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公路科学发展交流
农村公路科学发展交流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最大限度减少因修建公路形成村级债务,巩固建设成果,特提出以下交流:
一、坚持因地制宜,控制建设成本
1、科学规划设计。要选定最优化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最低的投资为准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在线路的选择上,要选择捷径,尽量缩短距离;在路基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利用旧路老路。
2、村民投工投劳。要走“政府出钱、群众出力”的路子,实行群众投劳铺底子(平整路基),政府投资铺面子(硬化路面)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一事一议”等有效形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对其直接受益的公路建设投资投劳,真正做到能组织群众投劳的项目不对外发包;能自备的料子不投资购买。
3、就近就地取材。在沙石料等各种原材料的来源上,要按照就地就近取材的原则,尽量减少运费等额外的支出。
4、争取多方支持。对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行特事特办、简化手续、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解决,原则上不增加村级负担。
5、强化监督管理。要健全监督机制,在招投标、工程变更、质量监督、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坚持阳光操作,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采取行业技术监督、政府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质量监管。对农村公路建设,县交通部门要下派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规划放线,跟踪服务,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法人、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四项制度”。要推行专业监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聘请人大代表、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村公路建设监督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巡回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创新管护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1、明确责任主体。村级道路管护的责任主体是村民委员会。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宣传,要让各村民委员会自觉担负起村级道路管护的责任,合理利用有限的管护资金,认真探索分段管护、义务管护、招标管护等行之有效的道路管护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己硬化道路的维养和管护,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政府适当支持。今年,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每公里 500 元的标准补助养护经费的政策要落实到位,确保养护资金落实。在政府扶持支持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专业养护机制,解决公路管护资金缺乏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爱路、护路、养路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应用“一事一议”政策。对清理公路沟、涵及其因灾形成的塌方等一些管护,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委会组织受益农户一年开展几次义务维修和管护。
4、探索协会管护模式。在道路清扫、清理杂物等日常管护上,可以探索协会管理,形成“谁受益谁管理、谁受益谁投资”的管护模式。
三、重视修路债务,多措并举化解
1、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禁止超范围、超能力建设村组公路。要在纳入建设规划、能够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的前提下进行,不准搞负债规划、负债建设,以免因不能立项而加重债务负担。
2、多方争取,减债降压。一是要积极对上争取,交通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项
目,争取资金支持。二是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用民主的办法筹集一部分资金。三是要大力发动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公路建设赞助支持。四是积极争取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的帮扶支持,将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五是适当调剂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的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3、县镇扶持,合力化解。要实行共同受益,分担债务办法。(如:洋坪镇百井至太平顶 6.5 公里公路建设所形成的 52 万元债务全部落在百井村,同时受益的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广电局、林业局等几个县直部门应分担债务,积极支持予以化解)。县乡财力也要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减少村级债务压力。积极引导各乡镇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合理调剂部分财力,按一定标准给予村级公路建设的扶持支持,形成县、乡(镇)、村多方筹资、配套投入的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格局,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科学发展主题培训总结交流
科学发展主题培训总结交流
“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经历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专家主题报告的聆听、学习、思考;经过了培训老师对相关资料的自学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深入反思。每一个参训老师都完成了培训小结。在此基础上,学校于6月15日在二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科学发展主题培训”总结交流会。
参加总结交流的老师有五位,分别是张爱生、麻叶青、诸达丽、沈敏、王权老师。他们分别就科学发展理论的理解、科学发展理论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悟,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和设想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峰分析。思考深入,体会真切,结合实际有血有肉,内容丰富。
通过总结、交流,“科学发展”这一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使凌桥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
第三篇: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陕西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农村公路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19.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圆满的完成了农村公路部省共建任务,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农村公路是我省公路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省路网总里程的92%,惠及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个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路子,大力促进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全省农村公路100%的里程列养,其中县、乡公路优良路率平均达到76%,通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56%,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下发后,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作为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2006年出台了《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
辖区范围小、农民居住集中、路网密集的地方,由县级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对农村公路统一养护;二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群众居住分散的地方,划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工区,对农村公路实行切块养护;三是实行路基路面分离养护,路基养护按方便、就近的要求,由沿线农民领养,路面养护由养护公司专业队伍承担。四是对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的县乡公路,主要是县公路与干线公路一体化养护,实现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资源共享。
二、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渠道
按照国办文件要求,我省主要从三个渠道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省级财政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费,每年省上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5亿元以上;市、县两级财政足额预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按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不少于3500元、村道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进行预算,每年安排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2.8亿元;县级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全省每年1.5亿多元。以上三个渠道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8.3亿多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出让道路冠名权,公路沿线广告位出租,建立村道养护基金等方法,多元化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比如,宝鸡市
的工资;及时组织和动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水毁进行抢修保通;按照“一事一议”,指导村民委员会筹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和动员农民群众开展季节性养护。
三是构建市级交通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责任体系。由市级交通局负责,对县区政府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坚持每季度组织检查一次,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考评一次;对县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落实情况、省补养护工程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和跟踪审计;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上报;负责辖区内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
四、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我们从2009年开展了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下发了《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40个,示范县占全省县区的三分之一,以此引领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大提高。
综合示范县的主要标准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主体全面落实,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农村公路的优良路率保持在80%以上,文明示范路段60%以上。
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2010年有20个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二
寻求新路径 探索新模式 努力推进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遵循中央、省有关指示要求,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坚持将农村公共交通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村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服务环境初步形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交通为民,着力打造普遍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针对农村路、站、运、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通达深度不够、衔接不畅、配套不足等突出问题,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牢固树立“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渡口是延伸”的农村交通服务新理念,努力做到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候车站点就建设到哪里、客运车辆就开通到哪里、管理服务就延伸到那里,让农民群众走上沥青水泥路,乘上安全方便车、过上平安放心渡,真正将农村公共交通打造成普遍服务的民生工程。
千湖之省,渡口总数、年渡运量位居全国第二。为解决农民群众过渡难的问题,我省按照 “渡口建管、乡村主导,坡岸硬化、设施配套,渡船适航、渡工持照,安全渡运、方便可靠”的农村渡运服务新理念,累计改造乡镇渡口2343处,实施渡改桥项目20163延米,全省乡镇渡口达标率达到100%。
二、坚持务实利民,着力探索全面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体系。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等实际情况,我省坚持以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务实利民、各具特色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一是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我省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示范,积极探索“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新模式,使农村客运网络与城市公交网络有效衔接,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沿线的老百姓感慨说:过去进城是“三步曲”:步行出组,三轮车出村,客车进城,一趟下来得花大半天。如今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夙愿,半个小时就可进城,城乡客运一体化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二是在偏远山区、湖汊地区的乡村推行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针对偏远山区、江河湖汊等地区居住人口分散、人员出行较少等实际情况,我省参照城市出租车运营方式,在乡镇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新模式,改变传统班线客运管理“定点、《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养护管理资金,真正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范畴。截止2010年底,全省累计安排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9.25亿元,地方政府累计安排养护资金达6.3亿元。
二是建立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我省建立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项导向资金,对符合规定要求、一定三年为乡镇村组提供连续服务的新增农村客运车辆,按每客座400元标准实施定额补助。“十一五”全省累计发放农村客运政策引导资金679万元,引导社会运力投资2.5亿元。同时,我厅按照农村候车亭每个补助1万元、招呼站每个补助500元的标准,继续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并探索了“谁用谁建谁管”、“以广告养站、租养结合”等农村客运站亭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公益渡口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我省以恩施州为试点,探索了“公益渡口,政府补助”的渡口管理模式。由恩施州政府对公益性渡口的渡工按每人每月54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按每年1500元、1000元、900元和500元的标准发放机动钢质渡船、机动木质渡船、非机动钢质渡船、非机动木质渡船维护费补助;利川市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列支3.5万元,用于乘船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特别是作为“中国网事 感动2010”网络人物、湖北省2010年涌现的新闻人物,“信义渡工”万其珍三代“重义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三
加快农村交通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省加快农村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浙江农村交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交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浙江交通“三大建设”的实际,努力培育和推广“嘉善经验”,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的原则,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运输,基本建立了农村公路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四张网”,全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不断加大对城乡交通发展的资金投入,连续五年投资居全国首位,全省公路里程达到11万公里,覆盖全省、贯通省外的大路网基本完善。其中,农村公路达9.89万公里,占到公里总里程近90%。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设扫尾攻坚战,截至 2010年底,累计建设通村公路3.3万公里,全省所有具备建路条件的
率达到91.6%,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48.6%,全省等级公路客运站达到556个,港湾式停靠站达到2.1万个。
(四)探索发展农村物流,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水路网络和农村客运体系,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多种农村物流组织形式,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三农”的能力。截至2010年,农村货运场站近300个,农村货运车辆25万辆、60多万吨位,其中专业配送的厢式货车4万余辆。在衢州,我们还试点由专业物流公司组建“城乡物流集结”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乡镇客运站、货运站、交管站、邮政、供销社网点、烟草、医药、报刊配送网点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农村物流网点(简称“十网合一”),以自营、加盟形式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布局、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乡交通统筹水平。结合“大部制”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交通统筹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200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步伐。各地也积极探索,譬如:嘉善县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公路站;龙游等县将村道管理列
交通管理权限下移,探索建立镇(街道)交通综合管理站,建立县域“大交通”管理体制,探索综合执法模式,并以此为示范和标杆,以点带面地推进我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农村交通发展继续给予倾斜扶持,逐步统一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财政补贴、税收、信贷支持、保险费率政策,努力破除城乡交通政策壁垒。
二是优化路网,促进集聚。以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对接、行政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干支衔接、畅通生态的县域公路网络。重点加强对全省200个中心镇、420个中心村的交通设施配套,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新改建农村公路900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000公里,加大对省级规划中的港站、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集疏运公路和农村生态旅游重点骨干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7000公里。
三是健全机制,加强管养。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养护资金补助纳入政府一般预算,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解决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病危桥梁整治和渡口渡船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000座。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
四是发展运输,服务民生。构建布局合理、节点联网、运营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四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示范经验 促进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省铜仁地区交通运输局
铜仁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东北角,下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全区总人口415万。1934年,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欠发达、欠开发”是铜仁的基本区情。交通条件长期滞后,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盼路、修路、护路和用路的愿望十分强烈。
2008年,铜仁地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单位后,我区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建、管、养、运”一体化模式,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示范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示范工程项目:2009年、2010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843个5743公里,总投资5.9亿元,通达建制村893个;通村油路建设计划项目30个229.6公里,总投资9222万元,实现建制村通畅30个;通乡油路建设计划项目21个314公里,总投资2.1亿
设的透明度。
(二)因地制宜,明确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地委、行署“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的工作要求,我们将通村公路建设与城乡建设、旅游公路、产业公路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确保省里下达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将通乡油路的路面面层由沥青表处改为沥青碎石混合料,40%的通达工程项目实施镶边工程,使全区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下一步实施通畅工程、发展农村运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管促建,以巡促廉”的工作方法,落实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监督等工作措施,并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巡查,保证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三)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破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难题。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行《铜仁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在全区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形成地、县、乡三级管养机构网络,探索出 “五抓五重五破解”的管养经验。一是抓机制,重长效,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不明确的难题;二是抓队伍,重素质,破解农村公路管养人员不到位的难题;三是抓投入,重保障,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的难题;四是抓管理,重督查,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质量标准低的难题;五是抓宣传,重整治,1
监管职责。
三、主要成效
我区把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认真实施,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模式,使农村公路成为贫困山区的信心路、志气路和致富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破解了山区长期存在的出行困难,改善了农民朋友的出行条件,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2010年底全区发展清香型烤烟60万亩、生态茶 100亩、油茶100万亩、优质水稻200万亩、优质生猪500万头等,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比2007年人均增加1073元。三是初步构建了农村公路网络,提高了通达通畅程度,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三年引资217.5亿元,项目涉及农产品开发、水电开发、文化旅游开发等主导产业。四是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推进,树立了党委政府的新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两年多来,尽管我们因地制宜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倍加努力,更好地践行交通运输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第四篇:抢抓管养体制改革机遇 加快农村公路科学发展(模版)
抢抓管养体制改革机遇 加快农村公路科学发展
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11年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农村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挑战,奋力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市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再上新台阶。一会贾市长亲自参加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交通局,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回顾
2011年,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坚持以“建养并举,协调发展”的养护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农村公路管养的有关规定,围绕建设“畅、洁、绿、美、安”的农村公路管养目标,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管养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1)综合治理,农村公路管养机制步入规范轨道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我们坚持“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原则,明确责任范围,强化长效管理。一是采取交叉 立体式日常巡查。坚持每月将所辖农村公路巡查一遍,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检查落实情况。同时对镇农管办、各路政中队、养护公司的日常巡查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巡查来保证一线养护人员出勤、出效;二是采取分级考核。坚持每季度对各镇、养护公司、路政中队各自辖区内的农路管养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管养资金的拨付挂钩,特别是对各乡镇的考核,每次均下发通报并对16个乡镇进行排名,大大激发了各乡镇对养护工作的热情。同时养护公司和镇农管办也对一线养护工实行月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养护工的工资发放相挂钩;三是坚持月度例会和季度现场会制度。市镇两级农路管养办公室坚持每月召开例会,对一个月的农路管养工作进行讲评,布置下一个月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并根据季度定期考核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不断促进全市农路管养工作平衡发展;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去年我们联合市安监局举办了安全技术培训班,自办了4次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班,对全市农村公路路政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消防安全知识,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加大农路隐患排查工作。我们定期协同各镇农管办对农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建档、整改、复查、销号;六是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徐州市农村公路保护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简报进行广泛宣传《条例》,组织 各镇交管所与各镇农管办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在重要路段和主要路口悬挂横幅重点宣传,印制宣传单上门宣传,使得沿线群众更多的了解农路管养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良好氛围;七是进一步完善农路管养的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对法律法规依据、领导机构、应急预案、总结材料、汇报材料、会议材料、上级来文、自办文件、投诉举报(上级领导批件办理情况)、农路管养动态等内业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归档。各镇按照自办的基础资料和上级要求的3大类15项资料、各交管所农路中队参照国省干线路政管理22项台账资料进行统一规范、完善,档案管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农路管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多措并举,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加大整治力度,促进路域环境逐步改善。2011年,全市开展了4次路域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并在“夏收”与“秋收”农忙季节有针对性定期组织各镇、各交管所农路中队的通力配合,清理占道2050余处,行道树涂白170余公里,累计完成路肩覆土56万余方,绿化补植1200余株。去年 “环骆马湖自行车公路赛”举办期间,市农管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沿途值班人员3天72小时始终坚守岗位,确保了比赛期间道路保障工作万无一失,打造“畅、洁、绿、美、安” 的交通环境,为比赛圆满成功洒下辛勤汗水。
二是编制养护作业计划,加大维修养护力度。早在去年初,我们就制订了《新沂市2011年农村公路维修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县、乡、村农村公路维修工程,不停滞、不断线,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公路的完好率和通行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乡、村道共计完成:水泥破碎板修复8602㎡,二灰碎石或矿砂简易处理9100㎡,一油一料处理水泥露骨6900㎡,线边坡砌石维修护坡加固2500㎡,水泥路面灌缝4200m,计划外完成了X307冲邵段近1公里的大修改造和破碎板的修复处置,XZ02城市西北外环的简易修复处置。县道共计完成:X203双邵线时邵段5601立方米的路基处理、106416平方米沥青表处;X205北王线(S323-徐李桥)1450立方米的路基处理、29558平方米的沥青表处;以及徐李桥南7公里的路面改造工程;X210合窑线王楼街段128立方米的路基处理、6840平方米的沥青表处;X303唐棋线40立方米的路基处理、18000平方米的沥青表处;X307新邵线邵店街面7200平米的路面改造,县道路况质量较去年有较大改观。县道路况评定MQI值85.7较去年底MQI值83.1综合评定提高了2.6;优良路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三是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市农管办严把“三道关口”:第一严把维修计划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测量严格标准统一制定维修计划;第二严把施工材料 关,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提取样品,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三严把工程技术关,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维修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大中修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凝心聚力,全力创建省级管养示范镇
根据江苏省交通厅《关于2011年创建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以时集镇为试点率先实施农村公路管养示范工程,共累计完成路肩覆土15万方,植树6000多棵,修复护栏200多延米,行道树涂白1万多棵,安装标志、标牌176套,安全警示桩600多根,水泥路面灌缝养护44000米,路面维修6000平方米,使时集镇乡村公路路域环境和养护质量得到了彻底改善,省验收小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验收。时集创建省级管养示范镇的成功将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注重安保,保障农路通行安全无忧
随着农村公路交通量的逐年增加,道路安全问题凸显,市农管办根据年初县道安全隐患排查结果,在部分县道平交 道口、线行不良路段、险要路段、集镇及学校段安排实施了安保工程,共计安装各种标志标牌260多套、安装警示桩400多根、桥梁波形护栏120延米、安装减速带15处,确保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五)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
为了切实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打击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行为,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充分发挥交管所的驻地管理优势,加强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巡查,各交管所坚持每天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进行巡查,24小时不定时地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切实发挥沿线群众的作用,请他们对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进行督促举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889辆,卸驳载10674.41吨,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的违法行为,很大程度地维护了路产路权、巩固了建设成果。
(六)统筹监管,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在积极争取市财政配套的基础上,加强省补农路管养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坚持统筹使用,确保用足用好。强化资金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资金拨付“五级把关制”。资金拨付前组织纪委、审计部门对已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审计,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通报全市,暂缓拨付其管养资金,切实保证农路管养资金安全、高效、封闭运行。
(七)推进镇村公交,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为了确保镇村公交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农管办协同有关单位对部分镇通车道路和桥梁进行了全面勘察、测量,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和危桥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累计外运土方975方,机械整治517台时,人工整治530人次,路面铺设改造1782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余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交通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
1、侵占路产路权行为时有发生
某些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违反《公路法》规定,在道口、邻路违章搭建房屋建筑,路肩、边坡种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部分农村公路的损坏。
2、路肩整治“先天不足”
部分农村公路两侧是沟渠,致使路肩覆土极为困难,一方面必须外运取土,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路肩覆土极 易流失,尤其是雨季,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此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另外,有些农村公路两侧是农田,边坡种植现象较为普遍,农路管着机构在清理时常常遭到种植农民的阻挠,清理较为困难。
3、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形势严峻
农村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的警示标志不齐全,危桥、险段、高路堤等处设置警示标志及安全桩不完善,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4、治超形势不乐观
近几年来,一些超限超载车辆为逃避收费站和国省道治超站的检查,绕道行驶县、乡、村道路,使农村公路损毁加重。由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相对偏低,这些大型、特大型货车行驶农村公路,不仅影响道路畅通,对道路的破坏力更大,也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
三、2012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计划 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公路管养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机遇,科学应对挑战,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行业 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群专结合、确保长效”的原则,制定《新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新沂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评细则》等一系列文件,继续与全市16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公路养护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乡镇作为乡、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进行直接管理,行政村作为受益人组织村民实施村道公路养护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路肩整治。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排查,重点是培肩整容,两侧能取土的可就地取土,过境路段原则上异地拉土培肩;不能就地取土的,组织车辆拉运。要明确要求:一是上土量要足;二是必须踩实并留有预留高度,否则无法碾压;三是及时进行二遍整形,要挂线施工,路肩和边坡都要按照要求一次达标。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推行“五定”质量挂钩责任制:定养护线路和里程,定养护人员,定养护经费,定养护标准,定考核办法。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目标管理考核,每半年考核兑现奖罚一次,年终进行一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综合检查评定。各乡镇农管办具体落实养护具体措施,各行政村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村道养护管理办法或护路公约,落实养护人员的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综合治超。根据辖区农村公路分布特点,完善治超网络布局和监管措施,通过路政巡查、明察暗访、群众举报等多种方式收集治超信息数据,强化治超联动机制;对因超限超载车辆导致路况质量下降的路段或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密集的路段,要抽调力量进行重点治理,加强货物源头管理,对农村公路沿线厂矿企业、沙石场、水泥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散地出入口处实行重点监管,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场站。今年特别是对古镇大道、环湖大道和山水大道的治超管理,切实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五)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安全工作不能等,要及早入手开展全市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准确掌握全市农村公路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农村公路的安全通行。重点完成全市8条县道的安保工程,着重以安全标志、标识、标线以及存在安全隐患路段的特情处置工作。
(六)进一步增强资金投入。提前谋划,合理安排,周密组织,确保完成2012年农村公路维修计划,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好路率。
(七)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网络媒体,增强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报道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
同志们,建设农村公路是“民生工程”,管好、养好农 村公路是“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切实把“民心工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中,为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服务。
第五篇: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民生”问题与“国计”问题相提并论的传统,儒家治国的核心讲的也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现实情况下,民生问题显得比民主问题更为紧要,更为急迫。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民生 改革 社会建设 和谐
对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来讲,实实在在地提升国家的软硬实力、造福所有百姓,就是人民之所盼,所期待的最为迫切的话题。因此,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对当前涉及民生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1、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渐大;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
3、当前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生态破坏、资源约束的矛盾突出。目前中国最严重的四大污染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4、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头共管导致监管缺失政府监管组织的多头与空白,导致监管的内耗严重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的载体,而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则是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整个行政组织运行的动力。我国在食品监管部门权力分配上不科学,组织结构上混乱具体表现为:一是部门间的职责权限不清;二是机构改革后的组织体系仍不能适应执法的需要,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5、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比如说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6、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工资不涨,让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担,买不起楼、结不起婚,强大的经济压力使许多人住房成了老大难。关于科学改善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1、打造民生政府,着力转变政府的发展思路:要从谋求经济高速发展转向社会公平分享改革利益,从单纯提高GDP转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民生政府,就是要把贫富差距缩小,使富者恒富,使穷人不穷。要通过政府调控,建立有效的分配和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如果说市场在拉大贫富差距,那么政府就要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
2、政府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包括遭受灾害的地区。要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向公共事业、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倾斜,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倾斜,向社会治安倾斜,向环境保护倾斜,向综合治理倾斜。公共财政要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政府必须划清财政埋单的范围,定期向社会公示公共财产的资金流向。
3、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财政拨款来改善教学设备,培养并改善师资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的投入比例作为考核各地政府施政的标准之一,同时鼓励并帮助教师到困难地区支教,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4、实行医药分开。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的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5、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一,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二,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 流通 ——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第三,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 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6、处理住房难题、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第一,创建全民保障住房体制。这里所说的保障房是:由政府牵头,大量建设面积为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的过渡房和标准房,房价是本钱加10%—15%的利润,利润用于保障房的人员工资,即不增加政府的财政包袱。图纸设计好后公示,凡年满法定结婚岁数的城市居民,在结婚后即具备购房资格,均可报名,政府包管符合购房资格者均有住房,购房者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即政府只是牵头,不增加政府包袱,说白了便是政府组织实施(实际的行为),本身掏钱盖房。为什么房子为有60—120平方米呢?由于尽管房价很低,依然会有人买不起房子,那么60平方米便是给这些人准备的,买不起120平方米,就买60平方米,再买不起就租。60平方米对三口之家来说是可以满足其必要的,120平方米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充足体面生活了,它的目的便是使拥有此房的人不再想着换房,即一步到位。这样以来,每个市民都知道本身迟早会有房子住,也就不会抢着去购房了,父母也不用提前给子女购置房产。另外,政府可规划5%的商品房土地,价格放开,大小不限,满足高收入阶层和外来户,以此增加政府税收。
第二,非本地居民不得购买保障房。房子是用来住的,非本地居民购房何用?即便其子女将来大概来此地工作,但到时候政府会考虑啊!其他在本地工作和旅游的人员,如有必要,两条路—商品房和出租房(即商务房和宾馆),这样做是为了支持本地的宾馆业和商品房业,并且增加了政府税收,提升了居民就业率。果真可以如此,人无担心后方发生的问题,政府还用为刺激消费而绞尽脑汁吗?而这样的消费和现在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消费对GDP贡献巨大,并且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像用钢筋、水泥堆起来的GDP那样让人感觉不踏实。内需自然也就处理了。不但如此,随着以上难题的处理,在人们收入不停增长的情况下,人们消费水平会不停提升,对消费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也就会普遍提升。那些抱着落后的财产的企业在人员工资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缩小、市场需求减少的压力下,必将自然淘汰。这一切将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思路去谋求创新和发展,真正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现代化企业将不停发展壮大,中国经济也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政府的收入不但补充了房地产收入减少的损失,并且会实实在在地稳步增长,令外国人羡慕不已的巨大的中国市场将得天独厚地呵护着国内企业成长,国民的幸福指数将不停提升,咱们的国家也将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余晖。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10)。[2]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3]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83)。[4]卢维理。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问题。人大研究。2005(l)。[5]刘宁杰.企业办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6]林杨.晋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7]方光罗.市场营销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