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性民族歌曲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地方性民族音乐进入课堂的探究
11级学3班 11210308 胡 珍
4月2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传承人、新化县文化馆馆长辜红卫先生一行,来到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歌讲座,展示了新化山歌的无穷魅力。一曲《神仙下凡实难猜》迷倒了无数俊男靓女,受到了90后学子们的激情热捧。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山歌以口头创作、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其曲调、节奏、结构、句式都很自由,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看到新化山歌进校园的活动,对民族音乐进中小学课堂进行了思考探索。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可能将它们照单全收地一股脑儿搬进课堂,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筛选和提炼;其次,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共荣,必须对它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后,才能将那些
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一)教唱民歌——“山珍野味”入课堂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多姿多彩,五峰被誉为山歌之乡。教唱民歌,就是把散发出地方民族气息的“山珍野味”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地感受到山地民歌在悲情中的浪漫,从而对民族生存状态中的多灾多难和不屈抗争产生认同和共鸣。
2.从多姿多彩的体裁样式中发掘精品,兼容并包。本地民歌的体裁形式有山歌、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新民歌等。在教学这些不同体裁样式的民歌中,注意营造与这些民歌实际发生相仿佛的场景,如教唱《采茶歌》,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向当地茶园,一边从事勤工俭学劳动一边演练这些歌调,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仅歌唱得有滋有味,而且领略了采茶劳动的艰辛不易,从实践中懂得了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疲劳、振奋精神的功效。
3.传授民间乐理,让学生体味古朴优雅的徵羽乐风。从艺术技巧和表演手法上看,本地民歌也有显而易见的地域特色。它曲体玲珑,宫、商、角、徵、羽调式齐备,尤以徵、羽两个调式为主打,体现了巴楚文化中的“徵羽乐风”。有选择地把这些地方民族的乐理常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
(二)民间歌谣——清风徐来耳目新
民间歌谣是地方民众生产生活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有的叙人叙事,有的言情言志。总体来说,民间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一般都有怡人性情、教化一方的功能。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教点儿民间歌谣也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选择。
(三)唢呐声声——民间吹打动地来
学习民间器乐演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五峰民间吹打乐有两种:由吹奏乐和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吹打乐”;由各种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锣鼓乐”,俗称“打家业”、“打溜子”。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它与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并依附于民俗活动生存和发展,根植于泥土,流传于民间,其艺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世代相袭,历久不衰。本地民间乐器主要有唢呐、直笛、皮鼓、大锣、钹、云锣等。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一个相当大的母课题,从理论到实践都还亟需有识之士思索与探究,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我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思想认识无不源自于我们内在的观念),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笔者提出如下的思考与困惑: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担负起直接传承文化的重任。教育者只有把它提升到民族文化重新建构的高度,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才会跨越重重障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务必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责无旁贷。
(二)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只要硬式教育还存在,地方民族音乐就不可能大面积地呈强势地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三)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祈福于教材改革的区域化。教材的“大一统”格局必须突破,各地应当组织教育专家和文艺专家们编辑出版自己的乡土教材,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教材。
(四)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高水准的双师型音乐专业教师。他不仅要做音乐专业教师,传授乐理常识和一般性音乐技巧,也必须力求使自己变成谙熟和精通这一地方文艺的民族文艺家。除了他自身朝着这一目标做不懈的努力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和民间采风的机会。
(五)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渴盼教学形式的变革。封闭式学校管理再也不能搞封闭式教学,学生必须关心社会,关心地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传经送宝,让部分音乐特长生深入乡间访问民间艺人都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六)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说到底是社会系统工程,是民族文化工程,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必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一带的民族音乐素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有责任负担起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任务。
新化山歌最为国家地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过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萌芽,衍变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新化深入到民众的每一个角落,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化山歌有其自己独特的曲调,如《神仙下凡实难猜》《溜溜歌》等等歌曲,在当地是非常受欢迎的,流传甚广。新化山歌的传承就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录音摄像,强求了不少的新化山歌,为新化山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让地方性民歌进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来,来陶冶我们的情操。
第二篇:如何让探究进入课堂
立足数学课堂 培养探究能力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将探究之水引入数学课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呢?
一、要树立探究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和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教学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已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促进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应是学生探究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探究的思想,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要创设探究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具有增力作用,会使学生心情振奋,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和积极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有减力作用,会抑制学生和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积极营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情绪的课堂教学情境。
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探究环境。在探究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使用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有勇气表现自我,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发现。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再讲一遍,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言,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发表意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做法。此外,教师还要做到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吗?”等。
二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善于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尽量做到让学生进入一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尽可能地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时空。把学生置于急于解决未知问题氛围中,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探究未知解决问题。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每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如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创设;针对新旧知识的碰撞点创设;利用故事、谜语创设;借助观察、实验、操作演示创设;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设;巧设悬念创设等方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
三、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形式
探究的上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只有采用合理的探究形式,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确良探究形式。常用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独立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使用探究。由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认识结构的差异,在独立探究时,形成的不同见解。通过学生的表述、补充、争论等多种合作探究形式。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在经过小组探究,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小组探究陷入僵局时,或探究有独特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组织集体探究,借以推广小组探究的成果,解决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通过学生互动的使用探究,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四、要增大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探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得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彻底改变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如果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过于狭窄,时间过于紧迫,学生的思维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思想火花。教师也不会欣赏到学生那独具匠心,令人激动的真知灼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机会,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思维过程,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五、要激励探究行为
探究是一个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当肯定的则充分肯定,当引导的则适当引导,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探究的思想火花及时鼓励,哪怕学生的见解是错误的,也要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永攀高峰。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关于器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关于器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乐器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地探讨和不断实践中,充分证明了:乐器进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情操。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对乐器进课堂对中学音乐教学影响的探索。
【关键词】乐器进课堂音乐课堂作用 问题 对策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是本人对乐器进课堂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器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教学合一的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这样对培养中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
(二)提高中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中,如果还是单一的老师唱学生跟的方法,时间久了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但是引入乐器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对学习乐器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掌握乐器技能而努力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音乐识谱技能,这样就让中学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三)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是音乐课堂中表现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手段。通过器乐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改变音乐课堂氛围。同时,乐器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很难唱准确,但是老师利用乐器来进行引导,这样就很容易让中学生把握音准,大大增强学习信心。
(四)提高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音乐爱好的同学显得尤为突出,课间活动时学生会拿出乐器自己演奏,他们喜欢这项活动,听到自己演奏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他们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组织的器乐小组活动,爱好器乐的同学一到活动课就会带着乐器去音乐教室集合练习。
(五)器乐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力,养成坚持的习惯。我们说不管什么的学习都要有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一点从我们每次上课带乐器,并坚持练习就可以看得出来,上音乐课乐器就像我们的纸和笔一样重要。只要坚持练习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就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六)器乐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注意力。我们通过课上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再通过课堂展示吧演奏水平高的学生组织到我们的乐队中来,乐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乐队由几十人组成,他们要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演奏,乐曲是否优美、和谐,表现得如何,是和整个乐队每个成员的密切合作分不开的,有时一个人走神,出了差错,就会影响整个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效果。因此,学生参加器乐学习,有助于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乐器的练习一般是按种类练习,当他们把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的很熟练时,再把所有的乐器组织到一起。他们听到的音响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当学生听到自己演奏的曲子成型时那种喜悦之情是很难形容的。
(七)器乐学习掌握一项技能增加自身竞争力。
初四级部每年都有艺术特长生,其中必须有一项是器乐演奏,通过我们的器乐学习学生就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这样有时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升入高中。再就是通过学习每位同学可以会一样乐器,这对学生一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当我们的同学升入高中后可能在也没有机会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的琴声去唱歌去演奏。
二、器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把握不够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尽管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尝试采用乐器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讲授式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活动时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或者是过分地脱离教科书而没有达到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很多教师的原意是希望通过乐器能加深学生对这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乐器教学却成了败笔。
(二)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教学时,如果应用的乐器脱离了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对乐器展现的情境就没有办法理解。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运用中学生都无法理解的古代乐器为演奏对象,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学生理解的实际,让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三、促进乐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对策
(一)利用课前几分钟分种类集中学习,掌握乐器演奏基本知识。
自从我要求学生每次上课都带乐器以来,我们就坚持课上器乐练习的方针。练习音阶,节奏型。(节奏型尽量练习本节唱歌课或欣赏课中出现的节奏,为学生后面的演奏做铺垫。)在同学们大体掌握自己乐器的演奏方法后再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利用手中乐器进行歌曲试奏,为学唱旋律服务。我们在学习新的歌曲时,我会让同学们用乐器进行试奏,让学生把音符演奏出来,前面我们已经对本课中用到的节奏型进行了练习,聪明细心同学能够奏出骨架,有的同学只能演奏音符,等他们对歌曲旋律有了了解,再进行歌曲视唱的练习,课进行的比较顺利了。当演唱旋律唱不准时我会让学生用乐器进行演奏,经过自己的演奏很多同学都能唱对旋律。学生通过器乐的练习更能深刻的体会节奏型,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会想到以前练习的节奏型,我们学习的节奏型是有限的,几乎每首歌曲都有。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节奏型,通过器乐练习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丁宋兴,《中学器乐教学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2008.
第四篇:德育教育进入音乐课堂
德育教育进入音乐课堂
定制服务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
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
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一、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
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选用了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例如分析作品歌词的含义及旋律的变化,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作品完成于1939年3月21日,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中一部“里程碑”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当我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
2、老师选择了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空间,不断培养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在欣赏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老师用骄傲自豪的神情告诉我们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从而激起我们心中的自豪感。老师利用课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我们来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音乐要素的变化,通过对旋律、音色、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我们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为之陶醉,仿佛置身其中,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我们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选择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教材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对广大青少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我们的老师在传授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同时,也注意到完成德育的渗透内容。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进行民族性、思想性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重要的,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在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
1、从音乐的标题分析:我们的老师选择了音乐标题鲜明,民族性、思想性、概括性、革命性强音乐作品对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如: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品标题有很强的民族性和革命性。在学唱《歌唱祖国》时我们从音乐标题上看就知道是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我们从标题上看就能分析出这些歌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革命性。
2、音乐作品中从音乐的历史背景分析:《黄河大合唱》是唤起中国人民决定抗战的决心作品。歌曲《歌唱祖国》是1950年9月的作品,歌曲充满着对新中国深厚的感情,全曲具有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歌曲《我爱你,中国》表达了改革开发的中国正在迈向新世纪。由此看来每一部音乐作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音乐的教学目的分析:很多音乐作品能使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启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我们广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尊师重教的歌曲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校园灯光》等,当我们演唱这些歌曲时,我仿佛看到了微弱灯光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而充满了对老师无比的爱戴。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热爱党、热爱祖国有:《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长江之歌》、《黄河颂》、《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些作品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热爱劳动方面的歌曲有:《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反映对大自然、生活热爱之情的作品有:《春之歌》、《我爱水乡美》。表现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作品有:《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竹竿容易弯》等,通过演唱这些作品能唤起我们团结互助、热爱集体思想情操。音乐与德育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作品不仅有着艺术性,更重要的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同时又使德育内容贯穿于全部教育的始终。
三、加强课堂上的音乐实践、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要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从中得到更新颖的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中这一点更为重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族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学歌曲的民族特点用常见的几种舞蹈如:新疆舞、西藏舞、傣族舞、秧歌舞、蒙古舞等进行律动歌曲表演,这样能培养学生们坚强不屈、奋发向上、自信乐观的民族性格。在集体舞表演中更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进入音乐课堂责任编辑:陈老师
第五篇: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李
军
乌海市第十中学
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乌海市第十中学 李军
【摘要】 教育界人士认为,跆拳道运动除了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外,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跆拳道是一项非常讲究礼仪的竞技运动,运动员不仅在赛场上要尊重对手,在赛场外见到教练和任何等级高过自己的选手都必须主动鞠躬,有利于培养选手互助互爱、忍让谦恭的精神品质和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跆拳道、礼仪、学生、运动、训练。
一、跆拳道的精神实质——近于理想的人性
1、跆拳道中的“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 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旨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 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 定要向对方敬礼,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 精神。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 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使练习者在艰苦的磨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和体魄,并能够真正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对练习者精神锻炼一环中就必须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礼节是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
练习跆拳道的人要持正确的练习和认识态度,对跆拳道的历史、内容、特点、作用及教育意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练习时衣着端正,头发整洁,对教练、同伴时刻都要表现出恭敬、服从、谦虚、互助互学的心态。谦逊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应遵循的重要礼仪。
3、礼仪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实施它,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的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
最常用的礼节表示方式是向教练、同伴敬礼。敬礼动作的具体要求是:面向对方直体站立,向前屈腰15度,头部前屈45度,此时两手紧贴两腿,两脚跟并拢。训练时,进入体育馆后,以端正姿势向国旗敬礼,然后按馆长、教练和长辈的顺序依次向他们敬礼。在体育馆内始终在肃静的气氛中行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道服及其他物品;运动过程中道服松开时,停止运动,转身背向国旗、会旗和教练员及同伴整理道服,整理好后再转回原来方向。训练之余,无论是在学校或家中谈话、用餐、打电话、介绍他人或访问亲友时,都要按一定的礼节进行,将礼仪意识带到练习者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锻炼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恭敬谦逊的道德品质。
二、跆拳道的的特点
(1)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曲、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比赛时得分和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的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时也可以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规则之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是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实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打击武器。
(2)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对抗时双方都是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或拳或腿,速度快,变化多;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3)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使人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颠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利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
三、跆拳道的作用
(1)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 精神,磨练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 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有优秀品 质的建设者。
(2)强体防身,练就人健全的体魄
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强,可是人强壮筋骨,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人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加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通过功防练习,可以学习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的能力,为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社会正义学习真正本领。
(3)观赏竞技,享受击打艺术的美德
跆拳道比赛或实战时,双方队员不仅要斗志斗勇,而且还要通过高超的技艺展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优势。尤其是跆拳道变化多端、尽现人体机能特点的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低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使人在欣赏跆拳道竞技比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
四、跆拳道赋予的力量
1、专注:跆拳道独特的训练方法和优美实用的腿上功夫能令孩子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专注的习惯,尤其是跆拳道实战,能充分调动孩子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专注的习惯。
2、目标至上意识:我们将教会孩子从一开始就要做个有目标的人,用目标来激励训练、检测训练的效果,对比自身的进步和变化,从而明白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并将这种目标至上(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并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方法推广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明白:杰出的人是因为他们随时清楚自己有明确具体 的目标,而平庸的人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否还有目标。
3、观念的力量:从小培养的观念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且观念是一种非常顽固的东西。所以树立一种奋发向上的观念等于给孩子一件最强大的武器一一因为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训练将给孩子形成一种观念:只要我全力以赴地去做,我就一定能做到!
4、习惯的力量:习惯是一种让你不需要思考就作出决定和立即采取行动的力量,一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力量,一种视困难和挫折为平常事 的力量。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一一习惯导致了我们的成功或失败,习惯无孔不入:从曰常起居作息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等等,无一不是习惯左右 了我们的思维和言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成功都难,相信吗? 训练培养孩子的几个习惯: ①、遇事马上做,马上行动的习惯; ②、吃苦和认真的习惯; ③、快速的习惯;
④不挑嘴,适应任何环境的习惯; ⑤、独立自理的习惯; ⑥、待人有礼貌礼节的习惯; ⑦、大胆创新的思维习惯;
⑧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敢于承担自己的失误所导致的责任和后果,易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做事有主见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卑胆怯往往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才造成的!
5、个性的力量:坚韧、自强的个性能造就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和社会地位,成功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坚定的印象,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良好的潜力,只不过没有发掘出来罢了。
6、训练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学习)改变自己,只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总可以找到相应的训练方法,使自己具备相应的成功素质。
7、立即行动的力量:成功都是因为我们想到了并且立即全力以赴地去做了,失败都是因为我们只是想而没有去做,或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训练要求您想到了就要马上运用,否则跆拳道实战中无论你想到千招万招,如果不用出来,等于一招也没有。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在想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在做最有意义的事,你就得到最有价值的结果!你在做琐事或虚度光阴,你就一事无成!所以,跆拳道训练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会树立每个阶段的目标、良好的习惯、坚强的个性、奋斗的观念、勇敢尝试等几种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五、结束语
作为跆拳道练习者应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它既是一种技击术,也将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跆拳道礼仪教育,在促进国民健身的同时,更应注意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把礼仪的修养赋予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中,使礼仪教育更具有鲜明时代的特征和新的生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中小学的道德水准,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