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美国布下的债务陷阱论文
一、偾务一邋鑰陷阱理袷沉渣泛起
亚当.斯密2 4 0 年前就出版了《国富论》,明年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1 5 0 周年。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解已经相当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有马克思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市场私有制的矛盾说,也有凯恩斯社会总需求不足说,也有货币供给理论说。然而,这些古典的和新古典的经济学理论似乎不够用了,经济学家们又看上了“债务一通缩陷阱”理论。债务一通缩陷阱理论的鼻祖是费雪,他在1 9 3 3 年写了《大萧条的债务通缩理论》一文,用以解释1 9 2 9 年大萧条的原因。这本是一个长期被主流经济学忽略的边缘理论,但是近来起死回生了。0 1 5 年下半年到2 0 1 6 年初,财经评论出现了一股防止“通缩陷阱”的呼声。2 0 1 5 年7 月2 2 日,经济观察网刊登《中国面临债务一通缩陷阱》评论。2 0 1 5 年9 月1日F T 中文网刊登刘利刚(〈警惕中国陷入通缩陷阱〉对文章。2 0 1 5 年1 1 月1 日彭博社刊登《中国陷入债务一通缩陷昧,需要五年计划补救》。2 0 1 5 年1 2 月1 5 日网上有汪涛《中国应谨防债务通缩陷阱》的文章,2 0 1 6 年1 月1 1 日汪涛又写了《“债务-通缩”陷阱将是2 0 1 6 年最大的宏观风险》文章。2 0 1 6 年2 月1 日网上流传一篇《美银美林“通缩厄运”概念》的文章,把全球经济低迷的罪状归之于通缩,鼓吹2 月2 6 日G2 0 会议应该施压中国接受广场协议,要人民币一次性贬值。
面对这一片“狼来了”的叫声,卢峰在2 0 1 6 年1 月4日发表了一篇长文章《2 0 1 6 把“通缩”这个幽灵看个透》,对债务一通缩陷阱理论进行了详细解读,把债务通缩理论里里外外审查了一遍,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只“狼”。笔者对卢峰的解读深表赞同。
众所周知,新古典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供求平衡价格机制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有一个供求平衡点,价格高则刺激投资,提高供给,当供给高于平衡点以后,由于需求不足,就压低了价格,压低价格就减少利润,就消减供给。这是一个负反馈机制,是有名的看不见的手,是流行的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论调的理论基础,是市场自己能恢复平衡的负反馈理论。
这个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是市场供求价格机制,在宏观经济学中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理论,是凯恩斯总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而债务一通缩陷阱理论恰恰相反,是一个正反馈理论,即偏离平衡点的经济体非但不会自动恢复到平衡,反而会加剧偏离平衡:企业债务违约,破产清理资产偿还债务;银行债权资产减少,收缩贷款,引发更多企业破产;清理破产存货引发价格继续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如此反复以致整个经济体停止运转,这就是所谓债务一通缩陷阱。
如果债务一通缩理论成立,如果有这么一个正反馈机制,那么,与这个理论对称往另一个方向偏离平衡点的理论也应该成立,就应该还有一个“信用扩张一通胀”陷牌,就是通胀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导致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导致企业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导致通胀,如此反复。如果“债务一通缩”是一个因果循环链的话,“信用扩张一通胀”就是这个因果循环链的镜像,就不能只避免“債务一通缩”陷阱而不惧怕“信用扩张一通账”陷阱。按照债务一通缩陷阱理论,偏离平衡点的经济体系都是失稳状态,就不存在什么看不见的手,经济就应该由政府管理,市场必须要政府不断干预把它从失稳状态拉回平衡点。
事实上,2 0 0 8 年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在根据这个“债务-通缩”理论大力度干预市场,表现在大规模的、持续的量化宽松和零利率、负利率等政府强干预政策上。而供给侧改革各种评论中,既有要求政府放权给市场的呼声,又有警惕债务-通缩陷阱的呼声,这显然是两种相互矛盾的呼声。
债务-通缩陷阱不是解释19 2 9 年大萧条的唯一理论,更不是主流理论。主流理论有凯恩斯总需求不足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等。罗斯福新政成功地运用了凯恩斯理论,迅速恢复了美国经济。
费雪的陷阱说,更像一种恐慌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债务-通缩陷阱不应该是大萧条的初始原因,而应该是恐慌加剧了经济萧条的烈度。面对上世纪大萧条,罗斯福上台第一步,就是治理恐慌。罗斯福上台把全国银行歇业七天,然后出台国家储蓄保险,消除了银行挤兑潮。费雪理论长期被边缘化,就是没能清晰阐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过热、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危机后,经济就会下滑,在经济回归平衡点的时候,由于恐慌蔓延导致冲过经济平衡点继续下滑。债务-通缩陷阱是经济危机和市场恐慌的结果。
也就是说,2 015 年下半年至2 016 年初关于防止中国通缩陷阱的“狼”,就是一个防止通缩陷阱的影子,你跑得越快,“狼”追得你就越紧,直至这只“狼”把你追入经济危机。
中国要警惕去产能变成连锁循环反应,掉进本来不存在的债务-通缩陷阱。去产能导致大量失业,失业导致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导致通缩??。
二、硬着陆和软着陆
经济危机是产能过剩,用凯恩斯的理论就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初期,商品卖不出去,企业倒闭,这是减少产能回归经济平衡点的市场内在价格机制。如果企业倒闭现象到市场恢复平衡点就停止了,市场就恢复正常运行了,这就是软着陆;如果到市场回落到平衡点以后还继续有企业倒闭,企业还纷纷继续砸锅卖铁,失业如潮,那就是过冲,就是硬着陆。
硬着陆不是连续变化事件,而是灾变突发事件,是系统积重难返崩溃的事件。2 0 0 8 金融海啸至今已经8 年了,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拖延了解决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把问题积累越来越大,全球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刘利刚在《警惕中国陷入通缩陷阱》中写道:
“19 9 8 ~ 2 0 0 2 年经历长达五年的通缩,可能很多人仍记忆犹新。19 9 2 年中国通胀开始迅速上升,中国央行随即迅速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到19 9 5 年中国的基准利率上升至1 2 %。C P I 通胀逐渐下降后,在19 9 7 年7 月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P P I 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随后19 9 8 年6 月C P I 通缩开始出现,直到2 0 0 2 年底C P I才开始快速上升。从这五年期间,由于货币政策的快速收紧,加上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超过市场预期,G DP 增速放缓至平均7.9 %,远低于10 % 左右的潜在增长率。”
首先,虽然19 9 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出现通缩,但这个通缩显然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泰铢遭受到国际资本攻击,正如我们上边分析的通缩陷阱应该是经济危机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
其次,G DP 增长率放缓到平均7.9 %,这不能说是陷阱,不能说是硬着陆,只能说是回归市场均衡。市场预期和经济平衡点是两码事,市场预期可以是错误的,而经济平衡点就是恢复到经济正常运行的实际状态。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7.9 % 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以什么理论标准都够不上经济危机,最多也就是软着陆。那是顶着亚洲金融风暴大国际环境下的经济增长。2 0 15 中国经济放缓,连回归市场平衡点都不是,而是中国经济调整,有意去除高污染、高能耗破坏环境的产能,中国的经济目标由过去的G D P 指标改为兼顾总体社会经济效益。增加污染的G DP 造成健康问题,增加医疗费用,消除这些有害G D P 不是经济下行的市场运行,而是政府完善结构的结果。
面对中国低通胀现实,索罗斯公开叫嚷中国经济2 0 16 年要硬着陆,公开说要做空人民币,这是制造恐慌冲击中国经济,要把全球经济泡沫风险拿到中国引爆,以解救欧美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困境,与亚太再平衡一文一武相配合。
三、债务-通缩陷阱是国际美元政治的经济理论
为什么全球主流经济学中忽然流行一个边缘化不靠谱的“债务-通缩陷阱”理论呢?这要从全球货币体系谈起。众所周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全球硬通货地位,无论国际贸易还是国际资本市场,都以美元结算,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遗产延续至今,是全球经济的一种路径依赖。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进入货币日益泛滥的国际金融秩序。从那时候起,西方阵营经济的通货膨胀就是经济常态,这是货币失去贵金属储备保障信用的结果。所谓通胀,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就是货币发行超过经济体交易需求。
货币是对市场资源索取的证书。19 71 年以后几年,美国发行美元的额度有限,并不影响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元强势是冷战期间的常态。美国二战后重建欧洲和日本,美国是外债净债权国。做为美元记账的债权国,美元相对于其它货币升值,膨胀了美国债权财富。这就是强势美元国际政治的逻辑。8 3 年美国总统里根开启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史称“星球大战”,与苏联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军备竞赛耗费了两霸大量资金,苏联19 9 1 年解体与军备竞赛不无关系,是路人皆知的大炮和黄油的话题。
而美国由于有铸币权,可以凭借全球资源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副作用之一就是19 8 5 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了。做为净债务国,美元政治的逻辑就不是强势美元而是弱势美元,弱势美元可以稀释债务,是美国从全球经济体系投资财富的吸星大法。
也就是这个时候,伯南克发展了费雪的通缩理论,并于19 9 5 年发表了论文《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就这样在美国复苏了。债务-通缩理论就是在美国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之际从美国经济学界中繁殖出来的。8 5 年以后,一系列国际事件使得美元依然保持强势货币:苏联解体、私有化、大量财富外流,美国是苏、东剧变财富流动的赢家;以后老布什的海湾战争和克林顿的科索沃战争,都为美国带来滚滚战争财富。美元一如既往地非凡光鲜。2 0 0 3 年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单边行动,欧盟和日本不为美国战争买单,美国债务迅速逐年猛增,强势美元忽然成为美国的巨大负担。
以他复苏费雪“债务-通缩”理论的光环,伯南克2 0 0 6 年走马上任美联储主席,他高举防止通缩的危机理论,让美国染上了恶性债务毒瘾,美国国会也开始了经久不衰的压制人民币升值的指责。
债务高,印钞可以稀释债务,而印钞又增加了美国债务,一发不可收拾。2 0 0 8 年金融海啸以后,伯南克更是量化宽松,大量印钞。以“债务-通缩”陷阱理论冠冕堂皇地屡屡量化宽松印钞,名曰防止通缩。0 15 年全球外汇储备6 4 % 是美元储备,2 0 % 是欧元储备,其它货币做为外汇储备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欧盟和美国都是净债务国,都是各自以欧元、美元结算的债务,防通缩因此成为欧美转嫁危机、稀释债务的危机止痛药,“债务-通缩”陷阱理论由此就成为了全球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这就是为什么自2 0 0 8 年以来欧美量化宽松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行径,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没有一点指责的声音。这也是全球经济自2 0 0 8 年以来复苏无力的全球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根源。而2 0 16年2 月2 6 日G2 0 财长行长会议,根本不把这个全球经济病源提到议事日程中。
毋庸置疑,批判债务-通缩理论,不能排除防止通缩的宏观政策。欧美放水,中国也需要自己放水,宁愿让自己的水淹没中国财富,不能让欧美大水淹没中国财富。这可能也是金融创新不到位时不得已的措施,但必须认识到这不是避免经济下行的治本药方。
各国经济本来是有通缩也有通胀,是市场经济波动现象。自从19 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通胀就成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常态,就没有什么通缩。自从19 8 5 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以后,债务-通缩陷阱理论就在美国经济学界起死回生,为美国滥用铸币权理论化、合理化。债务-通缩陷阱理论是美元霸权理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对这个理论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篇:《债务美国》观后感
《债务美国》观后感
《债务美国》这部纪录片探讨了高速增长的国家债务将会给美国和它的公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永远扩张的123机构和军队,永无休止的国际竞赛以及过分增加的福利计划,使得美国目前支付着大量的资金以保证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转。当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退休并开始获取高额的社会保障金时,美国经济将会陷入到一个大灾难中。学习了财政学,我对此片的主要探讨对象—公债,有了更多的想法。现代公债产生的主要动因正是弥补财政赤字,而自小布什任职期间的减税政策和支出过多的医保政策促进了更多的财政支出,发动伊拉克战争更是让美国财政赤字雪上加霜!而现在具有“前瞻性”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危机四处奔走,活动,去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注意了解到美国巨额的公债负担将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我想这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警示。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似乎看来一片美景,但古人常常说“防患于未然”,且作为目前美国最大的债主,如果美国经济情况恶劣,我们多少也会受到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或者处理“公债”这个大家伙呢?
首先,我国的公债持有者结构中个人持有者所占比重过高,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过低,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公债持有比重是势在必行。发展各种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人;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公债发行量;逐步实现公债市场对外国投资人的开放,开发国外投资者的公债认购潜力。以上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公债投资者,从而有利于公债市场的稳定,又可以减少发行环节,降低发行成本。且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公债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
然后,如何衡量公债负担也应是我们当前的经济课题。如何转移债务负担的同时利用公债为后人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留给后人的仅仅只有净债务!另外寻求公债的发行最佳规模也是十分重要的。公债规模既受认购人负担能力的制约,同时又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且公债的使用效益也是影响公债规模的决定因素。在我国政府目前偿债能力还不是很强,偿债率和公债依存度上升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和公债使用效益,控制公债规模的过快增长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必须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其次,我国发行公债的历史较短,且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公债利率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公债的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那么政府应该适当地调整公债利率及尽可能地合理化公债结构。例如在利率结构上,应对不同期限,不同用途的公债规定差别较大的结构性利率。长期公债利率高于中期公债利率,中期公债利率高于短期公债利率,建设性公债的利率高于国库券和其他债券的利率。
再次,公债的发行方式和还本付息也应纳入我们的关注点。在公债付息中,政府要适当地选择付息方式,安排好应付额和实付额之间的关系,以此能与财政状况和经济形势的需要相适应。另外,我们也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债流通市场,建立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健全统一的托管系统,依次,逐步引入“开放式回购”,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最后,隐性债务是威胁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尚不健全的公债风险管理制度,公债资金低下的使用效率也同样会造成债务风险。我国应坚持国债规模适度原则,逐步优化国债结构,强化国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地方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健全地方债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地方公债的相关法规。
关注公债,重视公债,科学引导和控制公债,重视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更为全局性的应对全球化经济,才能为我国的明天创造更为健全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环境!
第三篇:美国高中面试问题陷阱早知道
美国高中面试问题陷阱早知道
2014年08月04日14:13新浪教育我有话说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收藏本文
1.你最有兴趣的学科? 为什么?
模板答案:数学,因为数学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在每个国家都通用。美国人总体而言数理学科不如中国人。所以,学校在招收国际生的时候特别偏爱理科达人。
2.你最不感兴趣的科目?为什么?
模板答案:历史,因为都是枯燥的背诵,没有创造忌讳答案:语文/英语(会被认为是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不强);化学/物理/生物(会被认为缺乏学术好奇心);体育(会被认为是不健康)
3.你最有兴趣的运动? 参与这项运动多久?练习频率?得过的荣誉?
模板答案:羽毛球,我从小学开始打球,每周打6小时,曾经得过少年组的奖。美国人喜欢的运动:游泳;羽毛球/橄榄球/曲棍球美国人不鸟的运动:跳远,跳高,跑步
4.你的艺术特长?参与这项活动多久?练习频率?得过的荣誉?
模板答案:钢琴,我从8岁开始练琴,每周练5小时,不要说得到了几级证书,说得到过国家级别/国际级别奖项。
5.你曾经历过的最大困难/挑战是什么?请描述这段经历。
模板答案:千万不要说高考[微博]或者中考[微博]。不要说自己天生害羞,被迫上台表演;不要说自己天生运动神经不好,被迫学习舞蹈等等。最好挑能够体现自己领导才能的。
6.你至今为止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旅游是?
模板答案:我最难忘的是去某某国家,见到了不一样的风俗人情。他们的信仰、意识形态、社会礼仪和我们国家的完全不同。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学会了很多。
7.你至今为止最骄傲的成就是?
模板答案:千万不要说考试得了名次。最好是率领队伍获得团队奖项之类的事情。
8.你自我认识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
模板答案:优点是目的性强,确定了目标一定会全力以赴。缺点是有时对缺乏效率和责任心的队友不够宽容。不能说的优点:谦虚(美国人觉得谦虚要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要么就是假装看不起自己,虚伪);勤俭节约能吃苦(美国人觉得这是自我虐待)。
第四篇:美国史论文
美国印象
我不知道其他人选择研读“美国史”的原因是什么,而我是想来真正读懂美国的。我想要近距离了解在这个如今的“超级大国”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足迹,而如今的它又是怎样一个生动的国度。
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往往能够说明一个事物的最大特点。我可以猜想到许多人在听到“美国”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蹦出来的词会是“超级大国”、“好莱坞大片”、“高端”,甚至是“苹果”。这可能就是美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必然有其原因所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几乎在世界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它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的原因。然而“第一印象”绝非完整的印象。但渐渐地,美国印象开始脸谱化、统一化,这并非指所有人都执统一意见,而是指它的形象仿佛成了一个永远强大永远不变的大国。在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上,许多人渐渐失去了其中该有的趣味和态度,将这个国家的形象硬生生刻在了脑袋里,或许呆上几年,又或许永远不变了。对我而言,一个国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群体。它的土地,它的民族,它的实力,乃至它的灵魂,都是可以令人滔滔不绝的话题。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是绝非用几个单词就可以概括所有的。这也成为了我强烈地想要了解美国的初衷——希望更加清晰和系统地去了解和获取这个国家的真实印象。
首先,“美国”本身是一个繁复的词条。字典会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发达国家。它的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强大的美国不仅幅员辽阔,更具有高居全球第一的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综合实力,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这可能会是你从资料上看到的第一眼信息。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看美国时,最先看到的,却是它在历史与政治中的样子。少了些许对头号强国的仰望视角,多了些许岁月沉淀之后的传奇色彩与品读气质。
既然是“美国史”,那我就得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或许美国与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比起来,算是一个历史上的新生儿,因为它到1776年才正式宣告成立。然而,美国的历史虽短,但它在开启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这也成为了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的发扬开端,并在这个国家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整个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不对国会负责,任期四年。立法权属于国会。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而司法权则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总统授职且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并被其他国家所参考和效仿。从三权分立到联邦共和制,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体系已经在美国形成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改进。
从立宪和政体上我们看到了美国民主精神的卓越所在,然而纵观它的历届总统,其实这也是一段有话可说的精彩历史,也更像是在看一部名人成长史。2009年1月20日,在世人的瞩目下,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一创举被视为美国又一次民主自由精神的顶峰实现,奥巴马本人也因此被寄予了整个民族的期望与重任。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届总统也创下了历史的足迹。三位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便是最典型的实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原因有许多。这位一生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不仅主导实现了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更立定了许多政治传统和政策并深刻影响至今,其中包括著名的“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他为这个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被美国人奉为“国父”。亚伯拉罕·林肯则是另一位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再加上他在任期内领导人民夺取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并一直把废除奴隶制当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还有一位伟大的总统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带领美国
人民走出大萧条阴影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著名记者在他的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带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和不拘泥于教条的务实态度,罗斯福总统坚持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因此,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与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从他们身上,我看出许多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气魄与能力。造就独一无二的往往是那些别人无法企及的闪光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来自于超出常人的努力与独到的眼光。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足不出户的书呆子美国印象吧,一个人只有花点时间在美国的城市大街上走一走,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国啊。的确,要了解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真正走进它,感受它,才能了解它,才能切身体会。当我们把目光从政治、国家、利益转移到它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我们会发现,美国其实也是一片温和安详、适宜居住的土地。这一点从美国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国内城市上榜最多的国家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着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也有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有数据显示,全美国有大约77%的人口居住于城市地区,其中又有半数以上集中于37座主要的大城市。这些城市也形塑了美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许多重要的全球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那些我们从报纸、网络上看到的大都市的名字都名列其中。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艺术也为世人瞩目。从影视、音乐到体育、节日,从主宰世界的电影工业基地好莱坞到全球最热节日圣诞节,可以说美国的影响已经渗入世界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当我们走进影院,有多少影片来自美国的好莱坞?当我们被一次次的颁奖季头条新闻轰炸时,有多少诸如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的名号贴着美国制造的标签?没错,电影的发展主要源自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由此也奠定了美国在全球的音乐影视娱乐领域中不可置换的地位。同时,在戏剧方面它也有杰出成就和代表。美国戏剧以纽约
百老汇大街的歌剧、音乐剧最为著名。许多好莱坞的明星大腕都是从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好莱坞与百老汇一起,成为了美国式娱乐文化的代名词。
不仅用胶卷,美国人用一个苹果也同样改变了世界。有人形象地说,世界上迄今为止出现了三个改变历史的苹果,第一个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第二个砸中了牛顿的头,第三个则握在乔布斯的手上。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现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曾经陷入低潮甚至被微软等IT巨头预言即将破产的苹果电脑公司凭借打破陈规超越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产品和全新概念一举打败了其他市场竞争对手,目前已拥有全球市场份额的3%,市值在2010年超越了微软,总额达3196亿美元。目前,苹果公司的数字产品以其创新实用的品质和时尚简洁的外观俘获了大批忠实消费者的心,成功横扫全球市场,并成为了工业生产的又一经典之作。苹果公司就这样又成就了一个美国神话,成为了美国梦的又一个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美国在科技、军事、教育等众多方面依旧在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正不断投身于发展未来的事业。
然而我并不只是一味地赞扬美国,只是说出我心中的事实。一个精彩的观点就在于它的独立思维与立场。不可否认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达到超越优秀的成绩。但是人无完人,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没有弱势和问题存在呢?在美国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拥有了世界上一流的资源。试着想象,在军事在科技研究所里,人们使用昂贵一流的设备;在世界知名大学里,学生们享受着一流的师资力量,接触着最先进的知识动态„„然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依然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默默浪费青春时光,把美好的才华浪费在错误的地方,得不到人力物力的支持,接触不到良好的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不公平造就了越来越成功的美国和越来越悲惨的人才。更无奈的是,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当中,许多美国青少年给自己找了放纵和挥霍的理由。在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中,辍学率正在逐步上升,而好莱坞里则充斥着浮躁的高中毕业生,等待着一生一次的成名机会。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正在努力获取知识的洗礼,更多的人选择了高等教育而非“出名要趁早”的道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美国在未来要如何保证自己的人才优势?我们都知道这仅靠国外留学生的涌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考虑与观点,难免还有许多疏漏与不成熟之处。
美国留给我的依旧是许多,有激励,有感慨。一个如此年轻的国家能够攀登上世界第一绝非偶然。有人说这是美国梦在起作用。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美国梦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信念,也是支撑着许多有为青年不断奋斗的动力。我们可以吸取的或许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它的精神。这是一种无论在怎样艰难渺茫的情况下,都不可丢弃一颗怀有希望和充满干劲的心,都不可放弃相信自己的努力而去追求捷径。对于大学生而言,20岁上下的年龄正是内心澎湃而两手空空的年纪,需要方向,需要动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品得起孤独,方能在大学四年中充实自己,在未来拼出一片天。
这就是属于我的美国印象,我的美国观。
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词条美国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
词条美国梦http://baike.baidu.com/view/77925.htm
商学院 国贸1002班 吴梦迪
第五篇:美国文化论文
课程名:美国文化
论文名:论美国个人主义
论美国个人主义
摘要:美国人的信条是:尽可能不欠别人,也不让别人欠他们;在交友上,他们喜欢掌握主动权。从美国人的信条里可以透露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理解美国个人主义的根源、含义、体现等等,对于了解美国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个人主义
根源
美国文化
美国人的信条是:尽可能不欠别人,也不让别人欠他们;在交友上,他们喜欢掌握主动权。他们讲究的是一个人做自己的事,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预,并且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干预别人,可以说是喜欢独来独往,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美国人所奉行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赫对个人主义是这样评价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美国人最爱谈的“人权”(human rights)也是基于个人主义思想: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权利、实现个人利益,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自于公民的同意。[1]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的个人主义定义是:“个人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也是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的一种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2]
二、个人主义的根源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亚力克西· 德·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 —1859)创造的术语,指竭力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的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包括利己主义的成分。
三、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做自助者天助,英语原文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美国文化中,与 “自我”(self , ego)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因而,美语中自然就出现了许多表达自我意识(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的词语。如: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egocent ric(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的),egotrip(追名逐利;自我表现)等。美语中有大量的词项(lexical term)表达与自我价值、自身利益、个人自由、自我支配和自我约束相关的观念,这正是个人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3]。
除了在英语语言本身的体现外,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美国人这种个人主义。作者虽然没有到过美国生活,但是看过不少的美剧,从中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美剧《老友记》(Friends)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热播的著名情景喜剧。在这部收视率极高的剧中,这种自我依靠,自我努力,自我实现的例子屡见不鲜。莫妮卡(Monika)算是六个人中凝聚所有人的一个核心人物。她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罗斯(Rose)的阴影下,因为哥哥各方面都很优秀,导致父母对她一直不怎么疼爱,并且自己小时候非常的胖,更加导致了她的自卑。但是,长大后的莫妮卡不仅仅是靠自身努力成功减肥,并且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厨师,并且一步一步的赢得了父母的尊重与喜爱。富家女瑞秋(Rachel)在逃离了婚礼之后,加入了莫妮卡五人当中。刚开始,她只是一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漂亮女孩,甚至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就连基本的生活来源都没有。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在离开家之后,毅然剪断了父亲给她的信用卡,从一个酒吧的服务生开始做起,慢慢在时尚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另外,乔伊(Joey)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开始的收入来自于在片场跑跑龙套,不过经过一番坚持与努力之后,却成为了肥皂剧明星。罗斯、钱德(Chandler)、菲比(Phoebe)无一不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是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另外,还有绝望的主妇(desperated housewives)。其中的角色,无论是失去丈夫的,失去妻子的,甚至是一个只能靠自己的未成年的少年,都能靠着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到底的毅力,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个人主义的保障
美国人能够这样奉行个人主义,能够做到求己不求人,很大程度上和美国的保障制度关系很大。
美国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其法制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更加的完善。法律保障了人们的权利,保障了人们的自由,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可以自由实行自己的正当权利。
美国有完善的医疗保障。美国对于公民的福利保障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只要有了完善的保险,在生病的时候,只需要花极少的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得到最前沿的治疗方法。
美国有完善的教育保障。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是相当系统的,因此美国也是一个文盲率极低的国家。公民在享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申请相应的大学继续深造。其他方面,美国在对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个人创业方面都有让人放心的保障,完全可以让人在不用接受别人太多的帮助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梦想,这也就是美国梦的由来。
五、个人的理解
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公民来自于世界各地,可以说是世界上有着最复杂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能够和平相处,共同生活、发展与提高,与其个人主义的普及是分不开的。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对于美国所奉行的个人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吸收其中个人努力的方面,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云.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2] 骆越虹.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3期
[3] 李建红.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表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编辑部邮箱 2004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