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进入“微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微课堂”
以前有听过微课这个词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直有雾里看山的感觉,12月11日上午有幸听了柳向阳老师的讲座《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微课堂”》收益颇丰现在就说说我在此次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它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短视频及辅助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程种类
按使用性质划分有两大类:
1、专业成长类课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反思性、研究性、典型性、策略性、成果应用和实践等课程;
2、教学服务类课程: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勾画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拓展知识、深化思维;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
三、如何运用微课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二篇:让语文进入“微时代”
让语文进入“微时代”
当下,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从“微电影”到“微访谈”,我们的生活被“微”化,我们进入了“微时代”。教育界也紧随其后,从2011年4月佛山市教育部门首次向全市教师征集“微课程”作品起,短短两三年时间,“微学习”“微课程”悄然兴起,微课竞赛逐渐成为赛课的“新宠”,微课作品逐渐成为各个学校一种新兴的校本教学资源,并且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作一定数量的“微课”,建设形成新的系统的教学资源,成为新型“校本教材”,使“微课”融入教学,发挥作用,而不是束之高?w,成为“鸡肋”,这是目前各中小学校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仅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谈一谈如何认识微课的典型特点,打造属于语文学科的“微课程”,让语文学习真正进入“微时代”。
一、正确认识微课,开发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有待于我们的开发与利用。
二、精心打造微课,形成语文微课教程
“微课”的学习方式被称为“5分钟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微”的概念,即短时间学习、碎片化学习,每段课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5分钟。微课的这种“知识脉冲”式的学习特点与语文学习注重点滴积累十分吻合,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精心选择知识点,打造出系统的语文学科微视频,形成语文“微课程”。
具体来讲,语文“微课”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受众选择内容,制作视频。
1.针对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
对于学生,语文微课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查漏补缺,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因此,面对学生受众,语文微课的内容可以选择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现有“微课”作品为基点、以专题为形式形成分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包括:
语法知识。例如从七年级下册开始到九年级下册,对应各年级段制作“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复句类型”微课视频。
文体知识。结合各年级侧重点制作“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微课视频。
古诗文化。可将初中三年所涵盖的古诗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主题分成“思乡类”“田园类”“战争类”等制作相应微课视频。
以此为例,可以将微课内容涵盖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知识,以此形成专题教学体系。
第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全盘规划,以单元为单位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除了专题,语文微课也可以形成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的链条式教学内容。以作文教学为例,可以统筹安排形成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的作文教学思路,同时,又能把握各个年级段甚至细分到各个学期、各个月份作文训练的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第三,以作业及作业点评为内容,形成系统的课后学习辅导。
布置系统的作业以及及时批改点评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和延续,这一部分内容,除了布置练习册及课后集体讲评外,也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典型题目及讲评制作成“微课”,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作业情况以及理解力、接受力选择辅导的内容、辅导的次数等,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优补差。
第四,以文学作品为主体,以引导、鉴赏为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语文的海洋浩瀚无垠,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引方向,指点迷津。这部分微课可选择古今中外值得推荐,适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朗诵、鉴赏、推荐等形式引领学生品鉴。
2.针对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教师,语文微课课例简单,观看方便,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甚至可以照搬或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更可以方便新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减少盲目摸索的时间。因此,面对教师受众,语文微课可以选择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梳理教材重点难点,以教学设计为中心,形成教师学习成长资料。
针对每篇文章的重点难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大家可以彼此学习,取长补短。此类微课,可以分年级、分单元、分课文,确定重点难点及引导、解决的方法来制作微课,整理成集,资源共享,以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以问题带动思考,以教学反思为内容,分享错误及经验。
以往的教学反思都是由每个教师独立完成,在自己碰到的“个案”中思考提高,教师之间交流较少。微课的产生,可以形成更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化教学情景反思,并扩大交流的平台,使得教师可以更好地规避错误,缩短“弯路”,也可以通过微课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三,以素材为主体,提供资料,帮助教师资源共享。
制作微课用的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精品文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与每位教师共享,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的素材,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面,获得美的熏陶。
三、合理利用微课,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微课的兴起对语文传统课堂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这些都是语文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作传统课堂改革的催化剂。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种“传统课堂+微课”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学校可以轻松打造一个语文“微课”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资源共享,以便随时随地展开教学。
有了这样一个公共平台,语文教师就可以选择更灵活多变的形式展开教学。由于一部分内容可以选择用“微课”来呈现,并通过学生自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对课堂内容的筛选有了更大的空间。语文教学也就可以形成“传统课堂”教学与“微课”远程教学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四、深度研发微课,建设新型语文校本课程
数量众多、内容广泛、质量上乘的语文“微课”,是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语文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内容深广。学校可结合本校语文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系统化的语文微课教学内容,开发出丰富的内容,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教学资源,逐渐建设成人性化、个性化的语文校本课程。
微课,是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变化的必然产物。比尔?盖茨说:在未来,让一大帮孩子坐在教室听教授讲课,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件相当过时的事。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微课兴起的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并有前瞻性地开始思考语文教学模式变更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开发语文微课的潜在功能,走在语文教学的最前线。
第三篇:如何让探究进入课堂
立足数学课堂 培养探究能力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将探究之水引入数学课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呢?
一、要树立探究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和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教学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已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促进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应是学生探究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探究的思想,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要创设探究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具有增力作用,会使学生心情振奋,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和积极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有减力作用,会抑制学生和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积极营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情绪的课堂教学情境。
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探究环境。在探究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使用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有勇气表现自我,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发现。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再讲一遍,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言,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发表意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做法。此外,教师还要做到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吗?”等。
二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善于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尽量做到让学生进入一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尽可能地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时空。把学生置于急于解决未知问题氛围中,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探究未知解决问题。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每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如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创设;针对新旧知识的碰撞点创设;利用故事、谜语创设;借助观察、实验、操作演示创设;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设;巧设悬念创设等方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
三、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形式
探究的上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只有采用合理的探究形式,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确良探究形式。常用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独立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使用探究。由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认识结构的差异,在独立探究时,形成的不同见解。通过学生的表述、补充、争论等多种合作探究形式。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在经过小组探究,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小组探究陷入僵局时,或探究有独特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组织集体探究,借以推广小组探究的成果,解决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通过学生互动的使用探究,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四、要增大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探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得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彻底改变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如果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过于狭窄,时间过于紧迫,学生的思维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思想火花。教师也不会欣赏到学生那独具匠心,令人激动的真知灼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机会,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思维过程,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五、要激励探究行为
探究是一个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当肯定的则充分肯定,当引导的则适当引导,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探究的思想火花及时鼓励,哪怕学生的见解是错误的,也要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永攀高峰。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试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他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多大关系。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阔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即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教材;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教材;根据技术动作的难度选择教材就暴露无遗,使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与社会更接近,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多媒体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哪些服务呢?
一、提供直观感受,使讲解和示范更直观、生动、准确、形象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两大要素,讲解实施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还要生动、有针对性。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一张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动作技术的分析进行讲解就显得更简单得多,而且更直观、形象、有效。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例如:向学生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做示范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效果是不理想的。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宜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难完全掌握。如果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屏幕直接展示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得就比较模糊。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了。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化,声画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精神百倍,兴趣昂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给同学们上武术课时,把学生练习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间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教师讲解,看那个同学的动作技术掌握得好。经过同学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这样的课件再配上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极具吸引力,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三、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高远球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要求很高,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多媒体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再如在羽毛球步伐练习的教学中,在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学生很难掌握“迅速到位”的动作要领,因为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可能停留在场地中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将跑位的步伐移动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训练中。
学校每年都要成立训练队,参加一些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比如每年都要举行的中小学春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比较多,学生在训练时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原因,不可能将每一个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准确、无误、及时地示范给学生。运用多媒体将那些在国际赛场上驰骋的体育健将的英姿展现在运动员眼前既解决了教师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困难。同时亦改变了学生单一模仿教师示范动作的枯燥教学,使学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自己抓紧体育训练的欲望。运用电脑多媒体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使我感到电教媒体的特点或者说优点是常规教学与训练所没有的,也是无法达到的,他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与训练的难点,构建了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的一条外部反馈通道,促使学生比较快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最主要的,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
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单位:宝坻区方家庄镇胡宽中心小学姓名:乔明华学科:体育
第五篇:体育论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论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渴望引起体育教学从观念到形式的变革,从而推动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市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会怎么样呢?带着这种想法,我尝试着制作了一组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并且用之开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尝试,我觉得体育课是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且应广泛推广运用。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能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什么呢?
一、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卡通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节课下来他们都会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录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给同学上武术课时,便可以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这样的动画课件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现在的学生喜欢把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且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制作中,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精彩动作图片扫描进去,再将运动员的简历输入到软件里。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可以趁机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优点,解决了教学中疑难问题,也是我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当今教育软件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无法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有的紧紧只是侧重于单个学生人机对话,交互性差,缺少跳跃、扩容、共享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有关课件制作方面的学习,提高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 ,尝试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特点,实用并令自己满意的课件来,而教师在自制多媒体课件过程的同时,也促使着自身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
当然,多媒体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它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主要的,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