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共五则)

时间:2020-12-07 13:0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

第一篇: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

福州市商务局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准确把握和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凝聚到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总体目标上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我市商务经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十三五”商务经济成果

2016-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

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8.26%,高于2%的规划设定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到资62.9亿美元,截止2020年10月,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60亿美元的104.8%。

1.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是2016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联合国有关机构、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30个城市以及国内12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600名代表出席论坛。二是2017年9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引荐人、高管人员给予奖励,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扶持。三是持续推进口岸开放,罗源湾港区历经13年26轮次临时开放,于2018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开放验收;

闽江口内港区马尾琅岐码头2#、3#泊位于201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四是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福州口岸奖励提前报关的做法得到省政府表扬,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19年4月,福州空港口岸正式实施7×24小时全天候通关运行。五是持续推进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保税区恢复保税功能及空港综保区申报设立工作,其中福州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福州保税港区提升优化为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已获得国务院批复。

2.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2018年起开展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工作,新零售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民生领域的闪亮招牌。二是展会面积稳步提升,2019年展览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在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上,我市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三是2018年制定出台《推进夜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20条夜色经济街区,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四是智慧商圈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开展的智慧商圈可视化管理平台、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3项工作全国首创,智慧平台、智慧消费等2项工作全省首创。

3.商务惠民持续改善。

一是持续提升市场环境,2016年-2019年共升级改造农贸市场43个。二是2017年成功举办无现金支付推进大会,移动支付目前已全面覆盖城区及县(市)区城关商业区。三是连锁便利店飞速发展,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7-eleven于2019年在我市开出首店,我市便利店建设成功经验在全国商务系统推广。四是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于2017年底建设完成,共有1个城市管理平台、7个节点子系统及136个节点,实现了零售节点索证索票电子化、交易流程专业化、追溯功能自动化。五是“菜篮子”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在省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均名列第一;

2018年度,在36个参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中获优秀等次。

二、2020年工作成效

一是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面覆盖。抓住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契机,开通4个9610监管点,陆续突破9610、1210、9810出口首票,实现跨境电商所有业务模式均可在福州综试区开展。首创福州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b2b2c业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海外零售业态。二是便利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万嘉、六意、百汇万宁、永辉生活、苏宁小店等连锁便利店均已建立高效配送体系,并逐步拓展便民服务项目。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我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6位,比去年上升5位,其中便利店增长率上升至第4位,24小时便利店比例“夜指数”位居第2位。三是“夜色经济”提档升级。在现有20个夜色经济街(区)基础上,集全市之力加快推进14个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提升,将“夜福州、幸福城”打造成全国知名夜色经济品牌的目标。继2019年入选中国“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后,我市再次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四是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已发放5期约1280万张惠民消费券助力促消费,累计核销金额1.37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9.38亿元;

发放汽车消费券10000份,总额3000万元,累计拉动购车消费16.5亿元。通过各类促销活动,助力线下客流持续回升,迎来“消费热潮”。五是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牵头跨境贸易组赴京参加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41个参评城市中获得“优异”等级,列全国前十名,在我市18个一级指标中位列第一;

牵头主导的5项改革创新举措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截至9月底,福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7.28小时,出口为0.96小时,分别较2017年底压缩75.59%,91.65%,均已提前完成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

福州口岸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缩至约320美元,提前完成“全省进出口单个集装箱常规收费压减至350美元以内”的目标。六是物流发展成绩斐然。完成《福州市物流项目用地专项规划》编制,合理科学引导产业发展;

我市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基地。七是“平台福州”成效明显。聚焦发展行业供应链体系,打造福建君海能源、福州展志钢铁、福建彩食鲜等一批大型供应链服务平台,培育好运联联、慧连、物泊等一批无车承运龙头企业。1-9月,全市申报平台经济(企业)项目272个,纳统企业数231个,纳统额1180.38亿元,有效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2021年工作思路

1.以扩大开放为重点。一是争取福州综合保税区和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设立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请获批、黄岐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持续深化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努力构建大宗食品交易的国际合作通道和平台。三是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合同外资储备,打造福州未来发展新优势。四是支持举办“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会”,促进产业培育与对外贸易联动发展。五是继续拓展跨境电商物流通道,支持企业开通福州至美国、欧洲等全货机航线,在做大客流的同时,不断提升货运体量。六是依托罗源湾深水港优势,大力发展辐射全国、东亚、中亚、欧洲的铁矿石混矿、不锈钢、型钢业务。七是通过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

3.以提升业态为导向。一是推动一批重点平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平台福州项目数突破260个,全市平台企业纳统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二是规划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加快推进福州江阴港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打造以集装箱和临港工业物流为特色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三是发展电商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壮大1-2家有影响力电商平台。四是迅速做大展会规模,线上线下联动,带动完善会展产业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提升我市展会排名。五是参照现有模式,在东湖、晋安湖、旗山湖三创园、仓山江南cbd和三江口cbd等地新建和培育一批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六是积极推动本土工业企业购销供应链体系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500-1000亿元以上销售额。七是大力构建直播生态服务,依托园区引进直播平台企业,集中纳税纳统。

4.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在今年跨境贸易水平排名全国前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口岸提效降费工作,提升跨境贸易水平和便利度,力争早日实现福州市“跨境贸易便利化、通关时限和收费压缩,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排名进入前50名”的工作目标;

打造行政审批“网上办、一次办、精细办、就近办”等“四办”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力争全年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5.以便民惠民为要求。继续支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将农+超改造工作拓展到县(市)城关及重点街镇;

持续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终验后的各项工作,确保追溯体系发挥作用;

继续做好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四、“十四五”期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打造福州未来发展新优势。

一是大力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更多新的高端产业集群和“单打冠军”,为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二是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和根植性强的优质外贸企业,引进一批外贸规模上亿元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

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三是打造更多的综合性或专业化服务业楼宇、园区,新建和培育一批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提供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打造服务业产业链。四是打造区域型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五是持续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博览会”“购物节”“消费季”等特色促消费活动,提升城市消费影响力。六是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提升跨境贸易水平。

第二篇: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xx水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xx政办发〔20xx〕xx号)要求,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

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跨度为一年左右,主要形成三项工作成果,即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前期课题调查研究报告、《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x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程序,“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分为前期课题调查研究及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形成和审议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课题调查研究及规划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7月,局党组成立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前期课题研究分工计划。7-9月,围绕“十四五”时期海安水利现代化发展与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座谈会,赴相关单位和区镇听取对“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组织开展公众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十四五”水利发展“重要工程、重要项目管理、重要政策落实、重要改革举措”等研究谋划。9月底前形成前期课题中期成果,11月底前形成课题终期研究成果报市发改委,同时初步提出需纳入南通市级以上规划的重大事项,并与市发改委进行对接。

(二)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

1-2月,组织招标,落实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规划编制单位;3-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配合专业编制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文本初稿。

(三)规划形成和审议阶段(2020年6月至10月)

6月,完善《规划》初稿,形成《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7-8月,组织《规划》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全面修改形成《规划》文本报审稿;9-10月,组织专家组进行《规划》技术审查,并进一步修改后形成《规划》文本报批稿。随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查批准。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局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选好配好工作专班,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研究,建立规划编制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强化经费和后勤保障。局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推进情况,着力形成聚力谋划发展、齐心编制规划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组建专家队伍。

成立“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部门、单位、行业专家组成,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支持。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

坚持开门编制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建议,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各级规划、各部门规划的衔接,争取更多的水利改革和发展项目纳入上级规划。

第三篇:荆门市县域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荆门市县域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三月

目 录

一、“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回顾.....................1

(一)“十二五”县域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1

(二)“十二五”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2

二、“十三五”形势分析............................3

(一)面临的主要机遇..............................3

(二)面对的主要挑战..............................5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总体目标....................................7

四、主要任务......................................8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县域产业规模和实力..8

(二)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突破性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12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13

(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努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14

(五)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6

(六)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18

(七)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01

五、政策措施.....................................22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222

(二)加强改进和探索金融服务....................222

(三)建立集约用地激励机制......................233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33

(五)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24 “十二五”时期,我市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进入总量跃升、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新阶段,成为实施和促进全市经济在全省“缩差领跑”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县域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从600亿元突破发展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15.8%,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83.5%提高到87.5%。京山县、钟祥市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了一番;钟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4年突破15亿元,京山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3年突破10亿元。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地位日渐突出。

2、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县域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带动了全市工业高速增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全市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轻重工业比重由“十一五”末33:67调整为43:56,重工业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等行业19家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五年来,共淘汰水泥熟料产能393万吨、铁合金产能3.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99万重量箱、火电机组产能45.2万千瓦、印染产能13500万米、造纸产能7.5万吨。

3、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拥有省级开发区8个,市级工业集中区7个。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坚持以项目集中、创新发展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15年,各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50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9.4%,同比增长12%,园区产业的集聚度达到50%以上,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4、市场主体加快形成。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67家,五年净增427家。17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县域;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三十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31个,入驻项目304个、创客1140人。上市融资取得新进展,新洋丰、凯龙成功上市,固润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新增35家。

(二)“十二五”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1、总量发展不足。我市只有京山县、钟祥市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10亿元,县域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仍然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发展水平与百强县呈不断拉大的趋势。

2、投资速度放缓。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滑。2015年,我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7.8%,比2014年(21.6%)低3.8个百分点,比2013年低10个百分点。二是县域工业投资对社会投资贡献率不高,县域工业投资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数比重偏低。三是大项目明显减少。近年来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比以往大幅减少,目前明显低于黄石、孝感水平。四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部分龙头企业生产、效益下滑明显,带动作用较弱。

3、要素供给趋紧。一是金融渠道不畅,“失血”严重。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垒大放小”的经营策略,收缩县级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对县域的信贷总量大幅减少,充当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技术投入少,留住人才难。这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三是建设用地困难。这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二、“十三五”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仍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格局,发展环境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市县域经济将面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的主要机遇

1、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互交织深入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十三五”时期,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市具备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为促进我市县域要素集聚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3、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十三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我市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内生型优势,拓展和延伸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围绕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战略发展,我市将在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开放政策、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县域经济也将迎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

4、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2014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鄂办发〔2014〕21号),要求“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县域经济支撑”。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营造争先进位浓厚氛围,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必将强力推进全省县域经济趁势而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面对的主要挑战

1、外部环境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超出预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产业低水平扩张不可持续,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对处于产业分工链条中低端的地区形成较大压力。

2、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缺乏强区域经济支撑;产业层次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主体偏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各种创新资源整合配置效率不高,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开放性经济发展不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薄弱等。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和压力。

3、资源环境硬约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省内具有资源、区位优势的地区竞相发展,纷纷加大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我市县域经济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包围夹击之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局面。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县域“四化同步”发展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推进全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支撑,集聚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特色品牌,做强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三个第一”战略,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县域经济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城镇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开放先导,创新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吸纳各类资源聚集县域创业发展;依托我省科教优势,加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于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改善公共服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激励和压力机制,营造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三)总体目标

——总量规模明显壮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县域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达到4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力争纳入全省考核的京山县、钟祥市、东宝区保持在全省前列。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工业主导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基础更加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县域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县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性经济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努力实现县域居民收入增长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力争建成在全国、全省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5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20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500亿元,上缴税金突破130亿元,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县域产业规模和实力 “十三五”时期,我市县域产业发展要坚持壮大规模与调整结构并重,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发展的质量,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1、培育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要围绕壮大县域主导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化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对县域工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强县域产业配套协作能力,着力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优势产业。认真规划和组织实施化工、农产品加工“双千亿”倍增计划,即力争“十三五”末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着力引进和培育领军企业,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著名企业、大型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大力服务和引导民间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规模和实力。要大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培育市场主体。在规模工业企业个数上尽快缩小与宜昌、襄阳等地的差距,保持与黄石、荆州等地的优势,每年争取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超过100家;培育一批“航母”型企业,培育10家百亿龙头企业,百家10亿重点企业。

2、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在扬长避短中培育特色,在资源整合中放大特色,在技术进步中提升特色,要把特色产业变成市场的“话语权”。京山县要围绕“生态京山”建设主题,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农机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健康养老产业;沙洋县重点发展以新型玻璃建材、水晶材料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以水产品、油菜籽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以及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促提升、扩总量;钟祥市要着力发展以精细磷化工为主的化工循环产业,以长寿食品为主的休闲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数控机床产业及汽车电子产业;东宝要围绕“产城融合、四化同步”,加大推进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新区·掇刀区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循环产业发展,服务、经营园区,增强激发活力;漳河新区要着力培育以特种飞行器研发制造及通用航空制造、通航运营与服务、航空培训及运动体验等为主的通用航空产业;屈家岭管理区要扎实推进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种业,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3、推动产业联合重组

重点加快全市磷化工整合力度,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工业比重稳定在30%左右。磷化行业主要以新洋丰肥业、大峪口化工、鄂中化工等重点大型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为依托,对全市磷化行业内规模较小、产品技术落后、能耗水平高、规模效益差、目前经营困难,但具有一定优质资产企业予以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

4、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要扶“优”限“劣”。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对一批落后、低效产能企业的淘汰力度,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对高耗能、污染严重企业,要建立倒逼机制,促进其快速转型。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要研究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大力培植新兴产业。要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用足用活国家新兴产业有关政策,研究建立我市导向激励机制,通过产业基金优先跟进、用地指标优先匹配、项目申报优先支持来推动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与国际国内新方向接轨,大健康产业向高品质、个性化服务转型。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构筑新支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重点培育和挂牌命名的特色园区建设目标,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强力推进重点园区建设,致力把园区打造成“缩差领跑”的“加速器”。一是要抓好“产城”融合。明晰产业定位,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快提升园区发展平台承载能力。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放宽投资和信贷政策机遇,抓好园区重资产融资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和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借鉴襄阳等地先进经验,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实行引入地和落户地税收、产值、招商业绩分享机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四是提档升级。要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五是加快大项目建设步伐。要迅速遏制当前项目建设下滑、大项目缺乏的局面,加快创新驱动,激发信心和激情,全力促进项目入园,掀起新一轮大项目建设高潮,增添园区发展新动力。

(二)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突破性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中国农谷核心区“三区三中心”建设,实施“柴湖振兴”战略,努力实现“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目标。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把粮食主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低丘岗地、低产林改造,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继续推动水稻、双低油菜、棉花、生猪、禽蛋、水产品等6大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气象、病虫害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2、发挥比较优势,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立足农业产业资源基础,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产品高端化为方向,加快建立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各自产业领域资源要素,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积极打造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国宝桥米为龙头,壮大提升“一袋米”工程;以中粮祥瑞为龙头,壮大提升“一壶油”工程;以金龙泉、广源为龙头,实行产品开发和资产重组,加快发展食品制造业;以宝源木业为龙头,壮大提升“一块板”工程,加速发展森工产业。

3、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开拓销售新业态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发展壮大农资连锁、信息中介、农民经纪人、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全方位、网络化的为农服务体系。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及追溯系统服务平台,创新销售运输模式,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将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加强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 按照“资源能源节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城镇管理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努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管理新体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2、支持县城、特色镇发展

按照资源状况、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通过扩容提质。一是按照“连接大、中城市,辐射县域乡村”的定位,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产业,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力争把每个县城建成规划科学、设施配套、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小城市,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二是探索推广“整镇推进”模式,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建设。以五条城镇化带为纽带,以旅游名镇、“四化同步”示范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三是坚持产业兴镇,着力培育和壮大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城镇集聚,要把做大龙头企业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以产业壮大推动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的建设发展。

3、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城镇的集聚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4、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着力推广旧村改造型、园区带动型、能人推动型、村企共建型、规划引导型等模式,探索“农民自建、集体代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多种方式,建设2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在新型农村社区。

(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努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不断提高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1、加快发展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咨询、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业向制造业前期研发、设计等领域渗透,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向制造业融资、管理等领域渗透,现代物流、商贸、商务、创意设计等服务业向制造业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领域渗透。围绕服务“三农”,在生产资料、技术中介、产品市场信息、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同时,重点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体育、家庭服务的繁荣发展,特别要着重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游,提高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

2、加强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超对接,着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农村流通、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在商品生产地和集散地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力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五)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促进各种创新创业要素向县域集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培植各类市场主体。

1、提升使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进一步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坚持以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不断扩大使用外资规模;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外商重点投向县域开发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外商投向县域开发性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重点引进能够提升县域现代制造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项目;加快商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增强县域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注重关联招商和配套引进,促进产业链和产业板块的形成;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和“走出去”,进一步推动县域外贸出口,拓宽县域经济市场领域,提升县域经济外向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2、大力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弱势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高起点招商,大力引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建立领导包联、部门包点等常态帮扶机制,完善服务平台,搞好综合协调,提高工作实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3、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催生产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强化“小进规”目标管理,加强统计监测、检查考核和跟踪督办;制定全市促进小企业升级培育计划,建立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育成机制,对列入计划的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贷款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发展路子。

4、努力推进全民创业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切实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等新型服务平台。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100家,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米,为创业主体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和“二次创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民营企业;鼓励多种形式的劳务创业、能人创业、知识创业,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吸引外来人员、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壮大创业群体,拓宽创业领域,提升创业层次,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县域居民收入,增强县域社会活力。

(六)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活动,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有选择引进并重,在加速本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切实把科技项目的引进作为县域招商引资的重点,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项目,高起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市场竞争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尽快改变目前县域大部分工业企业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现象。重点借鉴外地人才先进经验,开辟全市企业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实行激励机制。要探索和研究建立县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消除人才流动的政策性壁垒。创新县域人才培养方式,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快建设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全民创业促进政策,引导激励外出学习、务工、经商人员回归创业;着力加强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和一批科技带头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3、加强和改善科技服务

全面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平台建设,支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4、提升县域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先选择县域企业进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围绕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物流库存、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推进工业技术研发信息化和产品数字化、生产流通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七)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统筹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加快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机制,走集聚、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1、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落实能源资源“节约优先、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原则,提高能源资源保障和利用效率。一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化肥、水泥、玻璃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鼓励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建设模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石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为重点,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三是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规划环评落实力度,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提高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废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支持一批县域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县市,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服务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探索区域低碳发展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加快低碳技术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创建好国家循环示范城市。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创建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生态保护。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加快实施汉江、长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大力开展清洁种植和清水养殖、化肥施用减量化和农药施用减量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等工程建设试点,推动村庄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明、健康和生态的生活理念,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培育绿色消费体系,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和资源节约活动,推广绿色标识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培育绿色消费新风尚;全面推进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绿色家庭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

五、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严格完善的工作督查机制,切实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总体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外向度;着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放大县域经济特色,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加强改进和探索金融服务。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和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发挥镇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积极探索各层次企业融资新模式:对处于初创性的企业,要大胆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处于成长期暂时不具备足额抵押物的企业,要积极开展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对处于成长期资信良好的企业,要大胆发放贷款,并积极支持其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

(三)建立集约用地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尽量利用闲置土地、存量土地。顺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促进农民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通过控制城市外延,挖掘城区存量用地潜力,促进市民向社区集中;通过老城区改造,使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调整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研究建立县域主导优势产业用地优先支持制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格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管理,积极探讨利用置换、停产或淘汰退出企业闲置土地方式,多渠道、多途径争取用地指标,努力保障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引导、公益服务为基础、商业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整合行政资源,减少行政审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快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供好资金、人才、技术、法律等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要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牢固树立“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思想,上下形成合力,建立健全专人专班跟踪服务和督办工作机制,主动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简政放权,创新激励机制。要重点研究对特色产业园区下放管理权限和“放水养鱼”的问题,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三是要抓好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督促各地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要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四是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对园区“两违”建设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两违”建设的零增长。

第四篇:建国60年发展成就和总结:卫生事业

庆办:

建*60年来,我*卫生事业在*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注下,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生医疗机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一、回顾我*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建*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全*从仅有一个四

人的诊疗所,逐步发展到几家*直医疗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卫生事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只靠赤脚医生“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为群众缓解病痛。人民群众的健康缺乏有效的保障。在此期间,***是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甲病三大地方病的重病区。同时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全*医务工作者在*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巨大胜利。

二是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卫生局的功能得到加强,各个乡镇都成立了卫生院,各村都设立了卫生所。三级卫生网络得到了巩固和完善。计划免疫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6年全*儿童免疫建卡率为95.2%,至1990年建卡率达99.5%,四苗覆盖率达88.4%。全*儿童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是进入21世纪至今。在 “十五”期间,随着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全*有*人民医院、中蒙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和卫生监督所等5个*直卫生事业单位,有17个乡镇卫生院,197个村卫生室、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个体诊所。有卫生技术人员790人,病床总数为203张,全*有医疗用房852100平方米。拥有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影像增强x线机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52台套。可以开展脑部、胸部、腹部等较复杂的手术。建起了***中心血库,取缔了流动血源,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控制了艾滋病、肝炎等血源传染病的发生。

四是近年来,在卫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卫生人克服医疗卫生过度市场化所带来的种种困难,进一步整合了卫生资源,卫生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完成了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办公楼、妇幼保健所办公楼建设;启动并实施了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妇幼“降消”项目。“十五”期末,我*婴儿死亡率和5岁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6.26‰和17.26‰;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0;四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纳入了常规免疫范围。二是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了以城乡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和以灭鼠工作为重点的“除害灭病”大会战,使我*城乡卫生状况均有了很大的改观。加大了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监测的工作力度。有效净化了我*的医疗和食品市场。三是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的重大胜利。在卫生经费和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卫生人按照*委、*政府的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全面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再一次体现了“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四是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合作医疗工作抓住了解决农民看病难和改善农民就医条件两条主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广大农民得实惠。2006年参合农民为15.3万人,参合率达到84.5%。合作医疗基金总额达到837.57万元。通过报销制度九个半月的实施,共为32682人核销医药费用313.02万元。受益面达21.5%。2007年我*参合农民达162218人,参合率达90%。筹资额达892.2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共为23902人核销医药费用278.54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民医药费负担,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二是转变了农民的就医理念。合作医疗开展以前,*外住院率为51.6%,*级住院率为32.3%,乡镇卫生院住院率为16.1%。合作医疗实施后,*外为12%,*级为33%,乡镇为55%。农民过去那种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农民有病乱投医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基本上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三是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2006年依托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对霍尔奇等4所乡镇卫生院和*中蒙医院进行重建,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另外我们通过争取缓助、项目匹配等形式为乡镇卫生院筹资170多万元,购进了大批医疗设备及救护车,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加大了卫生项目争取力度,将8所乡镇卫生院和*人民医院列入了国家建设项目,其中*人民医院将建设7000多平方米门诊病房楼,中蒙医院建设8600平方米功能用房并实现整体迁建。今年还将新建2200平方米医疗后勤中心服务楼。8个乡镇医院将新建、改建、扩建6000多平方米病房楼,通过以上的项目建设使我*医疗卫生

第五篇: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耿富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新时期短篇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支最突出的部分,它取得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无与伦比的。

如果我们把建国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原则概括为有限的革命现实主义,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概括为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则完全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表现了相当充分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

具体来看,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禁区之一

——— 写社会主义现实的阴暗面时期即文革造成的伤痕,所谓“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文革十年”里“四人帮”罪行的揭露。作品的主旋律是写苦难,写悲剧,1 写哀痛,是对“四人帮”累累罪行的控诉;对无数受害的干部、知识分子、“知青”以及一些普通群众的不幸给予同情和抚慰。这类文学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另有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牧马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叶辛的《蹉跎岁月》及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二、突破禁区之二 ——— 反思历史的“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的主旋律是感情的愤怒的发泄,激动有余而思辨不足。它继承了伤痕小说大胆揭露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深度和涉及时间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了伤痕小说。它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曲折性,写出了贯彻“左”倾政策而制造的人“妖”颠倒的现实,也描写了老干部的自省意识。如古华的《芙蓉镇》、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及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和张弦的《记忆》等。

三、突破禁区之三 ——— 改变“车间文学”的模式,反映当前改革内容的“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主要反映企业管理的改革,如蒋子龙 2 的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后涉及到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后着意描绘改革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以上这些作品基本上是沿着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的,是对以往革命现实主义的恢复,并且有所发展。它的发展表现在对以往设置的某些禁区给予勇敢大胆的突破。而且这些作品是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路线出发”,改变了过去只准唱赞歌的所谓肯定的现实主义写法,实事求是地有啥写啥;对于十年**以及文革前党在工作中的错误路线,极“左”思潮种种表现,尤其对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给予大胆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有人把它称做“暴露”文学。暴露党和政府自身存在的缺点,在过去这是被视为禁区的,但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家思想解放,突破禁区,把革命现实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的发展还表现在军事文学打破了战场和训练场题材的局限,开始接触到军人心灵的 3 矛盾和斗争,涉及到军内不正之风的揭露。如写军人的情感、爱情。

另外,新时期小说还相当深刻地表现了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人性和人道主义在以往则被看做“修正主义”的同义语,然而现在它堂堂正正地走入了文学殿堂。

四、突破禁区之四 ——— 小说样式的变化 新时期小说不仅内容深化,而且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在现实主义同一特点之下,有故事结构的传统式小说;有纪实性的纪实小说,如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前者是根据1985年5月1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因中国足球队与香港足球队一场比赛引起的**撰写的;也有以反映民风民俗的乡土小说;还有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手法的现代派小说。小说创作中出现的这股现代派思潮,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而出现的。最早有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但他并未照搬福克纳和海明威,而是把西方意识流某些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小说“杂交”,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意识流”,如他的《布礼》和《海之梦》;另外还有荒诞小说,如谌 4 容的《减去十岁》;新小说派小说,如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如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等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小说创作模式。

五、“西部文学”的出现

“西部文学”主要写西部地区生活,表现在西部生活着的人的生活形态,如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既有历史意识的荒芜和凄凉,又有正在开发的乐观与希望,如邵振国的《麦客》;还有表现“粗犷、豪放”风格的,如雪漠的《大漠祭》;另有很浓“人情味”的,如陈放的《大漠与孤烟》;同时,西部文学也有“悲剧美”的特色。

六、文学的寻根和“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主张从“民族文化”、“各地区文化”和“古代文化”中寻找文学的营养、文学的源泉。“文化寻根小说”主要代表人物有韩少功,作品有《爸爸爸》、《女女女》及《棋王》的作者钟阿城及《老井》的作者郑义。

七、新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

到了80年代末,小说创作出现新动向,一些作家既不热衷现代派小说,也不甘心死守传统的现实主义,而是以一种崭新的面孔出现,这就是新写实小说,也称新现实主义小说。它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原则”,要求文学反映本质的真实,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写生活,要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张写“生活的原生态”,还有一种“生命意识”,还要写“凡人琐事”,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方式描写人生,写普通人的吃喝拉撒睡。对生活的撷取,似乎随意拈来,但它却能让读者窥见某些人生的真谛。代表作有刘恒的《伏羲伏羲》,后改编成电影《菊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八、“创作群体”的形成

首先是北京作家群,他们的“京味”小说表现了自己的特色;随之是西部作家群,包括陕西、山西两省的作家在内,他们形成新时期西部小说的格局;然后是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作家,表现京津一带的乡土风 6 格;还有湘军的所谓“茶子花”派,带着农村知识分子眼光看取人生。这些新的或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作家群落,大大丰富了新时期小说创作阵容。

整体来看,新时期小说的内容,表现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小说创作向生活纵深推进,作家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规律,大胆地在“人”字上做文章,突出写人的命运和遭际,把作品内容深化到人的本体意识并揭示其深广的社会意义,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主义。人道主义过去是为人们所讳言的禁区,新时期则成了文学普遍的主题,从刘心武的《班主任》到谌容的《人到中年》,再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人道主义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从对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呼唤,到呼唤人性复归,在更深层次上挖掘人存在的真正价值,再到提出人与人之间应当获得精神上的理解,从而把对人的关心和尊重推向每一个个体的内心世界。

总之,新时期小说对于“人”的揭示,不仅升华到人道主义思想高度,而且比较彻底地打破了以往那种用善与恶、勇敢与懦弱、公德与自私等等简单的归纳法给 7 每人贴标签的模式;作品里的人,不再是干巴巴抽象的阶级共性代表,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人独特命运的文学形象,这不能不说是革命现实主义发展的成就。

下载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商务经济“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联社国庆60年征文:60年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

    **解放之初,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运动的深入展开,相继组建起了原**市第一批白河、城郊、环城等农村供销合作社,这些基层供销合作社主要由农民入股,由政府投入少......

    统计局建国60周年发展成就和总结的报告

    一、60年发展成就 1、健全完善了统计服体系 统计局前身是***统计科,成立于1953年,当时只有4人,涉及5个专业,现发展成为具有20余人、23个专业,涉及到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同......

    统计局建国60周年发展成就和总结的报告

    统计局建国60周年发展成就和总结的报告 一、60年发展成就 1、健全完善了统计服体系 统计局前身是***统计科,成立于1953年,当时只有4人,涉及5个专业,现发展成为具有20余人、23个......

    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

    七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成就和市场经济教师卷

    九年级学业考试总复习七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成就和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

    天津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 十三五 发展规划

    天津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 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电商园转型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学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

    市工业园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规划

    安徽界首工业园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加快“工业强市”发展步伐,构建良好的投资平台,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工......

    **市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情况汇总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市循环经济试验区自2005年6月28日挂牌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