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共5则)

时间:2020-10-12 14: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

第一篇: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

 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卓越课堂 

 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2013 年 4 月 10 日下午,全镇的数学老师在小磨滩小学参加了“数学卓越课堂建设” 教研活动,首先由两位老师上课,听完红岩小学徐克勤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后有很多感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理解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点的发展和飞跃,但是如何在上课时很好的给学生建模,一直以来是困惑我的问题。她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整节课,她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上。

通过预习,学生对要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中适当调整了教法,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了重难点。课堂上也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情景引入、亲切自然:从《乌鸦喝水》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新知的探究、水到渠成: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空间这个词后,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物体要占空间,物体大,所占的空间大,物体小,所占的空间小,验证并且延伸了对空间的初步感知。接着出现实物图,冰箱、电视机和手机。通过判断谁占的空些间大、谁占的空间小,揭示并且规范了体积的概念,一个反问,为什么冰箱的体积大,是因为它所占的空间大,进而把占空间的大小与体积的本质联系起来了,这样学生不但知其不过且还知其所以然。最后出现肉眼不容易比较体积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理解到要描述物体体积的大小必须要引入体积单位的必要。这时,老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口袋里面摸出体积是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握一握、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联系生活举例等活动,特别是教学 1 立方米的时候,因为有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在 1 立方米的空间里能够装下几个同学的活动,真正感知了它的大小,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显得很活跃,学生真正是在亲自经历和体验下理解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因为

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以“辽宁号”为素材,就很巧妙的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区分开来,学生不再感觉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很有兴趣。

练习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

个人建议:课堂上在学生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和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更注意全部学生的情况,特别是中差生的参与,对他们的注重要多一些,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我感觉效果会更好。教师的提问要在点上,如果能更好的引导,如:在出现三种单位比较前提问时,能够问:如果要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应该用学过的什么单位?比较手掌的大小,要用到学过的什么单位?比较他们所占空间的大小,应该用学过的什么单位?这样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的练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如果能适时的实行点拨和引导,是、课堂上会更出彩一些。

个人反思: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点,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具、学具的准备等,只有做好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才能以学生为基础,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空间,教师才能与学生有效的交流互动,即时对学生实行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提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灵活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方式趣味化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难点等,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主导作用,以“双主共学”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构建师生课堂学习的共同体,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向卓越课堂迈进。

第二篇: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卓越课堂

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卓越课堂

——浅谈低年级儿童学习方式激趣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习方式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儿童学习方式更具有趣味性呢?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 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就读哪段,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

解的权利。例如学完《司马光》这课后,我问:“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司马光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机智勇敢。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用石头砸水缸非常危险,有可能把水缸里小朋友的头砸破。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说还有什么救人的方法。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二 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那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授中启发心智”、“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趋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

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2)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具体的程序有三点:(1)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2)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 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操作上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探究随意性大,只注意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而不注意内容整合以及优化,远离教学内容、天马行空。要怎样改变这种无度开放的探究,让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过的教学过程来探究知识。(3)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护探究的创造性。(4)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探究质疑,自由讨论,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多数学生认为乌鸦聪明、爱动脑筋。但是有的小组在肯定其他小组看法的同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乌鸦的办法很慢,虽然能喝到水,但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听到孩子的回答后,我马上让同学们接着讨论,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喝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们的想象就像装上了风火轮一样,越转越快,越飞越远。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的激趣。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方式趣味化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

第三篇:如何让探究进入课堂

立足数学课堂 培养探究能力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将探究之水引入数学课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呢?

一、要树立探究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和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教学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已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促进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应是学生探究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探究的思想,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要创设探究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具有增力作用,会使学生心情振奋,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和积极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有减力作用,会抑制学生和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积极营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情绪的课堂教学情境。

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探究环境。在探究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使用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有勇气表现自我,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发现。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再讲一遍,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言,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发表意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做法。此外,教师还要做到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吗?”等。

二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善于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尽量做到让学生进入一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尽可能地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时空。把学生置于急于解决未知问题氛围中,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探究未知解决问题。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每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如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创设;针对新旧知识的碰撞点创设;利用故事、谜语创设;借助观察、实验、操作演示创设;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设;巧设悬念创设等方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

三、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形式

探究的上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只有采用合理的探究形式,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确良探究形式。常用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独立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使用探究。由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认识结构的差异,在独立探究时,形成的不同见解。通过学生的表述、补充、争论等多种合作探究形式。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在经过小组探究,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小组探究陷入僵局时,或探究有独特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组织集体探究,借以推广小组探究的成果,解决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通过学生互动的使用探究,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四、要增大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探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得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彻底改变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如果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过于狭窄,时间过于紧迫,学生的思维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思想火花。教师也不会欣赏到学生那独具匠心,令人激动的真知灼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机会,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思维过程,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五、要激励探究行为

探究是一个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当肯定的则充分肯定,当引导的则适当引导,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探究的思想火花及时鼓励,哪怕学生的见解是错误的,也要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永攀高峰。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篇:卓越课堂数学论文----让合作、探究走进数学课堂

让“合作、探究 ”走进课堂

目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何谓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意识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在传统的课程理论与课堂流程中徘徊不前。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课改研究的主要目标,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每个教师探究的问题。近年来,我校课改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反思,结合卓越课堂建设活动,我镇提出了“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作为卓越课堂推进的目标。于是我们教研组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努力探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双主共学”为理念,建构“问题导学、探究体验、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

一、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提出了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效果。数学问题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提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浓厚的兴趣,一个恰当有效的问题一经提出,就会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西师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老师创设了一个“套圈游戏”的问题情境。大家先是随意站着投圈,发现这种方式很不公平,于是要求按规则站:如站成一横排,两边的同学就很“吃亏”;如站成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的学生最不好投„„看来有的规则也不公平,最后同学们通过思考、观察发现如果站成圆形,对大家就都很公平。这时问题自然也就产生了:为什么站成圆形对大家就公平了呢?圆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圆的特征的兴趣,自然过渡到了探究新知的环节。

二、参与探究体验的过程

“探究体验”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究,并在同伴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学习活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教学西师版六下教材“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先请学生说一些比值是2的比,并将这些比按前项从小到大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初步规律:“前、后项都变了,比值不变”,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呢?”从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这些算式任选几个作为研究对象,先独立思考,寻找其中的规律。接着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依次发言,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由小组同学共同提炼本组的意见向全班交流。这一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研究的是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并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及其余分数;除法性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充分表达意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展示交流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环节是在小组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后由小组同学共同提炼本组的意见向全班交流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交流时,教师要教会学

生做到正确的角色定位: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让学生懂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引导学生学会用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精练且重点突出。

3、要求学生要把说与听结合起来。有所倾听,才能有所表达,有了听与说,才有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能成为旁观者,也不能只注重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忽略了别人好的建议。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时,代表小组进行交流的同学,不仅要汇报自己的观点,还要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中集体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代表他们组提出疑难问题向同伴和老师请教。在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以便对交流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对他们的发言提出质疑或补充他们的不足,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交流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水平与交流的效果。

四、落实应用拓展的过程

“应用拓展”是运用在探究中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拓展”,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练习题时,比较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在拓展时设计一道开放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设计开放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是:

1、条件开放:条件不足或多余。

2、结论开放:有多个合理的答案。

3、策略开放:有多种合理的策略。

同时要注意开放性问题的趣味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如在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把8个规格为16×8×4(单位:厘米)的学具盒包装成一盒,怎样包装更省保装纸?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用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发现了规律:把同样多的物体包装成厂方体,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越小,包装用纸越少;物体重合的面积越大,包装用的纸月少.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完善检测反馈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水平的提高,更要关注对探究活动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既要有教师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更要激发学生自主评价、反思。因此,教师在检测反馈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水平上的表现,更要反思自己在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上的领悟。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堂课上,我在课堂小结时请学生谈体会,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面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样的新问题,根据商不变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种转化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最常用的方法”。这样使同学们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上有所领悟,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就有了基础。

第五篇: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课堂

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卓越课堂

一 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就读哪段,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学完《司马光》这课后,我问:“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司马光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机智勇敢。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用石头砸水缸非常危险,有可能把水缸里小朋友的头砸破。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说还有什么救人的方法。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二 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

被采用的形式,那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授中启发心智”、“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趋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2)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具体的程序有三点:(1)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2)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 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操作上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探究随意性大,只注意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而不注意内容整合以及优化,远离教学内容、天马行空。要怎样改变这种无度开放的探究,让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过的教学过程来探究知识。(3)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护探究的创造性。(4)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探究质疑,自由讨论,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多数学生认为乌鸦聪明、爱动脑筋。但是有的小组在肯定其他小组看法的同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乌鸦的办法很慢,虽然能喝到水,但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听到孩子的回答后,我马上让同学们接着讨论,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喝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们的想象就像装上了风火轮一样,越转越快,越飞越远。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的激趣。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方式趣味化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

下载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合作、交流、探究,进入卓越课堂(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试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

    体育论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论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

    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

    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 小学美术国培学员:李红艳 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

    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

    让语文进入“微课堂”[合集5篇]

    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微课堂” 以前有听过微课这个词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直有雾里看山的感觉,12月11日上午有幸听了柳向阳老师的讲座《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微课堂”》收益颇丰......

    让多媒体进入我们的作文课堂

    让多媒体进入我们的作文课堂【摘要】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福音,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辅助教学有着无与伦......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与健康课堂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与健康课堂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