦,但能支持杂交细胞抹继续生长和分泌抗体、每天能产生纯抗体10-20mg。

5.结论

通过小鼠免疫培养,腹腔内巨噬细胞的采取,微量培养,大孔培养,可得到一定量的杂交瘤细胞,同时分析了实验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1).各次细胞融合结果的差别,只有在巨噬细胞活跃的培养孔中,才能得到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克隆。

(2).巨噬细胞对杂交细胞的作用,不加巨噬细胞,没有杂交单克隆细胞,加入巨噬细胞,结果大大增加。

(3).加入巨噬细胞的用量和时间,投入实验的脾细胞的量减少10倍,培养28天后,活细胞多于104的阳性孔。(4).用不同动物巨噬细胞作为喂养细胞,巨噬细胞来源于何种品系的动物并不重要,来自不同种动物的腹腔洗液,或者杂交动物的小鼠、甚至大鼠或豚鼠的巨噬细胞都可促使杂交瘤细胞生长

(5).限量脾细胞杂交试验可知脾细胞加入量为4×106时,结果较好,细胞融合数较多。

(6).骨髓瘤细胞株的比较中,选择合适的骨髓瘤细胞株(x63),产生单克隆抗体的几率较高,但不是都产生同一种抗体的。

(7).融合剂 PEG聚乙二醇的比较中,所有低分子的PEG结果都差,其中有些是明显有毒性反应,但分子量太大阳性数也会有所下降。

(8).细胞融合温度的比较中,室温比常规的4℃和0℃往往结果较理想。

(9).各种营养液的比较,DMEM、RPMI、Iscove` s三种营养液都可得到较多的杂交细胞株,而对Iscove` s营养液比其他培养液要更好些。

(10).不同细胞换液方案比较中,细胞融合物直接接种于HAT培养液中为优。

(11).在微量培养板上作杂交瘤细胞株选择培养,可知微量孔培养的杂交细胞数常多于常规培养孔。

(12).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所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只在Iscovs`s完全培养液中才能生长旺盛。

6.参考文献

[1]齐香君,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2]甄永苏等,抗体工程药物[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3]李元等,现代工程药物[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4]张和君,单克隆抗体细胞免疫反应技术[M],云南科技出版社,1985.2 7.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杜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杜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为我们开拓研究思路,顺利完成论文。杜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我们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杜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下载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玻璃封接电连接器的制备研究的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纳米材料)

    硕研10级20班 材料工程 2010012014 夏春亮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制备技术是80年代末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术,其基本涵义是:纳米尺寸范围(10-9~10-7m )内认识和改造自然......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 摘要:相变材料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时需要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的性质来储热。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

    新型玻璃材料论文5篇

    节能玻璃的发展与应用 1.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节能玻璃的种类及特点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各种节能玻璃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在建筑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并涉及到高科技节能玻......

    超级石墨烯玻璃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北京科委[精选5篇]

    超级石墨烯玻璃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1、课题承担单位: 北京大学2、课题负责人介绍 刘忠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93)、杰青(94)、长江学者(99)、......

    标准《玻璃输液瓶洗灌塞封一体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

    《玻璃输液瓶洗灌塞封一体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 2010-9-27 11:26:35 来源:阅读次数:4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玻璃输液瓶洗灌塞封一体机......

    封浪 涉农整治工作研究

    涉农资金专项整治 共性问题查摆与解答 会计师 高级经济师 封浪 摘要:按照国务院总体工作部署,全国各地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自4月中旬开始,将于9月15日告一段落。基于常态化工作机......

    LED环氧树脂封装料的研究

    环氧树脂封装料目前大概有50%的市场依耐于进口,主要是高档位的市场。象海索、川裕、力上、EPFINE等等基本上占据了高档位的市场。国内以邵惠集团较早生产LED环氧树脂封装料,近......

    装表接电工作重要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装表接电工作重要性及管理对策研究白杰金昌供电公司甘肃省 金昌市737100摘要:装表接电工作在电网的安全运行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在电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