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10-22 07:2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第一篇: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项目化改造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应从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原则和思路、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项目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教学改革;能力目标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面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对高职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通过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对于教育、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广西,更需要探索一种符合区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准则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完成项目的一般过程实施教学与考核,把现实职业岗位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线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项目化改造要从科目课程入手,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便于教师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全面展开,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工作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这对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课程改革的原则

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性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生源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突出能力目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就是能力,课程是为达到某一培养目标而设的,每门课程、每次课的教学都应有能力目标,课程项目化改造就是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能力设计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认知能力、锻炼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树立安全操作意识,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学过程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求,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通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与用之间建立“零距离”通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产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与工作者的统一,让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专业关键能力。

四、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目标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并不是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后增加几个综合训练项目,用以整合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而是要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出能够覆盖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方便实施和评价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项目必须源自工作领域,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项目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及可迁移性,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于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机械制造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改造

课程目标的确定确定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构成,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课程的项目,通过内容的增删、整合等项目设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贯穿。因此,教师应深入相应的职业领域,全面掌握其职业活动及工作流程,然后结合课程实际做好课程能力目标的分析论证,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依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相脱节、学非所用的问题。

从机械加工行业及企业的岗位分析可知,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应用技术》对应的就业岗位有普通机床操作工、设备维修工、辅助设计员、工艺员、质检员、生产管理员等,从而可得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的特点、加工方法、加工理论,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艺,具备机械加工生产意识与生产管理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素质目标是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当中,注意将工艺问题的工程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质量与经济性要求等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的进取精神及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应用工艺知识正确选择和使用机床、刀具,能够编制一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围绕以上三种教学目标,课程项目设计的理念是:以机械行业中典型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重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制造工作实践中掌握零件生产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项目的设计由于机械产品的制造大部分是通过机械加工在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本身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其课程内容分布在不同种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所以,通过加工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6个项目,可将相关内容与能力训练贯穿一线,将机械加工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和技能分别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生产减速器的任务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和能力训练,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项目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可以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在3~4周内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师课内示范、学生课外轮班操作,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对综合能力与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课程改造的效果该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加工零件为任务驱动,迎合了高职学生动手兴趣浓厚并擅长动手的特点,产品的加工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教学改革前所难以想象的。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项目化教学法要求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如果课程考核与平时的任务或操作缺乏联系,仍沿用以往的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使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同时,还要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评价平台,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而且要考核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于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思路,而是课程开发的能力。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造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掌握大量的工程案例,才能设计出支撑整门课程能力的项目,因此,教师队伍的改造和能力训练是关键。另外,实施项目教学还需要依据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并对现有的实践条件加以改造,真正实现教学场所与实践场所的一体化,才能有效地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曾良骥,谭赞良.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第二篇: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一)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对策,并对该高职课程项目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集群

所谓课程项目化,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是把企业项目与任务与专业密切联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目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把课程项目化理解为案例教学

虽然突破了传统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弱化了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过于分散,各案例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按项目规划案例群,同时,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开发的项目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性教学组织的支撑。如果学生缺少体验与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而目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组织的复杂性与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改革课程开发的项目要么脱离实际,要么难以组织而无法实现。3.教学计划缺乏弹性,考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计划过于教条,缺乏弹性,是制约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瓶颈,同时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很难使职业能力与其考分匹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4.“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整个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队伍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课程项目化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教育的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是谈不上,“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第三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学习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环节、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1]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院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高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甚至还有些同学在高中学习文科),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

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2]。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3],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抓好课程考核环节[4]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 丁晓玲 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

[2] 张亚芳 禹奇才.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刍议.广州大学学报,2002(3)

[3] 张立柱 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2005(1)

[4] 罗银燕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科技信息,2006(5)

第四篇: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叙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分析了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关键词:项目;教学;能力;践行;自主

笔者曾跟踪某高职院“项目教学法”实践的调查。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叙述“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总结“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分析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

(一)来源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陆续引进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2004年10月前往德国进修,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含义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儿童教育法,各国引进总是结合本国情况,使用在不同领域。德国自主创新在职业教育领域。笔者认为,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应有这个领域的特定的含义。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某高职院“项目教学法”课题组,在3个专业《图像处理》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科研,教学实践过程概括如下:

(一)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课题组对项目《图像处理》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该课程适合用“项目教学法”

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有两点:

第一,课程特点:实践强、使用广、联系多。《图像处理》课程操作实践性强,用于《图像处理》的Photoshop软件功能多,在工作、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效果图、平面广告、修饰照片、特效文字、界面效果、绘画、影像创意等。其他课程与《图像处理》课程联系也多,也要对图像进行处理。

第二,学生有兴趣。使用Photoshop软件能产生很多奇妙的效果,学生有兴趣。有关《图像处理》,市面上有很多资料,图书馆、网上也可查找,资料易获,学生有兴趣。学生常接触这些领域,易与现实联系,使用价值高。因此,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能用心投入其过程,能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

项目的教学计划主要有两点:

第一,项目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知识,培养制定计划的工作能力;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与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实施计划,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作能力,提高素质。

第二,项目教学任务:项目教学的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共24节课。主讲教师针对《图像处理》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9个具体项目教学任务。

(三)自主学习前的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前,进行项目教学时要做好如下4项准备:

第一,项目计划准备:教师要公布项目教学计划与项目任务,发放案例资料,提供学生选择,辅导与示范。

第二,实施计划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实施一个项目。分组后学生要制定有任务分解、具体阶段、成员分工的项目实施计划。

第三,知识技能准备:教师要精讲《图像处理》课程的结构知识、关键知识,《图像处理》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第四,公布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四)自主学习、践行、操作的过程

教师在做好项目教学计划与准备后,进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阶段,大致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收集与构思:课外用3至4周时间,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对项目构思,锻炼独立工作能力与创作能力。

第二,巡回与指导:课内用1周时间学生上机,继续收集、检索、查阅资料,构思项目。学生有差异,进展有快慢。教师要巡回,了解、检查、督促、指导学生操作项目进程,把握教学动态,掌握全局,帮助后进.解决困难,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交流与讨论:课外用1至2周时间,小组成员在组内讲解、讨论、交流项目,并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交流后每个学生的项目设计报告作业交教师批阅与评价。教师还要审定在全班讲授项目报告的学生名单。

第四,讲解与研讨:课内用3—4周研讨。学生上讲台演示作品、阐述构思、叙述过程(每人30至40分钟)。教师要主持、导向、鼓励。学生针对项目作品,提问质疑,拓展思路,发展创作能力。主讲学生,解答问题,交流研讨。全班学生用一定时间,再重复制作上台学生的项目作品。

第五,总结与提高:课外用1周时间,学生根据项目教学实施的切身经历,写1篇项目开发过程的总结和1份项目任务设计报告书,有实践体会,有理论高度。

(五)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

第一,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知识、能力、素质”的高职教学目标一致。(1)《图像处理》课程知识掌握程度、项目作品成果、书面报告;(2)收集《图像处理》资料的方法能力,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项目作品的创作能力;(3)自律遵守纪律状况与学习态度,参与小组集体活动情况与参与班级研讨的积极程度。

第二,评价标准:知识3个方面,能力5个方面,素质3个方面,共11个方面细化,分成“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进行量化,制成表格评价。

第三,评价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应提高过程的权重,应从师生、小组、班级多方面进行评价。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备课要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备课;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一)备课要进行针对性项目备课

教师除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备项目、定计划,明确教师的作用。

1.备项目就是确定项目:进行职业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项目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它可以是一项作品、一个产品、一项工程、一台节目、一桌菜肴、一门课程„„„。

2.定计划就是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包括项目的题目与目标、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设备

场景、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科学分组与完成时间。制定目标要与高职培养目标一致,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的。

3.明确教师作用:教师要发挥的是指导、互导协导、引导作用,不主导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但要调控、组织、管理动态教学。

(二)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要向学生公布项目教学计划与分组名单、项目任务与完成时间,发放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教师要精讲与项目有关的结构知识、关键知识与程序知识.以及有关操作的使用基本方法。还要公布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

(三)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学生自主、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6步回路的辩证认识过程:

1.学生制订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任务内容、分阶段完成内容与完成时间、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安排(认识)。

2.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践行、操作内容,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律(实践)。

3.学生个人总结,小组沟通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做人素质(再认识)。

4.吸纳小组成员项目构思的长处与成功处,再学习、践行、操作,修改各人项目任务完成的内容,培养品德修养(再实践)。

5.学生演示作品,报告项目完成的思路与行动、成果与价值,提高自信。班级与小组集体研讨,有利发散思维与集思广益,培养团队精神与创造能力,提高水平与项目质量。

6.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写一篇在整个项目教学行动中的收获与提高、体会与经验的思想品德总结,以及一篇业务项目报告(再认识)。

从计划到总结,构成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回,是一条辩证实践路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过程中去学会做事,提高学习能力;学会方法,提高方法能力;在协作、交往、研讨、评价过程中去体验如何做人,提高社会能力与素质。

四、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

实施“项目教学法”,既是一种教法改革,也将推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

(一)“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与方法。

项目教学从计划开始,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实践”到总结,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辩证实践方法。学生制定实施项目计划,实施操作运行,思考建构知识,实际训练技能,项目作品

构思创作,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示讲授答辩,师生研讨评价小结等自主过程,有利提高学习活动、社会活动、职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有利提高能力,有利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指生存与发展能力,即既有从事一种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与行为能力,以及与职业有关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又有从事跨职业的适应能力,信息接受处理能力,新技术理解使用与创新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与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进行项目设置,离不开专业知识,离不开技术技能,离不开有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内容。“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职业实际工作为导向(职业本位)的高职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三)“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改革

项目教学主要过程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过程也不是以教师计划好的实践步骤进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践行,学生自主操作为主要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是有区别的。“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的改革。

(四)“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教师不是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不起直接的主导作用,而是指导、引导、协导者:是项目内容的设计者,项目计划的制定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教师备课量增加,动态管理事物多。要求也高;学习质量评价出现多元综合复杂情况。思考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课程: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原则、内容与方法[J].职教论坛,2007.1;2;3.

[2]李法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

[3]何小琴.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总结[J].课程主讲教师2004.12.

[4]许高炎.综合实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北京.

[5]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6]王军伟.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验[M].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1.9.

[7]中国职业教育编辑部.光辉的事业.成功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转载自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网站,原载于《职教论

坛》2008年第5期(下),作者为钟山学院职教所研究员、南京财经学校教科研顾问许高炎)

第五篇:关于高职项目化课程的开放性设计研究

关于高职项目化课程的开放性设计研究

摘要:项目化课程设计的关键,一是项目要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改造,二是保持教学项目与企业前沿的紧密贴合,这两点都需要突出对于企业实践的开放性。现有项目化理论主要注重第一方面,而对项目课程完成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开放性缺乏重视。认为构建项目课程完整理论模式的关键在于及时将企业前沿知识和经验纳入已有项目教学体系,步骤一是搭建学校沟通企业前沿进展的有效平台,二是建立项目课程的动态发展系统,而这些都必须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展。

论文关键词:项目课程;开放性;课程设计;校企合作

项目化课程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课程的一种课程模式,由于其自身鲜明的职业特色而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现有的项目化课程研究理论主要关注于开发的特征、原则、流程等内容,即在开发前和开发中两个阶段如何根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开发一门项目课程。但是在开发之后如何保持课程项目的前沿性和有效性没有得到重视。本文所针对的问题是:如何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始终保证教学项目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如何实现项目课程系统化的开放性设计,从而取得项目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开放性角度去审视项目课程的开发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项目设计的可持续性建议,以期完善项目课程的开发理论。

一、开放性视角下项目化课程的理论审视

正如蒋庆斌、徐国庆所指出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课程一般包含以下开发过程:“社会需求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分析等基本流程”。其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和内容开发是决定项目化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可以认为:“课程结构开发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而课程内容开发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落脚点”。在高职教育中,项目化课程的优势是相比于传统学科课程而显露出来的。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看,学科课程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而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它往往以典型产品、设备、问题或服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抽象或凝练出工作项目的一般结构,然后将相关知识、经验附着其上形成基于项目的知识体系。从教学特点上看,传统的学科课程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听,但项目化课程要求老师起辅助作用,而学生是主角,在学生主动地完成每一各项目的过程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果从开放性视角来看,项目化课程的核心优点恰恰是对于开放性的充分展示,这里的开放性并不是指高职教育向面向社会服务对象开放,而是指项目课程开发中自始至终地与企业密切联系,吸收企业最新发展成果,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我们可以将以上项目课程的开发流程分为开发前、开发中阶段。开发前阶段主要指对于社会需求的分析,那么在开发前阶段,是如何体现开放性特点的呢?在课程开发前阶段,需要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特别是要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对于工作岗位、任务、过程进行分析。这是对于项目化课程开发必要性的分析,可以说正是面向企业需求的开放性才决定了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否。在课程开发中阶段,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内容开发。课程开发小组要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将相关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围绕工作流程模块编制课程标准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特别是要处理好模块间的衔接、教学载体的选择以及相关知识的构成结构。由此可见,开发中阶段的关键在于是否向企业一线工作实践开放,是否能够抽象和凝练出工作的一般结构,并选取相应的知识和经验附着在这个基本结构之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项目化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否始终向企业一线实践开放,是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我们做到了深度

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能保证项目课程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保证项目教学的真实性。这样的项目课程相比于学科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可以非常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实际对他的召唤,能够以充满激情的心态去完成一个个项目。在追求一个个实际产品或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赋予了学习以重要的意义,激发全部身心关注于学习过程中,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因此,项目化课程的实质在于开放性,决定项目课程本质的并不在于外表上的项目化结构,而在于其实际内容是否与企业实践相贴切,在于项目的真实性如何,在于开放性程度有多高。从开放性的角度来审视以往的项目化理论,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以往的项目化理论主要包括开发前和开发中的开放性,那么课程开发之后是否还要保持开放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层出不穷,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我们的项目化课程必须表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化课程并不像传统课程那样,开发好了就是一种固态化的静态结构,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动态结构。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如何去建构项目化课程开放性设计的完整模式?

二、项目课程的开放性设计的核心问题

如果说现有的项目理论侧重于开发前和开发中的开放性设计,那么本文的重点显然应该放在开发后的开放性设计。即我们如何才能及时将企业前沿实践知识纳入已有项目教学体系?这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来研究,一是学校如何获得企业最新进展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如何将最新成果融入整体课程架构中?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前沿进展的平台。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给我们以很大启示。所谓的“教学工厂”不是简单的照搬工厂环境和设备,而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它强调更多的是用学校的实训室设备,来完成企业实际项目,也就是将学校实训室当成一个“实际的工厂”来使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其运作流程:如某企业遇到技术困难了,而这种困难往往代表着行业技术最高难度,自己企业科研实力已经解决不了,它把困难(学校称为项目)交给南洋理工学院去解决,并支付一定费用;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就带领学生组成项目组在实验室去帮企业完成。在这个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学院的实验室就相当于工厂的一个车间,而教师和学生就相当于员工。通过对于企业问题的解决,教师实现了与行业最新进展相结合的锻炼,学生也获得了实战的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将项目资料纳入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于教学资源库的更新,从而实现项目化课程内容对于企业一线的开放。“教学工厂”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学院专业教师本身就是行业顶尖人才,他们往往具有对于行业技术最新发展的敏感,许多企业专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专业教师可以解决。虽然教师身处学校,不像企业师傅那样时时接触一线实践,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弥补了这一缺点,往往可以完成企业专家所不能解决的困难。二是学院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据我们了解,每年新加坡政府和各大企业都会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捐赠先进的设备用于教学。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的设施与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不但使日常教学实践的实战性大大增强,而且为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其实,“教学工厂”并不是搭建学校沟通企业一线进展的唯一平台,只要能够帮助我们的专业教师接触到行业最前沿发展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比如校企合办股份制企业、“校中厂”、“厂中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办研究机构等等,都是实现学校深度介入行业企业的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学校介入行业企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能够实现沟通企业最新进展的平台却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作出艰苦的努力。比如那种在学校设立蛋糕店的合作模式和“教学工厂”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不会随意将行业前沿随意交与学校,只有通过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的深度平台,我们的教师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跟踪到最新进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教师

才能在实战中实现自身技能的不断飞跃,甚至达到与企业专家相匹敌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项目化课程自身的最大程度的开放性。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建立项目课程的动态发展系统。真正实现开放性的项目化课程本身具有一种动态发展结构,表现出积极吸收行业最新发展知识的强大能力。我们下面以《旅行社策划》课程为例来进行说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旅行社行业中常用项目策划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主题旅游产品策划能力、市场推广能力、节事旅游活动的策划能力,以及渗透在策划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整门课程分为五个项目:旅行社策划认知、主题旅游产品策划、会展旅游服务策划、节事旅游活动策划、旅行社创意策划。其中,项目一,旅行社策划认知主要是基础理论学习;项目二,主题旅游产品策划通过红色旅游产品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三,会展旅游服务策划通过华东风情展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四,节事旅游活动策划通过大学生旅游节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五,则根据旅行社的实际需求来引导学生在实战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从难度上看,五个项目以循环递进式的形式表现出来。项目一、二、三是基础项目,项目四是综合性项目,项目五则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性项目,虽然每个项目都是结构相对完整的,但难度在逐渐增大。特别是项目五,它来自于旅行社一线实践,要求老师和学生组成项目组去完成。学生在前四个项目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企业策划的基本内容,在第五个项目的完成中也可以予以检验。老师在项目五的完成过程中可以实现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紧跟行业最新发展。在最后的成绩考核中,成立由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考核组对于项目成果进行检验,用企业的标准来考察教学的效果。如果说前四个项目注重在校内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结构的学习,项目五则充分表现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五后,相关材料会汇集到课程资源库中,为以后的教学服务。但是该门课程始终保持了一种动态发展系统,这种系统不再是一种闭合的封闭系统,而是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的一种与外界有效结合的动态系统,具有自我发展和持续更新的能力。

因此,项目化课程的生命力在于项目的真实性和前沿性,如果我们建立了课程的动态发展结构,就可以及时吸纳企业前沿最新进展,使课程项目与行业紧密贴合。《旅行社策划》课程的结构只是提出一种启发,只要能够改变传统课程中那种僵化的固定结构,而可以与前沿发展有效结合的结构都是有效的项目课程结构。通过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前沿进展的平台和建立项目课程的动态发展系统两个举措,我们就可以将及时将企业前沿实践知识和经验纳入已有项目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在项目课程开发后阶段中,保证课程有效的开放性。

三、实现项目课程开放性设计的保障因素

要真正实现项目化课程的开放性设计,我们不能忽略以下四个保障因素:师资、教材、实训室、教学资源库。师资始终位于项目课程设计和教学的核心地位,能否保证专业师资具备一线实践能力是实现项目化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前提条件。无论是课程调研、项目设计、教材编写还是实训室建设,专业教师始终具有一种主导角色。因此,学校在开展项目化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教师视为第一生产力,应该提倡一种终生学习理念,为教师提供接触行业企业一线的机会,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教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有效支撑,如果我们将项目化课程视为一种动态存在,那么教材显然也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结构。实训室设备对于专业教师承接企业行业项目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往往设施设备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来保证学校的设施设备的先进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库是项目化教学的落脚点,随着时间的发展,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必然是不断积累不断更新的庞大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可以支撑网络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可以看到,项目化课程实现开放性设计的几乎所有要素都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始终与企业发展相配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行业发展前沿。

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绝不是高职院校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低层次的校企合作能够完成的。传统的就业型合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深层发展需求。培养更高水平的职业人才,需要我们的课程设计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除了增强开放性以外我们别无他法。在研究的深入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开放性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开发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必须奠基于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无论是“教学工厂”、课程项目的动态结构、实训室建设、师资建设等等,都必须建立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因此只有深入研究企业的实践前沿,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结合点,项目化课程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从某种角度说,课程的开放性设计也是校企合作更高水平上的一种实践表现。这也在深层角度上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应有之意。

下载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推行,传统的考试管理理念和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本文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模拟项目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各级教学部门的重要职责。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好质量保障监督工作,应构建合适的质量监控体系......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家政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介绍了《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地位,阐述了基于不同功能服饰作......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精选5篇)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邓晨曦1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模版(5篇)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 摘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

    课程项目化_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

    高职《大学英语》项目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高职《大学英语》项目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及考核方式等四方面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该设计是对高职大学英语教......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餐饮服务》课程教学中,根据餐饮服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