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全文5篇]

时间:2019-11-04 17:5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

第一篇: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

摘要:民法解释指的是对书面形式的民事法律条款进行阐释和理解,从而获得一定的民事法律规范,用以裁判民事案件的依据。而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则指的是对法官通过遵循一定的客观方法来对法律进行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按照主观的意见对法律进行解释和适用。因此本文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以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民法解释客观性的主要原因,从而对民法解释得客观性实现的有效途径以及有效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有效形式

一、民法解释客观性的主要原因

在对民法解释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时,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主要的层面入手:一是客观性的分析民法解释的目标。民法解释目标是整体构成与实现民法解释客观性的重要标准和前提。在民法解释进行的过程中,即使只有一个陈述事实存在,其解释也能出现很多个。而民法解释要想满足客观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民法解释的目标,且不能对该目标进行擅自的改动。只有确定了明确的客观性目标,那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民法解释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客观性的要求,同时解释的过程也能够真正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民法解释指的是以文本的方式对有关民事的法律进行解释,其存在于有关民事法律的各种文本规范中。而与法律内容相关的文本并不是立法人员实现个人利益的主要工具,而是进行民法解释所依托的重要法律根本。二是在民法解释进行的过程中,官方判断必须以客观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导,这也是民法解释构成与实现的关键方法和途径。由于目前的法律内容大部分都是被认可以及相对稳定的,而民法解释的程序、目标以及内容等存在的客观性也非常合理。而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的主要问题在于针对诸多的民事内容文本,法官如何才能对其价值进行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并理解与判断的结果获得一定的正确性,从而使得民法解释能够实现客观性。从民法解释的层面上来说。法律文本所具备的含义具体上来说是稳定存在且客观不变的,无论是立法所遵循的宗旨,还是文本的内容,均为客观存在且与人的独立主观意识是相互分开的。在进行民法解释时,其主体不能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来独立进行民法解释,而是要在法律相关文本的前提条件下,展开客观性的解释。因此在民法解释进行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确保主体合理、公正、公平的进行民法解释,则是实现客观化价值的关键问题。

二、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的有效途径

在民法解释进行的过程中,其客观性的实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事实上,民法解释的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且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实际的民事案件,否则就没有进行法律解释的意义和必要。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必须要整个民法解释进行的过程中才能被有效的解决。因此民法解释的客觀性实现具有很多种途径,且不同的标准决定了不同的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的途径。所以必须对司法制度进行积极改进,并促使司法制度实现良好的独立性。法官对于民事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民法解释的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如果司法制度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法官也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因而执行法官就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相关的民事法律,对民事案件进行合理的、真实的、科学的民事解释。如果在审判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受到了某些行政机关的不利影响和干扰,这对于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客观性的民法角度来说,民法解释的客观性是其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也必须对民法的不合理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完善性予以高度重视,这也是实施民法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还必须对民法解释加强修正和规范,法官不仅要捍卫正义,同时也需要守护法律,并且在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不仅是促使民法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促使民法解释一直保持活力以及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更是法律发挥正义性、维护正义性,以及提升公信力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的有效形式

民法解释客观性的实现,能够有效的提升民法的合理性以及客观性。而为了促使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就必须坚持法律思维与语言的使用,因此需要对专业的民法知识加强储备,其中就包括运用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法律文本条款以及法学方面的原理等。法官是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的重要主体,因而其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律忠诚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民法解释客观性的实现。法官对民法进行正确的解释,且做出的司法裁判必须获得双方当事人的赞同和认可,这样才能快速的形成良好的民法秩序。因此法官必须更进一步的加强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坚决杜绝法官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徇私枉法的现象。同时还要定期的对法官展开民法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升法官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近年来,法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就是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及实现。该问题既包含在法学理论相关信息。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领域中,又包含了法学实践的相关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双重特征和性质。为了民法解释能够顺利高效的实施,就必须对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和独立。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实现过程中,必须对民法解释存在的客观规律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且要对法官在民法解释客观性实现中的作用进行正确的看待,同时还应对民法解释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民法解释的客观性能够有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胥谷峰。论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及其实现[D]。湖南大学,2010。

[2]林志方。论民法解释的客观性及其实现[J]。铜仁学院学报,2012,04:6—7。

[3]许中缘。论民法解释学的范式——以共识的形成为研究视角[J]。法学家,2015,01:58—71+177—178。

[4]李国强。民法解释学的发展与相对所有权观念的解释论应用[J]。政法论丛,2011,06:14—21。

[5]马黎。民法目的性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第二篇: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21世纪知识产权研究若干问题 郑成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一位在国际刑法、国际私法等公、私法领域均有高质量专著问世的教授曾说:民法是 他研究国际法的基础;不懂民法原理而研究的国际法,充其量只是国际“关系”,而不是国际“法”。例如,国际公法的许多原则(如“条约必须遵守”之类)追源可追到盖尤斯时代创立的民法体系。我很赞同他的看法。

我的研究生一入学,无论过去招收国际法方向的,还是后来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我安排的必读材料中,均包括史尚宽的6本书。原因是它们几乎无例外地一直是海峡两岸真有造诣的民法学者的基础读物。当然,有的入学前已读过这6本书,或其德文很好,已读过作为这6本书之源的德国民法理论原作,则不在此例了。

知识产权本身,在当代,是民事权利的一部分——虽然知识产权的大部分来源于古代或近代的特权,它们与一般民事权利似乎并不同源。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一部分,这在 十多年前中国的《民法通则》中已有了定论。《德国民法典》中,虽然未直接提及知识产权,但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被学者推论为“权利物权”。《意大利民法典》中,知识产权属于“服务”项下的特例。20世纪90年代后的《俄罗斯民法典》中,知识产权虽然也未立专章,但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被列在“非物质利益客体”之类。

传统民法的大多数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取得后的最终确权、知识产权的维护,主要通过民事诉论程序,在多数国家均是如此。在2000年之后修订了主要知识产权部门法的中国,也是如此。世贸组织的Trips协议第41、42及49条,均指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无论通过司法还是行政执法),均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知识产权与一般(传统)民事权利的共同点、知识产权保护程序与一般民事权利保护程序的共同点,是进入知识产权领域首先应当了解的。

不过,由于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与一般民事权利,尤其与同样属于绝对权(对世权)的物权相比,出现较迟,新问题较多,所以我认为无论从事研究的研究生、学者,还是立法与执法者,既已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之后,主要精力应放在研究知识产权与传统民事权利的不同,即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其特殊性的目的,是把它们抽象与上升到民法的一般性,即上升为民法原理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学者应有的思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维方式。如果走相反的路子,即不加判断与取舍地用人们传统上熟悉的一切已被前人抽象出的民法原理,一成不变地硬往知识产权上套,则恐怕并不可取。这样虽然省时、省力,但可能出较大的谬误。

例如,知识产权这种有价权利的“无形”,许多人总说这不是它的特点,因为物权中,物之“所有权”本身也是无形的。这些人至少忘记了:当我们提供或买卖有形物(商品)时,提供标的与物权客体是一致的,均是商品本身(只提供给买主“所有权”而无商品本身的卖主,无疑是骗子)。而我们提供或转让知识产权时,提供的标的是权利本身(如复制权、翻译权)(注:对于这方面的不同,甚至在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中都已有论述,可惜有些现代民法学家却未加注意。),而相应客体则另是有形无体的有关信息(如专利领域中的技术方案、版权领域中的作品)。作为物权客体的物,一般是可以被特定人占有的,而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技术方案、商标标识或作品,则不可能被特定人占有——它们可能被无限地复制,因此可能被无限数量的人占有。照着一幢房子盖了又一幢房子,就出现了又一个新的物;照着一部作品复制出又一部,则决不产生新的作品。这些常识,往往又被有些民法学家遗忘。

所以,经典的史尚宽老先生的《物权法论》中错误地认为“准占有”适用于知识产权。从而可以推论“取得时效”也适用于知识产权 [1]。注意,史先生认为诸如股东权之类权利物权适用准占有并不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特定的股东权及其客体不可无限制地交给无数人,而特定的复制权、改编权、翻译权之类及相应作品,则可以无限制地交给无数人。中国大陆当代物权法领域有的学者则比史先生更大胆地不再让别人去“推论”,而直接断言:“ 取得时效”完全适用于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等 [2]。不研究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新、老民法学家都曾一再地出现过类似的很值得商榷的论述。

由于无体,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信息,不可能被单独占有,因此以占有或准占有为第一要件的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就决不可能适用于知识产权。设想一项专利权的所有 人与97家使用者订立了使用许可合同,而第98家未经许可就把该专利当成自己所有的一样使用了,专利所有人在“时效”期内未加追究,是否那97家就都应转而向这位未经许可者交许可费了?因为他已经通过“取得时效”得到了该专利!但如果第99、100、101家 也都与第98家同时同样地为其所为而未被追究,那么究竟谁通过“时效”获得了该专利?这就不仅是个使97家守法人为难的问题,而且是个使当代学者为难的问题了。

又如,有人把物权中“物在权利在”的原则套在知识产权上,坚持认为:只要作品有价值,就应当有版权。他们无视欧盟1996年已在认定时间表(包括广播节目时间表)之类 汇编作品不享有版权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指令,也不论美国至今仍难通过类似专门指令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根本不保护这种汇编,更不论中国《著作权法》在2000年修订之前连有独创性的数 据汇编都不尽保护、根本谈不上保护无独创性的汇编。

除了对版权的独创性要求指的是什么不了解外,“有价值就有版权”论者也不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定时间性”。它使仍旧极有价值的鲁迅的绝大多数作品早已没有了版权(其中《两地书》除外,因为包含另一位死后不满50年的作者许广平的作品)。

虽然德、意、俄民法中直接或间接提及知识产权,但绝大多数国家民法典,均不涉知识产权,而由专门法去规范。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实体及程序法上,完全套用适用一般民事权利的法律或程序,同样会产生不当。例如,知识产权的被侵权人起诉侵权人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而物权的被侵权人、人身权的被侵权人起诉侵权人的多数情况,则是侵权已经停止。因此,侵权诉讼的核心或首要问题,是损害赔偿、恢复原状,还是停止侵权,对知识产权与对物权或一般人身权,是绝不会完全一样的。相应地,诉讼时效的适用,也绝不会完全一样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最近的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将本来即应属于民事领域的原经济庭、知识产权庭等等,均归入民事审判庭(民

二、民

三、民四等),是完全正确的,从总体上理顺了民事审判制度,这是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个很大的进步。它不仅顺应了国内司法改革的实际需要,而且与世贸组织各项协议所要求的执法体系(结构)更靠近了。

知识产权审判毫无疑问主要属于民事审判。但由于知识产权侵权与确权中的独有特点(例如,一部分重要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是“经行政批准方才产生的民事权利”),多数知识产权保护较有效的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主要两大法系国家,均是由特定的民事审判法院(或法庭)全面受理及裁判与知识产权侵权、确权乃至合同等纠纷相关的一切民事、行政及刑事案件,而绝不会仅仅把这种特定民事审判机构的职能仅限于知识产权的民事纠纷,却将侵权严重构成刑事或确权中的行政案件推转给一般的刑事、行政审判机构去做。主要原因是知识产权案件技术性、专业性过强,而把具备这种技术及专业知识的审判人员集中在特定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中(不分散在民、刑、行政等各种不同的审判机构中),一是节省人力财力,二是避免出差错。由于相应知识产权的技术性、专业性不熟悉,刑事、行政审判机构出差错是难免的。

不仅主要国家均是这样做,而且在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中,主要规范“知识产权执法”问题的“第三部分”,在大量条款涉民事程序的同时,也涉行政、刑事程序,尤其把“行政机关裁决后,当事人不服而要求的司法复审”,作为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不可缺少的补充。由知识产权庭或相应的知识产权法院,越出“民事审判”的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围,一并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刑事诉讼案,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惯例。如果最高法院的民事审判改革后,“民三庭”(即知识产权审判庭)被“一刀切”地定为与其他几个民庭一样,只审理民事案,凡进入行政、刑事领域,案件即转归行政、刑事审判庭,那么,在整个改革向国际惯例靠近的进程中,民三庭的改革就离国际惯例越来越远了。近几年,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已尝试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诉讼案(主要是当事人诉专利局),效果明显好于将这类案子转给并不熟悉专利的行政审判庭。上海浦东法院甚至更大胆地尝试将涉知识产权的民、刑、行政案均由知识产权庭受理,这实际已经与国际接轨了。“一刀切”式的“改革”如果贯彻到这些法院,实质上就是走了回头路。

最近修订的专利法,已把专利最终确权的权力给了法院;商标法的修订也准备作同样的改革。将来当事人到法院诉专利局、商标局及相应的复审委员会的案子,将均由法院有关审判庭处理。我们是走多数国家及国际条约所走的路,还是坚持“一刀切”,规定民三庭仅有职权审涉知识产权的民事案子,而在刑庭、行政庭中再各备一批熟悉专利、商业秘密、版权、商标及新出现的域名、网络等等的审判人员,使我们审判人力分散、差错率不断上升?这是国内外十分关注,尤其是国内知识产权权利人所关注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我国立法、司法机关应当进一步了解国外的普遍做法、国内原有审判经验中的得失,认真研究一下,是否民三庭(及各级法院相应的知识产权庭)可以作为我国民事审判机构的一个极特殊的庭(亦即国外较一般的并非只审民事案的庭)?是否在这个问题上以不搞“一刀切”为宜?民、刑、行政审判分开,总的是对的。但辩证法在一般承认“非此即彼”时,也在特殊情况下承认“亦此亦彼”。这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多次强调的。在1979年有刑法而无商标法时,刑法中的商标专用权保护条款就曾使商标权在1979年至1983年成为一种“依刑法产生的民事权利”。我们最近一段时期经常谈到“入世”以及与WTO接轨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完全处于国际民商事领域的WTO、旨在规范国际领域财产流转制度的WTO,却在(而且仅仅在)其众多协议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中,对司法审判程序中的民事、刑事、行政不同程序,统一作出了规定。从法理来看,民商事国际条约却涉及行政、刑事,是不是“文不对题”或“名实不相符”?实际这正是国际条约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而不“因名废实”的例证。而认为“民”三庭却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超出了“民”的范围,名实不符等等,正是较典型的因名废实!也与WTO难以接轨。

在维护知识产权的问题上,中国知识产权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基本上未引入传统民法的侵权法与物权法理论,所以未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遇到太多的困难。90年代初,被侵权人难证明侵权人过错的知识产权纠纷、被侵权人难以证明自己实际损失的纠纷逐渐多了起来。

这时,一部分人试图完全撇开民法的基本原理,在知识产权领域独树一帜。例如,他们论述着“物权的客体不能是物”、“知识产权的客体也不能是作品或技术方案”、“复制权中的‘复制’、销售权中的‘销售’才是客体”;“凡有权利限制的权利均不是专有权”、“债权不受权利限制,因此无例外地属于专有权”,等等 [3]。好在以往十多年里传统民法理论在法学界比较普及,这一方面的失误对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影响并不大。

另一部分知识产权界的人,试图引入传统民法原理,探讨“无过错者无民事责任”的《民法通则》106条的适用问题——麻烦就来了(注:见《著作权》杂志1996年第4期、《专利法研究》1999年年刊,等等。)。人们发现:专利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多年的查处侵权商品的活动中,大都是违反民法原理或《民法通则》的。例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一旦查到带侵权商标标识的商品,绝不会先去了解商品所有人的主观状态(有无过错)、也不会先去了解商标注册权利人是否已有了实际损失,而是立即要商品所 有人先负一定民事责任——至少是“责令封存”。专利管理机关人员还发现:按照“侵权认定四要件”之一的“实际损失”,《专利法》中的专利权人的“制造权”是不可能被侵犯的。因为任何未经许可之人如果仅仅在“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造”阶段,大都尚未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失”,从而不能被认定为:“侵权”。

这时有民法学家出来作了解释:《民法通则》106条所讲的“过错责任”仅仅指“损害 赔偿”责任,即债权责任;而停止侵权(如封存侵权商品、制止侵权制造活动)则是依“物上请求权”产生的物权责任,这是不需要以过错为要件的。可惜这种解释不仅没把问题解决,反而让人越听越糊涂了。

首先,几乎国内一切“侵权法”专著上,均讲“四要件”是认定侵权是否成立的提前,而不是说它们仅仅是“损害赔偿”的前提。

第二,如果把侵害活动强制性地制止,又不首先认定它是违法或侵权活动,那么执法机关的强制执行令本身就失去了法律依据,本身就违法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解释这一问题的民法学家的论述中,把对无过错的行为的制止,称为物权责任中的“停止侵害”。那么“侵害”不是“侵权”,是侵什么呢?既然是“物权责任”或“物上请求权”,它们指向的只能是对“物权”的侵害,如果说这不叫“侵权”,只能叫“侵害”,那无异于玩文字游戏了。许多人反对以德国版权法97条与101条相比较来说明制止侵权无须考虑主观过错,原因是其中无过错而可禁止的,是物权上的“侵害”;需要作损害赔偿的,才是债权上的“债权”。但这两条无论在德文本还是英文本中,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都使用的是同一个“侵权”概念,决无与之不同的另一个“侵害”概念。

第三,切勿忘记了知识产权侵权中,有时一并涉及侵害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例如侵犯作者的“发表权”。在这种情况下,“物上请求”不足以补上原有中国侵权法理论的缺,还欠一个“人身请求权”。而几乎所有出来作解释的民法学者,均未涉及这一问题。

实际上,所谓“侵权”也者,除侵犯他人人身权之外,只剩下侵犯他人物权(如果把知识产权等视为“权利物权”的话)。至于有人提出的所谓“侵害债权”,我认为它仅仅在理论上存在。中国《合同法》1998年9月登报的征求意见稿上曾有一条关于“侵害债权”的规定,最后终于删去,原因之一正是多数立法者认为“侵害债权”理论站不住脚。债权是相对权或“对人权”,如果某一合同权可能被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第四方或任何一方所侵权,而受侵害者又有权针对这些“任何一方”提出诉求,那么这时特殊的合同权就已经转化为“对世权”(亦即“物权”)而不再是“对人权”了!讲到合同权之转化为“对世权”的特殊情况,下面再多说几句。

把世贸组织所规范的范围或者是世贸组织诸协议规范的范围归纳起来,可以说是规范三种财产,也就是规范商品的自由流通、服务的自由流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说商品是一种财产这个比较好理解,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说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多数人也不会有歧异。但是说服务是一种财产,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多数服务是通过某种合同体现的。讲到合同权是一种财产也可以。不过那已经不是法国民法或者英美法系里讲的“property”了。通常讲property,指的是一种绝对的对世权,和我们中国有的民法学家讲的“泛财产”不一样。“泛财产”论认为除了人身权以外的通通是财产权。这值得商榷。

合同权一般只是对人权。规定“不作为”义务的合同中的大部分未必能产生出财产权。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从特殊角度看,合同权可以被当成财产权。例如,你的电话被他人盗打了。他偷了你的什么东西?是偷了你的财产。你与电信局签了服务合同,向电信局付了钱,电信局向你提供电信服务。但是你本应得到的服务被他人拿走了,你一分钱电话没打,电信局给你算了五千块钱的电话费。这与从你家拿走了一台电视机有什么区别?你可能以侵害财产权告他。

第一起因服务引起的而法官认为可以不主张对人权却主张对世权的诉讼案是1852年在 英国的Lumley V.Wagner一案。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财产法》一书的翻译书中引的这一案例实际上是英国劳森写的《财产法》里的一段。中译本把意思译出来了。但翻译得不太准确。原文是a piece of that boy belongs to me.即“那个人的一部分属于我了”。哪一部分呢?他的服务属于我了,他提供的服务作为一种财产是我的了。现在你把这个东西拿走了,与抢走我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财产一样。在这个时候法官认为,原告实际上是有对世权的。只可惜有的法学学者解释的时候,认为这是一种侵害债权,这跟该书的原意就不一样了。劳森在财产法这一章,举这个案例的标题就叫做“不属于债权的合同权”。

所以说,世贸组织调整的范围是三种财产,把服务也作为一种财产来对待。当然服务 有时候是无体的,有时候是有体的。人们常常讲“服务无形”。实际上应是无体有形。比如说表演这种服务,如果说无形你怎么去看呢?因此说有形的无体更加确切些。它们与一般的有体有形的商品不一样。当然,有些服务也是有体有形的,就是说他固化在有形物上了。例如把表演录下像来,经营音像制品,这个在世贸组织里属于服务贸易,不属于商品贸易。因为把服务固化下来以后,卖固化产品,实际上卖的还是服务,并不是卖的盘,那个盘并不值钱。

事实上,中国法院已经多次遇到知识产权、作品及“物”的不同及联系的问题。例如,出版社丢失作者手稿应当负何种责任?时至今日,一部分法官及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出版社仅仅负有物的保管合同中保管者的违约责任。他们只把着眼点放在载有作品的“纸”这种“物”上,而似乎全然忘记了这种物上所载的本来可以无穷尽地被复制的“作品”这种信息。他们把载有这种信息的物与一般物同等对待,因此结论显然对作者不公平,也就不足怪了。德国慕尼黑上诉法院法官Hans Marshall则认为:丢失作者手稿的情况,如果作品系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未出版,出版社除了违约之外,还侵犯了作者的大部分精神权利。作者除请求违约赔偿之外,还有权请求作者精神权利的侵害赔偿(注:参见马歇尔法官2000年11月14日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官培训班”的答疑。)。这才是真正搞懂了作品真正这种无体受保护客体与有体受保护客体的区别。

无论解释者们如何解释,我国《民法通则》106条明明写的是无过错不负“民事责任”,而不是“损害赔偿责任”。这与德国民法823条、德国民法1382条等是根本不同的。

此外,我们不要忘了,在物权责任中,也有“损害赔偿”。不仅史尚宽老先生早就讲过,中国《物权法》2000年专家稿第60条也有重述。所以,讲“损害赔偿”仅仅是“债权请求”指向的,至少不完全。当然,新老学者都可能在理论上列出物权请求中的赔偿与债权请求中的赔偿有一二三四条不同,但若一定要他们拿出实例来说明,可能又是一个令人为难的要求。

进一步说,在理论上,为说明损害赔偿一般以过错及实际损失为要件、停止侵权(或按 部分人所坚持的,只能称“侵害”)则无需以过错为要件,因而把诉求分为“债权请求”与“物上请求”,未尝不可。但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坚持这种“非此即彼”的划分,则第一,有时(如上所述)连划分者自己都分不清,况且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物权请求”项下明明又出了一个使用完全相同术语的“损害赔偿”。笼统地断言“物权请求”不以主观过错为要件也并不正确。一部分“物权请求”中的“损害赔偿”又明明是要以主观过错为要件的。例如,德国民法典第989条所规定的情况,以及“返还原物”之诉 中包含的返还孳息物的情况。

第二,停止侵权的物权责任与损害赔偿的债权责任,在有些情况下还是可以互替的——它们之间并无形而上学者所划的截然分明的界线。

例如:在下禁令违反公平原则或公共利益原则(这两个原则也在不同场合被当作“帝王条款”对待过)时,在下禁令已无实际意义时,国外法院均曾以增计赔偿额以取代禁令——亦即认可了侵权的继续。这种看起来违反常理的事,却并不罕见。最近的一个这类判例,是英国最高法院(House of Lords)于2000年7月27日就英国政府诉布莱克一案所作的判决(案例见http://www.xiexiebang.common law)同时存在的还有许多其他estoppel。其中最重要的是衡平法的“禁止”反悔法则。它的原文是equitableestoppel,按照意思翻译出来,应当是:“根据衡平法可以反悔的法则”。这个法则是英国上议院一百多年前在“约旦诉莫尼”的判例中立下的。它在1947年又被后来的英国上诉法院院长丹宁在“中伦敦财产信托公司诉海特利斯房产公司”一案中作了进一步发挥。丹宁在判决中指出:只要形势或环境发生了一定实质性变化,原陈述人可以反悔。这个判例成为英国合同法历史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最重要的判例之一。后来人们每讲起普通法的“禁止反悔法则”时,总要同时介绍衡平法的“可以翻供法则”(至少英国现有的各种合同法教 科书都是如此)。在这里,“诚实信用”原则就显得不太相干,而“公平”原则倒是实 实在在地适用了。

可见,“诚实信用”固然是民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但不宜将其抬到“帝王”高度,使之君临一切。另外,把它仅限于民法领域,也值得商榷。在公法领域,许多历史上的统治者都认为这一原则的地位同样十分重要。况且,中国的“诚实信用”作为法律语言,正是源于公法。它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前期已有。这就是商鞅刚刚主管秦政时,实践了自己百金奖赏一件平常事的诺言。一千年前的王安石为相时,曾有诗称道此事:“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说的正是统治者管理国家的“公”行为,也须讲“诚实信用”。所以,总的讲起来,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地位的前提下,我同意一些学者对“帝王条款”提出的质疑(注:参看武汉大学《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这里不过是增加几个知识产权领域及其他民商领域的例子。

最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盖尤斯时代即已提出过的权利及客体的“形”与“体”的问题,又值得我们再度研究了。只是切不可返回盖尤斯时代乃至还落后于该时代。正如在物理学领域,人们不能否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认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但人们同样不能在伽利略已经把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更新了四百年后,仍旧去重复亚里士多德的定律。

20世纪末,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使我们又在法哲学领域间或听到历史上曾有过的两种议论。在知识产权法学领域,有些胆小的“哲学家”感到版权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其专有性要被淡化。有胆大些的“哲学家”则感到不仅版权,包括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几乎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从“质”上讲,“物质不灭”,人们能创造的只是形式(发明专利也不例外);从“形式”上讲,一切形式又都归结为数码,其差别又何在呢?

与当初一部分人认为版权是保护“形式”,不保护“内容”一样,今天,也有些人把 知识产权客体在本质上属于“有形无体”的信息这一事实,与哲学上的“形式”与“内 容”二分法相混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Dietz当初以版权既保护作品 的外在形式,也保护其内在形式,解决了不保护“内容”的困惑。今天,我们也应告诉 将知识产权归结为只能创作“形式”者:当人们创作出有形无体的信息时,在专利领域,它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解决方案,它与另一发明或“现有技术”必须有“质”的区别,方可获得专利。说其有形无体,并不是从哲学意义上的“形式”、“内容”之形来说的。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专利是无用的花架子,没有人愿意去实施,也没有人可能去实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好在当代数字技术应用中的这种副产品,远不及历史上那两种无意义的议论影响广泛。主要原因是,另一种声音几乎把这种无意义的议论完全淹没了。真正乘上数字之驹,而没有反过来被它骑在头上的更多的人们,开始在研究的阔野上驰骋。一大批脚踏实地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这些成果中,固然不乏幼稚之作,但它们终归是向上的、欣欣向荣的。的确,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使历史不能重演了。国际上已开展起几年的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给社会(不仅仅是给法学界或知识产权法学界)带来的巨大冲击的研究,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来。国际上多年前已被丢弃的“理论”,即使在中国被独立地再度翻写出来,也仅仅在版权角度有点意义(它不是抄袭或沿用,而可能确是“再创的”,或称“沉渣的再泛起”),但不再可能被多数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者误认为“新”东西。

到这里,又要讲几句题外话。沈达明教授在其《衡平法初论》中介绍过,在当代社会,缺少了信托制度,则动产、不动产、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均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于是原先一直坚持“一物一权”信条的法国、日本等等,均先后从英美法系引进了这一制度。沈达明教授的书中曾形象地借德国人的话表达出德国法中的“形而上学”在面临 信托制度时遇到的困难:“你认为应该把信托列入《德国民法典》的‘债权篇’还是‘物权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真的,如果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只愿走一概念、二定位、三法律体系、四法律关系的思路,那就有不少路走不通,问题解决不了。欧陆法系国家在20世纪一再引入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即发侵权”、“反向假冒”等初看起来在法理上说不通的概念及原则,已向学习欧陆法系法理的学生们指出:老师都在发展变化,学生决不可再墨守陈规了。

来源:《民商法学》2003年第4期

注释:

[1]史尚宽.物权法论[M].台湾:荣泰印书馆,1979.547-549.[2]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37.[3]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1卷[A].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

第三篇:民法论文

质疑宪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正当性

摘要: 宪法究竟能否作为民法渊源而存在?尤其是作为民法的非制定法法源。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民法以宪法规范为依据制定”论集中体现了支持宪法作为民法法源的观点及理由,即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母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通过对宪法属性的重新解读,明确宪法规范之意义始终存在于“公民——国家”的对峙秩序,宪法作为立法基础之意并非是代替普通立法,更多的是体现对法律的事后审查,又宪法与民法分别作为公私领域的基本法律,各自具有截然不同的调整领域,宪法权利与民法权利具有本质区别,因此宪法规范不可能也不应当具有直接调整私人关系的规范内容,宪法作为民法制定法法源具有非正当性。

关键词: 民法渊源 民法法益 基本权利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民法的渊源有两种体制,一元体制和多元体制。前者仅承认制定法为民法的唯一渊源。后者在确认制定法为民法的直接渊源的同时,也承认习惯和法理为间接渊源。我国《民法通则》既未规定制定法为民法的唯一渊源,也未将习惯与法理采为民法的间接渊源。但是习惯和法理对民事审判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了补充我国成文民法之漏洞的渊源。

我们先来说说民法在我国是怎么被制定出来的。中国民法的渊源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和存在的形式。包括:

(一)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二)民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专门性民事法律和包含民事法规的法律,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法律所作的立法解释,其效力与民事法律相同。

(四)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制定的有关民事内容的法规、决议和命令等,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民事法律。

(五)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立法的司法解释以及由它确认、援用和认可的民事判例。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所制定、发布的决议、命令、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中有关民事的法律规范。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或签订的国际条约、公约及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等

我们可以看到,宪法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理论上是我国各种法律的根本法了,当然那只是明面上的规定,实际上民法与宪法的关系,作为一个理论课题,早为中国民法学界所关注。为了界定人格权的法律性质及其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民法学者试图对民法与宪法的关系给出理论上的说明。但先前的理论,主要围绕一些具体问题而展开,缺乏系统性和一般性。伴随着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发生的争论,民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被提升为一个一般性的论题,从而具有了全新的理论内涵。有些民法学者认为,在法律渊源体系中,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部门法的民法应该从属于根本法。而且民法上的权利的类型和宪法上的权利是很相似的,一个权利往往是既在宪法中有规定也在民法中有规定,不能将它们这种关系对立起来,它们同样构成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只是有着不同的功能。对于这种观点,有的学者却又觉得,撇开法律效力等级等法律形式主义的外表,可以看到,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民法是实质意义上的根本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宪法性的功能等。应该说,这些论点在特定的语境下都具有真实性,但它们只是截取了民法与宪法的发展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面相,并不能揭示出民法与宪法的关系中存在的动态的、发展的维度。

中国民法学界至今影响很大的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民法规范具有形式性、抽象性的特征,不涉及实质性的价值选择,在政治上具有中立性,因此能够与任何政制体制并存不悖。正是这种政治上的中立性,决定了民法与宪法的二元分立,以及民法相对于宪法(后者被认为是政治性的价值选择的集中体现)所必然具有的独立性。

如果说,整个国家的法律治理被划分为公共的、政治的领域与私人的、社会的领域,并且这两个领域彼此独立,各自遵循自己的原则,那么分别调整这两个领域的公法体系与私法体系,自然也应该彼此独立,互不干涉。在这种理论的逻辑下,从根本上来说,民法所具有的政治中立性,来自于民法所调整的对象,即市民社会中的私人之间的生活关系,在本质上所具有的非政治性的特征。因此宪法想要被认为是民法渊源还是可以持质疑态度的。参考文献: 申卫星:中国民法典的品性[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刘新国:论习惯作为民法渊源的正当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徐国栋:论民法的渊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徐春伟:民事习惯的民法渊源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唐潇潇:质疑宪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正当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周清林:《再论民法与宪法之间的关系》,载《法学》2007年4第期

王涌:《宪法与私法的关系的两个问题》,载《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

第四篇: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与实现论文

1需求分析

为了解决目前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下造成的资产管理的问题,降低资产流失与损耗,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节省图书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应该使系统的操作尽可能的满足各项功能并且容易操作,以便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的投入使用。在本设计中,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以下主要功能部分。(1)系统管理部分主要包括:系统登录功能;修改口令;操作员管理;资产分类管理;基本资料管理(2)资产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资产添加;资产折旧核算;资产变更查询;资产借出;条码打印;低值易耗品管理部分(3)统计报表部分:当前资产报表;资产类型;资产类别增减汇总;部门资产设备明细查询;资产分类统计表查询;资产盘点(4)数据维护部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初始数据导入(5)辅助工具部分:包括万年历;计算器;记事本等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以及表示层这样三层架构的设计体系。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秦红军随着图书馆建设速度迅猛发展,图书馆中固定资产以及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与种类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原有的纸质记录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以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需求为背景,开发实现了一个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与数据库交互的所有数据都封装起来。主要进行的操作包括新事务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等,对于业务逻辑不会做出相应的判断。在面向对象编程模式中,我们需要编写重复的ADO.NET代码放入访问层中。使用了一个封装了ADO.NET方法的类,即SqlHelper类,这种方法类能够快速提高数据访问代码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访问层会为模型层中每一个类匹配对应的数据访问类,例如数据访问层会自动匹配一个UserService类专门负责User实体类的数据进行处理。2.1.2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软件业务进行处理。该层是位于数据层的上方,表示层的下方,是专门处理软件业务需求的一层,处于数据库之上,服务层之下,该层将自身的工作整理成一组微服务然后向服务层提供数据,服务层进行组织处理之后,表示层会将处理结果呈现到界面上。2.1.3表示层。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主要负责完成接收用户提供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显示出来,将这种交互操作的界面呈现给用户。如果是复杂的项目,把SQL语句不经过处理就直接编辑到界面中的话,呈现的效果不模块化而且维护工作很复杂,然后采用三层架构的模型,能够将语言逐层的吸收、理解然后进行处理。2.2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本系统是关于图书馆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设计的过程,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所有资产的整理与使用,帮助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管理效率。本系统分别以系统管理、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统计报表管理、数据维护以及辅助工具等方面为研究基础,将系统详细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其中每个功能模块又包括了很多小的管理功能。对于本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是本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

3系统实现

在进行实现部分的工作中主要采用了Windows的简洁大方的显示风格,确保了用户的使用便捷。并且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也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分配工作,努力为用户呈现出美观而又容易操作的交互界面。

3.1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的是系统的基本使用功能,该模块包括了系统最基本的登录功能、密码修改功能、操作员权限设置功能、基本资料管理功能、单位信息管理、资产分类管理等,这些功能都是为系统的正常使用左铺垫的功能,保证该模块的正常操作才能够实现系统其它功能的合理运用。3.1.1系统登录的实现。该系统是后勤岗的人员首先通过权限设置将使用者的信息表以及使用权限设置好了,然后将名称和密码分配给不同岗位的用户。使用者通过自己的登录信息进行系统的登录操作。首先进入系统的登录页面,该页面上有具体的单位、名称、密码等显示信息。选择好名称及自己的岗位,输入密码进行登录,系统会自动与数据库中信息对照匹配,如果名称和密码一致,则进入系统首页,如果名称和密码不匹配,则需要重新核对所选名称和密码是否正确,重新输入。在登录状态下进行代码编写,将编写的代码进行用户保存。该保护的代码编写可以将所有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全部会话过程进行记录。当进行登录操作的时候就会用到此信息。这种写代码的方式通过对象将会话过程保存在服务器内存中。代码编写成功之后,在用户进行登录的时候,都专门为每一个用户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名,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在系统的登录界面上会显示用户名、口令两个输入选项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需要根据系统维护人员为自己分配的账号进行登录,输入相应的用户名与口令等待数据库的检验处理结果,两者信息都正确才能够进入系统,否则需要重新核对用户名和口令是否正确,重新输入。3.1.2修改口令的实现。系统维护人员为每一个用户分配好账户和口令,但是为了明确责任,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用户可以通过修改登陆口令功能进行账号密码的修改。在登录状态下进行代码编写,将编写的代码进行用户保存。该保护的代码编写可以将所有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全部会话过程进行记录。当进行登录操作的时候就会用到此信息。这种写代码的方式通过对象将会话过程保存在服务器内存中。代码编写成功之后,在用户进行登录的时候,都专门为每一个用户生成唯一对应的用户名,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性。用户成功登陆系统首页之后,可以选择登陆口令修改功能,进行登录口令的修改。需要输入系统维护人员给定用户名与原始密码,再重新设定新口令密码并进行再一次确认,保证口令信息的正确性。3.1.3操作员权限管理的实现。操作员权限管理是指为系统设置操作人员,并且为其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例如:A人员只有资产的查询权限,没有资产修改和删除权限等)。本系统中的权限管理功能强大,对于权限可以进行分级控制,本系统是根据角色进行权限赋权,某角色拥有的权限,其成员也拥有相应得权限。对于资产的权限,可以控制到字段,即某角色可以赋权看到资产原值,而另一角色看不到资产原值。对于其他业务流程的权限均可以设置查询、新增、删除等权限。3.1.4基本资料管理的实现。进入该功能界面选中某个需要修改信息的固定资产,然后对其进行基本信息和附加属性的修改维护操作。在编写基础信息状态下进行代码编写,将编写的代码进行用户保存。该保护的代码编写可以将所有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全部会话过程进行记录。当进行基础信息添加操作的时候就会用到此信息。这种写代码的方式通过对象将会话过程保存在服务器内存中。代码编写成功之后,在用户进行基础信息添加的时候,都专门为每一个信息生成唯一对应的名称,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3.2资产管理模块的实现

资产管理模块主要涉及到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维护、资产折旧、资产查询、条码打印等多种资产管理的工作任务。该模块是该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核心模块,资产管理员根据各自不同的部门分工对图书馆各类型资产进行全面有序的管理。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关键功能的实现。3.2.1资产日常管理的实现。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就是资产的日常操作,以往的复杂繁琐的纸质记录,不仅容易丢失,而且存储复杂不易查找与修改信息,该功能界面能够对资产进行增加、变更、删除、拆分等操作,能够帮助资产管理员很大程度的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3.2.2资产查询的实现。资产查询功能是系统中每一个用户都能用到的,该功能满足系统的使用者对信息查询的权限,但是由于各自的身份不同,能够查询到信息也不同,通过该功能能够查询到资产变更信息、资产转移信息、资产借出信息、资产归还信息、资产维修信息等。3.2.3条码打印功能的实现。用户在进行基本信息登录之前必须先将该资产生成自己特有的条码,然后粘贴到资产的指定位置,这样可以使每一样资产在查询与盘点时都能迅速对号入位。

3.3低值易耗品管理模块的实现

易耗品管理模块实际上是资产管理的一个分支模块,只是单独把一些经常使用的价值较低的、容易损坏的资产专门进行独立的分类管理,这样可以减免一部分不必要的麻烦和管理操作。对于以下常用的价值较低的产品通常采用批量采购等手段,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路费的开销,同时也能够为图书馆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方便,可以保证资产的合理有效的管理。

3.4统计报表管理模块的实现

该模块包括当前资产报表、基础类型分析图、资产增减汇总、资产设备台账、资产统计表、资产领用、资产盘点等。该模块是图书馆办公人员进行定期的资产情况查询的功能模块,能够随时整理所有资产以及设备的增减情况并通过盘点的结果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调整。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关键功能的实现。3.4.1资产增减汇总功能的实现。资产增减功能主要是针对部门资产和资产类别两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的,部门资产增减功能能够帮助图书馆实时掌握各个部门在某个时间段的资产的增加、减少、期初、期末的数量和价值上的变化,同时该功能界面能够将该时间段的资产的计提折旧信息统计出来。3.4.2资产盘点功能的实现。库存中的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盘点统计,本系统对在盘点功能的实现上做了特殊的设计,主要是利用每件资产的条码来进行系统自动盘点,首先要使用条码阅读器将资产的条码与之前已入库储存在数据库记忆中的条码数据进行匹配核对,然后会自动筛选出匹配上与未匹配的资产信息,从而获得资产盘点结果。

3.5数据维护模块的实现

数据维护功能模块主要就是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数据的有效管理与维护,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恢复、数据备份、初始数据导入、初始化数据库等功能。通过该功能模块的操作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保证在外界发生断电或者感染病毒的时候数据能够及时被恢复,不至于丢失重要信息,通过该功能能够定期清理系统中的数据存储,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的初始数据导入工作也是通过该功能模块完成的。3.5.1数据备份的实现。数据备份功能是每个系统中都必须具备的功能,该功能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有效保存系统中长期使用和存储的数据信息,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更新的操作,能够保证系统在收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不彻底丢失原始数据。3.5.2初始数据导入的实现。对图书馆最开始所有资产的全面详细的信息会有一个初始数据导入的功能操作。

4总结

本文是根据图书馆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具体详细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通过细致的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划分,实现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界面的呈现,最后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与运行绩效分析,最终完成了一个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浚.基于WEB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2]胡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3]柏世兵.基于工作流引擎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4]范涵.制造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5]熊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3.[6]李智.基于ASP.NE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7]王进元.烟台南山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2012.[8]夏其明.基于B/S结构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第五篇:真理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客观性论文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首先,真理和知识肯定不是同一含义,而是有一定区别而又有一定联系的。

什么是知识?我认为,知识是人有目的地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观念和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正确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认知到关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观念,从而形成知识,或是自己实践探索得到,或是通过教育、书籍等等方式获得。换一种说法,我们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真理,进而又通过学习传播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知识,为人类所认知。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才是真理。以自然科学为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只有当知识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的时候,才使“知识变成了科学”,“才取得了科学的形式”。因此,在《选集》第三卷中他说 “建立各个知识领域间的正确联系”,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知识材料的内在联系加以整理,这样,“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辩证发展的。自然科学在近代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理论去思考和研究,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式地停留于对自然知识的整理和分类。所以,自然辩证法推崇系统地、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知识能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时候,并且受到实践的验证为真并成为系统的理论,才成为真理。综上,可以归纳出知识成为真理的两个条件:一是成为辩证发展的系统的理论,二是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内在联系与规律。这个“正确”要靠实践来证明。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而有时我们发现,关于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在不同的时代总会被人解释为不同的内容,显得具有主观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这么说,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被人类表达出来的方式是主观的。而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的常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不带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局限;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认识方式和手段多样化,人类的认知限度也在不断扩展,对客观真理的主观认识也更加确切和清晰。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之后写道:“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可以这么说,我们能认识到的是一种相对真理。这种相对真理也是在不断辩证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的认识是向着真理逐步无限趋近的。

综合上述,知识是人有目的地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观念和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正确性。真理是以理论的形态正确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为实践所证明为真的知识。真理是客观的,人类的认识是向着真理逐步无限趋近的。

下载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论文[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法论文题目

    三、民法论文题目 1、论合伙的法律地位2、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3、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4、论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的完善5、论一般人格权6、论财团法人制度的完善 7、论法人的民......

    民法论文题目

    民商法论文题目 1、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2、 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 3、 论保证期限 4、 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5、 论无因管理 6、 论私权神圣 7、 论损害的认......

    民法小论文

    民法的知识点浩如烟海,仅凭现在的造诣,实难准确把握,只是浅尝辄止,略知皮毛。经过三年的法学学习,对民法也算有个初步了解,再经过这十周课的点拨,也算又多懂了一些。可是仍然停留在......

    民法的研究现状

    一、 我国民法总论的研究现状 大陆法学传统民法典多采用“潘德克吞式”的编制体制,即将民法典分为总则、债之关系、物权、亲属及继承五编。民法总则是规定适用于全部私法(民......

    民法结课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 民 法 结 课 论 文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吴军发等诉刘寰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为例 【摘要】本文以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背景,以2007年5......

    民法论文题目5篇

    一、民法总论 1、论我国民事权利救济制度 2、我国监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3、论胎儿利益的私法保护 4、论民事法律行为 5、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6、论意思表示 7、民事权利的......

    人力资本定价与收益实现研究

    人力资本定价与收益实现研究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者在破解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这一发现。西方关于人力资本理论定量与定性、规范与实证等方面的......

    一人公司的自由与强制民法论文

    一人公司的自由与强制民法论文 作者:收集整理 来源:中华励志网 更新:2010-4-2 2009年10月27日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人公司的有关规定,可谓是众望所归。公司法修改之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