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希望有所帮助!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单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前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
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第二篇: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奖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但是奖励和惩罚都是有技巧的,如果应用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家教网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明确奖惩的各自适用范围。
奖惩不能随意使用,它们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其适用性依各自的功能而定。
奖励或表扬适用于表扬孩子的优点,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如孩子平时很胆小,当他第一次敢在客人面前讲话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以鼓励他的勇敢行为,克服胆孝怕生的弱点。赞扬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独立性、自觉性、自信心等好的个性品质。但如果表扬使用不当,超出其适用范围,会使孩子产生自满、自负、自觉性与自律性差、抗挫折力弱等不良品质。
惩罚或批评比较适用于纠正孩子的错误,抑制其不良行为。比如家长发现孩子说谎,一定要给予批评或惩罚。有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就会使孩子不能明辨是非,这种缺陷教育会导致孩子形成人格缺陷。同样,惩罚使用过度则会使孩子自卑,遇事懦弱退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视具体情况来灵活地选择奖惩手段。
2、奖惩的使用比例宜为“罚三奖七”。
在教育孩子方面,称赞比责骂的功效大。如果惩罚多于赞扬,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常对大人的话信以为真。因此,父母对孩子奖惩方式使用上的分配比例要依“三七开”的原则,要以鼓励为主、三分批评,七分奖励。同时,在每一次具体实施奖惩时也应贯彻“三七开”的原则:在表扬奖励时,还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在批评惩罚时,也要肯定孩子的优点,以防止孩子自卑。
3、奖惩要有理有据。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奖惩随意性很大,今天高兴了,就奖励一番;明天不痛快,就批评孩子一顿,这种毫无标准可依的奖惩是无效的。家长在实施奖惩时,应向孩子讲明奖励的是什么,惩罚的是什么,才能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的缺点就大发雷霆,不讲明道理,就责备孩子一通。孩子常会慑于父母的威严而表示改正,但却不知错在哪里。
奖赏和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父母的教育艺术,更不是宣泄父母的感情,而是为了孩子能更健康、向上地成长。奖励和惩罚是两种相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对孩子奖罚要以奖为主,孩子有进步就应该得到父母的奖励。当然,“奖励”孩子的方式也要讲究科学,这在本节后面将有具体的论述。不过,孩子也需要适度的“惩罚”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并非训斥、讥讽、挖苦、污辱或者罚站、罚跪、拳打脚踢等“体罚”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手段。家长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惩罚,罚得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抑制孩子不良行为的效果。
总之,表扬和奖励的使用是一门艺术,要做到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定。每个做父母的,如果能用心了解孩子,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相信都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正确、适度地使用奖惩手段,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请家教关注前沿的教育信息,欢迎登录http://jj.bcjy123.com/
第三篇: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巴西教育专家理财教育建议
1.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区别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
2.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参观,让孩子懂得劳动和金钱的关系以及花钱的限度。
3.教孩子懂得区别物品的贵和贱,使他对理性花钱有初步概念。
4、鼓励孩子参与制定家庭预算,向其提示节省开支的方式。
5.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月零花钱一次性全给孩子(从三岁起就可以),但如何花费由孩子自己决定,以培养其自决能力。
6.告诉孩子不应该乱花钱,让孩子懂得将部分所得储蓄起来的重要性。
7.让孩子在花钱时始终想到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8.不应随意给孩子礼品,也不应该用不给零花钱作为惩罚手段。
9.孩子决定购买某种物品时,你不要发表意见,因为他正在学习自己做选择,除非他想购买的物品违背你对他的教育。
10.未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要内疚,因为这会促使孩子更快地成熟,使他更有责任心和更为自重。
11.对孩子的失误不要大惊小怪,他会边错边改。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2页
第四篇: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说,我该怎么夸孩子呢,总不能一天到晚说“好啊,乖啊”。这里就谈到了赏识教育的中心话题,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同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
说一下这个赏识教育吧,听上去好像很直观。赏识教育,家长们老是在讲、在用。比如说,一个小主持人,有人对她说:“小燕子啊,你的节目做得真好”,“小燕子呀,你上台讲话讲得可清楚”,“小燕子啊,你的形象就是好”„„说的多了她会有什么感觉?——很假!很假!故意的,大人都会来这一套,但是没有用!因为我们的赏识教育被孩子发现了。
赏识教育一定要不动声色。一定不能被别人发现,不能太虚伪,首先它必须是真实的,并且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比如说吧:小燕子,你这个上衣是哪买的?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哪一天带我去,我太太正好也想买一件带条纹的青色衣服,我一直都没有见。当人离开了以后,她会是什么感觉?
——觉得你真喜欢这件衣服,觉得自己的眼光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你没有直接夸奖,但效果达到了。对孩子说话的水平一定要达到这种程度,滴水不漏。
因为父母和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天天说你多好多好,说一天可以,说得多不就烦了吗?所以,要说这种既认可他、肯定他,而他又听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话也就是我们做亲子教育的意义:提高我们亲子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我觉得这当爹当妈真是一件累人的事,整天都干这个了,还干不干自己的事了?这种家长就很糊涂。孩子的事就是你的事!这个观念必须因在脑海里面:对女人来讲,孩子是第一位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个人。怎么能跟孩子分你我呢?
得全身心的投入!那是一种快乐,那是一种美。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子女,和子女在一块儿交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了。这是一种自然的伟大的境界,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如果你有了“二心”,想着——光做孩子的事,我的事怎么办?那就是有“二心”了,一有“二心”就教育不好孩子了。-
第五篇: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培养
对小班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培养
小班孩子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依赖性强等现象,特别是小班孩子刚入园,根本不懂礼貌。如: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玩玩具总是争抢,不爱护公物,总是欺负小朋友等不文明习惯。小班孩子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
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孩子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孩子期加强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尤为必要的。怎样对小班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培养呢?在这里谈谈几点看法:
1、从身边环境教育开始
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因此,通过孩子入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孩子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孩子文明良好行为的养成。而且在班里设置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自然角,在班里的墙壁上布置好文明礼貌的图画,随时让孩子体验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的自豪感。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
2、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必须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教育形式,将环境教育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
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内容的歌曲,教育孩子把所唱歌曲内容变成自己的行为。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讲一些反应环境及环境有关的故事,如《动物搬家》,《爸爸,别吸烟》,使孩子了解不好的环境对动物及人的危害,让孩子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受到教育。
3、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时期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认识自己的过失,爱当“官”爱“告状”,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行为。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初步懂得粗浅的道理,在比、看、赛的参与中取长补短,正面强化。比如做“找找看”游戏,甲乙两组小朋友分别把衣服放在衣柜里,然后请两个小朋友找自己的衣服(甲组整齐有序,乙组乱七八糟堆放)提问甲组小朋友很快找到衣服,乙组小朋友半天找不到呢?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衣服应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乙组有的小朋友带者委屈申诉前边没放好,后边只好跟着乱仍,教师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态,增强德育功能的系统性,真诚品位孩子诺言,发挥孩子潜能,从常规教育入手培养良好习惯,使孩子也自己作出了确当的自我评价。
4、榜样的力量
联教育家乌申期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孩子学有榜样,行有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