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5篇)

时间:2020-10-21 10: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

导读:小编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科学教学初探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众人。关于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如何做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1.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我们就要注意从各个方位设计课堂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1.1 选择好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力求新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水的三态变化”这部分教学中,关于蒸发的概念,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生硬的概念,而是让学生把水和酒精分别涂在手背上,让学生亲自感受蒸发的过程。这样,学生对蒸发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的描述中,学生对蒸发有一些理性的了解。这时候,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总结一下什么是蒸发吗?这样的问法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去开动脑筋,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死记老师总结的概念要强得多。

1.2 安排好问题的梯度。课堂教学中,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不能调动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的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探究学习。例如在讲“机械和工具”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

(1)你见过滑轮吗?说说它是什么形状。

(2)你见过的滑轮有什么作用?

(3)探究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4)探究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5)我们来一起设计滑轮组。

学生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滑轮的认识,由浅入深,一步步深入,最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过程,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3 所提问题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直接在课本中找到的问题尽量少提。要多设计一些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探究之后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热和燃烧”这一课时,我给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你认为燃烧需要几个条件呢?

(2)你能找到几种灭火的方法呢?

这样两个问题,学生一下子不容易答全,需要进行探索研究之后才可以一步步找到答案。所以,我们提问题,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就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2.上好实验课,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机会。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每一项实验。作为教师,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呢,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实验课上所需要的材料,来源广泛,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学生能准备的材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准备。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准备材料过程中,注意观察什么,为什么用这些材料。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2.2.1 实验前的指导是保证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教师要检查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说明实验要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2.2 实验过程中要适当引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顺序,观察产生的现象,记录产生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控实验进程。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同学,要及时指导。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挫折和失误会给打击他们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面对对这些挫折和失误,要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笔者发现,学生上实验课,积极踊跃,提出的问题多了,问题的含金量也提高了,形成了乐学、好学的良好风气。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强,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记得准,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不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激发、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让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将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

《让学生在赏识的课堂中成长 》

-------------琴亭镇中心小学

刘梅华

“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赏识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应用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在赏识中欣赏自已

在近几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李晓,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刚点到他的名字就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我说:“老师,她不行的,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轰笑。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李晓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他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到第二节测试课中,我发现李晓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边给其他同学测试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只见她小声说:“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听到她的话,我带头鼓掌鼓励。李晓同学带着羞涩终于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李晓同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班里。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从这个孩子的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应像对待问路人那样,只告诉方向,鼓励前进,而不牵着走、不强迫赶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究、质疑并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创造出机会让他们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境,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不同的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能够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己

课堂上把握教育的契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人无完人,但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位学生同样有他与别人不同的闪光点,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及时表扬,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沉闷的、死板的读与解决课后问题中,而要在这旧框框中摆脱出来,就得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如教学《船长》时,我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他为什么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宽容意味着先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遇到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学会首先问“我怎么了”。以前在我任教的小学二年级当中,有一个班,由于人数较多,因此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上课铃响后,常常看到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溜进教室,课堂上一个问题引来一阵骚动,特别是一些好动好表现的学生,举手后得不到老师的提问,常常是无心学下去,做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刚开始我制定了很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上课铃响之后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还要不停的表扬这个,批评那个,来提醒他们遵守纪律。但过了段时间,课堂纪律收效不大,少部分学生还是等上课铃响过之后,才一个个跑回教室,每次提问教室里依然“热闹非凡”。大概过了半个学期,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们出了问题,而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通过思考,我觉得自己制定的课堂纪律过于强硬,难以服从和忍耐。之后,我改变教学方法,我只告诉学生,课堂上怎样做才较好,并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机会,全班每周评选“文明之星”和“纪律棒棒小组”,而纪律较差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参加“进步之星”的评比,让他们同样受到关注。在这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能评上“星”,但全班同学的纪律观念转变了。虽然没有完全好转,但我有等待的思想准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习气也非一天形成的,而老师不可能要求孩子们用一天的时间完全改变,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们的缺点必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到后来,这个班的课堂纪律有了根本好转,这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三、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己

我在接手班的第一次布置作业,因为对新科任老师有新奇感,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有些学生虽然还不能按时交作业,但能交上作业,批改下来虽不理想,作为老师的我,并没有生气,没有责怪学生,而是以赞赏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都能独立完成作业,不错,老师很高兴,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想进步,都有进取心,你们有信心,老师也就有信心了,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做出优秀的作业交给老师。”能独立完成作业,能交给老师,这不就是学生的闪光点吗?此时的赞扬,此时的鼓励,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觉到我能独立完成作业,能交给老师批改,初步体验到“我能行!”。在教学《欣赏与设计》一课时,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手中的圆规在美术本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其中有两个学困生画得很认真,涂色也很认真,也很有新意。我抓住这一点,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学生,在课后把这两位学生的画上墙展览,使他们感受到了一次成功的喜悦,再次体验到了“我能行!”。利用这一点,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加以诱导,教育他们画美丽图案那样,把这种认真用到学习知识上来,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这里,有效的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这需要老师既让过失者认识到了错误,又保护和发展了过失者的好奇心,让过失者在处罚中得到了探究欲的满足,使感性的知识得到了理性的升华。

四、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成功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特别是后进生。如一次作文教学课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攒写文章,最后把好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展示台”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在赏识中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在教学中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学后进生、学困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是可以转化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第三篇:小学语文优秀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在讲读课文之前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有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衰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个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顺势利导“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阴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在讲读课文中可之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老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为什么告诉学生,耗电量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蛇与庄稼》一文,“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又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老师抓住“一样”、“赶造”两词 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他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老师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闪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老师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2、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险象横生:可以试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5、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不得不让地主巴依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悬念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可分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文课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老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发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老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性格,以及希望的不同体现纯洁的童心的。这样既突出了善和恶的爱憎教育,也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第四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生

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参与亲近体验探索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⑴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氛围,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

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另一学生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生活,这种民主的、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诱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①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明明和方方,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②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明明和方方,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欲望。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硬币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由于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很深,都有“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圆周率约是“3.14”这个对应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开拓时空,让学生“再创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⑵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

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⑶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

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 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

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⑴:见《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

⑵:摘录于《教育名言荟萃》

⑶:见《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五篇:小学音乐优秀论文

营造童趣课堂

彰显音乐本色

——浅谈新课改小学音乐课堂特色教学策略的运用

盱眙县河桥中心小学:郁晓艳

邮编:211711 电话:***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需要探讨课堂教学怎样围绕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营造童趣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新课改

教学

课堂

音乐是一门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区,从而营造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营造童趣课堂,这样,才能彰显出音乐学科的特色。

一、直观激发兴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小青蛙》时,学生们都觉得这首歌很好听。这种欣赏仅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反映。要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品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就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起伏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在欣赏轻松活泼的乐曲第一段时,就用多媒体出示小青蛙的活动环毙——荷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小青蛙在干什么?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小青蛙在唱歌,有的说小青蛙在游泳……随着学生的精彩描述,各种形态的小青蛙“跃”到大屏幕中,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充分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后来在欣赏与第一段相似的第三段时,我又把学生欣赏第一段时想象的各种青蛙形象以动画显示。欢快的音乐结合生动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在通过听觉感受乐曲旋律美的同时。又通过视觉

感受到乐曲的动态美。这样循序渐进、直观形象的处理,不仅一次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

二、多种手段结合,诱发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经验积累的也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不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启发性谈话等,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从而获得同步感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骑竹马》这首钢琴曲时,这首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都以轻快的节奏与弱拍来表现强音,形象的表现出儿童在骑竹为马时欢快雀跃的情景。在作品的中间部分用儿童模拟勒马的动作,他们在环顾四周时表现出谐谑的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理解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在欣赏音乐,在第二次聆听音乐时就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首乐曲所反映的情绪,在欣赏音乐时还让几名学生用教杆、尺子当马骑。这样,他们就兴高采烈的进行表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对这首乐曲感知到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提升审美情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

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因素。这样才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体验。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并且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音乐是表达情感艺术,课堂音乐教学正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场所。但儿童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对是非美丑的分辨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较和鉴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猫和老鼠》时,就初步尝试培养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小猫的勤劳、可爱,小老鼠勇于改过等,激起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学生们在自由畅想的世界里,想法新奇有趣。故事的内容是在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演讲中流淌出来的。伴随着课堂欢快的气氛,歌声、歌词、动作、表情,无不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纯洁心灵。小学生处于个性成长的初级阶段,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十分重要。《猫和老鼠》通过音乐的特殊方式,细腻、准确地反映不同 的情感,使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体验了音乐所具有表达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从而培养了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本的曲目是按照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其中有反小学生精神面貌与健康生活的作品,还有适合小学生歌唱的中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编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反复地歌唱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地作用。例如:在学习《绣红旗》这首优美的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剧情,教师要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们仿佛看到江姐与男友们在监狱中不顾自身安危,把个人置之度外,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作品浓烈的氛围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荡起了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的激情,让学生受到了以此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顽皮的杜鹃》这首歌曲时,学生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聆听教师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场景,那充满童趣的情景打动学生的心扉,自觉的对照歌词思考,恰当的对歌词进行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好像感受到杜鹃的低鸣回荡在青山翠谷之间。此情此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以此思想品德的教育。

五、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没有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改下评价机制得到改善,它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对情感认知度有着不同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长处与亮点。小学音乐教学不是要培养音乐大师与歌唱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体验。例如:在小学《赛马》这首作品时,就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这首作品中有所收获。其次,教师要培养有音乐特长的欣赏。对于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不妨选择一些有一点深度的作品让学生学习。例如:让欣赏讨论乐曲的主题旋律可以分为几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探究音乐理论知识。如让欣赏用手势表现音乐中乐调的起伏和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或较为确切地描述出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应该给于肯定的评价。教

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让学生铭记在心一辈子。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不但能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总之,营造童趣般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就应该不断的推层出新,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彰显音乐本色,让其能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顾通达.听音乐课引出话题——对艺术教学的思考[J].音乐教育,2012(04).[2]王润花.农村音乐课节奏教学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11(18).[3]孙丽娟.小学音乐课上,我的“妙招”[J].新课程(小学版),2013(01).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初探优秀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论文 浅谈小学绘本教学

    浅谈小学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我们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孩子们在绘本教学中学会阅读、......

    优秀论文-浅谈小学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的作用 道口镇第二实验小学 陈素丽 现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绘本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它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们......

    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校内联动,协作研训,促进发展 为了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黄圃镇开展了一系列镇内联动,协作研训,共同促进发展。这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开拓了新的空间。 首先,协作组的......

    北师:小学科学教学论优秀论文-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五篇范例]

    小学科学教学论 姓 名 季春娣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本人在工作单位曾经教过一学期的科学教育,我感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教育界上下都很重视......

    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名单

    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名单 一等奖 序号 论文名称 1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黄藤素及其主要杂质 2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3 论高校智库建......

    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点感悟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探究学习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创造力 【内容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

    最新初教学优秀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课堂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际能力,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

    语文教学评价优秀论文★

    对孩子的教育,有这样的一句话:100次一分的赞扬,它的效果将远远大于一次100分的赞扬。张四保的做法应该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开始设计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语文教学评价优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