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审美表现研究论文
1引言
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以演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的电视剧类型,对家庭成员之间人伦关系的状态进行审美化和真实化呈现是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表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大众和普通家庭的塑造上,通过展现口常家庭生活中的繁琐的家庭人伦关系,展现了人们的悲欢离合,并给予解决家庭问题的良方。
2家庭伦理剧人物关系特色
家庭赋予了家庭成员多重的身份。但家庭成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权利,在传统家庭伦理观念被颠覆的状况下,形成了新的家庭伦理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多层面地变动,从而衍生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问题。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围绕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展开创作,除了夫妻人伦、长幼人伦、手足人伦外,还包含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伦亲情。第一节夫妻人伦 夫妻关系延绵至今是家庭伦理关系中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人伦关系。只有夫妻之间保持和睦相处,才能达到家庭的和谐与安定。由于夫妻人伦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伦关系,夫妻人伦关系建立的基础是为了繁衍后代,因此要想保持夫妻关系和睦只有互敬互爱。互敬互爱是处理夫妻关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
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让中国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家族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家庭关系简单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核心家庭,家庭人伦关系的重心也从父子人伦转向了夫妻人伦。
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演绎真情的电视剧类型,因此表现两性之间的爱情是这类电视剧中的核心内容,以爱情为核心的婚姻关系以及爱情衍生出的婚姻问题就成为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重要反映对象。由于各种诱惑、生活压力以及道德观念的缺失人们对性观念、婚姻观、家庭财产、夫妻责任等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人们的情感世界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维护社会人伦秩序和国家安定的基础,伴着家人和朋友“幸福美满”、“甜甜蜜蜜”、“白头偕老”的祝福,夫妻双方满怀着希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新的家庭中的主体。白头偕老的夫妻人伦之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夙愿,只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才能维系夫妻关系的长久,自古至今夫妻恩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认为是美满家庭的标准。
婚姻把夫妻双方联结起来,使他们结成人伦关系中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夫妻互相恩爱、长相厮守。汉代的梁鸿和妻子孟光心心相印、举案齐眉;春秋时的晋人冀缺夫妇是互相恩爱、相敬如宾的典范。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并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和自由,才能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从而达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伦之和。
3结语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中,家庭内部产生了金钱至上和信任缺失的消极现象。人们冷漠的情感和伦理道德的急速下降,强烈地冲击着现代家庭的稳定性,在社会和大众的呼唤中,塑造一批成功的白头偕老式夫妻人伦电视剧,不仅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使命,更是夫妻关系的暖胃汤。
一对恋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相互磨合,才能了解对方的个性,在此过程中要包容对方的一切,仅仅依靠爱情为依托想长相厮守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自身权利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白头偕老的夫妻典范,不仅要通过情感的交流来面对生活中的坎坷,还要妥善解决夫妻间的情感危机。由张国立和蒋雯丽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一一《金婚》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收视效果,不仅是因为用了编年体的叙事模式,更是由于我们被她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人伦情感所感动。文丽与咚志的婚姻生活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五十年同步,每一集展示新中国一年的新气象。出身、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的文丽与咚志,在家庭生活中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种种矛盾应运而生。
第二篇:审美心理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差异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山水画与风景画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风景画、山水画、审美比较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在两个不同民族、两种不同文化意识、两种不同审美理念的造就下而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视觉感受的画种,但其表现对象则都是自然景观。两者无论是在绘画的审美观念上,还是人们的审美习惯上,都不尽相同。西方风景画着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通过特定技法摹仿自然、还原自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真实感。中国山水画则追求自然景观在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山水之美流于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而西方的风景画则可称为自然的人化。本文将从中西方写意与写实这一绘画特点来论述、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绘画的自然再现——写实美
众所周知, 西方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 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形成了两门不同观念的绘画体系,彼此之间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特定的审美群体。西方的绘画艺术, 主要是受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思想的影响, 追求艺术上的理性精神, 重视视觉上的真实感。也因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①因此艺术家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则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②,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①
②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艺术上的再现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征, 这可以从古希腊所留下的建筑遗址中得以证明。在人体雕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准确的人体比例和自然的人物动态, 与生活中的人十分相近。这与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们所倡导的审美思想、审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指出“艺术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摹仿”。③所以西方的画家无论是对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都十分重视刻画审美客体在自然中的具体形象的真实感, 并运用写实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家的内心对自然客体的审美感受。风景画也不例外地继承欧洲绘画的写实传统, 以自然、朴素、写实的手法来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象。
西方的风景画家在绘画创作上不把过多的主观情绪表现于作品中, 求真、求实, 直接对景写生, 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也都是自己早以熟悉的、平凡的、生活化小景,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心态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自然景观。乡村的房舍、街景码头、林荫小道都是西方风景画家常常表现的对象, 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并不刻意表现与自己生活无关的名山大川, 只注重对象中所蕴藏着的和谐美、形式美。中国的古典山水画家则不然, 他们不把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生活化小景作为自己山水创作的对象, 因为他们立志高远, 负有精神使命, 必须对自然界的景观进行改造、重组, 将自己的特定山水情怀寄托在作品中。所以,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美是一种离生活较远的、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美。西方风景画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朴素的美、生活化的美。比如英国画家康期太布尔的《运草车》, 从景象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辆运草车正涉水而行, 红砖农舍的背后是高大的树木,色彩层次丰富, 原野辽阔而深远, 还有天上飘动的云彩, 但整个画面透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给人一种真实生活的美, 给人们的审美启示是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二 中国绘画的美学追求——写意美
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④
如果说西方风景画是以写实为特征的话, 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则是以写意的③
④ 宗白华译:《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形式进入人们的审美视觉的。所谓的写意就是“求神似、不求形似”,艺术所表现的客观对象不能太似,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是相对写实而存在一种视觉状态。追求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畅快感, 以达到精神上的“畅神”,中国绘画的写意性, 比之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有关。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处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宗旨, 大自然的景观是怎样并不重要,心中的自然是怎样才是重要的。中国的山水画家不象西方画家那样对景作画,而是把对景写生的画稿作为再造心灵山水的素材。中国画家认为,在绘画上仅仅停留在“处师造化”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对自然的景观有独特理解,“中得心源”在心中进行加工改造, 使自然的景观得以升华成为艺术美。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写意与写实性, 在审美的追求上, 也有本质的区别。西方风景画所追求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实的美感, 是大众共享的艺术。而中国山水画家所强调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比如一些文人山水画家的表现仙隐遁世的逍遥之乐的创作。中国的山水画家与西方的风景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 用审美思维方式来表达客观对象, 所要赋于的思想内涵也是不同的。西方画家主要还是表现自然在视觉中的真实感, 并不需在画中过多地表现自我, 或暗喻自己品德的高尚, 而中国的山水画家认为山水除了它的貌相外, 还有它的精神品德, 借崇高型的山水来表现画家的胸怀宽广, 借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仁与德, 借山水画以明志。
三 小结
以上是对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在审美理念上的分析比较,当然,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不止于此。可更应当承认,随着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中西绘画在本质上,只会越来越接近一致,不会越来越分离。要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 扬自身优势,传承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向外推介。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热情地接纳与汲取外来优秀绘画艺术的营养,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沿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结合时代的特点,现实的实践去认真地总结、探索与创新, 真正实现
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舒也:《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吕志强:《当茶遇到咖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肖驰: 《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三篇:瑜伽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该文以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阐述了瑜伽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及瑜伽教学通过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等途径进行美育教育,在瑜伽教学中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等方法实施审美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瑜伽;教学;审美教育
瑜伽一词来自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合一、连接和束缚,即集中人的注意力并加以引导。几千年来,瑜伽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印度瑜伽修炼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修炼法,是印度圣哲先贤在深沉的静和定思考状态下,从直觉感悟生命的认知。瑜伽可以平衡、强化、协调修炼者的身体和灵魂,教授修行者如何将自我的灵魂与神性相结合而获得解脱。瑜伽指明了完美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控制,以及修炼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三者的完美统一的方法。目前,瑜伽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1瑜伽的美学特征
1.1形式美
形式美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将身体运动的美表现出来,其审美意义相对独立,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的事物存在于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人们在创造美和欣赏美时,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形式美是修炼者在瑜伽活动中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外观感受。形式美主要包括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的材料(如形体、色彩、声音)和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自然物质因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规律(如对称、均衡、整齐、节奏、比例和谐)两大部分。
1.2内涵美
瑜伽的内涵美表现在变化和精神2个方面。瑜伽美在修炼者的动作中变化,身体持续换位,动作幅度不断增加,在三度空间中将动态变化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轻柔的音乐变化为瑜伽动作的起伏创造客观条件,音乐与动作在结构上形成内在联系,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瑜伽动作也随之变化,亦产生韵律美。在整套瑜伽动作中,加入相对有难度的动作,会让学生在练习中融合产生力与身体美、智慧、个性品质美和气质等多种心理品质。练习瑜伽持之以恒,可使修炼者思想开朗、坚毅豁达、精神充沛、身心平衡、充满活力,学会养心、知足、安宁、冷静与无私,能平静地面对悲伤、焦虑等问题,能以淡定之心对待生活,使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瑜伽美在精神指在练习中,学生起初身体习惯原有的动作节奏和生活规律,无法承受动作姿势的能量,身体不断颤抖,进而坚持不懈,用心掌握要诀,进入新的练习体位法状态时,身体就自然、平稳,会变得更加舒适。瑜伽的精神美使学生姿势美、意志自信,同时又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想象。
2瑜伽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途径
通过瑜伽课开展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瑜伽运动是形式美、内涵美和艺术美等多种美的集合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学生从教学的动作和环节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美的素质。作为一项时尚健身项目,瑜伽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为在瑜伽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瑜伽课上开展审美教育,即将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两者的教育作用。因此,瑜伽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体动作,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2.1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瑜伽因其运动形式独特,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着美,同时学生也在练习中感受到美的形式和内涵。在瑜伽运动中,悦耳的音乐、优美的体式、优美的服装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美的氛围。学生既达到了塑身健体,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瑜伽审美实践中,学生通过瑜伽动作来展现自身美的同时,也在鉴赏其他同学的美。瑜伽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审美教育,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2陶冶净化心灵
瑜伽教学中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借助瑜伽的各种动作,对学生实施美育,愉悦和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精神升华。学生在瑜伽练习中,内心平静,通过有序的呼吸和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进入凝神、忘我的境界,在良好的环境下,伴着音乐进行练习,忘却一切烦恼,陶醉在美的氛围中。通过瑜伽练习,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灵平静并得到净化。
2.3塑造完美人格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是美育的重要职能。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阶段是学生个体审美观念建立的时期,在瑜伽运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练习中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随着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并认识到美的真谛,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身的情感和心灵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合作,共同完成动作,可体验到协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和发扬团队精神,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也得到发扬。
3瑜伽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3.1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对美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和渴望,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体育课一项重要任务。瑜伽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引导,向学生教授美学知识,并结合瑜伽运动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美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教授动作过程中进行美的渗透,使学生获得美感,并培养标准的体形和姿态。瑜伽动作中包含着一定的舞蹈元素,造型上展现了舞蹈中婀娜多姿、轻盈灵动、刚柔之美。将瑜伽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舞蹈瑜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瑜伽课融入舞蹈,既培养学生的气质和形态,又进一步提高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
3.2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瑜伽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必须建立较好体现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瑜伽运动具有动静结合、内外联系的运动特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审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专项技术图片或瑜伽视频,从运动学、美学等角度讲解动作原理,分析动作所具有的美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多角度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并穿插点评和说明。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剂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3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在瑜伽教学中,教师作为美的引导者,自身要先能感受美、塑造美,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美、学习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修养,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所以,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在瑜伽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成为美的传播者。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风范和言谈举止,示范动作准确优雅,向学生进行美的传递。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认可和鼓励学生,用情感感召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其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
3.4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
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和顺利实施审美教育,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学校尽可能为瑜伽课提供专门场馆,专门用于瑜伽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激发其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瑜伽教学中,布局合理、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自然美的良性刺激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教师教授的瑜伽教学内容。因此,为了保证瑜伽教学以及审美教育的效果,务必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安排和建设,必须努力创建一个让师生满意的瑜伽教学场馆。
参考文献:
[1]周松峰,房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11(7):46-47
[2]缪慧梅.浅析瑜伽教育与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4-165
[3]续姜.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3):209-210
[4]黄武平.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应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3):316-319
第四篇:如何把握一堂美术课中审美和表现的关系
《如何把握一堂美术课中审美和表现的关系?》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应该说两者是一致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同时又要培养中学生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正确审美下的表现能力。欣赏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欣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来搞好两者的关系呢?
一.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中学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教师要教导中学生用历史分析法欣赏美术作品,美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来欣赏;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赏析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类作品的出现,揭开了反封建禁欲主义的序幕,唤起人们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来取代所谓来世天堂的向往,也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中的一场伟大革命,美术作品中蕴含着更多的是思想美;引导学生用技巧分析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在进行美术赏析过程中,既要讲清美术作品创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绍不同流派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另外,要正确认识现代美术设计作品的现代美鼓励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美学知识,学会运用科技手段创作更多更美的作品。
二.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1.培养让学生用眼睛去感觉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这是审美的基础;在上课时,要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资料,加强对学生的欣赏学习,要使学生有直观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感觉器官,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
2.要渲染美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情感,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要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语言;照片;实物等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调动中学生的情感,真正达到审美目的。
3.要加强师生的共同交流,调动中学生整体的情感和体验。在上课时,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提问,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言,多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师生共同合作,在交流中审美,在审美中交流!让全体学生多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培养中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要经常带领中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的美……生活中;大自然等多充满了美!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利用上课、课余、星期天、假期等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充分认识大自然的美,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还要拿起画笔去表现美好的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我们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如何来把握表现呢?
1.要积极发挥老师的美术作品的示范作用,老师的示范作品可以帮助老师充分理解画画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要让学生有时间来临摹和表现,不要过分强调作品的像与不像,因为我们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画家!只要学生能动笔来练习,就应该表扬!要让学生有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提倡百家争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在美术课堂上,在时间安排上老师还应该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
验美术课创造的快乐,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主角还是学生!
在美术课堂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同时又要培养中学生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正确审美下的表现能力。欣赏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欣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反表现对唯审美论,整堂课以审美为目的,学生没有练习和表现的机会,把美术变成了美学课;同时,也要反对唯表现论,把美术变成了写生课和画画课!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科学,审美欣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学美术的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而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师应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掌握正确的审美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中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
第五篇:主旋律电影论文:主旋律电影 电影艺术 审美表现
主旋律电影论文: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探析
【中文摘要】时代进步、技术发展、经济转型、多元文化、市场竞争、观众审美趋向……,所有这一切造就了主旋律电影创作市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激发了创作者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灵感。如何理性应对当下境况,国庆60周年的献礼影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审美源泉,研究这些范本对于提高作品艺术质量,启发创作思维将不无益处。本文以此为起点,立足于当下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实际,以国庆60周年优秀献礼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片美学表现的分析解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下主旋律电影的美学特征表现实际,并尝试就其成因做系统分析和探究,期望能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论文共分绪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并对主旋律电影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和比较。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史,并分别简述了对应时期的主要审美特征表现,阐释了主旋律电影审美具有传承和流变的特性。第二章从主题价值取向、影像语言表达和结构类型变化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的审美表现。第三章则从四个层面探析了导致这些审美表现的因素。第四章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当下主旋律电影表现对我们...【英文摘要】The progress of ag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 transition, multiple cultures, market competition, aesthetic tendency..., all these bring up
unprecedented chan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Thematic Movie market and inspire the creators’ willingness to change and progress.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rationally, the movies greeting the 60th National Day provide us a fresh and rich aesthetic source.The study of these movies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tistic works and inspire creative t...【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电影艺术 审美表现 【英文关键词】Theme Movie Film ar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目录】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探析6-71011言16-1919-33Abstract7
绪言10-16
中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10-1
1四、研究综述11-1
4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基本构架
五、概念约定14-16
引第一章 传承与流变: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概说第一节 主旋律与电影19-20
第二节 主旋律电影创作观念的形成20-2121-27
第三节 主旋律电影内涵演变过程
二、主旋律电
一、主旋律电影产生的根源21-23影概念的内涵演变23-2626-27
三、当下主旋律电影创作境况第四节 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演变历程27-3
3二、建国前电影创作及审美表现
一、审美表现的概念27
27-28
三、建国后十七年电影创作及审美表现28-29
第二章 第一节
四、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电影创作及审美表现29-33创新与多元: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及探析33-49主题价值取向33-3933-36
一、主导民主和谐,宣扬爱岗奉献
第二节
二、崇尚积极进取,期盼和平自由36-39影像语言表达39-4439-40
一、视听效果震撼,意境氛围浓郁
三、影
二、镜头表达灵活,意义转向明显40-42调层次多变,影片主旨明确42-4444-49
第三节 结构类型变化
二、故
一、情节编排得当,强化戏剧张力44-45事链条新、奇,层层推动剧情45-47刻画入微47-49现影响因素49-60态影响49-
53三、结构紧凑自然,人物
第三章 分析与思考: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第一节 思想层面:审美表现受主流意识形第二节 市场层面:审美表现与多元文化、观众审
第三节 艺术和技术层面:电影艺术创作第四节 历史层面: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的第四章 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启示美趋向的关系53-55的自身规律55-57自我反思57-6060-6360第一节 贴近生活,融主流意识形态于大众文化之中第二节 文化自主创新与多元协调发展60-6
1第五章 结语
一、著作类
后记第三节 遵循市场规律、完善体制建设61-6363-6465-6771-72 附录64-6
5参考文献65-7
1二、论文类67-70
三、工具类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